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精品课件)

最新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精品课件)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

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4.体温大于38。

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

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中风(脑卒中)护理评估1.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最新中医护理准则

最新中医护理准则

最新中医护理准则
一、介绍
中医护理准则是为了规范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而
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准则主要涵盖了中医护理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等内容。

二、中医护理原则
1. 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气血状况和病情
特点进行个体化护理,注重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

2. 病因阐释:中医护理应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因,综合各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诊断与治疗。

3. 以德施护:中医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尊重患者,关怀患者,做到以德施护。

三、中医护理方法
1. 诊疗观察法:中医护理应注重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 药膳调理法:中医护理可适当运用中药食疗原理,给予患者
合理的药膳调理,促进康复。

3. 通络疗法:中医护理可以采用推拿按摩、拔罐等手法,通过
通络疗法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

四、中医护理技巧
1. 脉诊技巧:中医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脉诊技巧,准确判断患
者的病情。

2. 刮痧技巧:中医护理可适当运用刮痧手法,促进患者的血液
循环,缓解病痛。

3. 推拿技巧:中医护理人员应熟练运用推拿技巧,减轻患者的
不适感。

五、总结
中医护理准则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促进了中医护理
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中医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准则进行护理工作,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范,具体准则请以官方发布的文件为准。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pdf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pdf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包含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高热:包括中暑、中风、神昏等高热症状的护理。

3.痛证:包括各种疼痛症状的护理。

4.暴泻:包括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脱证:包括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护理。

6.中药中毒:包括中药过量、误用等中毒症状的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风温:包括感冒、咳嗽等风寒热症状的护理。

3.内伤发热:包括内伤、发热等症状的护理。

4.胃痛:包括胃痛、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5.黄疸:包括各种黄疸症状的护理。

6.水肿:包括水肿、淋证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疖、疔、痈、发、丹毒、疔疮、走黄等皮肤疾病的护理。

4.窦道、压疮、脱疽等伤口护理。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产前、产后的护理。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4.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护理。

5.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异位妊娠等孕产妇的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肺炎、喘嗽、鹅口疮、泄泻、疳证、惊风、痫证、水肿、麻疹、水痘、痄腮、顿咳、小儿暑温、疫毒痢、遗尿、紫癜等儿科疾病的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护理。

最新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最新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目录前言⋯⋯⋯⋯⋯⋯⋯⋯⋯⋯⋯⋯⋯⋯⋯⋯⋯⋯⋯⋯⋯⋯⋯ 2第一章管理体系及职责⋯⋯⋯⋯⋯⋯⋯⋯⋯⋯⋯⋯⋯⋯ 3第二章人员管理⋯⋯⋯⋯⋯⋯⋯⋯⋯⋯⋯⋯⋯⋯⋯⋯⋯ 6第三章临床护理实施⋯⋯⋯⋯⋯⋯⋯⋯⋯⋯⋯⋯⋯⋯⋯10第四章质量评价⋯⋯⋯⋯⋯⋯⋯⋯⋯⋯⋯⋯⋯⋯⋯⋯⋯16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

为推动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

《指南》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围绕突出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提出要求,常规性的、西医护理的内容以及对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影响不大,关系不密切的在本《指南》中不涉及。

《指南》主要针对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质量评价等四方面,在总结全国中医医院经验基础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以指导各中医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

第一章管理体系及职责中医医院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是医院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目标全面实现和工作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管理体系(一)设置原则1.因地制宜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护理组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2.精简高效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设置应层级简明清晰,工作流程合理,运行顺畅高效。

3.协调统一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各层级的职责任务明确,协调配合,权责统一。

(二)基本结构根据中医医院的不同规模,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有两种结构形态。

1.三级结构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结构。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一、常用各种注射法(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

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

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

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

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

(二)药液抽吸法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文(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文(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文(试行)
20 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 11、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 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4、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变)中医护理方案
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
方案
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 17、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
8、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 18、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
19、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肺胀(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2024解读

中医护理方案2024解读

中医护理方案2024解读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针对不同疾病或病情,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提供的
一套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2024年发布的中医护理方案是在之前研究和
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各类疾病的中医护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指导临床
中医护理工作。

在中医护理方案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包括养生保健、调理饮食、按摩推拿、针灸等。

其中,养生保健是中医护理方案的核
心内容之一,它强调通过调节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方式来改善身体的
健康状况。

例如,针对不同疾病,中医护理方案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如肝炎患者应忌烟酒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

另外,按摩推拿也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疼痛和疲劳。

例如,在颈
椎病的治疗和康复中,中医护理方案推荐使用颈部按摩和推拿来放松颈肩
肌肉,减轻炎症和疼痛。

同时,针灸也是中医护理方案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例如,在失眠治疗中,中医护理方
案推荐使用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总体来说,2024中医护理方案的出台,为中医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

它强调了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
对不同疾病进行了分类和方案设计。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护理方案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
完善和验证,以进一步提高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最新版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版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版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姓名:科室: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50分钟E.60分钟2、煎药的火候应(B)A.先文后武B.先武后文C.直接用文火煮沸D.直接用武火煮沸E.文武交替使用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A.茯苓B.白术C.石膏D.甘草E.大黄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A.旋覆花B.陈皮C.连翘D.甘草E.黄芪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B.李时珍C.张仲景D.孙思邈E.朱丹溪6、中医的四种诊法(D)A.望、触、问、切B.视、触、叩、听C.望、触、叩、听D.望、闻、问、切E.望、闻、叩、听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A.春防风B.夏防热C.长夏防湿D.秋防燥E.冬防寒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A.清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热法1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A.饭后服用B.饭后二小时服用C.饭前二小时服用D.饭前半小时服下E.饭前空腹服用1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D.推断病情进展E.了解病位深浅1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A.早卧早起B.早卧晚起C.夜卧早起D. 夜卧晚起E.以上均不对1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A)A.早卧早起B.早卧晚起C.晚卧早起D.晚卧晚起E.以上均不对1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 C )A.60-80分贝B.20-40分贝C.40-60分贝D.40-50分贝E.50-70分贝1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 B )A.16~20℃B.18~22℃C.20~24℃D.24~26℃E.26~28℃1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A.18~26℃B.18~28℃C.20~24℃D.24~26℃E.20~28℃1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B.40%-50%C.50%-60%D.60%-70%E.70%-80%1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药剂型是(D)A.散剂B.丹剂C.冲剂D.汤剂E.丸剂1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A.铁锅B.瓷罐C.铝锅D.搪瓷锅E.不锈钢锅2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A.3-4cmB.4-5cmC.5-6cmD.6-7cmE.8-10cm21、为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真热假寒用寒药,服药最好选用(B)A.温服B.热服C.凉服D.冷服E.无严格规定22.汗法忌生冷食物和(C)A.辛辣食物B.清淡食物C.酸性食物D.煎炸食物E.热粥23.药物采取二次分服的方法的用法是(B)A.汗法B.吐法C.下法D.补法E.和法24.代表方为麻子仁丸的下法是(C)A.寒下B.温下C.润下D.泻下E.攻补兼施25.服小柴胡汤忌食(A)A.萝卜B.姜C.大黄D.附子E.红薯26.有效清除经口摄入中毒物质,避免毒物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B)A.清洗B.洗胃C.催吐D.导泻E.灌肠27.如果有毒中草药科腐蚀肠粘膜时,不能让患者服下的保护剂是(A )A.浓茶B.植物油C.牛奶D.蛋清E.果胶28.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D)A.麻黄B.大黄C.人参D.阿胶E.红花29.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B)A.1-2hB.2-4hC.3-4hD.3-5hE.4-6h30.凡消导类药物,服用最好选在(A)A.饭后B.饭前C.睡前D.清晨上午E.空腹31.在服用补益药期间偶遇外感,为防“闭门留寇”,最好(C)A.继续服用B.减少服药次数C.停服D.增加服药次数E.减轻药量32. 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E)A.调整阴阳B.因地制宜C.扶正祛邪D.标本缓急E. 治病求本33.属于中医治则的是(E)A.发汗B.催吐C.攻下D.调和E.扶正34、中医养生的三个层次包括:(B)A养身、养病、养心 B养身、养性、养心 C养病、养性、养心D养身、养性、养神 E养身、养性、养病35、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包括:(E)A.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B.矿物质C.微量元素D.维生素、水E.氨基酸36、全球最受敬重的营养学权威人物是(E)A.江本胜博士B.陈君石院士C.朱长生教授D.夏学銮教授E.坎贝尔教授37.《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告知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应该做到(A)A.一视同仁B.诚挚体贴C.冷嘲热讽D.区别对待E.不分贵贱38.三国演义有“望梅止渴”的典故,延伸至临床的情志护理是属于(C)A.说理开导B.释疑解惑C.暗示疗法 D发泄解郁E.诱导疗法39. 脾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A)A.酸B.苦C.甘D.辛E.咸40. 每剂中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C),儿童减半A.200ml左右B.300ml左右C.250ml左右D.350ml左右E.400ml左右41.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B)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E. 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42. 下列哪味中药需包:(E)B.鹿角胶C.牡蛎D.人参E.枇杷叶43.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B)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44.尿潴留患者导尿时,为防止出现虚脱和血尿,一次导出尿量不宜超过:(D)A.500毫升B.600毫升C.800毫升D.1000毫升E.1500毫升45.针刺得气的异常感觉是(C)A.胀B.重C.痛E.酸46.痉证护理中错误的是(D)A.病室安静B.避免噪音C.防止外伤D.住阳光明亮的病室47.下列哪种用药法特别注意情志护理:(C)A.下法B.温法C.和法D.清法E.补法48.可以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是(A)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49.“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C)A.药物预防B.加强锻炼C.起居有常D.调节情志E.劳逸结合50.在肉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A.鸡蛋B.虾C.猪肉D.牛肉E.牛奶51.在素食食品中,钙质含量最高的是(B)A.苋菜B.黑芝麻C.圆白菜D.紫菜E.黄豆52.在五脏六腑中居首位,又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A)A.心B.肝C.脾D.肺E.肾53.、水占人体的比重约为(E)A.70~80%B.30~40%C.50~60%D.40~50%E.60~70%54.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现患人数约:(C)A.6000多万B.1.6亿C.9200多万D.2亿E.1700万55. 煎药用水不可用(E)A.井水B.江河水C.纯净水D.自来水E.沸水56.目前临床上使用机器煎药时,煎药袋内的中药应浸泡:(D)A.10-20分钟B.20-40分钟C.40-50分钟D.30-60分钟E.30-50分钟57.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E)A.升B.出(阳)C.降D.入(阴)E.举58.肾在液为(B)A.涎B.唾C.尿D.泪E.涕59.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D)A.汗B.尿C.粪D.呕吐物E.呼气60.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D)A.风邪B.暑邪C.燥邪D.火邪E.寒邪61.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金克木E.水克木62.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C)A.脾B.小肠C.胃D.大肠E.三焦63.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D)A.饮食B.六淫C.七情D.瘀血E.疫疠6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B)A.反治B.正治C.治标D.标本兼顾E.以上都不是65.肺主一身之气,主要是指(A)A.宗气B.元气C.卫气D.清气E.营气66.正常舌象是(B)A.淡白舌、厚白苔B.淡红舌、薄白苔C.红绛、深黄苔D.青紫舌、灰黑苔E.鲜红舌、厚腻苔67.气机失调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C)A.气滞B.气逆C.气虚D.气闭E.气脱68.在医疗工作中,应做到“四轻”,下列哪项不妥:(D)A.说话轻B.走路轻C.开关门轻D.咳嗽轻E.操作轻69.插入导尿管后注入多少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E)A.5-6毫升B.6-8毫升C.8-10毫升D.10-12毫升E.10-15毫升70.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一般需观察多长时间(B)B.15分钟C.10分钟D.20分钟E.25分钟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冬季生活起居护理包括(ABCDE)A.冬季昼短而夜最长,患者应“早卧晚起”B.冬季是身体锻炼的最佳季节,可加大活动量C.冬季白昼短,阳光柔和,所以”自曝于日“十分重要。

中医护理专业 教材版本

中医护理专业 教材版本

中医护理专业教材版本
中医护理专业的教材版本有很多,具体使用哪个版本教材取决
于学校和教师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专业教材版本:
1. 《中医护理学》(第二版),该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中医护理专业的主要教材之一。

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学的基本
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2. 《中医护理学》(第三版),该教材是在第二版基础上进行
修订和更新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案例。

同样由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出版。

3. 《中医护理学》(第四版),该教材是目前较新的版本,对
前几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同样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除了以上几个版本的教材外,还有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被广
泛采用,如《中医护理学》(第一版)、《中医护理学基础与技能》等。

此外,不同学校和教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其他版
本的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的讲义。

总之,中医护理专业的教材版本众多,每个版本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学生在学习中医护理专业时,应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材版本,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目录23第一章针刺疗法45一电针疗法6二穴位注射7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8四针刺护理9第二章灸法一艾条灸1011二艾炷灸12三温针灸13四灯火灸14第三章放血疗法15第四章挑治疗法16第五章拔罐疗法17一拔火罐法18二拔药罐法19第六章发泡疗法20第七章磁疗法第八章推拿疗法2122附:小儿推拿疗法第九章刮痧疗法2324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25第十一章换药法26第十二章熏洗疗法27第十三章溻渍法28第十四章涂药法第十五章敷药法2930第十六章贴药法31第十七章吹药法第十八章点眼药法3233第十九章药熨法34第二十章导便法35第二十一章坐药法36第二十二章煎药法37第二十三章服药法38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3940第一章针刺疗法4142一、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4344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4546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47(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48针仪。

49(三) 操作方法50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5152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53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5455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6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57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58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59(四) 注意事项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6061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62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24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24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24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是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规范,旨在规范中医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中医医院患者的安全、舒适和人格尊重。

第二条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技术和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专业护理工作。

第三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应坚持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粹,弘扬中医理念,贯彻中医治未病、治未病的护理理念。

第二章护理工作组织第四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应由护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

第五条中医护理工作应与临床医疗、中药配置和针灸推拿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理的协作机制。

第六条中医护理人员应当按照中医医院相关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要求进行工作。

第七条中医护理部门应制定中医护理工作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流程,确保工作规范和顺畅。

第三章中医护理技术第八条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脉诊、舌诊、中药熏功、针灸推拿等技术。

第九条中医护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运用中医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不得盲目或滥用技术。

第十条中医护理应确保护理操作无损害患者身体、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四章患者护理第十一条中医护理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保护患者的利益,不得侵犯患者权益。

第十二条中医护理应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等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第十三条中医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和活动,调理患者的情绪状态。

第十四条中医护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和康复。

第五章护理记录与评估第十五条中医护理应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和治疗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十六条中医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护理效果和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护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中医护理应加强护理质量评估和护理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肺癌中医护理查房【最新版】

肺癌中医护理查房【最新版】
肺癌中医护理查房
目录
CO NTENTS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难点 六、效果评价表
PART 01 常见证候要点
一、常见证候要点
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 边有齿痕。
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 舌体瘦小、苔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九)恶心呕吐
1、保持病室整洁,光线色调柔和,无异味刺激。 2、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3、保持口腔及床单位清洁,协助淡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4、体质虚弱或神志不清者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引 起窒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九)恶心呕吐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3、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4、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5、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曲池或耳尖、大椎放血(营养状况差者慎用)。 6、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猕猴桃、荸荠等,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阴虚内热者,多进食滋阴润肺之品,如蜂蜜、莲藕、杏仁、银耳、梨等。协助多饮温开水, 漱口液漱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六)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 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 5~10分钟。 6、进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食物,如胡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栗子等。严重便溏者适 量饮淡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1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 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 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 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 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 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精品课件
12
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 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 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 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 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 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 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 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精品课件
16
情志调理
中医病因学中的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 对外界事物和现却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 映,一般不会使人发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 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肝,喜伤心,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
精品课件
7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灵枢·顺气一 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 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 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 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 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精品课件
17
人体情志发生变异的因素 社会及自然环境因素 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更 工作中的困难挫折 家庭中的悲欢离合 人生旅程的坎坷际遇,乃至花前月下, 凄风冷雨等等
精品课件
18
中医情志护理虽属心理护理范畴,但它 又与心理护理不完全相同。开展中医情 志护理除了要运用心理护理的一般原理 外,更为重要的运用中医七情通五脏的 基本理论进行护理。如肝主怒、怒则气 上。怒伤肝,发怒的患者多为肝火旺者, 发怒后多会出现胁下胀痛、心跳加快、 面赤、失眠、不思饮食等症。
中医护理
公安县中医院 杨梅芳
精品课件
1
主要内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护理的分级护理
精品课件
2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护理
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特点
情志护理
精品课件
3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源于中医人体观的整体观念。所谓整 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中 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 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 整体。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整体观 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 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护理等 各个领域中 。
精品课件
10
辨证施护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 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 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精品课件
5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人和自然界相统一 人与自然界是息息 相关的,人赖以自然界而生存。而自然 界变化必然相应地对人体生理、病理等 方面发生影响。
精品课件
6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灵枢.五癃津 液别》中记载:“天暑诮厚则腠理开,故汗 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 由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 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 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 汗多尿等。
精品课件
13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 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 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 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 室温宜低而湿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 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 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精品课件
8
人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与衣着日趋丰富, 居住的环境日益舒适,加上人类对自身 与疾病的日益重视后,知道如何养生, 如何去防治疾病。但是,社会进步也会 给人类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 肥胖、结石症、空调综合症、精神紧张 综合症、儿童早熟、糖尿病、高血压等
精品课件
9
均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医学模式由生 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也就是说,现在某些疾病,仅依 靠药物治疗是很难取效的,还得依靠心 理、运动或环境等方法来进行调治,这 其中就包括了很大程度上的预防与护理。 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影响也非常大, 这些,仅靠药物来减少发病和死亡率, 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
精品课件
14
“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 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 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 异。以感冒为例,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 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 方法。如室内注意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 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苦瓜等,忌 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如果是冬 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 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 使 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
精品课件
4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 的有机整体。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 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 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临床上见到 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 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 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 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 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精品课件
15
所谓“异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 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 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 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 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 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 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阴 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