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1
新课程改革(1)
新课程改革一、单项选择题1.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者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开始。
A.七B.八C.九D.十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员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育实践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
A.改变课程对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5.“改变课程内容过难、过偏、不实用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这一目标关注的是课程( )A.功能的转变B.结构的改革C.内容的改变D. 实施的改革6.为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
A.更多地传授科学知识B.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C.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D.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7.新课程要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这与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张是一致的? ( )A.奥苏伯尔B.杜威C.布鲁纳D.桑代克8.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共存9.新课程要求的方法中,合作学习是指( )。
A.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自觉担负学习责任的自主学习B. 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的探究学习C.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及同学的帮助下,有明确目标的相互性学习D.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0.科学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需遵循的原则是( )。
A.随机组合;自主选择B. 资源组合;男女搭配C.同组异质;异组同质D.组织分配;优势互补11.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任务,其目标在于建立( )的评价体系。
1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14
(八)1996至今 第八次课程改革
1953年8月《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 ;1955 年9月,根据四二制,颁布新的教学计划。
自1954年秋季,初中一律不设外语科,另在初中增设 实习科,总课时减少,体现了生产劳动技术教育和减轻 学生负担的精神。教学大纲以苏联为蓝本,编入大量的 苏联文学,教学方法上,凯洛夫的教育学“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5
1963年3月,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 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 (草案)》,在小学方面,与1957颁布的小学教学计划相 比,该计划在课程具体设置上有很大变化:语文、算术、 音乐的周课时有所增加,每年授课周数和总课时数上也分 别有所增加。此外,该计划还强调小学如具备条件可开设 外语。在中学方面:一是在初中开设外语课程;二是在高 中三年级开设了选修课,每周2—5节;三是在课时方面, 根据中学阶段必须注重语文、数学和外国语的教学的指示, 新计划适当提高了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要求,增加了 周课时;四是每学年上课周数略有增加。总的来看,新的 教学计划规范了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重新重视了知识学科。
我国(新中国)课 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1
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
(一)1949—1952年 第一次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1、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要以邓小平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程的培养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也就是培养四有新人。
2、课程改革六个具体目标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是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理念,即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也就形成了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的课改理念。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这形成了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的课改理念。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一具体目标形成了课程改革的第四个理念: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这一具体目标形成了课程改革的第五个理念:即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全面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新课改为途径,促成教师在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
二、工作重点(一)创设书香校园。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1、营造书香氛围。
做任何事情环境和氛围是很重要的。
一进校门让学生看到“今天你读书了吗”、“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校园的板报、橱窗、横幅,到处要充满浓浓的书香氛围。
2、课堂引领阅读。
通过课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技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进而推动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3、推行国学诵读。
通过国学诵读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开启其智慧,使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本学年主要诵读《弟子规》。
4、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阅读节期间,带到班里,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氛围,同时倡导班级间、年级间的图书交换,在交换图书的过程中,加强大家爱护书本的意识。
举行“好书伴我成长”推荐活动,以表格的形式介绍读过的书,展出优秀书目。
5、举办校园阅读节。
以“校园阅读节”活动为载体可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成立教师读书会,根据读书会章程,教师购书、读书,学校报销。
为教学骨干每人征订一份专业刊物,全体教师“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全体学生人人爱读书,读好书;个个学做人,做好人。
6、评选书香之星。
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活动深入地开展。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突出重点任务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统筹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突出德育课程强化实践课程课时灵活安排8个具体变化1加强德育课程2调整外语教学3加强科学课程4加强书法教育5坚持健康第一6加强实践活动7促进课程衔接8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我国(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一)1949—1952年第一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权,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具体过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
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自然、历史、地理课程4、5年级开设。
(我们教育见习、实习,小学低年级、高年级阶段特点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时47.3﹪,数学24﹪,没有思想品德课。
中学,课程安排上,1950年8月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初中化学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高中呢?化学、物理,高二三年级,高一空缺。
到52年暂行规程时,初中物理化学安排在二三年级,高中一二三年级均开设,但取消音乐美术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1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1964春节座谈会上,“学制可以缩短”,“现在课程 多,害死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 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1965年底,毛泽东更是把对 教育的抨击扩大到整个教育制度: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 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见 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这样做工,看不见 农民这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这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 真是害死人。” 这一时期的课改出现了新的动向:首次提出设置选修 课;实行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重视地 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但政治挂帅,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沦为为阶级斗争服务。
2
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 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 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模仿 前苏联的痕迹明显。
7
了建国初期确立的单一的、整齐划一的、所有课程均为必 修的课程结构模式。其四,在课程政策方面,“教育革命” 其四, 其四 时期通过下放课程管理权力,给了地方一定的课程权限, 有助于照顾不同地方的差异和提高地方参与课程改革的热 情。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在新中国首度提出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结合的教科 书制度。这些改革无疑是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第一,过多的生产劳动和浅薄的强调教 育与实际的结合,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 身心健康,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二,课程改革受到领袖人物个人意志的直接影响, 使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极差。
6
1963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重 新确立了各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强调 “双基”的掌握和训练,再次复归统一的教学大纲。 1964年前后,“教育革命”的宣传与实践波澜再起。 这次课改的成绩:首先,它正视1954年在初中取消外 首先, 首先 语课程的不足,在初中重新开设外语课程,使中小学的课 程体系复归完整;其次,在经历了“教育革命”的冲击之 其次, 其次 后,重新确立了建国以来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掌握的传统,强调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课程的学习和 教学要求的提高,以适应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在 课程内容方面致力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其三,在课程结 其三, 其三 构和制度方面,它首次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置选修课,打破
1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5
1963年3月,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 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 (草案)》,在小学方面,与1957颁布的小学教学计划相 比,该计划在课程具体设置上有很大变化:语文、算术、 音乐的周课时有所增加,每年授课周数和总课时数上也分 别有所增加。此外,该计划还强调小学如具备条件可开设 外语。在中学方面:一是在初中开设外语课程;二是在高 中三年级开设了选修课,每周2—5节;三是在课时方面, 根据中学阶段必须注重语文、数学和外国语的教学的指示, 新计划适当提高了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要求,增加了 周课时;四是每学年上课周数略有增加。总的来看,新的 教学计划规范了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重新重视了知识学科。
(二)1953—1957年 第二次课程改革 年
当时的教育现实:小学,1952年追求规模扩大,师资 校舍跟不上,影响教育质量。中学教育质量同样不高 (1953年高考平均每科成绩不足40分的占46﹪,20分以 下的占23﹪)。
3
1953年12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 的指示》。 1954年4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 育的指示》。 1953年8月《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 ;1955 年9月,根据四二制,颁布新的教学计划。 自1954年秋季,初中一律不设外语科,另在初中增设 实习科,总课时减少,体现了生产劳动技术教育和减轻 学生负担的精神。教学大纲以苏联为蓝本,编入大量的 苏联文学,教学方法上,凯洛夫的教育学“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13
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 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规定新的普 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 程又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并第一次将 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规定普通 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特点: 特点:在课程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确立了 “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 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 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 活动课程,但现实中应试的影响与冲击,课程评价过于 侧重结果,轻过程,影响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我国(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一)1949—1952年第一次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教育主权,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具体过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
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
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尽管取消了分段,但课程设置上分段痕迹明显,自然、历史、地理课程4、5年级开设。
(我们教育见习、实习,小学低年级、高年级阶段特点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课时47.3﹪,数学24﹪,没有思想品德课。
中学,课程安排上,1950年8月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初中化学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高中呢?化学、物理,高二三年级,高一空缺。
到52年暂行规程时,初中物理化学安排在二三年级,高中一二三年级均开设,但取消音乐美术课。
这一时期的课改呈现的特点是: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我县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一)、通识性培训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及时成立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
重视通识培训的过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学习,采用点名制度,做好考勤记录,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
如教导处的《走近新课程、感受新课程》,用通俗的语言,列举了十多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近新课程,感受新课程。
一些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专题报告,大家都精心准备,并制作了幻灯片。
据统计共作新课程专题讲座5个。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
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
许多老师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1 课程改革评分标准
课程程总体设计方案(30分)
设计思路清晰,能够体现以“五个对接”为指导的“校企合作共建”设计思路,体现服务专业、服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设计思路,体现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创新、特色之处,且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施的现实意义。
总分:评分人: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50分)
参照《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分标准》
课程改革成果(20分)
课程改革达到课改预期目标,学生反映良好,形成相关课程改革成果材料(特色教材、教学设计、高质量课件、视频资料、教学案例集、习题集、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评体系及教学质量监控表格、发表论文、科研课题、教学成果等),成果具有代表性、具有向其他专业、课程推广的价值
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一)
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一)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方案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中,传统的物流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目标通过改革,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物流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改革方向1.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地考察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实践物流管理知识。
–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提供物流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需求,重新评估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兴物流领域的知识。
–引入创新理论和方法,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跨学科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
3.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中引入团队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4.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引入物流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相关的课程。
–提供信息技术设施和软件资源,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
5.加强实际案例教学–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案例,深入了解物流管理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行业研究和实际项目,加深对物流实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实施计划1.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机会。
2.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设立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提供物流设备和软件资源。
4.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
5.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和改进,根据学生和行业反馈做出相应调整。
结束语通过改革物流专业课程,我们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物流人才。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往以学科为主,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
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 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我国当代课程改革1
二、我国当期的教育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 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 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年,逐 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如下: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课程可分为以下 五个阶段: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课程(1949-1957); 2.全面开始社会主义时期课程(1958-1965); 3.“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1966-1976); 4.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课程(1977年以后); 5.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的课程(1985年到现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文革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大革命浪潮, 在文革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大革命浪潮, 彻底废除了教材,砸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彻底废除了教材,砸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先的 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全部被当做“ 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全部被当做“封、资、修” 的东西彻底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课程, 的东西彻底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课程,严重削 弱了基础知识, 弱了基础知识,降低了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
进入21 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 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改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开始, 然后,逐渐延伸到高中阶段。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 法》正式颁布。1995年以后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与义务 教育相衔接的高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9年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动员全党和 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以迎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崛起。在这次 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掀起新的课程改革的高潮。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1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我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持续不断地推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课程改革开始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迈出新的步伐。
在解放前,中国受到殖民主义封建思想的束缚,教育发展滞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进行了系统的课程改革。
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侧重于解放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教育,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劳动者。
二、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主要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这一阶段的改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方面做出了尝试。
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三、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21世纪初,我国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一阶段的改革着重强调实践教育和跨学科学习,推动学校减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我国也加强了对教师培养的重视,提高教师素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当前的课程改革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内容方面,课程改革主要是减少课程负担,优化课程设置,开展跨学科学习和选修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此外,我国还推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课程改革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的课程改革体系。
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相信我国的课程改革一定会不断推进,为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持续的支持。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ﻭ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ﻭ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ﻭ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ﻭ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ﻭ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突出重点任务ﻭ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ﻭ统筹国家课程ﻭ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ﻭ突出德育课程ﻭ强化实践课程ﻭ课时灵活安排ﻭ8个具体变化1加强德育课程2调整外语教学ﻭ3加强科学课程4加强书法教育ﻭ5坚持健康第一ﻭ6加强实践活动7促进课程衔接ﻭ8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ﻭ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ﻭ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ﻭ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ﻭ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课程改革
学习小组名称口号参考
2011-12-01 10:41
学习小组名称口号参考
请各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当代高中生的个性和自己小组的特色,合作商定一个属于自己小组的名字、口号、目标。
尽量简短,朗朗上口,健康积极,励志向上。
快乐无限组口号:脚踏实地,挑战自我;人人参与、展现自我;齐心合力,快乐学习;取进步!
目标:人人都做自信的我,勇敢的我,积极的我,做小组中的榜样,加油,努己更好,帮助学困同学,取长补短,提高成绩,让优的更优,待优的变优,打神上、考试成绩上、思想品德上的“三优”小组,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勇于争先组口号:参与就能行,争争就能赢!50%的努力加50%的勤奋等于成功!
目标:我们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勤奋改变自己,争取第一,让进取心感染大播每个小组,让温馨温暖你我心扉,共同努力!
奋起上进组
口号:拥有一颗上进的心,才能取得成功!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目标:上课不分心,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参与交流;课下有效率有质量的完在这一基础上,扩展课外知识,多提问发言,让所有组员变成勤学好问的好孩
标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奇思妙想组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开启智慧的钥匙是目标:多学多问多思考,多听多写多动脑!我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它会带我们飞,飞过失望,并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希望。
天天向上组口号:荣誉来自努力,进步来自勤奋!相信自己,永不言弃!每天进步一小步
大步!
目标:我们要成为一个充满热情、拥有友情、努力向上、成绩优异的小组,争取让每个人全面发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虽小字,但会谨记在心。
努力、努
希望腾飞组口号:有努力才有希望,有付出才有收获。
让我们呐喊:“我一定能行!”插上希飞向成功的彼岸!
目标:我们要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翅飞翔。
让我们因三(2)班而自豪,让三(2)班以我们为骄傲。
小组名称小组口号
以下仅供参考!请结合本组组员意见定好名字和口号!阳光小组阳光伙伴,伙伴阳光!群星小组群星小组,群星璀璨!智慧小组拥有智慧,拥有成功!阳光小组阳光的男孩个个棒!
先锋小组先锋、先锋,永远先锋!活力小组充满活力,天天快乐!梦想队有梦想就有希望!
快乐学习棒
我们的小组帮,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的小组巧,八只小手真灵巧!
闪亮登场组尝试合作,快乐分享!
快乐号快乐参与,快乐成长!
智慧号指挥的钥匙属于我的!
团结号团结就是力量!
奋进号奋发向上、享受成功!
火焰号众人拾柴火焰高!
蓝色城堡蓝色城堡,命运的开始!
花儿朵朵花儿朵朵,永远绽放!
智慧小组插上两只梦想的翅膀,飞向智慧的天堂!
开心果天天开心,开心到底!
天使小组天使天使,永远聪明
学习城堡学习城堡,欢乐无限
银河星闪亮的星云,飘在太空中
雄鹰小组让雄鹰把梦想带往天空。
阳光小组爱拼就要赢
彩色风铃一片彩色是童年,叮叮当当是未来
七彩小组七彩阳光七色生活
卓越小组超越超越卓尔不凡
快乐小组人人参与大家快乐
火箭小组我参与我喜欢
争先小组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阳光小组我们阳光我们快乐
快乐小组我们快乐、团结、勤奋、齐心合力、勇争第一!
团结胜利组团结胜利,勇争第一!
欢乐城堡我们快乐,我们永远是第一!超越自我组超越梦想,展现自我!
希望小组勇往直前,走向明天
快乐小组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
炫彩小组炫彩炫彩,炫出光彩
腾飞小组腾飞腾飞,梦想腾飞
智慧小组拥有智慧,拥有成功
快乐小组快乐每一天
上进小组拥有一颗上进的心,才能取得成功
晴天小组心田阳光普照快乐随时驾到
缤纷小组学习着,并快乐着秀出缤纷的自己
幸福遍人间幸福至上,快乐永恒
勇往直前勇往直前,我做主
快乐满天下快乐,唯我独尊!
快乐满屋快乐充实GO!GO!加油
书香满屋走我们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阳光之星共同进步,取长补短!
阳光四人组我们阳光,我们快乐!
胜利组我会学习,我会胜利
快乐小组知识改变命运,学业成就未来,加油!
五颜六色五星闪耀,照亮童年
海鸥小组搏击风浪,健康成长
快乐小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雏鹰小组迎风飞翔,逆境成长
飞扬小组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功
激情小组让生活充满激情,让学习丰富多彩
彩虹小组让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让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梦之翼挫折,折断不了我们的翅膀
香水百合百合的清香,学习的乐趣
忘忧草让我们的快乐,变成片片忘忧草
四重奏我们一起努力,谱写自己的乐章!
口号:
1、我们发现,我们思考,我们交流,我们进步!
2、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3、没有你是日子是黑夜,没有我们团队是末日!
4、执着在先,行动在我,力求结果!(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执行力”)
4、你有需求,我有结果。
5、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
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
6、用真情感动别人,用改变影响别人,用状态燃烧别人,用实力征服别人,用行动带动
别人,用坚持赢得别人,任何环境中我们都是最优秀的人!
7、赚钱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8、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9、忠诚合作、积极乐观、努力开拓、勇往直前。
10、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众志成城飞越颠峰。
1)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
患。
3)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
己的目标。
5)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
心。
16)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