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视阈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一)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一)----夯实基础抓住重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韩旺辰《大学语文》从2007年4月换新教材,到今年10月份已经考过6次。
从六次试卷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主要从四方面来考察学生。
1,考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15分左右。
2,考提示(包括每课文后的提示、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上的提示):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35分左右。
3,考语文知识:这部分内容每份考卷约占20分左右。
4,考作文。
占30分。
当然,这四方面内容划分,不是绝对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定交叉的联系。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依据这几年新版《大学语文》试卷情况,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
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例题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为别人而活着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C.崇尚简朴生活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例题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B.胡适《容忍与自由》C.朱光潜《咬文嚼字》D.钱钟书《吃饭》例题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E.嘴上几根细黄胡。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究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语文知识。
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内容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广阔胸怀,帮助学生领悟人生哲理,促进品德修养,实现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基本,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展开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字:“课程思政”视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整体现。
这意味着,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品德和人文素养。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健全的观念、意识,从而打造完善、健康的精神体系。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一)凸显大学语文思政教育功能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因此,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该注重发掘语文教学的包容性。
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重视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接受到思政教育的深度熏陶。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多重目标。
首先,学生在积累语文理论知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获得思想政治方面提升。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解读文本内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其次,通过对文本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当代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方向,进而强化学生公民意识。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信念,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大学语文教育与现实衔接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应该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与现实社会背景进行衔接。
通过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创新,激发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语文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大学语文精神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大学开展语文精神教育?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1)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豪感;(2)尊敬师长,尊敬他人,团结友爱;(3)追求卓越,勇于创新;(4)诚信为本,遵纪守法。
2.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大学语文精神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成果,强调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大学语文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讨论成果。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践行大学语文精神的?二、讲授新课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语文精神:(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3)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4)诚信为本,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 案例分析:(1)分享学生践行大学语文精神的典型事例;(2)分析事例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践行大学语文精神的场景;2. 各组展示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课堂活动,强调践行大学语文精神的重要性。
新课程视阈下语文快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视阈下的语文快乐教学摘要:新课程语文视阈下的语文教学,教者应该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质,努力运用快乐教学,突出多样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张学生知识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快乐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教育被提到了衡量教育成败的高度,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可由于社会的片面功利追求,“中考”指挥棒一直牵制着语文课堂教学,导致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活力,甚至出现了很多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质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语文不仅是分数、成绩和升学,语文更应该是基础、能力和素质。
新课程视阈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快乐的教,愉悦的学,应该是知识的盛宴,应该是生命的狂欢,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应该是学生自由成长的人间天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探索出了语文快乐教学的点滴经验,愿与诸位方家共商。
激趣:让学生悦纳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利用课堂的一方天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对学生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
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
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悦纳语文。
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语言文学研究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李慧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本文分析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上,论述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亮点的提炼,以证实文化自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育人成效。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语文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高大学语文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从大学语文以往的教学状况看,文化自信的融入成切的需求#一、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大学文在高教学中有重要,在教育部2018出的科教学国家中,规定、融类、政学、、主义学科、理专业学科大学语文课程;一些高及综合高的专科,对中文大学语文,在一定度上和大学文的度;是高学生的文化、平、和、和力,教的主要中的,主要中文教,的文化底#国内大学语文教材众多,特,对大学语文学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传承文化、建文化自信的角度说,存在榷之处:第一,缺乏主题炼#大全的“用教”数不少,有些教材采用“拼盘式”结构,不一,容庞杂,与中学文教重复率高,结构凌乱,内容杂糅,系统性差,导致教材主体性欠缺,教学零散;第二,尚未紧扣时代脉搏#教编写例大多按文体、时代,主要由经典文学作品组成,历史性有余时代感不足叫第三,教解读视角单一。
教解读往往局限于作品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缺乏对作品与新时代共通之处的思考;第四,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堂互动手段尚显单调,教学效率低,学习效期短。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教案模板
适用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2.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3. 文学评论与鉴赏4. 语文精神教育讲座教学过程:一、导入1. 主题引入:通过讲述一个与语文精神相关的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故事或案例中的语文精神进行讨论,初步了解语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实施(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1. 作品介绍: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语文精神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现代文学作品选读1. 作品分析: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就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文学评论与鉴赏1. 评论方法:介绍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如文本分析、背景分析、主题分析等。
2. 作品鉴赏:以作品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鉴赏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语文精神教育讲座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语文精神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2. 互动交流: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生在语文精神教育方面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语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语文精神。
四、课后作业1. 阅读指定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
2. 搜集与语文精神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核心思路摘要: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建设中,以“文化自信”为视角,核心思路包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等方面,且上述核心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对此,在思政建设背景下,语文课程将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建设;核心思路聚焦“文化自信”视角,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可通过引入文学作品、优化教学方式等层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学生具备跨越地域和民族的视野和胸怀,对此学生将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有助于辅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质及道德涵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上,缺乏对当代社会问题和多元文化的关注。
同时,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也会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思想启蒙和综合素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过于依赖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与体验环节,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教师会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学生,如何平衡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备优秀学科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导致教师在思政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多维举措(一)引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师可从多个维度出发,引入实践环节,采取多样化的举措,以实现高质量的思政教育。
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研究
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研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自信更是建设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
而经典阅读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大学生追求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视阈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经典阅读研究。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的背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对自己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的自信,是对历史和传统的自信,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信。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文化自信的培养就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经典阅读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经典阅读,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国学经典、思想名著、文学名著等各种经典著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
二、经典阅读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传统经典是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通过经典阅读,大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明白曾经的辉煌和智慧,感受前人留下的美好与沉痛。
这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提升人文素养经典著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阅读经典,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思考和丰富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通过经典阅读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3. 拓展知识视野经典著作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阅读经典,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大学生经典阅读研究的策略1. 选择适合的经典著作在进行经典阅读研究时,大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著作。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知识背景的经典著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研究。
2. 学会分析和评价经典阅读不仅要求大学生了解经典著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学会分析和评价。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思政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大爱”胸襟,帮助学生了解并形成处世之道,促进学生修身养性,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引言在“课程思政”思潮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德育教育是形势所趋、历史必然,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便起到关键作用,承担重要角色。
尽管在当前大学语文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基于相应品质与素养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政治教育的认识,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1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分析1.1了解基础知识大学语文课程除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自我以外,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且熟练地掌握文化知识。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加强。
另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提升。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会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语文通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语文课堂还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逐渐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大学语文教学是依托教材来开展教学的,虽然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限,但是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语文材料都是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展现出来的思想情怀博大精深。
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延伸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有限的教材中获得无限的思想。
例如,语文教材中会涉及许许多多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民的思想。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语文精神教育》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4.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2. 提问:为什么说大学语文精神教育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二、讲解(4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2. 举例说明大学语文精神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提高沟通能力、提升审美情趣等;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大学语文精神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理解和体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实践活动(4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2.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教师给出建议和期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大学语文精神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语文精神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3.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的实际情况。
教学资源:1. 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3. 语文实践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发表时间:2013-12-11T09:47:01.59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2月供稿作者: □ 王晓秋[导读] 大学语文教学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传统大学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封闭的 □ 王晓秋〔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已在中国高校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中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
借鉴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有助于我们对大学语文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认识后现代主义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有利于厘清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路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学语文教学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 世纪60 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它表现为对现代主义及现代合理性进行深刻的质疑和颠覆,旨在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否定、批判、超越,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
我国学者在分析、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基础上,将其后现代思想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反思、批判现代性等。
这几方面是彼此相互联系并且是互为基础的。
1 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定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课,任课教师把教学目标放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希望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有能力俯瞰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
教学中教师立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本身,从鉴赏和理解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 构建了大学语文的多元课程体系大学语文作为必修的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经典的导读,配合相关人文选修课程和专题人文讲座,将大学语文课程和人文选修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新时期背景下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 关注 8I
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这样论述 :以美育 “
为 中心 来组 织语 文教 学 ,并 不是 不 重视课 文 的字 词
句 、 章结构 的分析 , 是把 这种 分析 从 表层 的 文章 篇 而
无“ 的文章分析课 , 言” 这两种课 表现形式不同, 但同 样是以技术切割淹没了语文的灵魂——审美教育和
情 感教 育 。对于 语 文教 学 中语 言学 习和 文章 鉴 赏的
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同时 , 要成为全面的高素质 人才 , 还要有 由对真 、 、 的感 知来认识 世界 、 善 美 思 考入生 、 当使命 的能力。因此 , 担 我们不能仅仅把高 等教 育 阶段 的语 文 课程 目标 定 位在 工具 层 面 , 而 应帮 助 大 学 生在 获 取 专 业技 能 的 同 时 , 过对 优 秀 通
素 质 教 育 正 在 成 为 新 世 纪 大 学 教 育 的发 展 趋
成为一个完善的“ , 人” 使民族文化 、 品格贯穿到他们
的精神 当中 。
势, 大学语文作 为文化 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和组成
部 分 , 应 受 到重 视 。但 实际 上 , 理 由于 种 种原 因 , 大
学语文教学仍处于学生不重视学 , 教师不重视教的 尴尬境地。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尽管在教学 内容和教 学手段 、 方法 等方面 作了种种努力 , 但从 目前 来看 , 学语 文 的 教学 仍 处 于 一 种边 缘 化 的 状 大
了有“ ” “ ” 言 无 文 的语 言解 析 课 , 者 上 成 了 有 “ ” 或 文
面对如 此严峻 的形 势 ,大学语文究竟路 在何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兼论大学语文课多媒体应用与素质教育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兼论大学语文课多媒体应
用与素质教育的实现
陈彦辉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大学语文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与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教材编订、授课内容的选择、授课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设备的运用等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教师运用先进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设备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陈彦辉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4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012
【相关文献】
1.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J], 钟采桑
2.基于“慕课”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J], 余孟辉
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J], 沈秀清;丁养军
4.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实现 [J], 王润鸿
5.大学教育终极价值的实现与大学领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兼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 段志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国家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引人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发展需求。
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在课程思政视域的推动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策略,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践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和实施方案,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具体探讨,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展望。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品德,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理念应当着重强调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该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研读和讨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阈下,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等。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论语》、《诗经》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思想和审美观念。
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新闻,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报纸杂志,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深度的话题和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选择一些社会问题的文章,如环境污染、教育不公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实施这些策略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高职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职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本文拟从学生素养视角出发,探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策划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引入网络阅读、电子书籍等新媒体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方法论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美感。
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和泛读等。
还可以通过讲授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通过讨论和分析进行深入思考和解答。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提供相关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对比分析,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方法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探究
在 学校 先是 取 消 了 《大学 语 文 》课 接 着一 再 缩减 《应
用 文写作 》 课 时数
,
扬 中华 民族优 秀传 统 文化 对 培 育和 践行 社 会主 义 核
作 为一 所综 合 性 院校
,
这一 点
大学 教育 对 于 广 大青 年学 生 来 说
在 于 知 识 与 能 力 的 培养
、
,
,
意 义 不仅
:
爱国
,
敬业
诚信
、
友善
这4 Z 个字
、
等 氰 内蒙 古 财经 大 学
《大 学 语文 》
、
、
内 蒙古 农 业大 学 也开 设 了
。
;
三个 倡 导
充 分体 现 了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值 观对 中 华
。
《应用 文 写作 》 等 课程
而笔 者 所
提升
民族优 秀传 统 文化 的 传承 与 升华
可见
,
继承 与 弘
、
人 格意 识
,
明 确 自己 的人 生价值 与 奋 斗 目标
、
树立
因此
,
作 为 高等 教 育 的载 体
科 学的 世界 观
人生 观
、
价值 观
。
,
应 该 比 单纯 的 专
作 为 高 等 教育 的 实 施者
业 知识 与能 力 的学 习 更 为重要
文学 科 在对 当代大 学 生进 行 培 育和 践行 社 会主 义 核
,
坚定 正 确 的政 治方 向 独 立 自强 的人 格 品 质和 优 雅
上进 的 精神 风 貌 为 己 任
。
但 对提 高学 生 语文 素 养方 面 确实 做 出 了 积 极努 力
中国古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共鸣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共鸣教案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深的时代精神。
通过学习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本教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共鸣为主题,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2. 掌握若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共鸣机制;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分析;3. 如何通过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文本及其时代背景的介绍;2. 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古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相关的研究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引导(预计15分钟)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节:讲解与分析(预计30分钟)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介绍古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 选取数个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包括但不限于《红楼梦》、《西游记》等,并结合其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节:学习与讨论(预计35分钟)1. 学生阅读并分析一篇古代文学作品的相关文本,理解其中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内涵。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精神,结合文本中的细节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节:表达与展示(预计35分钟)1.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书评或者从其他角度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简介 ] 郭红玲, , 女 山东潍坊人 , 浙江越秀外 国语学院国际交 流学 院讲师 , 从事大学语 文课程的教育与研究 。
语文 学刊
20 09年 第7期
时 代 精 神 视 阈 下 的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 郭 红玲
( 浙江越秀 外 国语 学院 国 际交流 学院 , 浙江 绍兴 3 20 ) 100
[ 摘 要 ] 源于 时代、 生和课程自 学 身三方面的需求, 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注入时 代性。 在促成学生“ 精神
综上所述将时代精神注入大学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转第163教学经纬王珍源语文阅读课教学内容的层级理论探索和文学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使用汉语正确熟练地使用汉语这是语文课的首要目标是其他内容的基础文学是我们语文课程高层目标没有文学我们人类找不到回家的路
接受教育的学习生活转 向主动吸取有用 知识 、 有意识 融入现
实 的大学生活 中来 。 由此 , 在大 学课 堂教学中 , 是与 实践 、 凡
全 国大学 语文研究会 名誉会 长徐中玉在 接受记者 采访
时谈到 : 大学语文改革 , “ 需要创 新 , 需要体 现时代 精神 和时
生活 、 现实密 切相关 的 内容 , 学生 们都 悉心 听讲 、 兴趣 浓厚 , 反之则觉兴味索 然 , 学效 果可 想而知 。脱离 现实 的东西 , 教
相 比而言 , 后者的需 求则 显得 隐蔽得多 , 能很多学生 自己 可
大学语文课程 日益边 缘化 , 究其原 因 , 为大学 语 文教 作 学工作者 自然 可以指摘教育指导思想之得失 , 争语 文教育 力 在高等教育体 系中的地位之重要 , 但这些 只能是改善 大学 语
文处境 的外 围行动 , 真正有效 的措施应该重 申审视大学语 文 教学 , 从内部人手 , 完善 、 优化 , 而走 出困境 。笔者 认为 , 从 改 变大学语文 目前尴尬处 境的一 个有效措 施就 是为大 学语文 教学注入时代精神 , 以时代精神引领大学语 文教学 工作 。
文章。 …那么 , ” 大学语文教学 为什 么需 要体现 时代精 神 , 又 需要体现怎样的时 代精神 呢?笔者认 为主要 有 以下几个 方
面:
3 大学语文教 学要 满足课 程改革 创新 的时代 需求 。大 .
学语文 课 程 在 现实 中 容易 进 入 “ 四语 文 ”的认 识 误 区。 高
自 17 98年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恢 复开设大学 语文 课程以来 , 大学语文 逐渐成为高等 院校人文 素质教育 中的重 要基础课程 , 培养 学生 的语言应 用 能力 、 高学生 的艺术 在 提 鉴赏水平和加强 学生的人 文素养方 面, 起到 了至关重要 的作 用 。但是 , 随着近年 来高等 院校招生 规模 的不断扩 大 , 以及
缺乏时代精 神和指导意义的内容 , 必然难 以激发学生 的学 习 热情 , 因此 , 时代精神 作为大学语文 教学吸引学生 注意力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的重 要 因 素必 不 可少 。
代特色。所 以在高教版的《 大学语文》 第三版 中, 你可以看 到
有爱因斯坦 的文章 , 也有反 映“ 和谐” “ 态” 时代 主题 的 、生 等
需要 , 也是传承文化 精髓 , 提升精 神文 明的需要 。教 育部 高
教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出: 指 在全 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 文
学需要 体现 时代精 神 , 培养 学生 的人文精 神 , 加强学生 的综 合 素养 , 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的认 同者和行动上
的践 行 者 。
成人 ” 的素质教 育体 系中, 大学语 文课程 以其特有 的艺术魅 力和特别 的熏陶方式将 学生 培养成为 时代精神 的 自觉
认 同者和践行 者 , 文学经典在 阐发时代精 神的 同时焕发 出新 的生机 , 学语 文课 程 也在 时代 精神视 阁下彰显 出自 大
身的重要价值。
[ 关键 词 ] 时代精神; 大学语文; 以人为本; 和谐
课程, 其根本 目的在 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 的人 文性和基础 性 特点 , 适应 当代人文科学与 自然科学 日益交叉 渗透的发展趋
势, 为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 质的高质量
人才。
2 大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 “ . 成才” 成人 ” 与“ 的时代需
求 。学生在大学阶段 需要 完成 的任务有二 : 其一 为“ 才” 成 , 其二为“ 成人 ” 。可 以说 , 前者是学生们锻造 自身成 为合格人 才的显性需求 , 每一 位学生都 能清醒 意识到 的成才 目标。 是
重要环节——高等教育 中 , 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 教育基础课 程, 在促进学 生的身心 全面 协调发 展 中、 在养成 学生 的人文 精神 中, 在激发学 生对 时代精 神的 认同感 中、 培育学 生对 在 国家 、 社会 的责任感 中 , 起到 了关键作 用。大至 国家 、 社会 , 小到个人 , 要实现 可持续 的全 面协调发 展 , 必须 以深厚 的文 化底蕴为基础 , 以全面 综合 的实力 取胜。因此 , 大学语 文教
中图分类 号 : 9 . H13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6 0 2 0 )7— 10— 2 1 7 8 1 (0 9 0 0 6 0
1 大学语文教学要 体现国家与社会 的时代需求 。当前 , . 我们 国家以“ 科学发展观 ” 领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 , 统 强调要 实 现全 面、 协调 、 可持续 的发展 。科 学发展离不开人才 , 教育担
相关教改的迅速推进 , 重专业轻素质的思想或 多或少影响 了 大学课程设置安排 , 大学语 文课程地 位面 临边缘 化的趋 向 , 与大学语 文课程设置 的 目的、 初衷相背离 。 大学语文课程 , 既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 平和运用 能力的
负着 为国家、 社会造就 合格 人才 的重任 , 在人 才培养 体系 的
一
都从未 认真 想过这一 问题 。“ 成人” 对于学生而言 , 是一种潜
在 意识 , 他们希望通过大学教育 , 长为思想成熟 的社 会人。 成 这 时, 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成为生命意义的 自觉需要” “ 。这 种潜在需求也促使学生们从 中小学时期 的单一应试 、 被动式
、
时代精神视阈下的大学语 文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