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高矮的比较_北师大版
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高矮》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高矮》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城镇交接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四区及八县,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且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作为实验小学,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多,均为大班教学。
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成为一大难点。
但作为一所区重点小学,而且是课改实验基地,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教学设计〗(一)比身高1.擂台赛。
(1)请班上自认为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
当两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设计
《高矮》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面【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一本字典、一本书、幻灯片、小红花、课本.【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操作、师生问答、、、、、、【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呢?(小红花)今天呢,我要看谁的眼睛最亮,我就把小红花奖给他,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高矮》这部分的知识,好吗?板书:高矮那现在老师出一幅图让同学们来观察,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观察得最仔细。
(课件出示:主题图)二、新授课: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看出这是在路上?好,你们再观察一下,图上画了谁?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1、戴着眼镜。
2、拄着拐杖3、两个小朋友扶着他)那如果在路上遇到盲人过马路,你会怎样呢?(帮助他过马路)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那你们看看他们这三个人中谁比谁高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比高矮的呢?(电视台与医院、大树与小柳树、公共汽车与小车、红绿灯与垃圾桶。
)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不能比高)为什么不能比高?(因为那个男孩他踮脚了)那怎样才能比高呢?那也就是说他们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对不对?同学们再看看,他们现在能比高了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3、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也来比一比谁高谁矮,谁愿意上来玩?(找三名学生)问:这三名同学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刚才XX同学是最高,好,现在他跟老师来比,谁高?我们现在就知道我们在比较高矮时有人高有人矮,并且要看谁跟谁比,怎么比。
4、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一起来比,看看谁高谁矮。
(教师走到一名没有同桌的学生旁,跟他说,没有人和你比,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和你比一比好不好?)请几对同学来说一说,他们比的结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二、设计思想建构主义以为:学习是理想的特定操作进程中对自己活动进程的性作反省笼统而发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进程。
这就需讨教员要结合先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无情味和意义的数学活动,在生活中寻觅数学,用数学处置生活效果,让先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了解、〝做〞中处置,让先生阅历、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构成进程,展现数学思想进程,让课堂成为先生活动的天地,展现自我的舞台。
〝高矮〞这节课的教学是先生在学习了比拟〝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拟。
这局部教材与实践生活联络严密,先生的学习兴味比拟高。
«规范»中明白指出:〝先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理想的、有意义的、富有应战性的。
〞〝先生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先生自动地停止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依据新的课程规范的要求、先生和教材特点,因此,我对本课教学作如下想象:1、在效果情境中体验应用先生熟习的人物——同窗和教员比高矮导入,激起先生的兴味,引出课题。
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比拟高矮、长短是生活中罕见的,先生有一定的看法。
应用情形图引导先生比拟了图中人物高矮,之后让先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拟高矮的事物?让先生明白比拟是从生活中得来的。
学会比拟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停止比拟。
创设故事情境,展开活动,让先生真正失掉体验:体验高、矮的益处;体验如何停止高矮的转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3、在数学效果中体验教学中,我留意留给先生充沛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凡是先生能处置的效果,教员决不替代,凡是先生能自己思索的效果,教员决不暗示。
在先生学会比拟高矮以后,让同组的同窗相互比拟高矮,培育了先生运用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4、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在课堂最后局部,我设计了一个〝羊和骆驼〞比高矮的故事情境,让〝羊〞为了克制自己矮的优势而想方法〝吃〞到〝树上的叶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矮》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比较的“多、少”)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生:老师多!生:学生多!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__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生齐:老师高!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
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汇编
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比较的“多、少”)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生:老师多!生:学生多!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生齐:老师高!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
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篇二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高矮长短的比较
下课啦,小朋友们在操场活动。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谁高?谁矮?
从图中,你看 到了什么?
返回
他们不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 较,对女孩来说不公平。
返回
高 矮
女孩比男孩高。
返回
例 谁长?谁短?
跳绳是弯的, 怎么比较?
返回
先对齐。 拉直了,比较。
红绳长,绿绳短。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如何比较谁 走的路长?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小明 小刚
数走过的石板 边数来判断。
返回
56
1
2
34
7 89
1 2 34
56
7
8
小明共走过9条石板边,小刚共走过8条石板边。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小明 小刚
9条石板边的长度大于8条石板边的长度, 所以小明走的路长。
返回
课堂练习
1.说一说,谁高?谁矮?
松树高,柳树矮。 塔高,亭子矮。 爷爷高,小孩矮。
返回
2.哪根绳子最长?画“√”。
√ √
返回
3.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 下通过吗一想,说一说。
谁最高? 谁最矮?
小灰兔最高,小白兔最矮。
返回
5.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 另一端确定长度;(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高矮第一册北师大教案数学实录
高矮第一册北师大教案数学实录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关心他人的教育。
教学流程设计:1、图片出示,创设情形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1)学生独立观看,摸索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依照生活体会,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1)学生独立观看,摸索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看,(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能够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看,(2)小组讨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集体交流。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高矮的比较”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比较高矮”展开的。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高矮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高度的物体,如书本、玩具等,以及一些记录工具,如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孩子们在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身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高矮。
2. 讲解示范:我会通过一些教具,向学生们演示比较高矮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一起发现比较高矮的结果。
3.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练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图示和关键词,如“高矮”、“比较”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较高矮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请同学们用画笔和纸张,画出自己认为的高矮物体,并写上物体的高矮顺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同时,我也会看看学生们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高矮的意义。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和比较高矮的物体,比如家里的家具、学校的建筑物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我选择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比较高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_北师大版一、学习要点前面学生学习了比长短,这节课学习比高矮。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
人们适应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做比高矮,但它们的方法是相同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是上一节课的连续。
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是:通过学生观看,推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样方法;明白物体的高和矮是比出来的;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体会比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排队初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样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播放《神探柯南》的片段,问:同学们,你们喜爱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观看事物专门认真,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种细致入微的精神,看谁观看得最认真!【设计意图:用学生感爱好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提出观看的要求。
】(二)引导观看,初步感知1.引导学生观看、比较教师找两名学生上台,提问:请小朋友观看、比较这两位同学你发觉了什么?2.交流、汇报先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可能说出他们穿的衣服不同;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谁高、谁矮。
3.揭示课题并板书:gāoǎi高矮【设计意图:在观看时学生可能会发觉衣服颜色不同,有胖有瘦,关于这些发觉教师都应予以确信和鼓舞,以爱护学生观看的爱好。
但不要作为观看重点。
】(三)积极参与、探究方法1.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依旧刚刚那两个学生)教师悄悄告诉矮的同学垫起脚来比。
问:“现在谁高谁矮?”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教师赶忙问:“什么缘故不公平?”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的高矮,要在同一起点或同一平面上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比较高矮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三)寻找方法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四)谈话引入新课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板书课题:高矮)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一)比较高矮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2)想跟他怎么比?(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3.出示图片:比高矮1教师提问: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出示图片:比高矮2教师提问: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怎么认为?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5.出示图片: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教师提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二)比较长短三只小动物来比赛跳绳,长颈鹿需要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哪根短些?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三)练习1.出示图片:做一做32.出示图片:练一练4课间休息:播放音频《拍手歌》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教师: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步路线的长短.(一)出示图片:做一做4教师提问: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跑到终点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二)出示图片:练一练5教师提问: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2.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升高,和中间一只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他们谁最高?谁最矮?3.中间一只兔子降低和左、右两只兔子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这下能看出谁最高?谁最矮?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三)出示图片:练一练1内容来自斐斐课件园。
【北师大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比较-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比较-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
2.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一的教具,如小棒、铅笔、书本等。
2. 学生准备一些自己的物品,如铅笔、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一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比较的概念。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拿出两根小棒,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用手比、用眼睛看、用嘴巴吹等。
2. 教师再拿出两本书,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矮。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3. 教师最后拿出两个苹果,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还可以用于物体的重量、数量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一的教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实践。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比较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地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比较方法,并提问:“你们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什么问题?”2.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用“高”、“矮”比较身高,选择符合条件的物品;
3.能够根据身高差排序,并算出身高差。
二、教学重难点
1.“高”和“矮”的概念;
2.选择符合条件的物品;
3.根据身高差排序,并算出身高差。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新知识
1.询问学生:你们都想长高吗?你们知道什么是高和矮吗?
2.教师出示身高差达到预期的两个人:他们中哪个人高?哪个人矮?为什么?
B. 讲解新知识
1.介绍“高”和“矮”的概念;
2.以图片为例,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高度,并在书中找出高和矮的图片;
3.引导学生比较书本中两个人的身高,并选择出符合条件的物品;
4.让学生根据身高差排序,并算出身高差。
C. 拓展练习
1.分组让学生互相比较身高,并选择出最高的人和最矮的人;
2.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其高度并写下自己的选择;
3.让学生通过多组数据,从中找出什么规律并进行总结。
D. 归纳总结
1.总结新学知识;
2.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新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1.本课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趣味性,例如使用实物进行展示、带领学生手动测量身高等;
2.活动的规划应该更加具体,计划好每一个细节,避免学生产生困惑;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高矮》教案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高矮》教案The teaching plan of "Comparison -- height" f or the first year of mathematics in 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高矮》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我校地处城镇交接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四区及八县,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且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作为实验小学,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多,均为大班教学。
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成为一大难点。
但作为一所区重点小学,而且是课改实验基地,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比较高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比较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课题课时进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一、图片出示, 创设情景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三、拓展性学习四、小结学生独立观察, 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生思考, 得出结论不能小组交流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 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请一名小朋友上来, 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3、比较高矮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 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 比大小都是相对的, 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根据生活经验, 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 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 哪根最短?说一说, 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 有人高有人矮, 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 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 真的很了不起。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板书设计:高矮注意比高矮, 比大小都是相对的, 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备注:。
2.2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2.2节——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3页至25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同学们排队,引导学生们注意到身高的高矮和队伍的整齐。
然后提问:“大家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
2. 讲解与演示:使用教具和学具,比如塑料小人和直尺,进行讲解和演示。
我会展示不同高度的塑料小人,并让学生们用直尺量一量,比较他们的身高。
同时,我会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
3. 练习与互动: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比如“请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高矮和长短的定义2. 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规则3. 描述物体高矮和长短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2. 请用语言描述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答案:1. 木块A比较高,木块B比较矮;塑料小人比较高,桌子比较矮;绳子比较长,地面比较短。
2. 木块A比木块B高;塑料小人比桌子高;绳子比地面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还有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高矮”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
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
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
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
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
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教学流程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感叹:它真高!)(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
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
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
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
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
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
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
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
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
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长得高一些?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
)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
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
(略)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谁来帮帮他们?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高潮。
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成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
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
教材中原本是用一个生活情景——“两个小朋友扶盲人爷爷过马路”引出高矮。
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如树在台阶上,看似很高,实际不一定比马路上的汽车高,这就有干扰作用。
所以我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9·1”事件,引出世贸大厦比其他楼高的图片作为主题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
在教学“高矮”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高矮、长短等有了初步感受,但对于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
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如,寻找身边高矮的例子,估计、比较两人的身高和几个人的身高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时在闪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是经常遇到的,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身高、判断长短和厚薄、寻找最短路径等。
例如,练习题第4题“小蚂蚁回家”与第3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
所以这里教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汇报时出现了数格子、数小段、数拐弯的多少等情况,甚至有的孩子想像把路拉直再比较。
在这里,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