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基本元”视野下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就读高等职业院校来寻求职业发展。
这也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应该对教学条件是否具备、设备和设施是否先进、师资力量是否充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第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该考察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职业技能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第三,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因此,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应该考察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情况、学生实习与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第四,学校管理和服务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影响学生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在指标体系中,应该考察学校的管理体系、服务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特点和定位,不能一刀切地应用所谓的标准,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确保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评估指标的有效性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来保证,以逐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9期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社会吸引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学校乃至社会的足够重视。
本文在参考营利性机构绩效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套基于高职院校特点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理念,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绩效的整体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L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L高职院校是2000年初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共设37个专业。
综观L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整个绩效评价过程只有考评这一个环节,而绩效评价的其他环节如绩效辅导、绩效反馈、评价结果的使用等都没有进行过,考评和绩效工资发放工作一旦结束,全部考评工作也就结束了,基本上没有绩效评价循环中除绩效考评以外的其他环节,甚至连绩效考评这一环节也不算真正完善。
(二)对绩效评价缺乏必要的认识对绩效的认识仍停留在绩效就是惩罚、扣款上,认为绩效就是人事和财务部门的事,对绩效考评采取被动、消极的态度。
然而,真正的绩效评价涉及学校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作。
绩效评价并非只对教职工过去的行为作出评判,其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指导和反馈,引导教职工持续改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学院、部门绩效和学校绩效的共同提升。
(三)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沟通L高职院校绩效考评目标的制定是由学校的管理部门负责,经济指标是财务处根据学校的年度发展目标和上年度各学院招生情况制定的,制定好之后会向各学院负责人简单征求意见后下发,而科研考核、教学考核、师德师风考评指标的制定完全由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好之后下发给各学院、部门强制执行,也就是说在绩效考评方案制定过程中,有些指标的制定有学院、部门负责人象征性的参与,有的完全成为了一种行政命令,教职工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只是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对绩效目标不了解或不理解的现象普遍存在。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摘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能够真正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方针,使人才培养工作上一个新水平。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完备性、实用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选取评价项目。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评估指标体系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己经明确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与市场联系不够密切,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
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老化、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对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简单、片面的理解、忽视教学科研工作,许多教师对生产和社会实际了解不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学生中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基础理论不牢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缺乏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
鉴于职业教育的诸多弊病,学校视质量为生命,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持培养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坚持“文化+素质+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突出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的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任务分解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任务分解任务一: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应包括评估指标分类、指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等。
评估指标的分类可以按照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指标的具体要求应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对应,要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评分标准则是用于对学生在每个指标项下进行评分的标准,通常包括五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等。
任务二: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例如学生的道德品行、公民意识、自我管理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任务三:制定专业知识评估指标专业知识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工科类专业,可以制定知识掌握程度、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等指标。
评估可以通过考试、论文写作、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
任务四:设计实践能力评估指标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分析判断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例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熟练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等。
评估可以通过实践实习报告、实验成果展示、工程项目等方式进行。
任务五:制定创新能力评估指标创新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工科类专业,可以制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指标。
评估可以通过创新项目成果、专利申请、科研论文等方式进行。
任务六:制定其他评估指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可以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制定其他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艺术类专业,可以制定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任务七:建立评估指标的量化方法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需要建立评估指标的量化方法。
可以根据不同指标的不同属性,选择不同的量化方法,例如通过百分制、等级制、加权平均等方式进行评分。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创业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能够准确反映创业教育的
内涵和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定量化指标,并且具备实际可行性。
第二,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涵盖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等。
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避
免片面评价。
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起到导向作用,能够引导高
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完善创业教育的
各个环节,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创业教育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创业教育的目标设置和实现情况。
评价
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评价方法。
第二,创业教育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实践
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教材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价。
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作者:张德新李军李爱萍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人才培养、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等三大任务,从高职院校专业所承载的职能分析出发,构建了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逻辑顺序依次为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分析;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1-0005-03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
内涵建设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建设,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是龙头,校企合作是平台,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专业建设评价的核心内容。
一、专业职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即通常所讲的人才培养、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的三大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的高等教育。
所以,高职教育也承担有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
但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来说,完成三大任务的要求各有侧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见,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其核心任务。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职业院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按 照 不 同权 重 组 成 的 立 体 式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关键词 ] 职业院校 ; 国 际化 ; 评 价指 标 体 系
国总人口还多 1 2 3 5 万人 ,而我国人均 G D P远低于上述国
际化先进标准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切实培养能助推“ 中 国制造” 走向“ 优质制造” “ 精品制造” 的国际水准的高端制造
和创新人才。
( 一) 职业教育国际比较
家。 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还不具备把潜在的人力资源开发为
依靠职业教育培养高端制造人才和创新人才, 必须推动我国 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向高端提升。 为推动“ 新常态” 下现代职
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 0 1 4 年6 月,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
国际化办学水平和质量,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应坚持引导 性 原则。 国 际化 评价 指标体系也可谓职业院 校国际 化发展的 指挥棒, 即引导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 、 人才培养模式、 教 育 管理理念等方面向 国际 水准 看齐, 避 免偏离办学方向。 2 . 改进性原则
是上述国家 的 2 3 4 倍、 2 8 - 4 倍和 2 6 . 8倍 ;而人均 G D P为 6 7 4 7美元 , 仅为瑞士的 1 / 1 2 、 芬兰的 l / 7 、 德国的 l / 6 。“ 十一 五” 以来 , 我国培养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共计 9 4 9 5 万人 , 是 芬兰全国总人 口的 1 8 倍、 是瑞士全国总人口的 1 2 倍、 比德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 全球竞争力 报告》 显示: 截至2 0 1 4 年, 瑞士连续 6 年蝉联最具竞争力国家榜首; 芬兰连续 4 年 位居前四; 德国连续 4 年位居前六 ; 中国则位居二十名以外。
高职院校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来希;李蜀湘
【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年(卷),期】2010(023)0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发展评价的本质是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为发展决策服务,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以期对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进一步完善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总页数】3页(P182-184)
【作者】张来希;李蜀湘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J], 苑毅;
2.基于德尔菲法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北部湾高职院校为例 [J], 林光科;杨颖
3.高职院校发展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权书文; 李海霞; 李玮
4.“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徐娟
5."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徐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日益旺盛。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劳动教育的质量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评价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与职业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环节。
合格的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提升职业竞争力。
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重要意义利益相关者视角是对于特定组织或事件的多方参与者、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与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中,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以及社会都是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建立一个全面且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1. 学生层面的评价指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
包括学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学校层面的评价指标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建立评价指标评估学校的劳动教育效果。
包括学校劳动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3. 企业层面的评价指标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与就业密切相关,应建立评价指标评估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
包括学生实习与就业情况、企业合作的稳定性和深度、企业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4. 社会层面的评价指标劳动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贡献上,应建立评价指标评估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1.目标确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需要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
评价目标可以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服务目标等多个方面。
2.指标选择选择评价指标是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进行选择。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3.权重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决定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或者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来确定权重。
4.评价方法选择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试和考试等。
5.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评价的基础,需要收集与评价指标相关的数据。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实验和考试等方式来进行数据收集。
6.指标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得出评价结果。
评估可以采用量化方法或者定性分析等方式。
7.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职业教育的改进和发展,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考。
评价结果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需求。
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1.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2.质量提升的参考通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其中包括专项资金的投入。
然而,如何评价这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构建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质量等方面。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际可行的改进方案。
4.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可比性,能够对不同高职院校进行比较,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效益方面。
包括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成本、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
2.社会效益方面。
包括专项资金的社会影响、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专项资金的社会贡献等方面。
3.教育质量方面。
包括专项资金的教育质量、专项资金的教育效果、专项资金的教育改革等方面。
4.管理效率方面。
包括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专项资金的管理成本、专项资金的管理效果等方面。
三、指标体系的应用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评估。
应定期对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绩效奖惩。
应根据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对其进行绩效奖惩,以激励高职院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
3.信息公开。
应及时公开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以便社会公众监督和评价。
4.持续改进。
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职业学校应重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职业学校应重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日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财政支出得到稳步增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第一次将教育置于比经济更为重要的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使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整个教育结构调整中的重要部分,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随着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政府及学校的行政主管机关需要了解关注教育投入的效率、效益,而职业学校由于学校的师资、生源和经费以及其他条件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趋势,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并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也已成为其学校管理的重点。
长期来由于财政分配和支出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和学校自身管理及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不仅造成了经费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资源闲置与经费严重不足现象的并存,而且对资源使用效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产生了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学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仅是强化财政支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合理利用有限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不仅可以为政府、学校量化评估职业学校绩效提供工具,而且在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为除政府以外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概念界定“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它应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人对绩效的理解也不相同。
目前对于绩效含义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能;也有人认为绩效是指那些经过评估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更多的人认为绩效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具有贡献的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常被用在人力资源的研究评估中。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作者:崔凤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15期[摘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能够真正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工作方针,使人才培养工作上一个新水平。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完备性、实用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选取评价项目。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评估指标体系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己经明确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与市场联系不够密切,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
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老化、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对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简单、片面的理解、忽视教学科研工作,许多教师对生产和社会实际了解不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学生中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基础理论不牢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缺乏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
鉴于职业教育的诸多弊病,学校视质量为生命,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持培养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概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衡量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该指标体系建立在实际应用中,包含了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性、绩效测评、管理效率以及学生参与等多个方面,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
二、指标体系构建1. 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性:指标体系首先要考核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比如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成果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是否能够落实国家创新导向的政策,以及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2. 绩效测评:绩效测评是考核一个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比如是否有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是否有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产生,以及高职院校的研究成果是否受到国内外的认可等。
3. 管理效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管理效率也是指标体系中重要的考核指标,包括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是否能够有效地把握市场机遇,以及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等。
4. 学生参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还要考虑学生参与的情况,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比例,学生参与的影响程度,以及学生参与的社会重要性等。
三、指标体系实施1. 数据采集:首先,针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采集准确的数据,比如科技创新成果、管理效率以及学生参与等。
2. 指标定义:其次,需要根据采集的数据,明确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定义,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性指标体系中,需要明确有效性的定义,以及绩效测评指标体系中,需要明确绩效的定义等。
3. 指标实施:最后,需要根据指标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去实施考核,以此来衡量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以便为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四、总结“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衡量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包括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性、绩效测评、管理效率以及学生参与等多个方面,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
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20期作者简介窦苏明(1982- ),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常州,213164)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市群职业教育适应性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B/2022/ 02/60),主持人:窦苏明摘要立足全面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职业院校应谋划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
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治理现存困境,系统梳理职业院校共生的内涵逻辑,构建基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职业院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基于综合赋权法,最终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差异化评价”与“信息化监管”并举、“三位一体服务”与“三网融合应用”互补、“加强育人管理建设”与“促进育人模式改革”同步、“沟通协商”与“共同决策”并推的对策建议,以期辅助职业院校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 G71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0-0073-06“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1]。
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是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之一”。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正从固定化“学校—课程—教学”模式走向泛在性教育模式;师生关系也从单维状态发展为“院校—企业—市场—学生”的多主体合作关系。
因此,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政府应牵头开展合作互动,打造以职业院校、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多方主体联合的协同治理模式,构建法治为本、自治为先、善治为重、共治为要的“四治”共生长效机制,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提高教育治理效能。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实际应用,在职业教育改革及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模式,例如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生成果评价体系模型”,该模型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较高的评价科学性和指导性。
2.2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应该覆盖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生发展等,同时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分类明确性。
2.3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来选择评价指标,遵循科学、可量化、可操作、与培训目标一致、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等原则进行选择。
第三章: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3.1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职业院校实行学历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专家评议、学校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社会调查是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可借助调查问卷等工具,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3.2 职业培训机构评价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对于评价其教学质量,也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学员的考试成绩、学生综合评价、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3.3 职业技能鉴定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考核职业人才水平是否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试述职业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力 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遵循技术技能型
人才 的培 养规 律 , 按照 由简 单到 复杂 、 由低 级到 高
级 的认知 规律 , 以及从 新 手的 专业 人 员 的职 业 成 长 规 律 ,
程、 专业 建设 和人 才培 养质 量 , 从 而促 进学 校 的办
学和 专业 的发 展 。 【 _ 2 ]
( 三) 能力本 位原 则
价相结 合 为原则 ; 校 内专 业评 估 以定量 为 主 , 校 际 间专业 评 估建 议 以 定性 为 主 , 同 时设 立 专 业 开 设 的基本 标 准 , 从 而 推进专 业 的规范 化发 展 。
中图分 类号 : G7 1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6 9 8 ( 2 0 1 5 ) 0 4 — 0 0 2 4 — 0 5
专业是 职业院校 的办学基础 , 是产学合作 的桥 梁 和纽 带 , 专业 的规范性建设 有利于 职业教 育 的可
程, 实 现学 习环 境 与工 作 环境 的 统 一 。把 专业 设
是全 过 程 , 专业 评 估 覆 盖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的所 有 环节 ; 二是 全 方位 , 评估 专业 涉及 到 的人 和事 均纳 入评 估考 核范 畴 。 E l i
( 二) 多方参 与原 则 职业 教育 的职 业性 和 开放性 要求 高职 专业 必
等 职业 院校人 才 培养 工作 评估 ” , 尽 管 有 部分 省 份 开展 了高等职业 教育专业 建设评估 工作 的试点 , 但 还 没有 建立起 一套 国家层 面 的 以专业 为 对象 的评 估 指标体系 。建立职业教 育专业评 估指标 体 系 , 对 更好 地服务地 方 经济 发 展 , 提 高 人才 培 养 质量 , 完 善 职业 院校质 量保 障体 系 , 具有深远 的意义 。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确保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教学质量评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量化的评价。
在职业院校中,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校认清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过程。
因此,构建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评价指标应关注教学质量的多个方面。
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不仅涉及知识传授,还关系到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能力、教材质量、课程设置与改革、实践教学、学生评价与就业情况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够全面地反映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其次,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意味着指标体系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而不是主观的意见。
它应该依据各个指标的权重来反映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指标体系应该易于操作,能够被实际应用于职业院校的实际评价工作中。
这样,评价指标才能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
第三,评价指标应该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不同的职业院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点,因此,评价指标应该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灵活的和可定制的。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指标体系。
这样一来,评价指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和可持续性。
可比性意味着不同职业院校之间的评价结果是可比较的,这样才能够进行横向对比,帮助院校了解自身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
可持续性意味着评价指标应该是长期有效的,能够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只有具备可比性和可持续性,评价指标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在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适应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要求,提升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学校教育评估“六维基本元”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紧扣核心内涵、依托多元主体、凸显职教特色和突出使用便捷的原则,从教育定位、教育管理、教育保障、教育环境、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其对应的二级指标。
关键词六维基本元;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8-0055-05目前,学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多从政策需求和经验判断的角度进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对学校本质属性和教育规律的把握,从而造成学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
张伟江提出的“六维基本元”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
他认为学校教育由六个主要的基本元构成,分别是学校的教育定位、教育管理、教育保障、教育环境、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将这些基本元进行组合就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教育评估,通过变化权重来体现评估的导向性[1]。
在“六维基本元”理论的指导下,已经构建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相关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评估标准。
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一定的具体化路径,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对于规范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一)深化职业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的需求职业教育评估是不断发展的,其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及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但这一过程不能凭空实现,要建立在对职业教育理论特殊性的认识之上。
将“六维基本元”理念引入职业院校评估,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理论创新过程。
其要求不断吸收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重新考察和定位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梳理职业院校及其评估的发展,并深入分析六维评估理念,确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创造性地构建符合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特色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框架,这必将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权威的表述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职业院校“六维基本元”指标体系构建是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内涵的需要,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实施保障。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开展相关质量评估。
根据“六维基本元”开发的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可供教育督导部门进行督导评估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教育评估参考,也可为职业院校进行内部质量保障提供参考借鉴。
(三)完善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以来,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努力方向。
教育评估是我国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运用最多的手段之一。
“六维基本元”职业院校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解决目前评估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评估指标体系时代性不强,评估内容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评估指标的分类指导功能未体现,造成评估结果不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等。
针对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评估工作者可以在“六维基本元”的指导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实现学校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以规范、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在研究职业院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之前,必须清晰把握“六维基本元”的基本特性。
《学校教育评估指标设计概论》提出,“六维基本元”具有以下四个特性:第一,不可或缺性,即任何一维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缺少;第二,全覆盖性,即无论评估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活动,或评估学校教育的某种状态和整体状态,都可以从这些基本元中选择若干个或全部;第三,基本元的弱关联性,所有基本元都不是独立的,但也不可能由一个基本元代替另一个基本元;第四,基本元的可生成性,即“六维基本元”是一级指标,每一个基本元都可衍生其下属元[3]。
在把握“六维基本元”特性后,可以确定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如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一级指标设计紧扣核心内涵“六维基本元”的核心是学校定位、学校管理、学校教育保障、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学过程以及学校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
在用“六维基本元”思想设计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紧扣定位、管理、保障、环境、过程和效果这六个维度的内涵,在核心内涵的轨道上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指标体系设计依托多元主体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存在开发主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条块分割,致使指标体系开发主体结构单一,大部分由“经验型”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开发任务,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不足。
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其既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必须吸纳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六维基本元”指标体系开发的全过程。
(三)指标内涵标准凸显职教特色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
但由于理念偏差,上述三项质量核心特征在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中虽有体现,但权重不高。
因此,“六维基本元”具体化为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应以职业院校的实际为前提,严格遵循职业院校特点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因素。
(四)指标体系使用突出科学便捷职业院校评估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施,进而为改进质量服务。
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具体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指标内涵明确。
要防止内涵不明,或存在歧义的现象出现。
第二,指标观测点有效。
对每项指标及其内涵都要指出有效的观测点,且该观测点要可测量、可观测。
第三,相关信息便于采集。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需要在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指标信息采集的方便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因为是否便于采集是最为现实的问题,不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即便再合理也难以成为科学的指标。
三、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核心,其决定了开展教育评估工作的核心内容,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将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基于“六维基本元”理论,我们构建了反映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定位、管理、保障、环境、过程和效果等6个一级指标。
(一)职业院校教育定位的明确性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类别,职业院校清晰科学的教育定位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明确的方向。
根据职业院校教育定位的相关内容,将学校教育定位指标拓展为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规模、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规格定位和特色定位6个二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指针,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统领作用,是学校的顶层设计。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遵循办学指导思想。
该指标关注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和工作总结。
2.办学规模办校规模就是一所学校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舍、仪器设备等的数量。
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学校规模简化为学生数量。
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学生人数、职业培训人数。
这一指标主要关注绝对数量与学校类型和层次的适应性,符合相关要求,相对数量适宜。
3.专业定位专业定位是经济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纽带,是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经济的联接点。
现代职业体系中,职业院校具有所侧重的专业领域(如化工类、商贸类、文秘类等),并形成相对优化的专业结构,该指标主要关注专业的适应性、适度超前性和异质性。
4.服务面向服务面向是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范围,其反映了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等工作时所面向的地理区域、行业范围和职业岗位等。
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学校发展条件等,对学校自身的活动和服务范围进行选择与确定。
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在空间层面、领域层面和岗位层面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5.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学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学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是否按照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落实人才培养,能否体现全面性、具体性和确定性。
6.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机制、育人环境、校风学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
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独特性、优越性、绩效性和稳定性。
(二)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自主性职业院校是与市场走得最近的办学类型,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员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学校内部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具有较强独立管理权的机构,各学校校长不仅需要与主管行业部门沟通,还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师资队伍中不仅有本校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这些都要求职业院校领导成为管理学校的内行,协同学校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有序分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学校管理指标主要涉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3个二级指标。
1.行政管理简单来说,学校行政管理是与学校教学管理相对的,是对学校内部与教学事务不直接相关的其他事务进行管理。
相比其他类型的学校,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与形态更为复杂,不同的专业分类、多样的课程类型和丰富的实训活动等都会为行政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该二级指标可分为组织机构、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和管理实施等4个三级指标。
其中,组织机构决定了管理层级的架构,领导班子是管理队伍的核心,规章制度体现了管理文本的要求,而具体实施则说明了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从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专业建设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学风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等多个方面。
加强专业管理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着力点,课程管理是对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所有课程体系及其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改革的组织和协调,是推进专业改革的重要抓手。
该二级指标可设置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和专业管理3个三级指标。
3.学生管理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在学习领域,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做好招生、注册、就业、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等,另一方面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文娱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