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 通用运动学模型及其仿真3

合集下载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飞行器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代表,运用着许多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除了设备精良外,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原理,以期能够让读者了解到飞行器的控制原理和设计思路。

一、飞行器动力学建模1.1 飞行器的构成和类型飞行器能够在空中飞行,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自由控制方向、速度和高度。

飞行器主要由机翼、发动机、螺旋桨、驾驶舱、燃料系统、控制面和附属设备等组成。

与它的构成相应的是一系列的飞行器类型。

这些类型根据体积、重量、性能、使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类。

1.2 动力学模型概述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广义动力学标准模型和飞行机体模型。

广义动力学标准模型将飞行器分成若干个系统、子系统和量级,然后运用欧拉方程推导得到各个子系统的微分方程;飞行机体模型主要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衍生公式,将飞行器分为受力部分,然后统计各部分的作用力,推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二、飞行器控制原理2.1 控制器的种类和特点从控制器的种类来看,飞行器的控制器可以分为简单控制器、高级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

从控制器的特点来看,可以细分为开环控制器和闭环控制器。

开环控制器一般不涉及反馈控制环节,常用于控制器的简单控制;闭环控制器则一般包含反馈控制环节,可以在具有鲁棒特性的前提下实现精细控制。

2.2 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应用飞行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控制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两个方面。

传统控制技术主要包括PID控制器、比例开关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实际控制中。

而现代控制技术则包括神经网络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等,常用于精细控制和难度较高的控制任务中。

三、结论与展望本文主要介绍了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原理,包括1.1介绍了飞行器的构成和类型,1.2概述了动力学模型,2.1讨论了控制的种类和特点,2.2列举了控制技术的应用。

从具体的实践角度来看,目前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人类探索空间和实现各种飞行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无人机动力学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系统以预测其行为的方法,以实现飞行控制以及指导飞行器的设计和研发。

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飞行器以及直升机等系统。

准确的无人机动力学建模需要考虑诸如机体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力学模型、飞行控制和导航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中,包括有关飞行器及其组件的动力学参数和控制符号,以便预测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无人机的运动轨迹、推力、气动性能等方面的表现。

在无人机动力学建模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使用三维模型来建立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以及进行仿真。

同时,也会运用高级控制算法,例如模型预测控制和滑动模式控制等,以降低机体的振动、改进系统稳定性,并在飞行器失控的情况下自动执行紧急措施。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的核心是机体动力学。

机体动力学模型反映飞行器的结构、动力学、气动性能和控制系统。

此模型可用于帮助检测操作条件对飞行器运动轨迹的影响,从而优化无人机的设计以及提高飞行安全性。

顾名思义,机体动力学模型非常重视气动性能。

特别是低速无人机,其气动性能取决于翼型、翼面上的颗粒流动、旋转和推力等。

运用虚拟风洞技术及三维仿真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研究低速无人机的气动性能,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型精度,避免误差的发生。

通过无人机动力学建模,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预测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帮助优化飞机结构和设计,以实现更有效、更安全的操作。

此外,还可用于增强飞控系统,提高飞行器稳定性,防止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它不仅能够在无人机应用中实现更加精准的导航定位和控制,还可用于工业自动化、农业、测绘、环境监测及搜索与救援等相关领域。

模型预测控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以解决这些领域的动态问题。

总而言之,无人机动力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和控制技术,可协助优化无人机应用和增强飞控系统。

通过建模和仿真,可以更好地理解无人机的动力学特性,帮助设计和控制实现更好的飞行安全、稳定性和控制性。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可广泛应用,是相关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1. 动力学模型概述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而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则是一种描述物体在三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数学模型。

在机器人控制、航天器姿态控制等领域中,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

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常用于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姿态变化和运动轨迹。

其中,自由度指的是物体可以沿着某个轴线或平面进行移动的数量。

对于一个具有三个自由度的系统,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情况以及运动规律等因素。

2. 动力学方程推导为了建立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我们需要推导出系统的运动方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拉格朗日方法来完成。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

广义坐标用来描述系统中每个独立变量所对应的位置或角度,而广义速度则表示这些变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接下来,我们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来描述系统的能量,并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得到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可以写作:d dt (∂L∂q i)−∂L∂q i=Q i其中,L是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q i是广义坐标,q i是广义速度,Q i是外部施加在系统上的力。

将拉格朗日方程应用到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关于时间变化的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系统在每个自由度上的运动规律。

3. 动力学模型求解一旦我们建立了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得到了运动方程,就可以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来获得系统的运动行为。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运动方程转化为矩阵形式,并使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其中,矩阵形式的运动方程可以写作:M(q)q̈+C(q,q̇)q̇+G(q)=τ其中,M(q)是质量矩阵,描述了物体在每个自由度上的质量分布情况;C(q,q̇)是科里奥利矩阵,表示惯性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G(q)是重力矩阵,描述了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τ是外部施加的控制力。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统在每个自由度上的加速度q̈,从而推导出物体的姿态变化和运动轨迹。

4. 动力学模型应用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在机器人控制、航天器姿态控制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力学性质的重要内容。

运动学是研究机器人姿态、位移和速度之间关系的学科,动力学则是研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力的产生和作用的学科。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和受力情况,进而指导机器人的控制算法设计和路径规划。

一、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是描述机器人运动方式和位置关系的数学表达。

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关节角度或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来表示。

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分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两种。

1. 正运动学模型正运动学模型是通过机器人关节角度或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来确定机器人的位置。

对于串联机器人,可以使用连续旋转和平移变换矩阵来描述机械臂的位置关系。

对于并联机器人,由于存在并联关节,正运动学模型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使用迭代方法求解。

正运动学模型的求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 坐标系建立:确定机器人的基坐标系和各个关节的局部坐标系。

(2) 运动方程描述: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连杆长度等参数,建立各个关节的运动方程。

(3) 正运动学求解:根据关节的角度输入,通过迭代计算,求解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正运动学模型的求解可以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和目标定位。

2. 逆运动学模型逆运动学模型是通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来确定机器人的关节角度。

逆运动学问题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目标定位等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逆运动学求解的难点在于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由于机器人的复杂结构,可能存在多个关节角度组合可以满足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要求。

解决逆运动学问题的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两种。

解析法通常是通过代数或几何方法,直接求解关节角度,但是解析法只适用于简单的机器人结构和运动方式。

数值法是通过迭代计算的方式,根据当前位置不断改变关节角度,直到满足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要求。

数值法可以用于复杂的机器人结构和运动方式,但是求解时间较长。

二、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是描述机器人运动时受到的力和力矩的模型。

基于Coppeliasim与MATLAB的机器人建模与运动仿真

基于Coppeliasim与MATLAB的机器人建模与运动仿真
根据以上 !2@参数表确定并写出络石机器人 F^1 的 总变换矩阵% 方法如下!
绕 #$ 轴旋转 $5$ "使得 %$ 和 %$5$ 互相平行"因为 !$ 和 !!5都是垂直于 #$ 轴"因此绕 #$ 旋转 $5$ 使它们平行' 并 且共面( % 绕 #$ 轴平移 "$5$ "使得 %$ 和 %$5$ 共线"因为 %$ 和 %$5$ 都是平行并且垂直于 #$ 轴"沿着 #$ 移动则可以使 它们重叠在一起% 绕 %$ 轴平移 "$5$ "使得 %$ 和 %$5$ 的原 点坐标相同% #$ 围绕 %$5$ 旋转 !$5$ "使得 #$ 轴和 #$5$ 轴处 在同一条线上"使得变换前后的坐标系完全重合% 通过上 述变换步骤"得到准确的坐标系变换,$$- %
',O7< J4P0?490?< 02>79R0?S7E@059?01-<D978-/75<456L5D9=9;9702M;90849=05@/=57D7M.4E78< 02-.=75.7D J=405=56-/75<456!&&%%&(
$,L5D9=9;9702T0P09=.D 45EL59711=6759345;24.9;?=56L550H49=05@/=57D7M.4E78< 02-.=75.7D J=405=56-/75<456&&%&(+
,HE$
h
E/-$
% %
lE/-$ ,HE$ ,HE$ ,HE$
E/-$ %
E/-$ E/-$ l,HE$ E/-$
,HE$ %
!$ '()$ !$ E/-$

飞行模拟器中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算法设计

飞行模拟器中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算法设计

飞行模拟器中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算法设计飞行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真实飞行环境的虚拟设备,它通过模拟飞行器的运动、气动力学特性和环境影响等,为飞行员提供训练和测试的场景。

飞行模拟器的核心是飞行动力学建模与算法设计,它们确定了模拟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行动力学建模是飞行模拟器的基础,它是将真实飞行器的物理特性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飞行动力学建模中,需要考虑飞机的质量、惯性、气动力、推力和控制等因素,以及气象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学表达式和模型方程来描述,从而实现对飞机运动行为的模拟。

在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方法有经验法和基于物理原理的法。

经验法是基于飞行试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来建模,它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飞机型号。

而基于物理原理的法则更加精确和具有普适性,它通过飞行器的力学特性和空气动力学原理来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种型号的飞机都适用。

飞行模拟器的算法设计是为了实现飞行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和运行。

在算法设计中,需要考虑时间步长、数值积分方法、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等问题。

时间步长是模拟器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长中更新的时间间隔,通常要根据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进行折中。

数值积分方法是将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目的是计算出下一个时间步长的状态量。

另一个重要的算法设计问题是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

在飞行模拟器中,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飞行员的指令和环境条件来实现对飞机状态的调整和稳定。

常用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有经典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

经典控制方法主要基于线性控制理论,常用的算法有PID控制、根轨迹设计和频率响应设计等。

而现代控制方法则包括了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它们更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控制。

飞行模拟器的飞行动力学建模与算法设计对于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飞行模拟器可以提供真实飞行环境的仿真,让飞行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测试,从而提高其飞行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摘要 (2)第1章引言 (6)1.1.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 (8)1.2. 工业机器人概述: (9)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0)第2章机器人方案的设计 (15)2.1. 机器人机械设计的特点 (15)2.2. 与机器人有关的概念 (15)2.3.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及各部分关系概述 (16)2.4. 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分析 (17)2.5. 方案设案 (18)2.6. 自由度分析 (18)2.7. 机械传动装置的选择 (20)2.7.1. 滚珠丝杠的选择 (20)第3章零部件设计与建模 (22)3.1. Croe软件介绍 (22)3.2. 关键零部件建模 (22)3.3. 各部分的装配关系 (36)第4章仿真分析 (39)第5章致谢 (43)参考文献 (44)摘要工业技术水平是工业用机器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研究和研究领域发展的结论,提高现代产业的要求,提高产业控制和控制任务的复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论上,我国末期输送能力和定位精确度高、小误差、惯性误差、反应速度快、工业工作并行、快速准确、现有工业工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本文将研究并行研究、实用化并行以企业工学实用化为目标。

从摩擦接口、外乱和不确定性来看,如果没有连锁和动力学模型化的负担,传统的控制战略将难以得到基于控制有效性模型的预期。

通常,与一系列平行于更复杂的运动模型相比,动态测试和控制机制将更加复杂。

因此,有必要研究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及其控制问题。

这是一个新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刚性。

承载能力高。

高精度。

小负荷的重量。

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是robotów.spokojnie系列的补充。

有一个固定的一部分,在特点和实验室条件下的动力学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终端控制机制,原来的三角洲是最有效的机制平行安装“电子项目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控制和规划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badania kinematykę反向动力学和由简单到przodu.odwrotnie相对平行前进,kinematykę相对skomplikowane.na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角洲机器人模型,机器人的机器人。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动力学建模是机器人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是为了研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力学特性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在机器人控制中,通过对机器人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机器人运动规律,并为实现精确控制和路径规划提供理论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控制中常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一、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是机器人控制中常用的一种建模方法。

它基于拉格朗日力学原理,通过描述机器人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方程,可以计算机器人在给定力和输入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定义机器人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

2. 计算机器人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得到拉格朗日函数。

3. 根据拉格朗日函数,推导出机器人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4. 化简拉格朗日方程,得到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通过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可以得到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而进行控制器设计和模拟仿真。

二、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

它基于牛顿定律和欧拉动力学方程,描述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与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相比,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更直观且易于推导。

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定义机器人系统的连接关系和坐标系。

2. 推导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根据牛顿定律和欧拉动力学方程,得到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4. 化简动力学方程,得到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通过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可以得到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此进行控制器设计和性能分析。

三、混合动力学建模方法除了上述的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方法和牛顿-欧拉动力学建模方法,还有一些混合动力学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中。

这些方法结合了不同的数学工具和物理原理,旨在更准确地描述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航空航天中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航天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航空航天工程师们致力于改善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以确保乘客和航天员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飞行动力学模型是用来描述飞行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行为和性能特征的数学模型。

它们基于牛顿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并结合了飞行器的力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飞行动力学模型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卫星和航天器等的设计、测试和控制中。

在飞行器设计阶段,飞行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飞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

通过模拟不同的气动载荷、发动机推力和控制输入等因素,工程师们可以评估飞行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进行优化设计。

这些模型还能帮助工程师确定飞行器的支撑力、升力和阻力等重要参数,以及机翼、机身和操纵面等部件的尺寸和布局。

与飞行器的设计相伴随的是仿真研究。

通过数值仿真和计算机模拟,工程师们能够验证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而优化飞行器设计。

仿真研究还可以模拟各种飞行场景,如爬升、下降、滚转和俯仰等,以评估飞行器的操纵性和机动性。

此外,仿真还可以模拟不同的飞行器状态,如机动、失速、失速恢复和溜翼等,用于评估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的重要性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它们不仅能够为飞行器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还可以为飞行训练和飞行控制提供重要的支持。

通过与实际飞行数据的对比,工程师们可以验证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型的预测能力。

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不仅在民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航空航天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航天器的设计和飞行任务中,飞行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帮助工程师们预测和分析航天器的运动轨迹、姿态和对地面目标的打击效果。

通过仿真实验,工程师们可以优化轨道设计和飞行计划,提高航天器的任务执行能力和精确度。

人机工程学论文:人机工程学五指灵巧手运动学分析运动轨迹空间仿真

人机工程学论文:人机工程学五指灵巧手运动学分析运动轨迹空间仿真

人机工程学论文: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虚拟人手的模型建立及运动学仿真【中文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人得以广泛的应用。

作为机器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多指灵巧手因其具有极强的功能和通用性能完成各类复杂的作业,如化工生产、机械制造、核电维修、医疗手术等。

因此,高性能的通用性灵巧手成为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多指灵巧手的研究现状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五指灵巧手,并对其进行了正逆运动学建模,最后对其运动轨迹空间进行了仿真。

首先,对人手的生理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建立了人手的3D模型,该虚拟手具有两大创新点:一是手指和手掌的结构尺寸与人手实际统计下的平均尺寸一致;二是手指不仅能实现伸屈功能,同时也可作左右的收展运动。

针对仿生人手存在尺寸过大、运动性能与人手实际运动性能差别明显这一问题,基于人机工程学,本文采用实际测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人手的结构尺寸及运动参数,设计了可伸屈和收展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用Pro/E软件对各手指及手掌进行了建模和装配,实现了人手自然状态、张开、正握和侧握运动仿真。

其次,对虚拟人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采用D-H矩阵变换方法,建立了虚拟五指灵巧手的正逆运动学模型,正逆运动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以食指为代表的四指和拇指的运动学模型...【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robots are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bot, because of itsstrong function and general properties,the dexterous hand can complete various kinds of complicated tasks such as production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machinofacture,nuclear power maintenance,medical operation and so on.Therefore,high-performance general dextrous hand becomes the hotspot of researchers from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es on dextrous hand from home and abroad,this...【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五指灵巧手运动学分析运动轨迹空间仿真【英文关键词】ergonomics five-finger dextrous hand kinematical analysis trajectory space simulation【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1)连杆i-1的长度a(i-1) :
关节轴线i-1和关节轴线i 的公法线长度;
2)连杆i-1的扭角α(i-1):
关节轴线i-1和关节轴线i的夹角; 指向为从轴线i-1到轴线i。
◆两关节i和i-1的轴线平行时
α(i-1) =0 ◆两关节i和i-1的轴线相交时
a(i-1)=0,指向可任意规定。
例:
i-1
Y i+1 Z i+1
d i+1
X i +1 a i+1
θi +1
原点O取为XZ的交点; Zi和Zi+1 相交时,其交点为{i}原点, Zi和Zi+1 平行时,{i}原点取在使偏置为零处。
3、利用连杆坐标系可以明确定义连杆参数为:
Z(i - 1)
Y(i -1)
a(i - 1 ) X(i -1) α( i - 1)
⎥ ⎥




⎣0 0 0 1 ⎦
例1:
Z1
Z0
Y1 Y0
X0 X1
a0
i
a(i-1) α(i-1) di
1
0 00
2
a0 0 0
3
a1 -90 0
4
(末端 )
0
0 d2
θi θ1(0) θ2(0) θ3(0)
0
Z
4
Z2
X4
Y2
Z
3
Y4
d2
X2
X3
Y3
a1
D-H参数表
i
a(i-1) α(i-1) di
30T =01T 21T 32T
=
⎢⎢0 ⎢0
1 0
0 1
0

空间机器人

空间机器人

(b) Skyworker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制,属于附着移动机 器人,该机器人借助于所在支撑平台的反作用力,移动 并操纵各种载荷进行工作。当承载载荷较大时,采用连 续的步态保持负载匀速运动,避免每一步均进行加减速。 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在反作用力最小的情况下使得能量利 用率更高,是一种能够对大空间结构自主装配、监测和 维修的低成本机器人。
(c)Ranger TFX是一种灵巧空间机器人系统,项目开始于 1992年,是一具有自由飞行能力的空间机器人。当时主 要是为了满足哈勃望远镜机器人服务的要求,而后在此 基础上又开发了针对航天飞机进行演示任务的RTSX项目。
(d)Robonaut是NASA开发的空间类人机器人,它是一个多 自由度灵巧机器人,主要是作为助手与航天员一起工作 并执行日常维修任务。“轨道快车”计划是在1999年公 布的,主要用于开发研究未来空间在轨补给和修复、重 构等技术,实验修复卫星,进行各类仪器的太空试验, 并利用在轨飞行演示与验证。
(b)加拿大MD Robotic公司继而开发了应用于空间站的遥控 机械臂系统MSS。该系统主要由活动基体系统、空间站遥 控机械臂系统(SSRMS)及专用灵巧机械臂(SPDM)等三 部分组成。其中SSRMS由两个臂杆组成,主要用于大型物 体搬运和组装;SPDM是SSRMS臂的灵巧手,长约3.5m,质 量约1660kg;灵巧机械臂的本体装配在遥控机械臂系统 的末端来执行一些更加细致的操作任务。



根据人的操作位置来划分: 地上操纵机器人 从地面站控制操作。 舱内操纵机器人 从航天飞机内部通过直视或操作台 进行控制操作。 舱外操纵机器人 舱外控制操作。 根据功能和形式来划分: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 机器人卫星 空间实验用机器人 火星勘探机器人 行星勘探机器人

机器人学-第3章_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学-第3章_机器人运动学
构参数。如果机器人6个关节均为转动关节,18个固定参数可以用6组(ai-1, i-
1, di)表示。
空间机械臂坐标系选择
为了获得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在3维空间的位置和姿态,需要在每个连杆上 定义与连杆固连的坐标系来描述相邻连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固连坐标系所在连杆的编号对固连坐标系命名,如在固连在连杆i上 的固连坐标系称为坐标系{i}。
若ai =0,两Z轴相交,则选Xi垂于Zi和Zi+1 ,坐标系{i}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9
轴i θi
轴 i-1
连杆坐标系中连杆参数确定
θi-1
连杆 i-1
DH参数按以下方法确定:
Zi
ai =沿Xi轴,从Zi移动到Zi+1的距离;
Yi
i =绕Xi轴,从Zi旋转到Zi+1的角度;
di =沿Zi轴,从Xi-1移动到Xi的距离;
系{1}与坐标系{0}重合。
对于坐标系{n},原点位置可以在关节轴
上任意选取, Xn的方向也是任意的。但在选 择时应尽量使更多的连杆参数为1=0 1=-90o d1=0
Y2
a2=L2 2=0 q2=-90o d2=L1
(b)
Z1
X2
Y2
Y1
X1
a1=0 1=90o d1=0
相邻连杆间坐标变换公式
建立 {P}、{Q}和{R}3个中间坐标系, 其中{i}和{i-1}是固定在连杆 i 和 i-1 上的固 连坐标系,如图3-13所示。
连杆 i-1 Zi
ZP
Xi ai
di ZQ XQ
ZR
qi
Zi-1
Xi-1XR ai-1
XP
i-1
1. 绕 Xi-1 轴旋转 i-1角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讲解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讲解

回忆牛顿力学

平动的方程; 转动的方程;
作为刚体的飞行器
质心的移动:力的影响:包括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推力和
重力。
绕质心的转动:相对于质心的力矩,,包括空气动力矩, 推力矩。
两个重要坐标系


研究气动力时,以速度坐标系为基准(O取在飞行 器的质心上,Ox3轴与速度矢量重合,Oy3轴位于 机体纵向对称平面内Ox3轴垂直,指向上为正); 研究气动力矩时,以机体坐标系为基准(Ox1轴与 机体纵轴重合,Oy1轴位于机体纵向对称平面内 Ox1轴垂直,指向上为正) ;
俯仰力矩Mz 偏航力矩My 滚动力矩Mx
注意观察几个控制舵的位置
力的作用点,压心(主要受Ma数 影响),十分重要
俯仰力矩工程简易计算公式
小攻角和舵偏角情况下:
最关键的主要3项(第2到4项):恢复力矩、操纵力矩、阻尼力矩
上述三项是控制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恢复与操纵力矩量值又远比阻尼力矩大。 恢复力矩总是自然的去平衡操纵力矩,使得二者之和基本为0,顾名思义。改变操纵 力矩,就必然改变了攻角,从而影响了升力大小(这点在未来设计中可以通过输出曲 线对比的形式深化理解)。
V1导弹倾斜发射,飞行完预设的距离后,转动升降舵,掉头俯冲攻击目标。 大约飞行370km,使用自动驾驶仪,核心是陀螺。 V2导弹投入实用,造成了很大心理威慑。精度:16km/322km 系统组成:方向陀螺进行航向稳定+时间驱动的俯仰指令机构;轴向积分加速度 计,当速度达到要求时,关闭发动机。使用了最早的陀螺与加速度计
课程介绍
结束
第二部分
飞行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飞行器的受力; 升力如何产生; 制导、导航与控制的关系;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模和仿真,可以模拟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和行为,从而为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验证。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是指将机器人的运动和行为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机器人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刚体动力学和关节动力学。

1. 刚体动力学刚体动力学是指对机器人整体进行物体运动学和物体动力学的描述。

其中,物体的运动学描述了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运动信息,物体的动力学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力矩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常用的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有牛顿-欧拉方法、拉格朗日方法和Hamilton方法等。

2. 关节动力学关节动力学是指对机器人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建模。

机器人的关节通常由电机和传动装置组成,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关节运动。

关节动力学建模的主要目标是描述机器人的关节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关键特性。

关节动力学的建模方法主要有拉格朗日方法和牛顿-欧拉方法等。

二、机器人动力学仿真的基本方法机器人动力学仿真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仿真,可以预测机器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行为,并评估设计和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机器人动力学仿真方法。

1. 正向动力学仿真正向动力学仿真是通过给定机器人的输入力和初始状态,计算机模拟机器人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和动态响应。

这种仿真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机器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为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2. 反向动力学仿真反向动力学仿真是指根据机器人期望的轨迹和运动行为,逆向计算出机器人关节所需要的输入力或驱动方式。

这种仿真方法常用于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可以帮助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能耗。

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运行原理、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并优化飞行控制系统。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探讨仿真方法的应用。

一、飞行器动力学建模飞行器动力学是研究飞行器在空中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的学科。

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是分析和优化飞行器性能的关键。

飞行器动力学模型通常包括飞行器的几何特性、大气环境、飞行器结构、发动机等因素。

1. 几何特性建模飞行器的几何特性主要包括质心位置、气动特性和运动约束等。

质心位置是飞行器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飞行器的布局和质量分布来计算。

气动特性涉及到飞行器及其组件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获取。

运动约束是根据飞行器的操纵限制和运动学方程建立的。

2. 大气环境建模大气环境对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和气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境建模通常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气温、气压、密度和风速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测数据或气象模型来获得。

3. 结构建模飞行器的结构特性对其运动状态和控制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飞行器的结构建模需要考虑结构材料、质量分布、刚性和柔性等因素。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等。

4. 发动机建模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动力来源,对其性能进行建模是飞行器动力学建模的重要一环。

发动机模型需要考虑燃油消耗、推力输出和发动机特性等。

二、飞行器动力学仿真飞行器的动力学仿真是通过数值计算模拟飞行器的运动过程,以评估和优化飞行器的性能。

飞行器动力学仿真可以分为飞行器整体仿真和子系统仿真两个层次。

飞行器整体仿真是模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

通过求解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和运动学关系,可以得到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姿态和动力响应等相关参数。

飞行器整体仿真通常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如广义坐标法、欧拉法或龙格-库塔法等。

子系统仿真是模拟飞行器不同部件的动力学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运动约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运动约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非完整系统 螺旋理论 自由度 过约束 数值模拟 并联机构 并联机器人 动力学 仿真 闭锁深度 遗传算法 追逃对策 运动捕获 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 运动合成 轨迹规划 虚拟现实 综合 粒子群优化 移动机器人 滑动速率 混沌 海原断裂带 流固耦合 横向振动 机械手 有限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 弹性约束 多体系统 图像序列 变胞机构 参考轨迹 博弈论 协同进化 动力学分析 加里东运动 不完全概率信息 龙门山断裂带 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斯最小约束原理 驱动力 飞行控制 飞行器 飞机 颗粒压制 非饱和土壤水 非连续控制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非线性链式级联 非线性规划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道路特征 速度逆解 速度规划算法 速度测量 逆运动学 连接断层元 远震p波接收函数 运动趋势分析 运动解耦 运动规划 运动约束条件 运动目标跟踪 运动模糊 运动控制 运动微分方程 运动对称性 运动学耦合 运动学约束 运动学特征 运动学 运动参数估计 运动协调 运动分析 运动估计结构(sfm) 输流管道 轮式移动机器人 转动惯量 轨迹跟踪 轨迹规划 车载导航 路径跟踪 路径规划 跟踪注册 跟踪控制 起弧和放电 论域自调整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应用 视频稳定 视觉里程计 视觉泊位引导系统 视觉标定算法 视差空间 视差 行为设计 融合 虚功原理 菱形搜索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自重构机器人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自运动

基于人工智能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应用,正在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

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来研究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本文将讨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航天器的动力学。

航天器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航天器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的学科。

在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引力、空气阻力、推进剂消耗等因素对航天器运动的影响。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仿真技术,可以模拟航天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效果,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航天器的设计、控制和操作。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航天器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大量数据。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有关航天器状态的信息,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建立更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并作为仿真的初始参数。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高级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算法,以实现更精确的航天器运动控制。

例如,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学习航天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最优控制策略,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调整。

这种智能控制方法可以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适应航天器的需求,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航天器设计的优化。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航天器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例如,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航天器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故障诊断和预测。

通过监测和分析航天器的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检测到潜在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这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降低故障率和提高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由系统各个关节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组成) , tp 代表了参考体的运动 , M 由系统各部分
的质量和转动惯量组成 。上式表明 , 系统的总动量 h 表示成了所选的参考体的运动速度 tp
的函数 , 利用上式 , 可以进一步进行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
3 运动学分析 下面先选末端效应器作为参考体推导出了运动学方程式 。 将末端效应器作为参考体时系统的广义转动 t 的表达式为 :
5 vi 5 vp
I0
ω0
(10) (11)
=
5ω0 5ωp
5 v0 5 vp

5ωn 5ωp
5 vn 5 vp
m0
v0
ω

In
ωn
mn vn
将 [ω0 v0 … ωn vn ] T 记为 t , diag[ I0 , m0 , …, In , mn ] 记为 M ;则
hp =
5t 5 tp
首先 , E. Papadopoulos 和 S. Dubowsky[1]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动力学模型 。它 可用来描述手臂运动过程中机器人各部分的速度 、加速度和力矩的关系 。但由于动力学方 程中包括二阶微分方程 , 使其模型十分复杂 , 而且需要做大量的计算 。
其次 , Y. Umetani 和 K. Yoshida[2]利用线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及系统的特征方程 , 提出了反映空间机器人末端速度与各关节角速度关系的广义雅可比矩阵 ( Generalized Jaco2 bian Matrix , 简称 GJM) 。只要利用 GJM , 则不管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对卫星本体产生多大姿 态变化 , 照样可以应用地面机器人的分解运动速度控制 ( RMRC) 和分解运动加速度控制 (RMAC) 等控制方法捕捉目标 。但 GJM 方法只能求各关节的角速度 , 而不求线速度 , 而 且 GJM 不仅与机器人的各部分几何参数有关 , 而且还与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 , 如质量 、 转动惯量等参数有关 。K. Yamada 和 K. Tsuchiya[3] , R. Mukherjee 和 Y. Nakamura[4] , Y. Yokokohji 和 T. Toyoshima[5]等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也都推导出 GJM。
图 2 宇航员舱外作业的状态
如图 1 所示的基本模型由 n + 1 ( n = 6) 个部分组成 , 其中 C0 为卫星本体 , C123为右 臂 , C426为左臂 。对于第 i 部分 , 动能 Ti 为 :
Ti
=
1 2
Ii ·ω2i +
1 2
mi
·v2i
(1)
其中 Ti : 第 i 部分关于自身质心 Ci 的转动惯量 ; ωi : 第 i 部分关于自身质心 Ci 的角 速度 ; mi 第 i 部分的质量 ; vi : 第 i 部分质心的运动速度 。
第3期
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鹏等 :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通用运动学模型及其仿真
49
t = Te ·te + ^Tm ·θ
(14)
其中 θ = [θ1 , …,θn ] T
(15)
这里 te 是末端效应器的运动 , 标量θi ( i = 1 , …, n) 是位于 On 点的旋转关节的角
速度 。 Te 和 ^Tm 分别是 6 ( n + 1) ×6 和 6 ( n + 1) ×n 矩阵 。选择末端效应器作为参考体
将上述的动能表达式写成如下矩阵形式 。
Ti =
1 2
Iωi 2i
+
1 2
miv2i
=
1 2
ωi
Iωi i
+
1 2
vimivi
=
1 2
[ωi
vi
]
Ii O
O mi
ωi
vi
(2)
其中 : [ωi vi ] 表示了第 i 部分的运动 (包括平动和转动) , 记为 ti ,
了第 i 部分的惯性 , 记为 Mi , O 为零矩阵 。 第 i 部分相对于自身质心 Ci 的角动量和线动量分别为 :
上述这些建模方法中 , 为了推导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 首先选择机 器人的参考体 (例如 , Umetani 等人选择机器人本体 , Yokokohji 等人选择整个系统构成的 复合体) ; 然后 , 用所选的参考体的速度来表示系统的总动量 , 推导出运动学模型 。但这 些方法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没有得出统一的运动学方程式 。选择不同的参考部分所得到的运 动学模型也不同 , 对应的控制算法也不同 。因此 , 如果用上述的建模方法 , 要想得到一种 有效的控制算法 , 就要推导出选择不同的参考体所对应的运动学模型 , 并把各种对应的控 制算法进行比较后才能确定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 。而本文提出的基于总动量的统一表达式 的运动学模型由于先不选择特定的参考体 , 因此求空间机器人任一点的速度时不必要重新 推导出新的参考体所对应的总动量统一表达式 , 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计算量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期
王鸿鹏等 :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通用运动学模型及其仿真
47
2) 而设计的 。
图 1 参考宇航员的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模型
主题词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 通用运动学模型 参考体 仿真
THE GENERAL KINEMATIC MODEL AND ITS SIMULATION OF FREE2FLYING SPACE ROBOT
Wang Hongpeng Hong Bingrong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arbin , 150001 , P. R. China)
Key words Free2flying space robot General kinematics model Reference part Simulation
1 引言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实际上是在其主体上搭载机械手的一颗卫星。由于它在空间边自
收稿日期 : 1998 年 12 月 24 日 , 修回日期 : 1999 年 9 月 28 日 3 本课题得到 863 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计划项目资助 [86322242122 ]
Z. Vafa 和 S. Dubowsky[6]提出了基于虚拟机械手 (Virtual Manipulator , 简称 VM) 的运 动学模型 。VM 是一个连接虚拟基座和实际机械手上任意一点的理想运动学链 , 虽然基于 VM 的运动学模型可用于简化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和工作空间的计算 , 提供路径规划 算法 。但它无法确定机械手运动过程中卫星本体和实际机械手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
本文根据机器人卫星自由控制系统[7][8]的基础上 , 对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推导通 用运动学模型 , 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
2 运动学方程的推导 本文要研究的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基本模型由卫星本体和其上搭载的对称的左臂及右
臂组成 , 每一臂有三个转动关节 , 如图 1 所示 。这一模型参考宇航员舱外作业模型 (图
第 21 卷 第 3 期 2000 年 7 月
宇 航 学 报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Vol121 No13 July 2000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 通用运动学模型及其仿真 3
王鸿鹏 洪炳熔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哈尔滨·150001)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运动学模型 。这一模型和以前方法不同 , 用通用方法 导出能求机器人任一部分速度的通用方程式 , 同时这种通用模型由于运动学方程式表达式简 单 , 所以计算速度很快 , 从而为空间机器人实时控制提供条件 。本文首先在通用运动学模型 所需的基本概念基础上推导出通用的运动学模型方程式 , 其次对该运动学模型给以分析 , 最 后通过仿真实验方法证明了本文提出的通用运动学模型比以往的几种运动学模型计算速度快 的结论 。
研究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遇到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运动控制问题 , 这是因为自由飞行 空间机器人在空间无固定底座 , 所以机器人手臂的运动会对机器人本体的位置和姿态产生 影响 , 因而无法直接采用地面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空间机器人的手臂和本体 间存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问题 , 至今已有好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
48
宇航学报
第 21 卷
整个系统相对于 P 部分质心的动量为 :
∑ ∑ Lp
=
5T 5ωp
n
=5
i =0
Ti/ 5ωp
=
n i =0
Iωi i
5ωi 5ωp
(7)
∑ ∑ Kp
=
5T 5 vp
n
=5
i =0
Ti/ 5 vp
=
n i =0
mivi
5 vi 5 vp
(8)
定义扩展动量 h 为 :
Ii
O
表示
O mi
角动量 :L ii
=
Iωi i
=
5 Ti 5ωi
(3)
线动量 : Kii
=
mivi
=
5 Ti 5 vi
(4)
任意选择机器人上某一部分 P 作为参考体 , 机器人第 i 部分相对于 P 部分的线动量
和角动量分别为 :
L ip
=
5 Ti 5ωp
(5)
Kip
=
5 Ti 5 vp
(5)
L
h=
(9)
K
通过变换定律 , 可得整个系统相对于某一惯性固定点的扩展动量 :
h = L = B p ·hp
K
其中 : B p 为变换矩阵 , hp 为整个系统相对于参考体 P 的扩展动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