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人教部编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do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背诵这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⑴解题①学生读标题,明题意。
②简介作者、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前苏联托克马克,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语言流畅,而且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但他不肯投靠权贵,于天宝三年愤然离开长安,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晚期,李白听到王昌龄因生活小节不够检点——“不护细行”,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同情和关切之情顿生,于是写下这首情景交融、形象感人的诗篇。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李白的诗友,擅长写七绝,其边塞诗气势雄,语言凝练,格调高昂。
⑵整体感知①播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幻灯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听教师配音范读,注意诗的节奏。
③默读,边依据课下注释揣摩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全诗大意④解读,学生读句解句,质疑、解疑。
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⑥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考题二: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⑦学生思考、讨论。
⑧明确思考题。
明确思考题一: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写了漂泊无定的杨花,与悲鸣的杜鹃鸟,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把握比兴、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担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析语言,学习比兴、拟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三、导入教师展示李白的,请学生猜测图中人物,并提问学生:说起李白你们会想起哪些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进而引出课题。
四、初读1.解题:左迁:贬官,降职。
2.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人,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3.写作背景: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首诗中,李白是怎样向友人表达情谊的?(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杨花、子规)2.它们有怎样的特点?(杨花就是柳絮,具有漂泊不定的特点;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3.联系写作背景,思考杨花、子规与王昌龄有什么关系?(以杨花比喻王昌龄,表现他被贬在外的漂泊;以子规啼叫渲染王昌龄处境的凄凉)4.这是什么手法?(比兴)5.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运用比兴的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2.“愁心”指什么?(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对长途跋涉的担忧。
)3.为何要将“愁心”寄托给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4.在作者的笔下,明月富有了人性,请读出作者对王昌龄的这份深情。
六、品读古人多借明月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请背诵关于“明月”的诗句,并说说所背诗句中“明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第4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品读、赏析、感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诗文,深切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诗。
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通过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
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2.创作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初读感知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七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
这首诗押“i”韵。
2.如果将题目改为《遥寄王昌龄》,对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何差别?闻,听说。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是作者的朋友。
左迁,贬谪。
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遥,遥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第1篇】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学目标:1.了ok9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想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2、读:语速,语调,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四、释题,背景1.标题: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1、〖译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2、〖结构〗一二句写景叙事,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暮春).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暮春的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
2.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导入新课】《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题解。
闻,指听说。
左迁,(指)降职。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二)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
后两句抒情。
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
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
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写作特色】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熟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3.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4.提高学生对于诗歌欣赏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2.辨析并掌握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1.分析诗人王昌龄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2.解读诗中的隐喻和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看王昌龄的传记资料和相关介绍的视频,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发表自己对王昌龄的看法和评价。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2.教师解读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斜风细雨不须归”等。
3.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针对诗中的问题。
三、诗歌分析(30分钟)1.学生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并和同桌合作分析诗中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分组展示并解读自己所分析的部分,进行诗歌欣赏和讨论。
3.教师与学生合作总结讨论结果,并整合学生的观点和见解。
四、课外扩展(20分钟)1.阅读其他王昌龄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2.作为课堂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王昌龄的诗作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五、课堂总结和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1.王昌龄的传记资料和相关介绍视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原文和译文。
3.王昌龄其他诗歌作品的文本材料。
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义和主题。
3.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解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能够有效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1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落尽、子规、愁心”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品味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题解,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称“诗仙”。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3、读诗品诗指导朗读诗歌4、感悟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品诗欣赏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
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活动:(一)课前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2、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二)导入新课:《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三)讲授(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部编版7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学习《使至塞上》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②指名读,思考: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③讨论: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说课人:X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部分的第四首古诗。
“课外古诗词”主要包括《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等十首古诗词,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②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③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关切与同情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1)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
2.译文
[来源:zzst^ep%.c~om@&]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
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
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w^w#w~.zzst*ep.c&om]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
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
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
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
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
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
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
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
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情。
[来源:z^zste%p#.co@~m]
6.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课程描述本课是对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以及语言表达手法,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掌握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唐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播放《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文化底蕴。
2.分析诗歌结构(20分钟)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结构;2.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其主题和情感;3.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3.探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30分钟)通过课堂讲解和诗歌分析,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法:1.比喻:指用近似的事物描述另一对象的技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2.对仗:指反复使用同一声韵或者对称的语素,给诗歌带来一种节奏感;3.夸张:指夸大或缩小描写的对象,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4.课堂讨论(20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诗人用了哪些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2.诗歌的情感表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3.你怎样评价这首诗?它对你有何启示?5.课堂总结(10分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己完成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进行评估。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读后感;2.准备一场班级诵读比赛,要求每个人都要诵读一首唐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愁心
5.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6.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鸣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末两句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烈的感情。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学生对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等不太熟悉。
教学方法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闻:听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三〕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人教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人教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人教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育规划作为一名教师,总之要编写教育规划,教育规划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处理办法进行策划的进程。
教育规划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我们搜集的人教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育规划,欢迎我们学习与参阅,期望对我们有所协助。
教育方针:1、把握有关本诗的文学知识及时代背景;了解要点诗句的意义;全体感知诗的意境。
2、重复朗诵,细细品尝诗句的意义,领会情景交融、客观景象人格化的艺术方法;品读背诵全诗,领会作者对朋友的怜惜和关心之情。
教育要点:方针1教育难点:方针2教育方法:朗诵、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育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问题,而仅仅因为日子小事不行检核。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老友说:“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袭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方,来标明自己的纯真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受今后,写了这首充溢怜惜和关心的诗歌,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二、全体感知课文内容: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音讯时,写的一首充溢怜惜和关心的诗歌。
闻,传闻。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闻名边塞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他是作者的朋友。
左迁,贬谪。
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遥,悠远。
此寄,这首诗歌。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巨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妇孺皆知的著作。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尝: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阅读诗的方法,熟读背诵。
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懂诗意悟诗情重累积(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懂得同情和关切不幸中的人。
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并熟读背诵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词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懂诗意悟诗情重累积二、自主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知诗人(查阅资料)1、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30卷。
2、创作背景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
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
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写下了此诗。
(二)、解诗题1、闻:。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见书。
4、龙标:诗中有两处。
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
②诗句中指代。
解题: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
(三)、诵诗句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经典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及其诗歌风格,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诗中典故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李白及其诗歌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回顾诗人李白及其诗歌风格,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学习新课(1)学生自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教师逐句讲解诗歌,重点分析诗歌的主旨和意象。
(3)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典故,如“左迁”等。
(4)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
3. 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其他关于友情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人对友情的表达。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4. 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象,强调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
5. 作业布置(1)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并默写。
(2)选择一首关于友情的古代诗歌进行赏析,并写一篇赏析报告。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精选3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2、3。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
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和“春蚕到死丝方尽”忠贞不渝的李商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2.简介作者。
师:通过这些诗歌,谈谈你对李白诗歌特色及为人的认识。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唐朝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生: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多种手法,营造一种瑰丽的色彩。
生:他很重感情,在他的诗歌当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的怀念,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
今天,我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看这首诗又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温故而知新,在琅琅的读诗声中,巧妙地将新内容的学习渗透其间,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水到渠成,没有斧凿痕迹)师: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
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朋友李白在扬州听到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远方的好朋友王昌龄,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课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客观事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说诗歌这歌词,诗在古代经常是以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在如今也广为传唱,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初步感知这首诗歌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1、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因“不护细行”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小组合作学习】二、朗读诗歌:语速,语调,节奏,情感(离别)(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离别的情感)三、【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歌内容(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预设问题:①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1、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诗歌。
2、了解一定的诗歌常识,为诗歌讲解做铺垫。
3、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情感4、赏析诗歌①.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②.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③.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④.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本诗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闻,听说。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他是作者的朋友。
左迁,贬谪。
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
后两句抒情。
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
让“愁心”与明月一起。
伴随王昌龄赴远方。
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1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