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含文理)

合集下载

2014高考数学理科知识要点归纳(理科选修系列)

2014高考数学理科知识要点归纳(理科选修系列)

2014高考数学理科选修系列知识要点概括(理科专用)一、排列组合.本节公式(1)排列数公式)1()3)(2)(1(+-⋅⋅⋅---=m n n n n n A mn(这里m、n∈*N ,且m≤n)(2)组合数公式n m n n n n n A A C m mm n mn)1()3)(2)(1(+-⋅⋅⋅---==(这里m、n∈*N ,且m≤n)(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mn nm n C C -= 二、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定理:*222110,)(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上列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 b a )(+的二项展开式,它一共有n+1项.其中各项的系数),,2,1,0(n r C rn ⋅⋅⋅=叫做二项式系数. 式中的r r n r n b a C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r T 表示,即1+r T =rr n r n b a C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事实上,这一性质可直接由公式mn nm n C C -=得到. (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m n n A m n -=)!(!!m n m n C m n -=n b a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n 2.4.二项式奇数项系数的和等于二项式偶数项系数的和.即131202-=⋅⋅⋅++=⋅⋅⋅++n n n n n C C C C三、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2i x x x ⋅⋅⋅⋅⋅⋅、ξ取每一个值()1,2,i x i =⋅⋅⋅的概率为()i i P x p ξ==,则称表ξ1x 2x … i x …P1p2p…i p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2、数学期望: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ξ x 1 x 2 … x n … Pp 1p 2…p n…则称=ξE +11p x +22p x …++n n p x … 为ξ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3、方差: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ξ,如果它所有可能取的值是1x ,2x ,…,n x ,…,且取这些值的概率分别是1p ,2p ,…,n p ,…,那么,ξD =121)(p E x ⋅-ξ+222)(p E x ⋅-ξ+…+n n p E x ⋅-2)(ξ+…称为随机变量ξ 的均方差,简称为方差,式中的ξE 是随机变量ξ的期望. 4、标准差:ξD 的算术平方根ξD 叫做随机变量ξ的标准差,记作σξ四、矩阵与变换1、定义:规定二阶矩阵A=a b c d ⎡⎤⎢⎥⎣⎦,与向量x y α→⎡⎤=⎢⎥⎣⎦的乘积为ax by A cx dy α→+⎡⎤=⎢⎥+⎣⎦,即A α→=a b c d ⎡⎤⎢⎥⎣⎦x y ⎡⎤⎢⎥⎣⎦=ax by cx dy +⎡⎤⎢⎥+⎣⎦2、单位矩阵:1001M ⎡⎤=⎢⎥⎣⎦,3、矩阵的逆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矩阵的逆矩阵设A 是一个二阶矩阵,如果存在二阶矩阵B ,使得BA =AB =E ,则称矩阵A可逆,或称矩阵A 是可逆矩阵,并且称B 是A 的逆矩阵.(性质1)设A 是一个二阶矩阵,如果A 是可逆的,则A 的逆矩阵是唯一的.A 的逆矩阵记为A -1.(性质2)设A ,B 是二阶矩阵,如果A ,B 都可逆,则AB 也可逆,且(AB )-1=B -1A -1. (2).二阶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设A 是一个二阶矩阵,如果对于实数λ,存在一个非零向量α,使得Aα=λα,那么λ称为A 的一个特征值,α称为A 的一个属于特征值λ的一个特征向量.(2) 特征多项式设λ是二阶矩阵A =⎣⎢⎡⎦⎥⎤a b c d 的一个特征值,它的一个特征向量为α=⎣⎢⎡⎦⎥⎤x y ,则A ⎣⎢⎡⎦⎥⎤x y =λ⎣⎢⎡⎦⎥⎤x y ,即⎩⎨⎧ ax +by =λx ,cx +dy =λy ,也即⎩⎨⎧(λ-a )x -by =0,-cx +(λ-d )y =0.(*) 定义:设A =⎣⎢⎡⎦⎥⎤a b c d 是一个二阶矩阵,λ∈R , 我们把行列式f (λ)=⎪⎪⎪⎪⎪⎪λ-a -b -c λ-d =λ2-(a +d )λ+ad -bc,称为A 的特征多项式.(3)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如果λ是二阶矩阵A 的特征值,则λ一定是二阶矩阵A 的特征多项式的一个根,即f (λ)=0,此时,将λ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得到一组非零解⎣⎢⎡⎦⎥⎤x 0y 0,于是非零向量⎣⎢⎡⎦⎥⎤x 0y 0即为A 的属于λ的一个特征向量五、选修不等式证明 1、基本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2a b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b +≥ 2.2a b ab +⎛⎫≤ ⎪⎝⎭2、柯西不等式(重点记忆内容)(1),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2)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 (3),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总结(经典)(1)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总结(经典)(1)

高考数学(理科)基础知识归纳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回顾:(一) 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 ⑪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2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否互(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014年高中新课标文科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2014年高中新课标文科数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 (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 A(B)或B A真子集 A ≠⊂B(或B AS≠⊃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 (3)A B A ⊆ A B B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BA补集 U A ð{|,}x x U x A ∈∉且1()U A A =∅ð2()U A A U =ð【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0)x a a >>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U U U A B A B =痧?()()()U U U A B A B =痧?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yxo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 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②式子n a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n a a =;当n 为奇数时,nn a a =;当n 为偶数时,(0)|| (0)nn a a a a a a ≥⎧==⎨-<⎩.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 m na 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1()()(0,,,m m m nn n aa m n N a a-+==>∈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0x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图象1a >01a <<定义域 R 值域(0,)+∞xa y =xy(0,1)O1y =xa y =xy (0,1)O 1y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 上是增函数在R 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1(0)1(0)1(0)x x x a x a x a x >>==<< 1(0)1(0)1(0)x x x a x a x a x <>==>< a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低.〖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a x N a N a a N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M M N N-= ③数乘:log log ()n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⑤log log (0,)b n a a nM M b n R b=≠∈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 =>≠且【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函数名称 对数函数定义 函数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图象1a > 01a <<定义域 (0,)+∞值域 R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log 0(1)log 0(1)log 0(01)a a a x x x x x x >>==<<<log 0(1)log 0(1)log 0(01)a a a x x x x x x <>==><<a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高.(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x yO(1,0)1x =log a y x=xyO (1,0)1x =log a y x=〖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α是常数.一般地,函数y xα(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a-+∞上递增,当2b x a =-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a -+∞上递减,当2bx a=-时,2max 4()4ac b f x a -=.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①k <x 1≤x 2 ⇔xy1x 2x 0>a O∙ab x 2-=0)(>k f kxy1x 2x O∙a b x 2-=k<a 0)(<k f②x 1≤x 2<k ⇔xy1x 2x 0>a O∙ab x 2-=k 0)(>k f xy1x 2x O∙ab x 2-=k<a 0)(<k f③x 1<k <x 2 ⇔ af (k )<0)(<k f xy1x 2x 0>a O∙kxy1x 2x O∙k<a 0)(>k f④k 1<x 1≤x 2<k 2 ⇔x y1x 2x 0>a O ∙∙1k 2k 0)(1>k f 0)(2>k f ab x 2-=xy1x 2x O∙<a 1k ∙2k 0)(1<k f 0)(2<k f a b x 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x y1x 2x 0>a O ∙∙1k 2k 0)(1>k f 0)(2<k fxy1x 2x O∙<a 1k ∙2k 0)(1>k f 0)(2<k f⑥k 1<x 1<k 2≤p 1<x 2<p 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x>O-=f(p) f (q)()2b f a-x>O-=f (p)f (q)()2bf a-x>O-=f (p)f (q)()2bf a-x>O-=f(p) f (q)()2bf a-0x x>O-=f(p) f(q)()2b f a-0x(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014年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高考数学

2014年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高考数学

2014年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 6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f x +--<⇔()0()f x N M f x ->- ⇔11()f x N M N>--.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 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13.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 (3)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 (1)n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sr sa a aa r s Q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r r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 (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log log log 2a a am n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 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49. 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a ||b|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A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 A||b ⇔b=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PP λ=,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 (11t λ=+).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 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 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 (1()0()0()()f x g x f x g x ≥⎧⎪>⇔≥⎨⎪>⎩.(2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3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 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80.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 81. 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 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 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 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b +a .(2)加法结合律:(a +b)+c=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共面⇔AD xAB y AC =+ ⇔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1212||180()θθϕ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PA ,向量b=PQ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F n =,EF d =).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 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 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 146.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 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 152.排列恒等式 (1)1(1)mm n n A n m A -=-+;(2)1m mn n n A A n m -=-; (3)11m m n n A nA --=;(4)11nn nn n n nA A A ++=-; (5)11mmm n n n A A mA -+=+.(6) 1!22!33!!(1)!1n n n +⋅+⋅++⋅=+- .153.组合数公式m n C=m n m m A A =m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mn C =mn nC - ; (2) mn C +1-m nC =mn C 1+.注:规定10=n C . 155.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 (2)1m mn n n C C n m -=-;(3)11mm n n n C C m--=;(4)∑=nr r nC0=n2;(5)1121++++=++++r n rn rr rr r rC C C C C .(6)nnn rn n n n C C C C C 221=++++++ . (7)142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n n n n n nC C C C .(9)rn m rn rm n r m n rm C C C C C C C +-=+++011. (10)n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 A m C =⋅!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m k n k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 、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h h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 nn m C A A 11++=种排法. (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 n m C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n nn nn mn nn mn nmn n mn C C C C C N )!()!(22=⋅⋅⋅⋅⋅=-- .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 n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 (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 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p C C C N m m =⋅=-.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n 封信与n 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1111()![(1)]2!3!4!!n f n n n =-+-+- . 推广: n 个元素与n 个位置,其中至少有m 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 1234(,)!(1)!(2)!(3)!(4)!(1)()!(1)()!m m m m ppmm mmf n m n C n C n C n C n C n p C n m =--+---+--+--++--12341224![1(1)(1)]p m p m m m m m m mp mn n n n n nC C C C C C n A A A A A A =-+-+-+-++- . 160.不定方程2n x x x m = 1+++的解的个数(1)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的正整数解有11m n C --个. (2) 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的非负整数解有 11n m n C +--个.(3) 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满足条件i x k ≥(k N *∈,21i n ≤≤-)的非负整数解有11(2)(1)m n n k C +----个.(4) 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满足条件i x k ≤(k N *∈,21i n ≤≤-)的正整数解有12222321(2)11121221(1)n m n m n k n m n k n m n k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 个. 161.二项式定理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分类表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分类表
12
数列
5.一元二次方程与等比数列
5
10
9.算法框图与数列求积
5
立体几何
11.球与几何体、球的表面积
5
22
13.三视图几何体体积
5
19.空间几何体与空间向量
12
概率与统计
6.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与几何概型
5
22
7.频率分布图
5
18.概率与统计12解 Nhomakorabea几何8.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5
22
10.均值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
21.轨迹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面积问题
12
函数与导数
12.导数与函数零点
5
27
15.新定义题、二次函数
5
16.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20.切线、导数、数列型不等式证明
12
3选1题
22、23、24
10
10
其它
1.集合关系
5
20
2.复数的代数运算与定义
5
3.向量共线
5
4.不等式与充要条件
5
12
概率与统计
6.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与几何概型
5
22
7.频率分布图
5
18.概率与统计
12
解析几何
8.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5
22
10.均值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
21.轨迹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面积问题
12
函数与导数
12.导数与函数零点
5
27
15.新定义题、二次函数
5
16.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20.切线、导数、数列型不等式证明

2014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框架复习

2014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框架复习

常 用 简单的逻辑 “或”、“且”、“非” 逻 联结词 辑 用 p q则 p 是q 的 条 语 件; p q则 p 是q 的 条 充要条件 件; p q则 p 是q 的 条 件 全称量词与 “ ”、“ ” 存在量词
命题 ①“非 p ” -----“真假相对” ②“ p且q ”-----“全真且真” ③“ p或q ”-----“全假或假” 1、小范围推出大范围 2、注意语句形式: “A 是 B 的什么条件” “B 的什么条件是 A”
a, A, b 成等差数列
若 m n p q ,则
若 m n p q ,则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含 Sn 的关系式: an
S1 ,(n 1) .并检验是否可以 Sn Sn 1 ,(n 2)
数列通项求 合并写 法 ⑶已知递推关系式: “ an1 an f (n) 型”用迭加法; “
小值.
八、复数 形如 的数 z=a+bi 是实数 复数的概念 z=a+bi 是虚数 z=a+bi 是纯虚数 复数相等的条件 a+bi=c+di 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 复数的代数表示 复数 z a bi 向量 OZ 点 Z(a,b) 法 及几何意义 设 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 (1) z 1±z2 = (2) z1z2 = 复数的四则运算 z (3) 1 = z2 九、立体几何初步:画思维导流图 ①由平行四边形得到 ②由三角形中位线得到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天直线和一个平面 线线平行证明 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 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④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 交线平行。 平 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 行 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 线面平行证明 平行。 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 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证明 ②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 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①勾股定理 线线垂直证明 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③线面垂直定义 垂 直 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线面垂直证明 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1、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对考点、知识点逐步分析及梳理,就可以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

一年一度的《考试说明》反映了命题的方向,考生应当结合课本,对照《考试说明》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一遍,同时针对近几年高考走向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一个重、难点突出、知识体系分明的知识网络。

2、专题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要归纳重要热点题型的解题方法。

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用问题则是每年必考而且考察力度呈上升趋势的题型,复习时应给予关注。

3、查漏补缺,反思漏洞失误。

在最后的阶段,要总结反思以往的漏洞及问题,对易错的问题及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的进行归纳,找出错误的症结,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试着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中分析问题,这样做可以减少失误,杜绝错误。

4、钻研评分,规范答题格式。

在考试过程中,一些同学往往多题被扣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答题不规范,思维不严谨。

临考前同学们应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评分标准,参照标准,规范自己的答题格式,尽量减少无谓的失分。

5、调整心态,掌握考试技巧。

考前切忌把大量精力放在做题上,对自己不放心,打疲劳战,这样得不偿失。

这时候首先应当休息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拉网式的回忆和联想。

其次应该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以待。

进入考场后应合理安排时间,沉着应对,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尽可能做到层层有据、步步正确,对考试中出现的个别难题,要不急不躁,从多方面分析,不要因此影响情绪,影响考试正常发挥。

以上就是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201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新稿)

(201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新稿)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文科)1.集合与逻辑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lg |lg (,)|lg 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如:集合,,,、、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数形结合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 注意: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注意下列性质:(1){}12n a a a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答:2n)(2)A B ⊆有以下四种等价形式:① A B = ,______A B = ;②U B ð U A ð;③U A B = ð ;④()U A B = ð . (答:A ;B ;⊆;∅;R ) (3)德摩根定理:()()()U U U A B A B =U I 痧?,()()()U U U A B A B =I U 痧? 4.()()∨∧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 ; (p q 、均为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 (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 p ⌝若为真,当且仅当 ; ()p 为假5.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6.判断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条件推出结论,结论不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结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结论为条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小充分大必要),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7.特称命题:()p x A p x ∃∈,,它的否定是::p x A ⌝∀∈,()p x ⌝,全称命题:q x A ∀∈,()q x ,它的否定是::q x A ⌝∃∈,()q x ⌝.2. 函 数1.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它们是何种关系?2.(1)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了吗?(2)你会求分式函数的对称中心吗?函数2()3x f x x -=-的对称中心是()3,1-, 3.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你注明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4.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法则:“同增异减”判定,或由导数来判断.5.函数的奇偶性(1)若()f x 是偶函数,那么()()()f x f x f x =-=;(2)若()f x 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或()()()10()f x f x f x -=±≠;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6.函数图像(或方程对应的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 1与C 2的对称性,即证明C 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 2上,反之亦然;(3)若函数()y f x =对x ∈R 时,()()f a x f a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直线x a =)(4)函数()y f x a =-与()y f b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_对称;(直线x =2b a +) (特殊:若()()f a x f a x -=+,则()y f x =的图像关于x a =对称)(5)若函数()y f x =对x ∈R 时,()()2f a x f a x b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于______对称.(点(),a b ),即:函数()y f x =与()y f x =--的图像关于________成中心对称;(原点)函数()y f x =,()y n f m x =--的图像关于点________对称;22(,)m n 7.图象变换:①()y f x =)(轴对称x f y y -=−−−→−;②y =f (x ))(轴对称x f y x -=−−−→−;③()y f x =)(原点对称x f y --=−−−→−;④()y f x =→()y f x =,把x 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 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⑤()y f x =→()y f x =,把y 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轴右边部分关于y 轴对称;⑥伸缩变换:()y f x =→()y f x ω=,()y f x =→()y Af x ωϕ=+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8.函数的周期性(1) ()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a +=-,或()()()20f x a f x a -=>恒成立,则()y f x =是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周期是2a )(2)若()y f x =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是周期为______的周期函数;(2a )(3)若()y f x =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是周期为________的周期函数;(4a )(4)若()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0a b a b ≠对称,则()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一个周期为______ ;(2b a -)(5)()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x b a b ==≠对称,则函数()y 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为 ;(2b a -)(6)()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和点(),0b 对称,则函数()y 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为 ;(4b a -)(7)()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或()()1f x a f x +=-,则()y f x =是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2a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切记:研究函数性质注意一定在该函数的定义域内进行!一般是先求定义域,后化简,再研究性质. 例如:()212log 2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答:(1,2)10.(1)log m na b = ()0,1,0,0a a b m >≠>≠; (2)换底公式:log a N = ()0,1,0,1a a b b >≠>≠;(3)log ()______(01,0,0)a MN a a M N =>≠>>且;(4)log _______(01,0,0)a M a a M N N=>≠>>且; (5)()log ___________0,1,0a N a a a N =>≠>;推论:12123log log log 1log log log _____n a b c a a a n b c a a a a -⋅⋅=⇒⋅⋅⋅= . (1log a n a )(120,1,0,1,0,1,,,0n a a b b c c a a a >≠>≠>≠> 且12,,n a a a 均不等于1)答案: (1)log a n b m ;(2)aN b b log log ;(3)log log a a M N +; (4)log log a a M N -; (5)N 11.一元二次函数:(有一般式、标准式、零点式) 一般式:)0(2≠++=a c bx ax y ,对称轴方程是2b x a =-;顶点为24(,)24b ac b a a --; 12.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3.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x f 的两根为21,x x ,则:14.你掌握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吗?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知道底数范围对它们性质的影响吗?(参考课本) 特别注意:对数函数的底数、真数的限制条件.15.幂函数 (1)你掌握了幂函数的定义吗?(2)你掌握了5个基本的幂函数:12312,,,,y x y x y x y x y x -=====的性质了吗? 3. 导 数1.平均变化率:y f x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 2.导数的定义函数()y f x =在点0x 处可导:函数()y f x =在0x 到0x x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即00()()f x x f x y x x+∆-∆=∆∆,如果当0x ∆→时,y x ∆∆有极限,则称()y f x =在点0x 处可导. 3.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点0x 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00(())P 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k ,即0()k f x '=.4..①请一定要牢记常见函数导数公式;②请牢记导数的运算法则;③要知道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5.求切线的斜率: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 f x =在点00(())P 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注意:当切线平行于y 轴时,这时导数不存在,切线方程为0x x =.)6.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1)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2)求导数()f x ';(3)令()0f x '≥,解出x 的取值范围,得函数单调递增的区间;令()0f x '≤,解出x 的取值范围,得函数单调递减的区间.(注意:求单调区间不等式可不带等号,但求参数范围则一定带等号)7.求函数极值:设函数()y f x =在点x 0处连续且0()0f x '=,若在点0x 附近左侧()0f x '>,右侧()0f x '<,则0x 为函数的极大值点;若在点0x 附近左侧()0f x '<,右侧()0f x '>,则0x 为函数的 极小值点.注意:可导函数()f x 在点0x 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0f x '=且在0x 左右侧()f x '符号不同.()0f x '= 是0x 为极值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函数的极值点是区间内的点,不能是区间的端点.把使()0f x '=的点0x 附近的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列成表格,这样可使函数在各单调区间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8.求函数的最值: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的单调函数()y f x =,在[a ,b ]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函数()y 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先求出()0f x '=的点,然后求出使()0f x '=的 所有点的函数值,再与端点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 4.三角函数1. 终边相同的角?若角α与β的终边相同,则2,()k k Z αβπ=+∈,其三角函数值相等。

2014年高考数学知识大梳理

2014年高考数学知识大梳理

2014........年高考数学..........知识识大大梳梳理理((...........知知识识精精粹粹版版)) 《《黄黄冈冈中中学学》》资资深深老老师师强强势势总总结结,,为为年年学学子子倾倾情情打打造造..............................................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A A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C a rd A B C a rd A C a rd B C a 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14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14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14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我们整个学业生涯。

在高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掌握这些知识,我在此将14年高一数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代数部分的知识点。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性质,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包括平移、缩放和翻转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指数和对数的知识,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这些知识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比如在生活中计算物体的增长速度等。

接下来是几何部分的知识。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定理。

比如,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学习了三棱锥、四棱锥、棱柱、棱台等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这些几何知识点在解决空间问题和图形问题时非常有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概率与统计是一门以研究随机现象和统计规律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学科。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概率与统计知识,如事件、样本空间、随机变量等。

我们还学习了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排列组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等。

这些知识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如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等。

此外,在高一阶段,我们还学习了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知识。

数列是一种有规律的数的排列,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列性质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这些知识点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非常有用,如计算数列的通项和求证数列的性质等。

综上所述,14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桥梁。

2014年高考数学全部知识点

2014年高考数学全部知识点

2014年高考数学全部知识点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答:,,)-⎧⎨⎩⎫⎬⎭10133. 注意下列性质:{}()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M M M a --<∈∉50352的取值范围。

()(∵,∴·∵,∴·,,)335305555015392522∈--<∉--≥⇒∈⎡⎣⎢⎫⎭⎪M a a M a aa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y x x x =--432lg()()()(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义域是_。

he,2014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1-5)

he,2014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1-5)

2014年高一下期末数学复习知识点必修一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

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x f y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根被开方数0≥;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 、对数的真数0>.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1)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rsr sa a a+⋅=;②()r s rs a a =;③()(0,0,,)r r r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7、对数函数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Ma a alog log log -=; ③)(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2014高中数学文科考点荟萃

2014高中数学文科考点荟萃

高中数学考点荟萃——献给2014年高三(文科)考生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 {|lg }y y x =—函数的值域;{(,)|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A 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A R +=∅ ,求a 的取值.(答:0a ≤) ④()U U U C A B C A C B = ,()U U U C A B C A C B = ;A B C A B C = ()(); A B C A B C = ()(). ⑤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 U C A B R ⇔= . ⑥A B 元素的个数:()()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⑦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3.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如:已知函数12)2(24)(22+----=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 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答:32(3,)-)4.原命题: p q ⇒;逆命题: q p ⇒;否命题: p q ⌝⇒⌝;逆否命题: q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5.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6.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如:“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若a 和b 不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否定是“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 7.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二.函数1.①映射f :A B →是:⑴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⑵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象且A 中不 同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即象集B ⊆).②一一映射f :A B →: ⑴“一对一”的对应;⑵A 中不同元素的象必不同,B 中元素都有原象.2.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4.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真数0>,底数0>且1≠; 零指数幂的底数0≠); 实际问题有意义;若()f x 定义域为[,]a b ,复合函数[()]f g x 定义域由()a g x b ≤≤解出; 若[()]f g x 定义域为[,]a b ,则()f x 定义域相当于[,]x a b ∈时()g x 的值域. 5.求值域常用方法:①配方法(二次函数类); ②逆求法(反函数法);③换元法(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④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⑤不等式法 ⑥单调性法;⑦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⑧判别式法(慎用):⑨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 6.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⑴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 ⑵代换(配凑)法;⑶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常见的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复数集:C 二.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几个结论(1)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本身子集).(2)∅⊆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A (非空集合)(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A 的非空子集有2n -1个,A 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交集:A ∩B ={x|x ∈A ,且x ∈B};并集:A ∪B ={x|x ∈A ,或x ∈B};补集:∁U A ={x|x ∈U ,且x ∉A}.U 为全集,∁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2)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性质:①A ∪B =A ⇔B ②A ∩B =A ⇔A ③ A ∪(∁U A)=U ④A ∩(∁U A)=∅⑤⑤∁U (∁U A)=A.⑥∁U (A ∪B) =(∁U A) ∩ (∁U A)⑦∁U (A ∩B) =(∁U A) ∪ (∁U A) 三:映 射与函数1.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种对应法则f ,对于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A 中的元素叫做原象,B 中的相应元素叫做象。

在A 到B 的映射中,从A 中元素到B 中元素的对应,可以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2.函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 ∈A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A :x 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

值域B :y 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

对应法则f :y 与x 的对应关系。

有解析式和图像和映射三种表示形式 3.函数与映射的区别在于:(1)两个集合必须是数集; (2)不能有剩余的象,即每个函数值y 都能找到相应的自变量x 与其对应。

2014高考数学知识点

2014高考数学知识点

2014高考数学知识点201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函数与方程在201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与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并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等各种类型的方程。

此外,还需要了解函数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求函数的最值等。

知识点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也是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的图像。

同时,还需要能够解三角方程和三角不等式,并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度、求距离等。

知识点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也是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并能够判断数列的特点,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解决数列问题。

知识点四: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球体、圆柱体、锥体等,并能够计算立体几何的表面积和体积。

此外,还需要掌握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容积、表面积等。

知识点五: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也是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概率问题,如计算事件的概率、计算样本空间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数、频率、均值、中位数等,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

通过对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是高考数学考试的核心要求。

只有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并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

2014高考数学必修章节知识点归纳

2014高考数学必修章节知识点归纳

201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1.3.2、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最全2014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一__基本知识篇

最全2014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一__基本知识篇

2014年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一基本知识篇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与{}x y y lg |=及{}x y y x lg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6.(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1;(2);B B A A B A B A =⇔=⇔⊆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二、函数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2.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x f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1)()(±=-x f x f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 1与C 2的对称性,即证明C 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 2上,反之亦然;(3)曲线C 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 2的方程为f(y -a,x+a)=0(或f(-y+a,-x+a)=0);(4)曲线C 1:f(x,y)=0关于点(a,b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2a -x,2b -y)=0;(5)若函数y=f(x)对x ∈R 时,f(a+x)=f(a -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6)函数y=f(x -a)与y=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2b a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x ∈R 时,f(x +a)=f(x -a) 或f(x -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 ︱的周期函数;(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 ≠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6)y=f(x)对x ∈R 时,f(x+a)=-f(x)(或f(x+a)= )(1x f -,则y=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x)有解⇔k ∈D(D 为f(x)的值域);6.a ≥f(x) 恒成立⇔a ≥[f(x)]max,; a ≤f(x) 恒成立⇔a ≤[f(x)]min ;7.(1)n a a b b n log log = (a>0,a ≠1,b>0,n ∈R +); (2) l og a N=aN b b log log ( a>0,a ≠1,b>0,b ≠1); (3) l og a b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 N ( a>0,a ≠1,N>0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献给2011级高三考生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lg }x y x =—函数的 ;{|lg }y y x =—函数的 ; {(,)|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2.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A 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A R +=∅ ,求a 的取值.(答: ) ④()U U U C A B C A C B = ,()U U U C A B C A C B = ;A B C A B C = ()(); A B C A B C = ()(). ⑤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 U C A B R ⇔= . ⑥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 3.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函数12)2(24)(22+----=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 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答: )4.原命题: p q ⇒;逆命题: q p ⇒;否命题: p q ⌝⇒⌝;逆否命题: q p ⌝⇒⌝;互为逆否的两 个命题是等价的.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5.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6.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如:“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 ” 否定是“ ”.7.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二.函数1.①映射f :A B →是:⑴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⑵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象且A 中不 同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即象集B ⊆).②一一映射f :A B →: ⑴“一对一”的对应;⑵A 中不同元素的象必不同,B 中元素都有原象. 2.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 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4.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真数0>,底数0> 且1≠;零指数幂的底数0≠);实际问题有意义;若()f x 定义域为[,]a b ,复合函数[()]f g x 定义域由()a g x b ≤≤解出;若[()]f g x 定义域为[,]a b ,则()f x 定义域相当于[,]x a b ∈时()g x 的值域. 5.求值域常用方法: ①配方法(二次函数类);②反表示法;③换元法(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 ④不等式法;⑤单调性法;⑥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⑦导数法.6.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⑴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 ⑵代换(配凑)法; ⑶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7.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⑴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是关于 对称的,确定奇偶性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 ⑵若()f x 是偶函数,那么()()(||)f x f x f x =-=;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 ((0)0f =); ⑶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 x f x ±-= 或()()1(()0)f x f x f x -=±≠;⑷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注意:若判断较为复杂解析式函数的奇偶性,应先化简再判断;既奇又偶的函数有无数个 (如()0f x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⑸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⑹确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图像法和特值法(用于小题)等. ⑺复合函数单调性由“同 异 ”判定. (提醒:求单调区间时注意定义域) 如:函数122log (2)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8.函数图象的几种常见变换⑴平移变换:左右平移---------“左 右 ”(注意是针对x 而言); 上下平移----“上 下 ”(注意是针对()f x 而言).⑵翻折变换:()|()|f x f x →( 翻 );()(||)f x f x →( 翻 ).⑶对称变换:①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②证明图像1C 与2C 的对称性,即证1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2C 上,反之亦然. ③函数()y f x =与()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x =(y 轴)对称;函数()y f x =与函数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y =(x 轴)对称;④若函数()y f x =对x R ∈时,()()f a x f a x +=-或()(2)f x f a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 于直线 对称;⑤若()y f x =对x R ∈时,()()f a x f b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⑥函数()y f a x =+,()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由a x b x +=-确定); ⑦函数()y f x a =-与()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9.函数的周期性:⑴若()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a +=-恒成立,则 ()f x 的周期为 ; ⑵若()y f x =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 ; ⑶若()y f x =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 ;*⑷若()y f x =关于点(,0)a ,(,0)b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2||a b -;*⑸()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x b a b =≠对称,则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a b -; *⑹()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或1()()f x f x a +=-,则()y f x =的周期为2||a ;10.对数:⑴log log n n a a b b =(0,1,0,)a a b n R +>≠>∈;⑵对数恒等式log (0,1,0)a N a N a a N =>≠>; ⑶log () ;log ;log n a aa M NM N M ⋅=== ;1log loga anM=;⑷对数换底公式logloglog bbaNaN=(0,1,0,1)a ab b>≠>≠;推论:121123log log log1log log log logna b c a a a n a nb c a a a a a-⋅⋅=⇒⋅⋅⋅=.(以上120,0,0,1,0,1,0,1,,,0nM N a a b b c c a a a>>>≠>≠>≠>且12,,na a a均不等于1)11.方程()k f x=有解k D⇔∈(D为()f x的值域);()a f x≥恒成立[()]a f x⇔≥最值,()a f x≤恒成立[()]a f x⇔≤最值.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⑴分离参数法(最值法);⑵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13.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4.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 x=;②顶点式顶点(h,k):()f x=;③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15.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16.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17.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0f ug x uh x=+≥(或0≤)()a u b≤≤()0()0f af b≥⎧⇔⎨≥⎩(或()0()0f af b≤⎧⎨≤⎩);18.函数(0,)ax bcx dy c ad bc++=≠≠的图像是双曲线:①对称中心是点 ,然后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cx=-(由分母为零确定)和直线acy=(由分子、分母中x的系数确定);②19.函数(0,0)bxy ax a b=+>>:增区间为(,)-∞+∞,减区间为[-.如:已知函数12()axxf x++=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三.数列1.由nS求na,1*1(1)(2,)nn nS naS S n n N-=⎧⎪=⎨-≥∈⎪⎩注意n的范围.如:数列{}na满足111534,n n na S S a++=+=,求na(答: ).2.等差数列1{}n n na a a d-⇔-=(d为常数)112(2,*)n n na a a n n N+-⇔=+≥∈21122(,)(,)n nd da anb a d b a d S An Bn A B a⇔=+==-⇔=+==-;3.等差数列的性质:①()n ma a n m d=+-,m na am nd--=;②m n l km n l k a a a a+=+⇒+=+(反之不一定成立);特别地,当2m n p+=时,有2m n pa a a+=;③若{}na、{}nb是等差数列,则{}n nka tb+(k、t是非零常数)是数列;④等差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即232,,,m m m m mS S S S S-- 是数列;*⑤等差数列{}na,当项数为2n时,S S nd-=偶奇,1nnS aS a+=奇偶;项数为21n-时,(*)nS S a a n N-==∈偶中奇,21(21)n nS n a-=-,且1S nS n=-奇偶;()(21)n nn nA aB bf n f n=⇒=-.4.等比数列121111{}(0)(2,*)nnnn n n n naaa q q a a a n n N a a q+--+⇔=≠⇔=≥∈⇔=.5.等比数列的性质①n mn ma a q-=,nq={}na、{}nb是等比数列,则{}nka、{}n na b等是数列;③111111(1)1111(1)(1)(1)(1)nnn nqq a aa aaq qq qna q na qSq qq------==⎧⎧⎪⎪==⎨⎨-+≠=≠⎪⎪⎩⎩;④m n l km n l k a a a a+=+⇒=(反之不一定成立);m nm n m n n mS S q S S q S+=+=+.⑤等比数列中232,,,m m m m mS S S S S-- (注:各项均不为0)是数列.6.①如果数列{}n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n a A总有意义)是等比数列;如果数列{}na是等比数列,则数列{log||}(0,1)a na a a>≠是等差数列;②若{}na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a是非零常数数列;③如果两个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数列的公差是原两个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求其通项;④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 d a a 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3,,,3a d a d a d a d--++;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3,,,a aq qaq aq(为什么?)7.数列的通项的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⑵已知nS(即12()na a a f n+++=)求na用作差法:11,(1),(2)nn nS naS S n-=⎧=⎨-≥⎩.*⑶已知12()na a a f n⋅⋅⋅=求na用作商法:()(1)(1),(1),(2)nf nf nf na n-=⎧⎪=⎨≥⎪⎩.*⑷若1()n na a f n+-=求na用迭加法. *⑸已知1()nnaaf n+=,求na用迭乘法.* ⑹已知数列递推式求na,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①形如1n na ka b-=+,1nn na ka b-=+,1n na ka a n b-=+⋅+(,k b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a.②形如11nnnaka ba--+=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取倒数法”求通项.8.数列求和的方法:①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②分组求和法;③倒序相加;④错位相减;⑤分裂通项法.公式:12123(1)n n n++++=+;2135n n++++=;常见裂项公式1(1)n n+= - ;1111()()n n k k n n k++=-;1111(1)(1)2(1)(1)(2)[]n n n n n n n-++++=-;11(1)!!(1)!nn n n++=-*常见放缩公式:=<=.1sin cos αα--sin cos αα+四.三角函数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2()k k Z α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k k Z αθπ⇔=+∈;α终边 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k k Z α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Z απ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Z απ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角β终边对称22()k k Z αβθπ⇔=-+∈.2.弧长公式:||l r θ=;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θ==扇形;1弧度(1rad )≈57.3︒.3.三角函数符号(“正号”)规律记忆口诀:“一 二 ,三 四 ”.4.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八块图):注意“正、余弦三兄妹 sin cos x x ±、sin cos x x ⋅”的关系. 如2(sin cos )12sin cos x x x x ±=±等.5.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注意:公式中始终视...α.为锐角...).6.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特殊角、已知角与目标角、已知角 与其倍角或半角、两角与其和差角等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2()()αβαβα=+--;22αβαβ++=⋅;222()()αββααβ+=---等;“1”的变换:221sin cos tan cot 2sin30tan 45x x x x =+=⋅=︒=︒; 7.重要结论:sin cos )a x b x x ϕ++其中tan b aϕ=);降幂公式22cos 1sin 2αα-=;2cos α= .8.正弦型曲线sin()y A x ωϕ=+的对称轴2()k x k Z ππϕω+-=∈;对称中心(,0)()k k Z πϕω-∈.9.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 内角和等于18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正弦定理:sin sin sin 2a b c ABCR ===;余弦定理:2a = cos A = ;*正弦平方差公式:22sin sin sin()sin()A B A B A B -=+-;*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2ABC S a b cr ∆++=;面积公式:124sin abc RS ab C ∆==.10.ABC ∆中,易得:A B C π++=,①sin sin()A B C =+,cos cos()A B C =-+,tan tan()A B C =-+. ②22sincos A B C +=,22cos sinA B C +=,22tancotA B C +=. ③sin sin a b A B A B >⇔>⇔>④锐角ABC ∆中,2A B π+>,sin cos ,cos cos A B A B ><,222a b c +>,类比得钝角ABC ∆结论.⑤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11.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2(0,]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2[0,]π;二面角和两向量的夹角[0,]π;直线的倾斜角[0,)π;注意术语:仰角、俯角、方位角等.五.平面向量1.设11(,)a x y = ,22(,)b x y = . (1)//a b ⇔ ;(2)0a b a b ⊥⇔⋅=⇔ //a b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和2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a e e λλ=+ //ab ⇔ . 3.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cos a b a b x x y y θ⋅==+ ;其几何意义是a b ⋅ 等于a的长度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a 在b 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a b a b θ⋅==4.三点A 、B 、C 共线AB ⇔ 与AC 共线;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ABAB ±.5.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设11(,)a x y = ,22(,)b x y =,则cos θ= = ;注意: ,a b 〈〉 为锐角0a b ⇔⋅> ,且,a b 不同向; ,a b 〈〉 为直角0a b ⇔⋅=;,a b 〈〉 为钝角0a b ⇔⋅<,且,a b 不反向.6.a b ⋅ 同向或有0||||||||||||a b a b a b a b ⇔+=+≥-=- ;a b ⋅ 反向或有0||||||||||||a b a b a b a b ⇔-=+≥-=+ ;a b ⋅不共线||||||||||a b a b a b ⇔-<±<+ .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⑴若11(,)a x y = ,22(,)b x y = ,则a b ⋅=;||AB = ; ⑵若(,)a x y =,则222a a a x y =⋅=+ .8.1P ,P ,2P 三点共线⇔存在实数λ、μ使得12OP OP OP λμ=+且λμ+= .9.三角形中向量性质:①AB AC + 过BC 边的中点:||||||||()(AB AC AB ACAB AC AB AC +⊥- ;②13()0PG PA PB PC GA GB GC G =++⇔++=⇔为ABC ∆的重心;③PA PB PB PC PA PC P ⋅=⋅=⋅⇔为ABC ∆的垂心; ④||||||0BC PA CA PB AB PC P ++=⇔ 为ABC ∆的内心;||||()(0)AB ACAB AC λλ+≠ 所在直线过ABC ∆内心.六.不等式1.掌握课本上的几个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0ab >,b a >,则11ab>.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 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重要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若0,>b a ,2211a b a b++≥(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等;(2),,a b c R ∈, 222a b c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3)公式注意变形如:22222()a b a b ++≥,22()a b ab +≤;(4)若0,0a b m >>>,则b b m aa m++<(真分数的性质);4. 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 函数(判断几何意义);(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3.直线方程五种形式:⑴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00(,)x y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⑵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和斜率k ,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⑶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 111(,)P x y 、222(,)P x y 两点,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⑷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a b ,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⑸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提醒:⑴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都有局限性.(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距式呢?) ⑵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 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⑶截距不是距离,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4.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位置关系:⑴平行⇔ 且 (查课本,写一个就可以); ⑵相交⇔ ;垂直⇔ ; (3)重合⇔ 且 .5.直线系方程:①过两直线1l :1110A x B y C ++=,2l :2220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可设 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②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 0()Ax By m m c ++=≠;③与直线: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0Bx Ay n -+=.6. 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d =7. 两条平行线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是d .8.设三角形ABC ∆三顶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重心123123(,)33x x x y y y G ++++;9.有关对称的一些结论⑴点(,)a b 关于x 轴、y 轴、原点、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是(,)a b -,(,)a b -,(,)a b --,(,)b a . *⑵曲线(,)0f x y =关于下列点和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①点(,)a b :(2,2)0f a x b y --=; ②x 轴:(,)0f x y -=;③y 轴:(,)0f x y -=;④原点:(,)0f x y --=;⑤直线y x =: (,)0f y x =;⑥直线y x =-:(,)0f y x --=;⑦直线x a =:(2,)0f a x y -=.10.⑴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⑵圆的一般方程:22220(40)x y Dx Ey F D E F ++++=+->.特别提醒:只有当2240D E F +->时,方程 220x y Dx Ey F ++++=才表示圆心为22(,)D E --,(二元二次方程220Ax Bxy Cy Dx Ey F +++++=表示圆0A C ⇔=≠,且220,40B D E AF =+->).* ⑶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为参数),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三角换元:222cos ,sin x y r x r y r θθ+=→==.* ⑷以11(,)A x y 、22(,)B x y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 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通常用几何法(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点00(,)P x y 及圆的方程 222()()x a y b r -+-=.①22200()()x a y b r -+->⇔点P 在圆 ;②22200()()x a y b r -+-<⇔点P 在圆 ;③22200()()x a y b r -+-=⇔点P 在圆 . 12.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点00(,)P x y 在圆222x y r +=上,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过圆222()()x a y b r -+-=上一点00(,)P x y 切线方程为200()()()()x a x a y b y b r --+--=. 13.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 轴垂直的直线. 1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 决弦长问题.①d r >⇔ ②d r =⇔ ③d r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常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d R r >+⇔两圆 ;d R r =+⇔两圆相 ; ||R r d R r -<<+⇔两圆 ;||d R r =-⇔两圆相 ; ||d R r <-⇔两圆 ;0d =⇔两圆同心.16.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2C :222220x y D x E y F ++++=交点的圆(相交弦)系方程 为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1λ=-时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17.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 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 八.圆锥曲线方程2. 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00(,)P x y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02||p PF x =+.3. 抛物线焦点弦长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上F 为焦点,过F 的弦长|AB|=4.共渐近线ba y x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2222x ya b λ-=(λ为参数,0λ≠). 5.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12|AB x x -]== 6.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端点1122(,),(,)A x y B x y ),得分步骤:由方程(,)0y kx mF 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k 为斜率).判断△的符号,解不等式写出韦达定理12x x += ,12x x = 这里体现了解几中“设而不求”的思想.7. 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221Ax By +=(对于椭圆0,0A B >>); 8. 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 ,11(,)A x y 、22(,)B x y ,则有如下结论: ⑴12||AB x x p =++;⑵2124px x =,212y y p =-; ⑶112||||pAF BF +=.9. 对于22(0)y px p =≠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200(,)2y y p,以简化计算.10.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22221x y a b+=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斜率2020b x k a y =-;在双曲线22221x ya b -=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斜率2020b x k a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中,以00(,)P x y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0py k =.11.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⑴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0F x y =,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⑵待定系数法:可先根据条件设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⑶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⑷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12. 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的有关结论:⑴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1,)u k = 或(,)u m n = .等于已知直线的斜率k 或nm;⑵给出+与AB 相交,等于已知+过AB 的中点;⑶给出0=+,等于已知P 是MN 的中点;⑷给出()AP AQ BP BQ λ+=+,等于已知Q P ,与AB 的中点三点共线;⑸给出以下情形之一: ①//; ②存在实数λ,使AB AC λ=; ③若存在实数,αβ,且1αβ+=;使OC OA OB αβ=+,等于已知C B A ,,三点共线.⑹在ABC ∆中,给出12()AD AB AC =+,等于已知AD 是ABC ∆中BC 边的中线.⑺给出0=⋅MB MA ,等于已知MB MA ⊥,即AMB ∠是直角,给出0<=⋅m MB MA ,等于已知AMB ∠是钝角或反向共线,给出0>=⋅m ,等于已知AMB ∠是锐角或同向共线.⑻给出||||()MA MBMA MB MP λ+=,等于已知MP 是AMB ∠的平分线. ⑼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0)()(=-⋅+AD AB AD AB ,等于已知ABCD 是菱形.⑽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AB AD AB AD +=-,等于已知ABCD 是矩形.⑾在ABC ∆中,给出222OC OB OA ==,等于已知O 是ABC ∆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外接圆 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⑿在ABC ∆中,给出0=++OC OB OA ,等于已知O 是ABC ∆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 三条中线的交点).⒀在ABC ∆中,给出⋅=⋅=⋅,等于已知O 是ABC ∆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 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⒁在ABC ∆中,给出+=||||()AB AC AB AC λ+ )(+∈R λ等于已知通过ABC ∆的内心.⒂在ABC ∆中,给出,0=⋅+⋅+⋅OC c OB b OA a 等于已知O 是ABC ∆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九.立体几何1. 默写出右图中的12个结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 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全面积(S 全) 体 积(V)表中S表示面积,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表斜高,h′表示斜高,l表示侧棱长.表中l、h分别表示母线、高,r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半径,R表示半径.4. 斜二测画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画直观图的方法.其规则可以简要说成:“竖直或水平方向放置的线段画出时方向、长度,前后方向放置的线段画出时方向与水平方向成°或°角,长度画成原长度的 .”5. 选取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射面,一个投射面水平放置,叫做,投射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一个投射面放置在正前方,这个投射面叫做,投射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射面都垂直的投射面叫做,通常把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 .6.正四面体(设棱长为a)的性质:①全面积2S=②体积312V=③对棱间的距离2d=;④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为定值3h=⑤外接球半径4R=⑥内切球半径12r a=⑦理)相邻面所成二面角13arccosα=7.直角四面体的性质:(直角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在直角四面体O ABC-中,,,OA OB OC两两垂直,令,,OA a OB b OC c===,则⑴底面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⑵直角顶点O在底面的射影H为三角形ABC的垂心;⑶2BOC BHC ABCS S S∆∆∆= ;⑷2222AOB BOC COA ABCS S S S∆∆∆∆++=;⑸22221111OH a b c=++;⑹外接球半径R=R8.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9.(理).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b分别为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cos,cos||||a ba ba bθ<>=⋅=⋅;⑵求线面角:设l是斜线l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斜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cos,sin||||l nl nl nθ<>=⋅=⋅;⑶求二面角(法一)在α内a l⊥,在β内b l⊥, ,则二面角lαβ--的平面角||||arccos a ba bθ⋅⋅=±(符号由二面角的锐钝来确定).(法二)设1n,2n是二面角l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αβ--的平面角1212||||arccosn nn nθ⋅⋅=(计算出的余弦值就是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10(理).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θ,则cosS Sθ=侧底.十(理).排列组合和概率1.排列数公式:!!()!(1)(1)(,,*)mnnm n mA n n n m m n m n N-=--+=≤∈当m n=时为全排列!nnA n=.2.组合数公式:(1)(1)()!(1)(2)321mm nnA n n n mC m nm m m m⋅-⋅⋅⋅--==≤⋅-⋅-⋅⋅⋅⋅⋅,01nn nC C==.3.组合数性质:m n mn nC C-=;11r r rn n nC C C-++=.4.排列组合主要解题方法:①优先法:特殊元素优先或特殊位置优先;②捆绑法(相邻问题);③插空法(不相邻问题);④间接扣除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⑤多排问题单排法;⑥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适用与指标分配,每部分至少有一个);⑦先选后排,先分再排(注意等分分组问题);⑧涂色问题(先分步考虑至某一步时再分类).⑨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组问题别忘除以!n.5.常用性质:!(1)!!n n n n⋅=+-;即11n n nn n nnA A A++=-;111(1)r r r rr r n nC C C C r n+++++⋅⋅⋅+=≤≤;6.二项式定理:(a+b n=⑴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1(0,1,2,...,)r n r rr nT C a b r n-+==;⑵注意第r+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1项系数的区别.7.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⑴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⑵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21n+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121n-+和121n++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⑶0122n nn n n nC C C C+++⋅⋅⋅+=;021312nn n n nC C C C-++⋅⋅⋅=++⋅⋅⋅=.8.二项式定理应用:近似计算、整除问题、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用赋值法求展开式的某些项的系数的和如()()nf x ax b=+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1)f,奇数项系数和为12[(1)(1)]f f--,偶数项的系数和为12[(1)(1)]f f+-.9.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⑴()P A=;⑵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 A B+=()()P A P B+;⑶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 AB P A P B=;⑷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1)k k n kn nP k C p p-=-;⑸如果事件A与B互斥,那么事件A与B、A与B及事件A与B也都是互斥事件;⑹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1()()P AB P A P B-=-;(6)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1()()P A B P A P B-⋅=-.10.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十一.概率与统计1(理).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能够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由概率的性质可知,任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述两个性质:⑴0,1,2,iP i≥= ;⑵121P P++=.2(理).二项分布记作~(,)B n p ξ(,n p 为参数),()k k n kn P k C p q ξ-==,记),;(p n k b qp C kn k k n =-.3(理).记住以下重要公式和结论:⑴期望值1122n n E x p x p x p ξ=++++ .⑵方差2221122()()()n n D x E p x E p x E p ξξξξ=-+-+⋅⋅⋅+-+⋅⋅⋅.⑶标准差δξ2();()E a b aE b D a b a D ξξξξ+=++=. ⑷若~(,)B n p ξ(二项分布),则E np ξ=, (1)D npq q p ξ==-. ⑸若~(,)g k p ξ(几何分布),则1pE ξ=,q pD ξ=.4.掌握抽样的三种方法:⑴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⑵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⑶分层抽样(按比例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它们的共同点 都是等概率抽样.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中,“每次抽取时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如从 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n 个个体,则每个个体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为1N,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为1N,…,故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N,即每个个体入样的概率为n N.5.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 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⑴学会用样本平均数 12111()n ni i x n n x x x x =∑=++⋅⋅⋅+=去估计总体平均数;⑵会用样本方差222121[()()nSx x x x =-+-+22221111()]()()nnn i i i i n n x x x x x nx ==∑∑⋅⋅⋅+-=-=-去估计总体方差2σ及总体标准差;⑶学会用修正的样本方差*22221211[()()()]n n S x x x x x x -=-+-+⋅⋅⋅+-去估计总体方差2σ,会用*S 去估计σ.6.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22()21(),x f x x R μσ--=∈,式中,μ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7.正态曲线的性质:⑴曲线在x μ=时处于最高点,由这一点向左、向右两边延伸时,曲线逐渐降 低;⑵曲线的对称轴位置由确定;曲线的形状由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反过来曲线越高瘦. ⑶曲线在x 轴上方,并且关于直线x=μ 对称;8.利用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数值表计算一般正态分布2(,)N μσ的概率12()P x x ξ<<,可由变 换x t μσ-=而得()()x F x μσ-=Φ,于是有2112()()()x x P x x μμσσξ--<<=Φ-Φ.9.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⑴提出统计假设,确定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N μσ;⑵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a 是否落入范围(3,3)μσμσ-+;⑶作出推断:如果(3,3)a μσμσ∈-+,接受统 计假设;如果(3,3)a μσμσ∉-+,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假设. 十二.导数1.导数的定义:()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记作00000()()()limx x x f x x f x xy f x =∆→+∆-∆''==.2. 函数()f x 在点0x 处有导数,则()f x 的曲线在该点处必有切线,且导数值是该切线的斜率.但函数 ()f x 的曲线在点0x 处有切线,则()f x 在该点处不一定可导.如()f x =0x =有切线,但不可导. 3. 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指:曲线()y f x =在点00(,())P x f x 处切线的斜率. 4.曲线()y f x =在点00(,())P 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是0()f x ',切线方程为000()()()y f x f x x x '-=-.5.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0C '=(C 为常数);1()()n n x nx n Q -'=∈.(sin )cos x x '=;(cos )sin x x '=-; ()ln x x a a a '=;()x x e e '=;1(log )log a a xx e '=.1(ln )xx '=6.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 v u v '''±=±;()uv u v uv '''=+;2()u u v uv vv''-'=.7(理).复合函数的导数:x u x y y u '''=⋅.8.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f x '>,那么()f x 为增 函数;如果()0f x '<,那么()f x 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f x '=,那么()f x 为常数;(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x f ';②求方程0)(='x f 的根;③检验)(x f '在方程 0)(='x f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 右正,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②将()y f x =在各极值点 点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十三.复数1.理解复数、实数、虚数、纯虚数、模的概念和复数的几何表示.2.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以下结论:⑴a bi c di a c +=+⇔=且(,,,)c d a b c d R =∈;⑵复数是 实数的条件:①0(,)z a bi R b a b R =+∈⇔=∈;②z R z z ∈⇔=;③20z R z ∈⇔≥.3.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 ①z a bi =+是纯虚数0a ⇔=且0(,)b a b R ≠∈; ②z 是纯虚数0(0)z z z ⇔+=≠;③z 是纯虚数20z ⇔<.4.⑴复数的代数形式:z a bi =+;⑵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按以下法则进行:设1z a bi =+, 2(,,,)z c di a b c d R =+∈,则12z z +=,12()()()()z z a bi c di ac bd ad bc i =++=-++, 1222222(0)z ac bd bc ad i z z c d c d +-=+≠++. 5.几个重要的结论:⑴2222121212||||2(||||)z z z z z z ++-=+;⑵22||||z z z z ⋅==;⑶若z 为虚数,则22||z z ≠. 6.运算律仍然成立:(1) ⑴m n m n z z z +⋅=; ⑵()m n mn z z =;⑶1212()(,)m m m z z z z m n N ⋅=∈. 7.注意以下结论:⑴2(1)2i i ±=±;⑵11i ii +-=,11i ii -+=-;⑶1230()n n n n i i i i n N ++++++=∈;⑷1||11zz zz z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