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天山隆起时代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陈正乐;万景林;刘健;李胜祥;郑恩玖;韩效忠;李细根;宫红良【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06(027)002【摘要】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限定山脉的隆升-剥露历史研究.天山山脉的隆升历史一直存在争议,西天山山脉的构造隆升研究则相对更为缺乏.野外系统采集三个横穿西天山察汗乌苏山剖面的花岗岩、火山岩等样品,挑选磷灰石开展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西天山可能存在多期次的构造隆升事件;进一步利用实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径迹长度,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模拟结果结合区域性的地质资料分析推断,西天山山脉自中生代以来存在4个阶段构造隆升-剥露事件,分别为:三叠纪末-早侏罗纪(220~180 Ma)、侏罗纪中期(170~140 Ma)、白垩纪中期(110~80 Ma)和晚新生代(24 Ma以来).【总页数】10页(P97-106)【作者】陈正乐;万景林;刘健;李胜祥;郑恩玖;韩效忠;李细根;宫红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211地质大队,乌鲁木齐,81000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211地质大队,乌鲁木齐,81000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相关文献】1.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陈小宇;刘俊来;翁少腾2.滇西石鼓杂岩南部早白垩世以来剥露隆升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陈小宇;刘俊来;吴文斌3.大兴安岭北段中新生代隆升与剥露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吴环环;胡道功;吴学文;游报捷;常鹏渊;张蒙4.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张文高;杨斌;陈正乐;蔡琳博;韩凤彬;孙岳;吴玉;孟令通;何江涛;马骥5.阿尔金北缘EW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孙岳;陈正乐;陈柏林;韩凤彬;周永贵;郝瑞祥;李松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
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
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 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
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 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 以上。
100~50 Ma 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 及10 Ma 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
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
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s, tectonically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as a stable tectonic zone during Paleoproterozoic and Early Mesozoic, but significantly reactivated since Late Triassic. It is an ideal area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untain uplifting and unroofing during the Mes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our field investigations,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ing, track length analysis and tectonothermal modeling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gneisses and Cretaceous diorite samples.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pparentages of our samples range from 32 Ma to 75 Ma, significant younger than their corresponding ages of formation. The lengths of the fission tracks for each sample show a broad and unimodal pattern with the peak value of 11 μ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rmal simulation results and other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it is inferred that at least 3 km thick superficial materials of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s have been unroofed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uplift of the mountains initiated before 100 Ma. Similar to the Weibei uplift of the Ordos basin, two episodic uplifts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occurred at about 50–40 Ma and 10 Ma to present.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the uplift-cooling event of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s took place earli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Such an unroofing and uplift-cooling pattern temporally couples with the form of the Beitai planation surface and the rapid depression in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e.g. Bohaiwan basin). Our data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shallow-level processes in response to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总页数】10页(P460-469)【作者】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孟元库;汪新文;陈杰2.桂南钦防构造带两侧中新生代差异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覃小锋;潘罗忠;胡贵昂;周府生;谢凌锋;李广宁3.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4.大兴安岭北段中新生代隆升与剥露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吴环环;胡道功;吴学文;游报捷;常鹏渊;张蒙5.新疆阿尔泰青河—富蕴地区晚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J], 徐芹芹;季建清;孙东霞;赵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孟元库;汪新文;陈杰【摘要】对采自太行山西侧的沁水盆地沁参1井及邻区12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太行山东侧石家庄-邢台地区9个样品的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行山在新生代的抬升是不均衡的,前新生代的剥蚀夷平-准平原化后,古近纪初经历了隆升,再到古近纪末的剥蚀夷平,最后到新近纪的快速隆升。
现今太行山的主体是新近纪以来隆升的,即23~18 Ma以来,其中快速隆升期为上新世以来,隆升幅度为4000 m,隆升的平均速率为0.18 mm/a。
新近纪以来太行山的隆起主要来自于3个因素:①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力;②热冷却;③构造负荷综合作用。
新生代太行山的抬升与其周缘盆地和山脉的演化存在着对应关系,为一个区域性事件。
%Apatite fission track rmochronolgy analysis from 12 samples in Well Qincan 1 of Qinshui basin,com-bined with the apatite -zircon fission track analysis from 9 samples of Shijiazhuang Xingtai,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lifting of Taihang Mountains was unbalanced.Moreover,Taihang Mountains experienced pre-Cenozo-ic denudation-peneplaned process to uplift-erosion of the Paleogene,till the rapid uplifting of the Neogene. Since 23-18 Ma,Taihang Mountains main body formed.The rapid uplifting occurred in Taihang Mountains during the Pliocene,about 4 000 m uplifting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uplifting 0.18mm/a.The Neogene uplif-ting of Taihang Mountains was attributed to three factors:① the remote effect of the Eurasian plate collision;② the geothermal cooling;③ the structural loads.The Cenozoic uplifting eventsa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djacent basins and mountains,a regional uplifting event in North China.【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14页(P15-28)【关键词】裂变径迹;新生代;隆升速率;沁水盆地;太行山【作者】孟元库;汪新文;陈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1;P597.3太行山的隆起是华北地区新生代以来非常重要的地质构造事件,它的隆起与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矿产资源分布息息相关。
三江特提斯南段构造活动时限——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新证据
第"#期 ! ! 袁 二 军 等 +三 江 特 提 斯 南 段 构 造 活 动 时 限 )))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年 龄 新 证 据
#E)!
,#/':#/#."0,'&."+#&;&.#9#.>#+N"3.B'%+N'&.#"+ "0N-+`#-+*,'.B>(E%"*'+#&Z'2.!NO,#<'.$2-.'-3)
<HB))#4>%)?%;,(O"%)?F,)? "P4%1'#$%H!+-.H!J(%-%1)"E)<)!$",)(* EHJ(%-%1J#,.%1P#%;%?,9(;:F';%4(-,%)$%H!+-.H!J(%-%1)"E)))!$",)(* !HP#%;%?,9(;(). >,)#4(;:F';%4(-,%)B)=-,-1-#%5Q,)?"(,74%8,)9#!M,),)?="))#C!$",)(* DH2#*+(3%4(-%4*%5P#%;%?,9(;74%9#==#=(). >,)#4(;E#=%149#=%)-"#/%4-"#4)Q,)?"(,L!,3#-7;(-#(1!
摘要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经 历 了 古 生 代)新 时 代 增 生 造 山 作 用 和 汇 聚 造 山 作 用% 新时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研究甚少!备受学界关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对低温热历 史 较 敏 感!本 文 采 用此手段对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进行 了 分 析% 结 果 显 示!"E 件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年 龄 范围为"<)<D Z6!"<件 样 品 的 7",##'!`!单 颗 粒 年 龄 直 方 图 呈 现 单 峰 式 分 布!属 于 单 一 年 龄% b("D样品的 7",##+!`!单颗粒 年 龄 直 方 图 呈 现 双 峰 式 分 布!属 于 混 合 年 龄% 应 用 B-0%,O-+软 件 对 b("D样品进行年龄分解!结 果 显 示!拟 合 年 龄 为 "C[E Z6和 <![E Z6!表 明 该 样 品 经 历 了 # 期 热 事 件% 样品年龄与高程相关性较差!数据分布较分散!表明研究区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磷灰 石 裂 变 径 迹 长 度 为")[E!"<["",!样品年龄值与径迹长度呈负相关!表明磷灰石在退火带停留时间较长%应用 L1>84 软件模拟热历史!结果显示!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新生 代 以 来 构 造 活 动 分 为 < 个 阶 段+第 " 阶 段 为 快 速 隆 升阶段!时间为始新世)渐新世"E!)<) Z6#!动力机制为印 度F欧 亚 陆 陆 硬 碰 撞!致 使 金 沙 江F哀 牢 山 缝 合带附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大规模钾质岩浆岩带 和 超 钾 质 岩 浆 岩 形 成*第 # 阶 段 为 缓 慢 隆 升 阶 段!时 间为渐新世)中新世"<))= Z6#!此阶段归因于印度大 陆 向 拉 萨 地 块$西 缅 地 块 俯 冲!华 南 板 块 向 印 支 地块俯冲!致使中咱地块发生缓慢抬升*第<阶 段 为 快 速 隆 升 阶 段!时 间 为 晚 中 新 世 至 今 "= Z6至 今#! 此阶段为继印度大陆俯冲运动引起三江地区裂陷 后!中 咱 地 块 处 于 陆 内 挤 压 构 造 环 境!发 生 快 速 隆 升% 中咱地块E! Z6以来整体隆升量为<[<;H,!平均隆升速率为)["),,&6% 关 键 词 三 江 特 提 斯 *构 造 活 动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热 历 史 模 拟 中图分类号8@CC*Y!E#!!!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FDC<""#)#"#"#F#E)EF"< !"#")';!<=&4GH'#)#"'4%IJ-60')<=!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华南克拉通东南缘,是一个古元古代中期的花岗岩质杂岩体。
磷灰石是伏岭岩体中比较常见的矿物,它是一种包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因此可以用裂变径迹来确定它的年龄。
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裂变产生的径迹来确定磷灰石的形成年龄的一种方法。
当磷灰石中的钍和铀裂变时,会释放出α粒子,这些粒子沿着自己的路径将磷灰石晶格中的原子撞击并形成一个微小的裂变径迹。
通过对磷灰石中裂变径迹数量的测量,可以计算出它的形成年龄。
在绩溪伏岭岩体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数量分布比较均匀,且数量较高,表明它们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
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测定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平均数量为7400个/mm2,根据磷灰石的裂变常数计算得到磷灰石的形成年龄约为2.7亿年前。
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多种证据,可以确定绩溪伏岭岩体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
这个时期是华南地区构造发展的关键时期,伏岭岩体的形成与华南地区古元古代的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研究华南地区古生代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山北缘侏罗系地层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
天山北缘侏罗系地层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张志诚;郭召杰;吴朝东;方世虎【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7(23)7【摘要】对天山北缘石场-玛纳斯、安集海河和四棵树河地区18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同时测定了中生界地层10件裂变径迹样品相应煤层的镜质体反射率.结果表明地层由老到新镜质体反射率逐渐增加,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逐渐降低.石场-玛纳斯地区,下部三叠系煤层镜质体反射率R.值较低,为0.56%,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较大,为125.3±9.1 Ma;八道湾组煤层R.为0.53%~0.64%,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介于81.3±4.7~87.8±5.9 Ma;上部西山窑组煤层R.最高,达到0.81%,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年龄较低,为44.0±5.4~11.8±1.8 Ma;相同层位,东部石场-玛纳斯一带R.比西部四棵树地区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刚好相反.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表明中生界三叠系、下侏罗统地层的埋藏深度相对较浅,上覆沉积持续的时间到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基本上已经结束,然后保持在基本不变的深度,直至中新世,不整合在三叠系之下的花岗岩的模拟结果也支持这样的认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冷却降温事件可能是地温梯度变化和隆升作用的共同结果;中侏罗统地层埋藏增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在玛纳斯地区直至渐新世末期.所有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都记录了10Ma左右的快速冷却过程,近4~5 km的地壳表层物质被剥蚀,平均剥蚀速率400~500 m/Ma.这一剥蚀过程应该与天山地区的快速隆升,以及向北的冲断推覆作用相对应.天山地区山前带的变形应不早于10Ma,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总页数】13页(P1683-1695)【作者】张志诚;郭召杰;吴朝东;方世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杨平;杨玉芹;马立协;董宁;袁秀君2.北京千家店地区侏罗系后城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建锋;汤文豪;刘钊;张志诚3.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时间的地层学证据 [J],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王美娜;袁庆东;张锐4.天山艾维尔沟地区侏罗系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怀惠;张志诚;汤文豪;唐建洲5.扬子地块北缘贵池地层区沉积地层的稀土元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泰禧;李彬贤;张巽;陈道公;李学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天山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的沉积-构造响应
西南天山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的沉积-构造响应张文高;陈正乐;张青;韩凤彬;王晓虎;霍海龙;马骥;杨斌;张涛【摘要】西南天山山前新生代沉积反映了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通过巴雷公岩体南侧的山间盆地内新近系苍棕色组(N;c)和砾岩组(N22-Q1)l中的砾石成分进行统计,并对天山山前的构造变形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砾石成分主要为碎屑沉积岩类,含有少量碳酸盐岩砾石和变质岩砾石,且变质岩砾石主要出现在砾岩组内(N22-Q1)l,基本未见花岗岩砾石.这一结果表明在上新世晚期-第四纪早期,巴雷公岩体还没有被剥露出地表,直到Q1砾岩组沉积之后才隆升-剥露到地表.西南天山山体的构造变形特征表明,西南天山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是山体隆升-剥蚀的动力来源.通过对岩体隆升和地表隆升的分析,认为西南天山的地貌特征是在晚更新世才开始快速形成的.【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10页(P822-831)【关键词】砾石组分;隆升-剥露;新生代;沉积-构造响应;西南天山【作者】张文高;陈正乐;张青;韩凤彬;王晓虎;霍海龙;马骥;杨斌;张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造山带隆升过程中的构造变形与山脉边缘和内部的盆地演化研究相结合, 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前沿领域(张国伟等, 2001; 刘少峰和张国伟, 2005)。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万景林;李齐;王瑜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0(022)001
【摘要】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2)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断距约340m;(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9.26~25.05Ma,V=0.183mm/a;25.05~23.27Ma,V=0.152mm/a;23.27~20.59Ma,V=0.019mm/a .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万景林;李齐;王瑜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唐智博;李理;时秀朋;胡秋媛;宫红波;王清华
2.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张玲;杨晓平;万景林;郑德文
3.泰山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李理;钟大赉
4.西藏冈底斯新生代以来的抬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的证据 [J], 赵珍;陆露;吴珍汉;胡道功
5.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J], 王瑜;万景林;李齐;王非;王二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基底隆升剥露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D 5 # $H % # + * 0 * ;. 5 $ ". /. 5 $"岩石学报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基底隆Biblioteka 剥露史 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朱文斌! "张志勇! "舒良树! "万景林# "卢华复! "王胜利! "杨伟! "苏金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2304 5 6 7 8 9 &' /: ;" # <&9 7 ='" 7 > 9 =? @ =8 9 " :A ? : B &<C ? 7 &' C &> : <: ' 9 D =? 9 " : ? 'E &? 7 < F G7 / : ' B :8 ? =< &5 &9 7 9 :8 7 > > 7 =' 9 ? &B H/ &9 &0 ! " # $ % & # ' () (*+ " $ , + + " $ 1I 3 JK3J L JKM1 N C > 9 ? &B 9 ""@ 6A 6BC 5 26DE + F
中新生代天山地区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中新生代天山地区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杜治利;王清晨【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7(081)008【摘要】本文对天山及其两侧盆地的8条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重点分析了天山地区不同区域的抬升历史的差异.结果表明天山主要经历4次构造抬升过程,每次抬升的范围并不相同,且存在东西差异:①早白垩世抬升,在天山南北两侧都有发生,且南边抬升早,北边抬升晚.本次抬升导致早中侏罗世天山地刎区准平原化状态开始解体,盆山分异开始出现;②晚白垩世抬升,从约96 Ma开始,天山南侧为盆山同升的区域性隆升,天山北侧的抬升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③古近纪抬升,从约46 Ma开始,主要发生在中天山和南天山,造成天山两侧盆地物源区的重大变化,本次抬升为印度-亚洲碰撞在天山地区产生的最早的远程效应;④中新世以来的抬升,从约25 Ma开始,主要发生在库车盆地北缘和北天山-准噶尔南缘.从抬升剥蚀量来看,从东向西逐渐变大.【总页数】21页(P1081-1101)【作者】杜治利;王清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2.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张玲;杨晓平;万景林;郑德文3.大兴安岭北段中新生代隆升与剥露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吴环环;胡道功;吴学文;游报捷;常鹏渊;张蒙4.东天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J], 高洪雷;刘红旭;何建国;田明明;车永飞5.中新生代库车-南天山盆山系统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杜治利;王清晨;周学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Ev n so he M e s n M o nti n t e W e t r ha o g Rie, Ch na e t ft ng ha u an i h se n S nd n s i
T ANG Zhio L 。 S I i eg , iy a G NGH n b b , ILi H u n HU Q u u n , O X p o g o ,W N i h a A GQn u g
摘 要 :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
6个 岩 石 样 品 进 行 了 磷 灰 石/ 石 裂 变 径迹 测 年 及 热 历 史 模 拟 分 析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蒙 山 自晚 白垩 世 开 始 快 速 抬 升 , 锆
经历 了7 4 和 3 0~ 3Ma 2~2 a 0M 两个快 速抬升阶段 ,并且蒙 山的抬升表现 出加速 抬升的特征。晚 白垩世 以来蒙 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n o h o a tfrt e c mpr h nsv n e sa i go e tni v l to ft se n S n o g Rie i d me — e e i e u d r tnd n ftc o c e ou in o he We tr ha d n s .S x a a l
2. Ge p y ia s a c n tt e o h n l Oi i l a c ., n y n 5 02 Ch n o h sc lRe e r h I si ut fS e g i l e d Br n h Co Do g i g 2 7 2, i a; f
第5 0卷
21 年 01
第 2期
3月
东天山地区中_新生代隆升_剥露过程_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_高洪雷 (1)
东天山 地 区 中—新 生 代 隆 -剥 露 过 程:来 自 磷 灰 石 裂变径迹的证据
高洪雷, 刘红旭, 何建国, 田明明, 车永飞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83
GAO Honglei, LIU Hongxu, HE Jianguo, TIAN Mingming, CHE Yongfei
Abstract:Many structural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West Tianshan and Altyn Tagh fault zone;by contrast,for the East Tianshan it is lack of the related studies.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uplift-exhumation processes of the whol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were contemporaneous during the Meso- Cenozoic times.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of the uplift-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East Tianshan,we studied the apatite fission-track in Yamansu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Tu-Ha Basi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ithological units,including granite,volcanic rocks and sandston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 data range from 81 Ma to 53 Ma,which recorded the cooling event of the East Tianshan between the Late Cretaceous to the Paleocene.The mean track length ranging between 13.60and 14.36μm is similar to the primary track-length of 14.5μm,suggesting that the track didnt undergo thermal annealing process after their form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we calculated the mean exhumation rate in the East Tianshan,which is ~4.31×10-2 mm/a.The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of apatite indicates that an exhumation event existed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to the Paleocene (~80-50 Ma);since 50Ma,the crust of the East Tianshan has been staying in a steady phase,and the present geomorphologic feature of the East Tianshan inherits that from the Mesozoic. Key words:apatite;fission track;uplift-exhumation;Meso-Cenozoic;East Tianshan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任星民;朱文斌;朱晓青;王玺;罗梦【摘要】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模拟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processes of Precambrian complex in Luliangshan area of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peripheral basin were studied by the means of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and recognize the evolution and breakup of North China Crat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in Luliangshan area of Shanxi are 40-138 Ma,recording the cooling events since Early Cretaceous;fission track ag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ltitudes,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789;the confined track lengths of apatite particles (10.62-12.99 μm)are much shorter than the originallength (16.3μm),indicating that the samples suffer a long annealing process.The time-temperature simulation results of apatite fission track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rapid uplifts in Luliangshan area.For the first rapid uplift,severe cooling uplift of massif happens from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 Luliangshan area,and the event makes the samples into the partial annealing zone, and subsequently keeps in the zone;for the second rapid uplift,the extending orogeny,which happens since Oligocene in Luliangshan area,is basin-mountain coupling with Shanxi graben,and the massif suffers from rapid uplift and denudation.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rapid uplift extension eastward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since the latest Miocene (about 9 Ma ) is not significant on the structure in Luliangshan area.【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1页(P63-73)【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隆升剥露;裂变径迹;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盆山耦合;山西【作者】任星民;朱文斌;朱晓青;王玺;罗梦【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2;P578.92+2Key words: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uplift-exhumation; fission track;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thermal event; basin-mountain coupling; Shanxi华北克拉通以其独特的演化历史受到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4]。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王修喜;李吉均;宋春晖;张军;赵志军;高军平;潘美慧【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6(24)6【摘要】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较完整晚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对该盆地沉积记录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晚新生代砂岩和含砾砂岩地层中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推断23.7 Ma左右天水盆地北部沉积物源区西秦岭发生了一次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的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可能导致天水盆地的形成,并开始接受新近系冲积相沉积.约14.1 Ma左右天水盆地物源区再次发生构造活动,使西秦岭剥露速率加快和盆地进一步拗陷广泛接受河湖相沉积.通过对剥蚀速率的估算,得出天水盆地沉积记录的23.7 Ma和14.1 Ma西秦岭北部快速抬升事件的平均剥蚀速率分别达0.34 mm/a 和 1.05 mm/a.【总页数】7页(P783-789)【作者】王修喜;李吉均;宋春晖;张军;赵志军;高军平;潘美慧【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542.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构造抬升事件 [J], 李理;钟大赉2.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记录的天山隆升剥蚀过程 [J], 陈熠;方小敏;宋春晖;孟庆泉3.青藏高原东北缘何时卷入现今青藏高原构造系统?——来自西秦岭北缘漳县盆地新生代沉积记录的约束 [J], 郭进京;赵海涛;刘重庆;吴彦旺4.秦岭造山带东段中新生代的隆升:洛南、山阳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J], 徐世钊;余尚江;李玮;宁奥杰;郑成鹏5.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在恢复盆地沉降抬升史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赵孟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缘甘孜地区新生代隆升过程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青藏高原东缘甘孜地区新生代隆升过程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第42卷第2期中国地质V ol.42,No.2 2015年4月GEOLOGY IN CHINA Apr.,2015王一伟,梅刚,谢启兴,等.青藏高原东缘甘孜地区新生代隆升过程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中国地质,2015,42(2):469-479.Wang Yiwei,Mei Gang,Xie Qixing,et al.Apatite fission track evidence for the Cenozoic uplift process in Garze area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Geology in China,2015,42(2):469-47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青藏高原东缘甘孜地区新生代隆升过程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王一伟1,2梅刚2谢启兴2周晓珂2王刚2(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提要:通过青藏高原东缘甘孜地区7件砂岩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取得了测试样品的表观年龄,运用模拟退火法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热史模拟,获得了样品的热演化史;分析出甘孜地区在新生代古近纪以来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强构造隆升阶段分别发生在古近纪46~30Ma 间和新近记9Ma以来,平均抬升速率和平均抬升量分别为1261m/Ma、2634m和388m/Ma、1043m;甘孜地区构造隆升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地区性差异,冷却速率、抬升速率和抬升幅度也存在偏差。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构造隆升;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图分类号:P542+.1;P57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5)02-0469-11Apatite fission track evidence for the Cenozoic uplift process in Garze area on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WANG Yi-wei1.2,MEI Gang2,XIE Qi-xing2,ZHOU Xiao-ke2,WANG Gang2(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2.Northwest Sichuan Geological Party,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Mianyang621000,Sichuan,China)Abstract:Based on fission track analysis of seven samples from Garze area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authors obtained the apparent ages of the analyzed ing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the authors made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for all samples,and obtained the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se sample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the Garze area has experienced similar tectonic evolutions since Palaeogene,and the tectonic uplift occurred in46-30Ma and since9Ma of Neogene,with the uplift rate and average uplift amount being1261m/Ma,2634m and388m/Ma,1043m respectively.The tectonic uplifts in the Garze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imbalance as well as stag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in addition,there also exist deviations in cooling rate,uplift rate and uplift amplitude.Key words: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ectonic uplift;apatite fission track of sandstone收稿日期:2014-03-17;改回日期:2014-05-15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8037)资助。
西南天山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盆山格局——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西南天山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盆山格局——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杨威;郭召杰;姜振学;Gloria Heilbronn;张晨;王思维【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7(041)003【摘要】目前对天山地区,特别是天山南缘中生代盆山格局认识尚存分歧.本文着眼于侏罗纪-白垩纪这一盆山演化关键阶段,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西南天山前陆盆地康苏剖面中侏罗统杨叶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沉积开展物源分析.发现中侏罗统杨叶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于369~2687 Ma间,基本分布在369~404 Ma(约占4%)、418~501 Ma(约占19%)和544~2687 Ma(约占77%)3个范围;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于243~2820Ma间,集中于253~414 Ma(约占35%)、423~489 Ma(约占27%)和668~2820Ma(约占37%)3个范围.中侏罗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范围广,各年龄组分均较突显,反映中侏罗世西南天山前缘流域体系宽广,天山内各主要源区均得到沟通,物源范围广阔.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锆石年龄分布明显集中,反映早白垩世西南天山前缘源区范围有所缩小.西南天山前缘与库车前陆盆地的物源构成在中侏罗世存在一定差异,而在早白垩世呈现相似特征.包括西南天山前陆盆地在内的天山南缘或于早白垩世经历一期小规模构造反转,导致山-盆构造分异与抬升-剥蚀增强.%The Mesozoic basin-range pattern in the Tian Shan area is actively debated,especially on the southern flank of the Tian Shan.This important and contrasting hypothesis involves an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and a passive subsiding basin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source area,a weakbasin-range differentiation,as well as a positive physiographic feature.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ritical stage of basin-range relationship and reports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from the sandstones of Middle Jurassic Yangye Formation and Lower Cretaceous Group collected from the Kangsu section,aiming to constrain the Mesozoic provenance of the southwestern Tian Shan foreland basin.The U-Pb isotopic ages of zircons from these two units of clastic rock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in situ LA-ICP-MS.The U-Pb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series range from 369 Ma to 2687 Ma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groups:(1) 369-404 Ma (accounting for 4%),(2) 418-501 Ma (accounting for 19%),(3) 544-2687 Ma (accounting for 77%),and the zircon age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series range from 243 Ma to 2820 Ma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 253-414 Ma (accounting for 35%),(2) 423-489 Ma (accounting for 27%),(3) 668-2820 Ma (accounting for 37%).All age groups are prominent in the Middle Jurassic sample,suggesting a large-scale drainage system and wide source area characterized by establish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sin and main sources.The distribution of U-Pb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sample has more groups and reflects a shrink age in coeval source area.The southern flank of southwestern Tian Shan and the Kuqa rejuvenated foreland basin have difference sediment provenance during the Middle Jurassic,wherea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y have similar sedimentary provenance.The southwestern Tian Shan foreland basin,as well as the other areas of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Tian Shan underwent a minor tectonic inversion and adjustment throughout the EarlyCretaceous,which led to an intension in basin-range different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uplift-exhumation,and a deconstruc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sedimentary piedmont and older basements distributed in interior of the mountain.【总页数】18页(P533-550)【作者】杨威;郭召杰;姜振学;Gloria Heilbronn;张晨;王思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GéosciencesRennes,Université Rennes 1,UMR 6118,CNRS/INSU,Rennes,France;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597【相关文献】1.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与龙门山的有限隆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陈杨;刘树根;李智武;邓宾;曾祥亮;林杰2.藏北羌塘盆地基底的地质构造演化:来自侏罗纪雁石坪群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J], 李江涛;梁斌;何文劲;徐刚;文龙;谢启兴3.大巴山及川东北前陆盆地盆山物质耦合——来自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J], 李瑞保;王学良;裴先治;刘战庆;李佐臣;丁仨平;刘智刚;张晓飞;陈国超;陈有炘4.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J], 李曰俊;陈从喜;买光荣;曾强;罗俊成5.川北米仓山山前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盆山演化意义 [J], 李双建;孙冬胜;蔡立国;高平;李天义;袁玉松;郑孟林;邱登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 要 西南 天山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一新生代坳 陷中广泛发育有 白垩 系、 第三 系红层 , 由灰绿色 一红色 砂岩、 粉砂 岩: 泥岩夹灰 ~灰
白色 中细 粒 砂 岩 组 成 的 碎 屑岩 建 造 属 洪 积 一河 湖 相 沉 积 , 本 区 砂 岩铜 矿 的 赋 矿 层 位 。 铜 矿床 的形 成 大 致 经 历 了 3个 阶 段 : 陆 源 区的 风 化 是 ①
Ⅲ 一 伊 犁微 板 块 ;m3 哈 尔 克地 槽 褶 皱 带 ;I3 哈 尔 克 山 复背 斜 ;m; 尤 路 都 斯 山 问 坳 陷 ;m 一 l一 l 一 一 天 山南 脉 地 槽 褶 皱 带 ; Ⅲj ~东 阿赖 复 向斜 ;mi 巴 苏洪 复 背 斜 ;Ii 边 丹 复 向 斜 ;1i 阔 库 拉 复 背 斜 ;mi 霍拉 山 复向 斜 ;mi 一 l一 l I一 I 一 ~额 尔 宾 山 复 背 斜 ; m; 克孜 勒塔 格 复 向 斜 ;m2 一 一托 云 山问 坳 陷 ;1i 博 斯腾 湖 山问 坳 陷 ;mj一 库米 什 山问 坳 陷 ;Ⅳ塔 里 木 地 块 , i一 i 。
剥 蚀 阶段 ; 含铜 沉积 层 或 矿 胚层 形成 阶段 ; 砂岩 铜 矿 形 成 阶 段 。 ② ③
关 键 词 西 南 天 山 中新 生 代
河湖相
碎 屑岩 建 造 砂 岩 铜矿
中新 生代 河源 相 或泻 湖 相 等蒸 发 环境 下 的沉 积 北 山地层 区及塔 里 木地 层 区 , 内地层 从元 古 界 到新 区 其 型 多金属 矿床 , 特别 是铜 矿是世 界同类 矿床 的重要类 生 界均有分布 , 中第 三系砂岩在研究 区广泛分布 。 型 之一 , 南天 山 中新 生代 沉 积 盆地 中 ( 西 主要 出露在
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张玲;杨晓平;万景林;郑德文【摘要】The thick Cenozoic strata in the Tianshan piedmont depression have recorded not only the thermal history of deposit zone,but also the uplifting history of the mountain.We conducted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research on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along 3 chosen geological profiles and simulated their AFT thermal pared with the former studies,the sampling location of this study is closer to the foreland area,i.e.,the sampling strata are much younger.We try to reconstruct the differential history of range growth from the Pliocene to present.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samples from the East Qiulitage section record that the Mid-Tianshan,the South Tianshan and the East Qiulitage anticline experienced an uplift event at 55 ~65Ma,20 ~25Ma,5Ma,respectively.At the meanwhile,samples from the Manas section record 3 tectonic uplift events in the North Tianshan which happened at 55 ~65Ma,20 ~ 25Ma and5Ma,respectively.The uplift event started at 5Ma is the initiative point of fold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Manas anticline in the Urumqi piedmont depression.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AFT research results in Tianshan zone reveals that the Tianshan Mountains have three tectonic uplift phases from 150Ma to present.The whole Tianshan Mountains commenced uplifted evenly in the Mesozoic (150 ~125Ma).From Late Mesozoic-Early Cenozoic (100 ~ 50Ma),the starting-time of uplift in the North Tianshan is much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Tiansha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tectonics in the Late Cenozoic are the propagation to the foreland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smaller gap of uplift time between the South Tianshan and the North Tianshan.Despite the Tianshan Mountains underwent differential uplift o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the denudation rates of source zones are much the same since the Mesozoic-Cenozoic to the present.So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ting-time and the amount of uplift.The fact that different blocks have different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ies suggests that the tectonic should be treated as a process when it occurs in a large area.During the spreading process of deformation,there is a certain lag in space and time.%堆积于天山山前坳陷内部的巨厚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所在沉积区的热历史信息,还记录了物源区的信息.本文选择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中3条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部分样品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来揭示上新世以来天山在南北方向上隆升过程的差异性.采样剖面的选取较前人更加靠近前陆盆地方向,样品所在地层年代更新.结果显示,东秋里塔格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中天山、南天山和背斜区分别在55 ~65Ma、20 ~ 25Ma和5Ma经历了构造隆升.玛纳斯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北天山的三次构造隆升事件分别发生于55 ~ 65Ma、20~25Ma和5Ma,其中距今5Ma为玛纳斯背斜带起始隆升的时代.结合前人在相同区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天山的不同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自150Ma以来经历了三期差异性隆升.中生代时期(150~ 125Ma)表现为山体整体抬升,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100~50Ma)北天山明显早于南天山开始构造隆升,新生代以来(~ 50Ma)的构造运动以向前陆盆地方向扩展为特征,而隆升起始时间南北差异变小.虽然在南北方向上天山山体隆起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新生代以来山体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大体相同.因此,隆升起始时间与隆升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定量关系.天山的不同块体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的事实提示在研究大范围构造隆升作用时,应将构造作用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变形在传递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14页(P837-850)【关键词】中新生代;差异性隆升;磷灰石裂变径迹;天山【作者】张玲;杨晓平;万景林;郑德文【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P597.3天山造山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是亚洲最主要且规模巨大的年轻山系之一,东西横亘2500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ANG — n ,j in Qig,S N n — a Li Ni g IJa — n U Do g Xi,XU n Qi , Qi— n TU iYa j— o,ZHANG h— h n Z iC e g,H AN o Fu Ba —
L b r tr f Or g ncB l n r sa ou in, c o l f E rh a d S a eS in e , kn n v r i Be ig 1 0 7 , h n a o ao y o o e i et a d C u t l s Ev l t o S h o a t n p c ce c s Pe ig U i e s y, i n 0 8 1 C ia o t j
西 南天 山隆起 时代 的河 床 砂岩 屑 磷 灰 石 裂变 径 迹 证 据
王丽宁 , 季建 清 , 东 霞 ,徐 芹 芹 ,涂继 耀 ,张 志诚 , 宝福 孙 韩
北 京 大 学地 球 与空 间科 学 学 院造 山带 与 地 壳 演 化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北 京 1 0 7 081
和 印 度一 亚 板 块 碰撞 远 程 效 应 的 关 系 . 外 , ~8Ma的 冷 却 事 件 与 沉 积 地 层 学 研 究 揭 示 的 6Ma 右 的 气 候 显 著 欧 另 6 左 变 化 相 互 印 证 , 示 了研 究 区域 山脉 隆 升 和气 候 变化 之 间存 在 的 密 切关 系 . 显
The u it hit r f s u h— s e n Ti ns n I plc to s plf s o y o o t we t r a ha - m i a i n
f o AFT na y i t ia a p e r m a l ss ofde r t ls m l s
关 键 词 西 南 天 山 , 床 砂 岩 屑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 却 事 件 , 貌 形 态 河 冷 地
D I1.99ji r00—7321.408 O :036/. S 153.000.1 SL 0 中 图分类 号 P 1 34 收稿 日期 20-02 ,000-5 091-921-40 收修定 稿
裂 变 径 迹 测 试 和 统 计 分 析 表 明 , 在 代 表 源 区 热 史 演 化 不 同 阶 段 的 年 龄 峰 值 . 管 不 同样 品 的年 龄 众 数 分 布 有 少 存 尽 许 差 别 , 粒 年 龄众 数 的 去褶 积分 析 获 得 了 西 南 天 山 山 体 新 生 代 冷 却 的 三 个 基 本 一 致 的 阶 段 :~ 8Ma 1 ~ 1 颗 6 ,2 9Ma 以及 3  ̄4 . 2 0Ma 结合 山 脉 隆起 的 地 质 地 貌模 型 , 论 是 整 体 抬 升 或 掀 斜 抬 升 , 无 以及 压 扭 性 背 景 的 花 状 挤 出 抬 升 , 根 据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封 闭 温 度 推 断 的抬 升 量 与 现 今 天 山高 度 基 本 相 当 的事 实 , 可 以 确 认 西 南 天 山 山 体 是 6 8Ma 都 ~ 以来 形 成 的 . 山这 三 期 快 速 抬 升 冷 却 事 件 与青 藏 高 原 及 其 周 边 的 主 要 隆 升 时 期 有 较 好 的对 应 , 明 了 天 山 隆 升 天 证
DOI 1 . 9 9 j is . 0 1 5 3 . 0 0 0 . 1 : 0 3 6 /.s n 0 0 — 7 3 2 1 . 4 0 8
W a g L N ,J ,S nD n i Q J u X,e 1 ta.Th pithso y o o t— sen Tin h n I l ain rm T n lsso ertl eu l it r fs u h we tr a s a - mp i t sfo AF a ay i fd ti f c o a
摘
要
现 代 的天 山 山脉 是 在古 生代 造 山基 础 上 , 新 生 代 强 烈 抬 升 而 形 成 . 新 生 代 造 山 和 隆 升 过 程 , 就 了 现 于 其 造
今 的天 山地 貌 格 局 . 文 选 取 西 南 天 山 作 为 研 究 区 域 , 用 河 床砂 岩 屑 裂 变 径迹 测 年 分 析 , 统 计 角 度 限 定 西 南 天 本 采 从 山 的 隆升 一 露 过 程 . 品 采 集 于 特 克 斯 河 支 流 阿 克 雅 孜 河 、 特 河 、 扎 河 以及 特 克 斯 河 干 流 的 沉 积 河 床 . 灰 石 剥 样 夏 木 磷
s mpe.C i e a ls h n s J.G o h s i C ie e ,2 1 , 3 4 : 3 ~ 9 5 D I 1 . 9 9 j i n 0 0 — 7 3 2 1 . 4 0 8 e ep y .( h s ) 0 0 5 ( ) 9 1 4 , O :0 3 6 /.s . 0 15 3 . 0 0 0 . 1 n n s
第 5 卷 第 4期 3
21 0 0年 4月
地
球
物
理
学Hale Waihona Puke 报 Vo . 3,No 4 15 .
A pt .,2 0 01
CHI NES J E OURNAL OF GEOPHYS C IS
王丽 宁, 季建 清 , 东 霞 等 . 南 天 山 隆 起 时 代 的 河 床 砂 岩 屑 磷 灰 石 裂 变 径 迹 证 据 . 球 物 理 学 报 ,0 0 5 ( ) 9 1 9 5 孙 西 地 2 1 ,3 4 :3 ~ 4 ,
Ab t a t Th e e a ha src e pr s nt Tins n mou an a ge n is l nd o m t e n we e bei v d o be nt i r n a d t a f r pa t r r le e t s pe i t nsv n o c plf ba i g n h Pa e z c r s . Em p oy n Ap tt Fi so ha d by n e i e Ce oz i u it sn o t e l o oi c u t l ig a ie s in Tr c Da i g a rm a y me h a k tn sa p i r t od,t spa r a t mpt o r v a heup ita d d n a i s o y hi pe t e s t e e lt lf n e ud ton hit r o ou hwe t r a ha . W e c le t d c nne— po ie a d s mpl s fom ks Ri e nd is fs t s e n Tins n o l c e ha lde st d s n a e r Te v r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