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青,女, 43岁, 博士,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安徽农业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以园艺专业为例_何金明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园艺专业为例何金明,肖艳辉(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农业科学系,广东韶关512005)摘要 以园艺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查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3-11186-02Existi ng Proble m s and Sol utio ns i n the Practi cal Teachi ng of Universities i n Chi na HE Ji n m i ng et al (D epart ment of Agr i cult ura l Sc i ence ,Y i ngdong Co llege of Bioeng i neeri ng ,Shaoguan Universit 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Abstract Taki ng horti cu lt ure speciality as an exampl e ,t he ex isti ng probl e m s i n the practi cal teachi ng of Chi nese co ll 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syste m ati cally expounded .Based on searchi ng f or the reasons ,so m e correspondi ng soluti ons were proposed .K ey words Coll eges and uni versi ties ;Practica l t eachi ng ;Proble m s ;Sol uti ons作者简介 何金明(1973-),男,满族,内蒙古开鲁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芳香植物栽培生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
王钱保,黄华云,刘宏祥,等.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世代变化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183-18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1.027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世代变化规律王钱保,黄华云,刘宏祥,李春苗,黄正洋,黎寿丰,赵振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为了综合分析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和借鉴评估统计方法的异同性,阐明对优质肉鸡苏禽3号母系经济性状的调控作用及性状间的遗传关系。
选择来自系统且完整系谱的苏禽3号母系L系60个半同胞家系2010羽个体,测定0~43周龄体质量、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3周产蛋数和43周产蛋数等主要经济性状,采用wombat算法的单变量和双变量动物性状模型方法对苏禽3号母系各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
结果表明:(1)0、4、8、12、16、20周龄体质量遗传力属于中等遗传力,分别为0.5549、0.5237、0.4280、0.3640、0.4026、0.3711;33周龄和43周龄体质量遗传力属于低遗传力,分别为0.1430、0.1571;遗传力的大小随着周龄增加而逐渐降低,提示优质肉鸡产蛋中后期体质量性状受到饲养管理、养殖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2)作为早熟性状的开产日龄遗传力较低,为0.1476,在开展个体选择时未能起到很好的选育效果。
33周产蛋数和43周产蛋数遗传力分别为0.1378、0.1267,属于低遗传力,但两者遗传相关达0.9234,说明在育种中可用33周龄产蛋数代替43周龄产蛋数,更短时间的表型记录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3)体质量和产蛋性能表现出遗传和表型同趋势的正相关性,表明遗传和环境效应呈现一致性。
产蛋数和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均较低;开产体质量与20周、33周、43周体质量遗传相关较大,而与20周龄前的早期体质量遗传相关较低,相关系数在0.3698~0.6225间,提示应合理选择遗传相关性较高的性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FDI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
□经济理论与实践第37卷第3期2021年6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7,No.3Jun.2021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金泽虎,曾芹(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利用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改进熵权法刻画FDI 质量水平,在能源与环境约束下,选用SBM 模型和GML 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
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研发支出作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则表现出负向影响。
[关键词]FDI 质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SBM 模型;GML 指数[中图分类号]F4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21)03-0005-10[收稿日期]2021-04-20[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安徽大学后续研究课题“合肥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20T0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徽学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曾芹(199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一、引言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变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大师远去,功德永存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2期收稿日期:2020-11-15金梅林,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师远去,功德永存金梅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恩师熊远著院士为我国畜牧学学科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是动物遗传育种和养猪学大师。
2017年1月30日熊先生离开了我们,大师远去,功德永存。
熊先生志存高远,和蔼可亲。
记得有一天熊先生与我谈起家乡,当我说我也是在十堰出生的,他兴奋地回忆起当年从鄂西的汉江乘小船顺流而下到武汉求学的情景,我仿佛看到当年风华年少、热血沸腾、激扬科学报国的熊先生,踏上了振兴我国畜牧业的艰辛征程。
在我每次出差十堰对鄂西山区绿水青山的亲切感中,除了十堰是我出生地的缘故外,其中也包含着与导师这份“老乡”情缘。
我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也时常得到熊先生教诲,受益匪浅,记得请导师审阅我的一篇重要论文,他在百忙之中仔细阅读并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大师级别的熊先生对后来人的成长给予无私的关怀和帮助,高尚的师者情操也为我树起了永远的榜样。
熊先生集智攻关,求实创新。
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与合作者团结协作,始终围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和养猪业的热点及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他在养猪领域的贡献闻名遐迩。
他主持培育了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湖北白猪新品种选育”1988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瘦肉型猪湖北白猪Ⅲ、Ⅳ系的推广利用”1992年荣获国家星火奖二等奖;引进世界名优猪种资源,主持培育了杂优“杜湖猪”,成为内地第一个畅销港澳的瘦肉型良种猪,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培育出多个瘦肉猪专门化父母本新品系并配套利用,其中“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1996年被评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1系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2001年荣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合作主持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瘦肉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建猪的资源家系;分离鉴定了多个新基因和新分子标记。
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防治药剂筛选试验金关根1周婧2*姚宏2(1丽水市轩德皇菊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丽水3230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针对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难以防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不同药剂大田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剂与10%丙联苯菊酯乳油双联包对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21d校正防效分别为97.63%、72.93%,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皇菊蚜虫的药剂使用;0.5%苦参碱水剂是生物农药,施药前期药效相对较低,后期药效缓慢上升,药后7、21d校正防效分别达到82.20%、77.73%,可作为蚜虫发生前期的预防药剂;45%丙溴·辛硫磷乳油对绿盲蝽防治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能达到最高防效(95.25%),药后21d校正防效仍保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皇菊绿盲蝽的药剂使用;12%噻虫·高氯氟表现为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较好,药后7d校正防效达到78.09%,药后21d校正防效仍维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轮换药剂使用。
关键词皇菊;蚜虫;绿盲蝽;校正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0-0078-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0.02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creening Test of Pesticides Against Aphids and Apolygus lucorum in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JIN Guangen1ZHOU Jing2*YAO Hong2(1Lishui Xuande Huangju Development Co.,Ltd.,Lishui Zhejiang323000;2Lis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Lishui Zhejiang32300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phids and Apolygus lucorum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uble package of30%thiamethoxam SC and10%propylinthrin EC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aphids,and 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was97.63%and72.93%on the3rd day and21st day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It had a certain quick and persistent effects,and could be used as a pesticide against aphids.0.5%matrine AS is a biological pesticide.The effect at the early stage was weak and that at the later stage slowly increased,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was82.20% and77.73%on the7th day and21st day after the treatment,respectively.It could be used as a preventive pesticide against aphids at the early stage.45%propidium bromide·phoxim EC showed quick and persistent effects on the control of Apolygus lucorum.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was95.25%on the3rd day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remained about70%on the21st day after treatment.It could be used as a control pesticide against Apolygus lucorum.12%clothiamethium·lambda-cyhalothrin showed slow effect and good persistence.The 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 reached78.09%on the7th day after treatment,and still remained about70%on the21st day after treatment.It could be used as a rotation pesticide against Apolygus lucorum.Keywords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aphid;Apolygus lucorum;correction control effect皇菊为菊科(Asteraceae)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有观赏、食用、保健等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和保健茶之一[1-2]。
混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20期农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程诚李玲玲陈金武*(合肥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生物制品学是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动物药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课程。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生物制品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发展现状,采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并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课程建设思路,以期为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培养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检测等方面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物制品学;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精品线下开放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0-0167-04生物制品学是以动物免疫学、微生物学、动物药理、动物传染病、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生物制品,尤其是基因工程生物制品,在人和禽畜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1]。
随着社会和市场对生物制品需求量的增加,对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生物制品学课程在做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增强实践性和专业性[2]。
目前开设生物制品学课程的高校较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优化[3-4],生物制品学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制品学涉及常见生物制品的种类、生物制品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物制品制备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计、生物制品的检测工艺等,内容较为繁杂,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5]。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掌握课程内容,如在生物制品的制备时,涉及萃取、透析、吸附等各种工艺,且需要选择适当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仅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限制了学生对于工艺流程的理解。
此外,相关工艺和技术发展较快,前沿性较强。
目前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发展、前沿科研动态的介绍和探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技术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简历〔请填写〕个人简介姓名乔德亮性别男出生日期 1967.01职称教授Email详细介绍【学术简介】学习经历:1984.09 ~ 1988.06:浙江水产学院〔现宁波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0.09 ~ 2003.06: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6.09 ~ 2021.06: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教学及研究经历:1988.07 ~ 2000.08:安徽省繁昌县水产工作站工作,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3.07 ~ 至今: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物工程学院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学术社会兼职及荣誉:安徽省遗传学会会员【主讲课程】食品质量与平安控制学,食品平安根底,食品掺伪检验,制药别离工程,文献检索【研究领域】食品生物功能因子提取与利用,食品质量与平安控制,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科研教研工程】一、研科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工程:?基于免疫受体-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编号:〕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细鳞斜颌鲴不同群体间遗传关系研究?〔编号:KFT2021-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工程:?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三角帆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编号:1308085MC33〕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亲鱼培育池套养白斑狗鱼养殖模式研究?〔编号:2006KJ048C〕〔2〕?双孢蘑菇深加工——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KJ2021B256〕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产学研合作研究工程:?决明子多糖提取及利用研究?〔编号:2021LWA014〕。
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重点研究工程:?双孢蘑菇深加工研究?〔编号:LW2009A003〕。
皖西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研究——催产激素筛选?〔编号:WXZY0413〕。
中国的生态农业_金鉴明
中国的生态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 100035) 工程师 金冬霞(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摘 要: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阐明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介绍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建设成就,提出了生态农业的运用技术、类型和模式以及2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生态农业 适用技术 类型和模式 可持续农业 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整个国民经济以资源消耗型和粗放经营型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构成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农业的发展除面临如何阻止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外,也面临着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如何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挑战。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工业化革命以来,以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度劳动生产率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石油农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发展,甚至一时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
但是到了本世纪70年代,这种以高投入为特征的农业形式产生了许多诸如植被迅速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沙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使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相继寻求新的替代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自然农业等。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自身维持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控制病虫害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各种替代农业虽然在节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提供无污染食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各种替代农业为了防止污染,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产品在农业上的使用,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较低水平的自身良性循环和长久发展,因而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往往不如常规农业,劳动生产率一般较低,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高效率相悖,因此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金丝皇菊与阴歧油菊杂交F1代的部分遗传表现
文山学院学报Vol. 33 No. 6Dec. 202015第 33 卷第 6 期2020 年 12 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0 - 06 - 0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观赏型滁菊的培育及应用研究”(KJ2019A113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琅琊山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及利用”(YJCXTD-2017-01);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几种新优彩叶植物在滁州市引种栽培及适应性研究”(KJ2018A0837)。
作者简介:姜自红,女,山东临沂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卢漫,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金丝皇菊与阴歧油菊杂交F 1代的部分遗传表现姜自红1, 2,卢 漫2(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摘要:以金丝皇菊和阴歧油菊及杂交F 1代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其总黄酮含量与叶片及花器性状的相关性。
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783%;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866%。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与花序直径、花心直径、管状花数量、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1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8.658%;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花序直径、花心直径、舌状花长、叶长、叶柄长、叶宽、管状花数量大和总黄酮含量高的菊株作为优良植株。
关键词:金丝皇菊;阴歧油菊;总黄酮;叶片性状;花器性状;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68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20)06 - 0015 - 04Genetic Performance of Hybrid F 1 betwee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Huangju’×C.okiense and the ParentsJIANG Zihong 1,2 , LU man 2(1.Food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uzhou Polytechnic,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2. School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The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uangju’ and C.okiense and hybrids a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vonoid content between leaf morphology and inflorescence traits is studied through vari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 of vari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each traits index. Among them,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flavonoid content is the biggest (81.783%), and that of leaf index is the least 15.866%.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flavonoid conten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inflorescence diameter, flower center diameter, tubular flower number, ligulate flower length and ligulate flower width.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 that 11 traits index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4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heir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is 78.658%. Based on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principal component, individual plants with long inflorescence diameter, long flower center diameter, long ligulate flower, long leaf, long leafstalk, large leaf width, more tubular flower number and high flavonoid content could be selected as fine Chrysanthemum plants in breeding.Key words: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uangju’; C.okiense ; flavonoid content; leaf morphology traits; inflorescence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第 33 卷文山学院学报2020年 第 6 期16菊花(茶用或药用)为菊科菊属植物(Chrysanthemummorifolium)的头状花序,具备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药效,食用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1]。
新形势下高校食品生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分析检测新形势下高校食品生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朴泓洁,刘金熙,金 清*(延边大学 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摘 要: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高等学校实验室硬件条件不断丰富,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模式不断调整,高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模式也迎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浅析在新形势下建设食品生化实验室的必要性,为食品生化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建议,以期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食品;高校;生化实验室随着“双一流”和“新工科”等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新方向,新形势赋予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新的内涵与要求,需要高校秉承创新理念不断深入探索实验室改革机制[1]。
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食品加工、食品检测以及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重要基础[2]。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作为食品生化理论课的配套实验,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实验课程[3]。
目前食品生化实验课程教学由于受到实验室环境的限制,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食品生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浅谈食品生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为食品生化实验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高校食品生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1 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验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重要场所。
食品生化实验是食品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实验课,食品生化实验室往往是学生对实验室的“第一印象”,食品生化实验室建设的完整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验室的理解,为之后其他的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4]。
食品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未来行业的技术人才,实验室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涉农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3年第11期现代园艺涉农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杨京燕,黄倩(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作为针对三农问题开展的人才培养,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涉农职业教育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及时更新涉农专业,捋清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补齐农业科技人员的短板,进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关键词:职业教育;涉农;乡村人才振兴;台州市38.02%。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789393人,人口比重上升了6.44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了135343人,这十年来乡村人口大量流失。
乡村人口的流失,必然会带来乡村本土人才的流失,导致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1.2乡村人才老龄化严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台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95869人,占比19.57%。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14岁以下人口比重下降0.7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4.6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7个百分点。
在乡村人才队伍中,66.8%的人口在40岁以上,乡村人才老龄化严重。
1.3乡村人才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69%的实用人才学历在初中及以下,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相对匮乏。
虽然近3年高职扩招提升了一部分实用人才的学历,但是人才队伍中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小农意识浓厚的现象仍然存在,综合素质总体偏低。
1.4乡村人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仍多以传统型农业技术为主,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度不够,对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医药病理等知识更加缺乏。
2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与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辅相成,高校为乡村振兴输送亟需的人才,是乡村人才的摇篮,乡村振兴同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孵化平台,两者关系密切。
供需双侧调控下水稻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研究
2023年7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7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7-0829-14收稿日期:2022-12-18;网络首发日期:2023-05-18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517.1108.003.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022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8085US16,2108085QE254,2208085US03)作者简介:张礼兵(1972-),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系统工程研究。
E-mail:zhanglibing777@163.com通讯作者:金菊良(1966-),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水资源学研究。
E-mail:JINJL66@126.com供需双侧调控下水稻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研究张礼兵1,2,康传宇1,金菊良1,2,白亚超1,章启兵3,陈小凤3(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9;3.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 233088)摘要:对于水资源主要消耗用户和粮食重要生产基地的大型灌区,进行供需双侧调控是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揭示灌区水-能源-粮食复杂的协调关系,针对性地开展系统优化调控。
首先基于系统评价理论构建大型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再基于灌区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以灌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最大为目标,以灌区主要作物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制供水比例作为优化调控变量,结合加速遗传算法,开展基于水资源供需双侧优化调控的灌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与优化调控研究。
杭埠河灌区应用结果显示:优化调控确定的灌区水稻种植比例、水库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水稻需水关键期限供比例,相较于灌区运行现状能提高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双季稻种植面积一定程度恢复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优化的水库旱限水位及水稻需水关键期水库限供比例,可在提升灌区干旱年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较好地降低粮食作物因旱减产损失。
农业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丙转氨酶 的数值及指标 ,出示 的谷丙转氨酶超过 正常指标 ,说明该化验者肝功 能不 正常.此时告诉学生转氨酶 广泛存在于动物机 体组织细胞 内,尤 以肝 、心肌 、脑、肾等组织细胞 内酶活性最 强.谷 丙转氨 酶催化丙氨酸与 a酮戊二酸之 间的氨基 移换作用 ,正常血浆 中含 量很低 ,而且 比较恒定 .谷丙转氨酶在肝脏含量最 多 ,当肝有 一 病变时 ,引起肝细胞通透性增 加 ,大量谷丙转氨酶 从肝细胞 内释 放到血液 ,使血液 中谷 丙转氨 酶增 高,其增 高
到热爱 ,如何激发学生学 习生物化 学的兴趣 、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从 以下 4方面做到促进 教与学的,并取得 了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1 重视绪论教学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绪论教学是学生学 习该课程 的第一节课 ,如果绪论课很 吸引学生,对 今后 的教学将产 生积极 的影 响.俗话
它 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 ,也是生命科学 的发展 史 .我们总结 了近代生物化学 重要 发现的大事年表及不 同时期相关 的诺 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 ,重 点讲述 与生化 内容有密切联系 的奖项 . 比如 ,我们介绍 了 2 0 0 1年诺贝 尔化学奖 的情况 .该奖 当年授 予 了美国科 学家威廉 ・ 诺尔斯( n w e S、 日本科学家野依 良治( o oiR 和 K o lsW ) N yr ) 美 国科学 家 巴里 ・ 夏普雷斯(hrl sK B , 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 合成 方面所取得 的成 绩. 由于许多化合物的 Sa e ) ps
第 1 3卷
第 1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J ur al ngs ui ni riy o n He of h U ve st
V o1 3. o .1 N .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员、博导 宋金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266071)摘 要:对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等的关注导致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飞速发展,使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成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阐述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及我们实验室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主要结果。
关键词:海洋地球生物化学 发展当今的人类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0 8%,占地球总水量的96 5%,海洋在全球环境中占据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1-3]。
海洋可以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海洋环境的健康与修复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异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就必须面对海洋这个在全球环境变化中起决定作用的庞然大物,要深入研究海洋的作用,深层次的海洋学过程是科学家们必须要研究的,作为海洋学过程核心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就成为了近年来海洋学乃至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心,所以有必要对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与发展有一深刻地了解,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简要叙述了我们近年来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结果。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我们从这个词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复合词,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产物。
下面,我们首先从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谈起。
一、生物地球化学的产生一般认为,生物地球化学这个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1939年,前苏联著名的地球化学家维尔纳斯基(W.I.Vernadsky)院士首次创立并发表了系列论文,尔后在1943年,由哈钦森(G.E.Hutchi nson)引入到英文中,这方面的早期研究主要涉及生物体对微量元素的富集,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中的元素比。
这是生物地球化学作为独立研究领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实际上,有关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远不止始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应该说很早以前,许多科学就注意到了生物过程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牛津的地质学家多布尼(C.G.B.Daubeny,1796-1867),在170年前,他先做化学教授,而后又做了植物学教授,对火山喷发、大气CO2水平对石炭纪植物的影响以及臭氧产生的机制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4],这是典型的生物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看来,个人多学科的知识是生物地球化学产生的基础之一是不容质疑的。
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1236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4-01-14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21C02074-3);浙江省 三农九方 农业科技协作计划揭榜挂帅项目(2023SNJF029)作者简介:郑子桢(2003 ),女,浙江衢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E-mail:198****5344@㊂通信作者:开国银(1977 ),男,江苏东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生物技术,E-mail:kaiguoyin@;时敏(1988 ),女,江苏徐州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代谢工程,E-mail:shimin6047@㊂文献著录格式:郑子桢,李秀娟,周伟,等.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5):1236-1241.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46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郑子桢,李秀娟,周伟,时敏∗,开国银∗(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㊀311400)㊀㊀摘㊀要: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病害频发,大量且持续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会对植物本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㊂微生物菌剂具有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促进生长和改善土壤生态等多种功效,高效环保,已成为药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㊂文章综述了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病害防治;微生物菌剂中图分类号:Q93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5-1236-06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in the preventionand control of medicinal plant diseasesZHENG Zizhen,LI Xiujuan,ZHOU Wei,SHI Min ∗,KAI Guoyin ∗(College of Pharmacy,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400,Zhejiang)㊀㊀Abstract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iseases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 continuous use ofchemical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will cause serious harm to the plant and the environment,and have a direct negativeimpa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Problems such as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have become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Microbial agents have manyeffects,such as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dicinal plant diseases,promoting growth and improving soil ecology,and arehighly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which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dicinal plant diseasecontrol.In this study,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dicinal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and further development was prospect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in the cultivation and disease control of medicinal plants.Keywords :medicinal plants;cultivation;disease control;microbial agents㊀㊀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药物,源自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㊁动物药㊁矿物药及部分生物和化学制品类药物,其中植物药占比较高[1]㊂我国幅员辽阔,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国内植物药市场历史悠久,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洪流中获得了走向世界的机遇[2]㊂环境不适或病原菌侵染可引起病害发生,导致药用植物减产或质量下降㊂为防治药用植物病害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种植户常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这种做法引发了各种环境污染及有害物质的残留㊂其中,农药残留物超标问题尤为突出,这成为中国植物药跻身国际市场的最大阻碍[3]㊂微生物菌剂是以功能微生物活菌(功能菌)为原料通过工业化方法制成的[4],兼有功能多样性㊁有效性及环境友好性,不会释放有毒化合物,不仅可以减少植物病原体的负面影响并增加植物的积极反应[5],还可以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生态,如减轻土壤盐渍化㊁修复连作土壤㊁抑制土壤病菌等㊂除此之外,一些微生物菌剂还被发现有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生长势以及积累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6]㊂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为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本文归纳了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制及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病害防治上的应用进展㊂1 微生物菌剂防治药用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植物内部及外部环境所有的细菌㊁真菌㊁病毒等组成了植物微生物生态群体,称作微生物组[7]㊂一方面,对于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增强植物环境胁迫抗性,微生物组起到了重要作用[8],但另一方面,植物微生物组中也存在大量对植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的微生物,如病原细菌㊁真菌㊁病毒和线虫等,当微生物菌群失衡,病原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9]㊂如张英英等[10]研究发现,白芍根腐病病株根际土壤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㊁白粉属(Erysiphe)㊁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株,分别是健康株的166.5㊁53.3㊁ 5.7倍,微菌群失衡,病原菌大量繁殖是白芍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㊂微生物菌剂正是利用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病原菌㊁平衡植物微菌群,同时分解有毒物质等[11]㊂此外,它也已经被证明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强化植物抗逆性等机能㊂微生物菌剂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机制主要有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㊁抗生作用㊁重寄生作用㊁协同拮抗作用㊁诱导抗性作用和调控寄主植物微生态等(图1)㊂图1㊀微生物菌剂防治病害的作用机制Fig.1㊀Mechanism of microbial agents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of medicinal plant diseases1.1㊀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㊀㊀微生物菌剂中的功能菌与病原菌之间的竞争作用主要包括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12]㊂空间竞争是功能菌对植物表面或内部空间尤其是病原菌入侵位点的争夺[13]㊂功能菌率先定殖于植物,阻止了病原菌的直接入侵,如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鸡头黄精㊁滇黄精和多花黄精3种黄精根系中的定殖率为45.34%~ 92.22%,能够显著降低植物组织和附近环境中的病原菌菌丝数量[14]㊂营养竞争是功能菌与病原菌争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养分等物质[13]㊂Chet等[15]的研究表明,在离子饥饿状态下,木霉菌能分泌高效率的铁载体来螯合环境中的离子,进而从土壤中获取有限的营养,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㊂目前热点研究的微生物菌剂都具有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这也是微生物菌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㊂1.2㊀抗生作用㊀㊀抗生作用指微生物功能菌可以分泌抗性次级代谢产物等抗菌物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16]㊂芽孢杆菌㊁木霉菌㊁链霉菌以及大多数菌株能够自身分泌抗菌物质,直接阻止病原菌的定殖,如芽孢杆菌分泌的肽类抗生素和抗菌蛋白等可以抑制菌丝生长㊁破坏菌体细胞以达到抗菌防病害的作用[17]㊂1238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木霉菌产生的一系列挥发性物质包括醇㊁内酯和萜烯等共同破坏邻近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能力,从而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病率[18]㊂1.3㊀重寄生作用㊀㊀重寄生作用指真菌寄生在病原菌上,以病原菌为营养源生长,从而控制病原菌[19]㊂重寄生作用是木霉菌对病原物最直接的生防机制,在识别到寄主真菌后,木霉菌丝沿寄主菌丝平行或螺旋状缠绕生长,同时产生吸附在寄主菌丝上的细胞分枝,借助分泌的胞外酶瓦解病原菌的细胞壁,干扰病原菌细胞壁的合成,最终导致病原菌的死亡,实现对病原菌的抑制[20]㊂1.4㊀协同拮抗作用㊀㊀对于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的药用植物病害,如天麻发生的病害主要是由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复合侵染而导致的[21]㊂单一微生物功能菌适应性差㊁环境依赖性强㊁需菌量大,因此,综合防治效果偏差㊂多菌复配组合,利用多种功能菌的多种生防机制对药用植物病害产生的协同拮抗作用提高对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㊂多数已商业化的微生物菌剂如威绿达(VIRIDA)[22]㊁草根8号生物有机菌肥[23]㊁EM原液[24]等均为多菌复配的产品,具有广谱抑菌效果㊂1.5㊀诱导抗性作用㊀㊀诱导抗性通常分为两大类,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和诱导性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25]㊂前者可以定义为植物的固有免疫力,它可以通过直接暴露于生物触发因素,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或通过各种非生物因素来激活㊂后者指利用非病原物㊁共生微生物或某些特定化合物诱导寄主植物产生对病原物的抗性㊂丛枝菌根真菌㊁木霉菌等许多真菌,细菌芽孢杆菌等均可诱导ISR,显著增强植株抗性[26]㊂1.6㊀对寄主植物微生态的调控作用㊀㊀通过调控植物微生物区系抑制病原物生长也是微生物菌剂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尤其对于防治药用植物土传病害㊂定殖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功能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能改变植物根部的细胞膜透性㊁根系分泌物及渗出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植物根部周围环境产生物理和化学影响㊂这种变化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促进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增强植物根系抗性㊂2 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病害防治的应用进展㊀㊀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者就已经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领域引入微生物菌剂的使用㊂研究表明,1921年Chartley首先提出可以使用数十种普遍分布在土壤中的腐生真菌和细菌来对抗植物根腐病[27]㊂全球多达80种以上的微生物菌剂已被应用于大田和温室的土传病害防治工作中[28]㊂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表1),目前商业化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㊁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㊁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㊁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㊁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以及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等㊂2.1㊀直接抑制病原物㊀㊀大量学者进行了微生物菌剂应对不同药用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实验,从综合结果上看,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研究较多的微生物功能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㊂张玲等[29]在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黄芩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中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最佳,抑菌率高达84.75%;丁万隆等[30]比较12种市售微生物菌剂对人参黑斑病菌和人参灰霉菌的抑菌效果,得出芽孢杆菌和木霉菌防治人参病害的生防潜力最高;左应梅等[31]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三年生植株的病害防治效果,发现用德根贝(有效菌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植株病害发生率最小,仅为13.25%;杨秀全等[32]发现,施用稀释100倍的TB木霉菌剂,太子参病毒病的发病率仅为2.07%;倪方方[33]的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对白术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可达62.4%㊂2.2㊀促进药用植物生长㊀㊀微生物菌剂除了直接抑制病原物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的生长势,促进植物根系的增长㊁茎增粗等增强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㊂如牛红莉等[34]证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黄芩生长,增加黄芩的根长和根粗;胡灵晓等[24]发现,由多种微生物菌制成的EM原液和EM复合菌等复合类生物菌剂对于铁皮石斛的促长效果显著;张东豪[35]的研究表㊀㊀表1㊀常见药用植物微生物菌剂效果及作用机理Table1㊀Effect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common medicinal plant microbial agents序号微生物菌剂有效菌种药用植物病害作用机制参考文献1EM原液枯草芽孢杆菌㊁木霉菌㊁乳酸菌㊁解淀粉芽孢杆菌㊁固氮菌㊁放线菌㊁光合菌等铁皮石斛黑斑病多种有益菌的协同拮抗作用㊁对寄主植物微生态进行调控[24]2(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㊁解淀粉芽孢杆菌黄芩白粉病诱导植物自身抗性,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拮抗病原菌[29]3哈茨木霉粒剂哈茨木霉菌人参灰霉病分泌具有抗生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㊁重寄生作用㊁诱导抗性作用㊁竞争作用[30] 4TB木霉菌木霉菌太子参病毒病抗生作用㊁植物生长调节㊁改善根际土壤环境[32] 5德根贝解淀粉芽孢杆菌三七根腐病改良土壤微生物区系[31] 6贝莱斯芽孢杆菌NT35WP芽孢杆菌人参锈腐病诱导抗性作用㊁拮抗耐病菌[39] 7草根8号生物有机菌肥枯草芽孢杆菌㊁巨大芽孢杆菌黄芪根腐病多种微量元素协同拮抗作用[23] 8绿色木霉菌剂绿色木霉菌烤烟根腐病改变植物根系周围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41] 9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魔芋软腐病菌体自身分泌拮抗物质[42] 10哈茨木霉粒剂哈茨木霉菌白术根腐病分泌具有抗生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㊁重寄生作用㊁诱导抗性作用㊁竞争作用[33] 11力锐特M6弗氏链霉菌黄芩根腐病分泌具有抗生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34] 12哈茨木霉菌剂哈茨木霉菌大黄根腐病重寄生作用㊁诱导抗性作用㊁竞争作用[36] 13菌株WLKYLM-9耐盐芽孢杆菌肉苁蓉茎腐病分泌具有抗生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43]明,接种微生物复合菌剂PGP6+5促进龙葵生长效果较好;刘小玉等[36]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能显著提高槟榔对氮㊁钾㊁铁㊁镁㊁锌等元素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等,同时也能提高其对生物胁迫的抗性㊂2.3㊀诱导药用植物产生对病原物的抗性㊀㊀微生物菌剂可以诱导药用植物产生对病原菌㊁病毒或线虫等的抗病性㊂如多黏类芽孢杆菌可诱导烟草对于欧文氏菌的抗病性[37];丛枝菌根真菌可以诱导紫花苜蓿产生对于苜蓿茎点霉的抗病性,使其叶斑病发病率降低39.48%[38];哈茨木霉菌可以诱导人参产生对灰葡萄孢菌病原菌的抗病性,有效防治人参灰霉病等[30]㊂2.4㊀改良药用植物生长环境㊀㊀微生物菌剂通过改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性质㊁增加土壤养分或改变土壤微生物菌群以减少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的可能㊂沙月霞等[39]发现,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具备分解土壤有机质的能力,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对中和土壤中的盐碱有积极作用;杨航等[40]发现,靠山多霸生物菌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㊁碱解氮以及有效磷的含量;刘小玉等[36]证明,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50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效降低真菌的数量;王远山等[28]发现,绿针假单胞菌(P.choloraphis)PL9L菌株可以在烟草根际圈成功定殖并改变其微生物菌群,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㊂3 总结与展望3.1㊀针对药用植物病害的微生物菌剂研究相对较少㊀㊀微生物菌剂是当前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热点方向,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防治农作物病害,例如刘强等[44]研究微生物菌剂在甘薯茎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李纯等[45]研究几种微生物菌剂及组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刘雅娜等[46]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等㊂针对药用植物病害的微生物菌剂研究相对较少,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且每种药用植物的微生物组都存在差异,如人参根系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na)为主[47],三七根系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48]㊂不同种植方式㊁种植地区㊁种植年限等亦会对药用植物的微生物组产生影响,所以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菌剂研究仍有很大空间㊂3.2㊀对已发现的微生物菌剂研究仍不深入㊀㊀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经研究找到或开发了能有效124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防治药用植物病害的微生物菌剂,然而大多数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过测试,没有进行田间试验㊂据统计,微生物菌剂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0%[24],而田间自然条件下影响因素诸多,微生物菌剂的功能菌效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与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有偏差㊂其次,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和推广也有待扩大,微生物菌剂专利成果有待积极转化㊂3.3㊀多种微生物功能菌混合应用的研究较少㊀㊀目前大多数的微生物菌剂研究多集中在单一菌株的应用㊂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功能菌提高植物抗性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利用抗病机制有交叉的功能菌复配协同抗病是微生物菌剂的又一研究热点,即将多种功能菌复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降低药用植物的发病率,增强防治效果㊂目前,复配具有协同作用的菌株还是一个随机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㊂其次,笔者认为研究微生物菌剂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从而改善它们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合理指导微生物菌剂的联合应用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4 结语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活性肥料,在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促进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累积㊁增加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等诸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同时适宜浓度合理使用微生物菌剂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能调节土壤生态和修复连作土壤等㊂国内外学者们对微生物菌剂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技术后盾㊂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逐步走上以生物防治㊁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无污染防治道路,这将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实现由简单追求数量向重视质量的转变㊂参考文献:[1]㊀梁高山,吴文博.论中药的定义与特征[J].陕西中医,2008,29(7):851-853.[2]㊀王桂英,李霞,刘晓杰,等.我国药用植物生态栽培现状[J].现代农村科技,2020(11):108.[3]㊀管子怡,李雪涛,胡玉华.我国中草药产业标准化水平分析研究[J].质量探索,2022,19(1):59-65. [4]㊀李婷,吴明辉,杨馨婷,等.植物与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及联合修复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27(5):1405-1414.[5]㊀SU X X,WAN T T,GAO Y D,et al.Action mechanism of the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SN19-1against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causing rice bacterialleaf blight[J].Archives of Microbiology,2023,206(1):40.[6]㊀刘清玮,揣腾跃,黄曦漫.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8(7):64-65. [7]㊀MARCHESI J R,RAVEL J.The vocabulary of microbiomeresearch:a proposal[J].Microbiome,2015,3(1):31.[8]㊀SÁNCHEZ-CAÑIZARES C,JORRÍN B,POOLE P S,et al.Understanding the holobiont:the interdependence of plants andtheir microbiome[J].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2017,38:188-196.[9]㊀MENDES R,GARBEVA P,RAAIJMAKERS J M.Therhizosphere microbiome:significance of plant beneficial,plantpathogenic,and huma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13,37(5):634-663. [10]㊀张英英,吴之涛,杨宪忠,等.白芍根腐病病株与健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变化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24,37(1):109-118.[11]㊀李雨欣,戴欣宇,曹雪梅,等.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领域的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3,10(2):109-116.[12]㊀ANUAR M S K,HASHIM A M,HO C L,et al.Synergism:biocontrol agents and biostimulants in reducing abiotic and bioticstresses in crop[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Biotechnology,2023,39(5):123.[13]㊀DI FRANCESCO A,MARTINI C,MARI M.Biological controlof postharvest diseases by microbial antagonists:how manymechanisms of a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Pathology,2016,145(4):711-717.[14]㊀黄博,邓利娟,杨双琳,等.云南3种黄精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23,54(6):1656-1666.[15]㊀CHET I,INBAR J.Biological control of fungal pathogens[J].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1994,48(1):37-43.[16]㊀毛良居,毛赫.链霉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145-147.[17]㊀陈楠楠,秦平伟,尹珺伊,等.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2):1464-1469.[18]㊀SINGH A K,KUMAR A,SINGH R,et al.Revolutionary roleof Trichoderma in sustainable plant health management:a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ClimateChange,2023,13(11):4203-4217.[19]㊀李利.白粉菌重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20]㊀BLATZER M,LATGÉJ P.Fungal spores are future-proofed[J].Nature Microbiology,2021,6:979-980.[21]㊀刘天睿.天麻菌根根际细菌的分离㊁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22]㊀微生物生防制剂:威绿达VIRIDA研制和推广[J].湖北化工,2002,19(1):20.[23]㊀贾顺禄,管青霞,李志刚,等.不同生物菌肥对黄芪土传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1):20-22.[24]㊀胡灵晓,俞春英,江建铭.不同生物菌剂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712-1714.[25]㊀DJONOVIC S,VARGAS W A,KOLOMIETS M V,et al.Aproteinaceous elicitor Sm1from the beneficial fungusTrichoderma virens is required for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nmaize[J].Plant Physiology,2007,145(3):875-889.[26]㊀张宸瑞,李晓岗,顾雯,等.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抵抗生物胁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9):3022-3031.[27]㊀赵阿娜,丁万隆.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7):485-487. [28]㊀王远山,王平,胡正嘉.绿针假单胞菌PL9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3):248-251.[29]㊀张玲,何运转,孙占勤,等.3种微生物制剂对黄芩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影响[J].特产研究,2023,45(5):69-74.[30]㊀丁万隆,王蓉,郝单丽,等.人参病害生防微生物菌剂的抑菌活性评价[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122-1125.[31]㊀左应梅,金航,杨绍兵,等.几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4):59-65.[32]㊀杨秀全,苏桢,陈青,等.不同生物菌剂在太子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耕作与栽培,2023,43(2):89-91.[33]㊀倪方方.生防菌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34]㊀牛红莉,管青霞,贾顺禄,等.不同生物菌剂防治黄芩根腐病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11):85-87.[35]㊀张东豪.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植物萃取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1. [36]㊀刘小玉,付登强,余凤玉.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23,52(6):141-145.[37]㊀贺丹,李鹏,赵珅,等.多黏类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8):1-8. [38]㊀LI Y,DUAN T,NAN Z,et al.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lleviates alfalfa leaf spots caused by Phoma medicaginisrevealed by RNA-seq 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Microbiology,2021,130(2):547-560.[39]㊀沙月霞,黄泽阳,李云翔,等.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41(12):2752-2762.[40]㊀杨航,杜蕾,余鸿华,等.不同肥料和生物菌剂对贵州连作地甘薯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23,51(3):53-59.[41]㊀毛家伟,张翔,李亮,等.施用生物菌剂对烤烟叶片生理特征及钾㊁氯含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3):181-187.[42]㊀覃剑锋,陈波,蔡阳光,等.不同生物菌剂对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效试验[J].广西农学报,2020,35(6):16-19,10.[43]㊀何彩,刘伟,李强,等.一种肉苁蓉茎腐病拮抗菌㊁生物菌剂及其应用:CN116536208A[P].2023-08-04. [44]㊀刘强,刘环环,吴春娟,等.生物菌剂在甘薯茎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3,43(8):89-92.[45]㊀李纯,高伟,陈发平,等.几种微生物菌剂及组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23(S1):71-73.[46]㊀刘雅娜,李袁凯,王金莲,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9):136-143.[47]㊀卜静姝.人参根系微生物组研究及其锈腐病拮抗菌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48]㊀李孟芝.三七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责任编辑:董宇飞)。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
而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关键在于人才,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强、结构均衡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其中人才振兴正是“五个振兴”中的重要一环。
高等农林院校正是利用其优势学科为其“人才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动能。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就业压力与日俱增,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首次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口号正式提出。
2017年8月15日和2018年8月31日,习总书记分别在两个特殊时间节点向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之旅”的全体学生表达亲切问候,勉励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振兴中华。
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林院校优势学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创业项目的落地实实在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就业方向。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意义1.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的重要保证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人力资本的开发已放在乡村振兴的首位。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依然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相对低下,这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创新驱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众多方面。
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单靠现有人力资源很难取得成效,中国农业要想发展,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走科技兴农之路,更需要懂农业、懂技术、懂创新的新型专业人才加入,随着农业现代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将会产生大量的创业机会,高等农林院校有最为齐全的农业类学科,涉农学生有卓越的农学专业素养,同时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林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支撑引领作用。
鞍山观赏鱼产业化发展研究与思考
鞍山观赏鱼产业化发展研究与思考金柏1张权1洪军2(1鞍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鞍山114015;2鞍山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辽宁鞍山114001)摘要:鞍山市近年来观赏渔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和交易集散地。
但分析该市观赏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低、科研工作滞后等。
发展观赏鱼养殖需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水平。
关键词:鞍山;观赏鱼;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0)11-224-02近年来,养殖观赏鱼已成为新时期家庭消费的新时尚。
鞍山市养殖观赏鱼的历史悠久,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笔者对鞍山市的观赏鱼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观赏鱼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1鞍山市的观赏鱼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鞍山市的观赏鱼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以庭院养殖金鱼和一些小型热带观赏鱼为主,养殖品种单一、管理粗放。
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赏鱼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观赏鱼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鞍山市在近郊建立了我国北方最大的观赏鱼繁育基地和交易中心,极大地促进了观赏鱼产业化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鞍山市的观赏鱼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和交易集散地。
据统计,鞍山的观赏鱼养殖业及水族产业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观赏鱼养殖面积67hm2,其中温室面积33.3hm2,年产观赏鱼1亿多尾,产值2亿多元。
鞍山市观赏鱼繁育基地始建于2000年,位于鞍山市西郊千山区的达道湾镇,占地面积33.3hm2,是一个以日光温室繁育热带观赏鱼为主的养殖基地。
养殖温室面积4万多m2,年产量5000多万尾,年产值达1亿多元。
观赏鱼交易中心紧邻繁育基地,占地面积5万m2,交易大厅3000m2,交易摊位1500多个,固定门点60多个,年交易额1亿多元。
水果黄瓜不同嫁接组合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1025收稿日期:2024-03-11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项目(2022C02051);杭州市科技项目(202203B10)作者简介:朱育强(1977 ),男,浙江桐乡人,助理研究员,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工作,E-mail:citarm@㊂通信作者:周胜军(1968 ),男,浙江诸暨人,研究员,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工作,E-mail:zsj6869@㊂文献著录格式:朱育强,丁金婷,张鹏,等.水果黄瓜不同嫁接组合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5):1025-1030.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54水果黄瓜不同嫁接组合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朱育强1,丁金婷2,张鹏1,王欣1,方洁云1,周胜军1∗(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㊀310021;2.浙大城市学院,浙江杭州㊀310015)㊀㊀摘㊀要:用3个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和3个南瓜品种砧木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浙秀3号和浙秀6号的植株长势强于碧翠18,浙秀6号的总产量最低㊂3个品种嫁接后植株整体生长势比自根植株强,其中与砧星亮嫁接后提高了植株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㊂3个品种均抗白粉病,浙秀3号㊁碧翠18中抗霜霉病,浙秀6号感霜霉病㊂浙秀3号㊁碧翠18与砧星亮㊁思壮18嫁接后提高了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与白籽南瓜砧木嫁接后降低了对霜霉病的抗性㊂浙秀3号㊁碧翠18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商品瓜蜡粉量均减少㊂嫁接后黄瓜中游离氨基酸㊁维生素C㊁可溶性总糖㊁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营养成分含量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嫁接后均升高;嫁接还影响甜度㊁脆度㊁口感等感观品质指标,而对苦味㊁涩味㊁韧性㊁香气㊁水分等黄瓜品质指标影响较小㊂关键词:黄瓜;嫁接;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642.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5-1025-06Effects of different grafting combinations on growth andquality of fruit cucumberZHU Yuqiang 1,DING Jinting 2,ZHANG Peng 1,WANG Xin 1,FANG Jieyun 1,ZHOU Shengjun 1∗(1.Institute of Vegetables,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Zhejiang;2.Hangzhou City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5,Zhejiang)㊀㊀Abstract :The graft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rootstocks of three different fruit cucumber varieties and threepumpkin varie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Zhexiu 3and Zhexiu 6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Bicui 18,and thetotal yield of Zhexiu 6was the lowest.After grafting with three varieties,the overall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plant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self-rooted plants.Among them,grafting with the rootstock Zhenxingliang increased the early andtotal yield of the plants.All three varieties were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Zhexiu 3and Bicui 18were resistant to downy mildew,and Zhexiu 6was susceptible to downy mildew.The grafting of Zhexiu 3and Bicui 18with Zhenxingliang andSizhuang 18improved thei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Grafting with white seed pumpkin rootstock reduced their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After grafting with three rootstock varieties,the amount of cucumber wax powder decreased.After grafting,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vitamin C,soluble total sugars,and soluble solids in cucumber decreased,while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and carotenoids increased;Grafting also affected sensory quality indicators such assweetness,brittleness,and taste,while its impact on cucumber quality indicators such as bitterness,astringency,toughness,aroma,and moisture was relatively small.Keywords :cucumber;grafting;yield;quality㊀㊀黄瓜属于葫芦科甜瓜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设施蔬菜生产中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㊂水果黄瓜也叫迷你黄瓜,最早从荷兰㊁比利时等国家引入,具有口感清香㊁易清洗等优点,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已成为黄瓜主要种植类型之一[1]㊂由于黄瓜适宜种植的范围广㊁时间长㊁产值高,黄瓜的1026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规模化连片生产㊁多茬次种植等因素导致连作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嫁接技术是缓解或解决黄瓜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㊂优良的砧木品种不仅有利于提高黄瓜的产量㊁抗病性㊁抗逆性,还能改善和提升黄瓜品质等㊂但不同地区砧木品种对接穗的生长和增产效果也存在差异[2-3]㊂一直以来,研究设施栽培的优良砧穗组合是黄瓜生产和从业者的一个重要工作,本试验在早春设施栽培模式下,通过研究3个水果黄瓜品种和3个砧木品种的嫁接植株对黄瓜生长发育㊁抗病性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水果黄瓜嫁接组合,为黄瓜及砧木新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供试材料有黄瓜品种浙秀3号㊁浙秀6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最新育成品种),碧翠18(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砧木品种有砧星亮㊁思壮8号(宁波市农业研究院提供),白籽南瓜种子(由山东寿光仁禾种业公司提供)㊂1.2㊀方法㊀㊀试验设计:试验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基地单栋塑料大棚内进行,大棚型号GP832型㊂在翻耕作畦前每667m2施入腐熟羊粪1200kg,钙镁磷肥10kg,45%三元复合肥(N17%㊁P2O517%㊁K2O17%)45kg作为基肥㊂棚内作畦5条,畦中铺设滴灌带后盖黑色地膜,按株距35cmˑ75cm打定植穴;整个生长期追施肥5次,每次施复合肥15kg㊂试验共12个处理,每个嫁接组合或黄瓜自根植株为1个处理,试验处理用 砧木/品种 表示,如 砧星亮/浙秀3号 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5m2,每小区定植40株,3次重复㊂试验时间:2021年3月至6月下旬进行,嫁接方法采用插接法㊂砧木品种于3月5日前后浸种催芽,出芽后播种,接穗比砧木迟5d播种,3月20日左右接穗子叶长出后进行嫁接,嫁接后,嫁接苗前期进行保温保湿,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嫁接后10d按正常育苗管理㊂4月10日将各嫁接组合和自根苗定植,后期管理正常㊂1.3㊀黄瓜植株参数测定㊀㊀植株参数及产量测定:每处理小区中选择正常生长植株10株进行测量和统计,分别在黄瓜始瓜期和盛瓜期测量植株高度㊁叶数㊁主蔓茎粗等,统计自始采开始的前15d产量作为黄瓜的早期产量和整个生长期的总产量㊂果实性状及品质数据的测定:在盛果期参考‘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调查植株上商品瓜(开花后7~10d)的果皮光泽度,测定黄瓜果实长度㊁茎粗㊁鲜重㊁果形指数㊁果实瓜棱及蜡粉量等指标㊂果实口感的评价以10位熟悉黄瓜风味品质的专业人员对不同嫁接方式的商品瓜进行品尝鉴定,按甜度㊁苦味㊁涩味㊁脆度等8项口感进行评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高者为优,以总得分值高低区分品质优劣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总量,采用试剂盒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㊁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采用手持式蔗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㊂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LSD 法进行差异性比较㊂2㊀试验结果2.1㊀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及嫁接组合生长势比较㊀㊀3个水果黄瓜品种与不同砧木嫁接后,以思壮8号/浙秀6号㊁白籽南瓜/浙秀6号的嫁接植株在初瓜期㊁盛瓜期均比其他处理的株高㊁茎粗㊁叶数有增加趋势,植株生长势增强,且上述两个嫁接组合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嫁接植株及自根植株,初瓜期的嫁接植株高分别为92.67㊁96.61cm,而同时期株高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和自根植株的是白籽南瓜/浙秀3号和白籽南瓜/碧翠18,其株高分别为64.69㊁67.33cm,盛瓜期以思壮8号/浙秀3号㊁白籽南瓜/浙秀6号两嫁接组合的株高最大,分别为179.38㊁188.68cm㊂3个水果黄瓜品种自根植株间比较,以浙秀3号和浙秀6号的植株株高显著高于碧翠18(表1)㊂2.2㊀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及嫁接组合抗病性比较㊀㊀调查3个水果黄瓜品种的自根植株对白粉病㊁霜霉病的田间抗性可知,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病株率在32.66%~44.30%,病叶率在19.02%~35.61%,但病情指数相差较大,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在14.09~ 14.47,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在50.25~62.34,3个品种均达到抗白粉病级,而浙秀3号和碧翠18对霜霉病的抗性达到中抗级,浙秀6号属感病级㊂浙秀3号和碧翠18经与砧星亮㊁思壮8号嫁接后可提高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对白粉病的抗性达高抗级,对霜霉病的抗性保持中抗级;白籽南瓜砧木与㊀㊀表1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生长势比较Table 1㊀Comparison of growth potential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品种/组合初瓜期盛瓜期株高/cm 茎粗/mm叶数株高/cm茎粗/mm叶数浙秀3号(CK1)81.33ʃ3.21bc8.31ʃ0.28bc12.42ʃ0.52c161.00ʃ2.65c 11.06ʃ0.39c23.52ʃ0.52b砧星亮/浙秀3号82.52ʃ4.93b9.07ʃ0.75ab13.86ʃ0.35b 169.67ʃ0.58bc 12.01ʃ0.48b 23.89ʃ0.43b思壮8号/浙秀3号82.41ʃ1.15b8.73ʃ0.31b12.09ʃ0.41c179.38ʃ1.74a11.58ʃ0.42b 24.07ʃ0.47b白籽南瓜/浙秀3号64.69ʃ2.52d8.72ʃ0.49b10.81ʃ0.21d173.00ʃ1.28b 11.55ʃ0.42b24.29ʃ0.23ab 浙秀6号(CK2)81.87ʃ2.47b8.32ʃ0.53bc 13.12ʃ0.61bc 167.32ʃ2.76bc 11.65ʃ0.38b23.06ʃ0.52b砧星亮/浙秀6号81.72ʃ9.07bc 8.81ʃ0.68b13.15ʃ0.67bc 172.00ʃ2.17b12.07ʃ0.39ab 24.56ʃ0.49ab 思壮8号/浙秀6号92.67ʃ1.53a9.17ʃ0.21a14.59ʃ0.55ab178.33ʃ1.53b12.09ʃ0.69a24.74ʃ0.72a白籽南瓜/浙秀6号96.61ʃ3.06a9.25ʃ0.38a15.27ʃ0.32a188.68ʃ1.15a12.12ʃ0.55a25.12ʃ0.88a碧翠18(CK3)68.58ʃ3.79d 8.06ʃ0.42c10.67ʃ0.54d 143.67ʃ1.39d 10.17ʃ0.65d 20.75ʃ0.39c砧星亮/碧翠1883.00ʃ1.15b8.28ʃ0.55c13.55ʃ0.46b 164.33ʃ2.08c11.02ʃ0.28cd 23.21ʃ0.43b 思壮8号/碧翠1877.02ʃ1.73cd 8.32ʃ0.69bc 12.05ʃ0.23c150.65ʃ4.72cd 10.85ʃ0.66d21.76ʃ0.58c白籽南瓜/碧翠1867.33ʃ1.73d8.17ʃ0.71c10.34ʃ0.78d142.00ʃ1.15d11.08ʃ0.81c20.18ʃ0.61c㊀㊀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㊂浙秀3号㊁碧翠18的嫁接植株降低了对霜霉病的抗性,均与浙秀6号自根植株一样,对霜霉病的抗性是感病级(表2)㊂从9个嫁接组合及3个自根植株田间主要病害的发病结果来看,病株率㊁病叶率与病情指数有一定的关联性,但病株率与病叶率反映的更多是田间发病的现状,不能代表田间植株真实的抗病能力强弱,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㊂表2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抗病性比较Table 2㊀Comparis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品种/组合白粉病霜霉病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抗病性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抗病性浙秀3号38.9822.6114.43抗32.6622.9350.25中抗砧星亮/浙秀3号25.6910.27 5.06高抗29.1721.2634.31抗思壮8号/浙秀3号14.2515.54 6.18高抗30.0925.7330.53抗白籽砧木/浙秀3号18.3514.77 6.44高抗44.7133.2658.94感浙秀6号40.7623.6214.09抗44.3035.6162.34感砧星亮/浙秀6号34.6514.899.11抗34.7827.8252.87中抗思壮8号/浙秀6号39.3021.2813.37抗43.2133.6158.77感白籽砧木/浙秀6号44.1522.9014.16抗48.0630.3971.85感碧翠1839.6519.0214.47抗35.3124.3852.39中抗砧星亮/碧翠1823.3519.83 4.49高抗34.9325.4744.61中抗思壮8号/碧翠1827.6020.53 6.18高抗34.2926.2648.92中抗白籽砧木/碧翠1830.9525.1313.51抗45.5827.9163.17感2.3㊀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及嫁接组合间产量比较㊀㊀3个水果黄瓜与不同砧木嫁接组合及自根植株比较可知,无论是早期产量还是总产量,均是砧星亮作为砧木的嫁接组合产量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嫁接组合及自根植株,其中砧星亮/浙秀3号㊁砧星亮/浙秀6号㊁砧星亮/碧翠18的小区早期产量分别9.93㊁8.18㊁8.25kg,比自根植株增产41.2%㊁31.42%㊁21.5%,总产量分别为28.48㊁22.63㊁26.80kg,比自根植株增产28.4%㊁47.42%㊁26.18%㊂3个水果黄瓜自根植株间的早期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总产量以浙秀6号最低,且显著低于浙秀3号和碧翠18(图1)㊂2.4㊀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及嫁接组合商品瓜外观品质比较㊀㊀3个水果黄瓜品种与不同砧木嫁接后,嫁接植株的商品瓜均有瓜长变短㊁瓜径变粗的趋势,果形指数变小,影响瓜条外形美观;而单瓜鲜重㊁瓜皮颜色和瓜棱均与自根植株基本一致㊂浙秀3号和碧翠18自根植株的商品瓜皮颜色绿色,有中等蜡粉,经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蜡粉量均有所减少;而浙秀6号自根植株的商品瓜皮颜色深绿色,无蜡粉,且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也无明显变化(表3)㊂1028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同组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㊂图1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产量变化情况Fig.1㊀Changes in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表3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商品瓜比较Table3㊀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 of commercial fruit cucumber 品种/组合单瓜鲜重/g瓜长/cm瓜径/cm果形指数瓜皮颜色瓜面蜡粉瓜棱浙秀3号(CK1)92.215.2 2.7 5.63绿㊀中浅砧星亮/浙秀3号91.415.1 2.7 5.59绿㊀少浅思壮8号/浙秀3号89.114.6 2.8 5.21绿㊀少浅白籽南瓜/浙秀3号90.814.5 2.9 5.00绿㊀少浅浙秀6号(CK2)84.513.8 2.6 5.31深绿无微砧星亮/浙秀6号82.713.1 2.7 4.85绿㊀无微思壮8号/浙秀6号85.413.2 2.8 4.71绿㊀无微白籽南瓜/浙秀6号87.313.4 2.9 4.62绿㊀无微碧翠18(CK3)84.613.2 2.7 4.89绿㊀中浅砧星亮/碧翠1883.712.8 2.9 4.41绿㊀少浅思壮8号/碧翠1883.212.7 2.9 4.38绿㊀少浅白籽南瓜/碧翠1882.312.2 2.9 4.21绿㊀少浅2.5㊀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及嫁接组合商品瓜营养成分分析㊀㊀从整体测定结果来看,在6个营养成分检测结果中游离氨基酸㊁维生素C㊁可溶性总糖㊁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营养成分含量均是自根植株含量较高,经嫁接后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嫁接后均升高;浙秀3号㊁浙秀6号㊁碧翠18自根植株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2%㊁5.7%㊁4.7%㊂而各营养成分中以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最大,其次是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砧星亮和思壮两砧木品种嫁接的黄瓜含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自根植株黄瓜含量较低,其中思壮8号/浙秀3号㊁思壮8号/碧翠18嫁接植株的果实中含类胡萝卜素含量约0.004mg㊃g-1,含量最少的品种为浙秀3号和碧翠18(表4)㊂嫁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这种影响程度还与砧木㊁接穗品种特性间密切相关㊂通过筛选合适的砧木/接穗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这种影响㊂果实口感风味品质性状评价参考‘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并稍作修改㊂其中果实甜度用WZ108手持型糖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从评测的各项数据分析,甜度㊁脆度㊁口感3项数据变异范围较大,分别在6.0~7.2㊁7.3~8.7㊁7.1~8.8,其他项目的差异性相对较小;且各品种自根植株的3个测评指标高于嫁接植株,说明黄瓜嫁接后,影响了一部分品质指标;苦味㊁涩味㊁韧性㊁香气㊁水分等5个反映黄瓜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㊂从各评测指标的总分来看,浙秀6号及其嫁接组合的总分高于浙秀3号和碧翠18两品种及其嫁接组合,浙秀6号自根植株的总分为62.2,高于最低的思壮8号/碧翠18组合测评总分14.13%(表5)㊂表4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商品瓜营养元素比较Table 4㊀Compariso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commercial cucumber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品种/组合游离氨基酸含量/(μg㊃g-1)类胡萝卜素含量/(mg㊃g-1)可滴定酸含量/(mmol㊃kg-1)维生素C 含量/(μg㊃g-1)可溶性总糖含量/(mg㊃g-1)可溶性蛋白含量/(mg㊃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浙秀3号(CK1)1770.180.000511.267.2625.260.37 5.2砧星亮/浙秀3号1780.370.003712.453.6917.080.56 4.7思壮8号/浙秀3号1592.570.004015.172.0818.190.72 4.2白籽南瓜/浙秀3号1440.520.000611.725.1713.570.61 4.3浙秀6号(CK2)2523.280.000613.875.5427.920.53 5.7砧星亮/浙秀6号1529.310.002411.854.3725.270.61 5.3思壮8号/浙秀6号1182.270.003310.959.9820.880.59 4.8白籽南瓜/浙秀6号1808.330.004710.270.1726.010.68 5.2碧翠18(CK3)2014.230.000512.165.4827.050.46 4.7砧星亮/碧翠181727.150.002413.847.1817.080.51 4.1思壮8号/碧翠181539.050.00438.755.6423.070.47 4.6白籽南瓜/碧翠181389.170.002411.235.5319.980.574.9表5㊀不同品种及嫁接组合感观评价Table 5㊀Sensor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grafting combinations品种/组合甜度苦味涩味脆度口感韧性香气水分综合评价总分浙秀3号(CK1) 6.57.5 5.67.77.5 6.7 6.18.556.1砧星亮/浙秀3号 6.27.5 5.57.67.7 6.6 6.58.255.8思壮8号/浙秀3号 6.27.1 5.77.57.4 6.7 6.38.355.2白籽南瓜/浙秀3号 6.17.3 5.47.77.5 6.8 6.18.155.0浙秀6号(CK2)7.28.8 5.58.78.87.77.08.562.2砧星亮/浙秀6号7.08.5 5.18.48.67.3 6.58.359.7思壮8号/浙秀6号 6.98.6 4.98.78.57.1 6.38.359.3白籽南瓜/浙秀6号7.18.3 5.58.18.57.2 5.98.258.8碧翠18(CK3) 6.18.4 5.97.77.2 6.1 6.37.955.6砧星亮/碧翠18 6.28.5 5.77.77.3 5.9 6.58.155.9思壮8号/碧翠18 5.88.1 5.57.37.7 6.1 5.98.154.5白籽南瓜/碧翠186.08.15.87.47.16.26.08.354.93 结论与讨论普遍认为以南瓜㊁瓠瓜㊁丝瓜等具有发达根系的品种作砧木,有利于植株提高对水分及矿质营养吸收的能力,提高地上部的代谢活性,具有增强植株的生长势和抗逆㊁抗病能力等[4-6]㊂本试验结果是不同的砧木/接穗组合在初瓜期和盛瓜期既有增强植株生长势和抗病能力表现,也有降低生长势和抗病性的不利方面㊂其中以思壮8号/浙秀6号㊁白籽南瓜/浙秀6号的嫁接植株整体上生长势较强;而盛瓜期以思壮8号/浙秀3号㊁白籽南瓜/浙秀6号两嫁接组合的株高最大,分别为179.38㊁188.68cm㊂3个品种的自根植株间,以浙秀3号㊁浙秀6号的植株长势强于碧翠18㊂对产量影响方面,在各嫁接组合中只有砧星亮作为砧木时均可提高3个嫁接品种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㊂而在3个自根品种间以浙秀6号的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㊂嫁接对不同组合生长势㊁抗病性和产量造成的不同影响,一方面可能是接穗品种和砧木品种本身对不同病害的抗病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是砧穗之间的亲和性影响植株的生长势㊂由于嫁接能使砧穗品种间产生重要的维管束桥,促进接穗与砧木间的物质交换[7],因此,嫁接在影响产量的同时,对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㊂焦自高等[2]研究认为,嫁接可使黄瓜的氨基酸含量降低,风味品质下降㊂陈利平等[8]认为,嫁接可促进黄瓜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形成和积累,而不利于维生素C 的形成㊂本试验发现,黄瓜中游离氨基酸㊁维生素C㊁可溶性总糖㊁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营养成分含量均是自根植株高于嫁接植株,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嫁接后均升高,这与前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另外,黄103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瓜嫁接后,还影响了甜度㊁脆度㊁口感等感观品质指标,而对苦味㊁涩味㊁韧性㊁香气㊁水分等5个反映黄瓜品质的指标影响相对较小㊂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跟品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参试的3个水果黄瓜品种,其自根植株的商品瓜在感观品质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着相关性和对环境条件响应的差异㊂蜡粉是影响黄瓜果实商品性的另一个因素,蜡粉多,果面光泽度差㊂已有的研究认为多数砧木在提高黄瓜长势和抗性的同时,增加了果实的蜡粉,影响其外观品质[9]㊂而费雨兰等[10]研究表明,日本井田台木F1作砧木有减少嫁接黄瓜果实表面蜡粉的作用㊂本试验结果与其研究结果一致,浙秀3号㊁碧翠18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蜡粉量均有所减少㊂参考文献:[1]㊀魏爱民,杜胜利,韩毅科,等.黄瓜新品种 津美11号[J].园艺学报,2020,47(S2):2990-2991. [2]㊀焦自高,王崇启,董玉梅,等.嫁接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0,32(1):26.[3]㊀孙艳,黄炜,田霄鸿,等.黄瓜嫁接苗生长状况㊁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181-185,209.[4]㊀张红梅,金海军,刘秀云,等.大棚自然高温对黄瓜嫁接植株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8,34(4):69-73.[5]㊀陈银根,吕文君.不同砧木对嫁接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4):28-31.[6]㊀潘玲华,吴永琼,梁祖珍,等.黄瓜嫁接砧木筛选试验[J].长江蔬菜,2015(24):38-41.[7]㊀王幼群.植物嫁接系统及其在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1,56(30):2478-2485. [8]㊀陈利平,宋增军,马兴庄,等.嫁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品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170-171.[9]㊀HAYASHI T,SUZUKI T,OOSAWA K.Correlation betweenoccurrence of bloom on cucumber fruit and air temperature in aplastic film greenhouse[J].Acta Horticulturae,2002(588):29-33.[10]㊀费雨兰,王晶,沈佳,等.不同砧木嫁接对黄瓜长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47-149.(责任编辑:董宇飞)。
复合稀土对Cd胁迫下玉米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复合稀土对C d 胁迫下玉米保护酶系统的影响金王进,叶亚新,徐蕊(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 [目的]研究复合稀土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叶和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中度镉污染对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复合稀土的缓解效应。
[结果]镉胁迫1、3、5和7d 的玉米幼苗叶片的SO D 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14%、130%、147%和155%,复合稀土处理组中镉胁迫1、3、5、7和9d 的玉米幼苗叶片的SOD 活性依次为:79.8、87.2、95.0、103.9和106.0U /m l 。
玉米幼苗根的SO D 活性在镉胁迫的第5天为对照组的2.13倍。
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的SO D 活性峰值分别为124.2和134.1U /m l 。
镉胁迫1、3、5、7和9d 叶片的P O D 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81、1.73、1.54、1.47和1.54倍。
镉胁迫玉米幼苗根和叶片的PO D 活性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88%和181%。
复合稀土处理组在第9天的P O D 活性是镉胁迫组的1.05倍。
镉胁迫玉米幼苗叶和根的CA T 活性在第3天分别为对照组的1.08和1.42倍。
[结论]复合稀土对玉米幼苗镉胁迫损伤的修复作用比单一稀土元素镧好。
关键词 玉米;镉胁迫;复合稀土;修复;生理指标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7-07928-04E ffe c t o f Com po s ite R a re Ea rth on th e P ro te c t iv e E n zym e S y s temin M a ize u n de r Cd S tre s s J I N J in e t a l (C o lleg e o f C h e m istry an d B io lo g ica l E n g in e er in g ,S u zh ou U n iv e rsity o f S cien ce an d T ech n o log y ,Su zh ou ,J ian gsu 215009)A b s tra c t [O bjective]T h e pu rpo se w a s to stu dy th e e ffect o f com po site ra re ea r th on th e pro te ctive en zym e sy stemin th e leav es an d roo t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and its m ech an ism.[M e th od]T h e e ffec t o f m ode ra te cadm iumpo llu tion onth e p ro tective en zym e sy ste min m a ize seed lin gs an d th e bu ffe r e ffect o f com pos ite ra re ea rth w e re s tud ied in so lu tion cu ltu re expe ri m en t .[R e su lt]T h e activ itie s o f SO D in th e leav e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tre a ted by cadm ium s tre ss fo r 1,3,5an d 7d w e re 114%,130%,147%and 155%o f th a t in th e con tro lled g roup resp.T h e activ itie s o f SO D in th e leav e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trea ted by com po site ra re e a rth and th en trea ted by cadm iums tre ss fo r 1,3,5,7an d 9d w e re 79.8,87.2,95.0,103.9an d 106.0U /m l i n o rde r.T h e activ itie s o f SO Dinth e ro o t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tre a ted by cadm iumstress w e re 2.13ti m e s o f th a t inth e con tro lled g rou p onth e 5th da y.T h e peak va lu e s o f SO D ac tiv ity i nth e leav es an d roo ts o f m a ize seed lin g s w e re 124.2an d 134.1U /m l re sp.T h e ac tiv ities o f PO D in th e le ave 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tre a ted by cadm iumstress fo r 1,3,5,7an d 9d w e re 1.81,1.73,1.54,1.47and 1.54ti m es o f th a t inth e con tro lled g rou p resp.T h e h igh e st activ ities o f PO Dinth e roo ts an d leave s o f m a ize se ed lin g s trea ted by cadm iumstress w e re 288%an d 181%o f th a t inth e con tro lled g rou p re sp.T h e PO D activ ity inth e g rou ps trea ted by com po site rare e ar th w a s 1.05ti m es o f th a t in th e g rou p on ly tre a ted by cadm iumstress on th e 9th day.T h e activ itie s o f CA T in th e lea ve s an d roo ts o f m a ize seed lin gs trea ted by cadm iums tre ss w ere 1.08and 1.42ti m es o f th a t in th e con tro lled g rou p resp .onth e 3rd day.[C on clu sion]T h e repa irin g fun c tion o f com pos ite ra re ea r th onth e in ju ry cau sed by cadm i umstress in m a ize se edlin g s w as be tter th an th a t o f sin g le rare ea r th e le m en t lan th an um.K e y w o rd s M a ize ;C adm iums tre ss ;C om po site ra re ea r th ;R epa ir ;P h y sio lo g ica l in dices基金项目 苏州科技学院科研基金(Z976);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K JD 18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