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合集下载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是指明朝末年一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造纸术的西传磁学的西传。

丝绸的西传印刷术的西传活版印刷术经俄罗斯莫斯科传入德国。

农业技术西传茶叶西传国经典西传中国园林艺术西传中国兵法的西传经籍、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介绍到欧洲,中医学的西传秦汉时期, 通过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织品传至西亚、罗马和欧洲, 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到中国; 唐宋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冶铁技术不断西传; 元代和明初中国同欧洲的交流进一步扩大。

这几次交流均以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外西学东渐:1.将西方文化传到了东方,尤其是天学!, 即西欧的宇宙论。

此外还有历算学、几何学、解剖学、光学、医药学、地理学等、水利技术等器物和实用技术, 也有音乐、绘画、建筑、宗教和哲学知识的传播。

这些知识的传入, 弥补了中国科学技术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足, 起到了开拓中国人眼界的重要作用, 也促进了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近代化。

2,导致中国的服饰,建筑,饮食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3.吸引和影响了明清诸多皇帝和知识分子, 使中国的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知。

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就曾与传教士合作, 大量翻译西方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同文算旨# 等数学专著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3.西学中的精华,诸如科学和民主观念已融入东方文化,并与东方古典文化相结合,形成指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微专题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西学东渐浪潮

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微专题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西学东渐浪潮

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微专题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

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

(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1.原因(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不断繁荣,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已被东亚欧洲等国家所接受和认可。

“中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

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近代相反的交流,即“中学西渐”。

中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与东方文化传向西方有关的历史我们应该了解与西方有关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外贸城市、张骞、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旅行家、传教士、造纸术、磁学、丝绸的、印刷术、火药等等。

“中学西渐”的过程是和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

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制度的引进,进行了社会变革和改造,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因此,泰戈尔说“东方教会了西方一切!”西方的崛起离不开东方。

可以说,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园林、冶金、造船、桥梁、纺织、文学、哲学、兵法、音乐、中医学、行政管理、军事技术和兵法等。

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

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

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发展农业为主,而片面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

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他们想通过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冲破天主教的钳制。

明朝中期,从郑和的既无军事又无经济目的的航行以后,中国的明清两代四五百的时间内,由巩固集权官僚制度而生的保守势力,严重抑制了社会的变革,文明基本上停滞不前。

“西学东渐”历史探源

“西学东渐”历史探源

“西学东渐”一词最初见于容闳1915年出版的英文传记中译本《西学东渐记》。

后被用来泛指晚清以来现代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盛行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西方学术思想传入中国虽发端于明末清初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但严格意义上的西学东渐应是起于洋务运动时的晚清时期。

其外在形态就是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想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其内在标志就是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来源。

从明末发端到晚清民国形成气候,西方文化思想的东渐在中国思想界先后经历了拒绝抵制、逐渐接受、全面吸收的历史过程。

整个西学东渐的过程,正好是近代中国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受到不断拷问质疑的过程。

因而人们往往耿耿于晚清以来的西学得以东渐,东学却未能西进。

个别甚至把西学之所以东渐简单归结于自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有意识的文化输入;把东学未能西进认定为由于语言障碍,国人中缺少一批像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人,有意识地把中国的学术典籍译介到西方,使得西方各国对浩繁的中国经史典籍、文化思想缺乏了解。

然而事实则不然。

只要我们细心搜寻历史,不难发现:明末清初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不仅带来了《乾坤正义》等西方科学技术著作,也将中国众多经史典籍带回西方,并被各国纷纷译为本国文字,加以研究。

只是当时传教士们的活动十分有限,传教之余带入的西方著作多限于《乾坤正义》《坤舆万国全图》等天文地图数学著作;加之后来乾隆的禁教,并未广泛流传,更未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思想来源。

真正促使西方学术文化著作的大量译入,使西方文化思想成为影响社会的一种重要思想,恰恰是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马建忠、张元济等中国有识之士自觉的传播力行。

目睹洋务运动的逐渐破灭,严复、马建忠等有识之士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为求富强。

抵御外辱,单有洋务是不够的,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放弃“西学源出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固有思想,认真学习导致西方各国富强兴盛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改变当时中国民力已弱、民智以卑、民德以薄的客观现实;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中国导向富强。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ppt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ppt

①利玛窦实为明季沟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自利氏 利玛窦实为明季沟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 利玛窦实为明季沟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 入华,迄于乾嘉厉行禁教之时止, 入华,迄于乾嘉厉行禁教之时止,中西文化之交 流位蔚壮观。西洋近代天文学、历学、数学、 流位蔚壮观。西洋近代天文学、历学、数学、物 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建筑、音乐、 理、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建筑、音乐、 绘画等艺术,无不在此时传入。 绘画等艺术,无不在此时传入。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
(2)表现 )
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中华文化从东、 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 欧洲和北非, 西亚、 交流 , 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 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 中国的铁器 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 铁器、 中国的 铁器、 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 造纸术先后西传 两汉之际, 先后西传。 造纸术先后西传 。 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国。 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 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 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家 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 公元 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 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
——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卷第629页,岳麓书社 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卷第 方豪 页 岳麓书社1989年 年
②利玛窦神父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 利玛窦神父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 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 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 使中国人得以认识耶稣基督, 使中国人得以认识耶稣基督,让福音喜讯与教会 能在中国文化里降生…… ……由于利玛窦神父如此道 能在中国文化里降生……由于利玛窦神父如此道 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 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使他成为大 汉学家” “汉学家”,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义 来说的,因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铎与学者, 来说的,因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铎与学者,天主 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 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 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 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

明清时期“中学西渐”论文

明清时期“中学西渐”论文

明清时期“中学西渐”论文摘要: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因素在世界上逐渐消退,悠久古老的中国文明受到挑战,面临的是全盘西化或选择汲取,也出现了去中国化的问题。

如今,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在协调这些方面蕴含了洞察力,可以给现代人一些启示。

一、引言中西交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陌生。

明末清初的200多年间,我国的对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交流活动,即所谓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在这一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媒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西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的影响也是相互的,既存在我们熟知的“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

与“西学东渡”不同的是,“东学西渡”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并且,从实际效果来看,欧洲人的受益程度大于中国,正如赫德逊言:“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①本文主要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即“中学西渐”。

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思想方面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经过与中国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接触,采取了一种“合儒”的策略,并“借儒排佛”即利用中国文化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来论证基督教教义,并顺势排挤佛教在中国的势力。

为了实现这一策略,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翻译介绍了儒家经籍。

(1)儒家无神论的哲学思想。

当时的西方思想家大多为自然神论者。

他们“承认一个造物的上帝,把他看做威力无边的存在物”。

②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笼罩在基督教文明之下,人们对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只是痴信和盲从。

到十八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已作为历史主角登上了舞台,此时理性主义、自然神论思潮开始在神权、专制君权统治下的欧洲大地蓬勃兴起。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理”而非“神”,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就成了他们取证的榜样,他们也从中找到他们观点的旁证,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学说。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考查内角度一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角度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陈季同——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先驱和实践者

陈季同——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先驱和实践者

陈季同——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先驱和实践者丁琳琳陈季同是“闽籍翻译家”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

他是使用外国文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也是向落后的旧中国宣传西方先进文化的代表。

他是中派留学生,也是外交家;他是作家,也是翻译家;是改革家也是封建统治的守护者……本文通过他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从他的著作和译著来探析他的文化思想——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一、传奇人物——文化使者陈季同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展开。

随着西方文化知识的引进,中国“天朝大国”的身份岌岌可危,傲视群雄的气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西学东渐”的热潮应运而生,开始在中华大地上掀起。

对于腐败的封建清王朝、落后的中国社会,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等都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与之相对,向先进的西方世界传扬中国文化,介绍中国文化的东学西渐同样也非常重要。

然而,真正有如此想法并且努力实践者却寥寥无几,陈季同便是这寥寥无几者中的先驱和代表。

他将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据《福建通志·列传·陈季同传》记载:“西人梯航之来中国者,莫不交口称季同”。

无疑,陈季同是近代中欧文化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贡献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学名著和中国传统文化,集翻译家、西文作家和文化使者于一身。

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镜如),号三乘槎客,英文名Tcheng ki-tong(Chean Ki Tong),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

1866年,15岁的陈季同考入福州船政局附设的求是堂艺局前学堂读书。

学堂的教员多为法国人,用法语讲课,所用的教材也是法文书,所以陈季同打下了扎实的法文基础。

1875年陈季同毕业,因“西学最优”而受船政局录用。

同年,他随法国人日意格到英、法各国参观学习,1876年底回国,任教师。

翌年,他以翻译身份随官派留欧生入法国政治学堂学“公法律例”。

西学东渐浪潮及其影响

西学东渐浪潮及其影响

西学东渐浪潮及其影响一、中国古代的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是一个相对于“西学东渐”的反过程,是指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近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逐渐增强,“东学西渐”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东学西渐”经历了三个高潮时期:1.秦汉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也是“东学西渐”的第一个高潮期。

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汉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经过发展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光辉的顶点。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

随着漫长商道的开通,中国文化大量传入西方。

2.隋唐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二个鼎盛时期,也是“东学西渐”的第二个高潮期。

唐代,中国至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畅通无阻,中国商品远销西方,中外使者频繁互访,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文化不仅经西域传至阿拉伯与欧洲诸国,而且影响至深至远。

3.宋明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

宋代广泛运用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连同汉代的造纸术,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二、西学东渐的两次高潮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6世纪中叶,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1)内容:传播基督教神学;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传播基督教是其目的,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是其手段。

(2)作用:①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宗教、科技和人文,在中西方交往史上有积极意义;②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一些开明之士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促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末清初知识界的思想和学风变革。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
窦字西泰 , 意大利传教士 , 是将欧洲科技传人 中国 的先 驱 , 他 与徐光启合 译 了《 几何原 本》 10 ) 《 ( 6 5 、 测量 法 义》 1 1 ) ( 67 、 《 测量异同》 11 ) (6 7 等。其中《 几何原本》 为欧洲 欧几 里得平
面 几何 的权 威 系 统 著 作 , 幅 度 地 丰 富 了 中 国 几 何 学 的 范 大
表 1 明末清初传教 士的科技译述 (5 4年一19 18 70年 )
理想 的宗教使命 , 他们在 中西科学文化交 流方面取得 的成绩 却更为 显著。他 们将欧 洲 的基 督教文 化 以及许 多科 学技术 与文化艺术传到 了中国 , 其中科技著作 的编译起 到 了重要 的
作用 。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 士 中最 负盛名 者 当属 利玛 窦。利玛
显 之 分 。综 合 来 看 , 科 技 译 述 中 , 字 最 为 奥 雅 渊 博 而 广 在 文
畴。利玛窦 还 与 中 国 士 大 夫李 之 藻 合 译 了 《同 文算 指 》
(64 、浑盖通 宪图说》 《 11)《 、 圜容较 义》(6 4 等。其《 11 ) 同文
算指》 介绍了西方 的笔 算方 法 , 包括 笔算 的计 数 法 、 四则 运
其是 学术思想的影响 , 出传教士科技翻译作为整个翻译 图景 中的一个层 面 ,它在 翻译 中必然受到特定语境 因素 指
和 译 者 因素 的制 约 ,并 对 目的 文化 产 生不 同程 度 的 影 响 , 之 在 汲 取 异 域 文 化 特 质 后 发 生 演 化 和 变迁 。 使
[ 关键 词 ] 传教士; 科技翻译; 西学东渐
算 、 平方 、 立 方 等。除此之 外 , 玛 窦还 撰 写 ( 译 ) 开 开 利 编 了 《 坤 体 义 》 《 字奇 迹 》 《 国 记 法 》、 西 琴 八 曲 》、 l 海 乾 、西 、西 《 《上 j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一: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二:西学东渐阶段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三:西学东渐的传入过程1、中西交往由来已久,有记载的直接往来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后几乎历代不竭。

16?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耶稣会传士发挥了主要作用。

其中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最为突出。

2、来华的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的传教地位,尽力地结交士大夫,讨好皇帝。

在此过程中,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明成果带到了中国。

1601年,利玛窦向明神宗万历皇帝进献了《坤舆万国全图》,这使他引进的西方世界地图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利玛窦是第一个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的人,同时也就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开明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传教士与明清时期的“中学西渐”-最新文档

传教士与明清时期的“中学西渐”-最新文档

传教士与明清时期的“中学西渐”一、引言中西交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陌生。

明末清初的200多年间,我国的对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交流活动,即所谓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在这一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媒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西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的影响也是相互的,既存在我们熟知的“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

与“西学东渡”不同的是,“东学西渡”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并且,从实际效果来看,欧洲人的受益程度大于中国,正如赫德逊言:“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①本文主要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即“中学西渐”。

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思想方面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经过与中国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接触,采取了一种“合儒”的策略,并“借儒排佛”即利用中国文化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来论证基督教教义,并顺势排挤佛教在中国的势力。

为了实现这一策略,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翻译介绍了儒家经籍。

(1)儒家无神论的哲学思想。

当时的西方思想家大多为自然神论者。

他们“承认一个造物的上帝,把他看做威力无边的存在物”。

②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笼罩在基督教文明之下,人们对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只是痴信和盲从。

到十八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已作为历史主角登上了舞台,此时理性主义、自然神论思潮开始在神权、专制君权统治下的欧洲大地蓬勃兴起。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理”而非“神”,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就成了他们取证的榜样,他们也从中找到他们观点的旁证,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学说。

(2)德治主义的政治思想。

为了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启蒙思想家们都致力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索,希望从中国政治文化中汲取实际的经验和智慧。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地球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

对此知晓的人不是很多,因为西方人很“实用”地忘记了这个事实,而中国人也未能对此进行系统的探讨。

对此,法国的艾田蒲(1909-) 于1988和1989年分别出版的两大卷《中国之欧洲》(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94 年出版汉译本) ,比较详细地探讨了“东学西渐”的过程。

中国学者中,朱谦之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是较早的一部,后有谈敏所著《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此二书偏重哲学和经济学,但却对这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现在,看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学西渐丛书》,感到相当的兴奋。

该丛书已出版7 部,其中,包括朱谦之的《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还有新著《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中国军事科学的西传及其影响》、《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

在文明的演进中,人类是趋上、趋前的。

从这套丛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多么大的差距。

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

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是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

不过,与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后接受西方文明,即所谓“西学东渐”不同的是,“东学西渐”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与中国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类似。

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即以发展农业为主,而是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

音乐史上“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现象论略

音乐史上“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现象论略

音乐史上“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现象论略摘要本文以中外音乐史上学堂乐歌、普契尼的歌剧、马勒的《大地之歌》及德彪西的音乐为例,对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现象进行分析及论述,最终总结出要重视西学东渐也不能忽视东学西渐,因为新世纪音乐的本质更强调的是民族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学堂乐歌普契尼马勒德彪西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回首历史,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流交融屡见不鲜。

早在两世纪之前,随着百日维新及“五四”爱国运动,在我国就曾一度掀起西学东渐热潮。

先辈们高举“洋为中用”的旗帜,大声呐喊着“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后又为“西学哉”所痴迷。

不仅如此,其实像普契尼、马勒等为数不多的西方学者也有过高涨的东学情结,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它始于明代中叶,当时的“西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鸦片战争后,“西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渗透。

此时的“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尤其是提倡大办西学,对中国近代音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接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维新运动推出了西学东渐之灿烂篇章——学堂乐歌。

1 关于学堂乐歌(1)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鼓吹变法维新,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积极兴办各种新式的文化教育设施等。

与此同时,在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戏剧的学习和演出,也自发用一些日本和欧美流行的曲调填词编歌。

如梁启超的“大同音乐会”和沈心工、曾志斋的“音乐讲习会”。

1904年左右,国内及日本,唱歌书陆续得以刊行,国内许多新学堂也普遍设立“乐歌课”,同时萧友梅、李叔同、曾志斋、高寿田、冯亚雄等志愿到日本及欧洲,专门学习音乐艺术。

1905年以后,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这些新的歌曲,当时称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通称为“学堂乐歌”。

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历史上的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东学在本文泛指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根据优势文化扩散的原理,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优势文化的扩散力较强。

所以,相对来说文明水准高的文化容易向文明水准低的国家和地区扩散。

古代东方无论是物质文明水准还是精神文明水准均符合向西扩散的条件。

而每逢西方遇到危机或西方学者遇到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时都乐意向东方文化寻求协助。

不过,现代东学西渐的过程却阻力重重。

独特的近代世界历史和东西文化交流不畅,加之东学西渐理论和方法的滞后和不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要么西人对东学一无所知,要么西人用透镜方式看东方,或有如视而不见,或横挑鼻子竖挑眼。

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东学西渐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审视。

西学本文泛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文化。

较之东方文化来说西方文化的发展和中心处于持续变化之中。

西方文化的定义在历史上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随西方一词概念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丰富、时而转移。

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洲移民聚集地。

从内容上和发展历史上看,则先后出现了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几个阶段。

因为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对西方世界的社会生产力产生过不同水准地推动作用,使得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成为文化扩散的主流。

西学东渐亦伴随着西方文化扩散同时发生。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崛起,东方势危。

无论是思想、经济、科技,还是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西学都在东方文化中拥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在西学东渐的历程中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西学中的精华,诸如科学和民主观点已融入东方文化,并与东方古典文化相结合,形成指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现代技术落后的民族在西学东渐中学习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快速提升了生产效率。

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西学东渐一、概念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二、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原因(1)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西欧,科技文化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2)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3)传教士东来,为传播天主教,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

(4)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科技文化逐步落后。

2.主要内容:传播天主教;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为传教服务)3.主要方式:传教士传播;翻译著作等。

4.影响:(1)对中国: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使中国经济、文化融入世界。

(2)对西方:传教士将中国儒家经典文化带到西方,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3)对世界: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4)结果:西学东渐后因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清初统治者实施闭关锁国而走向衰落。

三、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时代背景:(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先进。

①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②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确立与完善。

③近代以来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④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19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获得了重大突破。

⑤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⑥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2)中国社会落后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发展。

③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第20课_西学东渐

第20课_西学东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历史概念
(3)主要内容: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技 术知识、哲学等。
洋 务 思 潮 的 主 要 代 奕欣 表 人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3.主要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不能及。” —— 李鸿章 材料五:“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教材内容诠释: 本课内容包括“开眼看世界”、“体用 之争”、“维新思潮”三个部分。三者之间 依次递进,不断深入,“西学东渐”贯穿始 终。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 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 定的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 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 应科学地对待。 本节高考涉及的内容较深刻,出题往往 与政治、经济史部分相结合,是高考的重点 因此综合性较强,应引起重视。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技术等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合作探究: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 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无: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 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 魏源实践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 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 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 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 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 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 阿拉伯传入欧洲。
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 华 世 纪 坛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 马可波罗,他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 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 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 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 .
利玛窦,他向中国传播了西学,引发了 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一、古代的中学西传
位于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 。建于明万历年间。
徐家汇
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 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值得称 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 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 且看成没有理性的动物.他们看来,世上没有 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 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 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 者。 1582年(万历十年)8月, 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澳门,次年到达 广东肇庆,在那里建立教堂,以此为 据点进行传教,后来又经江西、南京 到达北京,长期居住下来,建起了北 京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南堂”。 1610年病逝,经明朝万历皇帝特批, 利玛窦被葬在北京. 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南堂”
——摘自简又文、邬志坚等发表的《对于非宗教运 动宣言》(1922 年4月10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 士来华传教的条件和原因。
传教士来华的原因和条件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 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通往东 方的航道畅通。葡萄牙人占据澳门。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 向东方发展;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三大发明在中西出现了不同的用途:
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印刷术对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 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宗教文化的重要武器;指南针完成了环球航行,并 由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火药和火药武器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促进了资 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在中国仅仅用于开矿、看 风水和驱邪。
安文思 翻译《超性学要》 (托马斯阿奎那)
人 文 学 术
逻辑学
艺术
《名理探》(亚里士多德) 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 圆明园
中国人认为天是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 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中国推到东 方一角的地理概念。 ——《利玛窦中国札记》
《坤舆万国全图》 南京博物院藏本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2)表现
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 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国。 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 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 家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
(2)表现
A.全面繁荣的文化 (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 前启后源源流长、 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 1 )原因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 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 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对外贸易空前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 家。
(3)影响:
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 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 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 文明的进步,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 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至 今在世界上仍有影响,如汉人、汉学 等
2 、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 格局 (1)原因:
A.隋唐使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国力强盛。唐朝的国际声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B.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同 时并举。 C.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
《世界地图》英文版
《世界地图》中文版
利玛窦 与 徐光启 合的《几何原本》
“祛其浮气 练其精心”
“百年后必人人习之”
点 线 直线 曲线 平行线 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三角形 四边形
欧几里德
乾隆时期在 圆明园中增建西洋 建筑与景观,由意 大利画家郎世宁设 计。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 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 (今属上海市)人,官至礼部尚书、 文渊阁大学士。他是明末著名的 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 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 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在数学、 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 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地理
数学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 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 李之藻 合译《同文算指》
自 然 物理机械 科 工程 学 天文历算 水利技术
火炮制造
邓玉函 王徽《远西奇器图说》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 崇祯历书》
熊三拔 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 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 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 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 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
安文思 翻译《超性学要》 (托马斯阿奎那)
人 文 学 术
逻辑学
艺术
《名理探》(亚里士多德) 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 圆明园
以上的西学传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
“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 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 第二次。”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西学东渐就是指西方科 技、学术、思想、文化
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早期的西学东渐
早期的“西学东 渐”是伴随着耶稣会传 教士来华的传教活动而 进行的。那么,为什么 耶稣会传教士能承担起 早期西学东渐的使命呢?
明末,恰当世界新航路发现后…… 。尤其是自 澳门于……(1516) 始为葡萄牙人所据后,逐渐成为 欧洲文化东渐的基地。适于此时,欧洲正进行着由 德人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革新运动,欧洲各地 逢起响应,罗马教皇变成众矢之的,一部份教徒见 欧洲的地盘日蹙,希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于是组织耶稣会,专心向外传教,以挽回颓势。”
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 进的外来文化
(1 )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闭 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了 世界。
( 2 )表现: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 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代科技;
2 、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 体格局 3 、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4 、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 进的外来文化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1)原因:
A.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社 会制度先进 , 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外之间经济 和文化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 交通的新纪元
3 、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表现: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 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便利 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 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 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朝末年,火 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并将骑 士阶层炸的粉碎。 (3)影响: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利玛窦的苦恼
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生活习惯差异
信仰、传统礼仪、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
他是怎样克服的呢?
“中国和别的国家、民族很不相同。……中国人和外国 人少有往来,对于外国人常怀疑心,时常害怕。尤其是中国 皇帝,因为祖宗以武力取得天下,怕有人用武力夺取他的皇 位。若是多数人和我们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使人怀疑我们 收徒聚众,图谋不轨。……唯一的明智途径,是慢慢取得中 国人的信服,排除他们的疑心,然后再劝他们进教。……” ——1599年8月,利玛窦从南京给一位朋友的信 “传道必是获华人之尊敬,最善之法,莫如渐以学术收揽 人心,人心即附,信仰必定随之。” ——《入华耶稣会士列传》
(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 Nhomakorabea现顺利传教 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 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历史上两次”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1840---1919年的”西学东 渐”

“西学东渐”的概念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 科技、文化、思想;东 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 入、渗透。
这充分说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 .造纸术:( 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 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 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2)五代有 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活字 印刷术。( 4 )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 )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 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