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地区传统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途径

合集下载

乳源旅游产业瑶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

乳源旅游产业瑶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

乳源旅游产业瑶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1.十月朝乳源县在“十月朝”期间还开展了生动形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乳源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大力推动瑶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弘扬及创造性发展,推动非遗技艺的红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还充分发动乳源当地旅游企业和文创公司参与,推出非遗文创,激发文创产业活力,体现了非遗保护传承走向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新时代。

“十月朝”还以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旨,举办了传统体育运动会,既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生动展现瑶汉人民“团结拼搏、勇往直前、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

乳源瑶族自治县“十月朝”节庆活动,不仅推动了瑶族文化发展,也涵盖了经济、旅游、体育、农业等各个领域;不仅是缅怀瑶族先祖、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盛事,也是进一步推介乳源、提升乳源形象的广阔平台。

2.“活力瑶”——南岭国际户外运动大会活动目标:大型专业级体育赛事,借势推广“生态品牌中小型体验型体育活动,做成“体育+活动经济。

活动地点:大型体育赛事以南水湖、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常驻场地为主,体验型体育活动为各相关镇及景区共同承办。

活动内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环大瑶山马拉松赛为趣味运动竞技项目,参与者范围广,可通过邀请高校及社会体育爱好者参与活动,活动围绕观主要景点设置打卡点,串线成为环线。

大峡谷房车宿营文化节及乳桂稻田运动大会为常规游客可参与的大众体验活动,大峡谷房车宿营文化节活动内容为峡谷宿营、草坪音乐会、穿越峡谷限时赛等,乳桂稻田运动大会面对全镇居民及游客设置泥地拔河、泥地排球、摸鱼大赛、负重竞速赛等活动。

核心项目:环绕南水湖的自行车公开赛。

由于自行车赛参赛人员有限,为观赏型体育赛事,市民及游客可参与度较低,建议通过更大的活动赞助推动活动规模升级,建议以环南水湖自行车公开赛为核心,带动更多体验型体育旅游赛事活动的举办。

策划环大瑶山马拉松赛、大峡谷房车宿营文化节、乳原稻田运动大会等具备全民参与性活动,将南岭国际户外运动大会打造成为市民参与度高、体验性好的市民体育旅游节庆。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引言乳源过山瑶族,作为中国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调适,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坚守与调适的关系,以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概述乳源过山瑶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服饰、饮食、居住习俗,还涵盖了一系列的宗教信仰、节日庆典以及民族艺术等。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瑶族人的坚毅、团结、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传统文化之中。

三、坚守与调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坚守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时,乳源过山瑶族人民始终坚守着他们的传统文化。

他们坚持穿着传统的瑶族服饰,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居住在传统的木楼中,并继续传承着瑶族的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等。

这种坚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维护。

(二)调适传统文化然而,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执。

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时,乳源过山瑶族人民也积极地进行着传统文化的调适。

他们将传统的手工艺品进行创新和改良,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他们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他们也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这种调适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坚守与调适的关系及影响坚守与调适是相辅相成的。

坚守为调适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而调适则为坚守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在乳源过山瑶族的文化传承中,坚守和调适共同构成了其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坚守传统文化,乳源过山瑶族人民得以保持其独特的民族身份和文化特色;而通过调适传统文化,他们得以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其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1.教育体制不完善:现代教育系统注重理论知识和应试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匮乏,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2.社会价值观念转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降低,传统文化传承遇到了巨大困难。

3.媒体影响力的削弱:现代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人更多关注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下降,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4.城乡差异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和农村的传承发展存在差异,城市化进程导致传统文化在城市中逐渐失去土壤,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更大的困境。

5.商业化倾向:部分传统文化被商业化利用,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使得原本纯粹的传统文化变得商业化,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被淡化,传承受到威胁。

6.人才流失: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传统手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在传承者的培养和传承方面存在困难。

7.文化多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相互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竞争和冲击,传承发展困难。

8.法制保护不完善:传统文化在法律保护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使得传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上受到阻碍。

9.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困难:传统文化资源分散且存在散失现象,整合和利用困难,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0.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老龄化: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传承者多为年长者,他们的离世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和困境。

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系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加强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保护。

乳源非遗项目

乳源非遗项目

乳源非遗项目乳源非遗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乳源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乳源非遗项目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风貌。

乳源非遗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特色,乳源地区是我国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非遗文化;二是地域特色,乳源地处山区,气候湿润,生态环境优美,这里的非遗项目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三是历史特色,乳源历史悠久,非遗项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

乳源非遗项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还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乳源非遗项目为当地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

在乳源,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当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同时,还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技艺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乳源还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乳源非遗项目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乳源非遗项目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为了保护和传承乳源非遗项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二是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选拔,提高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三是鼓励非遗项目创新,使之更具吸引力,传承下去;四是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总之,乳源非遗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之旅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之旅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之旅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之旅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独特而难忘的文化之旅。

一、历史沿革乳源瑶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瑶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自身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文化。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历史深厚,通过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二、风景名胜乳源瑶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游览丹霞山,可以欣赏到奇特的丹霞地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乳源瑶族谷更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此外,还有神秘的瑶族古村落、壮丽的瑶寨建筑,都是游客不能错过的景点。

三、瑶族文化瑶族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

瑶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例如过节时的舞狮、鼓舞等活动。

游客可以通过观看瑶族民俗表演,品尝当地瑶族特色美食,亲身参与瑶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亲近瑶族文化,感受瑶族人民的热情和勤劳。

四、美食体验作为一个特色民族地区,乳源瑶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瑶族美食。

瑶族菜肴以新鲜、绿色、健康为特点,采用多种独特的烹饪技巧和调味方法,味道独特鲜美。

游客可以品尝到瑶族的传统菜肴,如草鱼包粽、煮鹂肠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代表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五、民族手工艺品瑶族人民以手工艺制作闻名,他们巧妙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

从瑶族刺绣、银饰、彩陶等工艺品,到竹编、纸扇等日常用品,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手艺。

游客可以购买这些瑶族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同时也支持当地的手工艺产业发展。

乳源非遗项目

乳源非遗项目

乳源非遗项目(最新版)目录1.乳源非遗项目的概述2.乳源非遗项目的具体内容3.乳源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4.乳源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5.乳源非遗项目的未来发展正文乳源非遗项目是指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我国瑶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乳源非遗项目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源非遗项目包括了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瑶族歌舞、瑶族医药等多个方面。

其中,瑶族盘王节是瑶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瑶族服饰独特而美丽,充分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瑶族歌舞富有特色,既有传统的歌舞形式,也有现代的创新表演。

瑶族医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乳源非遗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展示了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同时,乳源非遗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护和传承乳源非遗项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建立了乳源非遗项目数据库,对所有非遗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

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非遗文化节、非遗工艺展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乳源非遗项目。

未来,乳源非遗项目的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将乳源非遗项目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将乳源非遗项目推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乳源非遗项目,使其得以永久流传。

总的来说,乳源非遗项目是我国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作者:郭晓鸣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21期乡村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乡村不同区域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的物质文化,以独有的组织管理形式构成的制度文化,以差异化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情感兴趣等构成的精神文化。

乡村传统文化是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农村社会中,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围绕农村熟人社会构建的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类型,对于稳固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维系农村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困境乡村传统文化既包括物质形式的乡村传统民居、服饰、饮食等,也包括非物质形式的乡村传统工艺、传统习俗、传统节日等。

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重建和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传承保护的不力,我国乡村传统文化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衰落趋势,甚至有很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类型和形式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乡村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度降低,积极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二是一些乡村传统文化遗迹、建筑保护严重不足,处于被遗弃或者被损毁的困境之中;三是一些乡村传统工艺、加工技法因过度商品化开发而发生异化,失去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本色;四是一些乡村民间戏曲、民间传说、民间歌曲、民间舞蹈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在遗忘中逐渐消失。

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对乡村文化传承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复杂制约,我国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仍然面临着内外部矛盾的挑战。

从外部看,一是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乡村文化消失。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农村居民点整体效果而简单移植城市建筑元素,严重缺乏乡村本土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历史建筑、文化遗迹受到破坏或拆损;重开发、轻保护现象十分突出。

【地方样本】让瑶族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走得更远,韶关乳源是怎样做到的

【地方样本】让瑶族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走得更远,韶关乳源是怎样做到的

【地方样本】让瑶族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走得更远,韶关乳源是怎样做到的导读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近年来,乳源坚持“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扩大了瑶族文化海内外的影响力。

▲第十一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在乳源举办,备受外界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近年来,乳源坚持“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扩大了瑶族文化海内外的影响力。

让瑶族文化的影响力走得更远,乳源抓了这五件事。

第一件事抓人才培育,完善传承体系乳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瑶绣协会,在民族实验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瑶绣培训基地,实现瑶绣、瑶歌传承活动在校园、农村、社区、企业的常态化发展。

同时,乳源加强传承人队伍培训,先后派出几十名“非遗”中心人员参加省、市“非遗”业务培训班、省“非遗”中心、专业院校跟班学习或脱产培训,广泛组织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系列传承培训活动。

乳源还大力培育骨干人才,在非遗传承人队伍及机关单位、基层村镇挖掘一批优秀业务骨干选派参加上海世博会、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骨干。

第二件事抓普查申报,建立名录体系乳源成立了“非遗”普查工作队伍,对全县9个乡镇的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历史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种类等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录音、录像等工作,并着重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代表性项目体系。

其中,《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瑶族民歌》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乳源瑶族服饰》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乳源瑶族传统医药》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双朝节”》、《圣祖祭》、《南岭观音》、《畲族沙科》、《瑶族婚礼》、《瑶族烟熏肉》、《木制磨坊系列》被列为县级重点非遗项目推荐名录。

第三件事抓项目建设,搭建展示平台乳源兴建了世界过山瑶民族文化风情园,涵盖瑶家源文化城、民族文化广场、文昌塔主题文化公园等场馆,建成了韶关市首个县城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兴建了“世界过山瑶文化陈列馆”、拜盘王传习所、瑶绣传习所和瑶绣展厅。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乳源瑶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22.08.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乳源瑶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乳源瑶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于2022年6月1日批准,现将法规文本予以公布,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7月2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月1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6月1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乳源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文化遗产包括:(一)自治县境内西京古道、观澜书院等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与古建筑,以及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等可移动文物;(二)乐富村农民协会旧址、铁龙头村等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代表性建筑、纪念设施、文献资料和可移动实物;(三)大桥镇大桥村、深源村等中国传统村落,尚未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等但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四)自治县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说故事、瑶族民歌、客家山歌、瑶族舞蹈等传统文学、音乐、舞蹈、曲艺以及作为其载体的民族语言,瑶族盘王节、瑶族双朝节、瑶族服饰、客家圣祖祭、客家契娭生日等民俗,武操惊狮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瑶族刺绣、苦爽酒酿造等传统技艺,瑶族传统医药;(五)其他文化遗产。

乳源大桥乡村振兴

乳源大桥乡村振兴

乳源大桥乡村振兴乳源大桥乡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个乡镇,地处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景秀丽,素有“湘桂腹地明珠”之称。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乳源大桥乡的农村振兴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为了促进乳源大桥乡农村的振兴,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发展乡村旅游业。

乳源大桥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建设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和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增加乡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乳源大桥乡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当地的特色土特产,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乳源大桥乡的交通相对较为不便利,需要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此外,还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另外应加强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再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乳源大桥乡的农民大多数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者,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因此,需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量和收入。

最后,要加强乡村产业发展。

乳源大桥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发展苹果、柚子、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发展乡村特色工业,如竹编、木雕、花草种植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乳源大桥乡的农村振兴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及加强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乳源西京古道保护与活化利用

乳源西京古道保护与活化利用

乳源西京古道保护与活化利用【摘 要】乳源西京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阐述其丰富的文物资源概况和活化利用理念,梳理保护和活化利用古道的成功案例,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西京古道 保护利用 乡村振兴许卢聪乳源西京古道与周边村落犹如“一串珍浛光(今英德市浛光镇)经乳源至湖南临武珠”,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的文而达京都长安的道路。

清康熙二十六年物资源遗产。

充分保护和活化利用,应根据(1867年)点注本记载西京古道:“西京文物的保存现状和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

乳路,县西,由大富桥上腊岭。

相传古西京源近年来保护和活化利用古道的成功案例中路,由腊岭过风门关下至燕口,唐武德间开,的一些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古驿道村落,岁久臻。

嘉靖十二年(1533年),义民刘浚等正像擦掉长期蒙灰的珍珠,展示了历史原真以石为砌坦;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吴邦俊益濶性文化遗产价值。

“借道兴村”是乡村振兴大之。

自腊岭直至宜章二百余里许,楚粤来之[1]战役的前哨战之一,有非常重要的侦查意义人皆称便焉”。

西京古道在唐至清间曾多和突破意义。

古驿道开发无论对乡村振兴和次重修。

梯云岭段1.9千米,猴子岭段1.3千人居环境改善,还是对全域旅游和红色文化米,古道路面用块石铺筑,个别地方凿山石开传承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古道普遍宽1米,个别段达2米。

乳源境内古道随着乳源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置一、乳源西京古道文物资源概况县,在连接地方交通的职能上发挥着越来越大乳源西京古道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的作用,经过历代的重修和线路的不断扩充,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遗址类文物,是线性主线和支线纵横交错不断发展,其他保存较好文化遗产。

2019年3月至7月,乳源对境内古的古道有乌桐岭段1.43千米、续成亭段3千道进行了普查,古道共有51段,总里程约 米、纳凉避雨亭段0.5千米、乐善亭段约0.2千98.9千米。

米、三元寿德亭段约0.2千米、腊岭段0.8千(一)古道资源米、五里桥段约1千米、石门坳段约1.5千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乳源西京古道包坟头坳段约3千米。

新结构主义视域下乳源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探究

新结构主义视域下乳源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探究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a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Ruy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tructuralism
作者: 陈晓艺[1]
作者机构: [1]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版物刊名: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28-3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新结构主义;乳源;瑶族;非遗;传承
摘要:广东乳源县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乳源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非遗传承发展仍任重道远.基于新结构主义理论视角,从要素禀赋、政府、市场三个维度对乳源非遗结构要素进行解析,总结出立足非遗发掘自身比较优势、走"资源依托型"发展之道;政府在非遗传承发展前期、中期和后期积极有为、因势利导;探讨开发培育非遗市场以激发非遗活力、提高非遗市场竞争力等促进乳源非遗有效传承发展策略.。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1.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要性。

2. 创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

为学者们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

3. 引进新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例如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推广传统文化,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或网站。

4. 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保护。

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传授传统技艺,保持这些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5. 组织传统文化节庆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培养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6. 鼓励倡导传统文化的创建与创作。

支持艺术家们创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提高传统文化的艺术性与现代感。

7. 在旅游业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体验与展示。

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景点结合,通过旅游的方式向游客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建议旨在通过各个层面的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坚守与调适_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引言乳源过山瑶,一个生活在广东乳源地区的古老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调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如何有效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提出建议。

二、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的特点乳源过山瑶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其民族音乐、舞蹈、服饰、建筑以及民间信仰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敬畏自然、崇尚和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生活理念。

此外,乳源过山瑶的民族节庆、习俗和手工艺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乳源过山瑶的传统文化仍能得以坚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下一代,使他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民族文化艺术节、民俗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3. 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传统文化的调适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乳源过山瑶也进行了积极的调适,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和吸引力。

2. 文化交流:通过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3. 产业融合: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手工艺、影视等产业相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乳源过山瑶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1. 挑战: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匮乏,传承工作面临困境。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农村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习俗和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地理和民族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衰退的危险,亟待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1.传承断裂: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乡差距的拉大,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节和传承者断裂,导致文化技艺的失传。

2.文化资源荒废: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场所和设施逐渐荒废,缺乏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导致文化资源的丧失。

3.市场需求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进,许多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的挑战,文化产品销售困难。

4.意识淡化: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和城市化的影响,许多农村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逐渐淡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意识不强。

5.保护措施不足: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才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重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及文化价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保护传统场所和设施:加大对传统场所和设施的保护力度,修缮和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台、剧院、庙宇、村落等场所,完善相关的保护机制和法规。

3. 加强对传承者的支持: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扶持,鼓励有资质和意愿的传承者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

4. 引导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建立非遗创意产品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增加非遗传承者的经济收益。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和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增强非遗传承意识。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作者:乳源县文体旅游局2013-04-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推动文化认同、文化记忆和活态文化传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乳源是集石灰岩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遗产丰富。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成效显著。

一是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该县积极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新的高度,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深化传承与保护的对接,将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带动经济产出结合起来,突出资源优势,打破资金瓶颈,使申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拜盘王》、《瑶族刺绣》列入国家级名录,《乳源瑶歌》、《乳源瑶族传统医药》、《乳源过山瑶服饰》列入省、市级名录。

二是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机制。

建立健全非遗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瑶绣研究所、瑶绣协会等,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五纳入”,使非遗传承有机构、有组织、有保障。

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与人们生活无缝联接起来,关爱项目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实现瑶绣、瑶歌校园教学常规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扩展到最大,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关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民族文化交流和研究。

邀请苏绣工艺大师顾金珍在乳源设立工作室,开设瑶绣培训班;组织瑶族绣娘赴广州学习粤绣技法,加快刺绣技艺提升;举办瑶绣艺术节,邀请省内外绣娘进行技艺比拼,交流、学习刺绣技艺。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瑶绣》、《拜盘王》、《乳源瑶族山歌选编》、《过山瑶的乡源》等30多册书籍,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字材料。

四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基地。

突出瑶绣、瑶歌、瑶舞的品牌引领作用,着力张扬传统节庆文化,延伸并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出的经济产出,使其反馈并促进新的传承与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瑶族乡村规划建设策略——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瑶族村落为例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瑶族乡村规划建设策略——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瑶族村落为例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瑶族乡村规划建设策略——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瑶族村落为例吴东景,邹徽强,阳开典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乡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乡村村落空心化、乡村文化断层、乡村人居环境落后等问题突显。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因其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部分经济不发达,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量乡村人口外流,乡村文化民族文化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等问题。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发展与建设规划,是目前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难题。

针对目前乡村面临的问题,其发展与建设规划的策略是非常重要并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根据对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乡村发展、建设、整治等规划的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瑶族村落乡村风貌、人居环境的改善,民族文化的传承、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发展、生态的保护等方面提出规划与建设实施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关注,并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发展及建设规划策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瑶族,乡村发展,规划建设,策略1引言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导致乡村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各类问题显现。

如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乡村文化及传统正逐渐消失、乡村人口结构失衡、乡村生态破坏、垃圾污染等问题,都是目前乡村发展与规划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难点问题。

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规划的引导与的统筹。

本文针对瑶族乡村空心化、传统民族文化日渐消失、生态破坏等实际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乡村文化、经济、生态进行综合考虑,并从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风貌改造、新建乡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设策略。

2韶关乳源县必背镇瑶族村落概况及问题分析2.1 乳源必背镇瑶族村落基本概况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韶关的西部(图1),广东省的西北部,属于山地丘陵地带。

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县内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

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包括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和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

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如文化展览、讲座、工作坊等。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应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和机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3. 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与创新。

鼓励学者、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金。

4. 倡导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回归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仁爱、尊敬、孝顺等核心价值观念。

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向公众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5. 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对立的,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产品创新中,以及传统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结合。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建立文化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总之,传统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持续的投入,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乳源乡村振兴政策

乳源乡村振兴政策

乳源乡村振兴政策乳源乡村振兴政策是指乳源乡农民的核心利益,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实施乳源乡村振兴政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包括农业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等。

首先,乳源在农业改革方面推行了“三权分置”政策,即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划分并赋予农民。

这样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并且,乳源还鼓励农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茶叶和水果种植、养殖业等。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提升农民收入。

其次,乳源加大了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强水、电、路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此外,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鼓励农民投资兴办农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和乡村产业发展。

再次,乳源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政府鼓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支持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乳源推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促进优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总结起来,乳源乡村振兴政策通过农业改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现代化。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乳源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并为农民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注重观 念 创新 , 确 立 民族 文化 发展 理 念
五千 年 的历 史进 程 中 ,各 个 民族都 创 造 了灿 烂 多
彩的民族文化 。 在新的历史时期 , 弘扬和繁荣 民族 文化 , 对于增强多元一统的国家认同 , 培育与时俱 进的民族精神 , 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 都具有

第 2 期
吴泽荣 :乳 源地 区传统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途径
总第 4 O 期
瑶文化陈列馆” 、 拜 盘王传 习所 、 瑶绣传 习所和瑶 绣展厅 , 集 中 收藏 瑶 族 服 饰 、 器具等诸多文物 , 向
外 界展示 宣传 过 山瑶文化 。
1 . 3 加 强教 育传 承 , 凸显 特 色民族 文 化研 究
1 乳 源传 统 文化 建设 的基 本举 措与显 著成 绩 乳 源 瑶 族 自治 县 全 面 贯 彻 落实 科 学 发 展观 ,
紧 紧 围绕 民族传 统 文 化保 护 与发 展 的主线 ,立 足
“ 实现 中国梦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
相互 促进 的结 果 。 没有 文 明的继 承 和发 展 , 没有 文
三年( 公元 l 1 6 7 年) 置乳源县 , 至今 已有近千年历 史, 民族文化古朴悠远 , 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 留着 其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 是著名 的“ 世界过山瑶之 乡” 。有 学者 研 究指 出 : “ 瑶 族在 与 社会 、 与 自然环 境相抗争 中产生 了独特的文化。文化不仅是瑶族 的精 神食 粮 , 更 是他 们 适 应 社会 、 融 于 环境 的手段 和战胜 自 我与社会环境 的工具 。” 【 ‘ 哄 存在具有较 高的 经济社 会 和 文化价 值 。 因此 , 总结 乳 源传 统文 化建 设举 措 与成 绩 , 直 面 其 现实 困境 , 提 升其科 学 发展经验 ,为其他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建设探索一 条保护与发展并举 、传承与开发兼顾 的可行性途 径 ,使之 更好 地 服 务 于广 东 文化 强 省建 设 和 中华
念馆 ) 建设 , 兴建 了瑶 家源 文 化城 、 民族 文化 广场 、 文 昌塔 等 为 主题 文化公 园 。 三 是兴 建 了“ 世界过 山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1 6 作者简 介: 吴泽荣( 1 9 8 1 -) , 男. 广 东澄海人 , 研 究实习员, 硕士 , 从事 民族文化、 民俗 文化研 究。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9 6 ( 2 0 1 5 ) 0 2 — 0 0 0 5 — 0 4
文化 , 既 是 民族 延续 的根 脉 所在 , 也 是 民族 团 结 的的精 神纽 带 , 其重 要 性 不言 而喻 。 习近平 总 书 记在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总 部 的演 讲 中深 刻 指 出 :
为充分发挥 民族文化特色资源优势 ,乳源加 大资金 投 入力 度 , 有效 夯 实 民族文 化发展 基础 。 一 是 加强 民族 文 化 网络 系统 建设 。 在 搜集 、 整理 了大 量瑶族文化艺术 、 民俗 风情 、 文 物博 物 、 瑶族 医药 资料 的基 础 上 , 建立 了“ 中 国南岭 瑶 乡文化 网 ” , 为 传承发展瑶族文化发挥 了重要作用。二是启动世 界过 山瑶 民族文 化 风情 园( 含 民族 博物 馆 、 盘王 纪
第8 卷
第 2期
清远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y u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Vo 1 . 8. N o . 2
Ma r .201 5
2 0 1 5年 3月
乳源地 区传 统文化建设现状 与发展途径
吴泽 荣
( 广 东省 民族 宗 教研 究 院 民族研 究所 , 广东 广州 5 1 0 1 8 0 )
摘 要: 立足乳 源地 区传统 文化 建设 实际, 总结其举措 与成绩 。 直面其现 实困境 , 提 升其科 学发展 经验 , 力图为其他 民 族 地 区传 统 文化 建设 探 索 一 条 保 护 与 发 展 并 举 、 传 承 与 开发 兼 顾 的 可行 性 途 径 , 使 之 更好 地 服 务 于广 东文 化 强 省 建设 和 中 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关键词 : 民族地 区; 文化建设 ; 发展途径 中图分 类号: C 9 文献标 识码 : A
化 的弘扬 和 繁荣 , 就没 有 中国 梦 的实现 !” 在 我 国
实际,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加大对文化遗 产抢 救 保护 和传 承 发 展力 度 ,开 创 了 民族 地 区文
化事业 发 展 新局 面 ,较 好 满 足 了人 民群众 1 3 益 增 长 的精 神 文化 需 求 。
歌选篇》 《 乳源瑶族 民间故事》 等瑶文化丛书。 四是
组 织 民族 文艺工 作 者 深人 民 问挖掘 原生 态 文化 资 源, 推 出一批 文艺 佳作 。2 0 0 9 年, 瑶族 合 唱团参加 广 东省第 九 届 百歌 颂 中华歌 咏大赛 获金 奖 ,并于
重要 的意 义 。
乳源高度重视发展 民族文化事业 ,牢固树立
了抓 文 化就 是抓 经 济 的 发展 理念 ,坚 持用 抓经 济 的方 法 抓 民族 文化 ,用经 济 招商 的方 法抓 民族 文 化招商 , 有效 突 破 了 以往 民族 文化 发展 脱离 经济 、
乳源 瑶族 自治 县位 于 南 岭走 廊 , 自南 宋 乾道
民族 的伟 大复 兴 , 也就 成 为一 个的狭隘路子 , 力图通过 民 族 文 化 品 牌 来 引 领 乳 源 文 化 的 大发 展 大 繁荣 , 通
过优 秀 民族 文化 来 推 动乳 源 经济 社会 的快 速有 效
发展 。
1 . 2 夯 实基 础 设施 , 搭 建 民族 文化 建设平 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