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文旅游资源
第五章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主体和原则
二、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
(一) 依法保护的原则
依法保护是指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主体,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准则开展保护工作。依 法保护的前提是建立健全民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 发的法律法规,其责任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保护民俗旅游资源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主体和原则
(一) 各级政府
法律和政策往往是旅游发展的先导,是进行 管理的前提和条件。政府制定民俗旅游政策以及 推进民俗旅游的立法,主要是从经济、文化环境 和教育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完善的长效监 管体系,确保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有条不 紊地进行,并取得持续的效果。 此外,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各级 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在转让经营权时,要 做到信息对称,保证旅游企业的公平竞争。同时 ,政府要积极调节市场主导型的民俗旅游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主要表现在培育竞争性的市场以及 提供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主体和原则
第一,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切实遵 守现有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的相关法律,最大限度 地做好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二,各个保护主体应该从民俗旅游资源开 发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深入研究,积极推动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尽快制定有关民俗旅游资源开 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使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真正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主体和原则
(五) 运用现代科技保护的原则
运用现代科技保护是指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 科技手段,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科技手段是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最有成效的措施之一,主要包括采 用先进的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推广 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科研成果,广泛交流国内外 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科技情报,开展地区与国际 间的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科技合作等等。 在民俗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可以具体应用 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工程技术、物理技术、化学 技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等。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2.1.4美感质量评价法 专家学派 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等4个元素。 心理物理学派
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 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确定的数学关系。 心理学派 侧重于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 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 经验学派 把人对风景的审美判断看做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 向与情趣的表现。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
(2)旅游资源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效益。
(3)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
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对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综合性评价, 主要着眼于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价,或资源所在地开发价值的评 价。楚义芳建立的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就旅游地的旅游资 源、区位条件和区位特征三部分进行了综合评价。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2.2.3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 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评价系统设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 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 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 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 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全”1项评价 因子。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查明旅游资
源的基本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组合 情况、开发价值和开发利用现状等,为旅 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和合理开发,以及旅 游资源的保护打下基础,为旅游业的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 (一)搜集现有各种有关资料
• (二)现场踏勘
• 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
• 1、首先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 2、根据以后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需要, 可以将调查地区分为若干调查小区。
• 3、在分区的基础上,采用旅游点调查和旅 游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小区的 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综合考察。
• 4、旅游资源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内容、所 采用的方法、评价结果等。
• 5、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 (一)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 (二)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 (一)客观真实原则 • (二)符合科学的原则 • (三)全面系统的原则 • (四)综合效益原则 • (五)动态发展的原则 • (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
• 1、观光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2、娱乐型旅
• 3、购物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4、专门型旅
• 三、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进行分类 • (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
•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 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
T12
0.178(
武陵源和衡山旅游资源评价实例
——采用楚义芳建立的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 见下页
表5—5 武陵源和衡山旅游开发评价
评价因子
因子权重
因子评分(满分取10 )
武陵源
衡山
旅游资源(F1) :
地形与地质(T1)
2.267
水体(T2)
0.495
气候(T3) 动物(T4) 植物(T5)
0.546 质量 0.385 (S1) 0.631
评三 价三
▪ 4、三三六评价法
法六
三
三
六
大
大
大
价
效
条
值
益
件
历 艺 科经 价史 价术 价学 济 值文 值观 值考 效
化 赏 察益
社 会 效 益
环 境 效 益
交 通 条 件
地 理 位 置 和
组景 合物 条地 件域
容景 量区 条旅 件游
施 工 条 件
投
客
资 条源
条 件市
件
场
▪ 5、双向标准评价模型
资源本身
1.262(1.798)
0.681(4.598) 0.159(1.037) 0.164(1.105) 0.229(1.549) 0.248(1.675)
1.273(8.514) 0.222(1.486)
表5-4 山岳型旅游资源第二三层评价因子的权重
评价因子
代码
质
量
5.762(8.202)
地形与地质
文物古迹 T6 0.665(1.154) 0.838(1.455) 0.871(1.512) 1.844(3.201) 5.041(8.750)
第五章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新版)讲解
说
明
历代修建的长城所遗存的残迹。
古代军事报警的烽火台等遗迹。
古代著名战事、战役的发生地。
古代其它军事设施的遗迹、遗址。
古代关税交纳、报关结关场所遗址。
旅居外地商人设立的馆舍遗址。
古代票号、商号、店铺遗址。
举例 湖北楚长城遗址 甘肃居延塞烽燧台 辽宁萨尔浒战役遗址 河北冉庄地道遗址 泉州市舶司古海关遗址 山东聊城山陕会馆 山西平遥古票号店铺
三、父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址
1、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北 方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和良 渚文化等。
2、典型特征 ⑴婚姻状况:一夫一妻的从男居婚姻; ⑵开始铜器的制造; ⑶ 石斧、石锄、石镰等农具的出土,农业进入 高效锄耕阶段; ⑷ 制陶出现了转轮法工艺,更加规则均匀美观, 龙山黑陶成为标志。 ⑸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阶级的形成。
经废弃、或掩埋于地下、或残缺不全的人类活动痕 迹和遗物。
(3)狭义的历史遗址:仅指古代人类活动
曾经利用的,现在已经废弃、破坏而遗留 下来的活动场所,如城市村落遗址、建筑
设施遗址、宗教寺庙遗址、军事设施遗址 等。
不包括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可移 动遗物(文物)。
第一节 历史遗址与旅游发展
2.历史遗址内涵的理解 (1)历史遗址的社会性
浙江缙云独峰书院 河南登封元代观星台
函谷关、玉门关等 子午岭的秦直道 秦岭褒斜栈道 新疆塔什库尔干
盖茨河畔古驿舍遗址
古运河
古代用作航运的人工水道残段。
京杭大运河北部残段
古代水利 工程遗址
古水渠 古井
废堤坝
古代用作排水、灌溉人工水道残段。 新疆坎儿井遗址
古代开挖取水的井筒。
杭州唐北
旅游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旅游概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第一章测试1.()孕育着旅游的种子。
参考答案:经商旅行2.()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参考答案:享乐旅行3.把“旅”和“游”合成“旅游”一词,始见于我国古代南朝诗人沈约的()。
参考答案:《悲哉行》4.旅游“艾斯特”定义是指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
参考答案: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5.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参考答案: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消费属性6.旅游是以“游”为主,()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此,旅游的内容包括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六个方面。
参考答案:行;住;食;游7.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
参考答案:采集方式的流动性;战争;自然灾害;气候的变化8.原始人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迁徙不算是旅游活动。
()参考答案:对9.古人对“休闲”的阐释为:“休”,倚木而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
()参考答案:对10.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而产生的。
()参考答案:错11.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的结果。
()错第二章测试1.人类的旅行游览活动首先在()和古罗马等国家中兴起。
参考答案:古巴比伦;中国;古埃及;古希腊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游览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古代旅行游览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是1841年;意大利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3.中国古代旅游活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参考答案:宗教朝圣;文人墨士考察;帝王巡游;通商贸易4.世界古代旅行游览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
参考答案:通商贸易5.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旅行目的是进行贸易活动。
腓尼基人6.()的旅游活动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旅游历史。
参考答案:黄帝7.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了解西域风俗、地理等情况,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的()。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第一章:目的地概述 (3)1.1 目的地简介 (3)1.2 旅游资源分析 (3)1.2.1 自然旅游资源 (3)1.2.2 人文旅游资源 (3)1.2.3 民俗旅游资源 (3)1.3 特色文化介绍 (3)1.3.1 民间艺术 (3)1.3.2 民俗节庆 (3)1.3.3 地方美食 (3)第二章:行程安排 (4)2.1 行程总览 (4)2.2 行程具体安排 (4)2.3 行程亮点介绍 (5)第三章:交通安排 (5)3.1 出行方式选择 (5)3.2 交通工具预订 (5)3.3 行程中交通衔接 (6)第四章:住宿安排 (6)4.1 住宿标准选择 (6)4.2 住宿地点推荐 (6)4.3 酒店预订与确认 (7)第五章:餐饮安排 (7)5.1 餐饮特色推荐 (7)5.2 餐饮地点选择 (7)5.3 餐饮预订与确认 (7)第六章:景点游览 (8)6.1 景点介绍 (8)6.1.1 景点一:[景点名称] (8)6.1.2 景点二:[景点名称] (8)6.1.3 景点三:[景点名称] (8)6.2 游览路线规划 (8)6.2.1 第一天:[景点名称]游览 (8)6.2.2 第二天:[景点名称]游览 (8)6.2.3 第三天:[景点名称]游览 (8)6.3 景点游览注意事项 (9)6.3.1 游客需遵守景区规定,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9)6.3.2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遵守景区内的安全规定,注意个人安全,不攀爬禁止攀登的区域。
(9)6.3.3 游客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损坏文物古迹,不干扰当地居民生活。
(9)6.3.4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喧哗,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9)6.3.5 游客应随身携带身份证件,以备景区检查。
(9)6.3.6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与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联系,寻求帮助。
(9)6.3.7 游客应提前了解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导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运动、相互作用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它涉及人类在休闲、娱乐、探险等非居住性旅行活动中的空间行为和地理现象。
2. 研究内容:(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
(2)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性: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色及其评价。
(3)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探讨旅游地内部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4)旅游流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旅游者流动的规律、路径、流量以及影响因素。
(5)旅游市场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细分。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7)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1)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现象,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地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关注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3)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强调可持续旅游和旅游规划。
2.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旅游地理学开始受到重视,主要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旅游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教育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1)地图分析:使用地图来展示和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流的路径等。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4. 总结: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3.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4. 总结:强调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自然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3.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旅游概论第五章复习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任务一旅游市场的形成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交换行为的发生,市场随之而形成。
狭义市场:指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的场所。
广义市场:人们在交换过程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旅游市场: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具有购买力和旅游动机的旅游消费群体,即客源市场。
广义旅游市场:指在旅游商品交换过程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旅游市场是旅游需求市场与旅游供给市场的总和。
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哪里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二、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1.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状况旅游资源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2.旅游供求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前景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的兴衰是同步的原因(为什么说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的兴衰是同步的):(1)首先,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格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是相一致的,并且这种客源市场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凡是经济发达和经济发展前景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最好和最快的旅游市场。
所以欧美地区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供给市场。
(2)其次,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旅游市场的分布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3)最后,旅游供给市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建设旅游市场和旅游环境的物质基础。
3.旅游供求市场的人文地缘关系——形成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4.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开发水平旅游市场从形成到成熟,必须经过适应需求、刺激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不同层次的实践过程。
5.政府发挥的积极作用三、旅游者的流动规律1.近距离流动量最大,远距离流动量遂渐增大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也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主要取决于旅游距离的远近。
近距离旅游占绝对优势,其流动量最大。
2.流动量和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二战后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
旅游资源地理复习知识
旅游资源地理复习知识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者行为地理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第四章自然旅游资源第五章人文旅游资源第六章中国旅游景观分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旅游地理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与地理学,旅游地理的关系;2. 从概念上与技术上解释旅游的含义,区分旅行、休闲与闲暇的不一致之处;3.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重点与难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基本内容及其进展。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旅游地理学的进展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它是地球表面的一种人文现象,一种为了消闲、娱乐等目的,从一地到另一地,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原地的闭合的人口流淌现象,为此着重研究三个问题:1、何处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旅游客源地或者旅游接待地?2、是什么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流的方向与强度?3、旅游现象将对旅游客源地与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一、旅游地理学要紧流派:休闲与旅游地理学游憩地理学闲暇地理学观光地理学由于各国经济进展水平不一致及学者对闲暇,游憩与旅游的不一致懂得。
二、闲暇、游憩与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与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者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通常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类活动。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类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旅游1、概念关于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各国学者都强调:(1)旅游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2)旅游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是物质文化生活的构成部分;(3)旅游是暂时的在异地的活动;(4)旅游的目的是游览、求知与娱乐;(5)旅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生态、就业等各方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Tourism Geography of China)课程编号:ZB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导游法规等后续课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 2.5学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三、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四、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本章重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本章难点: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旅游行为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者一、旅游者的定义二、旅游者的特点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二、旅游动机的激发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四、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第三节旅游流一、旅游流概述二、世界旅游流三、中国旅游流本章重点:旅游者的界定及特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客流。
本章难点:旅游动机的激励。
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二、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本章重点: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课件 (2)
旅游资源国际交流
旅游资源合作
国际间旅游资源共 享合作
旅游资源联合 开发
多国合作共同开发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共同 保护
国际旅游资源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交流
跨国间旅游资源交 流合作
回顾旅游资源分 类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分类是整理和管理旅游资源的基础,有助于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制定合理的旅游资 源开发计划
旅游资源设计
设计旅游景点和线 路的布局
旅游资源评价
评估旅游资源的品 质与特色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景点开发
打造各具特色的旅 游景点
旅游产品开发
开发符合市场需求 的旅游产品
旅游活动开发
丰富多彩的旅游活 动策划
旅游线路开发
规划多样化的旅游 线路
旅游资源利用
旅游资源保护
要保护环境、文化 和社会资源
保障游客安全
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措施
旅游项目管理
开发优质项目
旅游资源保护法 律法规
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保障旅游资源可持 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自然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旅游法和 环境保护法等法规,规范了旅游活动中的各项行为,促进 了旅游资源的合理管理与保护。
旅游资源管理机构
国家旅游局
制定政策法规
文化艺术资源包括各种具有文化价值的遗产、美术馆展览、 文学艺术表演和音乐舞蹈表演等。这些资源传承着民族的 文化传统,展示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01 风土人情
反映地方文化的习俗和风情
02 乡村民俗
乡村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
03 地方特色美食
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
结语
文化的传承
旅游地理学——第5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2、作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必须要能够通过对其利用而产 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有这样一些内涵: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
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 接待因素;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 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 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3)气候生物
天文/气象景观景型、日照景型、空气景型、 冰雪景型、雾/雾凇景型、气候景型、原始植 物群落景型、风景林景型、风景草原/草甸景 型、观赏花草景型、野生动物栖息地景型、游 憩性渔猎地景型、构景地表土壤景型
(4)其他
上述未包括的自然景观景型
2、人文景系
(1)历史遗产
人类文化遗址、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防御 体系遗址、古城与古城遗址、帝陵与名人陵墓、 皇室/官署建筑群、宗教/礼制建筑群、殿堂、 楼阁、古塔、牌坊/门楼、碑碣、传统建筑小 品、古典园林、近代西洋建筑、名桥、传统聚 落/田园、古井、古民居、石窟/摩崖石刻、 古代水利/交通工程、历史街区、历史纪念地、 革命纪念地
• 即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反映着一
定的地理环境、建筑艺术、民俗、宗教、文化的特点。
4、综合性
• 即在同一旅游地区内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是交错在一起的,很少
孤立存在。
5、季节性
• 即旅游资源受所在地理纬度、地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自然
景观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6、永续性
• 即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可以供人们永远利用,而旅游者所带走的只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
北京故宫
曲阜孔庙
三、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园林的艺术风格
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
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一)宗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 1.佛教 2.基督教 3.伊斯兰教 4.道教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五、陵墓旅游资源
古代帝王陵寝构建 古代墓葬的旅游吸引力
第五章 人文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及代表性景 区景点 熟悉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 价值与分布概况 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 背景与类型结构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一、人类文化遗址
古人类文化遗址ຫໍສະໝຸດ 社会历史文化遗址
服饰 饮食 居住 礼仪礼节 婚丧嫁娶 传统节日
第五节 旅游商品
一、旅游商品的概念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工艺美术品 文物及仿制品 风味土特产 旅游纪念品 旅游日用品 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产品
三、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分析
案例提示: 中国历史文化的连 续性和崇拜性,使中 国拥有一批年代相对 久远的历史名人故居 及活动遗址资源,相 对世界其他地区有所 不同,表现了中华文 化的深远性,其中延 续千年以上者首推孔 府孔庙。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第二节
现代人文旅游资源
一、现代都市风貌 二、现代建筑与工程 三、工农业旅游资源 四、红色旅游资源 五、现代人造旅游吸引物
第三节
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一、文化艺术与旅游 二、文学旅游资源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旅游资源 四、武术、戏剧与体育旅游资源
第四节 民风民俗旅游资源
一、民俗与旅游 二、民风民俗的类型
问题讨论: 试讨论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异同点和各 自的旅游功能 复习题
1.人类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典型代表? 2.我国民俗风情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价值何在? 3.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突出的旅游功能? 4.试分析我国“红色旅游”热兴起的原因? 5.你认为应怎样发展我国的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