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温作业在许多行业中成为了常态。
然而,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是非常重要的,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
本文将对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进行探讨,并讨论如何应对高温作业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高温作业的危害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热应激和热衰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引发热应激和热衰竭。
这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中暑和热射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和热射病。
中暑是指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过高,热失衡。
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严重病型,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3. 气候病和心脑血管病: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受到气候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威胁。
气候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心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了对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分级。
下面是常见的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1. 一般高温作业:指工作环境温度在28℃至33℃之间,相对湿度低于80%的作业环境,对工人的危害较小。
此类工作环境下,工人可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但不会危及其健康和安全。
2. 中度高温作业:指工作环境温度在34℃至38℃之间,相对湿度低于80%的作业环境,对工人的危害较大。
此类工作环境下,工人易出现疲劳、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严重高温作业:指工作环境温度超过38℃,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环境,对工人的危害非常大。
此类工作环境下,工人容易出现中暑、热射病等严重的热应激症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三、应对高温作业环境的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高温作业环境的危害: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和高温作业,如在早晨和晚上进行工作,避免中午时分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常见高温作业与化学毒物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1.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
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的规定,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二)常见的高温作业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安全培训
4.2.3 医疗预防 应对从事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周期为1年。凡有职业禁 忌症均不得从事高温作业。病愈未久的员工及体弱者尽量避免进行高温工作。
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
4.3 防暑降温措施—组织措施
(1)制定防护计划,采取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综合措施,并对高温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调整作息时间。对超过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的 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员工1次连续作业时间。 (3)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置温度适宜的休息室,夏季野外露天作业宜搭建临时遮阳棚供员工休息。 (4)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
暑
热射病
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 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
04
防暑降温措施
4.1 技术措施 4.2 保健措施 4.3 组织措施
4.1 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
4.1.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热源的布置: (1)尽可能的布置在车间的外面; (2)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 (3)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4)使工作地点易于采取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离墙(板),使空气沿着隔离墙上升,经天窗排 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
05
中暑急救措施
5.1 先兆中暑 5.2 轻症中暑 5.3 重症中暑
5.1 中暑急救措施—先兆中暑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并予以密切观察,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5.2 中暑急救措施—轻症中暑 ➢ 第一步 转移病人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就地平卧、揭开衣扣、以利呼吸及散热。 ➢ 第二步 物理降温 冷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浴,或用冷水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
高温工作的危害
高温工作的危害高温工作的危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温工作成为了很多行业的常态。
然而,高温工作不仅给员工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高温工作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身体健康受损:高温环境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容易出现中暑、晕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中暑死亡。
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还可能引发高温性痉挛、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增加患病的风险。
2. 工作效率下降: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疲劳、精神不集中等问题。
这不仅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还可能增加工作中的操作失误和事故风险。
3. 心理压力增加:高温环境会增加员工的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高温工作可能导致员工易怒、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高温工作的危害,我们应采取以下有效应对措施:1. 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如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
同时,可考虑适当延长员工的工作间隔时间,以增加员工的休息和水分补给时间。
2.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安装空调、通风设备等,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另外,为员工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晒用品,确保员工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及时进行水分补充和皮肤保护。
3. 安全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热服、帽子、护目镜等,减少高温环境对身体的直接伤害。
另外,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高温工作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关注员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员工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与高温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的员工关怀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应对高温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5. 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加强对高温工作的监管,确保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高温工作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高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高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特殊作业,由于高温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温作业有着特定的要求和标准。
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目的,高温作业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分别是高温化工作业、高温焊接作业和高温工业炉作业。
高温化工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化学生产和加工过程。
这类作业一般涉及到高温反应器、高温反应槽和高温储罐等设备的操作以及高温液体的输送和调节。
高温化工作业要求操作员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掌握高温作业的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在高温化工作业中,操作员需要注意防止化学物品的泄漏和扩散,避免高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烟雾对人员的伤害。
高温焊接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焊接操作。
焊接是一种通过高温将金属材料或其他工件连接在一起的工艺,常用于制造和维修工程中。
高温焊接作业要求焊工具备一定的焊接技术和操作经验,熟悉焊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且要掌握高温焊接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在高温焊接过程中,焊工需要注意防止火花和飞溅物的飞散,避免自身和周围人员的烫伤和火灾事故。
高温工业炉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炉膛操作和炉内设备调控。
高温工业炉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材料加工等行业,用于高温反应、炉膛烘烤和物料加热等工艺。
高温工业炉作业要求操作员了解炉膛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炉膛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标准,并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热力学知识。
在高温工业炉作业中,操作员需要控制炉膛的温度和气流,避免炉内物料的过热和燃烧不完全导致的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类型,高温作业还可以涉及到其他领域,例如高温烘干作业、高温阻燃作业和高温表面处理作业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高温作业,操作员必须遵循高温作业的标准和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和作业的顺利进行。
此外,及时的高温作业培训和设备维护也是确保高温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操作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高温作业才能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
总之,高温作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工作,需要操作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1.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
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的规定,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二)常见的高温作业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高温环境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危害
高温环境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危害
一、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①高温强辐射作业: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②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故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③夏季露天作业:其气象特点是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温作业的三个基本类型
高温作业的三个基本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高温作业时,需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根据高温作业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首先是高温户外作业。
高温户外作业是指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高温作业,如农田作业、交通运输等。
由于户外环境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较高且通风较好,因此工作人员容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在高温户外作业中,工作人员常常需要进行重体力劳动,如农田开垦、道路施工等,因此容易出现中暑、体力透支等健康问题。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高温户外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预防措施、适当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防护物资等。
其次是高温室内作业。
高温室内作业是指在室内环境中进行的高温作业,如冶金工业、玻璃工艺等。
在高温室内作业中,由于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温度较高且通风较差,工作人员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直接影响。
在高温室内作业中,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接触高温设备、炉火等,因此容易出现烧伤、中暑等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高温室内作业中应加强防护措施,如提供适当的劳保用品、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安全培训等。
最后是高温特殊作业。
高温特殊作业是指高温环境下的特殊工作,如消防救援、核电站运行等。
在高温特殊作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工作人员需要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挑战。
在高温特殊作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在极端的高温环境中进行工作,如火场的灭火、辐射源的保护等,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为了保证高温特殊作业的安全与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提供必要的装备和防护措施、进行相关培训等。
综上所述,高温作业包括高温户外作业、高温室内作业和高温特殊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高温作业都有其特殊性和难度,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只有做好防护措施和管理,才能有效地应对高温作业带来的风险,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生产安全。
高温作业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分类、分型)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2、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3、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4、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二)高温高湿作业,如:1、纺织印染等工厂2、深井煤矿中(三)夏天露天作业,如:建筑工地、大型体育竞赛等。
三、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
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温作业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高温作业可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持续高温作业、间断高温作业和紧急高温作业。
第一种类型是持续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
持续高温作业通常出现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和工作场所,比如冶金、铸造、炼油等。
在这些工作场所,高温一直存在且不可避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的措施包括提供适合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防护服装和装备、定期进行身体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等。
此外,还需要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高温作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间断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间隔。
典型的例子是一些高温作业暴露时间不长,但频繁地重复出现的工作,比如焊接、烘烤、玻璃制造等。
在间断高温作业中,工人需要忍受高温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也需要相应地调整。
针对间断性高温作业,可以采取快速灭火和救援措施、提供凉爽的工作环境、提供足够的洗浴设施等,以确保工人在高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三种类型是紧急高温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突然遇到高温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紧急高温作业有时是不可预测的,比如突发火灾或意外事故所导致的高温环境。
在紧急高温作业中,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迅速撤离和疏散人员,确保工人的安全。
其次,需要提供紧急的救援设备和物料,帮助工人应对高温环境和紧急情况。
最后,需要进行事后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总之,高温作业可分为持续高温作业、间断高温作业和紧急高温作业这三种基本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温作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高温作业危害分级
高温作业危害分级高温作业危害分级一、引言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一定的工作活动。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以减少危害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高温作业危害分级是对高温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高温作业地点分为不同的危害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高温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高温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高温作业环境的危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对健康的直接影响:高温环境会导致人体脱水、体温异常升高,引起中暑、热衰竭等健康问题。
2. 高温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会导致人体心脏负担加重、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3. 高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中的烟尘、有机气体等物质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4. 高温对皮肤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中的高温、紫外线等因素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引起皮肤炎症、日光性皮炎等问题。
5. 高温对机械设备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增加,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
三、高温作业危害分级的目的和意义高温作业危害分级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危害程度,将高温作业地点分为不同的危害等级。
这样可以做到:1.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2. 为高温作业环境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和管理决策。
3. 保障高温作业的安全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四、高温作业危害分级的评估内容和方法高温作业危害分级的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环境温度的测量和记录:通过测量高温作业环境的温度,了解高温程度和变化情况。
2. 高温环境湿度的测量和记录:湿度对高温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测量和记录。
3. 高温作业地点的空气流通情况评估:评估高温作业地点的空气流通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局部高温和热堆积问题。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对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高温作业场所管理规定》,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四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级别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轻度高温作业。
轻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0℃-33℃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感到热,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对于轻度高温作业,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增加水分摄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其次是中度高温作业。
中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4℃-37℃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中度热应激反应,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对于中度高温作业,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增加休息时间、提供防暑降温用具等。
接下来是重度高温作业。
重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8℃-40℃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中暑、晕厥等严重后果。
对于重度高温作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停止高温作业、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等。
最后是特重度高温作业。
特重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40℃以上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极端高温环境下,人体极易发生中暑、热射病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特重度高温作业,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如立即送医院救治、提供充足的清凉水等。
总的来说,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于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分级标准进行作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是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是高温作业环境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的条件。
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高温作业环境的认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高温作业环境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可以将高温作业环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炽热环境、蒸汽环境和高温辐射环境。
首先,炽热环境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场所周围没有明显的蒸汽和辐射热源,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度的升高导致的。
这种环境下,人体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岗位附近空气中的高温。
比如,炉膛内部的炽热空气会向周围散发,导致周围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对工人造成不适甚至危害。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通风、换气和降温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措施。
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提供适当的降温设备,如风扇和空调,可以有效控制炽热环境对工人的影响。
其次,蒸汽环境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场所周围存在大量的蒸汽和湿度。
在这种环境下,除了面临高温的问题外,还要面临湿热的问题。
由于高温和湿度的双重影响,工人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失常、脱水等问题。
因此,在蒸汽环境下,除了要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外,还需要考虑湿度控制。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使用除湿机等方式,降低作业环境的湿度。
此外,提供充足的水和电解质补给,以确保工人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高温辐射环境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场所周围存在辐射热源。
这种环境下,高温辐射会直接照射到工人的身体表面,导致热量的迅速积聚。
在高温辐射环境下工作,会使工人的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引发中暑和烫伤等问题。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减少辐射热源的产生和减轻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是关键。
可以通过增加隔热层、使用遮阳伞等方式,减少辐射热源对工人的直接照射。
此外,增加通风设备和提供适当的降温设备,也是必要的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炽热环境、蒸汽环境和高温辐射环境。
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高温作业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通风、换气、降温和湿度控制是控制高温作业环境的常用方法。
高温作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危害
高温作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危害高温作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危害摘要:高温作业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的工作,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容易导致工人患上各种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能对工人身体、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讨论高温作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的方法。
一、高温作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危害1. 热中暑: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工人体内水分严重流失,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热中暑。
热中暑可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脉搏快速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命。
2. 热衰竭: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身体会反复遭受高温的刺激,无法有效散热,使体温持续上升。
热衰竭可表现为全身无力、乏力、出汗不适等症状,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3. 热中暑性抽搐: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工人体温升高,引发热中暑性抽搐。
热中暑性抽搐可导致晕倒甚至休克,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4. 热水烫伤:高温作业环境中,可能伴有热水的使用,若不注意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热水烫伤。
热水烫伤可造成皮肤破损、溃烂等伤害,需要长时间恢复。
二、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危害的方法1. 降低环境温度:通过使用降温设施、增强通风、使用空调等手段来降低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温度,减少工人受热风险。
2. 控制工作时间:减少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时间,安排工人在较凉爽的时段进行作业,避免高温时间段的工作。
3. 提供充足的水源:在高温作业现场提供充足的饮用水,鼓励工人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 教育培训:向工人提供有关高温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增强工人对高温作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针对高温作业环境,提供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安全帽、眼睛防护器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保护工人免受高温环境和热辐射的伤害。
6. 定期体检:对经常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职业病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论高温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源,其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热中暑、热衰竭、热中暑性抽搐和热水烫伤等疾病。
高温作业安全培训
高温作业安全培训在炎热的夏季,许多行业的工作者都面临着高温作业的挑战。
高温作业不仅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因此,进行高温作业安全培训至关重要。
一、高温作业的定义与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25℃的作业。
常见的高温作业类型包括:1、冶金工业中的炼焦、炼铁、轧钢等;2、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锻造等;3、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4、发电厂、煤气厂的锅炉间;5、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施工、环卫保洁、港口装卸等。
二、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环境会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升高,甚至中暑。
2、水盐代谢紊乱:大量出汗会使人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3、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高温会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4、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高温会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5、神经系统功能受损:高温作业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出现中暑性脑病。
三、高温作业的安全风险1、中暑:是高温作业最常见的危害,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烫伤和灼伤:在高温设备、物料附近工作,可能因接触高温表面或高温液体而导致烫伤和灼伤。
3、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高温环境容易使人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4、火灾和爆炸:高温可能引发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和爆炸。
四、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减少高温和热辐射的产生。
(2)加强通风换气,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安装隔热设施,如隔热屏、隔热罩等,减少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个人防护用品(1)为高温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隔热服、隔热手套、安全帽等。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措施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工作的情况,这种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者受到伤害,并对其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温作业的危害以及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高温环境。
一、高温作业的危害1. 热衰竭: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进而引发脱水。
严重的脱水会导致体温升高,甚至发生热衰竭,表现为头晕、恶心、虚弱和晕倒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处理,热衰竭会危及生命。
2. 中暑:中暑是常见的高温作业危害之一,是由于体内无法有效调节体温而引起的。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
3. 热疲劳: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身体疲劳。
长时间的高温作业容易引发热疲劳,表现为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从而增加了工作错误和工伤的风险。
4. 皮肤病: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皮肤病,如热疹、湿疹、晒斑等。
这些皮肤病会导致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5. 器官损伤:高温环境下,身体器官易受到损害。
例如,高温作业会导致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加重,增加了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同时,高温还会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工作者应定期饮水,饮水间隔不宜过长,以防止脱水和热衰竭的发生。
同时,也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
2. 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工作者应穿戴轻便透气的工作服,以增强散热效果。
此外,帽子、太阳镜和防晒霜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以保护头部和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为了减少高温环境对工作者的危害,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班次、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以减少高温作业对身体造成的负担。
4. 加强培训和教育:高温作业的工作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高温作业对健康危害为
高温作业对健康危害为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引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高温作业已经成为很多行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高温环境使得工人的身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影响着工作效率,还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温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 热应激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人的身体会受到热应激的刺激。
热应激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超过了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导致体温升高过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反应。
热应激会引发身体的多种反应,如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热痉挛、中暑等疾病。
2.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会通过大量出汗的方式来散热,这就导致了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的大量丢失。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乏力、头晕、抽搐等。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会导致严重的脱水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3. 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人体受到的热负荷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血液循环以散热。
这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4. 呼吸系统损害高温环境中的高温和高湿度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呼吸困难,导致血氧供应不足。
同时,高温环境还会引发呼吸道的炎症和损伤,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和疾病。
二、高温作业下的健康防范措施1. 增加水分摄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因此需要增加水分摄入来保持体液平衡。
工人在高温作业时应经常饮水,尽快补充水分并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含酒精的饮料。
2. 加强营养补充高温环境下,人体摄取的能量和营养也会相应增加,以满足身体的耗能需求。
建议工人在高温作业前补充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增加热量摄入。
3. 调整作业时间和强度避免在高温中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尤其是避免高温时段的工作,以减轻身体的负担和热应激。
4. 增强机体耐热能力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增强机体的耐热能力。
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
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
由于高温环境的特殊性,高温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高温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 高温焊接作业高温焊接作业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焊接工作。
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因此焊工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操作焊接设备,并保证焊接质量和安全。
在高温焊接作业中,焊工需要穿着防护服和防护面罩,以防止高温对身体造成伤害。
2. 高温炉维修作业高温炉维修作业是在高温炉内进行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高温炉通常用于炼钢、烧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高温的作用,炉体和炉内设备会出现磨损和故障。
维修人员需要进入高温炉内进行检修和更换炉体和设备,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3. 高温烤漆作业高温烤漆作业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烤漆工作。
在高温烤漆作业中,工人需要将物体放入高温烤箱中进行烘烤,以使漆面干燥和固化。
由于高温烤漆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雾,工人需要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4. 高温锅炉运行作业高温锅炉运行作业是指在高温锅炉内进行的运行和检修工作。
高温锅炉是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由于工作温度较高,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温锅炉运行作业中,工作人员需要检查锅炉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及时处理故障和安全问题。
5. 高温玻璃制造作业高温玻璃制造作业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玻璃制造工作。
玻璃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原料加热至高温,并进行成型和冷却。
在高温玻璃制造作业中,工人需要操作玻璃制造设备,并且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以防止高温对身体造成伤害。
高温作业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和挑战性的工作。
不同类型的高温作业在操作要求、安全措施和防护装备上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工作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
同时,企业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温作业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
高温环境作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高温环境作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温度、度、风速和热辐射,由这些因素构成了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1) 气温: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的影响。
所产生的热能通过传导和对流,加热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的物体,从而形成二次热源。
这使受热空气的面积增大,温度进一步升高。
(2) 气湿:生产环境中的气湿(humidity)以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
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气释放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制革、缫丝、屠宰和潮湿的矿井、隧道等作业。
低气湿可见于冬季高温车间中的作业。
(3) 气流:生产环境中的气流除受自然界风力的影响外,主要与厂房中的热源有关。
热源使空气加热而上升,室外的冷空气从门窗空隙或通风处进入室内,造成空气对流。
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愈强。
(4) 热辐射: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
太阳光照射、生产环境中各种熔炉、燃烧的火焰和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
安全防护技术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
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2. 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
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 通风降温,自然通风。
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口配置得十分合理。
安全防护措施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
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
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
1.高温强辐射作业
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
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这类作
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的规定,
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
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的危害
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
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将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
1.热射病
热射病由于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热痉挛
褰热痉挛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
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
痉挛发作多呈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
数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