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师三级.ppt
人力资源三级(第三版)课件 招聘与配置
面试的目标
(一)面试考官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其实际水平。
2、让应聘者更清楚的应聘单位现状、应聘岗位信息和人力资源政。
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素质。 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面试的目标
(二)应聘者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试官的要求较低。
限制。
缺点: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和范围收到
2、非结构化面试:漫谈式的,没有固定的模式
优点: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得到较深入的信息。 缺点:缺乏统一的标准,易带来偏差。
面试提问的技巧
1、开放式提问:(有限开发式,无限开放式 自由)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 , 一般在面试开始的时候运用。 2、封闭式提问:(回答“是”或“否” 对某一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更加 深入直接) 3、清单式提问:鼓励应聘者在众多选项中进行有限选择,以检查应聘者 的判断、分析、决策能力。多选题。 4、假试式提问: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的想象能 力,以探求应聘者的态度和观点。如果你处于….你会怎样? 5、重复试提问:"你是说…. " 检索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6、确认试提问:鼓励应聘者继续与面试官交流,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 理解。如“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种想法很好” 7、举例试提问:这是面试的核心技巧,又称行为描述提问。针对过去工 作行为中特定的例子加以询问。
□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采取内外结合的选拔方式。 □处于成长期的组织应广开外部渠道。
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全部课件
以“事”为中心,强调对“事”的管理,而非对“人”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以“人”为中心,强调对“人”的管理,注重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 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02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
• 总结词: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基础。 • 详细描述: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
培训工具
将传统培训方法和在线培训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培训效果。
包括教材、课件、软件、模拟器等,可根 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 。
05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绩效管理是组织对员工工作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 过程,对于提高员工工作质量、激励员工、提升组织绩效 具有重要意义。
招聘与选拔
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 吸引和选拔符合企业 需求的优秀人才。
培训与发展
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 和发展机会,提高员 工的素质和能力。
绩效管理
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 体系,对员工的工作 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薪酬福利管理
设计合理的薪酬福利 体系,激发员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03
招聘与配置
招聘的定义与重要性
招聘的定义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人 力资源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 、吸引并录用合适人才的过程。
招聘的重要性
招聘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国家人力资源师三级 基础知识总结
基础知识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第一单元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其具有如下属性:其一,相对稀缺性;其二,绝对稀缺性;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了非货币收益方面。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同一市场,则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对立和适应。
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摸和获得的工资量。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它的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查。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过程。
(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它的特点:其一,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其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第二单元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是衡量、测试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课件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_薪酬管理.ppt
企业的财力状况 企业经营特点和员工特 点
2024/10/8
Page13 13
怎么制定薪酬管理制度?
遵照法规要求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工作时间
加班150%;休息日200%;法定休假日 300%。计薪日,11天法定
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标明制度名称 明确界定作用对象和范围 明确工资支付和计算标准 涵盖工资管理的所有内容(支付原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
6、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8、确定工资等级间的工资差 距 2024/10/8
7、确定工资等级的等中点 9、确定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 部分大小
Page17 17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怎么制定薪酬管理制度?
5、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
RMB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低 2024/10/8
等级/绩效
高
Page22 22
怎么制定薪酬管理制度?
9、确定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Q4
—一般期望 = 标准工资
—工作表现
—技能
Q3
—服务年期
Q2
Q1
2024/10/8
最高点
中点 = 竞争性工资
最低点
Page23 23
薪酬曲线——纵向差异的重叠模式
四薪等
950 900 850 800
薪酬曲线——纵向差异的接合模式
一薪等
二薪等
三薪等
950
900
850
800
800
750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3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3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共56个知识点)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企业战略的实质: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
4.外部环境调研的方法:(1)获取口头信息(2)获取书面信息(3)专题性调研5.行业成长过剩: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慢,导致为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降。
6.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7.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
8.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1)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2)生产率,即单位要素的产出;(3)工艺设计水平;(4)产能的利用程度。
9.企业的总体战略: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
10.企业撤退战略的方式:(1)特许经营(2)分包(3)卖断(4)管理层与杠杆收购(5)拆产为股/分拆(6)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11.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1)效益原则(2)适当原则(3)有效原则12.重点战略:是指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以充分满足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的战略。
13.成熟行业的特点:(1)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2)成本和服务成为竞争的中心内容。
(3)行业利润水平下降。
(4)行业生产能力增长缓慢。
14.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1)领导地位战略(2)合适定位战略(3)收获战略(4)迅速退出战略15.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
16.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1.决策科学化包括:(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4)科学的决策程序(5)决策方法科学化2.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大,经营越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课件
平均工资为P1时, 劳动力供需平衡
平均工资为P2时, 劳动力需求小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2 Q4的失业人口。
平均工资为P3时, 劳动力需求大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5 Q3的短缺劳动力。
24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 人口规模 2. 人口年龄结构 3. 人口城乡结构
结构
(共1次考题:2007.5)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共13次考题:
2007.5/2007.11/2008.5/2008.11)
9
9
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
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 在敏感的反应
16
劳动力需求
•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 Ed D / D W /W
1)需求无弹性,即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 穷大。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7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 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 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 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 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 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 总产量绝对减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PPT培训课件
持续跟踪和记录员工的绩效表 现,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绩效考核
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 ,确定绩效等级。
绩效反馈
向员工提供反馈,讨论绩效结 果,制定改进计划。
绩效管理实施流程
准备阶段
明确组织战略目标,制定绩效管理计划,建 立绩效指标体系。
评估阶段
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确定绩效等级。
实施阶段
06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概念
01
02
03
绩效管理定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 程,旨在提高员工个人和 组织的绩效,以实现组织 目标。
绩效管理目的
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增 强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 织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以目 标为导向,持续改进。
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计划
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期望, 与员工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
人才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吸引、保留和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向数字化、智能 化方向发展。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人力 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员工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员工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 化。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价值追求,建 立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职业晋升路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可以通过不 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和经验,逐步晋升至更高级别的职称 ,如中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
职业能力要求
沟通能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 够有效地与员工和管理层进行交流和协调,确保人力资源 政策的顺利实施。
《HR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实施工作评估程序,决定每项工作在公 司的相对价值
开展薪资调查,了解同样或近似的职位 在其它公司的工资水平
在奖金和工资计划方面向一线经理提出 建议
开发福利、服务项目,并跟一线经理协 商
精选课件
4
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职能
部门经理的工作
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 分析导致员工不满的深层原因
• 工作内容
– 应具体、明确。
– 核心词汇:对于管理人员,多用概括性词汇,如组 织、领导、进行、审核、考察、决定等;对于非管
理人员,多为具体动作词汇,如:操作、倾倒、开 动、填制、计算、发放、检查、运送等。
– 最后一项应统一表达为“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 任务”。
精选课件
11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及写法
技能
能力
精选课件
人力资源计划
招
聘
选
择
人力资源开发
绩 效评 估
报酬和福利
安全与健康 劳 动关 系 人力资源研究 均 等 就 业7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成果
职位说明书(工作说明书,Job description)
精选课件
8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及写法
• 1、工作概况
– 职务名称 – 编号 – 所属部门 – 职务等级 – 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日期 – 等等
“在本公司工作3年以 上。”
专业技能所必需的工作磨 练
– 体能要求 – 知识
“从事财务或证券工作 2年以上。”
– 技能
精选课件
13
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及写法
• 培训有两种情况。
– 对工作的见习
• 放入《工作经历》中
三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三级基础知识教材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含解析
三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三级基础知识教材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的重要影响与制约。
A.保障制度B.环境优化C.环境D.人际关系2.基于“经济人”假说的管理是运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A.物质刺激B.满足社会需要C.内部激励D.搞好人际关系3.人本管理认为,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其中“人的需要”不包括()。
A.社会的人的需要B.企业管理者的需要C.企业投资者的需要D.企业全体员工的需要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变化规律不包括()。
A.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变动规律B.投资和收益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C.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变化规律D.人力资本投资的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5.人力资本是经济资本中的核心资本,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
A.时效性B.创造性C.收益性D.积累性6.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递减的原因不包括( )A.受教育年限延长B.边际教育成本快速增长C.技能与知识边际增长率上升D.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预期收益时间相关7.()不属于人性的内容。
A.自然属性B.生物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8.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的重要影响与制约。
A.保障制度B.环境优化C.环境D.人际关系9.人力资本是经济资本中的核心资本,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
A.时效性B.创造性C.收益性D.累积性10.典型的人力资本类型不包括()。
A.一般型B.专业型C.创新型D.综合型11.人力资源的( )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
A.技能开发B.创新能力C.培训开发D.管理能力12.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重点是()。
A.职业教育B.专业培训C.技术教育D.技能培训13.人力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
A.技术B.创新C.智力D.管理14.职业教育不包括()。
A.就业前的职业教育B.农村职业技术教育C.就业后的职业教育D.特殊职业技术教育15.组织开发的基本出发点是改善整个组织的()。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4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4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共38个知识点)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1.人性内容:(1)自然属性(2)心理属性2.自然属性: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又称为生物属性。
3.人性特征:(1)人性具有能动性(2)人性具有社会性(3)人性具有整体性(4)人性具有两面性(5)人性具有可变性(6)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4.“经济人”又称为“唯利人”、“实利人”,代表人物:泰罗。
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是“社会人”假设说的代表人物。
人本管理的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6.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机制(5)环境优化机制(6)选择机制7.人力资本的含义: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人力资本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
第二,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
第三,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第四,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人力资本的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
(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
(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4)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6)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
(7)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8.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要点上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基础知识复习(上)一, 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①相对稀缺性, ②确定性, ③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实力的稀缺3.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须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和工资的确定。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确定价格的机制,实现, 调整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相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困难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应, 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确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6.劳动经济学的两种探讨方法:实证探讨和规范探讨。
(1)实证探讨:是探讨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步骤是确定探讨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2)规范探讨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7.劳动力:是指在确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实力及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8.劳动参及率是衡量, 测度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9.劳动力供应:是指在确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应的确定主体(家庭或个人)情愿并且能够供应的劳动时间。
10.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即劳动力供应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为劳动力供应弹性。
(1)供应无弹性E=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
(2)供应有无限弹性E→∞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确定值大于0。
(3)单位供应弹性E=1在这种状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2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讲义2第二章劳动法(共59个知识点)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1.劳动法的概念: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1)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它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3)它有高度的稳定性。
(4)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5.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3)物质帮助权原则6.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7.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
8.劳动权的核心是: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9.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
10.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
11.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例如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原则,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
1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内容:(1)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2)平等协商的权利。
(3)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
(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
(5)听取工会意见。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当贯彻“三方原则”。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