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实验室制的蒸馏水纯度非常高,可以理解为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其实都只含有水,不过是水的两种状态,属于纯净物。
【课堂练习】
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1.学校作业:完成本节课相应作业P32 1、2、4题
2.家庭作业:理解并识记本节课内容;识记并默写:氧气、氮气、红磷、五氧化二磷的化学符号;预习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P28-32
4.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6.教师播放视频,师生总结归纳空气的组成。
活动三、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并能予以区别。
教师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播放视频,学生归纳。
【新课学习】
活动一、教师介绍拉瓦锡并播放其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活动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化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
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能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并获得结论。
1.教师讲解课本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化学仪器。
2.教师播放视频资源,向学生讲解该实验的原理。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原理。
3.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水面上升约1/5.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到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指导。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日常积累对空气已经有了一些常识性的了解,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知道这些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

但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有一定困难,所以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空气的组成课时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课时1 空气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三、教学过程【引入】空气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转动的风车、晃动的树叶和动植物的呼吸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吧!【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根据对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结合你的知识积累,说一说空气中有哪些成分?【总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根据研究资料可知,空气中还含有氮气和稀有气体等。

【过渡】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但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认识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人类对空气的认识及空气组成的探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棠中外语学校 代倩
想一想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用 一个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是真实存验原理:汞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密闭装置 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汞压入钟罩, 进入钟罩汞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 组成,O2和N2的体积比为1∶4。
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发黄光、冒白烟、放热。 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中且约占瓶内 空气体积的1/5。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 瓶中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表达式: 点燃
红磷+氧气 O2 P
五氧化二磷 P2O5

空气的精确成分
你能举些生活实例证明水蒸气的存在吗?
混合物纯净物
课堂练习
氮气 4/5 1/5 氧气 养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练习与应用
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 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液体的液面高度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C ) A.实验时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B.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时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量太多
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 化学性质: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
探究新知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误差分析: 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可能小于1/5或大于1/5,请你分析是 哪些原因所引起的?
体积小于1/5原因: (1)红磷不足量; (2)装置漏气; (3)红磷熄灭后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体积大于1/5原因: (1)点燃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2)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TRANSITI 过渡页
ON PAGE
1.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氛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及其体积分 数。通过实验,知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3.通过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 趣。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燃烧匙
弹簧夹
实验药品: 实验器材:
红磷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气的组成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含量。
2.分析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如氮气的稳定性和稀有气体的用途等。
3.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探究空气组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3.小组共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反思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问:“为什么食品包装袋里要充氮气?氧气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对空气成分性质的思考。
3.提出挑战性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 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无固定符号
举例 氧气(O2) 、氮气(N2)
空气、海水
判断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 合物?
干净的空气 五氧化二磷 氧化汞 澄清石灰水
冰水混合物
河水
液氧
二氧化碳
典例3 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海水 ②液氧 ③食醋 ④铁 ⑤加碘食盐 ⑥冰水混合 物 ⑦苹果汁饮料。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纯净物和混合物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分析,空气和氧气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空气
氧气
混合物: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 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只由 一种物质组成 (可用化学符 号表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组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性质 表示
固定 有化学符号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混合而成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2023·衡阳中考)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 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C )还有稀有气体等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b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比c点大时小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九上化学 RJ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会 分析实验现象。
课堂导入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无法生存, 你知道空气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 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让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开始探究之旅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验结果和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充分调查和收集资料,PPT制作要美观,分享时要表达清晰。
-观察日记要真实反映观察结果,文字描述要生动、具体。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空气质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实施: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质量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我们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实施:运用PPT、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空气成分及其性质。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的特点。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空气组成的知识,理解气体成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提出至少三种防治措施。
2.实践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收集家庭或学校周边的空气样本,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比如PM2.5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分析其污染途径和对环境的影响,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实验现象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化学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a.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b.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c.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5.结合所学知识,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环保的讨论,了解他们对空气污染和环保的认识,并记录下你们的讨论过程和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
2.作业中要求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和科普文章,注意文字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空气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的探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空气中各成分的认识尚不清晰,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也较为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的防治。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 示的。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 五氧化二磷(P2O5)等 混合物: 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河水、雨水、矿泉水、泥沙、汤水 等。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下一张)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2、氮气(下一张)
1)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红磷的量不足 4)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思考
上述这个实验如果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做上 述实验;要确保成功,应该如何改进?
温馨提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发应而不生成任何气体。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He、Ne、Ar、kr、Xe、Rn ):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02
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
6’39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试描述氮气的性质。
3、稀有气体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集气瓶
3、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
想一想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
你看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 气瓶中,水面上升至瓶内体 积的1/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阅读课本26页)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出空气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

汞 + 氧气 热
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氧化汞(红色粉末)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成分的发现
❖最初人们以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
证明了其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冷却到室温才打开弹簧夹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
偏大的是( C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 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
答:(1)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 太慢,导致部分气体从集气瓶口膨胀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部分空气从导管口膨胀逸出。
空气 的成分
3.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 体杂质
体积
78%
分数
巧记空气的成分
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
4.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 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 续燃烧。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 瓶总体积的1/5,会是什么原因呢?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观看课件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课题1空气板书及习题

课题1空气板书及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发展史(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氧气的测定实验: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 O 2−−→−点燃P 2O 5 —实验原理,现象,误差分析(水面上升小于或大于1/5体积的原因)3.空气的组成:氮气(N 2)78% (约4/5) 氧气(O 2)21% (约1/5)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按体积计算) (氦、氖、氩、氙、氪等)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4.纯净物与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各成份相对固定,且不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空气 河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氧气 O 2第二课时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供给呼吸:航天航空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2.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化肥 (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3)提供低温环境:低温麻醉3.稀有气体 (氦、氖、氩、氙、氪等)(1) 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保护气 (2)能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重要思想: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②可吸入颗粒物(PM10)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①损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暧;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空气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大气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植树、造林。

★附学案练习1、分一分它们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空气, 氧气, 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 铁粉,氮气,海水。

纯净物分类混合物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第一课时)2.1 空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4.实验结论:5.注意事项:⑴红磷的量应取(少量或过量);⑵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要等才能打开弹簧夹。

6.实验反思:(1)若实验中进入瓶中的水小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分别有什么用途?
3.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还有哪些?它们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空气组成的理解,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例,理解空气中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大气污染、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等。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如气体分析仪、气压计等)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空气组成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环境。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作业:
1.复习课堂笔记,整理空气组成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各成分的体积比例和用途。
2.完成课后习题:请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1、2、3,以及第27页的思考题1。这些习题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认真思考,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3.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1空气(第一课时)吴德康

2.1-1空气(第一课时)吴德康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空气的组成,并将相关的性质进行归纳。
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2.通过对红磷燃烧测定法的实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1.【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活离不了。(打一种我们身边的物质)
2.【讨论】我们身体周围包围着的都是空气,你能推断出空气的哪些性质?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主备人:吴德康备课时间:2012.9.14上课时间:2012.9.18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总课时数




知识
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
过程
方法
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情感
态度
1.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分析,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现在我们能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呢?
【课前提供的信息】
点燃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
硫+氧气 二氧化硫(无色气体),
点燃
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洲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4年 5 月 8 日
课题1:空气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怎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
自学提纲:阅读课本P26图2-2 拉瓦锡的定量实验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会减少?
2.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3.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合作交流:
实验探究:汞有毒,所以我们改进上述实验,通过红磷燃烧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步骤:实验2-1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5.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
合作交流:
1.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78%,21%,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2.像空气这样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木炭B.蜡烛C.红磷D.硫磺
2.下列操作中,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导致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速度太慢了
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集气瓶漏气
E.预先在导管内也充满了水
作业:P32习题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