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的“走班制”
小学走班制教学实践与探索
周刊146课堂聚集|教法实践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探索一种更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了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减少必修课的学分总量,大幅提高选修课所占学分的比重,使得学生更多一些选择,更多一些自主,使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使之更高效,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走班制; 教学实践;探索学校课程的设置向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多年的实践为此次选修走班制改革试点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三年的整体计划,严格的考核,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考核。
因此,在整个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新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却是充满着快乐与成走班制教学较之传统班级授课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更一、初步涉水,小试牛刀我校走班制首先从一年级语文、数学开始尝试,学校计划我校走班制教学课程从本学期第10周开始,于每周星期三二、因材施教、合理申请,形成学校走班制度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结课标要求,填写《走班制教学课程申报表》,行审核,最后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确定试行方案如下:课程模块与班级确定后,年级组织了学生选课。
每一位学生可在语文、英语、数学每个学科中任选一个模块学习。
为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语文、数学每班不超过50人。
“走班制”的特点是固定教室和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层次的不同,跨班级流动听课。
小学阶段实行“走班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问题。
学生一经选定课程,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前往固定的班级上课。
如何保证学生自觉地、准时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从多个方面考量着我们的安全管理能力。
首先,学校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质量第一”,要求每学科在今后每周的集体备课时,拿出专门的时间研讨选修Ⅰ走班教学的有关问题,每门课程要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和必修课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又要有相对完整的体系结构,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高效而精彩、学生乐于其中的高质量的课;二是,所有老师应该加强过程管理,作好过程记载,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点滴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及时解决;三是,每位教师应该有成果意识,走班制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新的课题,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在走班制教学尝试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积累新课程建设和新课改教学的宝贵经验。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普及,这种活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社交交流的机会。
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之间交流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采用“走班制”教学实践,来探索更好的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模式。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个音乐小组,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音乐欣赏、合唱和乐器学习等活动。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个运动小组,进行体育活动、户外探索等。
通过这种“走班制”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将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我们会尽量将不同能力和兴趣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
在音乐小组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起进行合唱或乐器演奏,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助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通过这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增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还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才艺展示。
在每个小组中,我们会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展示机会。
在音乐小组中,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参加校内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
我们还将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非常重要。
我们将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也会邀请家长参与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例如音乐晚会或运动比赛等。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是为了适应残障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设立的学校,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育模式。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们开展了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旨在为学校提供更好的课后辅导服务,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种课后辅导模式,它和正常的课程教学不同,它更注重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
此次实践探索主要是通过“走班制”来实现这一目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认知、语言、社会适应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通过和同学一起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自主选择不足,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科目,而对于其他课程的选择,他们的自我意识不足,需要引导帮助。
其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不同,一些学生的学习速度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一些学生学习速度较快,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
第三,在进行辅导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情绪和状态进行考虑,建立更加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和了解,相互促进。
最后,在进行教学辅导之前,我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建立更加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摘要】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走班制教学的优势、挑战、影响因素、改进策略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总结了走班制教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在对走班制教学的展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走班制教学的多方面研究和探讨,为教育界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走班制教学、探索、困惑、优势、挑战、影响因素、改进策略、未来发展、可行性分析、启示、展望1. 引言1.1 走班制教学简介走班制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概念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班级和课程安排。
在走班制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选课安排,同时也给教师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包括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班制教学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推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
走班制教学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更多的选择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走班制教学的出现,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将深入分析走班制教学的各方面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背景走班制教学的出现,旨在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品质,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走班制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优势、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走班制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揭示其优势、挑战、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一、“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特点“走班制”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不断地在不同的班级之间进行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学生的个别化需求较强,传统的班级教学方式欠缺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而“走班制”教学模式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中接受到多位老师的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
这种交叉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1. 融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通常会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
而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而“走班制”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个班级的资源融合,不同班级的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通过共同的教学探讨和交流,可以更好地弥补各班级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会更加灵活多变,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班级之间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与其他班级的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交叉教学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成长。
3. 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将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是围绕着班级进行的,而“走班制”教学模式则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向跨班级、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学校需要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由不同的老师教授不同的学科。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走班制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走班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每个老师只需要教授一门学科,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的准备和实施上。
走班制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班级的划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走班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同学科的教学相互独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走班制教学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走班制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师和教室资源,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走班制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每个老师需要教授一门学科,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走班制教学容易造成学科之间的割裂和学习重复。
学生在不同的班级上学习不同的学科,容易造成学科之间的割裂和学习内容的重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积累。
针对走班制教学的困惑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教学,整合学科资源,避免学科之间的割裂和学习重复。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实施个性化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虽然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教学以及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惑和挑战,提高走班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在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后服务活动。
“走班制”教学实践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
本文将通过详实的案例,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实践。
一、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必要性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源多种多样,他们中的一部分会在学校放学后留在学校参加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活动。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在学校放学后缺乏有效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殊教育学校需要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活动,从而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给特殊儿童,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走班制”教学实践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由不同的老师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即学生不需要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而是在不同的教室里上不同的课程。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科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走班制”教学实践,首先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时间安排和地点安排。
然后,学校需要确定不同的老师和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学校需要确定好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教师安排,以确保“走班制”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
在“走班制”教学实践中,学校还通过加强学生课程学习的监督和支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学校还通过评估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以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幼儿园走班制实践案例分享:自由探索,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走班制实践案例分享:自由探索,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幼儿园走班制实践案例共享:自由探索,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1. 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领域,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教育机构。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幼儿园走班制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幼儿园走班制着重强调孩子们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成长。
本文将共享一些关于幼儿园走班制的实践案例,探讨自由探索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2. 实践案例共享2.1 情景再现在某幼儿园的走班制教学中,孩子们被给予了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和探索。
一天,小明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在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后,安排了一次户外昆虫探索活动。
孩子们穿上卫衣,戴上帽子,拿上放大镜和盒子,带着满满的好奇心走进了校园的小角落。
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观察到了各种昆虫,还学习到了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习性。
这样的自由探索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2.2 实践成果通过幼儿园走班制的实践,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他们在走班制的教学环境中,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和项目,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孩子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3. 总结与回顾幼儿园走班制的实践案例共享,给我们带来了对教育的思考。
在教育孩子们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中成长。
幼儿园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提倡孩子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更能够培养出更有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未来人才。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对幼儿园走班制的实践案例共享深有感触。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带给孩子们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引言特殊教育学校是为智力、心理、言语、听力、视觉、肢体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提供专门教育的学校。
这些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适应社会生活。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种类多样,教育需求差异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尝试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发展水平,将学生分组并安排到不同的教室接受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行性和参考。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走班制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效果,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走班制教学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评估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方案和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特殊教育学校未来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是为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而设置的一项重要服务。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额外的学习支持和个性化的辅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探索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形式多样,包括辅导班、兴趣班、体育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自信心。
幼儿园教学探索:走班制教学总结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探索:走班制教学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学探索:走班制教学总结与反思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走班制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走班制教学是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组合和灵活安排,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本文将就走班制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反思,旨在为幼儿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走班制教学的优势1. 个性化教学走班制教学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安排,实现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资源优化通过走班制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使每个班级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
3. 师生互动走班制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密切的互动,老师可以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走班制教学的挑战1. 教师团队协作走班制教学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配合,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学习评估走班制教学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如何更好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家校合作走班制教学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走班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走班制教学的确能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们对走班制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1. 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不断尝试和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2. 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源整合平台,汇聚各类教育资源,为走班制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3. 强化师生互动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和倾听幼儿的声音,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师生互动关系,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是为了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开展的一项服务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对于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的背景和意义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半与普通学校不同,他们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教育和关注。
因此,“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就在这个背景下形成。
在实践中,“走班制”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同时,“走班制”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个性化教育水平。
“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化发展。
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情况调查,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2. 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健康。
在特殊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比较普遍。
因此,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特殊学生排解压力,增强自信心,健康成长。
3.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个性化教育水平。
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个性化教育水平。
教师要经常学习、研讨、交流,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置。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能力,以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情况,为其提供科学的帮助和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的课后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选择了“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首先,我们确定了课后服务的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设了各种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和发展。
接着,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班。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
所以我们根据他们的表现和特点分班,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
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
能。
为了更好地实施“走班制”的教学,我们还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师生
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进步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
们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实施“学长带新生”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
最后,我们还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游戏、户外探险、社交活动等,以提升学生的社
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走班制”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
学
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我
们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走班制”教学将会越来越完善,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发
展和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是为那些有学习障碍或发展迟缓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和治疗的学校。
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注,以便他们能够在学校环境中获得成功。
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其中之一是“走班制”教学实践。
“走班制”教学实践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被安排在不同的班级中。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中参加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科兴趣来选择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要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将他们分配到适合他们的班级和课程中。
这需要学校教职员工的全面了解和评估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学术水平。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安排多个班级,并为每个班级提供不同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技能。
学校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
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学校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业进展,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通过“走班制”教学实践,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和学习水平来选择课程,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走班制”教学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
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设备来支持多个班级和课程的开设。
学生可能面临课程选择的困难和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确定的学生来说。
“走班制”教学实践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一种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评估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学术水平,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课程选择和支持。
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资源,并解决相关的管理和评估问题。
幼儿园走班制度:实践锻炼与团队合作案例分析
幼儿园走班制度:实践锻炼与团队合作案例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走班制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管理模式,它通过将幼儿园老师组织成不同的小组,使得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今天,我们将会对幼儿园走班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了解其对幼儿实践锻炼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1. 走班制度概述走班制度是指幼儿园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在不同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在不同老师的引导下接受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这种制度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加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实践锻炼走班制度的实施使得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接触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
这种实践模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不同领域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教学内容,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全面发展自身潜能。
3. 团队合作走班制度要求不同老师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协调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连贯和高效。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师团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整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 案例分析以某幼儿园走班制度的实践为例,该幼儿园实行走班制度已有3年时间。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我们发现该幼儿园的幼儿在实践锻炼和团队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幼儿们能够在不同的教室里接触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
在团队合作方面,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也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
5. 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走班制度的实施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走班制度,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地学习。
而教师间的合作也加强了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团队的发展。
我认为走班制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管理模式。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走班制度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到它对幼儿的实践锻炼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采用“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走班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以及课后服务活动的安排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综合表现评价,总结了“走班制”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最后在对“走班制”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为相关教育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难点分析、案例分析、综合表现评价、效果分析、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引言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有学习障碍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而设立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困难,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服务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实现个人发展和学习目标。
课后服务活动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尝试“走班制”教学模式,即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不同的老师或教学资源之间“走班”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结合课后服务活动的特点和需求,探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可行性和实践效果,并总结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采用“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旨在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
通过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讨和课后服务活动的安排,本研究旨在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成绩综合表现评价,全面评估“走班制”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的实际效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后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走班制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如班级规模过大、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等。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中学的实践案例,探讨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过程、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走班制教学的背景与意义走班制教学,又称“分层教学”、“走班上课”,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走班制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实施走班制教学具有以下意义:1.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走班制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提高教学效率:走班制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班制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走班制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案例以下以我国某中学为例,探讨走班制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1. 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等组成的走班制教学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走班制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
3. 开展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走班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兴趣、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2.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如A层班开设拓展型课程,B层班开设基础型课程,C层班开设补偿型课程。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学校进行了“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本文将从实践背景、实施方案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践背景我校是一所专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学生中有自闭症、智力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需求。
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注重课后服务和教学实践,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传统的课后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决定实施“走班制”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实施方案为了实施“走班制”教学,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规划。
学校确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课程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生活技能、艺术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又进行了细分。
然后,学校确定了教学人员和教学场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聘请了一批有丰富特殊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并将校内的空闲教室进行了合理分配。
学校对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监督和评估,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通过“走班制”教学,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走班制”教学也能够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每位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专业和精准。
“走班制”教学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结识更多的同学,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后服务已经成为了留校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每位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习兴趣都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成为了特教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课题。
本次活动采用了“走班制”教学方式,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化特点,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实现了个性化和协作性学习的共生。
一、活动背景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提高教学水平和品质,特在本次活动中采取了走班制的方式,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共同发展。
二、活动内容1. 活动方案的制定: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
2.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了个性化课程计划。
3. 课后课程设计:针对教师的教学素质、知识储备和特殊教育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多媒体融合的教学方式,开设了多个学科类别的课程。
4. 学生分班:按照学科类别和课程目标,将学生分班,每个班级5-8名学生,确保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5. 教师资源整合:调配特教学校良好的师资资源,由各学科专业教师承担课后教学任务,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6. 学习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活动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成长。
2. 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增强了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质量。
4.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体会和收获在本次活动中,我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个性化需要有了新的认识。
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践,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协作性学习的价值。
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给予个性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正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他们应有的教育和发展。
体育走班制教学之路径探索
30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学习一项体育技能,每学年4学时左右,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了十二年的体育课什么也没学会”。
实践表明,一项体育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系统、专业的学习。
为落实国家学习体育技能目标,近5年全国部分学校进行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如一项技能一学年学习12学时以上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此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技能学习的问题。
笔者及团队经过4年的研究和实践,找到了一条解决此问题的实施途径,即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这是一种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育走班制教学的背景1.问题背景。
解决中小学“学了12年体育课什么也没学会”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所有体育内容都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内容每学年都教4学时,这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小学教蹲踞式起跑,到了大学仍教蹲踞式起跑,这是一种低级重复的教学。
体育走班制教学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教学模式。
2.经验背景。
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是从大学的“三自主”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模块化教学”改革经验中提炼出的适合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三自主”体育教学是较为成熟的可选择性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三自主”即学生自选教师、自选内容、自选上课时间。
学生喜欢篮球则可选择篮球进行学习,喜体育走班制教学之路径探索龙克威欢哪位老师的篮球课则可选择该教师的篮球课,学生想在大二阶段学习篮球则可选择在大二进行篮球课程学习。
高中阶段推进“体育模块化”教学,高中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年级内模块选修教学的概念。
高中阶段的年级内选修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体育走班制教学的主要方式。
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学校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级,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是一种长期的选择性专项化体育教学。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探析【摘要】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程质量。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走班制教学的概念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
探讨了走班制教学存在的困惑,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展望了走班制教学的前景,探讨了对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究,希望可以对推动走班制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走班制教学,探索,困惑,引言,优势,挑战,实施策略,效果评价,改进措施,前景展望,启示,发展建议1. 引言1.1 走班制教学的介绍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走班制教学更加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
在走班制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灵活组合学习内容,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走班制教学的出现,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走班制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充分梳理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标,建立适应走班制的教师团队,完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走班制教学也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在实施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走班制教学的兴起,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走班制教学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走班制教学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走班制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走班制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中的“走班制”作者:宋亮来源:《教育》2015年第26期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六年级学生于今年春季开学就试行选课走班,这些学生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每个人自主选择和组合课程,一个学生一张课表,每天各自去往不同的专业教室上课。
《教育》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小升初免试的落实,越来越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始推行走班制,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初中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源起: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安排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明确了今后中考、高考改革的方向。
高考改革确定了三门学生自选的学科,可以从六门科目里选择三门最有优势的学科作为申请大学的成绩。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颖民认为,高考新政的出台将推动将来基础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实行了走班制。
总的看,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举措,符合高考新政指出的方向。
据吴颖民介绍,国外学校创设走班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是适应“常年开学”的需要。
在美国,“常年开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全年180天的上课日平均分为4个周期,每一周期学生需连续上课45天,课程周期结束后,在非法定假期中再连续休息15日;另一种形式是,将学年分别划分为5个学期、4个学期或3个学期,每一学期对应的周数分别为9、12、16周。
这种形式保证了学生全年的学习日累计达220天或者更多。
为配合“常年开学”的多学期制,学校每一学期均有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以便参差不齐的学生能自行选课,逐渐赶上进度。
现在,一些中国学校引进走班制,则是为了便于灵活安排课外活动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校课程越来越多,按照功能划分教室,有利于组织教学。
在实行走班制的学校中,学生除了上课,还经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如运动队、艺术团、项目小组、课题研究、志愿者活动等。
没有班级教室作为固定场地,学校会在特定的地方设置公共信息张贴栏,告知学生活动信息。
学生也可提前申请场地、资源、资金等举行活动。
学校的体育场馆、各种教室,都对学生全时开放,并有专职管理人员。
学生只要把申请贴在指定的位置,就会有专人负责开门。
学校的所有设施服务于学生成长,只要学生需要,就对他们开放,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
浙江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何通海认为:选课走班的本质意义,在于课程能最大可能地适合学生成长。
“校本课程开得多了,学生学得多了,高考后选择的路子也就多了。
”教育不是一个平面的死板的舞台,而应该是无数个小舞台组成的大演艺场,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发挥的天地。
分数不是学生素质的全部,学校应该给学生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走班”尝试中,有一点非常可贵: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学习程度去选择课程。
一班一张课程表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更为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一生一张课程表得以实现。
新动向:向小学延伸走班制在国内学校也实施了一些年,最新的动向是,小学也开始走班。
那么问题来了:小学生是否有足够的选择和自主管理能力?小学生走班后的学习状态如何?小学的走班制教学,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
过去普遍用于大学的走班制,国内近年来逐渐下沉至中学,深圳的几所中学已实行走班制多年。
今年开学,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六年级小学生也开始尝试走班。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要基础学科和艺术、体育、科技三门公共学科,全部开放给六年级学生走班选课。
语文学科,除了3个课时的共同基础课之外,其余2个课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阅读、写作、古诗文鉴赏等不同课程。
这些不同语文课上的教师,来自各个年级。
数学,则采取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数学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在3个不同层级中选择。
而公共学科,可选的范围更广,陶艺、戏剧、3D打印、汽车设计、油画、服装设计、轮滑、羽毛球等,都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
走班后,十一学校一分校六年级的130多位小学生,不再有固定的班级和班主任,每个人自己给自己安排课表,学期前在网上选课;此外,一周还有4节自习课可供选择,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六年级全面走班之前,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四、五年级,已经在公共学科先行尝试了这种“走班制”。
尝试走班制后,学生很快适应了新学制,行政意义的“班级”实际已不存在。
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老师们认为,走班制的改革是必要的,包括对于学生们从小选择和规划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
走班后,孩子们的思维明显变得活跃,越来越有主见,性格也日渐外向。
走班的教学改革中,由于没了班级,教师一开始没法及时收回作业。
但教师们却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每个教室前加挂作业投递篮,分为“未阅”和“已阅”两个,学生们自主投递作业,并取回批改的作业。
曾有家长和教师担心孩子年龄偏小,会不会在自我管理方面出问题,选课时会不会很盲目;但在学校看来,试行走班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五六年级部主任朱月玲介绍说,由于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孩子们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在六年级实行走班制,可以帮助他们提前适应初中生活。
效果: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从壶山小学的“乐读”课程给予学生部分课程的选择权,到北京十一学校让学生自行选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在内的几乎所有课程的选择权,体现了选择性教育在国内教育界正受到重视。
2014年高考改革后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选择”。
教育的选择权是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天赋,从乐学出发,主动高效地获得知识。
在浙江省的中学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已经实施走班选课制,小学走班制也正在诸多校长的改革计划当中。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五六年级部主任朱月玲说,改革后,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修课,采取小班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地授课。
如数学,由弱到强分成了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等三个层次。
成绩不太理想的主要用来补习小学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层次的以自学和教师辅助为主,教师会在教学中加入初中的学习思维;成绩较好的学生则以自学为主,教师会针对性地辅导一些难题,培养孩子更为活跃的数学思维。
而语文和外语都采用了基础语文与基础英语配合模块教学的方法,包括现代文阅读、英语阅读等。
在《基础语文》的教材中,不再只有课文和知识点,而包含了北京文化知识、春天的特色活动、作家介绍及离别前对学生的情感疏导等。
分层教学直接缩小了班级规模,每班最多24人,仅数学班就从过去的4个传统班扩展为7个班。
在数学水平比较高的数三班只有17名学生。
上课的方式也更轻松,有讨论式的,也有授课式的。
由此,学校也打通了教师间的通道,很多初中教师进入小学教学。
有趣的是,无论是分层的必修课还是多达37门的选修课,都需要学生网上选课,一些热门课程还需要“秒杀”。
朱月玲说,对于分层教学的必修课,在选课前教师会向家长说明学生的水平和建议类别。
朱月玲表示,每门课最多可选24人,网上秒杀也是希望孩子从小就学会选择的能力,对喜欢的课程有排序能力。
为了准确进行课程点名,十一学校还开发了自己的课程App,上课前,任课教师都会按照系统中选课学生的照片一一确认,课程结束后,直接在网上对学生给予评价。
展望:还不是主流教学模式北京十一学校是历史强校,现任校长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
即使是这样,十一学校也只是在下属分校的小学毕业班实施走班制,没有在全校小学生中推行。
那么,实施走班制是不是阻力很大,只有名校才能部分尝试?《教育》记者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在尝试这一颇具冒险色彩的改革,但大都是为了解决本校遇到的具体问题。
就全国范围看,走班制还没有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
2014年10月21至22日,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对本省中小学校长要求:“中小学要推进课程改革,把选择性教育的思想向中小学渗透,加强中小学选修课程建设,努力使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现于课程之中,使孩子从小体验走班选课、探究学习。
”在刘希平这番讲话之际,浙江一些小学开始试行走班制。
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的“选择性教育”,就以走班制的形式展开。
该校开设了近60门“乐读”课程,有学科拓展、特长拓展、社会实践。
每周有一天的时间,学生们完全不上主课,安排都是学生们自由选择的“乐读”课程。
位于云南昆明的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小学部,从2014年开始,展开了分层走班制教学: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确定教室和教师,按照学生成绩对学生分层,每人一张课表。
这也是“走班制”首次引入昆明。
该校走班制最大的效果,是迅速提升了学困生的学业水平。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外语课上的孩子,都是分成A、B两个层级,依据各自学习进度由教师展开分层教学。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而实现取消分层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会发现A层同学与B层同学的成绩差异已经不大。
”作为三年级B层语文任课教师的杨乾宇认为,以前上课备课是老师们的难题:内容简单,不能满足层次较好的学生;而难的内容基础较差的同学又跟不上。
分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
以前,成绩较弱的同学在班里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很不自信;但分层教学之后,成绩接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的笑容都变多了。
与此同时,杨乾宇也这样感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昆明一些公办学校校长考察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小学部后认为:走班制要全面铺开,难度颇高。
从硬件设施上来讲,走班意味着学校需要更多课室,但许多学校并不具备条件;其次,需小班化教学,以目前大部分小学40多人的班而言,走班制铺开颇有难度。
如何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是走班制必须面对的最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