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
学堂乐歌中的音乐教育转型初探
文化 教 育 .
大 众 文 艺
学堂乐歌中的音乐教育转型初探
刘 传利 ( 福建 师 范大 学 音 乐 学院 3 5 0 0 0 0 )
摘 要 : 中国具 有悠 久的教 育传统 ,无论是 官设机 构还是 私学 ,
歌 的基本 内容 为宣 扬 富 国强兵 、抵 御 外敌 的 爱 国精 神 , 号召 妇 女
到 了 中 国近现 代 , 中 国的音 乐 文化 及 其教 育 体制 随着 中国社 形 成 新型 的音 乐 教育 体 制 。在这 背 景下 ,关注 中 国音 乐教 育 的仁
会 的变 革 , 开始 有 了一个 巨大 的转 变 。清 末 , 由于清 政府 的衰落 人 志 士为 中 国 的音乐 教育 领 域探 索 、选 择 新的 发展 方 向 。而其 中
善 的乐歌 教 学模 式 。 首先 ,有 丰 富 的教学 内容 ,包 括 唱歌 、基本
中 国有着 十 分深 厚 的音 乐 文 明 ,其音 乐 教育 也有 着 源远 流 长 练 习、 乐理 知识 等 。其 次 ,有 一套 唱 歌教 学 的程 式 ,把 唱歌 教学
的历 史 。官 学在 夏 商周 到春 秋 时 期作 为培 养 国家 所 学人 才 的教 育 概 括 为三 个 要素 :音 调 教练 、 拍子 教 练 、趣味 教练 。再次 ,有 多
私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 既 包 含 乐 人 之 间 音 乐 技 艺 的 传 授 , 又 用语 切合 切 合 “ 循序 渐 进 ” 的教学 原 则 ,具有 科 学性 和 系统 性 。 包 含 培养 “ 士 ”必 备素 养 “ 乐 ”的教 育 。从春 秋 时 期私 学 兴起 开 曾志 志 出版 发表 了一些 经 典 的音乐 著述 ,如 《 乐 典教 科 书 》 《 音 始 ,历 朝 历代 音 乐教 育 为 民间 音乐 的传 承 与发 展 、琴 在 文人 学 士 乐教育 论 》等 。 心 中 的地 位 、戏 曲音 乐 的产 生和 繁 荣 奠定 了重 要 的基 础 。但 在长 期 的私 学 传 教 中 ,并没 有将 音 乐列 入 正规 课程 ,多 只注 重技 艺 的 传承 ,而忽 视相 关文 化 和艺 术素 养 的培育 。 三、 学堂 乐歌 中音 乐教 育体 制转 型对 中 国音 乐教 育的影 响 自清 末开 始 , 中 国的音 乐 文化 在 中 国动荡 的社 会 变革 中, 开 始 了新 的文化 转 型 ,尤 其是 在 与西 方音 乐 文化 的交 流 与碰 撞 中 ,
文化自觉理论视域下新时期我国音乐教育的转型思考
文化 和 他者 文化 的基础 上 ,进 行文 化对 比,发 现二 者 的差 异 、差 技术 性 ,也 要看 到音 乐 的文 化意 义 :其 次 ,在具 体 的教 学环 节 , 距 ,甚 至矛 盾 ,通 过对 自身文化 不 足 的认识 引起 “ 自觉 ”意识 ,
思考。
关键 词 :文化 自觉理论 ;音乐教 育;多元文化 ;转型发展
一
旭 东先 生所 言 “ 现 在 , 中国任 何一 个现 象 都只 能在 别 人 的概念 框 架 中获得解 释 ,好 像 离开 了别 人 的命 名系 统 ,我 们就 无法 理 解 自 己在于 什 么 。我们 生 活 的意义 来 自别 人 的定义 ,对 于 个人 和 集体
自我 超越 意 识 ,具 有极 为丰 富 的意 蕴 ,具体 有 : 1 . 文化 认 同 ,即 个 方面 。 认 同 自身文 化 ,在 熟悉 了解 其 历史 起源 、形成 过程 和 发展趋 势 的 第一 ,在 音 乐教 育 中强化 文 化 意识 , 凸显 民族 文化 地位 ,为 基础 上 ,对 其价 值 、特 色和 样 式进 行认 同,重 在认 同 文化精 神 和 文化 自觉 意 识发 展奠 定 思想基 础 。 首先 ,从 思想 上破 除 长久 以来 唯技 术 论 ”观 念 ,既 要 看到 音 乐艺 术 的 科学 性 和 定 位 ,这是 文化 自觉 的根基 和前 提 ;2 . 文 化对 比 ,即在 认 同 自身 形 成的 西方 “
大 众 文 艺
・ 文化 教 育 ・
付 莉
( 阿坝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音 乐舞蹈 系
四川 汶川 县 6 2 3 0 0 0 )
摘 要 :在 文化全球 化趋势加 剧的 当下 ,我 国的音 乐教 育取 得 了 析 、音 乐表 演 、器 乐演 奏 等 ,即处 处 都在 体现 着 西方 音 乐语 言 、 不俗 成绩 。特别是在 与世界文化融合方面成就突 出,但却在 民族化发 音 乐 思维 、音 乐价 值观 等 ,这 就 剥夺 了个关键 因素在于音 乐教育 中文化 自觉 乐 教 育 中的 话 语 权 , 即使 在 教 育 中涉 及 到 了 民族 音乐 材 料 ,也
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音乐价值
论《我们走在大路上》的音乐价值作者:赵楠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9期【摘要】在1949年之后,我国音乐佳作层出不穷,尤其是声乐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走在大路上》就是李劫夫创作于1963年的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流传至今仍然是经典传唱的红色作品。
本文希望通过对这首作品的音乐分析,来展现其音乐形象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音乐分析;音乐形象;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中国在1949-1966年的音乐创作一般称为“转型期”,在1949年,声乐作品的创作类型有许多,如进行曲、抒情曲等风格。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群众进行曲是具有普遍性的,特别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工农革命歌曲中占不少比例。
如30年代的《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40年代的《胜利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50年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高举革命大旗》《工人阶级硬骨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其中影响范围和力度最大的就是李却夫在60年代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作品。
本文意在通过对《我们走在大路上》的音乐分析,来阐述其音乐形象和价值。
一、曲式分析(一)节奏此曲的节奏分明轻快,采用4/4拍凸显了曲调强弱次强弱的力度,很好地表现出了抒情性与雄伟相结合的效果,且运用了大量的附点的节奏型来表现动感跳跃的节奏感。
二四分音符加附点与八分音符加附点产生的效果又有不同,例如歌曲开头的3·5,3的音时长从一拍延长到了一拍半,在跳跃的进行曲风格中加入了抒情的情绪。
像2·1这样的小附点节奏型,就体现了整首作品的跳跃律动的風格。
歌曲中也出现了很多先长后段的音型,例如第4、6、10、11出现的x--的较长时值的三拍,增强了歌曲的歌唱性。
(二)旋律这首作品的旋律走向呈大山形结构,上上下下,有起有伏,音程的跨度较大,如第一小节的小字1组的1上行至小字2组的2,形成了旋律的崇高感。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作者:赵岩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历经一百多年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也在随着近现代历史运动而发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一曲曲优秀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和发掘出来。
本文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背景、发展意义和转型过程进行了论述,追寻近代音乐教育发展根源,为当今研究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近代音乐;教育;教育转型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36-02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们情感的集中体现,既能够陶冶情操,也能够交流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组成。
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类型在发生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受到影响和冲击,音乐作家们在这种背景下激发了创作热情,各种优秀的作品被创作传颂出来,给音乐的发展历史留下浓重的色彩。
一、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背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社会政治变化,音乐教育思想也在随着社会转型而发生变化。
时代发展规律客观上影响人们的思想,推进音乐创作和教育发展。
(一)社会政治背景。
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背景,就因为中国的百年政治变动带来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空间。
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单单是土地和主权在被资本主义侵入,国内原有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也在改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不断激化,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冲击,在压迫中,慢慢觉醒了中国人的思想。
特别是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救国意识下,通过各种手段开始反抗,新的教育思潮涌现,而音乐教育转型也是在这样背景下孕育发展。
(二)社会文化背景。
中国近代史中,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洋务派开始兴建新式学堂,对外派送留学生等,改变了原有的故步自封的模式,也打开了教育发展的大门。
维新运动,提倡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寻找强国之路抵御西方侵略,运用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制夷”,对于人才的追求,把西方文化引入到国内,开辟中国教育新格局。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引言: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一个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音乐教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和发展,对提高人民音乐素养、培养音乐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力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学校音乐教育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早在1905年,中国第一所现代化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堂即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起始。
上海音乐学堂的成立及其后来的改革,推动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1900年代至1940年代,西方音乐教育法被中国引入,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上海音乐学堂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如黄自、刘天华等,他们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音乐教育模式。
此外,一些西方音乐教育家也积极参与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二、二十世纪中叶的学校音乐教育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内容,吸收了不少西方音乐教育的精华,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试图推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更加深入地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程。
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几乎停滞不前,大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被迫离开岗位,音乐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勇敢的音乐教育家仍然坚持不懈地传承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事业保留下宝贵的经验。
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的音乐教育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
传统音乐教育逐渐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始出现。
而且,许多外国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被引入中国,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作者:孙启明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2期【摘要】音乐是人类的本能,科学证实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成长发育,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艺术灵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在我国高校,音乐配合其他学科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功效。
本文立足当前高校音乐教育背景,对目前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阐述,并对改善高校音乐教育环境提出了看法与建议,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
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教育中很多音乐教师主观认定音乐课程是一门辅助学科,教学工作全部围绕教材展开,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填鸭式”、“书本式”、“条框式”教学现象依旧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使用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功效无法得到彰显。
基于此,作者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立足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对如何针对教育现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阐述,使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得以改善和完善,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现状1.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音乐,很多学生对它的认识仅仅是一门辅助学科。
加之各地办学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与经济水平也存有差异,导致高校学生之间存在着对音乐认识、音乐素养的个性差异。
来自于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同农村、城乡结合地域的学生相比,其自身的音乐素质、音乐水平都具有明显优势;其次,受“学分制”的影响,学生与教师对于类似音、体、美等艺术类学科轻视甚至忽视,甚至大量占用艺术课程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很多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审美享受和艺术氛围。
2.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音乐不同于小学、初中的音乐教育,它已经从简单的声乐教学发展为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发展史、音乐鉴赏等全方位音乐教育的阶段。
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
高师音 乐教育专业 的学生其观念 大都和专业音 乐院校 的学 生一 样, 把搞好 自己的主项 作为唯一 目标 ,于是重技 能技巧 的学 习而轻视基 础理 论学 习的学生 比比皆是 ,如在大学生基本 功大赛 中,就可 以看 出个人 的单项 成绩都不错 ,但综合成 绩总是不理想 。要 想从根本上 转 变这一现象 ,笔者认 为,高师音乐 教育专业培养 的是中小学音 乐 教师 ,要 成为新时 期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理念 上要适应新 时期 的要求 ,提倡师范性 ,重视综合 型、创新型 、人才 的培养 目标 ,努 力构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 式。 所 谓 多元 化 教 学 模 式 是 指 一 种 强 调师 范 性 、发 展 性 、应 用 性 、综 合 性 、创 新性 相结 合 的教学 模 式培养 目标 ,强 调教 与 学的 多边关 系和 对 学生 学 习、实 践过程 的研 究 。从整 体 素质 来看 :所 谓 综合 型 、创新 型 即是 在音 乐本 体 内部 ,包 括 理论 知识创 作 、及 声乐 、器 乐等 多种 技 能和各 教学 领域 之 间的综 合 能力 以及要 有较
音 乐教育 的需求 ,这不符合培养 音乐教师 的培养规格 。以培养普通
中小学音乐 教师为主要 E l 标 的师范 院校 受到专业音 乐院校体制 的影
育、音乐 审美、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文化五大 部分 。音乐 教
育是 高师 音乐教育专业 区别于专业音 乐院校 的特色课 程 。课程包 括
一
养 ,强调 音乐 实践 、鼓 励音 乐创 造 ,为学 生 的禀赋 和潜 能 的开 发 提供 宽松 适宜 的环 境 ,因材 施教 ,使 人才 培养 通过 课程 体系 加 以 实 现 , 把课 程 建 设 作 为 专 业建 设 和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 革 的重 点 来 抓 。加 强高 师 的音乐 教师和 中小学音 乐 教师 的交 流和沟 通 ,努 力 构建现代 中小学音乐 教师教育 教学多元化 教学模式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2、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音乐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未来的音乐 社团将更注重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音乐节、参加国际音乐 比赛等活动,提升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音乐教育与普及:未来的音乐社团将更加注重音乐教育与普及工作,培 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和爱好者。通过举办各类音乐讲座、演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 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
5、音乐机构的建立: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成立了许多音乐机构,如上海音 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这些机构为钢琴音乐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专业的平台, 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
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也需要不断与 时俱进,开拓创新。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民族特色的作品创作: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 钢琴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 统音乐的魅力,也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
4、社会阶层的变化: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开始 重视音乐教育,将孩子送去学习钢琴。这使得钢琴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乐器, 促进了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
3、提高钢琴普及教育的质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提高钢 琴普及教育的质量变得至关重要。这需要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同时还 需要加强钢琴教材的开发和更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舞台,加 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钢琴比赛和演出、参与国际音乐节等 活动,促进中外音乐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困境与改革思路——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 2 O世纪末已经开始经历了历史性的变 革——即从‘ 英化教育” 向“ 销 转 大众化教育” ,高等教育规模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 规模的扩大将是 2 世纪初我国高等 1
教育发 展的 主旋律 。在 这样 的背 景下 ,我 国高等 音乐 教育 的 发展也 进入 了快 车道 ,呈现 生机 勃勃 ,一 派繁荣 的景象 。然 而 ,由此带 来 的深层 次 问题 不容 忽视 。在“ 精英化 教育 ” 向 转
H I E X E AIX A K U
高等 音乐 教育 的士 养模 式 。 『 {
一
的 士养 ;二是 培养 目标 小 明 ,缺乏 多层 次性 、多类 型 的教育 『 f
理念 ; 是 缺乏宏 观调 控 ,多参照 旧模 式 ,各 院校 的 々业 设
是 要创新 教 育理 念 , 立 多层 次 、 方位 的教 育体 系 。 建 全
“ 大众化教育” 的背景下 , 如何破解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困境 , 不仅关系到我 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 ,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
育的普 及化进 程 。
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加 强 ,高等音乐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大众化。目前我国已有 七八百所高校招收音乐专业学生 ,这些高校类别包括艺术院
这一 体系 仅 包括 传统 的 々业 技 能 院校 的音乐 教育 ,而且 还
置趋 同 ,人才 培养 模式单 一 ,与音 乐市 场脱 节 。
包括教学型及研究型等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各个层次的音
乐教 育分 工 明确且 各具 特色 ,能 满足 社会经 济 发展 对人 才的
2 2教学资源短缺 .
中国高等音 乐教 育 的 困境 与 改革 思路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新课改后广东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反思
新课改后广东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反思【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此,国家加大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其中新课改集中反应了这些需求。
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其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并以广东省的中学音乐教学为列,详细探讨在教育大转型阶段的,中学音乐教学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生;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地位一、广东省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音乐教学现状也是领先国内其他省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音乐教学设备投入加大。
广东省各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咨询、管理机构,许多地区为了争创教育强区,纷纷大量投入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音乐教学设备有非常大地改进,为中学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二,加强了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广东地区利用经济这一杠杆,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优秀音乐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学历文化水平高,其中中学音乐教师学历合格率就达到99%,本科生文化程度为78%,研究生文化程度为8%,远高于同期的其他省份(北京、上海除外)的中学音乐教师水平,这是由于广东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许多高素质的音乐专才纷纷来到广东发展。
[1]第三,中学音乐教师的学术水平高。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中学音乐教师在各类期刊发表相关文章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学术科研成果颇为丰厚,同时广东各学校有着全国领先的音乐教学设备及音乐研究机构,为其科研提供了条件,其研究成果引领国内音乐教学发展。
[2]二、广东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广东的经济支持着中学音乐教学,为其提供先进的音乐教学设备,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但在实际运行环节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这既是一种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对此,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一)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存在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升学刺激下,每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很看重升学率,为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科目的学习成绩,往往挤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时间,这在广东省各地区现象非常普遍,一些落后地区的中学,只在八年级设有音乐课,八、九年级就不设音乐课,一心推动学生的应试考试的成绩,同时在这些贫困地区,依然存在音乐教师缺员的现象,由本地的乡土艺术家兼任。
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说要
把 握 好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辩 证 关 系 ,是 人 类 社 会 实
化 。文 化 功 能 论 : 为 经 济 社 会 建 设 提 供 强 大 的 精 神 动 力 和 智 力 支 持 , 为人 的全 面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开 辟 道 路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日益 增 长 的 精 神 文 化 需 要 。 文 化
的 指 导 ,就 没 有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 和 新 中 国 的 诞 生 ,就 没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巍 然 崛起 。 理 论 是 实 践 的 指 路 明灯 。但 理 论 一 向 是 与社 会
t
( 山师范学 院 音乐学院 ,辽 宁 鞍 山 10 0 ) 鞍 100
摘
要 :立足 时代发展要求和民族文化传统 ,音 乐教师继 续教 育之要 点。一是用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3代 - "
文化理论为指 导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向丰 富多彩 日新 月异 的现 实生 活学 习,从 中汲取全 新 的 创作源泉 ,把握音 乐文化发展的时代 脉搏 ,适应 时代发展要 求 ;三是 深入研 究博 大精深 的中华民族音 乐文化 . 着重把握 中华民族音 乐羡学特 色,以此为根基构建 中国当代 音 乐大厦 ;四是精 心把握 音 乐艺术 美学。音 乐 艺
中国人 民和 中国共 产 党人 集 体 智 慧 的毛 泽 东思 想 、 邓 小 平 理 论 , 都 是 宝 贵 的 理 论 财 富 。离 开 这 些 理 论
弯 路 ,甚 至 迷 失 方 向 。
二 、 向 丰 富 多 彩 日新 月 异 的 现 实 生 活 学 习
2024中国艺术教育培训行业趋势数据分析
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包括大型连锁机构、专业艺术院校、个人工作室 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机构。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机构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展开全方位竞争。
政策环境及市场需求分析
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艺术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例如, 推动艺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艺术教育投入等。
互动课堂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互动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讨论和分享,提高课堂活跃度。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混合式教学
结合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灵 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翻转课堂
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资源自主学习,课堂时间 主要用于讨论、答疑和实践活动。
智能辅助教学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辅导。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 术特长和创造力。
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01
大型连锁培训机构占据市场主 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0%。
02
专业艺术院校和在线艺术教育 平台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分别 占据约20%和15%的市场份额 。
03
个人工作室和艺术教师市场份 额较小,但数量众多,竞争激 烈。
竞争策略及优劣势分析
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元人 民币,同比增长XX%以上。
2022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达到XX亿 元人民币,同比增长XX%。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规模略 有下降,但仍保持在XX亿元人民币左右 。
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开始 复苏,规模增长至XX亿元人民币,同比 增长XX%。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1949—20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1949—2021)摘要: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也体现了我国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系统研究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今后音乐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政策;历史制度主义;变迁;音乐人才培养一、引言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其政策变迁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视角,对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变迁的原因及对音乐人才培养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音乐教育政策(1949—197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落后、文化基础薄弱的局面,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政策也受限于此。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一定的打压和冲击,传统音乐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教育政策主要聚焦于培养西方古典音乐专业人才,推行以西方音乐为主导的教育体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教育政策(1978—20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教育政策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学校开始开设民族音乐等相关专业课程,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另一方面,国外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也得到引进和借鉴,音乐教育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
四、音乐教育政策变迁的原因分析音乐教育政策变迁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音乐教育政策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调整。
其次,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经验也对国内音乐教育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对政策变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音乐教育政策变迁对音乐人才培养的影响音乐教育政策的变迁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阶段性探索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阶段性探索作者:王安潮来源:《音乐生活》2021年第01期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曲折且形式多样,从其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与系科开始,到1925年在哈尔滨建立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国立音乐院,这其中,既有官办亦有民办的体制,也有专业院校亦有大学校中的系科的形式,而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作为基础性的办学形式,一直是缺乏音乐师资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支柱型形式,即使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已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探索后,它仍然不可或缺。
但这一时期的音乐师资需求更多的局面,由此而产生了成人教育,成为中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
虽然这种形式已经不再采用,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中的音乐系科也越来越多,但它恰逢其时且良好的办学效果,对于今天如何办好音乐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它在此类办学形式中培养出至今仍是音乐教育中的大量骨干教师,而这一教育形式所引发的话题,是开学季中常被提及的社会性话题,是新中国七十年教育办学后需要思考的学术性命题,在当下音乐教育成果及供需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也是针对既往教育成就或经历反思的对象之一。
本文拟将以安徽教育学院音乐专业为例进行历史研究。
为何要选择“安教”,一是它在此类办学中历时较长、教育成果众多的学校之一;二是它处在中部地区,能代表当时东西南北的祖国各地办学的方式与方法;三是基于创建者许毓黎先生的特殊贡献,从技艺训练到思想塑造,虽然先生已驾鹤西去,但还有其大量学生高举其火炬继续前行,他成为此类音乐教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从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来看,音乐教育的繁兴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当下高等教育中最为活跃的专业之一,从学校数量上看,不仅专业建制的音乐学院已达11所,艺术学院、师范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音乐专业更是越来越多,甚至有些理工科大学都建立了音乐院系,为更多追求音乐学习的学子提供了平台,这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景观。
从教育学院音乐专业产生的机缘来说,改革开放之初,那时的音乐专业在高校中的设置还是非常稀少,平均每个省市区只有6个左右的高校有音乐专业(安徽省仅有4个)。
浅谈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初期,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刚刚步入萌芽期,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
本文回顾了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旨在总结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经验,并给予当今音乐教育一定的启发性。
一、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明清以来,近现代中国经历了重大的历史转变,由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中国的社会经济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受到重大冲击。
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传教士们在教堂或宫廷中传授西方教会音乐。
虽然他们的教学内容不是中国的本土音乐,但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教育进入转型萌芽时期。
此外,一批留学的中国音乐家将西方等国家的音乐和学校制度带回中国,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中。
他们根据我国的音乐发展现状,对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观点。
这些先进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指引作用,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相关政策和法令不断颁布,与之配套的教材也日渐丰富,音乐教育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五四运动”后,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学堂乐歌开始大众化,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师资需求比较迫切。
国家和政府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对师资的培养管理,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与模式,这些举措加速了师范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扩大了我国对音乐师资的需求,培养了近现代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萧友梅是20世纪初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家,早年他一直专攻音乐学习,并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的音乐学校留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音乐表演、作曲理论及其他专业音乐知识。
留学归来后,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创办、管理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
由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将西方音乐带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课堂,由此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开始步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代表作品
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陈钢、 何占豪作曲),将传统越剧旋律与现 代交响乐融合,成为中西方音乐结合 的经典之作。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通过收集、整理和改编民间音乐, 以及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使民族 音乐得以传承。
创新表现
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爵 士乐等,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民族 音乐。
代表作品
如《茉莉花》(二胡协奏曲,陈钢 作曲),将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元 素相结合,深受听众喜爱。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反映时代背景
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 会变革都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 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歌曲、改
革开放时期的流行歌曲等。
传播价值观念
音乐作品可以传达特定的价值观 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二泉映月》
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是中 国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表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由李焕之创作,是《春节组 曲》的第一乐章,表现了中 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
由华彦钧创作,是中国最著 名的二胡独奏曲之一,表现 了一位盲人艺人的心酸人生 和悲惨命运。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技巧
民族风格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如民歌、戏 曲等,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音乐也走向世界舞台,成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4
音乐家与作品
近现代著名音乐家
贺绿汀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代表 作有《游击队之歌》、《垦春泥》等。
聂耳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家,代表作 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
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也经历了不少的变化。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
本文将从中国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和中国音乐历史三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
一、中国音乐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音乐历史的国家,其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各种形式。
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音乐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西方音乐文化逐渐进入中国,中国的音乐也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现代中国的音乐风格更多地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音乐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例如,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文化逐渐与西方音乐文化接轨。
中国开始接受西方音乐理论和音乐制作技术。
此时期出现了一批音乐家和作曲家,如冼星海、聂耳等人都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
他们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培养良好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近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教育开始与西方音乐教育接轨。
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材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学校、社区和家庭都开始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涵盖面也逐渐扩大,不再只有传统的音乐学习,现代音乐形式也逐渐被纳入到教育范围之内。
例如,街头艺术、流行音乐等等。
音乐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们通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获得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
在社区音乐活动和学校音乐团体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合作、协作等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音乐教育可以带给人们的好处。
三、中国音乐历史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商代的“尺八”、西汉的“五音”,都是古代中国的音乐器乐。
一段隐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实——上海美专音乐教学活动史料研究
4*一段隐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实上海美专音乐教学活动史料研究陈洁【内容摘要】 本文论述的问题是中国常见音乐史书上从无记载的历史 事项。
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在20世纪20年代设置的音乐学科的教学活 动#具有开创性的成就,例如:较早地设置专业音乐教育#试验性地举办音 乐、美术双科师范教学,创办专业音乐教学的学术期刊《音乐教师的良友》# 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工具书《音乐辞典》,较早编写出版标 明简谱法的戏曲曲谱集《皮簧琴谱》该校毕业生黄源洛创作出中国第一部 用西洋歌剧理念和手法创作的本土大歌剧《秋子》音乐等等。
然而,当今出 版的20多种中国音乐史著作以及教材,对这段史实却均无记载。
通过大量 第一手历史资料的检索与分析,本文对上海美专的音乐教学进行客观的介 绍与评述,以期弥补音乐教育史研究的缺失。
【关键词】上海美专学科课程音乐创作学术研究引 言七年以前,笔者参加民国史分类专题著作的编写,大概用了两年的时 间,检索翻阅了可以读到的有关中华民国期间的各种艺术类文献、著作、档 案、资料。
时至今日,两种专书均已出版完成,然而一个深深的遗憾经常缭 绕着本该稍事舒缓的心境,在曾经读到的民国历史原始文献中,有多处出现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音乐教学的信息,其活动事项多 为重要的音乐现象。
然而在当今出版的20多种中国音乐史著作以及教材 中,对此却均无记载,例如,中国早期的专业音乐教学的学术期刊《音乐教师 的良友》是由上海美专的学术机构“音乐研究会”创办;中国第一本真正意 义上的音乐工具书《音乐辞典》是由美专教师刘诚甫先生编写的;中国第一 部用西洋歌剧理念和手法创作的本土大歌剧《秋子》的音乐,是由上海美专 毕业生黄源洛创作的;中国早期简谱法戏曲音乐专著《皮簧琴谱》是由上海 美专的在校生陈小鲁撰写的,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当今的史书均无记载的情况,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1+上海美专音乐教育的情况,从未有专文介绍详述,因为其活动信息是零散出现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档案中,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专业具体要求:
①具备正确理解音乐、音乐学科、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 程在学科体系、文化、教育中的位置和特点的能力,并能 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 ②具备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 ③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④掌握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实践、提倡创造的教 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⑤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⑥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估理论、方法,具备正确评价自身、他 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 ⑦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树 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正确认 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 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 学评估原则、方法,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 本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 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 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 操作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结精神和协 作能力。
以音乐审美为统领, 音乐表现为载体, 音乐创造、音乐文 化为两翼,音乐教 育为基础,形成各 有侧重、互相关联、 互相贯穿的课程体 系。
必修课是直接作用于将来教学所必须修业的课程。根 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 教育专业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培养这四个领域教 学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音乐教育理论课程。 选修课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突出学校特点、地方特色的 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应当提倡音乐专业技能的全面性,文化 素养、基本知识的广泛性,学术钻研的专门性。 根据各地方、各学校的学术实力和教师专长开设学校 的特色课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设地方特点课程。
“课程方案”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学计划” 课程方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 教学计划” 世纪80年代初期的“ 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由学年制改为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 1.由学年制改为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 2.在课程结构方面,提倡“三类课程合力论”, 2.在课程结构方面,提倡“三类课程合力论”, 即:以必修课、选修课、地方和学校课程,这三 类课程的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合力,来培养符 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目标、个性鲜明、有地方和 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必修课程学科化 选修课程类型化 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
三、培养规格
(一)领会和掌握国家的指导思想;热爱教育事 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 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 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 基础。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 课程设置。 “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 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 专业课程 “四个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 四个结合” 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音乐与文化相结合。 “五门专业主干课程” :《民族音乐学》,《世 五门专业主干课程” 民族音乐学》 界民族音乐概论》 界民族音乐概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国传统音乐分论》,《高师音乐教育学》。 中国传统音乐分论》 高师音乐教育学》
四、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设置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学ຫໍສະໝຸດ 专业课程 教育理论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和 教育理论课程类别: 教育理论课程类别: 1.音乐审美类课程, 2.音乐表现类课程, 3.音乐创造类课程, 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 5.音乐教育类课程。
二、教育基本理念
(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三)加强“三基” (三)加强“三基”,发展能力; (四)注重实践,提倡创造; (五)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六)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 (七)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掌握科学教学方法; (八)完善评价机制,提倡终身教育。
3.在专业必修课中,为了适应弘扬民族音乐、理 3.在专业必修课中,为了适应弘扬民族音乐、理 解多元文化的要求,一方面加强中国民族音乐的 教学,另一方面增设《外国民族音乐》 教学,另一方面增设《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为 了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加强了音乐教育类课程。 根据师范性的培养目标,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 4.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学时学分,留给学校自主 4.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学时学分,留给学校自主 选择的空间,实现课程结构的弹性化。
音乐教师就是研究者、思考者、探究者、 反思者 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音乐文化,以 思考” “探究”的姿态从事音乐教育,以“反思” 探究”的姿态从事音乐教育,以“反思” 的襟怀走进音乐教室,为提高学校的音乐 教育教学质量而实践、研究,为提高全民 族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作出奉献。
End
谢 谢 !
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 1、教师学生双主体 2、充分发挥音乐是一种最富有想像力的艺术的特点。 挖掘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 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同 时,使受教育者从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的启迪。 教师教育的特点:学科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教师教育的特点: “课程教学纲要”与“教学大纲”的最大的区别 课程教学纲要” 教学大纲” 是由“大纲”的指令性变为“纲要” 是由“大纲”的指令性变为“纲要”的指导性
转型期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
王耀华
一、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根基 在于端正和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 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 三型” “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 三性” “三型”相互促进,“三性”明确特点。 三型”相互促进,“三性”
五、课程教学纲要
既要充分注意各课程领域、课程类别和各 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又应当注意作为音乐 教师教育课程的共同性特点:注意音乐学 科课程的特点,借鉴教育新理念,重视教 师教育的特点。
音乐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音乐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1.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音乐审 1.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音乐审 美教育 2.基础教育,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2.基础教育,注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3.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3.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4.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应当注重人文精神 4.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应当注重人文精神 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