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之把握敏感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敏感期教育
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理论是由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创立的,在长期的幼儿教育观察中,透过观察,蒙特梭利博士注意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年龄对某些事物会有特别有兴趣而且会想要做。
他感到疑惑:为什么那个时期会想做那些活动呢?荷兰生物学家杜佛利斯提出他长期对生物观察所得-所有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这段短暂时间中,牠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性会特别强。
蒙特梭利接受杜佛利斯的说法,开始把人类幼儿期所呈现的各种特征和倾向,以「敏感期」的现象来说明。
这阶段的孩子会爱上它们的环境。
用蒙特梭利的话来说,就是「孩子与环境谈恋爱。
」它们不段地在环境东找寻成长时所需要的东西,以致于全心投入,而对周遭的其它事物都视而不见。
而且,孩子在敏感时期和环境接触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强烈的。
大人可能惊讶于孩子忘我的反复不断进行某些活动,蛋孩子仍然持续进行着。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
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
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
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
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
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这时。
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
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
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
正是成人的职责。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
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
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吸收性的心智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的心智。
那什么叫做吸收性的心智?吸收性的心智就是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包括人与事物)与情感的联系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力就叫做是吸收性的心智。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
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
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所以总结的来说,就是0-3岁叫做无意识吸收,3-6岁叫做有意识吸收。
无意识吸收就是说意识还没有发生,但就像上面讲的也能够构建自己,具有大人所没有的惊人能力,无意识吸收吸收环境中的一切,环境越丰富,记忆也就越多越丰富,孩子也就越活跃,越有能力。
反之则发展缓慢。
而有意识吸收就是说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学会有意识的学习,有倾向性,有选择的可以记住一些事情。
教育并非就是说“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额头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教育是不能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而是在幼儿的吸收上。
既然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很强,我们就得要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一个积极的环境来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吸收。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
他们处在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们制定“0-3岁儿童教养大纲”,为实施良好的早期教育提供依据。
儿童发展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我们必须追踪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同时,由于儿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我们教育也应该从每个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机械的照搬大纲要求。
如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超前”发展了,可按下一年龄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
我们的大纲包括身体与动作、语言与认知、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教养要求,具体划分为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两大部分。
发展指标是指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养策略是向教养者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建议。
应该强调: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在具体运用中,应把各方面的教养要求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寓教于乐,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儿童拥有最佳人生开端。
7-8个月
发展指标:
●开始长出门牙。
●能扶双手站立。
●见父母及熟人要求抱。
●会用拇指及其它手指配合抓玩具。
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独自坐稳、会自己拿饼干吃。
●喜欢用牙咬东西。
●学会寻找掉下的玩具。
●对周围的兴趣大大提高。
●有初步的模仿能力。
教养策略:
●练习爬的动作。
(在不同的位置引诱宝宝练习爬)
●练习扶栏杆站立。
●训练孩子拿起一个玩具,放下一个玩具。
●玩指拨玩具,练习食指动作。
●玩寻找东西的游戏。
●学习用动作表示“谢谢”、“再见”、“欢迎”。
●学习用杯子喝水
●培养入睡的好习惯,学习自己安静入睡。
●教宝宝指认图画,简单讲解婴儿画报。
9-10个月
发展指标:
●出牙3-5颗。
●会扶双手走路,尝试着独自站立。
●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东西。
●能听懂常用词的语意。
会“察言观色”。
●会玩与人合作的游戏
●会喊“妈妈”,能听懂命令,理解“不”。
●喜欢探索周围环境。
●喜欢模仿动作。
教养策略:
●训练宝宝扶着或靠着练习站立,扶腋下,学习走路。
●训练将手中的小东西或玩具放入大的容器中,训练手的控制力。
●读布书、认图片、模仿成人的声音,加紧学习听和说。
●扩展交往范围,有意接触陌生人,与同伴游戏,体验与人相处的愉快情绪。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边吃边玩。
●练习扶着栏杆蹲下捡拾玩具。
●学习用小勺吃饭。
●训练大小便坐盆。
●带宝宝玩娃娃,学习关心他人。
11-12个月
发展指标:
●出牙5-7颗。
●会扶着家具行走或自己走几步。
●能听名称指物或图5-6种。
●会用手势表示简单需要。
●说莫名其妙的话。
●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
●会打开折叠的东西,例如会把书打开、合上,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
●会用手掌握笔图图点点。
●能听懂较多的话,会听指令拿东西。
●听故事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萌芽。
教养策略:
●断奶后注意合理膳食。
●练习独立行走,练习手足爬行。
●训练宝宝搭积木、打开盖好的盒子、用棍子够玩具。
●鼓励宝宝用笔画画。
●学发音、学说话。
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选择简单儿歌念给宝宝听。
●认识人的五官。
●认识红色。
●听指令拿东西。
●禁止宝宝不该做的事情,学会最初的约束自己,不能“为所欲为”。
●学会最初的交友,学会与别人分享。
1岁至1岁3个月
发展指标
●萌发好奇心,喜欢不停的运动。
●会经常爬到家具上。
会爬椅子并能转身坐好。
●能扶扶手上楼梯,会独立的平稳的行走。
能拉着玩具侧着或倒退走。
●能自己坐下蹲下会自己独立站立。
●会动手游戏:从瓶中倒出小球,拿柄摇动拨浪鼓,会把小球捏起放入容器中。
●会反复拧紧或宁松瓶盖。
会尝试自己用勺子装上食物放进嘴里。
●会将两三块积木叠放在一起。
●在成人的帮助下,会把简单形状的东西放入模型中。
●能大把抓笔随意涂抹。
●能听懂熟悉物品的名称,能指认熟悉的人或事物。
会说出几个简单的字、词。
●开始出现难懂的语言。
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增多。
●能记住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
●对熟悉的家人有很强的依恋感。
教养策略:
●为刚刚学步的孩子提供安全无障碍的运动环境。
鼓励支持满足他的肢体动作的需
要,引导儿童体验满足的喜悦。
●坚持饮食起居有规律、饮食营养搭配合理全面、衣着简洁活动方便等,对学步儿童
十分重要。
●为了孩子添加方便自己使用的餐具、用具。
如:带病的饭碗、学饮杯等。
为了孩子
尝试自我服务创造条件。
●成人需保证幼儿全程看护,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精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与环境刺激,通过听说看触等多种感觉活
动,积累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实识记经验。
●父母尽可能多的通过游戏中与孩子的体肤接触、语言支持、提高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培养稳定愉快的情绪。
●有意识的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让孩子和小伙伴或他们的家长多接触,提高孩
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
1岁4个月至1岁6个月
发展指标:
●会跑但不稳,常常摔倒。
●喜欢扔球和抬脚踢大皮球。
●能自己扶扶手,双脚同踏一节台阶走上楼梯和会倒退的爬下来。
●可以蹲下或弯腰捡起玩具而不跌倒。
●会双手端水杯。
会用勺取物,会模仿简单的动作,能从熟悉的一些物体中,鉴别出
其它物体。
●能模仿画出简单的线条,能一次多页的翻看图书。
●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发展,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许多能听懂的词。
●会执行简单的命令。
●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做事。
会辅以手势、表情表达需要,并尝试各种行为,以观察别
●会有无理行为,会发脾气,并开始表现对事物的偏好。
●对黑暗和某些动物产生恐惧。
教养策略:
●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给孩子创造学习新的生活本领的机会:用杯子喝水,自己用勺子吃饭逐步习惯穿整
裆裤和自己练习带帽脱袜。
●成人在养护过程中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拔苗助长”会造成人为挫折,“盲目迁
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为孩子提供刺激丰富的语言环境。
利用他爱听爱模仿的特点,通过多听和学说增进
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
●为孩子创设刺激丰富的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耍,培养孩子积
极快乐的心境,强化好奇
●好动、爱探究的天性。
●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
成员之间和睦相处,长幼之间礼让相待,使孩子
在健康友善的人文关怀中模仿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技能。
1岁7个月至1岁9个月
发展指标:
●能双手扶栏上下楼,能控制跑的动作,有意识的绕开障碍物。
●会踢球,扔球的动作更加灵活。
●坐在地上会把球滚向对方,并能接住滚回来的球。
●能搭5-7块积木。
●会倾倒容器内的物体,再将物体装入容器内。
●会正确使用勺子
●会根据颜色匹配物体,能将三角形、圆形和方形放入形状相同的孔内。
●进入语言发展加速期。
爱说、爱模仿成人的语言。
●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会用简单的短语表达自己的需要。
有时会创造出莫名其妙
的新词或古怪的句式。
●形成了初级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的使用人称代词“我”。
能够准确的说出自己的
名字、性别
●非常关心自己的财产,常要求与其它东西分开保存。
●愿为自己做些事,但仍不能很成功。
●大脑神经系统逐步成熟,可以在成人的帮助、提醒下学习控制答辩。
教养策略:
●在居家环境中设立可以满足孩子独立活动的安全区域。
将尖锐的器物、药品电源插
座等危险物,置放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
使孩子在愉快的自主活动中快乐成长。
●有计划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学习使用便器,鼓励孩子在自己需
要的时候,主动用语言请大人帮忙和表示谢意。
●在一日饮食中,可适当添加少部分硬食物,如面包干等。
促进孩子颌骨及牙齿的发
育。
●准备适合这个年龄幼儿玩耍的玩具,促进他认知水平和手部肌肉的活动能力的发
展。
●满足孩子自己做事的愿望,让他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体验因果关系,进一步了解身
●为孩子准备放置自己专用物品如玩具、鞋帽的箱、柜,培养他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
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规范的语言模仿、学习榜样,不断地强化孩子听、学、说和创造新语汇
的欲望与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岁10个月至2岁
发展指标:
●能坐在带轮子的车上自己蹬动双腿向前走。
●会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玩具。
●能将手中的物品朝某个目标扔去。
●能从楼梯矮阶上往下跳。
●能粗略的模仿画简单的线条:如圆和竖线。
●能把大小不同的物品叠放在一起,开始学会一页一页的翻看图书。
●能根据形状、质地匹配物品,能够完成简单的拼图。
●会长时间的看一本有好看插画的书。
●喜欢倾听简单的三字儿歌和韵律诗、歌曲。
会随音乐拍手试着学唱。
●可以准确的使用一些词汇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愿得到表扬。
●能清晰的说出所要东西的名称。
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背一些二个。
●有初步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白天能控制大小便,晚间不尿床。
教养策略:
●孩子希望有能摆脱成人管束的短暂时空。
为保证幼儿足够的运动与新鲜空气的摄
入需要,承认不要因为惧怕伤痛而消极的控制、约束幼儿的活动。
●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能接受多种食物,能喝白开水,养成每日(4-5
词)定时定点定量的进餐习惯。
●为孩子提供便于穿脱与活动的衣裤,降低孩子在自理大小便中的难度,培养积极
的生活态度。
●通过游戏不断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与探究愿望,鼓励支持孩子乐于接受和自己寻
求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
●重视、欣赏孩子主动向成人表达意见,诉说愿望的举止,使孩子在语言沟通中,
不断获得肯定感受成功的自信。
●引导孩子看书、读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并用行动去表明家长的态度。
正确的要鼓励,
反之要制止、转移。
2岁至2岁6个月
发展指标:
●行走自如,走路时能看着要去的地方,会主动的避开障碍。
●会双脚跳,会踮起脚尖走路,能自己上下楼梯。
●跑得很好,能单足站立两秒左右。
●手指与手指动作日渐协调,能叠放很多块积木,能两手配合做事,会穿珠、搭桥。
●手的控制能力有很大进步,能模仿画垂直线、水平线和圆等。
●能正确识别简单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
●能判断物体的远近、大小、里外,对发现不同物体的不同特点感兴趣。
●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位的称呼。
●能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差别。
●会背数到10,能背几首儿歌,能记住一些歌曲,爱听故事。
●会说简单的复合句,会准确的在表达中运用人称代词“你”“我”。
●能在成人的语言指导下调节自己的行为。
●能较清楚的判断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禁止做的事情知道不去做,有一定的控制力。
●表现出同情心、自尊心和怕羞。
不顺心时会发脾气。
●能很好的自己吃饭,会脱简单的衣服,穿松紧带的裤子和解纽扣。
教养策略: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自然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切记恐吓和过分强化,避免由于
成人的养护疏忽造成幼儿胆小退缩的性格。
●孩子独立做事坚持己见的时候增多,要在避免对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孩子
合理的要求,是孩子在自主最求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认知经验。
●在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卫生习惯的同时,培养他掌握相应的技能,会自己洗手、
擦嘴等。
●精心培养处于第一心理对抗期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他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克
服任性和执拗。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在做客、聚餐、购物等不同场合应该怎样做,能
为获得成人的赞许约束自己的行为。
●吸引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搬运物品,送东西给长辈,收拾玩、用具,在做
家务中感受空间位置的变化,体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在生活游戏中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如“一个杯子”、“两块糖”。
2岁7个月至3岁
发展指标:
●跑步平稳,会骑三轮脚踏车。
●能单足站立,会两脚交替上下楼梯。
●能原地向前、向上跳,会从高处向下跳。
●会手臂举起投掷物从肩上投出。
●会边角相对折叠长、正方形纸。
能系扣、解扣。
●能画圆形和交叉线。
向杯中倒水时能控制流量。
●能够完成简单的拼图。
●初步知道今天与明天的概念。
掌握长短等概念。
●能叫出家庭中所有物品的名字。
●能熟练的做不同物体的匹配游戏。
●能记住更多的事情,能听懂更多的词。
理解和掌握一些表示时间、数量概念的词。
●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懂得“你”“我”“他”,能回答成人简单的问
题。
●表现出想象力,开始进行装扮游戏。
●会使用一些新的社交技能来博得他人的喜爱、夸奖。
●喜欢和小伙伴玩,但常有冲突。
教养策略:
●在愉快的进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进餐规矩;能在固定的地方安静的吃净自己的
一份饭菜。
会正确的使用餐具,不偏食、挑食。
●帮助孩子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在于持之以恒。
大便后懂得请求成人帮助自己清
洁身体。
●在复杂的运动与游戏中,保护幼儿对周围事物积极关注的好奇心和对身边变化的
敏感反应,积极耐心的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
●注重对孩子进行遵守社会公约规范的适应性培养。
体验在公共场所游戏时,轮流
分享带给每个人的平等、愉快;外出购物,付款时学会选择和等待;参观游览时感受规则与约束等等,不断提高孩子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多种亲子趣味游戏,激发孩子学习探究的热情与好奇。
鼓励孩子提出疑问,
发现新异,赏识孩子游戏中的“破坏”、发明。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里鼓励他乐于做自己能做的事,将他对成人的依
赖尽可能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