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思维专题讲座之一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课件
数学思维的特性
严谨性
数学思维强调推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公理体系,避 免出现逻辑上的错误和漏洞。
抽象性
创造性
数学思维不仅满足于解决问题,还追 求创新和突破,探索新的数学理论和 方法,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 供新的工具和视角。
数学思维通过抽象的方式,将具体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忽略非本质的细 节,突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决策分析
在决策分析中,数学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的效果和成 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决策者可以制定最优策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金融
金融领域中,数学用于分析和预测经济数据、股票价格、 利率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经济学家可以评估投资风险、 制定投资策略,以及预测经济趋势。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数学思维的定义与特性 • 数学思维变通性的表现 •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 数学思维变通性的应用实例 • 结论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数学思维的定义与特性 • 数学思维变通性的表现 •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 数学思维变通性的应用实例 • 结论
总结数学思维变通性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思维变通性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关键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 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数学思维变通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问 题时能够更加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思维变通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种群动态模型、遗传学中的基因序列分析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200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思维专题讲座之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200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思维专题讲座之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一、概念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变通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
根据数学思维变通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善于观察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求和)1(1431321211+++⋅+⋅+⋅n n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111)1(1+-=+n n n n ,因此,原式等于1111113121211+-=+-++-+-n n n 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2)善于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
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
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
例如,解方程组⎩⎨⎧-==+32xy y x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2,这两个数的积为3-。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x 、y 是一元二次方程0322=--t t 的两个根,所以⎩⎨⎧=-=31y x 或⎩⎨⎧-==13y x .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数学家G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
可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
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第一讲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一、概念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变通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
根据数学思维变通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善于观察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求和)1(1431321211+++⋅+⋅+⋅n n .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111)1(1+-=+n n n n ,因此,原式等于1111113121211+-=+-++-+-n n n 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2)善于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
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
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
例如,解方程组⎩⎨⎧-==+32xy y x .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2,这两个数的积为3-。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x 、y 是一元二次方程 0322=--t t 的两个根,所以⎩⎨⎧=-=31y x 或⎩⎨⎧-==13y x .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数学家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
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方法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方法高中数学作为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解题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反映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而解题方法则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和方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具体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一、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难度较高的题目,对于学生的解题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
良好的解题思维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良好的解题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的具体方法1.仔细审题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在审题时,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各个条件和要求,并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不断回顾题目,确保自己的解题方向正确。
2.建立模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应该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3.遵循正确的解题步骤解决数学问题需要遵循正确的解题步骤,否则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错误的答案。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清晰地确定问题的解题目标,带着问题的解答方向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最终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4.利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应该善于利用现代数学软件和工具,如图像显示器,一些数学计算机程序,这些工具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并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三、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的实践1.应用“试探法”“试探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它通过试探和验证的方式逐步解决问题。
精品 2014-2015年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
x2 y2 x2
3 2 1 9 x 3 x ( x 3) 2 , 2 2 2
当 x 3 时, x 2 y 2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9 2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 y 2 0 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 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 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 又要注意次要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
1 1 1 1 . 1 2 2 3 3 4 n(n 1)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
1 1 1 1 1 1 1 1 1 ,因此,原式等于 1 问题 1 n(n 1) n n 1 2 2 3 n n 1 n 1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 2 , 这两个数的积为 3 。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
x 、 y 是一元二次方程 t 2 2t 3 0 的两个根, x 1 x 3 所以 或 .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y 3 y 1
1
高中数学
(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 数学家 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 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 要的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 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 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观察具 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1 1 1 1 例如,已知 , (abc 0, a b c 0) , a b c abc 求证 a 、 b 、 c 三数中必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恰当的转化使问题变得熟悉、简单。要证的结论,可以转化为: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高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
整理课件
8
整理课件
9
(3)善于进行问题转化
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
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可见解题过 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是 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
第二: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 助问题,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拟订计划:
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
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 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 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为了利用它,你是否应 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 它?回到定义去。
整理课件
14
有些数学题,内容抽象,关系复杂,给理解题 意增添了困难,常常会由于题目的抽象性和复杂 性,使正常的思维难以进行到底。
对于这类题目,借助图表直观,利用示意图 或表格分析题意,有助于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 关系条理化,使思维有相对具体的依托,便于深 入思考,发现解题线索。
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
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你 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知 数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你 能不能想出适于确定未知数的其它数据?如果需要的话,你能不能改变未知数或数据, 或二者都改变,以使新未知数和新数据彼此更接近?
试谈数学思维的变通
试谈数学思维的变通作者:卞新荣龚卫东来源:《湖南教育·下》2011年第07期进入21世纪,社会科学化,科学数学化,也就是社会数学化,所需要人才不仅具有知识性,更重要的是富有能力性和开创性,数学思维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数学思维要具有立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学中就需要加强数学思维的变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变直线思维为立体思维立体思维即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的过程,反之就是直线思维。
我们在问题解决中,要善于多层次观察、多方位联想、多角度探索、多途径尝试。
比如对现行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选修本《不等式选讲》中第13页的例3(已知b>a>0,m>0,求证:■>■)的教与学,不要满足于课本上的证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新证法,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从纵向思考新证法有下列几种。
综合法:为沟通条件和结论,把b>a>0变成■<1,再“视常为变”,令1=■,于是有■<1=■?圯■<■?圯1+■<1+■?圯■<■?圯■>■。
比较法,即作差法和作商法(略)。
放缩法1:■=■>■=■。
放缩法2:因0■=k=■。
还可以由0从逆向思考新证法,有反证法,即假设■≤■,b,m>0,?圯b(b+m)≤a(b+m)?圯b≤a。
这与已知矛盾,因此命题得证。
从横向思考新证法有下列几种。
数形结合法1:因要证的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b(a+m)>a(b+m),由ab、mb、am类比联想矩形面积公式构造图1,于是(a+m)m=s1+s2数形结合法2:将■、■与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k=■类比,于是构造图2,这里kOA>kBA,即■>■,则■构造函数法:由■与■类比,构造单调递增函数f(x)=■(x∈R+),于是对于0■。
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可以得到例3的几个变式和推广,即:变式1:若b>a>0,m>0,则■>■;变式2:若a>b>0,m>0,则■变式3:若b>a>0,m>0,则■>■;推广1:若b>a>0,m>n≥0,则■>■;推广2:若■再从应用的角度来思考,例3和它的变式及其推广在不等式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浅析数学解题思维变通性
浅析数学解题思维变通性
邵华川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命题与解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命题者将我们熟悉的知识进行变式、隐藏,命制出复杂、陌生的问题,解题的过程则是将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易于解决的问题,在解题时要先观察题目的结构特征,联想有关知识,将其转化为我们比较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恰当地转化,进而很快地找到解题入口.
【总页数】1页(P7-7)
【作者】邵华川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浅析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 [J], 朱鑫磊;
2.例说数学解题思维的变通性——对一道2013年高考试题的求解、变式、探究[J], 贾军
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J], 阙照宇
4.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浅析 [J], 于
德强
5.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浅析 [J], 谭俊[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例谈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例谈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和广泛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考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题目,有时也能应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数学思维的实践是高校教育时期的重要课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应学习抽象的概念,包括数学家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找出的抽象模型和抽象数学公式。
在大脑受到这种训练之后,学生就能把抽闲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其次则是要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或者把抽象问题添加到实际问题中去。
高校教育要求学生有这种变通性思维,逆向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有创造性,在一般问题和非常规问题中展示出来自己的表现,不拘一格。
最后,还需要对数学思维的变通性注意到,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活动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该时刻强调数学思维的变通性,并把它作为一个综合实验课,教授学生如何在抽象思维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以求他们更好的应用自身的才智和聪明才智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自己、服务社会的目的。
例说数学解题思维的变通性——对一道2013年高考试题的求解、变式、探究
LA R P ; e Q过定点 G .
待求 ( 目标 ) : A P的长度. 显然 , 动点 P确 定 后 , 根据 条件 ④ , 点 Q、 R 唯一 确
定. 条件 中的④⑤ 是解题 的关 键. 条 件④与如何 翻译 和应
用直接影响到如何解题.
G = 1 6
_
m +
( 1 一 ) , 则 P ( 4 ( 。 )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k )
两 次 平 方 整 理 得 , 萼 m z = 0 , 解 得 m = ( 0 舍 去 ) .
注: m= O时 , 光 线 从 点 A 出发 , 经 过 BC的 反 射 回 到 A, 此 时 点 P、 R 与 A 重合 , 虽 然 也 经 过 三 角 形 ABC的 重
) .
C. 8
3
的变形 , 设/ _ _ . R P A= , 则 艘 A= 9 0 。 一 = Q R c , 于是 结合
D. 4
等腰直 角三角形 得 C Q R= 4 5 。 + = P Q B,从 而 LB P Q =
9 0 。0 , 所 以 尺 = 9 0 。 , 即加 上
3
一
、
试 题 求 解
P R . 至此 , 构 造 方 程求 出 k , 进 而
求得 A 解析 1 : ( 如图 2 ) 以 A为原点 , A B v 4 C所在直线 为 x , y轴建立 直 角坐标系 , 则B ( 4 , 0 ) , C ( 0 , 4 ) , 三角 图2
分析 : 题设条件有 : ①命题 的背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到R Q与 R P的斜率是互 为相反数 ,从 而求得 P的坐标 ( 与R Q的斜率 k 有关 ) ;条件④ 实际上是光 的反射 原理
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归纳
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归纳关于高中时期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具有创立学科功能的方法.如公理化方法、模型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以及集合论方法、极限方法、坐标方法、向量方法等.在具体的解题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2)表达一样思维规律的方法.如观看、试验、比较、分类、猜想、类比、联想、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在具体的解题中,有通性通法、适应面广的特点,常用于思路的发觉与探求。
(3)具体进行论证演算的方法.这又能够依其适应面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应面较宽的求解方法,如消元法、换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同一法、数学归纳法(即递推法)、坐标法、三角法、数形结合法、构造法、配方法等等;第二层次是适应面较窄的求解技巧,如因式分解法以及因式分解里的裂项法、函数作图的描点法、以及三角函数作图的五点法、几何证明里的截长补短法、补形法、数列求和里的裂项相消法等。
我们明白,数学是关于数与形的科学,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是数学解题的差不多思想.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这反映了在数学解题时,需要进行模式识别,需要构建标准的模型.往往遇到的问题是标准模型里的参数是需要待定的,这说明待定系数法属于解题的通性通法.数学是一种符号,引入符号能够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通过中间量的代换,就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解题确实是一系列连续的化归与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疏问题熟悉化,其消元、减少参变元的个数是常用的方法.在代数式的变形中,则往往要分离出非负的量,配方技术是经常使用且专门奏效的方法。
数形转换、待定系数、变量代换、消元、配方法等是中学数学解题的通性通法.把几何的直观推理、代数的有序推理、解题的通性通法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整体把握数学解题的通性通法,抓住通性通法的本质,科学有效地实施解题分析、解题思维链的形成、解题后的反思与优化,从而通过有限问题的训练来获得解答无限问题的解题聪慧。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归纳
2019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归纳对于中学阶段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具有创立学科功能的方法.如公理化方法、模型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以及集合论方法、极限方法、坐标方法、向量方法等.在详细的解题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2)体现一般思维规律的方法.如视察、试验、比较、分类、猜想、类比、联想、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在详细的解题中,有通性通法、适应面广的特征,常用于思路的发觉与探求。
(3)详细进行论证演算的方法.这又可以依其适应面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应面较宽的求解方法,如消元法、换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同一法、数学归纳法(即递推法)、坐标法、三角法、数形结合法、构造法、配方法等等;其次层次是适应面较窄的求解技巧,如因式分解法以及因式分解里的裂项法、函数作图的描点法、以及三角函数作图的五点法、几何证明里的截长补短法、补形法、数列求和里的裂项相消法等。
我们知道,数学是关于数与形的科学,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思想.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这反映了在数学解题时,须要进行模式识别,须要构建标准的模型.往往遇到的问题是标准模型里的参数是须要待定的,这说明待定系数法属于解题的通性通法.数学是一种符号,引入符号可以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通过中间量的代换,就能将困难问题简洁化.数学解题就是一系列连续的化归与转化,将困难问题简洁化、生疏问题熟识化,其消元、削减参变元的个数是常用的方法.在代数式的变形中,则往往要分别出非负的量,配方技术是常常运用且很奏效的方法。
数形转换、待定系数、变量代换、消元、配方法等是中学数学解题的通性通法.把几何的直观推理、代数的有序推理、解题的通性通法与详细的案例结合起来,整体把握数学解题的通性通法,抓住通性通法的本质,科学有效地实施解题分析、解题思维链的形成、解题后的反思与优化,从而通过有限问题的训练来获得解答无限问题的解题才智。
以上是高考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的相关内容,请考生仔细驾驭,完善学问体系。
试谈数学思维的变通
;
m l <1 堕 j 鱼 + +
a D a D
<
a
j
D +m
>
D
变 2 D>m , 式 : 6,0 嚣 < ; 若 0>则
变式 3若 ba Om> ,, - > ± ; : > > , O ̄ m 旱 l - a
D—m D+n
。
比较法 , 即作差法和作商法 ( ) 略 。
a 1 旦 ) 0 1 ) (+ (+
推广 1若 ba O m n , : > > , > ≥0 则
放缩法 l旱 = : — ¨
m b 1 ) b 1 ) D (+ (+
> —
= 。
Dl D2 D
b+m
>
b+n
;
推广 2若 < < , b∈R ( 12 … , : a …< , + ,, l
tn < a 1 点
,0 贝
<a t眦
。
c o os Q+c o2 os /+… +c o o¥ f
开放思维是 求异思维 ,在 问题解决 中勇 于打破 常规 , 敢于 突破 固有 模式 , 于独辟蹊 径 , 至跨 越 善 甚 学科界 限 , 断产生飞跃 。有不少数学问题按常规思 不 维求解会 显得十分 繁琐 , 甚至理论上 某种方法可 行 ,
于是构造 图 2 这里 傩 , > 蹦, 的层次去思考 问题 的过程 , 反之就是直线 思维 。我们 类 比, 则。 。 在 问题 解决 中 , 善于 多层次 观察 、 要 多方 位联 想 、 多 即 > 堡 , a<
a a+m b b+m
B( m 。 一 m)
/ 0
图 2
角度探索 、 多途径尝试 。比如对现行普通 高中数 学教 科 书选修本《 等式选讲 》 不 中第 1 的例 3 已知 6 3页 ( >
高三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方式
高三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注重数学思维训练等方面探讨高三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方式。
一、引导学生解题思路在高三阶段,学生可能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挑战,因此引导学生建立解题思路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分析与拆解。
让学生从整体问题出发,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逐步解决,最后再将小问题的解决方法整合,得出整体问题的解答。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灵活的数学思维。
除了常规的解题方法外,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比如利用几何方法、代数方法或者统计方法等,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解题。
这样的练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几种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问题可以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者涉及一些趣味性质的数学问题。
通过引入趣味因素,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且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比拼自己数学水平的舞台。
学校可以组织内部竞赛或者参加外部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三、注重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思维模式。
以下是一些训练方法的介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和解题,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推理能力。
思维的变通性名词解释
思维的变通性名词解释思维的变通性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处理情况和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它是一种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并灵活应对多变的情境和挑战。
思维的变通性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还能推动创新和进步。
思维的变通性使人们能够克服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打破固定的观念和思维限制,以更开放、前瞻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传统的线性思维和简单的因果关系往往无法提供满意的答案。
相反,变通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拓宽思路,考虑更多可能性,并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思维的变通性还表现在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上。
当面对未知的领域或新的挑战时,一些人可能因为担心出错或者改变现状而不愿尝试新的方法。
然而,具备变通性思维的人不会受限于过去的经验和常规,他们更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技术和新的机会,并且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策略,以适应变化。
思维的变通性也与创造力和创新密切相关。
创造力是指人们通过连接和组合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模式,产生出新的观点和创意的能力。
而变通性思维正是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驱动力,它能够帮助人们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突破常规思维的壁垒,从而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意。
在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变通性思维常常是创新的源泉,因为它使得人们能够发现和探索以往未曾涉及的领域和新的可能性。
要培养思维的变通性,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不断接受新观点和新信息,避免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刻板印象。
其次,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挑战既定的观念和常规。
同时,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寻找和学习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类比和联想的方式,跳出局限性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总之,思维的变通性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它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应对复杂的情境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思维专题讲座之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一、概念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变通性——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
根据数学思维变通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善于观察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求和)1(1431321211+++⋅+⋅+⋅n n . 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111)1(1+-=+n n n n ,因此,原式等于1111113121211+-=+-++-+-n n n 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2)善于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
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
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
例如,解方程组⎩⎨⎧-==+32xy y x . 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2,这两个数的积为3-。
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x 、y 是一元二次方程 0322=--t t 的两个根,所以⎩⎨⎧=-=31y x 或⎩⎨⎧-==13y x .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
(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数学家G .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
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
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
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
例如,已知cb ac b a ++=++1111,)0,0(≠++≠c b a abc , 求证a 、b 、c 三数中必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恰当的转化使问题变得熟悉、简单。
要证的结论,可以转化为:0))()((=+++a c c b b a思维变通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即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用同一种思维方法解决若干问题以后,往往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
它表现就是记类型、记方法、套公式,使思维受到限制,它是提高思维变通性的极大的障碍,必须加以克服。
综上所述,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进行问题转化,是数学思维变通性的具体体现。
要想提高思维变通性,必须作相应的思维训练。
二、思维训练实例(1) 观察能力的训练虽然观察看起来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规律的基础。
所以,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但能用常规方法解题,而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特征,采用特殊方法来解题。
例1 已知d c b a ,,,都是实数,求证.)()(222222d b c a d c b a -+-≥+++ 思路分析 从题目的外表形式观察到,要证的结论的右端与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相似,而左端可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
根据其特点,可采用下面巧妙而简捷的证法,这正是思维变通的体现。
证明 不妨设),(),,(d c B b a A 如图1-2-1所示, 则.)()(22d b c a AB -+-=,,2222d c OB b a OA +=+= 在OAB ∆中,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 AB OB OA ≥+ 当且仅当O 在AB 上时,等号成立。
因此,.)()(222222d b c a d c b a -+-≥+++ 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看到这个不等式证明题,马上想到采用分析法、综合法等,而此题利用这些方法证明很繁。
学生没能从外表形式上观察到它与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相似的原因,是对这个公式不熟,进一步讲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因此,平时应多注意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练习。
例2 已知x y x 62322=+,试求22y x +的最大值。
解 由 x y x 62322=+得.20,0323,0.3232222≤≤∴≥+-∴≥+-=x x x y x x y 又,29)3(2132322222+--=+-=+x x x x y x ∴当2=x 时,22y x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29)32(212=+-- 思路分析 要求22y x +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22y x +变为一元二次函数,29)3(21)(2+--=x x f 然后求极值点的x 值,联系到02≥y ,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
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障碍 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由 x y x 62322=+得 ,32322x x y +-= ,29)3(2132322222+--=+-=+∴x x x x y x ∴当3=x 时,22y x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9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02≥y 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
例3 已知二次函数),0(0)(2>=++=a c bx ax x f 满足关系)2()2(x f x f -=+,试比较)5.0(f 与)(πf 的大小。
思路分析 由已知条件)2()2(x f x f -=+可知,在与2=x 左右等距离的点的函数值相等,说明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2=x 对称,又由已知条件知它的开口向上,所以,可根据该函数的大致图像简捷地解出此题。
解 (如图1-2-2)由)2()2(x f x f -=+,知)(x f 是以直线2=x 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它与2=x 距离越近的点,函数值越小。
)()5.0(25.02ππf f >∴->- 思维障碍 有些同学对比较)5.0(f 与)(πf 的大小,只想到求出它们的值。
而此题函数)(x f 的表达式不确定无法代值,所以无法比较。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已知条件的含义,因而思维受到阻碍,做题时要全面看问题,对每一个已知条件都要仔细推敲,找出它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2) 联想能力的训练例4 在ABC ∆中,若C ∠为钝角,则tgB tgA ⋅的值(A) 等于1 (B)小于1 (C) 大于1 (D) 不能确定 思路分析 此题是在ABC ∆中确定三角函数tgB tgA ⋅的值。
因此,联想到三角函数正切的两角和公式tgBtgA tgB tgA B A tg ⋅-+=+1)(可得下面解法。
解 C ∠ 为钝角,0<∴tgC .在ABC ∆中)(B A C C B A +-=∴=++ππ 且均为锐角,、B A[].1.01,0,0.01)()(<⋅>⋅-∴>><⋅-+-=+-=+-=∴tgB tgA tgB tgA tgB tgA tgB tgA tgB tgA B A tg B A tg tgC 即 π故应选择(B )思维障碍 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此题条件太少,难以下手,原因是对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得不牢固,不能准确把握公式的特征,因而不能很快联想到运用基本公式。
例5 若.2,0))((4)(2z x y z y y x x z +==----证明:思路分析 此题一般是通过因式分解来证。
但是,如果注意观察已知条件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相似。
于是,我们联想到借助一元二2次方程的知识来证题。
证明 当0≠-y x 时,等式 0))((4)(2=----z y y x x z可看作是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0)()()(2=-+-+-z y t x z t y x 有等根的条件,在进一步观察这个方程,它的两个相等实根是1 ,根据韦达定理就有: 1=--yx z y 即 z x y +=2 若0=-y x ,由已知条件易得 ,0=-x z 即z y x ==,显然也有z x y +=2. 例6 已知c b a 、、均为正实数,满足关系式222c b a =+,又n 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求证:.n n n c b a <+思路分析 由条件222c b a =+联想到勾股定理,c b a 、、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进一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如下证法。
证明 设c b a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则C 是直角,A 为锐角,于是 ,cos ,sin cb Ac a A ==且,1cos 0,1sin 0<<<<A A 当3≥n 时,有A A A A n n 22cos cos ,sin sin <<于是有1cos sin cos sin 22=+<+A A A A n n即 ,1)()(<+n n cb c a 从而就有 .n n n c b a <+思维阻碍 由于这是一个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一些学生都会想到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难以进行数与形的联想,原因是平时不注意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单纯学代数,学几何,因而不能将题目条件的数字或式子特征与直观图形联想起来。
(3) 问题转化的训练我们所遇见的数学题大都是生疏的、复杂的。
在解题时,不仅要先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知识,而且要将其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来解。
恰当的转化,往往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所以,进行问题转化的训练是很必要的。
○1 转化成容易解决的明显题目例11 已知,1111=++=++cb ac b a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1。
思路分析 结论没有用数学式子表示,很难直接证明。
首先将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1,也就是说111---c b a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 .,1111abc ab ac bc c b a =++∴=++ 于是 .0)()1()1)(1)(1(=+++-++-=---c b a bc ac ab abc c b a∴ 111---c b a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即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1。
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只在已知条件上下功夫,左变右变,还是不知如何证明三者中至少有一个为1,其原因是不能把要证的结论“翻译”成数学式子,把陌生问题变为熟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