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中国GDP从 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1年的40多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 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 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 2010年投资流量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 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十年间,中国真正成了世界工厂, 但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的中国工人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 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 中国工人获得的利润只有1.8%。从入世到2011年底,中国 受到贸易救济调查近767起。 材料二 201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 周年高层论坛”上,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将加快 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 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14分)
三、高试题赏析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 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 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C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 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 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 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必背必修一《经济生活》高频考点:外汇和汇率、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国家的宏观调控,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补品和互为替代品)(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4、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5、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经营发展: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适时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7、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分配制度层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初次分配层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分- 经济体制的类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2. 市场与价格机制- 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供求法则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生产与消费-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精神)- 生产可能性边界(PPC)和机会成本-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4.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功能和类型- 银行体系的结构和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5.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税收的种类和影响- 政府预算和赤字6.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模式- 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协定-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7. 劳动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市场的结构和动态- 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8.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指标和因素- 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9. 政治体系与经济- 政治体制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责任- 政治稳定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 经济伦理与社会责任-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CSR)- 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总结概要提供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实例,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而不是一个详尽无遗的课程内容列表。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个主题。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货币与金融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2.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货币的发行权通常由中央银行掌握,通过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现代社会常见的货币形式包括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各国货币种类存在差异。

4. 货币的价值与流通:货币的价值由其稀缺性和购买力决定,通过流通实现交换和支付功能。

二、生产与消费1.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关系涉及所有权、分配和交换等问题。

2. 生产方式的演变:从传统农耕经济到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升级。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量,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4. 消费行为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行为受到个人偏好、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市场与竞争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的经济模式。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形式,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3. 竞争与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垄断是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力量的情况,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

4. 价格机制与价格调节:价格是市场交换的信号和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出。

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提升。

3. 经济周期与景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全部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全部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全部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价值决定价格。

(联系材料时可考虑两种情况: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跌。

或者是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或降低导致价格上涨或降低。

)(2)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3)其他因素:纸币发行量,国家政策,消费者的心理等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某商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4)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5)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从影响消费的因素思考,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客观因素:(1)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所以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未来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所以国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2)价格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分别是什么?(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要是劳动产品;其次要用于交换)(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职能?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什么?(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商品的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的流通速度★5、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国家能任意发行纸币吗?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1)通货膨胀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②危害: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

③解决措施:一是发展生产;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三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2)通货紧缩①含义: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

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
能够初步理解多个收入分派方式或制 度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哪种收入分派方 式更有助于提高效率,哪种收入分派方式 更有助于增进公平)。
2.效率与公平理论(第七课第二框)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增进收入分派的公平(最难的情 形莫过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平规定学生提出不同对策);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通过收入分派提高效率(收入分 派与要素奉献挂钩;最难的情形莫过于规定学生针对不同 情形探讨如何提高效率);
么空气阳光没有价格); 能够理解市场配备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 能够理解市场配备资源的重要优点。
2.市场秩序理论 (第九课第一框第二目)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何以要规范市场;
能够理解市场秩序秩序规范与否的重要影响 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规范市场秩序的对策 建议;
该理论与反垄断有着亲密的联系,同时反垄 断又与收入公平分派问题亲密有关(垄断 行业不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也扭曲了收 入分派)。
能够结合实际理解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共同点 (即公司的基本特性)与基本差别; 能够理解公司内部不同组织机构承当的功效。
2.公司与公司的经营理论 (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第二目)
能够对的认识公司的经营目的与其要承当的社 会责任、诚信经营的关系(如公司追求利润与承 当社会责任的关系,该知识点与公司形象这个知 识点亲密有关);
能够结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情形合理拟定财政收支关系 (教材此处的修改很大),选择合理的具体的财政收入与 支出手段。该理论与宏观调控、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着 亲密的关系,也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具体说,是财政 政策的理论基础)。
3.税收理论
(第八课第二框)
能够精确理解税收的本质特性;
能够结合实际材料理解不同税收行为反映出 来的不同税收特性;
五.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它们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三种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一要取之有道,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重要因素的是供求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处于卖方市场。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1.生活消费:个人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和娱乐消费等方面。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受到收入、物价、个人偏好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2.储蓄投资:储蓄是个人或家庭的一部分收入留存下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是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金融市场中,从而获得收益。

储蓄投资对于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经济主体创造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分配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期等因素,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整体上升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整体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6.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金融是指与货币和资本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7.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8.市场机制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中央政府计划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9.社会福利与经济不平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贡献。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直接因素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决定因素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对生活(价格影响需求)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3、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减少;价格上涨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增加。

4、影响消费水平,居民购买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二)对生产(价格影响供给)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3、人们的消费不仅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预期收入。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关,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5、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物价总体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7、生产决定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反作用)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五、为什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小微企业)1、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生活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还能让我们对社会经济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就来整理一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如今的电子货币。

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

价格变动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

对生活消费来说,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对生产经营而言,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消费消费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

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当前的消费。

人们的消费心理包括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等。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1.货币(1)通货膨胀的产生、解决?(2)汇率的变动及影响?(3)树立正确金钱观样题:1. 2009年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到达7369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债总量的首位。

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再向市场“输血”1.15万亿美元。

舆论惊呼:伯南克(美国财长)终于开启印钞机,“从直升机上撒钱”。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预测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纸币贬值,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2分)②对美国而言,则会导致美元贬值,不利于对外投资,并有损美国的信誉,降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2分)③对中国而言,美元贬值会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贬值,企业出口能力下降,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

(2分)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3.怎么解决?样题2.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 2010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16条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措施。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所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

(12分)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带来影响。

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②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反映供求关系。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稳定农副产品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③市场健康运行需要良好的秩序,故需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等。

④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故政府要有效实施宏观调控。

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措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赋分标准:每小点3分。

答对四点得满分。

)3. 2010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物价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把稳定物价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为我国政府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应以稳定物价;③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增加税收,减少国家行政及基本建设支出;调整关税,降低进口关税,扩大商品进口,平衡市场需求。

提高出口关税,抑制部分紧缺商品出口。

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物价稳定。

(每小点2分,答对6点给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正确的消费观?样题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材料一:2010年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受CPI上涨影响程度比较图货膨胀。

2010年7月我国CPI为3.3%,并呈现上升趋势。

材料二:在充分征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意见后,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指导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规划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就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舆论认为,党的政策正在由“国富民强”向“民富国强”转变,突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请你对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受物价上涨影响状况作简略判断。

(3分)⑵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12分)⑴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受通货膨胀影响。

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居民,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更大。

(3分)⑵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③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物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④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就业。

⑤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⑥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⑦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所以要发挥财政的作用。

⑧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处理好财政收入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⑨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每点2分,满分12分。

)4.生产与消费1.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发展生产力样题(略)5.企业与劳动者1.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2.劳动者就业样题6.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

“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对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

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

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表4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东部中部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省内省外图14 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

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

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

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1)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

(6分)(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14分)(1)表4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

图14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

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个人,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

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

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小王的观点不全面。

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

7.小王是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

当他了解到我省制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他欣喜万分,他认为当前正是他事业发展的“春天”。

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查,小王发现“文化创意”在两岸的文化产品、广告设计等方面有很好的合作,文化产业将成为加快海西跨越式发展的朝阳产业。

于是他在福州开办了文化创意工作室,他对工作室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小王的启发下更多的人去寻找自己的“春天”,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要实现自主创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2分)(4)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③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划的朝阳产业。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能源,加强地区间的交流。

(只要能回答出三点即可得12分。

)6.投资和理财1.投资的选择样题7.个人收入的分配1.收入分配公平?样题9.“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不仅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掀起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有专家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即“分好蛋糕”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要把分好蛋糕放到和做大蛋糕并重的位置,因为只有分好蛋糕才有利于继续做大蛋糕,并使国家走向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将蛋糕分好?(12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④增加财政收入在民生方面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建立覆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每点3分)8.财政与税收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人与支出的构成?财政的作用?样题10.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某中学高三学生围绕“兴水利、治水患、节资源”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表一 1970-1990年我国水利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注:①据有关资源统计,印度、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的水利财政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10%以上。

②近3年我国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5.74亿亩,因灾损失粮食730多亿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50亿元。

③今年中央决定未来几年要投入5万亿元搞好水利建设。

表一显示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鉴于我国水利财政支出的现状,有的同学认为:“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就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8分)①与印度等国相比,历史上我国水利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不稳定),这造成我国农业抗灾能力差、因灾损失大,因此,中央决定未来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

(4分)②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但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分)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发展,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注重管理、技术、劳动者素质的作用);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