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合集下载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第一章绪论一、农业资源(p1):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p2):按客观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2大类。

如果按资源能否再生和永续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3大类.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5):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p15):1、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2、经济学原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互竞原理与市场法则、农业资源中共享资源与公共选择原理、资源利用中的互补和协同的原则。

3、社会学原理:系统原则、人口原则、法制原则.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气候的决定因子(p31):太阳辐射、地理、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农业气候资源(p32):指作物生长期的长短(气候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些作物生长的限制)、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水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三、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p48):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防御措施:回避措施、充分利用热资源、采取应急措施.2、霜冻:指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

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

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物法、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也可以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

3、干旱和洪涝:干旱指某一段持续的时间内,降水量比常规的显著偏少.洪涝灾害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防御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涝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

(2021年整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

(2021年整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docx的全部内容。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的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2.农业气候资源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源(光、温、水、气等),以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3.土地资源是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4.土地资源的评价:是人们对土地利用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或价值大小的评定。

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鉴定。

5.水资源管理的涵义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工作.6.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

7.生物性肥料资源指与植物、人和动物关系密切的有机肥料资源,植物性肥料资源如作物秸秆、绿肥、野生植物等,动物性肥料资源有人粪尿和家畜尿等。

生物性肥料资源具有再生性。

8.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具有农业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利用,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

9.农业资源区域开发25310.农业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在资源承载力的允许下,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农业资源,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体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地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类型和特性,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退化。

其次,要注重土地的肥力保持和恢复,采取合理施肥和轮作措施,防止土地贫瘠和退化。

此外,要加强土地所有权和流转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合理利用和管理事关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科学灌溉和雨水收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质和水环境。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调度,实行水权分配和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植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植物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施肥和合理作物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动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丰富人们的营养结构和提高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动物饲养管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动物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加强动物疾病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免疫工作,保障动物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要注重动物福利保护,保障动物的权益和利益,促进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主要的基础性成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而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土地资源的特性,找出当前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土地资源;问题;对策正文:经常能听见类似“我们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话语,那么究竟什么是农业资源呢,下面是对农业资源的界定。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可见农业资源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体系。

本文着重从农业土地利用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农业土地资源的特性农业土地资源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总称。

按农业利用现状及其进一步利用的可能性,农业土地资源包括:已利用的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等;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宜养殖利用的水面等;目前暂不能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农业土地在总体上的特性:(一)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因而,土地的类型也是多样化的。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有的土地类型,这就决定了当地的农业土地的特殊性。

在我国南方土地多为红色土壤,酸性强,适合生长茶叶之类的物种;在黄土高原,土质多为黄土,土壤肥料较弱,适合生长一些玉米之类的作物;在我国东北平原,土壤为黑土,土质很好,非常有助于作物的生长,鉴于气候的原因,多是种植玉米。

可见,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地域特征的。

(二)不可再生性农业土地资源是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利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利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日渐重要。

如何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资源利用方法与管理。

一、优化农业结构农业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优化农业结构是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选择、农产品结构调整等方式,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特色产业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具备良好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能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如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使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现代化、多元化的产业。

三、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地土壤资源的消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与支持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农民技能,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

五、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融合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建设乡村旅游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将城市人流、物流等资源引入农村,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六、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农民素质教育是提升农民自觉利用农业资源的有效手段。

通过农民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能,推广农业先进经营理念和方法,使农民能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农业资源的类型1、自然资源: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2分类略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农业科技生产力3、农业资源的特征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2、多用性和有限性3、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定性和变化性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A、农业资源概述B、农业资源各论C、农业资源管理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B、综合分析法C、最优化法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性和急躁性B、农业资源的开发在近期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广度开发为辅;在中长期;要坚持两者并举..C、农业资源开发要坚持集中成片;先易后难;开发一片;成效一片..D、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的先关法规;以法律形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促使农业资源开发;做到利用开发有法可依;方能保证农业资源开发的经常性和持久性..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一、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成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量;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具体是指:生长期的长短、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雨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2、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二、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1、农业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我国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也是我国农业气候的特点;另一个特点是一些重要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大;农业气象灾害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大..2、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我国地形复杂;山地气候类型具有多样性;农业生产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可使农业生产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3、气候条件与植被、土壤农业植被的分布受气候的制约;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变而出现不同的类型;土壤的肥力也受水分和热量的影响;导致土壤南酸北碱;有机质含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4、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我国农林牧各业分布的状况都有明显的区域性;水分是构成这些区域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农业气候条件的评价与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1、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通过对农业气候要素的具体分析;了解期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情况;掌握它们之间组合的变化规律;揭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分析鉴定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从而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以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2、任务:1为按照生态规律布局农业生产;建立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2为各地农、林、牧、鱼的合理配置及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的选择而进行农业气候分析;3为抗灾保产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4为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农机作业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5为有效的引种、扩播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1、光能资源2、热量资源3、水分条件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1、农业气候区划1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目的:为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而制定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提供农业气候的依据..任务: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避免和克服不利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大农业结构2区划系统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一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现状我国光能资源丰富;水利资源方面;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存在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二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1、季风活跃;构成了我国季节性农业生产特征2、光、温、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3、水热同季;适于扩大高产作物栽培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生产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2、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2、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3、积温有效性高4、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3、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总辐射能多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良;最热月平均气温不高;积温少3、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4、水湿状况差异悬殊5、农业利用独具特色四、农业气象灾害一、干旱1、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干旱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理活动遭到损害;严重时造成作物死亡2、干旱发生的规律我国干旱发生的频次;一般由南向北增加;连续4-5年的特大干旱都发生在北方;华北的干旱往往与淮河以北或东北;西北的干旱连片出现;因此;华北在一定程度能反映全国干旱的情况..3、干旱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一般来说;华北、东北和西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从全国范围来看;春夏季节旱区移到长江流域;南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这是我国干旱分布的一般规律..4、预防干旱的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的抗旱保墒技术等二、雨涝:某个时期雨水过多或者强度过大;农田排水系统不良而造成的水灾:涝灾和渍害1、雨涝的发生及其危害2、雨涝形成的原因3、雨涝发生的季节和地区4、雨涝的防御措施1兴修水利;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调节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3合理种植和轮作4做好水涝灾害报告三、低温灾害1、霜冻1、霜冻的成因:2、影响霜冻形成的因素: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4、霜冻的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覆盖法和农业技术2、春季阴雨低温3、秋季南方晚稻的“寒露风”四、冰雹1、冰雹的危害及成因2、冰雹的地区及时间分布3、冰雹的防御措施五、台风1、台风的危害2、台风路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3、台风的防御措施六、干热风1、干热风的形成及其危害2、干热风的防治措施五、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农业中除种植业外的其他部门;如林、牧、渔对气候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表现出农业内部对气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在种植业内部;对农业气候的分析和研究;往往比较强调光、热资源的利用;而对其他气候因子有所忽略2、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许多地方未按气候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措施上违背气候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3、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分析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充分发挥本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4、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中;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维护和改善农业气候资源则重视不够5、防御气候灾害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防御气候能力还比较低..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能与气候资源的有利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功能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土地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目前人们大多认为广义的土地资源概念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二是土地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动密切相关..2、土地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A、原始性和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随时间而变化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A、土地报酬的递减性;B、经济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域性;D、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持续性;E、土地利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二、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土地资源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净化功能二、土地资源分类与评价一、土地资源的分类1、定义: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准;遵循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的原则;将土地划分成性质相同的部分或类别..2、分类体系:1、按特定的自然属性作为主要标志;形成特定自然类型体系2、按土地利用现状划分;形成土地利用分类体系3、按土地质量或生产力水平划分;形成土地评价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教材P62-65二、土地资源的评价1、概念:土地资源评价是人们对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或价值大小的评定;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鉴定..2、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由于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指标、方法、过程等方面的差异;土地资源评价的划分也不相同..1、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土地资源评价一般可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种;2、根据土地评价成果;也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自然评价、经济评价..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1、适宜性原则:从生产需要出发;按照特定的用途和目的全面衡量土地资源本身的条件和特性;确定其对农、林、牧和渔业生成的适宜类型及其适宜程度..2、综合性原则:3、比较的原则:4、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1、评价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乡级2、评价单元:A、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B、以土壤分类单位作为评价单元;C、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D、以生产地段或地块作为评价单元;E、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3、评价程序A、初期准备阶段: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计划B、调查研究阶段:土地用途的调查研究、土地特征的调查研究C、比配阶段:将土地特性、质量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是否适宜D、土地适应性分类阶段:将各类土地和各地块的利用方式进行具体分配、规划E、提出成果阶段:整理资料、绘制图标、撰写报告4评价因素与评价指标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因素、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和首要工作..土地资源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目的和要求有关..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是划分土地资源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划分土地资源所提供利用条件优劣或限制性程度的量度..评价因素与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复合以下要求:A、突出重点、有所侧重B、准确反应土壤肥力的差异C、选择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因素D、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因素和指标E、各评价指标在采用相对指标时划分的数量级应一致5土地资源的评价方法:A、直接法: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和适宜程度..B、间接法:对影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各种性质做出诊断;一次推论土地资源的质量..包括分类法和数值法..三、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一、土地资源的开发1、土地资源开发的概念:人类通过一定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深度的开发2、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综合开发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1、宜农荒地的开发;2、闲散地开发;3、农业低利用率土地开发;4、沿海滩涂的开发;5、城市新区的开发;6、城市土地的再开发4、土地资源开发的规划:1、勘测与调查;2、确定开发目标;3、土地资源开发的结构与布局;4、开发次序与开发速度;5、选定开发方式二、土地资源整治1、土地资源整治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整治是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地退化现象的消除与预防..土地整治的目的是要消除土地不良性状;恢复良好性状;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能力..2、土地退化的概念:即土地利用条件变坏;导致土地生产能力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可分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废弃地等..3、退化土地的整治:A、水土流失土地的整治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B、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牧生产措施C、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水利改良措施;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D、污染土地的整治: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E、废弃地的复垦与治理:采矿土地复垦;废石场的复垦;尾矿池复垦四、我国土地资源概述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特点1、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2、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3、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2、利用结构不当;经营单一3、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4、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统一的规划;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三、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因地制宜;用生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确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2、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节约高效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3、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扩张土地承载力4、防止土地退化;提高土地资源质量5、建立全国土地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预测预报工作五、我国的耕地资源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1、我国耕地的面积、主要类型及其分布2、我国耕地的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2、耕地分布不平衡;3、耕地质量不高;增产潜力大;4、耕地土壤类型多样;5、人为影响深刻二、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我国中低产土壤主要的障碍类型:坡耕地型;盐碱化型;干旱缺水型;脊薄型;风沙土;潜育型稻田;土壤污染型;土壤缺素型2、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未能充分利用光、温、水和劳力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尚有潜力;3、中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耕地污染严重3、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1、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体系;强化管理;2、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垦和复垦耕地;3、在有限的耕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产能力;5、提高复种指数;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四章、农业水资源利用一、水资源概述一水资源的概念:1、广义:世界上的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2、狭义: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主要包括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等..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1、总量:1.38×109 km3:咸水97%;淡水3%3.50×107 km32、淡水:77.2%为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极地和高山;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为0.36%2.3×105 km33、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0%左右;直接利用的河湖淡水占0.3%..三、水资源的特性1、循环性;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3、分布的不均匀性;4、多用性..四、水资源的功能水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1、农业用水;2、工业用水;3、生活用水;4、动力用水;5、航运用水二、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一、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我国可利用开发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主要可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种形式..二、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天然河川水的质量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致使我国很多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时间分布:1年际变化2季节变化2、空间分布:按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可划分为五个径流带:丰水带、多水带、过度带、少水带、缺水带..四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2、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3、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三、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供需预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五个水资源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南方与北方不平衡;南方多水地区利用程度较低;北方少水地区利用程度较高二、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1、用水量过大;水资源浪费严重2、地下水超采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灌溉工程老化;灌溉面积下降4、农业用水管理不善三、我国水资源供需预测1、我国不同发展阶段需水状况2、水资源供需预测四、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1、农业水资源的合理与节约利用1、调整农业结构与作物布局2、扩大可利用水源3、减少输水损失:1、灌区更新改造;2、渠道防渗;3、管道输水4、提高灌水技术水平:1、改进传统灌水技术;2、采用先进灌水技术: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5、实行节水农业措施:1、蓄水保墒耕作技术;2、田面覆盖保水技术;3、节水灌溉制度2、工业节水措施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提高水的复用率4、海水利用5、更新设备;改革工艺3、生活节水途径1、加强用水管理2、加强供水管网的维修和节水型器具的研制与推广3、加强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五、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一、水资源管理概述1、水资源管理的含义:就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督与调度等工作..2、水资源管理与水利管理的关系两者有很多相同的内容;但水资源管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并超越水利管理的内涵..二、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内容1、目标:1、形成能够高效率利用水的节水型社会2、建设稳定、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3、建立综合性防洪安全保障制度4、加强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成国家水环境监测网2、内容: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等各个方面活动的管理..三、水资源管理体系1、规划管理;2、开发管理;3、用水管理;4、水环境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1. 背景介绍农业资源是指土地、水源、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以及农作物、畜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

农业资源管理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资源管理2.1 土地分配根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政府统筹规划和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确保农田、种植园、农村居住用地等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通过土地承包和流转制度,促进农业土地集约利用。

2.2 土地保护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地质量保护体系,防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严禁违法占用耕地和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保护良田和重要农业生态功能区。

3. 水资源管理3.1 水资源调配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供应,并确保水资源的多样利用,如养殖、饮水等。

3.2 节约用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鼓励农民采用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用水量。

4. 农业机械管理4.1 机械化推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维修等服务,提供农机租赁和共享平台,促进农机合理利用。

4.2 农机质量控制建立农机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加强对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农机安全、可靠。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提高农机维修水平,延长农机使用寿命。

5.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5.1 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2 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6. 农业废弃物管理6.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沼气发电等,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6.2 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防止废弃物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管理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管理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管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既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又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化肥施用、农作物种植结构等。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耕地与非耕地的比例,保留一定比例的耕地用于农业生产,保护好一年一降、两年一降的休耕耕地制度,保障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其次,在土地使用方面,要注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采取适度耕作和轮作休耕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土壤条件。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结构,科学规划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施行合理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利用雨水资源,提高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实现雨水资源和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其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肥施用方面,首先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行化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其次,在化肥利用方面,要注重化肥的选择和施用方法,选择具有高效养分含量的化肥品种,科学施用化肥,避免养分流失和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生产中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首先要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结合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次,在农作物轮作休耕方面,要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休耕制度,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连作弊弊的发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疏松性,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1.1 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加强水资源保护,首先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活动。

同时,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治工作力度,减少土壤侵蚀对水质的影响。

1.2 土壤资源保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和养分供应的基础。

为了实现土壤长期高效利用,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此外,在耕地管理方面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损失、改善耕地结构,并推广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1.3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植物遗传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植物遗传资源库和数据库,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类重要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同时,加强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破坏。

二、加强农业资源的管理2.1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并加强对水源地、灌溉系统等关键环节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等水源的过度开采。

2.2 土壤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推广有机肥料、绿肥等土壤改良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此外,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3 农作物品种管理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加强对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10378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10378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10378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资源: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或地点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具体地通过各种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降水量、风等各种天气现象)的各种统计量来表达。

4. 太阳辐射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指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取决于太阳辐射、照度、太阳位置的天文因子和大气透明度。

大气外的未经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天文辐射量)随纬度、季节的变化,造成地球沿纬度线的带状分布和季节交替。

太阳活动的变化则可影响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

5. 地理因子:主要指影响气候的地区表面(下垫面)特征(包括海陆分布、地形,如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坡度和地形起伏程度等)和地面覆盖(冰雪、植被、岩石、土壤等)特征。

6. 农业气象灾害之冷害: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7. 霜冻:霜冻一般指在作物生长时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通常在0℃或0℃以下)。

8. 无霜期:从春季终霜冻日期到秋季初霜冻日期之间的天数称为无霜期。

9. 生理干旱:生理干旱是指在土壤中得水分不亏缺时,因土壤环境因素不利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作物体内水分平衡失调的现象。

10.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11. 干热风:干热风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又称为“干旱风”“火风”。

它是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的综合气象现象(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旱风),这种综合气象现象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严重破坏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在短时间内给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很大损失。

农业自然资源与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与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与管理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

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其管理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气候、植物、动物等多种资源。

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骨干资源之一。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针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农业农村部已经开始对农业生物资源进行管理;气象局也逐步增强了气候资源管理职能。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在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由于其数量有限,必须对其加强宏观控制并进行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此外,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与农业土地资源密不可分,因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

总之,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农业资源。

第一节农业资源一、农业资源的种类和作用农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除了果园、菜园、田地等农业生产用地外,它还包括边角地、荒坡、荒地等。

现代农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保护好农业土地资源,防止非农化、工业化对土地带来破坏,是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资源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需要用水灌溉农作物外,还需要利用水资源发电、养鱼、盖温室等。

农业利用水资源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和产量水平。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田利用、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农田利用农业生产离不开农田。

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科学合理布局农田,根据农田的土壤肥沃程度和水资源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农田的功能分区,将耕地、园地、林地等合理分配,实现农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库等设施,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通过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发挥不同作物的生态效益,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量和质量,实现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于农业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实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

开展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合理划定灌溉用水指标,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高农田的用水效率。

其次,推广水-saving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精细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

这些措施有助于调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好土壤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采取合理耕作方式,如深翻、轮作、翻晒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保墒性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其次,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此外,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如植物间作、覆盖栽培等,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保水能力,减轻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风险。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包括土壤、水源、气候、植物和动物等各种要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种类,避免单一种植模式,减少土壤退化和病虫害的风险。

2. 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合理间作轮作等科学耕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的浪费。

3.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高效农业设施和设备,提高生产力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推动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浪费。

二、农业资源的保护农业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护农业资源的几个关键措施:1. 加强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如植树造林、梯田建设等,同时加强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2. 保护水源: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农业排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农作物秸秆可作为饲料、肥料等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解决方案的实施要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耕作方法,并提供技术培训和经济补贴。

2. 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共同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分享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农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如今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业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管理农业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农业资源管理的必要性、相关方面的规范措施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农业资源等话题展开论述。

一、农地利用规范农地利用是农业资源管理的基础。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合理规划农地利用方式。

首先,要制定相关规范,明确农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如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其次,要建立农地分类制度,将农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如农田、林地、畜牧地等,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特点和功能,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标准。

农地利用规范还需要考虑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和水源地,要严格限制农地开垦和农药施用等行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同时,在农田环境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如控制农药残留和化肥使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水资源管理是农业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要合理利用并保护水资源,首先需要制定水资源管理的规范措施。

例如,建立农田排灌管理制度,规范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操作、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用水和水资源污染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还要鼓励农民采用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

另外,还可以利用外部水资源,如雨水收集、水库调配等方式,补充农田的水源,提高灌溉水量的供给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监管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首先需要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明确各类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农业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支撑人类生存的重要角色。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农业资源,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展开探讨。

农业资源的广泛性质农业资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土地、水资源、光照、空气、气候等自然要素,也包括植物、动物等生物要素。

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的行为,而是涉及到多元化的决策和措施。

首先,土地是农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的稀缺性愈发凸显,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

另外,光照、空气和气候等自然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农业资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加之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然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滥用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地区的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了低效益和资源浪费。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农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特点,制定有效的利用计划。

其次,要推行科技创新,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有机农业技术,降低水资源浪费和化学农药残留,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注重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的农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而农业资源与环境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农业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农作物、畜禽养殖等生物资源。

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对于保障农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土地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实施合理轮作休耕制度和合理施肥措施,以保障土壤的肥力和营养供应。

同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2.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农业灌溉是消耗水资源的主要领域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减少农业产业链中的水耗损失。

另外,建立灌溉制度和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权管理,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

3.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是农业的核心内容,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农业资源管理的重点之一,应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的收集、保护和研究,推动品种的优化更新,并探索农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的良好协调。

二、农业与环境的关系农业与环境密切相关,农业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

1.农业的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对环境会产生土壤、水体和大气等多方面的影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农田污染,应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广有机农业。

农业灌溉的水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应加强农田排水体系建设,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对水资源的污染,确保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水资源紧缺等环境问题对农业产生直接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温度、水分和日照等条件,环境变化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农民应根据气候和水资源的变化灵活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田利用、水资源管理、耕作方式和农业废弃物处理这四个方面探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

一、农田利用合理的农田利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并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农田,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例如,合理划分不同种类的耕地,根据土地质量和适宜种植的作物类型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资源。

同时,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微喷等,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此外,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对于维持农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农业用水指标,限制每亩农田的用水量,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制度,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精确掌握土壤水分状况,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设水库和水利灌溉设施,以便更好地调控农田水资源。

三、耕作方式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广轮作制度,通过不同作物的轮换种植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减少土壤退化和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如覆盖耕作和保护性播种,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和养分的平衡。

此外,引入农业生态系统,如种植多种作物和引入饲养动物,使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四、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转化为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沼气发电和农业废弃物堆肥等,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

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体系,加强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工作,减少废弃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优化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优化措施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优化措施第一节: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意义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农业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农业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资源之一。

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加强土壤养分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通过综合利用不同类型土地,并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三节:农业水资源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一直较低。

要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在灌溉上采用节水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

此外,还可以加强水田管理,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排污,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第四节:农业能源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农业生产中能源消耗较大,提高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可采用节能技术,如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推广高效农机具等,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回收利用,如利用沼气发电等,提高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五节:农业生物资源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农业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推广优良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还可以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养殖废水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第六节:农业技术创新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如远程遥感、智能化农机等,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精细管理和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第七节:政府角色与政策支持政府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含义和表达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利用程度的深化而异。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人类社会劳动〕农业资源的概念: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农业生产四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不断创新工艺,,新农艺,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和规模;不断开拓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1972年,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这标志着人类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觉醒,农业自然资源的研究静茹了一个新时期。

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的到达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其要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农业物质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性能、农业抗灾保产能力等五个方面。

第二章气候:一个地区或地点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具体地通过气象要素〔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降水量、风等天气现象〕的各种统一计量来表达。

农业气候作为农业生态环境可分为两部分,即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源,以及对农业资源发展的潜在能力。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1〕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的可更新性〔2〕适度性和非线性〔3〕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4〕区域的差异性〔5〕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我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特点:〔1〕由气候资源类型决定的农业生产的地域性〔2〕由多样的气候类型决定的种植制度多样性〔3〕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导致农业灾害频繁发生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目的:为了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而制定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1)、自然资源:(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农业科技生产力3、农业资源的特征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2)、多用性和有限性3)、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定性和变化性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

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

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

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A、农业资源概述B、农业资源各论C、农业资源管理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B、综合分析法C、最优化法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性和急躁性B、农业资源的开发在近期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广度开发为辅;在中长期,要坚持两者并举。

C、农业资源开发要坚持集中成片,先易后难,开发一片,成效一片。

D、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的先关法规,以法律形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促使农业资源开发,做到利用开发有法可依,方能保证农业资源开发的经常性和持久性。

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一)、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征1、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成所提供的各种天然物质和能量,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

具体是指:生长期的长短、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雨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2、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二)、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1、农业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我国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也是我国农业气候的特点;另一个特点是一些重要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大,农业气象灾害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大。

2、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我国地形复杂,山地气候类型具有多样性,农业生产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可使农业生产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

3、气候条件与植被、土壤农业植被的分布受气候的制约,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变而出现不同的类型,土壤的肥力也受水分和热量的影响,导致土壤南酸北碱,有机质含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

4、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我国农林牧各业分布的状况都有明显的区域性,水分是构成这些区域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业气候条件的评价与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1、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通过对农业气候要素的具体分析,了解期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情况,掌握它们之间组合的变化规律,揭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分析鉴定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从而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以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任务:(1)为按照生态规律布局农业生产,建立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2)为各地农、林、牧、鱼的合理配置及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的选择而进行农业气候分析;(3)为抗灾保产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4)为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农机作业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5)为有效的引种、扩播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1、光能资源2、热量资源3、水分条件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1、农业气候区划1)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目的:为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而制定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提供农业气候的依据。

任务: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避免和克服不利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大农业结构2)区划系统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一)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现状我国光能资源丰富,水利资源方面,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存在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

(二)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1)、季风活跃,构成了我国季节性农业生产特征(2)、光、温、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3)、水热同季,适于扩大高产作物栽培(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生产(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2、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2)、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3)、积温有效性高(4)、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3、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总辐射能多(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良,最热月平均气温不高,积温少(3)、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4)、水湿状况差异悬殊(5)、农业利用独具特色四、农业气象灾害(一)、干旱1、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干旱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理活动遭到损害,严重时造成作物死亡2、干旱发生的规律我国干旱发生的频次,一般由南向北增加,连续4-5年的特大干旱都发生在北方,华北的干旱往往与淮河以北或东北,西北的干旱连片出现,因此,华北在一定程度能反映全国干旱的情况。

3、干旱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一般来说,华北、东北和西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从全国范围来看,春夏季节旱区移到长江流域,南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这是我国干旱分布的一般规律。

4、预防干旱的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的抗旱保墒技术等(二)、雨涝:某个时期雨水过多或者强度过大,农田排水系统不良而造成的水灾:涝灾和渍害1、雨涝的发生及其危害2、雨涝形成的原因3、雨涝发生的季节和地区4、雨涝的防御措施(1)兴修水利,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调节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3)合理种植和轮作(4)做好水涝灾害报告(三)、低温灾害1、霜冻(1)、霜冻的成因:(2)、影响霜冻形成的因素: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4)、霜冻的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覆盖法和农业技术2、春季阴雨低温3、秋季南方晚稻的“寒露风”(四)、冰雹1、冰雹的危害及成因2、冰雹的地区及时间分布3、冰雹的防御措施(五)、台风1、台风的危害2、台风路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3、台风的防御措施(六)、干热风1、干热风的形成及其危害2、干热风的防治措施五、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农业中除种植业外的其他部门,如林、牧、渔对气候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表现出农业内部对气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在种植业内部,对农业气候的分析和研究,往往比较强调光、热资源的利用,而对其他气候因子有所忽略2、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许多地方未按气候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措施上违背气候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3、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分析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充分发挥本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4、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中,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维护和改善农业气候资源则重视不够5、防御气候灾害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防御气候能力还比较低。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能与气候资源的有利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

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功能(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土地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目前人们大多认为广义的土地资源概念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二是土地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动密切相关。

2、土地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A、原始性和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随时间而变化(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A、土地报酬的递减性,B、经济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域性,D、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持续性,E、土地利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二)、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土地资源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净化功能二、土地资源分类与评价(一)、土地资源的分类1、定义: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准,遵循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的原则,将土地划分成性质相同的部分或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