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来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政治),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经济)。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1840-1895年,起步阶段。事件主要是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官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近代化也开始从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1895-1927年,整体发展阶段。
此阶段中,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首先,是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分为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也取得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立宪派发动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表现为“西学东渐”达到高潮。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将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为教育体制改革扫清道路;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产生大量新的文艺作品,文学上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艺术上有京剧的形成和上海、岭南画派的出现;史学界出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革命”,发现了甲骨文。)
三、1927-1949年,曲折前进(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尖锐复杂)阶段。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列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了货币发行,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屠杀又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抗战期间,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遭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近代化推入绝境。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
主义列强的打击,故发展缓慢、经历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也
发挥了一定作用,而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思想的准
备不足。因此它的推动力主要是来自外部(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而不是内部(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
4、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低,而其中的重工业更少;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四、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间的关系
双向互动的辨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由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
阶段时期内容
产生19世纪60-90年
代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产生。由于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初步19世纪末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自然经济,提供了民资发展的客观条件;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
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
台,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短暂繁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辛亥革命扫清一些障碍;“实业救
国”思潮的影响;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些因素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战争后帝
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结束
了。(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
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
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
日益萎缩。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野
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的垄断经济;解
放战争中,美国通过条约使大量美国商品充
斥中国市场,使民族工业走向破产。
新生建国初期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有利于国计民生
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
复和发展。此后,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和“赎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被改造。
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开始
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多所有制形式重新
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历史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
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
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逗乐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
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来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
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六、影响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一)先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