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学派教材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导读之二: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导读之二: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在此基础上,执教芬兰的德国学者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论(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的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1984年发表的《翻译行为——理论与方法》一书中。这一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及参与者的角色予以细致的分析,主要包括:发起人/客户(the initiator/client)、委托人(the commissioner)、原文作者(the ST producer)、译者(the TT producer)、译本使用者(the TT user)及译本接受者(the TT receiver),他们并非参与每一个翻译过程,有时一个人可以同时担任几个不同的角色。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有颇多相通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相融合。不过曼塔里的方法和概念模式显然比目的论更为激进,她把翻译看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复合信息传递物(message-transmitter compounds)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用“翻译行为”(translatorial action)来代替翻译(translation),将改编、编译、编辑和资料查询都包括在内,同时在理论中大量借鉴商业和管理学术语。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是德国翻译目的学派重要创始人,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熟谙十多种语言。他曾先后任德国美茵茨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工作,著作等身。主要论著包括《翻译理论论文集》、《普通翻译理论原理》、《目的与翻译委任——论文集》、《翻译目的理论:正论与反论》(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1996)等。弗米尔的目的论是在现代语言学(实用语言学、语言行为论、话语语言学)以及接受美学的启发和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他突破了莱斯功能对等研究的束缚,借鉴并完善霍茨—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积极回应各方对目的论的质疑,使该理论逐步深入、成熟。

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
翻译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有目的,首先要明确 翻译的目的
费米尔和目的论
• 目的论(skopos)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 理论。skopos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 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 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
• 费米尔的目的论突出了翻译文本使用者的重要性 ,突破了莱斯功能对等的束缚
• 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 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译本的 功能范围,强化了译者和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 协商
• 和对等论中fidelity(诚实)的区别:fidelity属于 人际、道德范畴,loyalty指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乔楠,2010)
汉斯·荷尼西 & 保尔·库斯摩尔
• 合著《翻译策略》以行为和文化为导向的 交际论为基础,论述了如何恰当解决翻译 ,为功能翻译理论的译者培训领域做出了 贡献
参考文献
•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天津:南 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 邵艳,《目标论观照下的两岸三地电影片名翻译 》,载《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9卷第1期 ,第 100-102页。
(乔楠,2010)
• 莱斯认为,语篇有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三种 类型,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一 文中,她在语篇类型学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翻 译过程的步骤。
• 分析阶段(phrase of analysis):要确定原文的 功能类型(text type)和文本体裁(text variety) ,然后进行文本外部语言分析。
莱斯和文本类型理论
• 早期理论: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翻译追求的

功能翻译学派讲解

功能翻译学派讲解


Basic underlying rules of skopo theory
• • • • • a. A translatum (or TT) is determined by its skopos b. A TT is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target culture and TL concerning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source culture and SL. c. A TT does not initiate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clearly reversible way. d. A TT must be internally coherent. e. A TT must be coherent with the ST. f. The five rules above stand in hierarchical order, with the skopos rule predominating.
功能翻译理论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 • • •
1.功能翻译形成的背景 2.功能翻译的代表人物 3功能翻译的形成与发展 4.功能学派翻译实例
功能翻译形成的背景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纽 伯特(A. Neubert)、卡德(O. Kade)为代表的莱比锡派(the Leipzig School)和以威 尔斯(W. Wilss)为代表的萨尔派(the Saarbrucken School)。前者立足于转换生成 语法,后者是奈达学说的追随者,主张建立翻译科学。“对等”成为翻译研 究的中心,各种借鉴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对等论应运而生,但大都不过是对等 形式的重新组合。这种语言科学研究范式愈演愈烈,后来致使翻译沦为语言 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同时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也 令译者感到不满。 功能派翻译理论就在这时兴起并逐步深化。它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薄弱 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动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思 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 、最活跃的学派。 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 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全解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全解

针对翻译研究中对等理论的薄弱环节,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于上 世纪70年代后期而生,它是以目的论( Skopostheory) 为核心的 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 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 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 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 。 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 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 者的反应进行 。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 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
早期理论:
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她认为翻译追求的对等应该是语 篇层面的对等,而非词、句的对等,所以主张将翻译策略 和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文章体裁结合起来考察。作为 长期从事翻译培训的教师,莱斯的功能研究法起初是为了 使译本评估系统化,提出将文本功能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 从原文和译文二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
在论文《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一文中,莱 斯在语篇类型学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翻译过程的步骤,以 及语篇类型和体裁对翻译交际中出现的变化所起的作用。她把 翻译过程分为 分析阶段要明确原文的功能类型(text type)和文本体裁 (text variety),然后进行文本外部语言分析。 重述阶段是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组织目标文本的结构,文本 功能决定一般翻译方法,体裁语言和篇章结构。文章还提议建 立翻译类型学。
后期理论:
在自身翻译实践的启发下,她认识到在翻译实际中不可能实现 真正的对等,在有些情光转向翻译的目的,并和弗 米尔一起成为翻译研究目的论的倡导者。
• 莱斯反对莱比锡学派学者卡德含混的语篇概念,她 借鉴了卡尔·比勒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将语篇类 型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三种类型,并指出 语篇类型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一篇文章可能同时 具备几种功能,但总有一种处于主导地位,能否传 达原文的主导功能是评判译文的重要因素。 •同时,她认为目标文本的形态首先应该由目标语境 中所要求的功能和目的决定,目的随接受者的不同 而改变。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e.g. 奈达早在1964年区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用学受到更多的关注, 翻译代为由词、短语转移到了语篇, 但基本的语言学框架没变。 在功能主义翻译学派成为主流之前, 以对等论为基础的语言学派在德国翻译界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是Wilss 和Koller等。
科勒指出: 如果译文能够满足有关结构条件的某些要求,那么原文和译文便存在着对等。这些相关的条件跟内容、风格以及功能有关。因而对等的要求便体现为: 原文的质量必须得以保留。也就是说原文的风格、内容及功能必须得以保留,或者至少译文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特征。 对等论者一般都侧重于原文,认为原文的特征必须在译文中得以保留。
Dacron 的确凉 TOFEL 托福 第六届中国厦门对台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展销会 The sixth China Xiamen Commodity Fair &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Exhibition
在家靠自己, 出国靠国旅 At home you’re your own boss. In china your Aladdin’s Lamp is at CITS
e.g. Cette semaine on tuer le cochon. this week we (will) kill the pig. 这个星期我们杀猪。 为实现译文功能。只能改写: Special offer—Fresh and abundant
删减与改写
删减和改写在文学类语篇翻译有时是一种必要。(见P39) 在应用语篇的翻译中, 则是常常必须借助的手段。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依着心目中的接收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译文的期待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 因此翻译是在 “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Vermeer) 费米尔的理论中较少提及原文, 可见目的论中原文明显低于对等论中原文的地位。费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的语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

翻译流派之功能翻译学派

翻译流派之功能翻译学派

审美
诗词 广告 童谣 文化内涵 语言优美 韵律节拍 艺术享受
注意:个文本可能具备一种功能, 也可能同时具备几种功能
表达型文本
Typical authoritive statements are political speeches, documents etc., by ministers or party leader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scientific,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written by acknowledged authorities. (Newmark, 1988:39)
翻译学派之 功能翻译理论
定义: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 功能的研究(Functionalist means focusing on function or functions of texts and translation—Nord, 2001:1), 是对此类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a broad term)。
评估译文的指导标准——赖斯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 标准的重要性并不相同。
指导标准
言外标准
1、情景 2、主题 3、时间 4、地点 5、接受者 6、发出者 7、“情感暗示”
言内标准
1、语义 2、词汇 3、语法 4、风格
关于文本类型理论的思考 1
文本类型如何真正区分看来?
2
是否所有文本类型都能划分在 四类中?
例:About 1993, however, it was accidentally introduced into Florida, where the climate allowed it to survive over winter and establish populations. 译文:但是,大约在1993年,这种螺旋锥蝇意外传入到佛罗 里达州,那儿温暖的气候使他们得以平安过冬导致种群大 量繁殖。

E第四节-翻译的功能学派

E第四节-翻译的功能学派
Equivalence: words/senten“ces---text (unit of meaning or translation)
The first to introduce into TS a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he TT of an expressive tex“t should transmit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form of the ST.
The TT of an operative text should produce the desired response in the TT receiv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Newmark admits that few texts are purely expressive, informative or vocative (1988: 47)
Reiss & Vermeer: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基础》1984):
Audio-medial texts require the “supplementary” method.
Text types and varieties (genres)
cf. New Mark’s theory on text types
Three main types of texts: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dequat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altion brief.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1)..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1)..
➢Fawcett : why there should only be three
types of language function;
➢Nord: feeling the need to add a fourth
● Christiane Nord’s more detailed text-analysis model which contunued the functionalist tradition in the 1990s.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历经四个发展阶段, 主要包括: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 批评理论
lecture
operating instructions
-------to--u-r-i-s-t--b-r-o--c-h-u--r-e
biography
play
offic
sermon electoral speech advertisement
❖ The TT of an expressive text should transmit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form of the ST.
❖ The TT of an operative text should produce the desired response in the TT receiver.
● Katharina Reiss’s early work on text type and language function;
● Justa Holz-Mänttäri’s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 Hans J. Vermeer’s Skopos theory which center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TT;

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三章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及作品
对等应该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而不是词、句的对 等,主张把翻译策略和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 文章体裁结合起来考察 • 但到了后期,她意识到,等值不仅不可能实现, 而且有时并非人们所期望的,因此应该首先考虑 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 1971年,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 限性》中提出功能类别的问题。是突出一 种基于原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功能关系的 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 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 受众---依着心中的接受者 受众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 期待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 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 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 (邵 艳,2010) • 费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了目的语受众提供 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目的论将翻译理 论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乔楠,2010)
• 莱斯认为,语篇有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三种 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 信息型 类型,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语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一 文中,她在语篇类型学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翻 译过程的步骤。 •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phrase of analysis):要确定原文的 功能类型(text type)和文本体裁(text variety) ,然后进行文本外部语言分析。 • 重述阶段 重述阶段(phrase of reverbalization):在上一 步的基础上组织目标文本的结构,文本功能决定 一般翻译方法,体裁决定语言和篇章结构。
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和翻译行为论
• 德国 ,1984年发表《翻译行为-- 理论和方法》 •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 • 把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并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 及参与者的角色予以细致分析,包括发起人(the initiator)、委托人(the commissioner)、原文作 者(the ST producer)、译者(the TT producer)、译 文使用者(the TT user)以及译本接受者(the TT reciever)。他们并非参与每个过程,又是一个人 可以担任几个不同的角色。

功能翻译学派

功能翻译学派

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
• 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照预定的方式运 作的因 素(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进行必要的调 整,包括改写甚 至删减) • 忠实法则”(the fidelity rule)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 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 忠诚原则限制了译本的功能范围,强化了译者和客户之间 对翻译任务的协商 • 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模式其实走的是折中路线,貌似完 备,但在实际运作中,尤其当原文目的和译本目的不相同 时,要做到忠诚于各方,难上加难。更何况诺德深受莱斯 的影响,使用语篇分析的模式,这无疑使她最终不能走出 对等的局限。

Basic underlying rules of skopo theory
• • • • • a. A translatum (or TT) is determined by its skopos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T is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target culture and TL concerning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source culture and SL. c. A TT does not initiate an offer of information in a clearly reversible way. d. A TT must be internally coherent. e. A TT must be coherent with the ST. f. The five rules above stand in hierarchical order, with the skopos rule predominating.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通用课件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通用课件
总结词
翻译功能是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翻译过程中译文所应发挥的作用。
详细描述
根据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翻 译功能强调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预期作用和效果,包括信息传递、表达思想、诱导行动等方面。
翻译目的
总结词
翻译目的是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或 目的。
当前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翻译研 究的重要流派之一。
核心观点与原则
翻译目的论
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的首要因素,强调译文在 目标文化中的功能。
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确保译文 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
忠实与自由度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允许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改写。
案例二:商务翻译中的目的论应用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目的论强调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受众需求选 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详细描述
商务翻译中,目的论强调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受众需求选 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案例三:法律翻译中的翻译纲要制定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法律翻译中,制定翻译纲要对于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 性至关重要。
05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在语言 风格、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与原文保 持一致,以传达原文的艺术效果。
VS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应 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语义、语用和语篇等 层面的信息,以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 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例如,在翻 译诗歌时,需要保持诗歌的韵律、节奏和 意象,以传达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Vermeer
• 1930-2010 • 德国美因茨大学和海德尔伯格大学翻译学院教授,语言学家,谙熟十多种语
言。
• 主要著作: •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1978) • 《关于翻译理论》(1983) • 与赖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1984) • 《翻译行动中的目的与委托》 (1989) • 《翻译目的理论:正论与反论》 (1996)
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 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 ,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 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 • 第二阶段 • 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
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
、最活跃的学派。
• 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 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
翻译的基本概念及实质
• 功能派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创作使其发 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 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翻译使得由于 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 行”。
Christiane Nord
• 1943• 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 主要著作有: • 《翻译的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及面向翻译的语 篇分析模式在教学中
的应用》(1988) 》翻译成英语出版后立即在国际译学界引起很大反 响。 • 《目的性活动-析功能翻译理论》(1997)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功能学 派的形成过程,整理归纳了其内部各种学术思想和术语,检讨了理论 的不足之处,并对该学派创立以来遭遇的质疑做出了回应。 • 将翻译分为工具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和纪实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工具翻译的目的是在译语文化中实现新的交际功能,而 纪实翻译是对作者和源语文本的读者之间的交际所做的记录。
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 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 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 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 ,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 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 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功能翻译理论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 1.功能翻译形成的背景 • 2.功能翻译的代表人物 • 3功能翻译的形成与发展 • 4.功能学派翻译实例
功能翻译形成的背景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纽 伯特(A. Neubert)、卡德(O. Kade)为代表的莱比锡派(the Leipzig School)和以威尔 斯(W. Wilss)为代表的萨尔派(the Saarbrucken School)。前者立足于转换生成语 法,后者是奈达学说的追随者,主张建立翻译科学。“对等”成为翻译研究
• 第三,步骤则直接是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合并。。
• 《越狱》中有一句话
• 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

在翻译这个句子时,译者必须考虑到关联、重要性及其他因素,
之后从第一层次进行这次翻译的话,将会将译文带入草翻资料
(Transadaptation)的步骤。为了实现这个步骤,意者可以做一些直译就

费米尔认为,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
同。

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
讨论的形 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 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 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 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 有目的的行为
的中心,各种借鉴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对等论应运而生,但大都不过是对等形
式的重新组合。这种语言科学研究范式愈演愈烈,后来致使翻译沦为语言学
的附属品,极大地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同时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也令 译者感到不满。

功能派翻译理论就在这时兴起并逐步深化。它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薄弱
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动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思
第三阶段 • 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
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 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 ,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 第四阶段 • 克里斯汀娜·诺德(Nord)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娜·
• 早期理论:围绕对等概念展开,认为翻译追求的对等应该 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而不是词、句的对等
• 1971年,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提出功 能类别的问题。是突出一种基于原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功 能关系的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 莱斯认为,语篇有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三种类型。语 篇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functionality plus loyalty
• 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照预定的方式运 作的因 素(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进行必要的调 整,包括改写甚 至删减)
• 忠实法则”(the fidelity rule)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 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 忠诚原则限制了译本的功能范围,强化了译者和客户之间 对翻译任务的协商
• 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模式其实走的是折中路线,貌似完 备,但在实际运作中,尤其当原文目的和译本目的不相同 时,要做到忠诚于各方,难上加难。更何况诺德深受莱斯 的影响,使用语篇分析的模式,这无疑使她最终不能走出 对等的局限。
发展的五阶段
• 第一阶段 •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
足够了。草翻资料就可能会成为“准备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作
为观众看到这个译文之后总会感觉缺少了在整个语境下的含义。译者这时就要以汉语为背景语言
对草翻资料进行语境分析,对整个句子进行重新构建。考虑这个句子
• 三大原则:
• 1、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 ,翻译中所要遵循的首要 法 则。
• 2、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主要强调译文在译入 语中 的可读性及其交际意义。
• 3、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解决文化差异及翻 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忠实原文的问题。
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 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 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 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但仍存有缺陷。
第五阶段
• 汉斯·荷尼西 (Hans G. Honig)& 保尔·库斯摩尔 (Paul Kussmaul)合 著 的《翻译策略》(1982)以行为和文化为导向的交际论为基础, 论 述了如何恰当解决翻译,为功能翻译理 论的译者培训领域作出了贡献 。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标语转向推翻了原 文的权威地位,使译者摆 脱对等论的羁绊, 在翻译理论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翻 译教学 和译员培训方面成就突出,并在商 业文本及政治文本翻译中取得较大 成功。
互相作用,并对翻译过程中的行为 及参与者的角色予以细致分 析,包括发起人(the initiator)、委托人(the commissioner)、 原文作 者(the ST producer)、译者(the TT producer)、译 文使用 者(the TT user)以及译本接受者(the TT reciever)。他们并非参与 每个过程,又是一个人 可以担任几个不同的角色。 • 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有颇多相通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相 融合。不过曼塔里的方法和概念模式显然比目的论更为激进
Katharina Reiss
• 1923- 德国翻译功能学派早期创建者之一 ,汉斯 ·弗米尔,克里斯汀娜·诺德的老师,从事翻译教 学研究工作。 深受奈达等值理论的影响,将语用 学引入翻译研究中,提出了从功能角度对文本进 行删减和补充,以实现更好的对等。
主要论著包括: •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局限制》(1971) • 弗米尔合著《普通翻译理论原理》( 1984) •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
这个过程组成。第二个层次则是由原文再造(Original text creation)
—译文(Translation)
• 第一,步骤是指作者与译者的互动交流。译者需要以源语言为背景语 言,通过对源语言的分 析与解释来获取时和翻译的信息表达。
• 第二,步骤则是译者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在这个步骤中,译 者必须以 目标语言为背景语言,通过在构建与解释,用精确的目标语来表达出 观众们喜闻乐道的篇章来。
skopos rule predominating.
Justa Holz Manttari
• 德国 • 她的学术观点集中体现1984年发表《翻译行为理论和方法》 •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 • 把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 人与人之间的
• 翻译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有目的,首先要明确翻译的目的。
skopos theory

在与老师莱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对该理
论的基本架构进行阐述。目的论影响深远,功能学派因此有时
也被称为目的学派。
•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