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

明确: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色彩绚丽; 形式多样。
【走近诗歌】解题: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 “行”相仿,其音 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2. 留别:临行赠言。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 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赏析诗歌】
wwWirjo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 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 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赏析诗歌】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 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 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 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 麻一样难以数清。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内容探究三 梦因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 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 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 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课文详解】
Wrnwsj Yg oo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①特点: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雄伟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内容赏析小结
梦游 之因
瀛洲难求
以 虚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对比、夸张、衬托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课本研读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 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 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 情。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 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急切兴奋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 离奇险怪 云青青、水波荡漾)
洞天奇景
悚然惊奇
仙人盛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金银台。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 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 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 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 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魁父:小丘。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
写 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 作 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 背 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 景 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
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 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 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 东鲁诸公时所作,大约作于李白出离开长安 一年后。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 (1)诗人通过超越尘俗的想象,以奇
月照耀金银台。霓为 衣兮风为马,云之君
谲瑰丽的描写,创造了一个神奇壮 丽的洞天仙境。 (2)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
兮纷纷而来下。虎鼓 界。联系他在长安的经历,写仙境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
兮列如麻。
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
探究讨论:
3.梦境的自由神奇是否表明李白不愿再做官,不愿被世俗牵 绊呢?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 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吾与尔,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 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 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 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 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 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
景象:熊咆哮,龙吟哮,岩 泉为之震荡,深林为之战栗, 峰巅为之惊惧,浓云欲雨, 水波生烟。 这是一幅险怪阴森的画面, 诗人为之惊悸。
课文赏析: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
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原来 席,失向来之烟霞。
引惊惧而心跳
叹息 只 醒 有
常考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栗:名词使动用法,使……战栗;惊:名词使动用法,使……震 惊 古今异义:信:古义:实在。今义:指书信、信息等。
灭:古义:暗。今义:使熄灭;灭亡,消亡。 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挑选,夺取。 清:古义:凄清。今义:洁净,清澄,与“浊”相对
第一段后四句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动词的巧妙运用,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 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还赋予它磅礴的气势和鲜明 的动态感,为后文的“梦游”做铺垫。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
1.“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 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 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2.“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 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 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 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 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 都写。
如何理解作者描绘的梦境?本诗中梦境的 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 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 梦境与人世对比,其实就是理想与现实、光明 与黑暗对比。 作者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而受排挤, 对现实感到失望。于是诗人借“梦游”,倾泄 心中情感,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表 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登山奇观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 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 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 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 车,所谓“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所以,“骑 白鹿”,就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象征着仙人的风范。
及时行乐,坚定而迫切的决心
3、如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积极意义?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 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 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 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 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的情绪随之沉静
心身
— —
“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一直
落 坠 失落
千深 丈渊
一场盛大的宴会刚刚开始却戛然而止,是开始,也是结束,一如 李白的仕途。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意境:雄奇壮美 感情:陶醉其中, 乐而忘返
山中夜景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幽 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 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公元745年,他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此诗留赠友 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 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境(观)—— 描写
三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 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 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5岁始离川在 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 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 ,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 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千岩万转路不定, 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不知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
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晚。
熊咆龙吟殷岩泉,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 栗深林兮惊层巅。 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 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浙东名山天姥山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10公里, 围30公里,志载:"派自括苍至关岭界层峦叠嶂,苍然 天表,千姿万壮,为一邑主山"。
李白一曲《梦游天姥吟留别》,更使天姥山因而成
为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被道家称为第十六 福地,天姥山已成为历史风景文化名山,确实如李白 所说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险胜 风景,其中尤以天姥龙潭为最,最好选择在大雨过后 的第二天。那山涧之水,穿过累累顽石,汹涌而泻, 恰似万马奔腾一般,其势壮观之极。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观点2:描写的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从诗歌描写的梦中景物本身来看,如果这“神仙世界”真是诗人“追
求”“向往”的理想乐土,那么,诗人选景取物理应是美好而绚丽的。然 而,呈现在面前的竟也有许多阴森恐怖的景象:野兽咆哮,岩泉震荡;深 林战栗,层巅震惊;电闪雷鸣,天崩地陷……令诗人不胜惊惧与恐慌。诗 人遣词写景,由晨至暮,由晴入雨,由绚烂美丽转为阴森恐怖,实际上正 是写自己欣喜入朝,然朝中多谗佞,仕途艰险……即一种由欣喜到悲观, 由希望变失望,进而化为愤激的感情生活历程。景物与诗人自身的经历相 吻合,故所写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D 解析:诗中有“逃避现实”的思想,但在逃避中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蔑视 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反抗思想。
深入探究
1.诵读全诗,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篇,天姥山云霞明灭,山势超过五岳,天台山 也为之拜倒,其雄姿令人向往。进入梦境后,湖月、渌水、海日、天鸡、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等景物变化多端。之后“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的仙人从天而降,一幅仙界景象展现眼前。诗人借由梦境,展 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海日升空、天鸡高唱、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景象, 各种意象的跳跃渲染出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将叙事、 写景、抒情融合成诗的?
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 终。第一段用对比、夸张、衬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为梦 游的缘起。第二段开头两句与结尾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现实的连 接点。中间部分集中渲染梦境,又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是写山景,诗人从时 间、方位、感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则是 写仙境,从“列缺霹雳”起,景色大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和云中 神仙即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段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05
诗歌文化内涵探讨
道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追求自然与自由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如“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句,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如“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等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超越现实束缚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如“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评估
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该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和奔放的情感,代表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魅力,对李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
该作品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佛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因果报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因果报应的认同,如“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等句,体现 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
禅意境界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禅意境界,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句,体现了佛家 “禅定”的思想。
超越生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死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了佛 家“涅槃重生”的思想。
景象。
梦境与现实交融呈现
01
02
03
诗中的梦境描绘
通过诗句“我欲因之梦吴 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 展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情 景。
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5张PPT)
疏通文意 ·诗意翻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 日,空中闻天鸡。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 一个 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 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 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 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冉冉升起一轮红日,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学习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2.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造方法的基本特点。3.抓住诗的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鉴赏诗人创造的“梦境”,体会作者憎恨黑暗现实的思 想感情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人(今秦安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 磅礴,大气十足。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 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 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 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疏通文意 ·诗意翻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 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 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那样使 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页)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 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 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李白曾写过留别诗<赠汪伦>,此中只 叙简单的离情别意,比较平直,而这首
较特别,谈谈不同点?
❖ 这首诗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 的政治态度,想告诉朋友,他南下吴越为的是 不事权贵,而是想远离他们,并把自己的理想 的游历境界写出来,使朋友们更好的理解自 己的心愿.
❖ 诗歌 (以五四 为界)
新诗 旧体诗
唐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 中国 古典诗歌
近体诗 绝句 始于唐 词

律诗
近体诗:押韵,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二四六句要押韵,绝句第三句
不押韵,二四押韵. 对仗,首尾联可不押韵,但颔联颈联必需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多数通篇是五或七言,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
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 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 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 楚 河 流 域 ), 2 5 岁 始 离 川 在 各 地 漫 游 。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 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 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 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 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 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 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们仿佛看到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的境况的孤
危。虽然仙人们的场面其乐融融,但桀骜不逊的李白却难与 合拍。他的梦的及时醒来说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2.从全诗来看,李白真的厌弃官场和朝廷吗? 从你查找的资料看,你觉得李白蔑视的“权贵” 是哪些人?
李白进京之初得到很多权贵朋友的帮助,李白并不蔑视他们。从梦 境中可以看出,他对仙人不但没有蔑视,相反充满了艳羡之情。所 以,李白蔑视的只不过是朝廷中的几个奸佞小人,他对朝廷、对仕 途并没有厌弃。
总结
第五个表情:惊诧、艳羡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 麻。 “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个神奇地仙府里地楼台都是金银做的,金 碧辉煌,美轮美奂;“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这 里的仙人用彩虹做衣裳,用风当马,用老虎弹瑟,用鸾鸟拉车,这 些无不让作者感到惊异,这样奇异的世界和光彩照人的仙人生活也 让作者不由自主地羡慕和神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导入
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仗剑天涯、云游四方的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友的侠士 放荡不羁、特立独行、蔑视权贵的风流名士
学习任务一
从听闻天姥山到梦游天姥山结束,李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心 理变化?请你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 并附简要说明。
2.对比李白天宝年间的人生轨迹与 梦游天姥山的“心理变化轨迹图”。
从轨迹图可以看出,李白在梦游天姥山 时的心情并非完全是愉悦、欢快的,这 个梦境也并非完全是自由、美好、光明 的。梦游时,作者的心理有一个变化过 程,而这个变化过程与其两年的长安仕 途生活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对天姥山的仰慕——奉诏入京前对朝廷的渴望
1.学生展示查找的资料
李白早年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 誉;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在朋友贺知章以及玉 真公主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供奉翰林;唐玄宗 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赐金 放还。第二年他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 这首诗,留给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无限留恋 痛苦惆怅
“烟霞”,原指烟雾、云雾。由于他们的美丽色彩而
梦:被文人们美化为隐逸的所在;是可恋的景物,引申为
美好之意。
深入研读——梦游之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自古以来 万事都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返。告别诸位朋 友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 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 畅意的笑颜!
游 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 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达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 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
人 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题目解说
理清思路
入梦 过渡 梦由 现实
梦中 梦境

感叹
梦醒
深入研读——梦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
明忽暗间有时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 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思考
①山上夜景有什么奇异之处?作者用了哪些词和什么手法来 表现的? ②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有 人认为是噩梦,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 你怎么看?
综合说 可以把梦境看成是李白向往的生活,也可以把它看成李白的
半生的写照。从他游历大川的悠游,到长安求仕的辗转曲折,再 到成为御用文人的迷失自我,三年宫廷生活的惝恍迷离,最后梦 醒嗟叹,情境一一对应。梦中既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又有对不 如意的现实的折射,所以悲喜交集,忧乐共存。 对应的梦醒就是感叹之情。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jí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整体感知
整首诗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梦游之因(起)
梦 梦游之景(见)
梦醒之感(叹)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 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有 人认为是噩梦,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 你怎么看?
游仙的仙境,看似迷离恍惚,但从壮美到优美到与神与 人游的人文之美,都是最后的华美的铺垫,都是这个政治失意者 在梦境中达到了精神上的极度自由,现实的委屈在此一扫而光, 所以应是一个美梦。
朦胧之景沉醉,流连忘返之情
著屐登山图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梦中的李白不仅神与景游,而且神与人游,与这个政治失
败者神交的是前朝山水诗人谢灵运,选择谢灵运的住处、木 屐,目的是进入谢灵运的感觉,遗忘政治失意的压力,享受 精神的解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效果 强烈到遗忘了时间的推移,从曙色到瞑色降临。
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交织的梦境超越了梦境,不再是 单纯的山水诗,而是一首游仙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李 白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 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 靴”; 他去五岳寻仙,浪迹山水。 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 是伟大的诗仙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 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得名。

古诗体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

特点:篇幅较多,容量大。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说明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
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留别诗
知识链接
乐府 歌、行、吟、曲、引等,都属于乐府诗。

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
歌行》《兵车行》

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

别》《李凭箜篌引》
贰 整体感知
朗读感知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关于李白的生平经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梦游线索,鉴赏梦游的意境。 3、领悟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4、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 夸张。
壹 知人论世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天台山 tāi 脚著 zhuó 澹澹 dàn 悸 jì
整体感知: 理结构 自由诵读全诗,理清全诗结构 1、哪句诗表明是由有现实转入梦境? 2、哪句诗表明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
梦前——梦中——梦后
阅读第一段(梦前),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洞天仙境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魂飞剡溪
现实
凄清幽静
梦境 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
现实
魂归枕席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从本诗看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1.丰富的想象 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 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 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 4.奇特的构思
梦醒神伤,是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的 过渡,表现了梦境消失后,诗人失意 留恋、痛苦惆怅的心境。为下文抒情 作了铺垫。
思考讨论:
请思考: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 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 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
结语
作者借对天姥山的向往,抒发其不事权贵、寄情 山水的情怀,来告诉东鲁诸公,原来浪漫的内核, 是一颗自由独立的灵魂。李白用自己傲岸的人格 竖起一座天姥山,竖起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梦 编织出浪漫主义的高峰,最后成为唐诗中的高峰。
第一部分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待 第一入段梦总之结由:,抒发向往之意,引出下文梦游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8张PPT).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8张PPT).ppt
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梦后感慨。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 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后者是主要的感情。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第二段 第五部分
梦醒神伤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 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 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补充注音
瀛 yíng 剡shàn 渌lù 著 zhuó 屐 jī
暝 míng 栗 lì 澹dàn 訇hōng 霓ní
鸾 luán 悸 jì
恍 huǎng
冥 míng
解释下列加点词:
•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实在) •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遮掩 )
• 栗森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第二段 第一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
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
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
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
清。
意境:清幽宁静 感情:愉悦神往
即使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 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 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思考
3、有人认为,这两句表现了李白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表
现了李白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
梦境消失,诗人于惊悸中返回现实,方知“古来万事东流水”。 诗人认 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 样转瞬即逝。这些诗句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 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形、 梦 醒 情
5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场面动魄惊心,诗人由 梦想回到现实。在全文形成 了起伏的波澜。引出下文诗 人内心的感慨。
第三层 梦后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梳理全诗,了解思路
一、梦游之 因(起)—— 叙述


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三、分层赏析
第一层:梦游之因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海客谈”“越人语”表明天姥山与瀛洲都让人心驰 神往,说明“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 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 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瀛洲” 原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以 此陪衬,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 游天姥的念头。
第二幅:至“空中闻天鸡” 第四幅:至“仙之人兮列如麻”
赏析每一幅图景,并用1-2个双音节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方法提示:
1、景——寻意象 2、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 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3、情——品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手法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 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 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 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 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 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 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 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 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
信: 确实 语: 谈到、说起。 或: 有时
3、读“梦中”部分,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 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
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补充: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 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 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 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 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 的不满。)
梦前——梦中——梦醒
意境赏析
1.齐读1段并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 瀛洲”?
2019/7/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瀛 洲 —虚
陪衬
天姥山 —实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现实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现实
入梦缘由: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对比、夸张、衬托


姥 吟
梦中见闻: 浪漫主义笔调


局限性
梦后感慨
进步性
作者所描写的梦境说明了诗人的诗歌具 有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其它诗歌里 是否有所体现,请举例。
明确: 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神话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见 天鸡在空中啼叫。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栗深林兮惊层巅 阴森恐怖
殷: 雷声,此处用作动词。“殷岩泉”即“岩泉殷” 栗: 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直抒胸臆
留别。
借“梦游天姥” 抒发感慨,向东 鲁朋友及自己人 生过去告别,以 诗明志。
思想感情: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
主题
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围绕着梦境构思, 以描写梦游天姥山为主,以梦醒后感慨 议论为辅。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绘 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 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蔑视权贵 的反抗精神。
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小结:这是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但更 强烈的一面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 戚的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 抗。他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来表示 对权臣贵戚的鄙视和不妥协,正如诗的结句所
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见 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 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 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 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 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列缺霹雳
梦中仙境
神奇壮美
辉煌绚丽
梦 醒 了 !
请同学诵读第3段,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 思想性格?
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 消极避世思想。
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 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消极
积极
鉴赏四 梦醒
•由“亦如此”承上启下,引出最后一段的感慨。揭示全 诗主旨的诗句应该是安_能_摧_眉_折_腰_事_权_贵_,_使_我_不_得_开_心_颜 _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表?现_诗_人_对_人_生_的_感_伤_和_逃_避_现_实_的_消_极_态_度_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作者为什么花 这么多的笔墨写梦境?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
境界。写梦中仙境的美丽,反衬 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 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 “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
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伺候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我不能够心情愉快呢!
读准字音
yínɡ
mǔ shàn lù
瀛洲 天姥 剡溪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
fēi
石扉
jiē
长嗟
hōnɡ
訇然
jué
觉时
luán


魂悸
配乐朗诵
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到何处结 束的?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明确: “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 兮列如麻”。
以奇文取称 --元稹
才大语终奇 --钱起
才矣奇矣 --白居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 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
--余光中
解题
梦游:梦中游历。(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写作本诗的动机)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总结全文 一、问题讨论:
1、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 陆离的梦境?
小结:诗人极力塑造一个色彩绚丽、 光怪陆离的美丽神仙世界,正与丑恶 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曲折地 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恶, 以及对自由、光明和个性解放的渴望 与追求。
梦境
游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一、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 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 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 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 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文章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 “济苍生”、 “安社稷”是他一生的愿望。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 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 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