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3含解析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一、地球运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是美国本土局部地区图。
浙江一家人,向东飞越太平洋到奥兰多旅游,他们所经历的一昼夜将________(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24小时,抵达时当地时间(西五区)为5日9时,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日______时。
答案小于 5 22解析向东飞行,其方向与晨昏线移动方向相反,故昼夜交替周期小于24小时。
奥兰多与北京(东八区)时差为13小时,北京时间为5日9时+13小时,故为5日22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温州鹿城调研)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2)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第(1)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2)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夏季汛期河流搬运能力强,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是美国本土局部地区图。
浙江一家人,向东飞越太平洋到奥兰多旅游,他们所经历的一昼夜将________(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24小时,抵达时当地时间(西五区)为5日9时,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日______时。
答案小于 5 22解析向东飞行,其方向与晨昏线移动方向相反,故昼夜交替周期小于24小时。
奥兰多与北京(东八区)时差为13小时,北京时间为5日9时+13小时,故为5日22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温州鹿城调研)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2)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第(1)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2)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夏季汛期河流搬运能力强,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10)及答案-学习文档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10)及答案一、地球运动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1)1/2(2)2019年1月5日16时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答案 A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A解析“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1含解析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一、地球运动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0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我国某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约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 2 18 12解析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东经的度数按顺时针方向增大。
结合经纬网相关知识可判断南极长城站大约为60°W,位于西四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时间相差约12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015年2月19日0时时,南极长城站时间应约为2月18日12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嵊州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第*题。
图示时期,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区域临近河道,地势不断变高,因此可判断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新昌检测)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市规划部门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5°S)的考察地点,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又经两个月后回到上海(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考察船到达考察地点时,当地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当地正处于________(填“白天”或“黑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昼长________夜长(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1)22 23 白天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75°S有极昼现象(2)等于解析(1)考察船到达考察地点的时间为:船从上海出发时当地时间+航行时间。
12月3日12时-16小时+20天零3小时=12月22日23时。
考察船位于南极圈内,12月22日为极昼。
(2)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当地时间大约为3月22日前后,即在春分附近,全球各地都昼夜平分。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宁波江东区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
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高度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的碳酸钙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
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
理由:沙山(链)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2017·绍兴3月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近年来班加罗尔、钦奈和海德拉巴构成了“金三角”高度集聚区(下图)。
同时印度成功地运用“时差”与美国进行软件开发协作。
根据区时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在印度的分公司可与旧金山(122°W)总公司实行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的原因。
答案印度位于70°E~90°E,可采用东5区的区时,旧金山可采用西8区区时,形成约13个小时的时差;美国在印度的分公司下班正好赶上美国总部上班,从而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解析时差12小时左右的两地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由图中印度的经度范围计算时区,由旧金山的经度计算时区,可知两地时区差约13小时(接近12小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泥沙容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
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即E岸受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第(1)题,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地质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二是河流地貌受力(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第(2)题,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高堤坝)。
第(3)题,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瑞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K12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甲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甲所在经线的____(填“东”或“西”)侧。
(3)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4)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答案(1)AB BC(2)A>D>E 东(3)12 18 (4)D二、地球表面的形态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
(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衢州常山调研改编)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1~3题。
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下图是赤道及其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________。
(3)C地昼夜长短年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0°N (2)2h (3)全年昼夜平分(4)北纬(90°-h)及其以北的区域 (5)0°~23.5°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瑞安检测)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是聚落,完成下列各题。
(1)乙村位于甲村________方向。
(2)有人计划在甲村前河流a、b两处修建一码头,你认为哪处更合理?说明理由。
(3)政府计划在甲村和丙村间修一公路,1、2方案哪个更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北 (2)a处。
a处为凹岸,受河水侵蚀,水深,航行条件好;b处为凸岸,泥沙易堆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1方案 基本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小,修筑难度低,修筑成本低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浙江四地联考)2016年6月中旬以来,乙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天气,甲地区发生多次严重森林大火,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四川省内江市(29.5°N)降落。
回答下列问题。
(1)飞机飞行了约几个小时?(2)内江市的经度是多少?(3)如果飞机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时内江的时间(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答案(1)11小时。
(2)105°E。
(3)10月2日8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天台检测)河流下切,致使原先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读“黄土高原某地区河流阶地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2.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该河流阶地横剖面示意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阶地的概念中提到的“河流下切”,可判断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第2题,图中显示河流两岸存在多个河流阶地,是河流多次侵蚀黄土层形成的,故④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余姚质检)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 A、P B、P A′、P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 A、T B、T A′、T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如下图所示。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________。
答案3/4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构造地貌的形成中外力作用占主导的是( )A.褶皱山B.背斜山 .向斜山 D.断块山答案 C解析褶皱山、背斜山、断块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排除A、B、D项。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读“我国某区域图”和“A、B两城市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城市冬夏季气温均高于B城市的原因。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云贵高原地区聚落多夜雨的成因。
答案(1)A城市比B城市海拔低;夏季时A城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盆地地形使热量不易散失。
冬季时A城市受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小。
(2)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和谷地地形中;夜晚,谷地和盆地温度高,形成相对的暖空气;山地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升谷地和盆地暖空气,气流上升,水汽易成云致雨,故该地多夜雨。
解析(1)地形对气候影响明显。
A城市比B城市海拔低;夏季时A城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盆地地形使热量不易散失;冬季时A城市受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小。
或同时结合B 城市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作答。
(2)云贵高原地表崎岖,聚落多分布于山间谷地和小盆地。
盆地(谷地)地形对局地气候影响大,可结合山谷风进行分析。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2018·浙江丽水段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①②③④中,可能出现( )A.针阔混交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2.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限的海拔比北坡低,是因为( )A.南坡植被茂密,地面昼夜温差小B.南坡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C.北坡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强度小D.北坡降水较少,积雪量少于南坡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图中四个数码位于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限制,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位于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大陆的西部,因此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常绿硬叶林带均不可能出现。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读“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全球新的一天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时(2)150°E向东到180°解析(1)该图中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如果虚线为晨昏线,则应该为昏线,所以虚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即东经60°)地方时为18时,这样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22时。
(2)北京时间为22时,可计算出24时的经度为150°E,由此可得新的一天的范围。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3到图5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2)判断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说明理由。
(3)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若图1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1)图4。
溯源侵蚀,下蚀。
(2)D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最终与左岸相连。
解析(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段,坡度大,流水以下切、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邃,呈“V”形。
(2)D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流缓,泥沙沉积多。
(3)河流流经,阶梯断层地带,形成瀑布。
(4)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口的沙洲右侧不断沉积最终与河流左岸相连。
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一、地球运动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1)1/2 (2)2018年1月5日16时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答案 A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A解析“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人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2含解析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一、地球运动(2017·绍兴3月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近年来班加罗尔、钦奈和海德拉巴构成了“金三角”高度集聚区(下图)。
同时印度成功地运用“时差”与美国进行软件开发协作。
根据区时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在印度的分公司可与旧金山(122°W)总公司实行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的原因。
答案印度位于70°E~90°E,可采用东5区的区时,旧金山可采用西8区区时,形成约13个小时的时差;美国在印度的分公司下班正好赶上美国总部上班,从而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解析时差12小时左右的两地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工作,由图中印度的经度范围计算时区,由旧金山的经度计算时区,可知两地时区差约13小时(接近12小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泥沙容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
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即E岸受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第(1)题,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地质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二是河流地貌受力(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第(2)题,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高堤坝)。
第(3)题,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瑞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版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巩固练(11)及答案
2019版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巩固练(11)及答案一、地球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为秘鲁示意图及马丘比丘遗址中的“拴日石(约高0.5米)”景观图。
古代印加人崇拜太阳神,希望“拴日石”能拴住太阳并利用“拴日石”上影子的变化来指导生产生活。
用地理原理说明当地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法一:春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拴日石”上没有影子出现,可以开始春耕秋收等。
说法二:冬至日,“拴日石”投射下的影子方向为朝西北—朝北—朝东北。
答案说法一错误。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约为10°S,正午太阳高度约80°,由于凸起石头为0.5米左右,影子很短,可忽略为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出现在春分日前一个月或秋分后一个月左右。
说法二错误。
当地为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拴日石”投射下的影子方向为朝西南—朝南—朝东南。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宣纸易保存,不易褪色,被誉为“纸中之王”,青檀树树皮和沙田稻稻草是制造宣纸的重要原料。
2009年,宣纸制作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示意皖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a)和原料晾晒场景观(图b)。
据此完成(1)~(2)题。
(1)沙田稻最可能种植在图a中的()A.甲B.乙C.丙D.丁(2)宣纸不易褪色得益于原料的晾晒,图b原料晾晒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图a中()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A(2)B解析第(1)题,沙田稻生产属于种植业,应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方。
根据等高线特征,甲地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最可能种植在图a中甲地,A对;乙、丙、丁处等高线密集,不利于种植业发展,B、C、D错。
第(2)题,图b显示晾晒场应位于山地阳面,有阳光照射。
北半球山的南侧是阳面,北侧是阴面。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面甲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乙图是其区域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1)1/2 (2)2018年1月5日16时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答案 A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A解析“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
答案(1)1/2 (2)2018年1月5日16时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下图为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答案 A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气流上升,房间乙温度低,气流下沉,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图甲),“下田弃畎(沟)”(图乙),该耕作方式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方性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A解析“畎亩法”是利用土地在很小尺度上的差异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故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拔高教育】K12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0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我国某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约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 2 18 12解析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东经的度数按顺时针方向增大。
结合经纬网相关知识可判断南极长城站大约为60°W,位于西四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时间相差约12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015年2月19日0时时,南极长城站时间应约为2月18日12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8·浙江嵊州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第*题。
图示时期,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区域临近河道,地势不断变高,因此可判断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新昌检测)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市规划部门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1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李仕才一、地球运动位于北纬36.5°的某疗养院,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
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回答下列问题。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2)若黄赤交角变为24.5°,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答案(1)34.7m。
(2)间隔应增大。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温州中学期中)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和山峰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A.450mB.400mC.350mD.300m2.图示区域主干河流的流向是()A.东南向西北B.西北向东南C.南向北D.东北向西南3.站在山峰顶部眺望远处,图示四地最不可能被观测到的是()A.④B.③C.②D.①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等高距为25米,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的海拔为525米~550米,山峰的海拔为875米~9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25米~375米,答案选C项。
第2题,河流发育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读图并结合方向标可知,图中等高线向东北方向弯曲最大,且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即为河谷。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判断,该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故答案选D。
第3题,将山峰的位置和选项中所给的四点用直线相连,观察沿线地区地形的起伏状况,可知山峰和②地之间有山顶阻挡视线,因此最不可能被观测到的是②;山峰与其他各点之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因此都可以观测到。
答案选C项。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嘉兴海宁调研改编)读下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有关信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时恒河正处于丰水期B.此时加拿大枫叶正红C.此时冰岛受到低气压中心控制D.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2.如果图示地区在某大陆的西岸,则阴影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C2.A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纬度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从气压带的移动可知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所以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
李仕才
一、地球运动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0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我国某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约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 2 18 12
解析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东经的度数按顺时针方向增大。
结合经纬网相关知识可判断南极长城站大约为60°W,位于西四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时间相差约12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015年2月19日0时时,南极长城站时间应约为2月18日12时。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2018·浙江嵊州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第*题。
图示时期,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区域临近河道,地势不断变高,因此可判断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2018·浙江新昌检测)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市规划部门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较________。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区呈波状降低高低
(2)略。
(3)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工业污染对城市影响的目的
(4)等量的太阳辐射条件下,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解析(1)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状下降。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较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气温较高。
(2)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
(3)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易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
(4)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且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2018·浙江义乌群星外国语学校检测)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 A
解析图中Ⅰ、Ⅱ、Ⅲ、Ⅳ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即干湿度地带分异。
五、人口与城市
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举例说明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2条)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举例说明美国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因素。
(至少说出2条)
答案(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西部、南部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的兴起。
(2)国内人口迁移
(3)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六、区域产业活动
马铃薯(喜温凉、怕湿、开花结实需长日照)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三大种植区域(见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物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
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
C.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
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
2.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栽培(下种后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保温、保湿作用,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
C.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
D.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
答案 1.C 2.C
解析第1题,冬半年播种,作物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由于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可能较多;马铃薯性喜温凉,福建省的山脉对来自西北部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加之福建沿海平原纬度较低,温度较高,马铃薯生长期内不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距海洋近,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
第2题,稻草秸秆覆盖有保温、保湿作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可以改善土壤小环境,减少土壤开裂,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并能防止薯皮发青;稻草秸秆覆盖可以少量增加土壤无机盐,但不能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位于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km2以上,平均水深在10m以上;最小面积仅有2700~3000km2,平均水深仅1m左右。
下图示意洞里萨湖及其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流。
其主要原因是( )
A.洞里萨湖与湄公河水位差异的季节变化
B.湄公河排水不畅
C.洞里萨湖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连为一体
D.洞里萨湖蓄洪量大
2.洞里萨河流向因季节而发生逆转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洞里萨湖的蓄水量②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③维持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
④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⑤保障湄公河下游四季航运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河水经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汇入洞里萨湖;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向洞里萨河,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湄公河。
第2题,洞里萨河流向因季节而发生逆转能够调节湄公河的径流和洞里萨湖的蓄水量,因而能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保障湄公河下游四季航运;但未明确指出城市的区位在哪儿,所以维持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指向不明确;增加蓄水量既可能是有利影响也可
能是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