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三第一月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8年高三第一月模拟历史试卷第Ⅰ卷本卷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2.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
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4.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
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5.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6.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
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
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7.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
辽宁省实验中学、鞍山一中等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
例如墨者习偶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
《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
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到了战国后期诸子百家之间彼此牵连,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排除D选项。
D选项是在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A选项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故排除。
2. 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
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
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
谱学盛行反映了A. 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 辅助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C. 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D. 宗法关系是划分权力的依据【答案】C【解析】东晋南朝时期是士族的兴盛时期,“挽救衰亡”说法不科学,排除A;“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此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仍是门第的高低,排除BD;东晋南朝时,士族注重家谱、谱学盛行说明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故选C。
3. 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
这表明唐代A. 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B. 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C. 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D. 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答案】C...............4.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
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
据此可知A. 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B. 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C. 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D.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答案】A5.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最新-鞍山一中2018学年度上学期 精品
鞍山一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18级)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C、英国要进一步扩大鸦片贸易D、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要急于扩大市场2、鸦片战争前,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A、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C、正在解体中的封建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遭到西方国家侵略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清朝闭关政策的破产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通商口岸开放的太少C、资本输出尚未开始D、清政府对外国商品的限制5、英国在华攫取的下列特权,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得到的是①英舰任意出入通商口岸②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③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④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条约中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的是A、《中美望厦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中英天津条约》D、《中英北京条约》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A、是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B、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C、继续割占中国领土D、仍强迫清政府交纳战争赔款8、1870年,一英商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是①可到重庆永久居住②可到九龙司地区经商③可到汉口、九江一带游览④可在沙市开设工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规定允许华工出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黄埔条约》D、《瑷珲条约》10、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C、满族和汉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1、太平大国运动的失败主要在于A、洪秀全决策错误B、社会改革方案的空想性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太平天国装备的落后12、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3、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最主要依据是A、其规模利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14、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B、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C、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D、启迪人们觉悟,挣脱封建牢笼1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重军事轻经济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16、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举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具有依赖性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17、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C、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D、建立近代化的海军18、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技术B、建立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一些抵抗19、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资金少、力量薄弱B、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20、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的大门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1、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22、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说明:A、德日在远东地区争夺激烈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C、俄、德、法利益完全一致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2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B、甲午战争以后C、戊戌变法失败以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4、按照长江流向(自上而下)排列下列位于长江沿岸的通商口岸的顺序①南京②九江③汉口④重庆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25、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是因为A、为了控制朝鲜B、为了争夺中国东北C、中日两国军队为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发生冲突D、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26、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决定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A、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抵制外国经济侵略C、扩大税源D、刺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27、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D、引进欧美政体,改革各级官制28、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出现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D、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29、不属于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的是A、要不要维新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D、要不要发展民族工商业30、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31、林则徐、洪仁干、曾国藩的相似之处是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C、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近现代的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的出路与发展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第Ⅰ卷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2.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
这说明察举制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4.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5.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 B.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C.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 D.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6.古代世界,等级制度或私有制的国家中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约束大多局限在同等级之间的联姻,但古代雅典则规定了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而且他们的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辽宁省鞍山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管子(管子即管仲)》曰:我能毋攻人可也,不能令人毋攻我。
彼求地而予之,非吾所欲也,不予而与战,必不胜也。
彼以教士,我以驱众;彼以良将,我以无能,其败必覆军杀将。
故曰:“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
”对此合理的分析是A. 代表了底层民众的利益B. 春秋时期法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C. 《管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源头D. 《管子》是假托管仲而作的伪书【答案】D【解析】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而材料的主要观点显然是墨家的兼爱,经后世史学家的甄别,《管子》一书是假托管仲而作的伪书,D项正确。
墨家代表底层民众的利益,A项排除;但从《管子》一书难以断定春秋时期法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既是伪书,便难以说《管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源头。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首先概括出材料所述的主要观点,再结合管子的人物生平和思想观点予以判断。
2.唐代独特的文化思潮对女性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唐代女性审美趣味逐步发生变化(见图),它折射出唐代A.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较高B. 审美趣味几乎不受道教影响C. 儒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D. 佛教最受女性群体的欢迎【答案】C【解析】A项无法体现出文化思潮对女性审美趣味的形成,排除;从材料中的“逍遥自在”可以看出,女性审美趣味受到了道教的影响,B项排除;从材料中的“温顺安分、贤淑稳重”可以看出女性审美趣味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但从材料判断,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佛教最受女性群体欢迎的结论,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特征。
3.宋代“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
据此,宋代客户A. 属于传统自耕农的范畴B. 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C. 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D. 推动了代役制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说明客户生产资料来自土地所有者,客户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B正确;自耕农是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客户租用田主土地,不能体现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排除C;代役制指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7小题,共54分)1. 淸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 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立子立嫡之制”可以看出是宗法制,它强调血缘姻亲关系;“封建子弟之制”是指分封制,这是利用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的特征;由“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强化王权;所以选择A。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B;CD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2. 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 防范丞相擅政B. 稳定统治秩序C. 重建儒家信仰D. 抑制军功新贵【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宰相要务虚,这是从基于加强皇权、稳定统治秩序而言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防范丞相擅政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汉初年是无为而治而非重建儒家信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对宰相的抑制而非对军功新贵的抑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说明A. 三国时火药己经发明B.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C.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胜败D.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答案】D【解析】“硫黄和焰硝”均属于火药材料,所以这一记载说明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国时火药尚未发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武器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最新-2018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哈尔滨师大附中2018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25.“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
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
”古代中国,最符合近代这种政治生活特点的朝代应是A.汉代B.唐代C.明代D.清代26.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
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27.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28.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
这表明A.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2.《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3.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4.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者,舳舻相衔也。
”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5.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
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
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A.人文关怀B.民本思想C.批判现实D.仁爱至上6.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伸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7.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其中1~17题每题1分,18~35题每题2分。
请在答题卡作答,试卷作答无效)1.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視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思是要了解宇宙的奧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以下思想或认识与其一致的是A.格物致知B.实践出真知C.存天理,灭人欲D.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4. 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
”顾炎武这—主张A.丰富发展了传统懦家思想B.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5.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了激烈的沖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导致材料中“碰撞” “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D.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6. 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
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A.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B. 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C.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D. 私营雕版卬刷业的发展7.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之义。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B.禅让制C.宗法制D.分封制2. 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 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C. 权力向皇帝髙度集中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3.《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锋域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史料记载的是A. 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 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C. 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 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4.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做法A.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B. 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 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5. 白寿彝曾对西周政治制度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政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6.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囯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 “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开始出现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7. 赢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
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太尉C.廷尉D.郎中令8.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立;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7小题,共54分)1.淸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防范丞相擅政B.稳定统治秩序C.重建儒家信仰D.抑制军功新贵3.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说明A.三国时火药己经发明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C.武器优劣决定战争胜败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4.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慈恩寺(著名佛寺)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题于壁上。
由此可见,“雁塔题名”A.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B.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C.表明“三教合一”潮流弥漫整个社会D.是魏晋以来书法艺术发展的结果5.《宣和(朱徽宗年号)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 而独得于象外着,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
”这说明此类画作A.注重规范法度B.突出生活实用C.彰显文人意境D.描绘民间风情6.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吿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
”此规定A.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B.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C.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D.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7.黄宗羲认为,一个人出来当官,做君主的臣子,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这番话表明黄宗義主张A.君臣关系应完全平等B.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8.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
”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
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
”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
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
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9.下表反映出1911年淸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两)(注:数据来自《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A.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审核权B.晚淸各项财政收支较为均衡C.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D.国家财税管理体制走向近代化10.虽然出台后未能得以切实的施行,但被誉为“由法律体系代替个人专断行政”的首创,被学人钤之为中国“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一块界碑”。
符合材料所述的是A.《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定国是诏》D.《资政新篇》11.《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中并在1922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合作,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12.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以上材料说明A.威权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B.孙中山可依法继承立宪下的皇权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动荡D.改良比革命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3.从2011年末开始,中国相关机构先后发布了2012、2013、2014、2015、2016指导性年度汉字“真” “能” “养” “越” “敛”。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纷纷发布了年度汉字,以一字概括一年。
这主要表明A.汉字的价值得以公认B.汉字逐渐走向成熟C.汉字的实用性最明显D.汉字的蕴意较丰富14.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的演说》中说道:“我们把财富当做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做可以自己炫耀的东西。
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
”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A.保证雅典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B.培养雅典公民不以贫穷为耻的美德C.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加政治事务D.要求高等级公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15.《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时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厲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
这表明罗马法A.量刑程序不统一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C.崇尚秩序和平衡D.习惯法影响深远16.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在“亚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进地,香料盈野”。
这说明A.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B.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棋糊C.美洲的发现出于一种偶然D.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17.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 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
它体现的宗教思想是A.“因信称义”B.“教随国定”C.“信徒皆祭司”D.“上帝死了”18.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接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
这一观点A.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B.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C.掲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19. 在西方人文精神演变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这—局面的出现表明A.宗教改革打破了人们对教会的迷信B.人们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C.人类社会开始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D.启蒙运动促使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20. 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出身进行调査分析,发现来自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为四分之―;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A.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B.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C.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D.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21.“召开国会的法定人数为14人,即7个州,每州至少2名代表,除非有多于7个州的代表出席,否则每项决定都必须全体一致通过才视为有效。
而与战争、和平以及拨款等有关的大多数问题,则必须至少有9个州同意。
但每次国会开会,往往不能如期举行,—些先到的代表有时必须等上几个星期,才有足够的代表到达。
”该材料反映的是A.美利坚合众国的邦联议会B.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议会C.徳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D.德意志帝国的邦联议会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
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C.美德挑战英国工业霸主地位D.美德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英国23.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D.工业革命的成果24. 某英国学者指出,“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而整个欧洲正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
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可比拟的产业大国。
”该学者旨在说明A.工业革命是反法战争的必然产物B.欧洲市场拓展推动英国工业革命C.英国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战争与工业化间相互促进的关系25.某位在北美的科学家举例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
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
”这个例子所揭示的科学理论A.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B.对启蒙运动、科学家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C.否定了牛顿绝对时空观,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D.人类对微现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26.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以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庁,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髙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27.法国某小说家主张“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认为“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
下列作品风格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巴黎圣母院》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大卫•科波菲尔》D.《等待戈多》第II卷二.材料解+析题(共46分。
请在纸作答试卷作答无效)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
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
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材料二: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坏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宄总结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