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六课 君子之风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它包含了孔子和他的门徒们的言论和行为,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影响深远。

在现代教育中,分为不同版本的《论语选读》被广泛用于高中教育中,其中人教版高二选修的《论语选读》更是备受推崇。

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着重讨论人教版高二选修《论语选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全面了解《论语》的思想体系,领会其价值观和儒家伦理道德观,进而对世界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礼、仁、义等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2.孔子的人生态度、言传身教及其价值观;3.《论语》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七),主要包括孔子及其门徒的名言、警句、典故,如《学而》、《为政》、《里仁》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对于历史文化类的教学,较为适合授课。

这种方法能够将复杂的文化知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实际例子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2.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感知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理解文化知识。

3.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共同思考、探讨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点。

这种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1.核心思想和关键词在讲授教材内容阶段,需要突出学生对核心思想和关键词的理解。

核心思想是文化知识的重要精华,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课外阅读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刻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论。

五、教学评估1.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2.主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针对学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的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等。

高中语文 待价而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 待价而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待价而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孔子具有十分高远的政治理想,堪称“夫子之道至大”。

但这位胸怀兼济之志的盛德君子,却遭遇了四处碰壁,失意落魄的人生尴尬。

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当政者的确多是些“不足算”的“半筲之人”;另一方面儒学的仁政理想,与传统社会专制制度背离。

尽管孔子陷入欲入世而不得的尴尬境地,他仍然满怀入世救世的热忱,以“内圣”之学为本,随时准备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以匡救无道的现实政治,实现圣王德治的大同理想。

1.字音字形(1)韫(yùn)椟而藏诸(2)佛肸(bì xī)以中牟畔(3)好从事而亟(qì)失时(4)涅而不缁(zī)(5)吾岂匏(páo)瓜也哉(6)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7)日月逝(shì)矣,岁不我与2.重要词语(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yù,参与,介入(2)仪封人请见:边界(3)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忧虑,担心(4)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忧虑(6)求善贾而沽诸:贾,商人。

一说读jià,同“价”。

沽,卖(7)末之也已:末,无;之,往;已,止,罢休(8)怀其宝而迷其邦:混乱。

这里指任其混乱(9)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屡次3.通假字(1)公山弗扰以费畔:通“叛”,反叛(2)归孔子豚:通“馈”,赠(3)遇诸塗:通“途”,道路(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通“智”,聪明(5)子路不说:通“悦”,高兴(6)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通“智”,聪明(7)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伺”,伺察4.“其”字的用法(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2)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3)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他”(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第三人称代词,“他的”(5)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词类活用(1)从者见之: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使动用法,使……完美(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用法,使……拜见(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使动用法,使……迷乱6.特殊句式(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把……怎么办(2)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把……怎么样(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介词短语后置(4)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宾语前置(5)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对……怎么说(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待贾而沽:贾,价;沽,卖。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字音字形(1)衣轻裘.()(2)冕.()(3)瞽.者()(4)厩.() (5)齐衰..() (6)弋.()(7)被.发左衽.() (8)沟渎.()2.重要词语(1)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道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盍.各言尔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愿无伐.善,无施.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然,固相.师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过之,必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3)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通假字(1)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师言之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管仲非仁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于”和“若”字的用法(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钓而不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1)吾道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阶也,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固相师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语积累(1)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立人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近取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 学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 学案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学案一、巩固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二、阅读理解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13.3)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 学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 学案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周而不比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周而不比.比:以利合,可解释为“勾结” B .朋友数.,斯疏矣 数:多,指朋友数量多 C .好行小慧,难矣哉 慧:聪明D .君子以文.会友 文:文章学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焉.廋哉毋自辱焉.B.⎩⎪⎨⎪⎧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 何以.报德以.友辅仁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的一项是( )A .君子周.而不比 B .友直.,友谅 C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D .老者安.之 4.下列各句句式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A .君子不以言举人B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 .人焉廋哉D .何以报德5.名句填空。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能恶人。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矣。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游曰:“事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疏矣。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观其所由.由:原因 B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谅:谅解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责:责罚 D .不可.则止 可:认可,听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视其所.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 人焉.廋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和方法的一组是( )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朋友数,斯疏矣⑤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④⑥9.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15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学案-语文版15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与国之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为政》)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

最新-高二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全册教案 精品

最新-高二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全册教案 精品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教案1 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教案1 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一)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 能力目标:简单理解儒家思想。

3. 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二、重点、难点:文句解读三、考情分析:阅读与写作四、重点解读分析:1. 关于孔子孔子的出身孔子的成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孔子的评价2. 文本解读(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五、课外拓展: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鲍鹏山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五课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五课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关于孔子眼中的“鬼神”,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好像已经成了定论,即孔子对“鬼神”是存而不论的。

也就是说,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采取的是“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的策略和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从这些论述中,很多人简单地得出结论:孔子把目光转向了人间,认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做好地下的“人事”,而不应该去谈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

如果不尽“人事”,单纯地去祈祷,上天的鬼神也不会赐福的。

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尽人事而知天命”。

对孔子来说,鬼神之事真的不重要吗?绝对不是。

恰恰相反,鬼神对孔子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置身于外”地去谈论,而应该在虔诚地投向鬼神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去领悟,去体验。

鬼代表的是逝去的祖先,神代表的是上天的玄妙。

二者能不重要吗?可是,人却不能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之外去谈论鬼神。

就像一个人平时不信仰佛,而到碰到灾祸之事再跑去求佛,这样的人能领会佛法无边吗?肯定不能。

如果一个基督徒,仅仅是为了能够进天堂才去信仰上帝,这样的基督徒能够领会上帝的善吗?当然也不能。

孔子说,鬼神的意义就在你虔诚地祭祀鬼神的过程中,而不在别处。

1.字音字形(1)狎.()(2)公伯寮.()(3)愬.()2.重要词语(1)敢.问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仁者先难.而后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不与.祭,如不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狎.大人,侮.圣人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夫子固有惑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吾力犹能肆诸..市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君子敬.而无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何患.乎无兄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樊迟问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人皆有兄弟,我独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道之将废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季路问事.鬼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敬鬼神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特殊句式(1)道之将行也与,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伯寮其如命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成语积累(1)慎终追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敬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四海之内皆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7.名句积累(1)君子有三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

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上了。

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

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1.字音字形(1)不悱.不发()(2)贫而无谄.()(3)如切如磋.() (4)闵.子骞()(5)举一隅.() (6)巧笑倩.兮()2.重要词语(1)有教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女与回也孰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与.女,弗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素.以为绚.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自卫反.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用法(1)赐也何.敢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何.言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告诸.往而知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闻斯行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认为“中庸”是骑墙主义、调和主义。

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它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它动人的魅力。

1.字音字形(1)狂狷.()(2)讪.()(3)徼.()(4)乡原.() (5)攻讦.() (6)椟.()2.重要词语(1)其至.矣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鲜.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义之与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得中行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必也狂.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大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乡原,德之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恶居下流而讪.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恶徼.以为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恶讦.以为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然则师愈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也狂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原.,德之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恶徼以为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恶不孙.以为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用法(1)也⎩⎨⎧ 师与商也.孰贤: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乡原,德之贼也.:(2)与⎩⎨⎧师与.商也孰贤: 义之与.比: 然则师愈与.: 不得中行而与.之: 5.特殊句式(1)然则..师愈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原,德之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徼以为..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成语积累(1)中庸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犹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礼之用,和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句积累(1)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知识链接:孔子十分注重人之内在精神世界的拓展。

他明确强调人性之尊贵性,在注重“知天命”亦为天所知的过程中,与天达成和谐一体的同时,也鲜明地认定了人所具有的“人能弘道”,为天地立心的特质。

由此,孔子开拓出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

正是立足于这一价值系统,孔子对于传统以来的对待鬼神的宗教性态度作了调适。

概括而言,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这就是说,一方面要把心思集中于人道之宜,另一方面对于鬼神要既严肃、虔敬而又不为之所惑。

在一定的意义上,孔子对于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世界的开拓,以及“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早期发展中“宗教人文化”趋向的一个结穴处。

周初以来,中国先民希望从“殷人尚鬼”的历史阴影中摆脱出来的愿望,终于较为完备地得到了实现。

随着人文世界的不断开拓与鬼神世界的不断收缩,远鬼神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

只有彻底摆脱了鬼神对于人世的主宰,才能充分发扬“人能弘道”的尊贵性。

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字形(1)狎.(xiá)(2)公伯寮.(liáo)(3)愬.(sù)2.重要词语(1)敢.问死:表敬副词,冒昧(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致力于(3)仁者先难.而后获:不易,困难,引申为努力(4)吾不与.祭,如不祭:yù,参与(5)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狎,亲昵而不庄重;侮,轻慢(6)夫子固有惑志..:疑惑之心(7)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肆,杀人后陈尸示众;诸,之于(8)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室内西南角,最为幽静,是尊者休息的地方。

古代认为那里有神,为一室之主。

灶,灶神(9)君子敬.而无失:严肃认真(10)何患.乎无兄弟也:担心,忧虑3.通假字(1)樊迟问知.:通“智”,聪明(2)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通“诉”,这里指进谗言,到某人的上级或尊长面前说他的坏话(3)人皆有兄弟,我独亡.:通“无”,没有(4)道之将废也与.:通“欤”,疑问语气词4.词类活用(1)季路问事.鬼神:名词用作动词,侍奉,服事(2)敬鬼神而远.之: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对待;形容词用作名词,远代的祖先5.特殊句式(1)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判断句(2)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介词短语后置句(3)公伯寮其如命何:如……何,对……怎么办(4)“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宾语前置句(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判断句6.成语积累(1) 慎终追远:终,死亡;远,远代的祖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 学案 (2)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 学案 (2)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肆:制作器物的场所,作坊 B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聪明 C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约束 D .事君能致.其身 致:奉献,献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古之.学者为己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B.⎩⎪⎨⎪⎧ 敏以求之者.也不贤者.识其小者 C.⎩⎪⎨⎪⎧ 敏于事而.慎于言切问而.近思 D.⎩⎪⎨⎪⎧仁在其中矣.吾必谓之学矣.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诲女知之乎B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C .就有道而正焉D .今也则亡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B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C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D .子闻之,曰:“是礼也。

”5.名句填空。

(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1.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汇集,对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当今,《论语》也有“东方圣经”之称。

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青年学子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仁厚博爱的品格,温、良、恭、俭、让的优雅气度,将有很大帮助。

2.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先秦时有“六艺”(学习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配有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中称为“六经”(此“经”与后来的“经”不同)。

西汉时尊儒,将儒家经典称为“经”,设“五经博士”研究传习,由于“乐”失传,所以称“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东汉时加《论语》《孝经》,成为“七经”。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十二经”。

宋时又加《孟子》,成为“十三经”。

清代有《十三经注疏》,将原文及前人的注疏合刻,成为儒家经典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又将《易》《诗》《书》《礼》《春秋》称为“五经”,加以“章句”(注疏)、“集注”(综合前人评价),成为“四书五经”。

3.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高中语文 沂水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 沂水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沂水春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仁政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依据。

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这一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仁政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道德政治,着眼于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即所谓“王(wànɡ)道”。

与之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

在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以固定的土地、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时间,反对横征暴敛,使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统治。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仁义之心,仁政正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

仁政的学说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其开明、进步的意义。

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大多标榜仁政,但真正把仁政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

1.字音字形(1)曾皙(xī)(2)千乘(shènɡ)(3)饥馑(jǐn)(4)哂(shěn) (5)俟(sì) (6)铿尔(kēnɡ)(7)撰(zhuàn) (8)莫春(mù) (9)冠者(ɡuàn)(10)舞雩(yú)2.重要词语(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2)居则曰:闲居,平常(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

通常泛指饥荒(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及,等到;方,义(6)夫子哂之:微笑(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8)舍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来(9)异乎三子者之撰:述(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11)吾与点也:赞同(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谦让3.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气4.虚词用法(1)如⎩⎪⎨⎪⎧ 如或知尔: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引出对象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訚訚如也: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2)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矩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3)与⎩⎪⎨⎪⎧ 吾与点也:赞同唯求则非邦也与: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4)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介词,因为则何以哉:动词,用,为,干加之以师旅:介词,把以俟君子:连词,相当于“而”(5)则⎩⎪⎨⎪⎧ 居则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则何以哉: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唯求则非邦也与: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5.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4)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6.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介词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动词宾语前置(3)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短语后置(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省略句语段赏析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君子之风西方人讲究“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

有人说:“绅士风度是外国有钱人在讲究;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无论是穷是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来“君子之风”比“绅士风度”要好得多,它适用的范围更广。

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1.字音字形(1)一箪.食()(2)弘.毅()(3)鞟.()(4)曲肱.而枕之()(5)棘.子成()2.重要词语(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义以为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得之,患.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孙.以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用法 (1)以⎩⎪⎨⎪⎧君子义以.为质: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2)为⎩⎨⎧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3)与⎩⎨⎧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5.词类活用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语积累(1)杀身成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恶衣恶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患得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箪食瓢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富贵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1)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

重点研读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

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

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而患失。

”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

(见《韩非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

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合作探究“君子”与“小人”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呢?普通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呢?请以“走近《论语》——却说‘君子’与‘小人’”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提示“君子”与“小人”不仅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也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过去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

理解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对于我们处世做人大有裨益。

探究第一步,摘录《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小人”的阐释,搜集古人关于“君子”“小人”的论述,做读书卡片。

第二步,研读关于《论语》的读书卡片,重点了解孔子所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第三步,研读古人有关“君子”与“小人”的论述,然后与孔子的阐述进行比较,了解孔子的君子观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世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