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胚生长点转化的研究初报

合集下载

小麦胚稳定化研究及小麦胚产品的开发

小麦胚稳定化研究及小麦胚产品的开发
氨酸 含量 特别 高 , 因此 小 麦 胚 蛋 白质 有很 好 的氨 基 酸平衡 , 营养 学 上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有许 多 研 究 认 在
为, 麦胚蛋 白的营养价值 优于动物蛋 白中的牛奶蛋
白和 鸡蛋蛋 白。 小 麦胚 的脂 肪 含 量 超 过 1% , 营 养 学 上 0 从 看, 小麦 胚脂 肪含 有优 质 的植物 脂肪酸 ,4 8%是 对 人
小麦胚 稳定化研究及小麦胚产 品的开 发
吴 琼 , 国仪 , 周 黄泽元
( 武汉工业 学院 食 品科 学与工程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2 ) 30 3

要: 叙述 了小麦胚 的 营养 价值 和功 能性 成分 , 小麦胚稳 定化技 术进 行 了综述 , 对 同时综 述
了小麦胚 的产 品开发 , 并展 望 了其 广 阔的发展 前 景 。 关键 词 :麦胚 ;成分 ;稳 定化
1 麦 胚 的营 养 价值 和 功 能性 成 分
小麦 胚蛋 白 含量 高 达 3 % 左右 , 麦胚 蛋 白 0 小
含有 人 体 必 需 的 8种 氨 基 酸, 总 氨 基 酸 的 占 3 .4 , 4 7 % 而且各类氨基酸的构成 比例与 F O WH A/ O 推荐 的标 准非 常接 近 , 其 是 面粉 中最 为 缺乏 的赖 尤
工的副产品, 以其 占整粒小麦重量 2 一 %计算 , % 3 我 国小麦胚 年蕴 藏量 达 20— 0 0 30万 t 。小麦胚 是 小麦籽粒的精华 , 含有丰富、 优质的蛋 白质、 脂肪、 多 种维 生素 、 矿物质 及一 些生 理活性 成分 , 因此 被誉 为 “ 人类天然的营养宝库” 。但 由于麦胚不耐储藏 , 使 得麦胚这一宝贵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随着对 小麦胚营养价值、 功能特性 和麦胚稳定化技术的研 究, 国内外科研 人 员越 来 越 多 地关 注 小 麦 胚 的应 用 研 究 , 得小 麦胚 芽 的开 发 和 利 用成 为 小 麦 深加 工 使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新 疆农 业科 学
2 1 ,7 3 :7 —5 6 0 0 4 ( )5 3 7
Xi in giutrlS in e n a gA r l a ce cs j c u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海 热 古力 ・ 阿不 力孜 姚 翠琴2邵 琳 苏敬 国。李新 杰4王 子 霞 , , , , ,
表表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培养基幼胚材料是影响小麦幼胚培养植株再生的个主要因素小麦幼胚的培养再生过程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的小麦基因型其一次成苗率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能力上都率硝弘嘴致盯弘哪书警一绿篡竺引数缸数缸效严效盯扣万方数据??新疆农业科学卷现出较大的差异
培 养 基 一 次 成 苗 率 最 高 (5 , 次 是 M (3 1% )最 低 的 是 c,2 . %) Y 7 %) 其 S3 .3 , 。 33 ( 4 , P培养 基 一 次 成 苗 的 效 果 明 显 优 于 其 它 两 种 培 养 基 , 同 基 因 型 间 的 愈 伤组 织绿 苗 分 化 率 差 异 明 显 。【 论 】 不 结 筛选 出适 宜 小 麦幼 胚 培 养 一 次
Pr lmi a y Re o to t o Cu t a i n o ei n r p r n Vir li t f v o W h a m m a u e Em b y s e tI t r r o
H i gl A ui’Y O C i i 2 H O Ln ,UJ g u 。I i j 4 WA GZ —x a eui b li, A u —qn ,S A i S i —gd L n— i 。 N i i r ・ z g n X e a
(. Ist e o ul r& Bo gclTcnl i , i ag Aa e y o gi l rlSi cs Uu q 1 ntu f N c a it e ioi eho ge Xn n cdm A r u ua c ne 。 rm i l a o s i f f ct e 8 0 9 , hn 2 Ist e ri r s Xn agAa e yo A r u ua Si e- rm i80 9 , hn ; . 301 C i a; .n i t o GanCo , i n cdm gi l rl c n s Uu q 3 0 1 C i 3 tu f p i f f ct e c a R gm n l am N . 0 o gi l rlDv i o 6 Xnag Pout n ad C ntt n Crs Qt eiet r o 18 f A r u ua is n N . , i i r c i n o ri o , i i aF c t io jn d o s c o p a Xn ag, 38 8 C i ; . gi l rl e n us x ni t i - ei na F r o 12 o gi trl iin 8 10 , hn 4 A r u ua Tc i e E t o S t n Rgm tl am N .2 A r u ua j a c t h q e n ao s e f c l Dvi o 8 Xna gPout na o tt n is nN . - i i r c i n C n ri io jn d o d s c o 。S i o e i i g。 3 0 2 C i ) h ht na h z X j n 82 6 - hn a

小麦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

小麦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

小麦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全球粮食安全。

在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春化是一个关键的生理过程,它决定了小麦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开花时间。

春化基因是春化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它们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进展,探讨春化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一、小麦春化基因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小麦春化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同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春化时间的差异。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控制小麦春化的关键基因,包括Vrn1、Vrn2、Vrn3等。

Vrn1基因编码了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它能够调控小麦的花期和生长发育。

Vrn2基因编码了一个FT-like蛋白质,它在春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Vrn3基因则编码了一个顶芽分化抑制蛋白质,它能够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

这些基因共同参与了小麦的春化过程,决定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特性。

二、小麦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小麦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与生长发育特性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的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存在着丰富的等位变异,这些变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等位变异,它们影响着小麦的花期、抽穗时间、植株高度等重要农艺性状。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等位变异,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小麦春化基因与生长发育特性之间的关系,这为小麦的育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春化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小麦春化基因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前景,它能够为小麦的育种改良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进行精准的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进行小麦的育种改良,并培育出具有优异生长发育和产量特性的新品种。

小麦成熟胚和幼胚脱分化过程中MADS及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的开题报告

小麦成熟胚和幼胚脱分化过程中MADS及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的开题报告

小麦成熟胚和幼胚脱分化过程中MADS及靶基因的
差异表达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小麦种子成熟胚和幼胚的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MADS-box家
族基因的作用尤为重要。

此前的研究表明,MADS-box基因能够调节种子的发育和生长,参与调控种子贮藏蛋白、淀粉和脂肪酸物质的积累、种
皮分化及脱水适应等过程。

但针对小麦成熟胚和幼胚中MADS-box基因
的表达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深入研究MADS-box基因与小麦种子
发育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RNA-Seq技术对小麦成熟胚和幼胚的转录组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发育期胚囊内MADS-box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筛选差异
表达的MADS-box基因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MADS-box基因在小麦成熟胚和幼胚中的表达模式、调控机制及其
可能的靶基因。

同时,应用qRT-PCR技术对分子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深
入探究MADS-box与小麦种子发育的关系。

三、预期结果
通过对小麦成熟胚和幼胚的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分析,挖掘出在
种子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MADS-box基因。

进一步研究MADS-box基因对小麦种子发育中关键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探究其可能的功能。

为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
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增加了对小麦种子发育的认识。

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观察

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观察
第五讲 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观察
在禾谷类作物生长发育中,习惯将未伸 出叶鞘的穗称为幼穗。幼穗是由生长锥 在完成茎叶分化之后分化而成,是穗的 初始状态。了解穗的结构、穗形成规律 及其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是研究品种特 征特性、正确运用栽培措施、挖掘穗部 增产潜力的重要依据。
一、实践操作
1、观察穗的解剖结构:小麦的穗可分为穗轴和小 穗两个部分。穗轴由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枚小 穗。小穗由两枚颖片(护颖)、小穗轴和若干小花 组成。小麦的花见本章第1节。 2、穗的分化与形成:穗的分化形成经历9个时期。 O.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茎生长锥未伸长, 基部宽大于高,呈半圆形,在基部陆续分化出新 的叶原基,未开始穗的分化,属营养生长时期。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标志着由茎 叶原基分化开始向穗分化过渡。
二、注意事项
1、准备好分期播种的小麦植株材料,小麦穗 分化挂图或幻灯片,解剖镜、显微镜、解剖针、 剪刀、镊子、醋酸洋红等。 2、幼穗分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北京地 区从开始(返青期)到结束(抽穗期)约经历2个 月。幼穗分化的各个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叶龄。 3、材料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提供的材料,按叶龄大小顺序排好,并 逐一记载各苗的主茎叶龄,以备观察生长锥用。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此期特点为外稃内侧 组织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从侧 面看,初形成的内稃原基为一顶端略尖的突起, 与外稃原基相对,3枚球形突起的雄蕊原基鼎 立于内外稃原基之间,3枚雄蕊原基之间为雌 蕊原基(初期不易分辨)。
Ⅶ.药隔分化期:雄蕊原基体积进一步增大, 在每个雄蕊原基的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 之后,进一步分为四个花粉囊。雌蕊原基顶部 也凹陷,逐渐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以后继续 生长形成羽状柱头。有芒品种此期也沿外稃中 脉伸长形成芒原基。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王顺利;王轲;韩晓峰;晏月明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6
【摘要】目前小麦遗传转化尽管有多种方法,但转化效率仍然很低,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转化方法尚不成熟,因此建立合适的转化方法是小麦遗传转化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小麦基因枪转化、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几种重要遗传转化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小麦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王顺利;王轲;韩晓峰;晏月明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42
【相关文献】
1.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J], 张磊;李国领;张建周;张德奇
2.油菜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涂世伟;郭万里;蒋立希;潘建伟
3.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于晓红;柴进
4.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及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J], 王立平; 何展泳; 年海; 王宏杰; 马启彬
5.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苏哲正;邢子烟;朱晨博;曲迪;上官艺馨;滕卫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本文旨在探讨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征。

随着近几年来关于植物胚芽萌发的研究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小麦胚芽萌发常常被看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本文将概述小麦胚芽萌发的机制、生理活动及其关联的化学反应。

首先,小麦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外界因素如湿度、温度及光照程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其萌发。

在这些因素调节下,小麦种子中自然存在的萌发烷甙类激素如IAA、GA、ABA等会促发种子萌发过程,即使在不良环境下仍可以发芽成果。

在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细胞活性也会显著增强,各项生理活性也会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糖酵解,蛋白质合成,脂肪合成,膳食纤维消化等等。

具体的机理正在逐渐揭示,可能是萌发烷甙类激素的作用下,通过激活膜蛋白等有关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本文概括了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征,也探索了其受调控的因素及其机制。

虽然有大量研究涉及到小麦种子萌发,但是在具体的机理及有效利用小麦萌发烷甙类激素进行强制萌发等方面仍有很多不明确之处,将来的研究依然有待进一步深入。

植物胚芽萌发旨在保证植物常规生长,它是植物重要生理过程之一。

小麦种子萌发的发育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萌发有重要的影响,包括水分、温度、光照等,它们的变化会引发种子的萌发反应。

此外,小麦萌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理活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营养物质的交换、氧化还原反应、糖酵解、蛋白质合成、脂肪合成以及膳食纤维消化等。

另一方面,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也与萌发烷甙类激素有关,例如脯氨酸(IAA)、乙酰肉碱(ABA)、叔丁烯肉碱(GA)等。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膜蛋白及其他信号转导蛋白调节种子萌发过程,扩展植物萌发调控机制,以及调节其化学特性、生长和发育过程。

除此之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外液体中的激素水平也会影响植物的萌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植物萌发过程。

此外,小麦种子萌发受到外界因素调节的探究也将有助于揭示植物萌发调控机制,有助于改善小麦种子萌发的效率,以及植物的高效发育。

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

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

农技服务粮经作物·7·2017,34(18)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李智俊(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作者简介:李智俊(1989.1-),女,硕士研究生,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摘要]为了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系列对小麦分化再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以小麦品种Bobwhite 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建立小麦组培再生体系的方法。

结果表明:三个培养基系列对愈伤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平均芽点数和>1cm 芽点数的分化效果差异显著,其数值按大小排列为系列Ⅰ>系列Ⅱ>系列Ⅲ。

培养基系列I 整个再生周期短,再生效果好,8周即可得到大量再生苗。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基;再生良好的小麦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小麦基因转化效率的先决条件,关系到基因转化的成败。

在小麦的组培再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的诱导是一个关键的培养步骤。

从不同外植体的类型来看,幼胚培养所得到的胚性愈伤效率最高。

但是胚性愈伤的获得不能完全保证后期分化的成功。

因此,为缩短愈伤培养周期的同时提高其再生效率,本研究针对幼胚胚性愈伤诱导阶段和分化阶段的培养基类型,测试了三种培养基系列,确立一种高效建立小麦再生系统的技术流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春小麦品种Bobwhite(Triticum aestivum L,cv. Bobwhite)的幼胚作为材料。

1.2 培养基配方1.2.1 诱导培养基2M: MS 大量元素+MS 微量元素+MS 铁盐+20g/L 蔗糖+1.95 g/L MES(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以下都用此缩写)+0.75 g/L MgCl 2·6H 2O+MVS(Modified Vitamin Stock,以下都用此缩写)+0.1 g/L 酸水解酪蛋白+0.5 g/L 谷氨酰胺+0.5 mg/L 2,4-D(2,4-Dichlorophenoxy,以下都用此缩写)+2.2 mg/L picloram +100 mg/L 抗坏血酸+0.85 mg/L 硝酸银+5 g/L Agarose。

小麦胚芽的研究进展

小麦胚芽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2-19作者简介:连彩霞(1985-),女,方便食品及品质改良研究生。

小麦胚芽占小麦籽粒重量的1.5%~3.9%,是整个麦粒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

麦胚约含27%~30%蛋白质,8%~l1%脂肪,15%~20%糖类物质,4%~5%灰分和8%~l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微量生理活性成分[1],营养丰富均衡,被营养学家们誉为“人类天然的营养宝库”,“人类的生命之源”[2]。

1小麦胚芽的成分及其功能性质1.1麦胚碳水化合物麦胚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两部分,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前者主要是淀粉和蔗糖,可被酶解提供能量,后者主要是细胞壁多糖和棉子糖,不能被人体的消化酶消化而是发挥了抗癌、抗衰老、降血脂及防治心脑血管病等重要的生理功能[3]。

1.2麦胚蛋白麦胚蛋白中水不溶性蛋白占30.2%,非蛋白态氮占ll.3%~l1.5%。

蛋白质氨基酸比例合适,与FAO /WHO 颁布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接近,且总量高于FAO /WHO 模式,含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小麦胚芽是重要的优质植物蛋白质。

1.3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三肽,在人体细胞的氧化还原中起重要作用,可避免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可以保护细胞内含巯基酶的活性,防止因巯基氧化而导致的蛋白质变性,减少自由基对DNA 的攻击,从而减少DNA 损伤和突变,同时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致肝损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效果。

小麦胚芽的研究进展连彩霞,朱科学,周惠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介绍了小麦胚芽中各种营养成分及其功能性质,总结了小麦胚芽方面的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包括小麦胚芽稳定化研究、小麦胚芽油、麦胚蛋白等物质提取的工艺研究、以及小麦胚芽其他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胚芽;稳定化;小麦胚芽油;蛋白;提取中图分类号:TS 21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395(2009)05-0050-041.4麦胚脂肪麦胚脂肪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前者占80%以上,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磷脂和不皂化物。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小麦育种研究的核心,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鉴定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小麦产量、品质稳定性与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策略和目标之一。

一、小麦育种研究现状1. 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收集和鉴定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麦种质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覆盖了全国的主要生产区域。

同时,我国还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包括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我国小麦遗传资源评估、小麦主要病害鉴定等等。

这些工作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学和生理学研究素材。

2. 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一直以来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点之一。

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粒形、蛋白质含量以及耐贮性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小麦品质稳定性的同时,也在探索品质形成机理以及优良品种遗传基础等方面的问题。

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及加工的品质和附加值。

3. 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研究小麦产量和抗病性也是小麦育种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小麦种植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害的变异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的研究也必须随之调整方向。

其中,在小麦产量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株高和灌浆期长短方案来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抗病性方面,已有大量的小麦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深入研究小麦病害的发生机理以及遗传基础等方面,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育种策略,研制出了许多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二、小麦育种研究趋势1. 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基因本身上直接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新型遗传技术。

通过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选择性地删除或替换小麦中具有不良特性的基因,或者增强某些有益特性的基因。

这种新型技术不仅适用于小麦育种,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植物和动物的育种研究。

小麦研究院学生实习报告

小麦研究院学生实习报告

小麦研究院学生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小麦研究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我参加了小麦研究院的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小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小麦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小麦育种实习在小麦育种实习环节中,我参与了小麦杂交、种子繁殖、性状观察和数据记录等工作。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小麦杂交,掌握了人工授粉的技术要领。

随后,参与了种子的繁殖过程,了解了小麦种子生产的全过程。

在性状观察环节,我学会了如何对小麦植株的高度、穗长、穗粒数等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对小麦育种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小麦栽培实习在小麦栽培实习环节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小麦栽培计划,掌握小麦播种、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技术。

首先,我参与了小麦播种前的土地准备,学习了如何整地、施肥和播种。

随后,参与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了解了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在田间管理环节,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掌握了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对小麦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小麦病虫害防治实习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实习环节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首先,我参与了小麦病虫害的识别培训,学习了如何识别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

随后,参与了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了解了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和防治效果评价。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小麦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今后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精品)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精品)
分化率= 愈伤组织出现的绿点数 接入的愈伤组织块数×100%
2 结果分析
2. 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幼 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 影响
品种 V ariety
表 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d ifferen t m ed ia on em bryos in v itro
Abstract: In o rder to estab lishm en t a h igh ly efficien t p lan t regeneration system that su ited to gene gun tran sfo rm ation, tw o w in ter w heat cu ltivars includ ing J ing 841 and Zhongm ai 9 w ere u sed as testing m aterials. T he facto rs affecting the p lan t regeneration, such as m ed ium and ho rm one p ropo rtion s, w ere stud ied. T he resu lt show ed that L 3 m ed ia w as the m o st idealm ed ium fo r inducing callu s and d ifferen tiation am ong the 4 u sed m ed ia includ ing M S, L 3, N 6B 5M S and B 5, the average inducing callu s frequency of tw o cu ltivars w as 88. 9% , d ifferen tiation frequency w as 36. 6%. T he op tim um ho rm one concen tration added to L 3 m ed ium fo r callu s d ifferen tiation w as NAA 1 m g L and ZT 3 m g L w ith a callu s d ifferen tiation frequency m o re than 50%. Key words: W heat (T riticum aestivum L. ) ; Imm atu re em b ryo s cu ltu re; M ed ium ; Ho rm one p ropo rtion s

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1. 引言在小麦的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淀粉酶是一种酶类,在小麦发芽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分解淀粉为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为胚芽和胚乳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而不同品种的小麦,由于其基因型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其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2. 不同品种小麦淀粉酶活力变化的初步观察在初步观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小麦在发芽初期,淀粉酶活力呈现出较低的水平,随着发芽的进行,淀粉酶活力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值后逐渐下降。

这种变化规律存在于大多数小麦品种中,但在不同品种之间可能出现差异。

一些早熟品种的小麦,其淀粉酶活力的上升速度较快,高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一些晚熟品种的小麦,则相对较慢。

这表明不同品种小麦的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3. 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生理机制淀粉酶活力的变化首先受发芽激素的调控。

发芽激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提高其活力。

温度和湿度也对淀粉酶活力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促进淀粉酶的活性,加快其活力的上升速度。

植物内部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也对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胚芽和胚乳对淀粉酶的需求能够刺激其活力的增加。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不同品种小麦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麦发芽的生理过程,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不同品种小麦的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内在生理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淀粉酶活力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为培育更高产、更耐旱、更适应不同生长环境的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不仅在小麦发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精品课件
Ⅱ.单棱期(穗轴原基分化期)
二、内容说明
Ⅲ.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
苞叶原基发育逐渐停

止,在幼穗中部两个相邻苞叶
)二
原基之间最先长出一个突出,


即小穗原始体,呈棱形,开始


较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生长

锥上成长大、小棱相间存在状

态故称二棱期。该期持续时间

较长,根据小穗原基和苞叶原
精品课件
四、方法与步骤
四、方法与步骤(一)植株样品的 Nhomakorabea取每次每个样品选择具有代表性植株5~10株,洗 去泥土,先记载主茎叶龄、分蘖数、节间长度及生育期等。
(二)拔节前幼穗的观察
此时幼苗较小,幼穗剥去应特别细心。麦苗要 留住分蘖和根以供把持,将最外面两片叶撕下。剥去又随 时,要先将解剖针在叶鞘基部刺入而后向上撕裂叶片,用 手将基部叶片剥干净,剥心叶时,解剖针应从基叶两侧刺 入,剥至生长锥暴露清晰,然后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
精品课件
四、方法与步骤
(四)观察材料应注意事项
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均以主茎为分析对象,如提 供材料不完备,也可以用同株上下不同分蘖进行观察,以 弥补缺位现象。
2.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检视时,要从幼穗的正面, 侧面、基部、中部、上部等各部位进行观察,才能全面掌 握幼穗分的变化。
3.观察四分体时,要选取稍微带黄绿色的花药作 材料。用镊子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捣碎,再用 醋酸洋红染色后,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精品课件
四、方法与步骤
(三)拔节期以后幼穗观察
用手摸清各节部位并估计幼穗位置,然后剪去 基部及幼穗上方2cm以上的叶片将叶鞘由外向内一层层剥 去,每一层可由叶鞘基部用针挑开,然后轻轻拉掉。剥幼 叶时尽可能连叶鞘一起剥落。剥出幼穗可直接用放大镜观 察,为了清晰观察其小花各部分构造,可用解剖针挑取一 个小穗,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遭受多种生物、非生物逆境的影响,给小麦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小麦进行基因改良,以提高其逆境抗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然而,遗传转化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低效率的特点,因此筛选出真正成功遗传变异的转化小麦植株,对于遗传转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潮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筛选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小麦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一套潮霉素筛选体系,以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并通过实验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和筛选特异性。

首先,本研究在转化小麦愈伤组织中,优化了不同浓度潮霉素对小麦品种的筛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转化爆米花小麦的愈伤组织,2-4mg/L潮霉素处理效果最佳,对于转化恢复生长诱导基质小麦的愈伤组织,1-2mg/L处理效果最佳。

接着,建立了基于筛选桥接建模的分子分析模型,通过分子分析模型可以筛选出真正发生了基因改良的选材个体,并用真核系统重复验证了选材的筛选特异性和效率。

最后,本研究选用潮霉素筛选法成功筛选出了表达洋葱flavonoid 3'-O-hydroxylase(F3'H)基因的转化小麦植株,并用荧光、酶联等技术对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

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潮霉素筛选体系,提高了小麦遗传转化效率,可为小麦的基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基于筛选桥接建模的分子分析模型可以在遗传转化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基因改良个体的准确筛选,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该体系还有一些进一步的应用,例如在小麦的抗病性研究中,利用潮霉素筛选体系可以筛选出抗病小麦植株,特别是针对一些对传统药剂不敏感的病原菌,潮霉素筛选体系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该体系筛选出抗逆境的小麦植株或特定的基因变异体,以提高小麦逆境抗性。

此外,该体系还可为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的药物加温等操作提供辅助,并实现小麦农药应用量的控制,从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其应用

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其应用

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其应用小麦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广泛,产量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逐渐增加,如何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成为了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遗传育种是指在遗传学基础上,利用人工干预的方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产量,改善植物的品质和抗性。

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领域,人们通过对小麦的遗传特性和质量进行研究,不断催生着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小麦的生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小麦是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主要食品来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日益发展,人们开始对小麦进行遗传育种研究,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抗性。

从20世纪初开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发展迅猛,现已成为植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

二、小麦遗传特性的研究要进行小麦遗传育种研究,首先要了解其遗传特性。

小麦的遗传特性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小麦品质,二是小麦的抗性。

小麦的品质涉及到小麦的口感、颜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对于食品工业和消费者来说,麦面制品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而小麦的抗性则涉及到小麦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耐逆性等方面,这些都是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小麦品质和抗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应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通过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可以获得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抗性的小麦品种,从而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小麦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其他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医学领域中,小麦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可以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未来展望随着人类对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展,小麦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仍需持续推进。

小麦生长的实验报告

小麦生长的实验报告

小麦生长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盆栽- 肥料- 水- 录像设备2.2 实验方法1. 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在盆栽中。

2. 在撒种后,适量施肥。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使用录像设备每天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

3. 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3.1 第一天观察(播种)![第一天观察](day1.jpg)在第一天播种后,土壤表面可见散落的小麦种子。

整个盆栽看起来干燥,没有明显发芽的迹象。

3.2 第三天观察(发芽)![第三天观察](day3.jpg)第三天,小麦种子开始发芽。

一些种子已经从土壤中冒出。

发芽的小麦幼苗看起来纤细,叶片尚未展开。

3.3 第五天观察(生长)![第五天观察](day5.jpg)第五天,小麦幼苗逐渐长高。

叶片开始展开,颜色呈现出淡绿色。

整个盆栽中的小麦幼苗数量也有所增加。

3.4 第七天观察(叶片完全展开)![第七天观察](day7.jpg)第七天,小麦幼苗生长势头迅猛,叶片完全展开,色泽鲜绿。

盆栽中的小麦幼苗茂密生长,整体给人一种旺盛生命力的感觉。

3.5 第十天观察(抽穗)![第十天观察](day10.jpg)第十天,小麦幼苗开始抽穗。

盆栽中的小麦植株变得更加高大,顶部形成了穗状的花序。

小麦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3.6 第十五天观察(结实)![第十五天观察](day15.jpg)第十五天,小麦已经结实。

小麦穗上的颗粒变得饱满,呈现出金黄色。

整个小麦植株开始逐渐显露出成熟的样子。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小麦的生长过程。

从播种到结实,小麦经历了发芽、生长、抽穗等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小麦的状态和外观都有明显的变化。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资料1. [《小麦生长与发育的分类及描述》](2. [《小麦栽培学》](。

小麦胚的提取与利用

小麦胚的提取与利用
,
轻研之 下
,
不 易 破 碎形 成粒 度 差 异

经过 筛理 后
纯胚 乳粒
筛 上物 为麦 胚 和 鼓皮 的 混 合物
之 后 再利用 吸风 分离 器 将 鼓皮 吸 出或者将 麦胚
和 熬 皮 的棍 合 恤用犬 辊碾压 异
,
,
麦胚被 压成 片 状 而熬片 仍 保持 原样
,
,
,
也形成 粒 度 上 的


此 时间 大 于 鼓皮 粒度 的粗 筛筛 理 在这 里 需要 指 出的是
粉 间提胚
,
从 制粉 过程 中提胚 路
I B

主要是 利 用胚乳 与麦胚 的 结合 较 为松散

,
以 及麦胚 的比重较 轻
和 受 压 后 可 以 成 片 的 特性 通 过合 理 的研磨 和 有效 分 离而 实现的
Z B 破 碎麦 粒 ,
,
一般 的 提胚 流程 是 :
, ,

提 取粗粒 麦胚 棍 杂 于 粗 粒 之 中
,
!
,

增 加 挤压 效 辱
,
;

, 还 要 保证 物 料 良好 的 分级 和 集 中、 配备好 前 路库 磨系统分凝筛的 规格
筛孔
的 粗细要 同剥 刮 率相 适 应 把 f B

防止麦 胚 分 散
,
,
尽量在 一个部 位集 中提取
I B
F

已 般鲍 工 草都 是
I B 的 中交 物料 用 以 提 胚

作用
周 此 椒麦颊被 誉 海织次 于 花 粉 的 天然 营养 素 另外
,
麦 肠 当中含 有 株多的

小麦生长的研究报告

小麦生长的研究报告

小麦生长的研究报告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生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和优化种植管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针对小麦生长的研究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播种期,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形成萌发的胚芽和根系。

在生长期,小麦会经历幼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的根系不断发育壮大,叶子逐渐展开,茎长高,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能量。

在成熟期,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金黄色,成熟度越高,籽粒的品质越好。

其次,小麦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条件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

小麦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25摄氏度,光照强度在1000-1500勒克斯之间较为适宜。

此外,小麦对土壤pH值要求较高,最适pH范围为6-7之间,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土壤养分的要求,小麦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适宜的施肥量和配方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再次,小麦生长的研究对于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浇水量和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对草害的防治也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及时除草可以减少养分的竞争,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另外,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关键,对常见的小麦病害和虫害进行防控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健康。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的研究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优化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麦的生长规律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 s u s e d c o n t a i n e d a g e n e r e p o r t e r GUS . wh i c h wa s d e t e r mi n e d i n he t r e g e n e r a t e d s h o o t s o f 3 t o 5 l e a v e s . T wo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o f Ap i c a l Me r i s t e m De r i v e d f r o m I m ma t u r e Emb r y o s i n
' ‘ e a t
Cu i Mi n g z h u L i Yu n l i n g T i a n Ba o mi n g L i Ru i Ha o Z h i d a We i F a n g
S c ho o l of L i f e Sc i e n c e s ,Z h e n g z h o u Uni v e r s i t y, Z he n g Z ho u, 4 5 0 0 01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 f a n g we i 0 2 0 1 @g i r l1 . t o m D OI : 1 0 . 1 3 2 7 1  ̄ . mp b . 0 1 3 . 0 0 0 7 8 1

步提取 G US阳性 小 麦 叶片 基 因组 D NA,进 行 P C R扩 增 ,有 6株 转 化 苗 扩 增 出 目的条 带 ,转 化 率 为
7 . 7 9 % 。初 步 说 明以小 麦幼胚 的生长 点作 为转 化 受体 是可行 的 。
关 键 词 小麦 , 幼胚 , 生长 点转 化, 抽 真 空, 干 燥
o p t i ma l f a c t o r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 : ( 1 ) Va c u u mi n g a t 0 . 1
a f o r 2 mi n ; ( 2 ) De s i c c a t i o n i n t h e C O - c a -
Re s e a r c h Re p o r t
小 麦幼 胚 生长 点转 化 的研 究初 报
崔 明珠 李 云玲 田保 明 李瑞 郝 志达 位 芳
郑州 大学 生命科 学学院, 郑 பைடு நூலகம், 4 5 0 0 0 1 通讯作者, f a n g we i 0 2 0 1 @g mm1 . c o m
Ab s t r a c t I mm a t u r e e mb r y o s o f wh e a t we r e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1 - 3 d a y s nd a 7 ay d s t h e i mm a t u r e e mb yo r s we r e t r ns a i e n t l y t r ns a or f r n e d wi t h Ag r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me . f a c i e n s L B A 4 4 0 4 T h e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m e f a c i e n s L B A 4 4 0 4 t h a t
摘 要
本 研 究 以 日龄 1 ~ 3 d及 7 d的小麦 幼胚 为 受体 , 利 用 携 带 GUs基 因的农 杆 菌 L B A 4 4 0 4侵染 , 恢 复
培养至 3 ~ 5叶期 时 , 取第 三 叶进 行 G US组织 化 学染 色分 析 ; 并 做两 个优 化对 比处理 : ( 1 ) 抽真 空处 理 : 在侵 染
过程中, 0 . 1 MP a抽真 空 2 mi n ; ( 2 ) 干燥 处 理 : 在 共 培养 阶段 , 将幼 胚转 入铺 有干 燥无 菌滤 纸 的平皿 中。 结 果表 明: GU S瞬 时表 达率 随 日龄增 加而 降低 , 以2 ~ 3 d龄 的幼 胚为 最 高 ; 抽 真空 和干 燥处 理均 能显 著提 高 GUS瞬 时表达 率 。 最终, 在 优化 处 理条 件下 , 获得 7 7株 转化 苗 中 , 4 0株 第三 叶 GUS染 色显 示 阳性 , 高达 5 7 . 1 4 %。 进
分子植物育种 , 2 0 1 5年 , 第 1 3 卷, 第 4期 , 第7 8 1 — 7 8 6页
Mo l e c u l a r P l a n t Br e e d i n g , 2 01 5 , Vo 1 . 1 3 , No . 4 , 7 8 1 — 7 8 6
研 究报告
l t u r e p h a s e , i n wh i c h t h e i mm a t u r e e mb r y o s we r e d r i e d nd a p l a c e d i n he t P e t r i d i s h e s wi t h i f l t e r P a p e r s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GUS e x p r e s s i o n wa s a f e c t e d b y u s i n g a g e d i mma t u r e wh e a t e mb r y o s a t a n ma x i mu m o f 2 ~ 3 ay d s ; h u T s v a c u m i u n g a n d d e s i c c a t i o n c o u l d e n h nc a e t h e GUS e x p r e s s i o n mo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 F i n a l l y , u n d e r t h e o p t i mi z e d c o n d i t i o n 7 7 s h o o t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a n d ra t ns i e n t GUS re f q u e n c y wa s a b o u t 5 7 . 1 4 %. De t e c t i n g he t t a r g e t g e n e b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