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技函[2010]92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0.11.30【实施日期】2010.1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10]92号)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今年我部组织对生命科学领域的5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现将评估结果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等11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等42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教育部重点室(北京协和医学院)等4个实验室评估结果待定(名单详见附件);其余为较差类实验室。
2.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今后我部重大项目计划中予以优先支持,具体组织申报程序另行通知。
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限期整改。
较差类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3.希望各有关高校和参评实验室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反馈的综合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实验室水平的整体提高。
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近期组织实验室就其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我部将在2年后对该类实验室的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最终确定评估结果。
4.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与评估周期相衔接,依照《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及各有关高校应于2011年4月底前完成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换届工作,并将推荐人选及时报送我部科技司。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邮电大学, 1992年实验室(当时名称为: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并对外开放,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通过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评估。
2004年由科技部正式批准实验室更名为…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俊亮院士是实验室的创始人,曾任首届实验室主任和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任实验室主任由孟洛明教授担任;杨义先教授、李晓峰教授任副主任。
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邬贺铨院士担任,程时端教授任副主任。
目前实验室专职研究队伍中有两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网络智能:下一代网络控制和业务支撑环境;网络智能模型及其分层结构;增值业务;网络智能化服务平台;语义网与本体理论;WEB服务。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理论和成套关键技术,包括网络管理的信息模型、系统结构、测试、接口、接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网络攻防、安全评估)、移动通信安全、现代密码理论与应用、信息伪装理论与应用、安全系统实现技术。
交换技术:软交换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安全性、开放性及其性能;服务质量理论和技术;网络可靠性和生存性、业务量建模、流量控制和路由算法;下一代GMPLS光IP网络;光交换理论和技术。
“九五”以来,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下:科研项目实验室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7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近10项。
科技奖励实验室的科技成果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次。
标准研究在标准研究方面,有7项研究成果形成国际标准(ITU-T标准),其中M.3208.3和M.3108.3是我国首次提出的系列化建议被ITU-T采纳。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 北京邮电大学科研基地办公室
教育部文件教技[2003] 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部直属高等学校:为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动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我部在原《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二OO三年四月十六日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
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依托高等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为独立的预算单位,在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与院、系平行。
第五条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依托高等学校应将其列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范畴。
第六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七条重点实验室要接受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动态发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八条教育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条例 -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条例教文[2004]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校进入国际一流的知名大学行列目标的保障条件。
为使我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发挥教学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20号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是应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做好适应课程需要的整体建设规划,特别是要重视面向基础科学的实验室的建设,并逐步实施,应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实验队伍水平的提高。
第三条教学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除完成教学安排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创造条件,建立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环境;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设备利用等服务。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第五条我校教学实验室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
第六条我校的教学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第七条我校负责教学实验室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是:1、教务处负责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其主要职责是:a.组织制定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并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审核、协调;b.组织对各教学单位申报的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排序并提交校长审批;c.组织对各教学实验室修购专项建设项目及校级建设项目进行验收;d.对各学院的实验教学计划审核和协调;e.组织对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f.对教学实验室的设置、教学实验室主任的变更事宜进行管理。
2、资产管理处负责教学实验室的资产管理,仪器设备的采购,设备维护信息提供,实验室用房调整。
3、财务处负责实验室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核算。
教育部重点试验室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说明:本指标体系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宗旨,淡化成果数量统计,营造宽松环境。
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1.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2.有较强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较高的科研效率。
3.代表性成果实验室择优提供不多于5项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成果。
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标准评价。
提交时注明成果类型、是否需要保密等。
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技术或咨询报告、工程或产品设计、软件或新药、基础性数据库等。
各类获奖不得作为代表性成果申报,但可以作为研究水平和贡献的佐证。
(1)基础研究成果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在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储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基础性工作成果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并提供公共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
研究队伍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
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际、国家级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比例在全国同行中有明显优势。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标准.doc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北京邮电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教文[2007]07号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更好地指导和评价我校实验指导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观测点质量标准 A C 一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实验前布置了预习,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实验前布置了预习,实验要求基本明确2.教师预做新开实验或初次指导实验的老师对实验项目进行预做,能够熟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新开实验或初次指导实验的老师对实验项目进行预做或研讨,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器材准备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的准备满足实验的要求,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的准备基本满足实验的要求,二教学条件4.实验环境实验场地满足实验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实验场地满足实验要求5.教材有适用的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三教学内容6.符合教学大纲实验内容符合课程要求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与理论课内容紧密结合实验内容基本符合课程要求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与理论课内容结合7.实验项目实验项目涉及知识面宽,紧跟新技术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项目涉及知识面较宽,注意跟综新技术发展四教学过程8.教学态度指导教师工作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教书育人指导教师工作认真,对学生有要求9.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0.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明显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11.实验验收实验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重做或改进意见实验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进行验收12.批改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严格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严格按成绩考核标准评定成绩实验指导教师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基本按成绩考核标准评定成绩五教学效果13.学生能力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能正确操作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与装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能规范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说明1.本质量标准只给出了A、C两级标准,介于A、C 级之间的为B级,达不到C级的为D级。
2023年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校院两级管理实施细则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校院两级管理实行细则教文[]03号第一条教学研究与评估一、教学改革与研究(一)学院1、负责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工作。
2、负责向学校推荐本学院申报校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3、负责院级教改项目旳规划、申报审批和管理。
4、负责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成果旳推广。
(二)教务处1、负责全校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旳规划。
2、负责制定学校重大教学改革方案。
3、负责组织申报国家级、省(市)部级教学改革项目。
4、负责国家级、省(市)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旳中期检查工作。
5、负责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旳申报审批、检查、管理、验收。
6、负责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经验总结、交流工作。
二、教学评估(一)学院1、组建院级旳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对本院教学工作进行自评,将自评汇报报教务处。
2、针对自评中旳微弱环节和校评估专家组旳提议及意见对教学工作进行整改,同步提出教学工作旳发展规划。
(二)教务处1、制定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
2、组建校级评估专家组,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3、根据学院教学工作旳整体评估状况给出等级,提出学院教学工作考核旳参照数据,上报主管校长。
三、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一)学院1、负责组织推荐本学院申报各级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
2、负责本院各级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奖旳推广工作。
(二)教务处1、制定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措施,组建教学成果奖评比专家组。
2、组织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报主管校长审批。
3、负责组织国家级、省(市)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4、负责教学成果奖旳奖励、宣传、推广、应用工作。
四、教学观摩评比(一)学院1、负责组织本学院教师教学观摩评比工作。
2、负责向学校推荐校级教学观摩评比教师人选。
(二)教务处1、制定教学观摩评比措施,组织开展校级教学观摩评比工作。
2、参与推荐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人选。
3、负责校级教学观摩评比获奖教师旳奖励、经验交流工作。
第二条教学建设一、专业建设(一)学院1、制定本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前沿科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评价这些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
在当前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客观评估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团队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并为实验室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帮助实验室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科技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里可以适当加入具体的实验室案例或数据支撑】。
1.2 研究意义在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时,探索其研究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窗口和支撑点,其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有助于推动国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研究意义还表现在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内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优化。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激励实验室主管单位和科研团队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推动科研人员的潜力开发和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研实力和整体创新水平,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 正文2.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的重要工具。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是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2.01•【文号】教技函[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教技函[2008]13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专家组对已满建设期的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根据专家验收意见,经研究,我部同意“机器感知与智能(北京大学)”等16个实验室和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名单见附件1)以及“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等27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2)通过验收,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
同时,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我部对其中3个实验室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名单见附件3)。
希望各有关高校继续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各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强原始性创新和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
对尚未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重点实验室,请共建单位和依托单位根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方式从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中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并进行严格评审。
招聘工作结束后由教育部直属高校或地方高等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向我部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推荐同时请附重点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依托单位推荐意见)、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简历。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为加强和规范我校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促进科研实验室的规范运行管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各相关单位实验室情况,制定科研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范围列入我校实验室编制的所有科研类实验室二、评估内容本评估指标共包含实验室综合管理、实验室综合利用和实验室建设成效三项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分为若干二级指标,共计18个二级评估指标,每项均赋予相应分值,评估时视实际情况酌情各项打分,总分100分。
三、评估组织(一)学院自评各相关学院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和有关专家任成员的实验室自评小组,负责组织本学院科研实验室绩效评估,按照《平顶山学院科研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中所列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自评记分,并撰写自评报告。
(二)学校复评1.由分管校长领导,实验室管理处具体组织实施;2.学校成立由实验室管理处、科研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及相关专家组成的科研实验室绩效评估专家组;3.专家组根据各学院(中心)的自评报告,按照《平顶山学院科研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中所列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采用听取报告和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记分。
4.专家组对各个被评估科研实验室进行评议排名,并形成书面意见。
四、评估结论及适用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优秀:总分290分;良好:75分W总分V90分;合格:60分W总分V75分;不合格:总分<60分。
学校将把评估结果作为科研实验室建设投入的重要依据,对综合绩效好、工作水平高的实验室予以表彰,并加大投入;对效益低下、工作水平差的实验室减少甚至停止投入,进行整顿,限期改进,以达到“发挥效益,提高水平”的目标。
L材料准备不仅仅限于本指南中所列,所有提供的支撑材料必须真实有效。
2.科研实验室绩效评估采用记分制,满分为100分。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指单价大于10万元的仪器设备。
无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科研实验室,得分总数除以0.93后为最终得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确保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符合科学规范,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
本文就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评估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状况、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原则包括公正、公开、透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
科研水平评估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是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具体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等。
实验条件评估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是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指标包括实验室的场地、仪器设备、试剂和样品等。
科研成果转化评估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推广情况等。
管理水平评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指标包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等。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方法。
定量评估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进行评估,定性评估是通过专家评议和打分来进行评估。
评估程序评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评估计划和方案;(2)收集和整理数据;(3)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4)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和打分;(5)形成评估报告;(6)公示和公布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包括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类型。
优秀表示实验室在科研水平、实验条件、科研成果转化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整体实力较强;良好表示实验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还有提升空间;合格表示实验室基本符合要求,但需要加强某些方面的工作;不合格表示实验室未达到标准要求,需要加强整改。
评估结果应用评估结果是国家科技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应用包括:(1)为政府部门的科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为实验室的管理和改进提供指导和参考;(3)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4)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中国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分布情况
本文由rongxfbd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分布情况 名次 高校 重点实验室名称 数量 1 清华大学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 先进成形制造 量子信息与测量 普适计算 先进材料 破坏力学 结构工 程与振动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 原子分子纳米 科学 水沙科学 蛋白质科学 生物信息学 热科学与动力工 程 媒体与网络技术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 18 2 北京大学 流行病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 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理研究 纳米器件物 理与化学 生物有机分子工程 重离子物理 数学及应用数学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神 经科学 分子心血管学 量子信息与测量 水沙科学 14 3 华中科技大学 脉冲强磁场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 智能制造技术 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信息存储系 统 基本物理量测量 生物医学光子学 器官移植 环境与健康 园艺植物生物学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 11 4 吉林大学 东北亚生物演化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 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 汽车材料 地面机械仿生技术 超 分子结构与材料 分子酶学工程 病理生物学 人兽共患病 相干光与原子分子光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 10 4 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安全 现代人类学 波散射与遥感信息 聚合物分子工程 应用离子束物理 非线性数 学模型与方法 医学分子病毒学 分子医学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癌变与侵袭原理 10 6 武汉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 病毒学 声光材料与器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水 沙科学 植物发育生物学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 8 7 北京师范大学 放射性药物 模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 水沙科学 环境演变与自 然灾害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7 7 上海交通大学 电力工程新技术 细胞分化与凋亡 系统生物医学 微生物代谢工程 薄膜与微细技术 高 温材料及高温测试 动力机械与工程 7 7 西安交通大学 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 电子物理与器件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电子陶瓷与器件 现代设计及 转子轴承系统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结构强度与振动 7 7 中山大学 热带病防治研究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基因工程 眼科学 教育 部肾脏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肿瘤基因组学与抗肿瘤药物研究实验室 ? 7 11 东南大学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支撑技术 微电子机械系统 洁净煤发电及燃烧 技术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 6 11 四川大学 绿色化学与技术 靶向药物 皮革化学与工程 辐射物理及技术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口腔生 物医学工程 6 13 浙江大学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 生物医学工程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 繁殖 动物分子营养学 视觉感知 6 13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 功能乳品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 5 13 南开大学 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技术 生物 活性材料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 5 13 南京大学 生命分析化学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 介观化学 海岸与海岛开发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 5 13 山东大学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 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胶体与界面化学 实验畸形学 5 13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药物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 物理海洋 海水养殖 海洋遥感信息处理 海底科学 与探测技术? 5 13 中南大学 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癌变与侵袭原理 轨道交通安全 生物冶金 5 13 华南理工大学 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 亚热带建筑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5 13 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光电技术及系统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 西南资 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5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 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虚拟现实新技术 流体力学 流体力 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23 天津大学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 绿色合成与转化 4 23 同济大学 长江水环境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 道路与交通工程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 4 23 兰州大学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 磁学与磁性材料 西部环境 干旱与草地生态 4 26 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 生态与循环冶金 环境断裂 3 26 北京交通大学 发光与光信息技术 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 网 3 26 北京邮电大学 泛网无线通信 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 光通信与光波技术 3 26 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培育与保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 3 26 北京工业大学 光电子技术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 新型功能材料 3 26 太原理工大学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煤科学与技术 3 26 东北大学 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3 26 东北师范大学 多酸科学 应用统计 植被生态科学 3 26 东北林业大学 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森林植物生态学 3 26 华东理工大学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 系统承压安全科学 超细材料制备 与应用 3 26 华东师范大学 光谱学与波谱学 地理信息科学 脑功能基因组学 3 26 中国矿业大学 矿山开采与安全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 煤炭资源 3 26 江南大学 生态纺织 乳酸菌发酵技术与食品安全 工业生物技术 3 26 厦门大学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 现代分析科学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 3 26 武汉理工大学 高速船舶工程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 硅酸盐材料工程 3 26 广西大学 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 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 微生物与植物遗传 工程 3 26 西南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人格与认知 蚕学基因组学 3 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 3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 语言语音 2 45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抗病毒 中医内科学 2 45 北京化工大学 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 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 2 45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 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 2 45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2 45 天津工业大学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2 45 山西大学 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 2 45 内蒙古农业大学 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草业与草地资源 2 45 大连理工大学 精密与特种加工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 2 45 东北农业大学 乳品科学 大豆生物学 2 45 河海大学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 海岸灾害及防护 2 45 中国药科大学 现代中药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 2 45 东华大学 生态纺织 纺织面料技术 2 45 南昌大学 鄱阳湖湖泊生态与生物资源利用 食品科学 2 45 浙江工业大学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2 45 安徽大学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 2 45 福州大学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 数据采掘与信息共享 2 45 郑州大学 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 材料物理??? 2 45 河南大学 特种功能材料 植物逆境 2 45 中国地质大学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2 45 湖南大学 环境生物与控制 现代车身技术 2 45 湖南师范大学 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2 45 湖南农业大学 茶学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2 45 重庆医科大学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2 45 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2 45 电子科技大学 新型传感器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 2 45 贵州大学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2 45 宁夏大学 动物疾病防治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2 45 青海大学 高原医学 青藏高原生物技术 2 45 西北工业大学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2 45 长安大学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2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 2 45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 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 2 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 结构工程与抗震 2 45 西北大学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 大陆动力学 2 45 新疆大学 绿洲生态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 2 45 石河子大学 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 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 2 45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中国人民大学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 1 中国科技大学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 1 北京理工大学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 1 中国政法大学 证据科学 1 首都医科大学 神经变性病学 1 首都师范大学 三维空间信息获取与地学应用 1 天津医科大学 乳腺癌防治 1 天津中医学院 方剂学 1 河北医科大学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1 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 1 内蒙古大学 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1 中国医科大学 细胞生物学 1 沈阳农业大学 北方超级梗稻育种 1 沈阳药科大学 创新药物研究与设计 1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 1 延边大学 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 1 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声通信 1 大庆石油学院 提高油气采收率 1 第二军医大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1 上海大学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 1 上海水产大学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标准化 1 南京农业大学 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 1 扬州大学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1 苏州大学 现代光学技术 1 南京师范大学 虚拟地理环境 1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化学工程 1 南京医科大学 现代毒理学 1 东华理工学院 核资源与环境 1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无损检测技术 1 江西师范大学 鄱阳湖湖泊生态与生物资源利用 1 江西中医学院 现代中药制剂 1 宁波大学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 1 杭州师范学院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 1 安徽医科大学 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 1 安徽农业大学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 1 福建农林大学 农药生物化学 1 福建师范大学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 1 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经典理论 1 青岛科技大学 橡塑材料与工程 1 华中师范大学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1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 1 长江大学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 1 湖北大学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 1 三峡大学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子/声子晶体 1 湘潭大学 先进材料及其流变特性 1 长沙理工大学 公路工程 1 华南师范大学 激光生命科学 1 南方医科大学 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 1 华南农业大学 农药学 1 汕头大学 智能制造技术 1 深圳大学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 1 广州大学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 1 广西师范大学 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 1 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 1 桂林工业学院 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 1 海南大学 热带海洋与陆生生物资源研究及利用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热带园艺植物资源与遗传改良 1 第三军医大学 电磁辐射医学防护 1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 1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 1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装备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材标准化 1 云南大学 自然资源药物化学 1 昆明理工大学 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 1 云南师范大学 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 1 西藏大学 宇宙线 1 西藏医学院 藏医药基础 1 青海师范大学 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 1 兰州交通大学 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 1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 1 兰州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合金 1 甘肃农业大学 草原生态系统 1 83 83 83 83 83 83 83 83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航空航天医学 1 中药资源与药物化学 1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1 新疆维吾儿族高发疾病研究 1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1 农产品生物化工 1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说明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说明(2003年8月)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要求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为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
或在科学前沿的探索中具有创新思想;或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需求,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或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应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固定人员队伍,包括若干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高素质研究骨干、高水平技术人员及精干的管理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团结合作,能够满足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要求。
鼓励实验室以外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实验室能够凝聚、吸引和稳定优秀中青年人才。
具有良好的培养学术接班人和优秀中青年的条件和业绩,能够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
实验室具备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氛围。
积极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实验室应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共享共用,成为本领域国家公共研究平台。
鼓励实验室自行研制和开发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实验室发展方向是依托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依托单位重视和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具体指标说明(一)研究水平与贡献1、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30%
学术交流 运行管理
依托单位的支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权重 5% 15% 20% 10%
10%
10% 15% 5% 5% 5%
评分
指标体系说明: 本指标体系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宗旨,淡 化成果数量统计,营造宽松环境。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 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1.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或基础性工作 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2.有较强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较高的科研效率。 3.代表性成果 实验室择优提供不多于 5 项代表性成果。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 室为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的国内外合作研究 成果。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 标准评价。提交时注明成果类型、是否需要保密等。 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技术或咨询报告、工程或 产品设计、软件或新药、基础性数据库等。各类获奖不得作为代表性成果申报, 但可以作为研究水平和贡献的佐证。 (1)基础研究成果 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在 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 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 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储备,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序 课题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造山带与地壳演化、神经科学、分子心血管、生物有机分子工程、数学及其应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水沙科学、细胞增殖与分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视觉损伤与修复、辅助生殖、机器感知与智能、慢性肾脏病防治、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高可信软件技术2.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应用力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普适计算、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信息系统安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应急控制工程、先进成形制造、热科学与动力工程、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先进材料、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3.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B类)4.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新型功能材料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6.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断裂、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腐蚀与防护7.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8.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9.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1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射线束材料改性、水沙科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放射性药物实验室、教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与计算化学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13.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弱光非线性光子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先进能源材料化学14.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科学、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港口与海洋工程、定量系统生物工程15.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16.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17.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原位改性采矿(省部共建)18.内蒙古大学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19.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20.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汽车材料、分子酶学工程、病理生物学、东北亚生物演化、工程仿生、地球信息探测仪器、人兽共患病研究、相干光与原子分析光谱、地下水资源与环境21.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2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医学、聚合物分子工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应用离子束物理、癌变与侵袭原理、现代人类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公共卫生安全2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长江水环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岩土及地下工程、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24.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薄膜与微细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筹)、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电力工程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系统承压安全科学、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26.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生态纺织27.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地理信息科学、极化材料与器件、言语听觉科学(筹)、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筹)2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细胞分化与凋亡29.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介观材料、近代声学、生命分析化学30.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3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32.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33.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轻工过程先进控制、生态纺织、糖化学与生物技术34.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动物分子营养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视觉感知、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生殖遗传35.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36.安徽大学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37.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亚热带湿地生态学38.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39.山东大学实验畸形学、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生殖内分泌4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海洋药物、海水养殖、海洋环境与生态、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4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42.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43.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发育生物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水沙科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声光材料与器件44.华中科技大学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45.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高速船舶工程46.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47.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48.中南大学重载铁路工程结构、糖尿病免疫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有色金属资源化学、轨道交通安全、生物冶金、癌变与侵袭原理、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49.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50.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微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省部共建) 51.中山大学基因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智能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水产品安全(筹)52.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特种功能材料、亚热带建筑、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53.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再生医学54.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55.广西大学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56.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工业CT无损检测、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飞行器测控与通信57.四川大学人类疾病生物治疗、皮革化学与工程、辐射物理及技术、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靶向药物、绿色化学与技术58.电子科技大学综合电子系统技术(B类)、神经信息、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B类)59.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微生物可持续利用60.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普洱茶学61.西安交通大学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陶瓷与器件、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热流科学与工程62.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63.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6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装备结构设计、宽禁带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技术防攻对抗与仿真技术、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部环境与生态66.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6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磁学与磁性材料、干旱与草地生态、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半干旱气候变化68.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69.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70.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71.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7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73.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74.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75.海军军医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76.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77.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7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79.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80.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医学81.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82.南京理工大学功能纳米晶8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现代测控技术8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制药工程85.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86.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87.哈尔滨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心血管药物研究88.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9.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90.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91.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92.天津理工大学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计算机视觉与系统93.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94.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95.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96.河南师范大学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绿色化学与技术97.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北方粳稻遗传育种98.湖北大学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99.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10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101.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102.山东师范大学分子与纳米探针103.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赫兹光电子学。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年绩效考评报告 (大 纲)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年绩效考评报告 (大纲)文章主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年绩效考评报告(大纲)1. 引言1.1 概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和重要性1.2 介绍本文将对三年绩效考评报告进行分析和评述2.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概况2.1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2.2 实验室在北京市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2.3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3. 三年绩效考评概况3.1 绩效考评的背景和目的3.2 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3 三年绩效考评结果总览4. 绩效考评结果分析4.1 实验室在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表现4.2 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成绩4.3 实验室在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贡献5. 绩效考评的问题与挑战5.1 绩效考评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和挑战5.2 实验室在绩效考评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5.3 未来绩效考评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6. 总结与展望6.1 三年绩效考评的启示和收获6.2 对未来实验室发展的建议和展望6.3 个人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期许和信念7. 结语7.1 对本文的总结和回顾7.2 再次强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性和价值7.3 表达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期待和祝愿以上就是我撰写的大纲,接下来将会根据大纲逐步撰写文章内容,以确保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兼具,同时深入探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年绩效考评报告的内容。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深入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和重要性。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任务,在推动本市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科研方向、研究领域、绩效考评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介绍和分析。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概况。
通过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地位作用的分析,让读者对该实验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将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进行阐述,使读者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有所了解,为后续的绩效考评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定期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评估对象是所有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评估周期为5年,每年评估1-2个领域的实验室。
定期评估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定期评估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的制度。
第三条定期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检查实验室5年的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和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实验室发展。
评估重点是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评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的原则,依靠专家,注重实效。
第四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负责评估的组织实施,制定实验室评估规则与工作规程,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委托和指导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和发布评估结果。
第五条科技部根据评估领域择优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具体评估工作。
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具备开展评估工作的能力,熟悉相关领域发展情况,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
第六条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密规定,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职责和权利。
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不得对外发布相关过程信息,不得收取评估对象任何评审费用、礼品、礼金。
第七条实验室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部门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评估材料第八条评估材料是实验室评估的依据,包括年度报告、年度考核报告和五年工作总结。
年度报告纳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九条实验室根据评估期内每年提交的年度报告提出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中列举的论文、专著、数据库、专利、软件著作权、奖励、技术成果转让必须是评估期内取得。
第十条实验室依托单位负责实验室年度考核,提供实验室年度考核报告,年度考核报告和实验室五年工作总结要在依托单位内部提前公示。
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新一轮评估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新一轮评估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1999.03.03
•【文号】国科发基字[1999]064号
•【施行日期】1999.03.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
进行新一轮评估的通知
(国科发基字〔1999〕064号)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卫生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铁道部、国家计生委、中科院、国家测绘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自1990年开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定期评估。
近十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实验室评估对督促实验室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推动开展高水平的开放和交流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经研究,决定今年起继续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现将新一轮评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从今年开始工作,实验室每五年评估一次,各学科评估工作的年度安排顺序为化学学科(1999年)、物理学科和地球学科(2000年)、生命学科(2001年)、信息学科(2002年)和工程与材料学科(2003年)。
2.实验室评估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由其根据科技部下达
的评估计划,按照新的《国家重实验室评估规则》(另发)进行评估。
希望你们协助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认真审核需上交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评估申请报告》,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
科学技术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日
c29366--010514cj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说明:
本指标体系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为宗旨,淡化成果数量统计,营造宽松环境。
评估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1.实验室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或基础性工作为主,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2.有较强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较高的科研效率。
3.代表性成果
实验室择优提供不多于5项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成果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基地、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重大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成果。
成果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分类,不同类型成果按不同标准评价。
提交时注明成果类型、是否需要保密等。
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技术或咨询报告、工程或产品设计、软件或新药、基础性数据库等。
各类获奖不得作为代表性成果申报,但可以作为研究水平和贡献的佐证。
(1)基础研究成果
在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取得系统性原创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在国际公认的优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出版学术专著、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并被广泛引用。
(2)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集成,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储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基础性工作成果
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并提供公共服务,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
研究
队伍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
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术带头人应为本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学术思想活跃,研究成果显著,在国际、国家级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比例在全国同行中有明显优势。
实验室聘任人员中多数参加了所提交的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是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较多数量的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合理数量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同行的公认。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实验室是本领域国内的公共研究平台,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
鼓励自行研制、改造仪器设备。
实验室坚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室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并具有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
实验室定期围绕研究方向发布开放课题,开放课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内外同行承担。
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承办国际性、地区性、全国性学术会议。
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环境整洁。
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实验室是依托单位内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
人员、政策、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