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温暖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温暖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温暖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孩子们从幼儿时期逐步进入儿童时期,开始逐渐具有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自理、感知、认知等方面的基础能力。

在这个阶段,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育要素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听力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为孩子们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增强词汇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还要加深幼儿对“家”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在家庭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理解和表达与“家”相关的基础词汇;2.能够借助图片、故事等资源,了解“家”是什么,家庭生活中的样子和感受;3.能够与他人合作探讨“家”的话题,增加自信心、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能够乐观积极地面对家庭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上课的前5分钟,给孩子们放一首与“家”相关的歌曲,引导孩子们唱歌。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较小,选择动感、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如《家》这首歌。

这首歌旋律优美、歌曲简单易唱,让孩子们听起来非常容易上口。

唱歌的同时,可以通过手势等方式增强协调能力。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主题中。

2. 学习“家”相关的基础词汇这一环节需要通过教材、图片等资源,让孩子们学习与“家”相关的基础词汇。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家”气息的图片资源,如一张温馨融洽的家庭合照,一张充满童趣的儿童房间照片等。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教师引导孩子们学习基础词汇。

例如,教师会展示一张照片说:“这是一张家庭合照,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在照片中,他们都属于这个家庭,你们认识他们吗?爷爷叫什么名字?妈妈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词:‘妈妈’。

”3. 通过故事加深认识通过讲述与“家”有关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家”的意义。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温暖。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温暖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3. 准备课堂总结的温暖行为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温暖:设置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温暖。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温暖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5. 总结提升:总结温暖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

6. 课堂小结:给出温暖行为清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一件自己传递温暖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温暖关爱他人同理心传递温暖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2. 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反馈,判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温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温暖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温暖的故事集、心理学书籍等,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温暖。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温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关注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难点:1. 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2.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温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温暖的例子。

2. 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3. 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温暖的现象和特征。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温暖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情况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参观气象站或科学馆,了解温暖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温暖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身边的温暖瞬间。

3. 开展温暖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温暖故事,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温暖”的定义和运用。

2. 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温暖”。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新课讲解:讲解“温暖”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温暖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故事,并讨论如何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温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和自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温暖的故事或感悟,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行为,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温暖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或感悟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意愿。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温暖主题活动,如爱心义卖、探访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2. 邀请社区里的温暖人物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关爱之心。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认识到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含义。

2. 讲解温暖的概念:简要介绍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事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温暖的来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来源,认识到温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温暖的来源,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的来源,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的来源。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来源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来源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来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来源。

2. 讲解温暖的来源:简要介绍温暖的来源,解释温暖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来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来源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来源。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4课《温暖的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4课《温暖的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4课《温暖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4课《温暖的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感受,但对于家庭责任的认知还不够明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但可能缺乏对家庭责任的主动承担。

此外,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3.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家庭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亲情观念,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家庭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故事,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感,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图片、案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物品。

3.准备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分享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场景,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感。

教师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庭吗?家庭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温暖和关爱?”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教师提问:“这些案例中,家庭成员是如何相互关爱的?他们在家庭中扮演了什么角色?”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培养亲情观念。

教师提问:“你们能分享一下自己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吗?从中学到了什么?”4.巩固(5分钟)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家庭活动,培养家庭责任感。

《送温暖》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送温暖》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送温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上数学课吗?其实,只要留心观察,数学就在你身边,同学们是否记得我们学校多次组织爱心助学活动,同学们捐钱,捐物给失学儿童送去了温暖,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华夏小学是怎样献爱心、送温暖的?[板书:送温暖]二、探究体验:出示例题默读: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齐说算式,师板书。

1、估算:引导先估计商是多少,并在小组内说估算过程,全班交流。

2、笔算:独立尝试,发现问题不能解决在小组解决,汇报。

生说师板演。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3、验算:让学生用乘法验算,指名板演运算。

4、练习:(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小学,每所学校分多少本?先估算,再计算。

问:试商时用不用看前两位数?为什么?(2)做课本61页讨论题:独立计算,指名板书,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以闯关形式:1、基础关:判断商是几位数?68464156736487002、第二关:计算超级棒:计算(自由选择)并验算。

62页3题选两道第三关:提高关应用题1、王老师有100元,拼图每盒8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2、学校召开家长会,请了142位家长,8人围一桌,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算完后,同桌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反思:本课设计时,我的思路是想从生活原型中引发问题,在探究思辨中感悟算理,在多层次练习拓展中巩固、提高。

在表面上看,好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仔细琢磨,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亮点,失误颇多。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温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温暖教学设计

17.温暖教学目标: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文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一、导入用诗歌导入朗诵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何时隔50连年神州大地仍然掀起向雷锋叔叔学习的热潮?他是一个如何的人?让咱们从课文里寻觅答案吧。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17课《温暖》(板书:17.温暖,提示学生注意“暖”字写法)上节课,咱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按照主要内容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小问号?(预设:(1)雷锋如何给他人送温暖?(2)“温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路走进课文。

请看大屏幕:请同窗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用“——”画出雷锋叔叔给他人送温暖的句子,想一想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时间5分钟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二、解疑合探一、交流第一个问题:雷锋如何给他人送温暖A.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蹑手蹑脚地过去给盖好。

a.请同窗们想象画面,有情感地读读这句话b.教师指导读c.划横线的是描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d.若是换成“大呼大叫”,体会“蹑手蹑脚”的益处B、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a.谁来读一读这句话?b.教师指导朗诵c.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d.老师把“一针一线地”、“轻轻地”去掉,行吗?为何?二、过渡:雷锋常常主动为战友送温暖,他是不是为了让他人说他好呢?是不是为了让他人感激他呢?a.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教师指导朗诵小韩的话b.小韩不知道是谁为他补棉裤,可是雷锋告知他了吗?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c.当班里的战士告知小韩是班长给他补裤子,半宿都没睡时,小韩是什么反映?指导朗诵小韩的话“又”说明了什么?d.小韩感动得抓住雷锋的手,雷锋又是什么反映呢?这又是抓住雷锋的描述和描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e.分角色朗诵f.假设雷锋叔叔站在你的眼前,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g.齐读最后一段小韩的心里为何感到暖烘烘的,你以为是什么原因?看题目,这下“温暖”的意思知道了吧?找生填空:温暖表面上指小韩()上的温暖,实际上指小韩()上的温暖。

《温暖》教案(精选4篇)

《温暖》教案(精选4篇)

《温暖》教案(精选4篇)《暖和》教案篇1设计意图《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制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舞、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沟通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在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学赛过学会,学会学习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育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和其他领域相结合,进展幼儿的综合力量。

为此,我特殊设计了这个浪漫且布满暖和的语言综合活动“暖和”,通过为幼儿制造一个看、听、说的环境,调动幼儿爱说、愿说、爱做的欲望,促进幼儿乐观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

活动目标1.观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育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欢乐。

3.激发幼儿喜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预备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爱好,关心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导入:收礼物“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

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伴侣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爱好。

)二、设疑:挑战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挨次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暖和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2.打开其次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伴侣仔细倾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依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暖和”,小伴侣仔细倾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观察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最终怎么样了?老师依据情境进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暖和,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温暖》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温暖》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1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读sù、xiù或xiǔ)。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三、精读质疑,理解感悟1选择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引导质疑(把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或重点句子罗列出来)。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1)轻声读课文第2段,找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②“轻手轻脚”体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这个动作。

③朗读体验,该怎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句子2: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教学设计】《温暖》(语文)

【教学设计】《温暖》(语文)

《温暖》《温暖》是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看图课文,这一单元主题很多,有环保主题的、有关爱主题的、有思念主题的。

《温暖》这篇课文是关于关爱这一方面的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雷锋为战友缝补裤子而半宿没睡,让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

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的可贵精神、关心别人的品质。

以文本实际为出发点,本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文中的人物的品质。

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中记叙式的叙事方式,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教学难点】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1、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

温暖言语心理教学设计

温暖言语心理教学设计

温暖言语心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温暖言语心理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温暖言语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一些常用的温暖言语。

3. 培养学生使用温暖言语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遇到令自己感到温暖和开心的言语。

2. 导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温暖言语的概念和作用,即通过温暖的言语来表达关怀和爱意,帮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二、讲解温暖言语的作用(约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温暖言语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例如可以减轻他人的压力,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2. 讲解温暖言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3. 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意。

三、介绍常用的温暖言语(约15分钟)1. 逐一介绍一些常用的温暖言语,例如:“你很棒!”、“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你真的懂我!”等等。

2. 解释每一句温暖言语的含义和适用场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这些温暖言语,让他们更多地表达出关心和爱意。

四、示范和实践(约2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使用温暖言语。

每个组员都要扮演被表扬者和表扬者的角色,互相传递温暖的言语。

2. 班级集体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活动延伸(约15分钟)1. 面向全班,让学生写下一些他们喜欢或感激的人的名字,并写下一句或几句表达他们关怀和爱意的温暖言语。

2. 班级集体分享,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爱意。

六、总结和反思(约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温暖言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温暖言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感受到关怀和爱意,同时也培养自己的爱和关心之心。

七、作业布置(约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温暖言语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教学设计

习作:续写故事教学目标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编故事,把故事写完整;能用所学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教学过程板块一聊聊生日,激发兴趣1.歌曲导入,创设氛围。

播放音乐《祝你生日快乐》。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哼唱歌曲。

2.聊聊生日,直奔主题。

(1)导语:同学们,听到这首熟悉的音乐,你们想到了哪一天?预设:过生日那天。

(2)引导:这一天,你一定非常快乐。

你们还记不记得上一次过生日的情景?课件出示过生日的相关图片。

学生讲述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

预设:全家人一起吃蛋糕庆祝生日。

和好朋友参加了一次活动。

如看电影、逛书店……爸妈不在家,但打电话庆祝了,寄回了生日礼物。

刚好是假期中,和爸妈一起旅行。

……(3)课件出示李晓明的图片。

引导:同学们的生日过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

可是,有一位同学,他叫李晓明,他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生日了。

这一次,发生了一些事情……【设计意图】以听音乐、聊生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续编故事做好铺垫。

板块二指导方法,说清图意1.读懂教材,明确任务。

(1)导语:想知道在李晓明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请翻开教材第60页。

(2)教师板书课题“续写故事”。

(3)引导:每次习作之前,我们都要明确习作要求,谁来提炼关键信息?(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看懂图画,续编故事。

●写完后,能把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交流习作,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2.指导看图,说具体。

(1)看图,初知大意。

引导:请大家按顺序看看图画,猜猜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吧。

小学主题班会《传递温暖》教学设计

小学主题班会《传递温暖》教学设计

小学主题班会《传递温暖》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小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传递温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关爱、互助和友谊的意义,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教学目标- 了解传递温暖的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友好互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认识传递温暖1. 导入:教师以温馨的音乐和图片引导讨论春节期间的温暖场景,以活跃班级氛围。

2. 学生分享:学生根据自己经历,分享曾经感受到和传递温暖的经历,激发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什么是传递温暖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部分:传递温暖的方式1. 视频观看:观看描绘传递温暖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传递温暖的不同方式和场景。

2. 分组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场景,如帮助同学拾起东西、安慰同学等,培养学生的关爱和互助意识。

3. 情景设计:教师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模拟传递温暖的场景,并展示给全班。

第三部分:发扬传递温暖1. 制作海报:学生分小组制作传递温暖的海报,鼓励大家一起参与。

2. 班级活动:学生提出并组织班级活动,向其他班级传递温暖,如帮助收集旧书籍并捐赠给贫困学校。

3. 反思和总结:班会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小组讨论的成果以及海报和活动的执行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结束语本次小学主题班会《传递温暖》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和友好互助的意识。

在传递温暖的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关爱的力量,进一步构建班级和谐氛围,希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教育影响。

让我给你温暖作文教学设计

让我给你温暖作文教学设计

让我给你温暖作文教学设计温暖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暖”这一概念,能够用文字表达温暖的感受和体验。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温暖的认识和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温暖,并且愿意去传递温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温暖”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温暖的感受和体验。

2. 难点:引导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或情感描述去表达温暖,培养学生写作的细腻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过介绍温暖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温暖是什么,温暖对人们的意义和影响。

2. 分享温暖的故事、图片、音乐等素材,让学生感受温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如通过五官感知温暖,通过亲情友情感受温暖,通过自身经历感悟温暖等。

4. 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写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可以是叙事性的、抒情性的或夹叙夹议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或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快速进入“温暖”主题的氛围。

2. 知识传递:介绍温暖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内涵和外延。

3. 情感体验:分享温暖的故事或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温暖的感受和体验。

4.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五官感知温暖、通过亲情友情感受温暖等角度去写作。

5. 作文写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写作关于温暖的作文,老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和建议。

6. 作文分享: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文,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他人的温暖,也加深对温暖的认识。

7. 总结反思:结合学生的作文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温暖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让学生在对温暖的理解上更加深入和清晰。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一词在生活中的多重含义,包括物理意义和情感意义。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对友情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并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温暖。

3.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温暖》文本及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温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冬季的暖阳、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等,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暖”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温暖》,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温暖”有何特殊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习课文(1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温暖”的深层含义。

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温暖瞬间。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温暖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表达与创作(10分钟)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温暖”的理解。

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温暖的文字,或一幅温暖的画面。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关爱他人。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温暖”一词的理解程度,观察他们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3.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是否能够将“温暖”的内涵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表达对他人和生活的关爱。

《温暖的家》教案

《温暖的家》教案

《温暖的家》教案授课章节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授课年级小学二年级题目《温暖的家》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充满感情的《温暖的家》,体会家的温情。

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3、把学生从爱小家牵引到爱大家上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的关心,让学生意识到以班级为家,以学校为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温暖的家》。

2、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体会家的温暖,关爱带来幸福。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唱歌曲难点:1、八分音符较密集的第二乐句2、最后同头换尾的两个乐句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讲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2、谈话法:教师与师生交流,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主。

3、演示法:(1)实际音响的聆听。

(2)教师的示范。

4、活动教学法: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以实践能力为目的。

教学手段1、运用教学多媒体,主要是ppt、音频、视频,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获取知识。

2、板书设计,突出课程的内容、重点和难点3、运用钢琴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爱家人”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从小建立责任感。

教学设计授课意图及学生情况分析一、导入复习歌曲《爷爷过生日》,从生日的歌声中转入“温暖的家”的主题,请同学们议一议,最爱你的人是谁啊?(播放《温暖的家》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二、用听唱法学习歌曲1、听歌曲两次播放《温暖的家》录音,请同学们说说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内容?出示曲谱,再次播放歌曲《温暖的家》。

2、有节奏的带读歌词为了解决二年级同学不认识歌词的问题,老师用响板伴奏有节奏的带读歌词两到三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歌曲,了解歌曲的节奏。

第二乐句的节奏比较密集,应该重点解决,多带两遍。

3、带唱歌曲。

4、检查教唱效果,解决重点难点问:同学们会不会唱了啊?我们来试一试?然后挑出学生唱的不是很好的地方重点再教,这里有两个地方。

A、“最爱我的人是爸爸妈妈”,可以让他们把嘴巴张开让学生马上进入上课的状态,培养学生律动感。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四上《温暖的家庭》教案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四上《温暖的家庭》教案

《温暖的家庭》教学设计
哪些人是你的亲戚呢?
小资料:
亲戚一般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或因婚姻关系而联结在一起的人。

稍作解释:血缘关系一父母子女
婚姻关系——夫妻
亲戚又分为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直系亲属: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父、母、夫、妻、子、女等。

旁系亲属:除直系亲属外,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如兄、弟、姐、妹、伯父、姑妈、舅舅、姨妈等。

播放视频《亲戚》
在家庭中,有些亲人时常见面,有些亲人会因为工作、生活地点不同或其他原因,见面的机会很少。

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每个亲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你知道他们有趣的故事吗?材料:每次回老家,三爷爷都会带我到河边钓鱼。

材料:我的哥哥花了12天也没能教会爷爷奶奶如何使用微信。

所以制作了这份手绘版微信使用说明,让爷爷奶奶可以自学。

过渡: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亲人的重视和爱意。

三、生命氧吧
温暖的家庭各有特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小的仪式,让我们倍感温馨!
说一说:你的家庭有哪些让你觉得温暖的活动?
如:经常用电话交流;一起运动;一起出去游玩;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一起看书学习;一起劳动……
过渡: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可以友好相处、民主公正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

问:你知道什么是家风吗?
四、生命驿站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问:家风对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播放视频《杨震》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立足之基、传承之本,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传家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明白课文,明白得“温顺”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舞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预备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刻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1出示雷锋挂图:你明白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顺”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往常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读sù、xiù或xiǔ)。

4课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
三、精读质疑,明白得感悟
1选择喜爱的方法朗读课文,在不明白得的地点做个记号。

2引导质疑(把与课文明白得有关的咨询题或重点句子排列出来)。

3抓住重点句子,明白得课文,解答疑咨询。

(1)轻声读课文第2段,找出雷锋关怀战士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②“轻手轻脚”表达了什么?你还能讲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那个动作。

③朗读体验,该如何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
句子2:当他发觉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如此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①雷锋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②看教学挂图,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

去掉这些词语后,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③指导朗读。

(2)朗读课文第3~6段,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读一读。

①生读文,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②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如何想的?
③揣摩人物的内心,现场表演一下第3~6段的内容。

注意:要读出雷锋做了好事的平常心,也要读出战士心中兴奋与温顺的感受。

④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⑤发散思维:谁还明白雷锋的故事?
(3)齐读最后一段,摸索:小韩什么缘故内心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顺”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顺,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因此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顺”呼应。

四、再读课文,整体回来
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雷锋。

3我们周围有如此的人吗?请生讲一讲。

师相机鼓舞生简单地写下来,注意写清情况发生的时刻、地点、人物和情况通过。

五、写字练习,巩固新知
1分析生字字形及书写难点,练习写字。

2对写得好的同学加以鼓舞。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