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2017历史高考备考建议
2017历史高考备考建议第一,基础知识要牢记。
从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规律来看,试题越来越贴近中学历史教材和考生的认知水平。
所以,在2017年的复习备考中,考生要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消化和落实,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二,知识网络要清晰。
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必备的能力。
第三,解题技能要规范。
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所用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具有示范性;二是训练要常规化,即采用“12+2”的模式,突出“五练”,即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三是能力要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
2017历史高考备考新动向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乙卷)历史试题的题型结构,较之往年并无明显变化,材料选用、问题设置和答题要求也没有大的调整。
但命题思路却有着显著变化,那就是更加突出学科特点,尤其突出历史学科的功能,以增进社会理解为命题的根本出发点,以现实参与为试题的基本立意。
在此基础上,新课标全国Ⅰ卷(乙卷)历史试题更大程度地突破命题的“清规戒律”,直面社会现实,以此引领历史教学实践的走向,这值得为之叫好,并引起高度重视。
■重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现实问题12道选择题全部以社会现实、现象、现状为命题情境,突出历史学科“社会解释”的功能,没有纯粹的概念辨析题和理论解析题。
历史学习在从历史“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过程中给人以“历史智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会“解释历史”。
如第24题考查汉代崇尚儒学的解释;第28题考查考生对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洋货增多这一历史状况的理解;第32题中德国文学家歌德对罗马法的评价,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又包含了怎样的“历史智慧”,这是值得探究的有趣的历史现象。
■重社会共识培养,关注发展问题历史教学的核心功能最终要作用于社会共识的形成,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
2017年高考历史题三大复习规划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题三大复习规划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网为大家准备了这篇高考历史题三大复习规划,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17 年高考历史题三大复习规划一、第一轮复习扎实基础知识,学会用新型史观看待事件必须要在第一轮复习,暑假和秋季把知识打的足够的扎实,历史观特别典型的是考察对历史知识的一个应用,你只有对于基础知识足够的熟练,你才可能比较熟练的去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这是在第一轮复习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扎实基础知识。
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渗透一些近代化史观的看法渗透到当中,有意识的站在新型的史观角度去评价谈论,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的融入了世界市场,这如果站在全球化角度来说,的确加紧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这是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这是第一个角度来看。
站在近代史来看,中国开放的口岸和开放口岸逐步的增加,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的解体,建立自己的经验,中国的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开始转型,比如说经济上出现了工业化,政治上也有一些民主思想,开始传播,思想上也趋于不断地趋于科学和理性,所以这就是站在近代化的角度,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再有一个站在社会化的角度,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大量西方的事务进入中国,比如西式的建筑风格,比如西餐,比如西方的交通工具,西方的生活方式,大量进入中国,而进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开始模仿,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和改变,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中国思想也会随之改变,中国也开始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这是站在三个不同的史观看历史事件。
这是第一轮复习做的事情,扎实基础知识,另外渗透用新型史观看待事件。
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更多的是要通过题目的练习来熟练的运用知识和运用史观,这是在第二轮复习,通过练习不断地熟悉的运用知识。
1。
2017届高三历史备考策定稿 (2)
2017届高三历史备考策略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远离教材,是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
高考历史复习,一是明确复习目标,构建通史体系,更新史学观念,注重史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二是优化复习内容,突出复习重点,更新课本知识,侧重解读阐释,强调论从史出;三是创新复习方法,材料导学,真题引领,专项训练,讲评矫正。
下面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特色。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能力考查,体现“能力性”。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之相伴随的是试卷难度骤然增大,单纯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
从主观题来看,传统的问答题已经彻底淡出,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
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3.突出热点问题,增强学科的时代感。
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
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开放特色。
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
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
2017高三历史备考策略(68张PPT) (共68张PPT)
一、历史高考命题改革与命题规律
6.试题贴近社会生活,联系时政热点
充分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注重历史经验和智慧 的传承,在“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中凸显历史借鉴和思 想教育功能。
高考试题选材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才 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这些鲜活生动,时代感强的题材利于引导他 们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 中培育学科素养。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文综、 理综试题
学生讲:学与不学一个样;老师说:教与不教 一个样。
第45、48题命题特征分析
(1)从材料出处看,以改编叙述类材料为主,以经典 性史学著作为主。 (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概括类、比较类、评价 (析)类、原因影响类设问。 (3)从考查内容看,改革史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 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 革。 人物史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 评价人物。 (4)去教材化程度,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 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如清 末新政题。
一、历史高考命题改革与命题规律
【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40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 出现的背景。(15分) 【参考答案】背景:宋: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 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牛: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 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如果按照山东卷的答题思路和答案语言系统,这道题的 “参考答案”可能是: 背景:中国: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束缚;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文化,程朱理学, 三纲五常禁锢人心,科举制度的束缚;对外:海禁政策 这样的答案很难切合全国卷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对“背景”的理解不同。全国 卷命题者可能认为与材料现象具有直接性和相关性的历史事实 才能称为“背景”;广东卷命题者理解的“背景”往往是时代 性、阶段性的。因此,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原因、背景题答案具 有直接性和相关性,山东卷历史试题则具有时代性和阶段性。 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答案语言的训练。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2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考纲、课本为主要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时间安排3.15——3.20 专题1、23.21——3.27 专题3、4 政治文明史模块3.28——4.3 专题5、64.4——4.10 专题7、84.10——4.17 专题94.18——4.24 专题10 经济文明史模块4.25——5.1 专题11、125.4——5.8 专题135.9——5.15 专题145.16——5.22 专题15 思想文明史模块5.23——5.31 专题16、17依据具体操作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具体措施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
通过“四新”(新观念引入,新材料使用,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提出)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趋势。
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牢固掌握主干历史知识;第二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
2、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
集全组之智慧,各位老师对照各自的任务,认真备课,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组内多听课,多交流。
3、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
进行专题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在老师布置下,课前或课堂完成。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情分析、文综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5、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
一强化定时训练;二强化规范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着力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
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6、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历史是文科的必选科目,即使高考不断改革,历史在文综中的统治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如何取得90 分?高中阶段我们定要吃透课本。
课本隐含了无数知识点,你是否做到了连每页的标点符号都没有放过?这不是夸大其词。
历史取得高分,掌握这些隐性知识点必不可少。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性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
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 年至1923 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 年至1927 年7 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性于背景,或隐性于因果,或隐性于时限,或隐性于补述,或隐性于删简。
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性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性于东晋教材;916 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性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性于南宋农民战争
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性于后面章节的补述。
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 年至公元前256 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
1。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精品名师资料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一、指导思想范春林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新课标和高考考纲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结合历史全国卷特点,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
二、备考背景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存在三大问题:1.学习主动精神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
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高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对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分析、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
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
高考历史备考计划
高考历史备考计划2017高考不足三个月,如何有计划地复习历史才能让你取得高分呢?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考历史备考计划,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备考计划(一)一、进行传统的三轮复习1.复习课的基本原则:讲框架、讲难点、讲过程、将方法、讲概念注重师生分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内容,学生自学容易的知识;教师进行情景创设,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究学习,以发展能力。
关于知识要求应该明确;简化内容,尽量用词组或则短语突出重点内容。
2.加强第一轮复习:按时序讲通史低起点,小步走,进行全面复习。
3.第二轮复习:侧重纵向线索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找出规律。
这一轮复习基本上在四月底完成。
4.第三轮,一、二模之后(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强化训练。
查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弥补漏洞;对查出的问题强化训练;根据考试形式,适当押题,缩小复习范围。
二、适当关注学科热点问题(1)全球史观(2)文明史观(3)现代化的观点三、高考前回归课本,自由复习。
高考历史备考计划(二)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
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
如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11、中国思想发展史;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
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计划本学期高三历史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
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
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
“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
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一)内容设计策略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
②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
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③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
④对复习内容要分解、取舍适度。
(二)过程实施策略(三)能力训练策略要抓住关键,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即应考能力与技巧。
1.训练是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主要途径。
训练题目的设计包括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考试三部分。
在保证训练题目科学性的前提下,二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训练的规范性: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练”,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三是模拟考试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备课组一、指导思想运用“三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注意六忌: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目标要求: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
把握“三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
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复习安排1、时间安排:2016年7月—2017年2月上旬(一轮复习)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5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5一、复习目标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
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
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实施分层教学。
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
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
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
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
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四、学科内专题划分1、民主与法制建设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3、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4、“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5、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6、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7、中国的对外关系8、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9、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10、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11、和平与发展12、中外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五、热点专题划分1、区域经济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
2017年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总结
2017年高考历史的备考周计划(一)第一轮:单元复习1、《中国近现代史》(上、下)第一单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6---10.10)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0.11---10.15)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北洋军阀统治(10.16---10.20)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革命大革命(10.21---10.25)第五单元: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10.27---11.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4---11.7)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11.8---11.13)第八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1.14---11.19)第九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20---11.23)2、《世界近现代史》(上、下)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1.24---11.28)第二单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1.29---12.4)第三单元: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12.5---12.9)第四单元: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12.10---12.13)第五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及二战(12.15---12.19)第六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2.20---12.24)第七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12.25---12.30)第八单元: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12.31---1.5)3、《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2.9---2.12)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2.13---2.16)第三单元: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17---2.20)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2.21---2.24)第五单元: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2.25-2.28)第六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明、清(3.1---3.4)(二)第二轮:专题复习1、《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3.5---3.9)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3.10---3.13)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3.15---3.20)专题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3.22---3.25)2、《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专题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3.26---3.30)专题二: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3.31---4.3)专题三: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4.5---4.8)专题四:清朝后期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4.9---4.13)专题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14---4.20)专题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经验(4.21---4.24)专题七: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4.26---4.30)3、《世界近现代史》(上、下)专题一: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史(5.5---5.10)专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5.11---5.15)专题三: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5.17---5.20)2017年高考历史的备考阶段分析1、第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抓点即基础知识,目标:提高基本能力从9月1日至3月上旬是第一轮单元复习阶段,采用学案式教学,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
2017届(历史)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2017届(历史)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在高考新形势下,历史学科在命题历史学科在命题时越来越回归历史学科本质,通过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教材的研究,加强历史探究问题的能力,回归历史学科本质,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要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思维和能力,那就必须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从中体会“怎么考”,从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研究典型、适量的高考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命题者有意无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学会用历史学科的方法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历史问题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一情况,2016年9月22日我组成员冯欣出了一节名为《多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一轮复习研讨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组结合当今高考和具体学情制定了以下一轮复习策略。
一、以通史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解读和运用训练。
一轮复习以通史的体例进行复习,把握历史的时序性,和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征。
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试着理清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教材进行整合,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对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以保证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内容,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学科本质。
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要依托于教材,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扫清知识死角,把教材吃透,把书本读厚。
三、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总结常见题型的分析思路。
在题型训练的过程中,突出关注高考四项基本能力,尤其强化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能力训练。
学会变换历史场景,把握历史的细节,学以致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充分重视审读试题的引导材料,明确引导材料的核心内容,确定其对答题的有效信息;要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力争答题的完整性。
四、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用历史的学科方法和思维解读社会现象,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4
2017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4一、指导思想以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07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二、学生现状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措施1、精编复习专题,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形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2、精选练习试题,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突破重难点,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
3、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适当关注新课标和新教材,认真研究学情,多方搜集高考信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对优秀生给予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细致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
对差生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加强督查,力求少拖后腿。
四、专题安排从4月份开始二轮专题复习,共分十八个专题,到5月中旬结束,共一个半月左右,具体专题安排如下:《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重大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专题二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演变专题三古代农业、手工业、封建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专题四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专题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专题六中国古代思想及其演变《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近代各个时期列强侵华的演变专题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探索专题三世界进步潮流影响下的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专题四中国近现代各阶级的对外主张及活动专题五近代以来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专题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世界近现代史》专题一世界近现代史上民主政治的创建和曲折发展专题二世界近现代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分裂和统一专题三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外历史的影响专题四世界资本主义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五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六世界格局的演变。
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究竟考什么——过程·方法·能力)1.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
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
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几部分:(1)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2)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3)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4)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
2.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
(1)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2)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3)历史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包括文史常识和史观、史学思想、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史料鉴别等)(4)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注意:政治上敏感的问题不会命题考查)3.学科素养四项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层次:理解试题提供的历史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历史审题);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历史信息和知识作答)。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完成审题的第一步,也是准确作答的基础。
2016-2017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6-2017高三历史复习计划高三历史备课组一、制定依据根据2016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制定本学年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从宏观上看,注重了基础性,加强了综合性,突出了开放性,体现了时代性。
2016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稳中求活”。
“稳”主要表现在试题主体稳定,岁岁相似,无论是命题思路、试题风格、试卷结构,还是分值分配、题型等都基本稳定;“变”主要表现为考查内容侧重年年不同,考查方式年年在变。
今年的选择题侧重于必修一政治史,主观题侧重于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必修内容中经济史的比重相对高一些。
2016高考试题特点分析:1.立足考纲,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不回避核心考点。
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完全符合考纲要求,未超出考试说明内容,主体鲜明,重点突出。
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注重问题的探究性,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看似容易,实则易错,平中显奇。
2、注重情境化命题方式,体现新课标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
情境化命题彰显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点。
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来考查新问题,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增加试题的区分度,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3、体现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
今年的历史试题,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为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查全面,“能力要求”层次性强。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知识点的考核,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4、显性考查热点问题,重视学科教育功能2016年的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心问题,加强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链接,直接或间接地大面积考查一些重要热点问题,充分体现“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借鉴”的特点,凸显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人文情怀与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跃然纸上。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键入文字]2017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高三历史复习虽然没有太多的技巧和规律可循,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的。
而且只有掌握了一定方法进行复习,才能很好的提高历史的复习效率。
下面是2017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研讨,备课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罗马的喜剧作家普劳图斯说过:“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
高三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团队,我们将发挥团队一贯的团结协作精神。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落实“三定、三备、五统一”措施,(定人、定时、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生活实际;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检测。
)明确每位老师负责的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以及突破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关注网络资源,密切关注网络上的有效信息和资源,利用专业网站上的教学和复习资源,再结合《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把网络资源变成我们的教学资源和复习资源。
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世界,及时调整教学复习策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复习、备考的依据。
研究用好3 年来的江苏省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11 年的考纲,关注2011 年其他省市的高考历史试题,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
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2011 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2011 年江苏卷测试的内容来看,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强调以主干知识为1。
2017届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
以谪遣戍。”汉代,“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不能购 买土地,“敢犯令,没入田僮”,并实行“算缗”、“告 思想观念上“歧商”。如: 缗”对富商大贾进行打击。至隋唐,尚有“工商不得仕进” 统治者反复强调“农本商末”的观点。 的规定……1366年,朱元璋道:“今日之计,当定赋以节 用,则民力可以不困;崇本而祛末,则国计可以恒舒。” 征收重税。 后来,因苏、松、嘉、湖、杭五郡地狭人稠,“细民无田 以耕,往往逐末利”,洪武三年( 1370年),“令五郡民 社会生活方面“束商”。如: 无田产者在临濠开种……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 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等。 为游民,则逮捕之” “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 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 穿绸纱”。二十七年:“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 法。” “凡将有引官盐不于拘该引盐地面发卖,转于别 境犯界货卖者杖一百,而买食者杖六十。” ——《抑商与通商:明太祖朱元璋的商业政策》 实行官府专卖、专营制度,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新高考命题“脱教材”特点及“新材料、新情 景、新问题”的呈现方式都要求我们要重视史料教 学与训练,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阐释的 能力,历史观点的鉴别和比较能力。
史料引用和表述应注意: (1)史料引用要严谨,均应注明出处,让学生了解所 用史料的来源,更可以传递科学而严谨的历史学治学精 神。 (2)要注重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 论结合” 。
法之所尊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 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 并非所有的人都认同“重农抑商”,有识之士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 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早就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 ——《文献通考》 材料三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 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 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 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我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的分析,认识到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
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
重。
因此,根据我校本届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备考计划:
一、三轮复习,一步到位.
历史学科通常的高考复习分为三步,单元复习、专题热点复习、题型训练,但针对特长生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为达到此目的,我准备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
(1)、突出概念、标题;
(2)、精选精讲重点问题;
(3)、适当扩展专题热点;
(4)、注重规律总结。
2、提高练习效率(具体做法)
从百所名校大联考卷、优化设计中精选试题分别用于课堂训练、
课后训练、考试等用途。
3、加强考试小结(具体做法)
每次有针对的单科考试、月考后除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评外,由老师组内轮流做书面小结,小结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本试卷内涉及的专题
热点知识;二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学生答题解题时出现的考试技巧等问题。
二、历史备考复习进程:
1、20**年9月底结束《中国古代史》新课
2、《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10月初—11月中旬)
10月初—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第1,2章
10月15日—10月15日《中古史》第3,4章
10月16日—10月26日《中古史》第5章
10月27日—11月6日《中古史》第6章
总结、考试
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轮复习(11月10日—12月22日)
11月10日—11月20日《中近史.上》上第1章
11月21日—11月29日《中近史.上》第2章
11月30日—12月9日《中近史.上》第3,4章
12月10日—12月20日《中近史.上》第5,6章
总结、考试
4、《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轮复习(12月23日—20**年2月初)
12月23日—1月2日《中近史.下册》第1,2章
1月3日—1月13日《中近史.下册》第3,4,5章
1月14日—1月24日《中近史.下册》第6,7,8章
1月25日—2月4日《中近史.下册》第9,10,11章
总结、考试
5、《世近史.上》第一轮复习(2月20日—3月20日)
2月20日—3月1日第一章第2章
3月2日—3月10日第3章
3月11日—3月20日第4章,第5章总结、考试
6、《世近史.下》第一轮复习(3月22日—4月中旬)
3月22日—4月4日第1章,第2章,第3章
4月4日—4月14日第4章,第5章,第6章
总结、考试
7、专题复习和夯实基础(4月16日—5月16日)
4月16日—5月6日《中国古代史》《中近史.上》专题复习
5月7日—5月20日《中近史.下》世近史.上专题复习
8、综合训练(5月21日—5月底)
四、可能面临的困难
1、工作量过重,很难兼顾
2、各科之间的协调
3、分层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五、计划实施及调整
计划不如变化,计划实施中可能会面临以下矛盾
1、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矛盾;
2、与教师心态的矛盾;
针对以上问题,应对措施:对上周教学进行小结,回顾计划实施情况,对下周计划进行调整,通过发放资料等形式予以补救。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
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