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测试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测试卷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2、_________________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3、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
4、__________是幼儿道德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5、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心理学家提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基础。
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养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个性等方面。
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教育上的两大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发时形成和巩固儿童社会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10、______________是价值澄清中最基本、最灵活的方法。
11、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
P8313、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常选用的活动形式有参观、__________、游戏、_____________、综合活动。
14、师幼关系的___________是师幼关系的核心内容。
P9715、_____________是幼儿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16、合作、助人、安慰、爱护环境、攻击、违反规则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社会性需要是生来就有的。
()2、儿童只有生理需要,没有其他的需要。
()3、幼儿道德评价的正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块六练习(含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块六作业(含答案)单选题1(5分)、5()是影响儿童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外因。
•A、气质类型•B、抚养质量•C、性格•D、同情心参考答案: B展开解析2(5分)、5对于幼儿来说,()就是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集体或幼儿园中的重要一员,被老师和同伴接受,被他们认为是有价值的,与他人成为整体的一种情感,幼儿愿意承担作为集体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A、归属感•B、安慰能力•C、合作能力•D、同理技巧参考答案: A展开解析3(5分)、5归属感教育中,小班幼儿着重()培养。
•A、国家归属感•B、幼儿园归属感•C、家庭归属感•D、民族归属感参考答案: C展开解析4(5分)、5儿童的依恋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成了()个阶段.•A、三个•B、四个•C、五个•D、两个参考答案: B展开解析5(5分)、5归属感教育中,中班幼儿着重()培养。
•A、家庭归属感•B、国家归属感•C、民族归属感•D、幼儿园归属感参考答案: D展开解析6(5分)、5()依恋的儿童经常表现出母亲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在母亲离开时没有紧张或焦虑不安,当母亲回来时也不予理会,或者只是短暂接近以下很快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
•A、焦虑-回避型•B、安全型•C、焦虑-矛盾型•D、安全-回避型参考答案: A展开解析7(5分)、5()依恋的儿童对母亲依赖性强,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的玩玩具和做游戏,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在母亲离去的时候,他们会明显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快安静下来继续做游戏。
•A、焦虑-回避型•B、安全型•C、焦虑-矛盾型•D、安全-回避型参考答案: B展开解析8(5分)、5()是指幼儿对于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班级和小组的认可与接纳的感觉。
•A、家庭归属感•B、幼儿园归属感•C、民族归属感•D、国家归属感参考答案: B展开解析9(5分)、5()是一种有效的情绪分享谈话策略,它能够帮助幼儿开放、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
共120题,每题1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A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
BA7 B6 C5 D4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BA3 B4 C5 D9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15.幼儿自信心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_B_A积极性 B主动性 C主观体验 D恰当性16.幼儿自信心在_A_年龄组发展最快A3至4岁 B4至5岁 C5至6岁 D6至7岁17.3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CA外部行为的评价 B个别方面的评价 C依从性评价 D多方面评价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DA体验的作用 B家庭因素 C幼儿园教育 D自我认识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CA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C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20._C_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指个体在掌握社会、形成社会、学习社会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取决于。
3、自我意识指对其的意识。
4、讲解演示法应注意以下三点:5、指一个人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及活动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简述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3.简述强化评价应注意的四点三、论述题(20分)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分析题【10分)一天早上,小谦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
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
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玩?”小沙直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试分析:小谦在这一情景中体验到什么?教育者应如何引导小谦从中有所学习?五、应用题(20分)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过年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社会性规范技能角色2.20% 智商 80% 情商3.主体自身4.讲解实用性讲解的直观形象性讲解的方式多样化5、移情设身处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从有利的方面看,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角色,学习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儿童合作、友好、自制的行为,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2)是儿童变得孤独和冷漠。
(3)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增加2.简述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答:目标原则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强化原则一致性原则3.简述强化评价应注意的四点:答:(1)强化要及时(2)铅华要恰与其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022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1答案1. “社会性”的定义其本身就不是中性的,它必然带有正向的价值性。
(×) A.对2.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对已有的社会及人类文明价值进行筛选,也要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
( √)B.错3.幼儿园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延展。
( √)B.错4.情绪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有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 √)B.错5.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各种规范及行为方式,不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形成自己的个性。
(×)A.对6.从社会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师“说什么”远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 A.对7.在社会教育中,幼儿教师与其所传授的内容体现为一种“共生”的关系。
( √)B.错8.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比,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更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教育敏感性。
( √)B.错9.在社会教育中,之所以特别强调幼儿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以行为的质量为前提。
(×)A.对B.错10.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其品德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品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 A.对B.错11.在《指南》中,社会教育目标在其他领域目标中有明显的渗透。
( √)A.对B.错12.活动目标应尽可能体现在学前儿童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和情绪的变化上。
( √)B.错13.从终身发展来看,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一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 √)B.错14.在幼儿各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 √ )B.错15. 《指南》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要求比较侧重于从的品德视角来提出。
(×) A.对16.社会性是指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时,在他固有的生物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这是广义的社会性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卷(A)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卷(A)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一、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一和、。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一、开始发挥作用。
6。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
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 、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三、论述题(20分)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的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四、分析题(10分)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
”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
”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五、应用题(20分)请简要分析下面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10分)。
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A.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B.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C.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D.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2.()是转折期,儿童开始理解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看法。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
A.社会认知B.社会情感C.社会行为技能D.自我意识E.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4.张宗麟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一书,这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家庭教育》B.《儿童心理之研究》C.《幼稚社会教育》D.《幼稚园的社会》5.下列选项中()不是儿童自闭症的主要症状。
A.注意力分散B.重复刻板行为C.语言发展D.感受异常6.根据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观察、模仿、强化。
()A.正确B.错误7.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体现在()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
A.教师与儿童B.儿童与儿童C.教师与园长D.教师与教师E.教师与家长F.家长与儿童8.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内容可分为()。
A.政治社会化B.民族社会化C.法律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E.道德的社会化9.12-24个月儿童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很快,24-36个月儿童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A.正确B.错误10.婴儿期同伴交往是以一种固定的程序发展的,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A.两B.三C.四D.五11.1904年1月,清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学龄前儿童教育章程》B.《奏定家庭教育法章程》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D.《幼儿教育法章程》12.198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提出了幼稚园教育的五大目标。
国开大学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测试试题与答案
国开大学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测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1.婴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
这时的婴儿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A)。
A.前依恋期B.依恋关系的建立期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
这种方法是(C)。
A.转移注意力B.积极鼓励C.自我暗示D.言语指导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B)。
A.指标体系法B.行动反思法C.社会测量法D.配对比较法4.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A)。
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愤怒的反应性攻击D.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5.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6.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的方法是(A)。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法7.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这体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C)。
A.情感支持B.一致性C.正面教育D.实践性二、是非判断题(共15题)8.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答案]错9.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的?A. 提高社交技能B. 培养自理能力C. 提升认知能力D. 培养合作精神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观察和模仿B. 奖励和惩罚C. 游戏和角色扮演D. 听说读写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以下哪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A. 培养动手能力B. 培养情商C. 培养思维能力D. 培养审美能力4.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指导者B. 监督者C. 管理者D. 管理者和指导者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最佳时间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至3岁B. 3岁至6岁C. 6岁至9岁D. 9岁至12岁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2. 请列举三种适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并简要说明其教育价值。
- 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儿童可以模仿并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团队游戏:通过参与团队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 社区参观:带领儿童到社区参观,让他们与社会环境互动,认识社区的各种角色和职责,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论述题请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分别论述如何有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作为儿童的主要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和引导儿童的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以下几点:1. 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教师应该明确社会教育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互动、富有挑战和启发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其发展和学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网上考试题库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7、父亲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8、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 允许孩子表达、表现自己,给予孩子充分的交往机会。 答案:√ 9、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宠爱娇惯、过度保护。对孩子 的不当行为也不加管束,甚至袒护纵容。 答案:× 溺爱型 10、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不热情,忽视孩子的需求,和孩 子缺乏交流和沟通。 答案:√ 11、在幼儿园环境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单方面的,主要是幼 儿园物质环境带给幼儿的影响。 答案:× 多方面的,既有幼儿园物质环境带给幼儿的影响,也有教师、幼儿 同伴等构成的精神环境的影响。 1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 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答案:√ 13、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答案:√ 14、费南尼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指出,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甚至会大于家庭。 答案:× 哈里斯 15、在幼儿园,胆汁质、多血质的儿童更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人际交往上也多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人际交往范围广,但交往对象易变,人际关系维持时间较 短。 答案:√ 16、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是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针对
答案:ACD
6、弗洛伊德他把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A.口唇期 B.胚门期 C.潜伏期 D.生殖早期 E.性器期
答案:ABCDE
7、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和_______。
A.班杜拉
B.沃尔特斯 C. 巴普洛夫 D.罗杰斯 E.弗洛伊德
答案:AB
8、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模拟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5.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相、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学期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2.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遵循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3.简述应用行为评价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行为评价法以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应用性与—-------—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 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2.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
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5.简述幼儿不加节制与选择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共15分)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四、分析题(共l0分)案例: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
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
交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真题库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 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为主。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 弗洛伊德 )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
这属于( 陌生人焦虑 )。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
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 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
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奶奶开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好孩子。
这一案例表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 随机性和无意性 )的特点。
1.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 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B.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C.一个感受到美与善的人去为恶的可能性很小,这正是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D.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3.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柯尔伯格 )。
4.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这是( 共情 )。
5.多数研究认为,( 3~6岁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6.以下关于主题教学目标的阐述,错误的是( C )。
A.主题目标是由一系列课时教学目标来达成的,它是对课时教学目标的综合说明B.主题目标的系统性表现在主题的各教学单元内部,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应具有连续、系统的特点C.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D主题目标的综合性体现在主题教学活动是以一个核心话题涵盖儿童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系列活动,因而它会涉及儿童多方面的发展目标 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 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____________,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
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
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____________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5、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____________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____________的过程。
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6、根据__________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7、____________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__________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____________,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
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
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____________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5、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____________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____________的过程。
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6、根据__________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
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7、____________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__________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3、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4、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5、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四、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
老师听了很奇怪。
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
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
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
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五、应用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了解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一、填空题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二、简述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三、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
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
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
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
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
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
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
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
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
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
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
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四、分析题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
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
”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
”两人开始吵起来。
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
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2)对事件的处理。
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五、应用题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3分);方案架构合理,有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7分);思路阐释清晰合理(3分)。
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2分);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3分);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6分);建议与延伸适当(1分)。
参考设计: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知道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2、了解并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与特长;3、学会帮助朋友、家人及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
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设计的。
通过组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活动让幼儿认认自己的外貌、姓名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知道自己有喜怒哀乐情绪反应,发现自己家人、朋友等周围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实践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对自我的认识。
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1、画朋友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3、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1.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