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2012届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文明的源头是A.古希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罗马文明D.古埃及文明2.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②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③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④城邦之间以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为主⑤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4.陶片放逐法的创立者为A.梭伦B.庇西特拉图C.克利斯提尼D.伯利克里5.关于十将军委员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连选连任B.不参与政治C.统率军队D.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6.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入会场。
其主要原因是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C.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7.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主不仅仅限于男性,妇女也同样享有B.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C.不利于雅典政治、经济的发展D.现代意义上的民主8.希腊没落衰亡的根源是A.马其顿的兴起B.亚历山大的征服C.希腊的奴隶制度D.伯利克里的改革9.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B.杰出的历史人物C.典型的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0.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哪对矛盾斗争的结果A.奴隶反对奴隶主B.平民反对贵族C.农民反对地主D.贵族反对君主11.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指A.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B.建筑风格C.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D.博大缜密的法律12.罗马帝国建立于A.公元前1世纪初B.1世纪初C.1世纪末D.公元前1世纪末13.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A.公民法和万民法B.成文法和习惯法C.公法和私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14.下列关于古代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B.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D.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15.2世纪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
共50分)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秦朝修建成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
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4.公元前206年,刘邦大军攻入咸阳,整个成阳城被付之一炬。
颇具远见的萧何努力将宫廷保存的地图、书籍保护下来,为日后战争、治国提供了依据。
上述历史物件在秦朝时应由谁掌管()。
A.皇帝B.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5.2007年1月8 H,备受关注的安徽六安西汉诸侯王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根据文献记载。
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之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五代,王莽时绝。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B.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曾先后分封了大批刘姓诸侯王C.分封制是西汉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到汉武帝时仍在延续D.“六安王”刘庆应该没有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7. 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综合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综合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礼运》是这样描绘太古社会的情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夏代成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二则资料反应出夏代社会发生的变化不包含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分封制开始推行D奴隶社会的国王所有制取代原始公有制【答案】 C【试题讲评】第一段资猜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应了原始社会“公天下”和“禅让制” ,资料二中“天下为家” “货力不己”反应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和原始公有制的崩溃。
而分封制开始于西周,而且经过阅读资料内容,此中没有波及到分封制。
2.周初推行分封制是为了A.成立军事屏障,防备外族入侵B.削弱元勋、贵族的权利C.排挤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 D【试题讲评】成立军事屏障、防备外族入侵的目的是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B、C则是秦汉期间增强中央集权3.以下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论,正确的选项是①依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依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附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试题讲评】各诸侯国君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所以说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句话是错误的。
4.《史记》记录: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 。
其含义是A 关注青铜鼎的锻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C想代替周王命令天下D有与周王均分天下的野心【答案】 C【试题讲评】“鼎”在奴隶社会是权利的象征。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各诸侯国势力扩张,建立霸权,故B项错误;当时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但并未彻底瓦解,故C项错误。
2.(2021·黑吉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A.奖赏开国功臣B.拱卫王室统治C.防止外族入侵D.团结同姓诸侯“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离为守臣扞(捍)城”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分散开来的诸侯就是守卫疆土的臣子、朝廷的捍卫者,故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奖赏功臣的信息,且分封功臣并非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防止外族入侵也是为了拱卫王室,排除C项;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虽以同姓居多,但也有异姓的诸侯,且团结同姓诸侯不是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两项错误。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2.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3.从秦朝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
据此可知,这一传统( )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4.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B.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C.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D.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弛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2012新课标高一历史:1 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安徽皖南八校高一联考)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利,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答案: A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的早期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宗法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漫画体现了嫡长子在家庭中的宗主地位,是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典型写照。
答案: D3.(2011·安徽淮北高一检测)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
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丝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海内皆臣”说明秦已实现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答案: C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2012届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2.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为了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巩固父系家长的统治地位C.保证王权的强势地位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4.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B.重新任命了部落首领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5.某位历史学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D.形成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6.秦始皇有效控制中央和地方是通过A.中央政府B.郡县体制C.严酷法律D.官僚系统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8.秦朝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9.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10.封泥又叫“泥封”。
2012届高中历史 期末同步解析与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测评及参考答案(本试卷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是西周的封国──齐国某位卿大夫的家庭成员表,你认为将来谁会是权位的合法继承人妻妾儿子一般称谓妻(正室)①三子(20岁)②四子(13岁)妾一(侧室)③长子(27岁)妾二(侧室)④二子(24岁)A.①B.②C.③D.④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从本质上体现了A.天人合一B.环保实用C.皇权至上D.国家一统3.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4.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让英国丢脸的战争。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两幅图片间接地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洪秀全故居天王府内的石舫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D.农民阶级难以解决守成问题6.下列各项中,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的是A.外国军舰可以驶入长江各口岸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C.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7.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A.太平军B.清朝士兵C.义和团D.北洋新军8.瞿秋白所说的“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始于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革命D.北伐战争9.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
2012届高中历史 4.4《辛亥革命》同步解析与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标准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道与了解1.了解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2.知道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3.知道武昌起义4.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5.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和经过理解与应用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3.从世界潮流和中国社会进步趋势的高度,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4.评价辛亥革命,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5.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重点解析1.概括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解析】①经济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④时代要求: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2.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的原因【解析】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②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防备空虚。
注意:武昌起义尚未发动时,由于偶然的因素,起义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计划泄露,起义领导散失。
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革命仍取得了成功,关键因素在于湖北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功绩【解析】(1)性质和地位: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历史功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4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161.(2011·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8题)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A.独裁政治 B.贵族政治 C.分权政治 D.官僚政治【解析】“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意思是:统治着应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全体百姓的利益,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应偏向统治集团,;联系所学古代中国政治是士大夫的天下,即官僚政治。
【答案】D2.(2011·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9题)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解析】主要是考查历朝的一些选官用官制度。
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九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查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
【答案】D3.(2011·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4题)“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成语体现了读书、考试、做官的紧密结合,选择D项科举制。
【答案】D4.(2011·山西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3题)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解析】进士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出身于平民或贫寒家庭,因此D是错误的;AB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第学案与评测复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第学案与评测复习题(带答案)达标测评卷十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淮安模拟)2009年3月开拍的电影《孔子》,在2010年春节前已经播出。
影片充满着浓厚的“仁”的气息。
下列对孔子“仁”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②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促进社会和谐③实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④“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2.(2010•苏州第三次模拟)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2010•安庆高三调研)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 主张民贵君轻 B. 维护统治秩序 C. 强调层层分封 D. 体现以德治民4. (2010•临沂期末调研)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②③④ 5. (2011•江苏锡山高中期中考试)郭沫若对“焚书坑儒”评价说:“书籍被毁坏,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2.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为了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巩固父系家长的统治地位C.保证王权的强势地位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4.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B.重新任命了部落首领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5.某位历史学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考生的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D.形成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6.秦始皇有效控制中央和地方是通过A.中央政府B.郡县体制C.严酷法律D.官僚系统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8.秦朝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9.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10.封泥又叫“泥封”。
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实行郡、县两级制B.广泛推行封国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行单一县制1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降职或罢免)。
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
”群臣皆不敢扬声。
材料能够说明秦朝①官场的腐败②潜伏统治危机③相权威胁皇权④君臣关系极不正常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唐初,面对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侵扰。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A.交皇帝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尚书省执行1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强化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日益严密15.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苏开始设省B.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C.由中书省演变而来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16.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17.“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职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D.元代的省制1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9.明初,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是①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②减轻了皇帝的事务③保证了皇权至上④避免了皇权的衰落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2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名称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2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导致①皇权进一步加强②内阁作用加强③内阁作用降低④亲臣、重臣执掌朝政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22.清初设置的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主要表现是①使皇权更加神秘化②皇帝可以为所欲为③避免外戚篡夺皇权④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一切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2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
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①西汉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明朝设立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8分,第28、29题各12分,第30题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礼记·明堂位》材料二周代歌舞,天子用八佾(每佾固定为8人),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中华艺术史》材料三正乐县(悬,下同)之位:王宫县(四面悬),诸侯轩县(去其一面),卿大夫判县(又去其一面),士特县(又去其一面)。
──《周礼·春官宗伯》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的礼乐生活状况。
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礼乐生活的信息。
27.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
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
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简要概括国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职能?(2)课文是从哪些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3)从这些视角看,周、秦各有什么特点?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高智耀传》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5)有人认为:“制为美恶,期于适时”。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9.“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国初承前明旧制。
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30.观察图中的考古现场及其出土文物请回答:(1)这个考古现场所在的地区是A.北京B.西安C.开封D.洛阳(2)它集中而直观地再现了当时的A.政治斗争B.经济实力C.军队状况D.文化观念(3)从这些出土文物中你能汲取到哪些关于秦朝的信息?请简要指出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