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学情分析(二次备课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有)三、研究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四、研究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3.言语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六、教学过程1、预案1.预提纲:完成《同步指导》对应课文预作业。
○2.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3.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豪情。
2、导入1.单位导读。
○课件出示XXX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旧事,快乐也好心伤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影象。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3.猜读诗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理解其中描述的自然景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区分和理解古诗中的象征意义,提升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来引入本课课文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四时田园杂兴》,并理解其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逐句解释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
3. 分组讨论(10分钟)•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朗读与表达(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调节语速、语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课文。
5.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再描述一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短评,反映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培养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提升语文素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稚子弄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稚子弄冰》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稚子弄冰》,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稚子弄冰》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稚子在冰上嬉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稚子弄冰》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稚子弄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引导学生朗读《稚子弄冰》,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c. 学生个别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 理解与鉴赏(10分钟)a.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b.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帮助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与展示(10分钟)a.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一首以“冰”为主题的短诗。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稚子弄冰》,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1. 《稚子弄冰》2. 重点词句:稚子、弄冰、嬉戏、大自然、乐观态度作业设计:1. 朗读《稚子弄冰》并背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秋夜的宁静以及清晨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资料。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秋夜、寺庙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日》进行学习。
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风和时代背景,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阅读、讨论、写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介《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学习古诗:分别学习《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日》三首古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3.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古诗的题目、作者、朝代、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等,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从军行人教部编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教学的魅力和挑战。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古诗中的情感。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如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其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从军行》、《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情感。
-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仍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及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个别辅导、布置相关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古诗创作练习。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创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关于古诗创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自信心不足。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多有趣、贴近生活的讨论主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稚子弄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在冰上玩耍的情景,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描绘儿童生活的诗歌可能接触较少,对于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童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稚子弄冰》,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稚子弄冰》,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介绍、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稚子弄冰》,了解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冰上玩耍的儿童,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稚子弄冰》,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掌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朗读。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背诵和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文,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静夜思》这首古诗。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培养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个别表演。
2.学习《床前明月光》:同样方式进行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3.配合动作:让学生配合手势或动作来朗读《床前明月光》,增加趣味性。
第三课时1.复习《床前明月光》: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朗读练习。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品味《春晓》的清新,讲解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和理解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授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其一: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其二: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
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
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
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村晚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
)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
)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