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开篇第一节,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是较难的一节内容。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是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

这部分内容讲解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

二是讲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也是三个方面,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和时差的产生。

第二部分是难点也是重点,是着重讲解的部分。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认识常见的矿物与岩石。

综合思维: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和自然历史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识别常见矿物和岩石。

人地协调观:掌握地球自转内部圈层物质循环,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养成勇于实践的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认识常见的矿物与岩石。

(重点)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重点)3.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难点)【教学过程】(1)写出并讲解ABCD是什么作用?(2)写出并甲乙丙丁是什么岩石?【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老师】归纳总结:岩石百转千回。

岩浆只能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三类岩石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三类岩石都可以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

【老师】讲解,展示动画【学生】看PPt展示、听讲、记笔记【学生】活动,P30(1)将①和田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

(2)按成因分类和田玉石属于哪类岩石?和田玉石与白云质大理岩的矿物成分相同吗?为什么?(3)设计一个示意图,说明和田籽料的形成过程。

(4)说出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四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老师】2、岩石圈物质循环(板书)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二)岩石的相互转化与物质循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外力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岩 浆
冷却凝固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简图
试一试:绘一幅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从中可以看出,沉积岩的特点有哪些?
成层状,含有化石
太陆鲨化石
三叶虫化石
4、描述石 灰岩是如何 变质成大理 岩的?
石灰岩
高温
变质岩
●自主学习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3班到此)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 化被称为 (也称之为 )。 2、读课文及课本图2-1-7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 合
矿物
聚 集
沉积岩
岩浆
变质岩
1.岩石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 A.花岗岩、玄武岩 C.石英岩、大理岩 石,有下列中的

A

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 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
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B.石灰岩、砂岩 D.板岩、页岩 ) B.页岩、石灰岩 D.花岗岩、砂岩
大理岩
化石
板岩
★合作探究3
玄武岩 花岗岩
1、花岗岩和玄武岩有何异同?
花岗岩结晶颗粒较大,玄武岩表面有气孔
2、说明为什么玄武岩会形成许多气孔?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 之后,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 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成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 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 壳一定深度但未喷出地表,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 岩石。因此气体不易逸散,所以气较孔少。

2013复习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已排版)

2013复习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已排版)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自主学习】复习本节课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准备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由图中A 、B 、C 三部分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图中字母D 表示 ,它包括A 和E 以上的地幔。

2、利用以下词语及若干箭头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改变了地表的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和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针对训练】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② B .③ C.④ D .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I ——① B.Ⅱ——③ C .Ⅲ——⑤ D .⑥——I 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4.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B 、A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 、C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6.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人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7.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ppt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ppt

变质岩
板岩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 自然景观; •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 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重点回顾
岩 石 1、岩石圈的结构 2、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 圈 的 1 、岩浆岩 结 构 2、岩石圈的组成 2、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 组 成 3、变质岩 与 物 质 3、岩石圈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过程 循 2、物质循环的意义 环
及时训练
若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指出下列字母各 指什么?
地 壳
A
C

探索岩石圈:
1、岩浆岩
岩 浆 岩 的 形 成
喷出岩
侵入岩
2、沉积岩
(1)仔细观察图中的岩石,看看他们的外表 有什么图案?
沉积岩怎样形成的?他们有什么特点?
动画演示
2
3、变质岩
看图说明变质岩形成的条件
高温
高压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岩 沉 冷却凝固 浆 外力作用 积 岩浆 岩 岩 演示
活动练习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 质 岩
变质作用
三大类岩石归纳小结:
岩石种类
岩浆岩 沉积岩 成因 常见岩石 特点
玄武岩、 喷出岩有气孔构造 冷凝 作用 花岗岩 侵入岩结晶好 砂岩 页岩 外力 作用 石灰岩 变质 作用 大理岩 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重结晶作用明显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表以上的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熟鸡蛋剖面图
地球内部圈层剖面图
活动1:见学 案合作探究1 17km

岩石圈试题汇总

岩石圈试题汇总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反馈训练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

据此回答1~3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B.内核C.外核D.软流层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6.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装潢。

据此回答7~8题。

7.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下图表示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9~10题。

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1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12.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C 变质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岩浆岩、沉 积岩),在地壳运动垂直下沉 过程中,接近岩浆,在高温 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
变质岩— 片麻岩
片麻岩, 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 作用而成的岩石。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 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 构造特征。
变质岩— 大理岩
大理岩是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 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质纯者为 白色,含杂质者呈现各种颜色。纯白而 致密的大理岩统称汉白玉。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
含有化石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 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板岩/石 英岩/片麻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 冷却凝固而成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 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答:先根据透明度把矿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方解石、石 英;另一类是不透明的滑石、石膏。然后用相互刻画的办法再进行区分; 滑石刻不动石膏,而石膏刻动滑石;方解石刻不动石英,而石英能刻动 方解石。
活动
2.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与赤铁矿。
磁铁矿
磁铁矿 赤铁矿
观察颜色 铁黑色 钢灰色或暗红色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 工业的重要原料
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常有独特的流纹,呈现 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画面。唐宋以来天然石画就 被当做居家装饰或文房用品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 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1)“老石片儿”是怎么形成的? (2)“ 老 石 片 儿 ” 的波纹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吗?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花岗岩
大理岩
片麻岩
页岩
板岩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海蚀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波浪侵蚀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冰川 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击扇、 有分选性, 三角洲、冲积 即沉积物颗粒 平原 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反之 形成沙漠(沙 后沉积 丘)、黄土地 分布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河流的出山口、 河口、中下游 干燥内陆及临 近地区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⑴褶皱与断层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褶 皱

弯曲
初形成
背斜成山
久经侵蚀后
背斜成谷
判断依据 岩层中心老 两侧新 岩层中心新 两侧老
背 岩层向上 斜 拱起
向 斜 岩层向下 弯曲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原因: 张力,容易被﹍﹍ 侵蚀 成谷地,而向斜槽部 背斜顶部因受 ﹍﹍ 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 受到﹍﹍ ﹍﹍, 反而成为山岭.

高中地理_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许步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许步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完成三大类岩石标本的收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收集。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思维导图第一步【情景导入】展示乡土岩石景观图片,激发探秘岩石圈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预习交流】“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

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同桌互查学案完成情况.2、读一读,背一背,巩固预习成果。

3、找出困惑。

学问始于问题,养成多思考、多发现问题的习惯。

第三步【提出目标】(1)利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2)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

(3)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第四步【互动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观看微课、视频等激发探究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

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知识。

【探秘第一站】岩石圈的位置★合作探究11、大屏幕展示鸡蛋和地球内部结构图,如何进行类比分析?【知识链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前进速度快,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

横波:前进速度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递,无法穿过液态外地核。

莫霍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急剧地改变,,为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2、出示岩石圈结构图,指出岩石圈位置。

【探秘第二站】岩石圈组成★合作探究21、展示岩浆岩形成示意图,观察玄武岩、花岗岩的区别,并说明原因。

2、观看沉积岩形成视频、展示沉积岩图片,分析沉积岩特征,并尝试按年龄给岩层排序。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教学重难点】:1、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成因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授课过程】【重难点突破】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简图,标出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的范围是考试的重点:选择题和判断中均出现,有两种表达方法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12特别提醒(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

(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习题巩固】.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B 、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 )A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 .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 .沉积岩、变质岩(2)图中②表示的是_变质作用【方法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

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自我检测】1、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C )A、大理石、质岩、板岩、石灰岩B、石灰岩、片麻岩、砾岩、页岩C、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D、石英岩、石灰岩、砾岩、片岩2、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C )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C.大西洋D.刚果盆地4.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B.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沉积岩C.沉积岩中的岩层和化石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D.变质岩可以是由沉积岩变质而成,故变质岩中富含化石课题: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因素2. 通过对地表形态变化原因分析,学会用变化和综合的观点看待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

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入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

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好空间逻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貌

山岭(新)

向上拱起 或谷地

向下弯曲
谷地(新)

或山岭
(2)断层
①概念 (flash)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就会 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 动、位移。
②形成的地貌 (图)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 地貌
块状山地 谷地
裂谷
或高地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具有片理结构或 重结晶明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外 力 作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用

岩浆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组成
集合
元素
矿物
岩石
back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①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 东非大裂谷
(图)
大洋 大西洋 中脊
②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图)
内力作用的“足迹”
褶皱 断层
(1)褶皱(flash)(背斜、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back
back
back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向斜储水的自流盆地
back
(1)地球圈层
内部圈层 (由地心向地表)
地核 地幔 地壳
外部圈层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二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二课时)

安山岩
多呈灰、灰绿、紫红等色,主 要矿物有角闪石和斜长石,岩 石中常见气孔。
美国总统山
花岗岩
• 华山山脉是深成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 华山山脉
黄山上的花岗岩
冰岛瀑布
玄武岩
五大连池的喷出岩
合作探究:三大类岩石——沉积岩组
情境二:《一块石头的自白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风吹日晒、风餐露宿中,我被“整 容”了。原本健壮的身躯逐渐变得苗条起来,我的“肌肉”在流水、烈日、大风的鞭 打下离我而去,然后在某个地方层层沉积下来成为新的岩石,你们可以叫我“小沉”。
能源类矿物:煤、石油、天然气 宝石类矿物:金刚石、玉石等
阅读 Reading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思考:常见的矿物如何识别?
不同矿物,物理、化学性质多不相同,如结晶形态、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 度、密度、磁性等。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晶体形态)
Simple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nerals
石英晶体 (六棱柱)
食盐晶体 (正方体)
方解石晶体 (斜方六面体)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颜色)
Simple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nerals
孔雀石
红宝石
金刚石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硬度)
Simple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nerals
长石 (硬度为6)
方解石 (硬度为3)
滑石 (硬度为1)
活动
2. 观察磁铁矿、赤铁矿的颜色,以及它们对磁铁的反应,再区分这两种A矿ct物ivit。y
磁铁矿
赤铁矿
磁铁矿 赤铁矿
观察颜色 铁黑色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岩石圈物质循环(共36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岩石圈物质循环(共36张ppt)
海洋
太阳辐射能 崩解、分解、溶解作用
表层环境 (低温低压)
岩浆岩(喷出岩)
地壳上升和剥蚀 作用而裸露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埋藏及成岩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侵入岩)
侵 入 作 用
喷 出 作 用
熔融
熔融
岩浆
深层环境 (高温高压)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从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1 矿物
常见矿物—金属矿物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黄铁铁矿矿
黄黄铜铜矿矿
方铅方矿铅矿
10金刚石 9刚玉 8黄玉 7石英 6长石 5磷灰石 4萤石 3方解石 2石膏 1滑石
常见矿物 硬度等级
2 岩石
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 石圈的主要物质。 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物质循环
新课导入
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对铜 【思考题】 进行加工,如加入适量的锡变成青铜, 1.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要晚于铜器? 就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和礼器。河南安 2.想一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 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875千 岩石圈四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 的青铜礼器。在自然界,更多的化学 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为人 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
答案 图1所示岩石是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图2所示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气压降低,岩浆迅速冷凝,导致岩 浆中的气体挥发形成的。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C处成山、D处成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合作探究】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4)何处是较好的储水构造?
c
【合作探究】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 应选择C断面,还是D断面?为什么?
D断面 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 并且不易积水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几个概念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破坏地面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 条件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因素
地表形态
举例
流 侵蚀作用 水 作 沉积作用 用
风 侵蚀作用 力 作 沉积作用 用
▲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找水: 地下水多储存在向斜构造中; 断层线附近会有泉水出露;
▲工程建设: 断层两侧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水库、 隧道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隧道应从背斜部位穿过。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动力来源: 流水、 风力、 冰川、海浪、重力等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
地质 构造
形成
岩层受强大 的挤压力, 褶皱 使得岩层发 生弯曲变形
岩层受强大 压力或张力 断层 时,岩块发 生破裂、位 移、错动
基本 岩层 单元 形态
背斜 岩层 向上 拱起
向斜 岩层 向下 弯曲
地垒 上升 岩块
地堑 下沉 岩块
岩层
地貌形态 示意图 新老
关系
背斜成山 背斜成谷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利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5.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学习首先从岩石圈开始。

从标题看,本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二是地表形态的变化。

本节教材从增强感性认识的角度,将图文对照与野外观察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重点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难点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岩石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岩石圈的结构,教材首先叙述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详细说明了岩石圈的结构,具体论述了地壳的特征、类型与分层。

第二日说明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征,用正文、示意图说明了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循环规律。

用“知识窗”、“活动”进一步介绍了地壳元素的组成,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岩石圈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三目先简要介绍了内、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常见的两种地质构造一一褶皱、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用正文和“知识窗”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影响下的地表形态,进而说明外力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最后通过活动,结合实际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本节注重图文结合,注重观察,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在每一部分课文中都配有丰富多彩的示意图、实物照片、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利用各种插图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把握规律,掌握知识。

通过对图表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中提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技能。

教材配合正文内容,将大量的知识安排在活动中。

活动一通过绘图和说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通过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活动二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实地的地表形态,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在探索自然奥秘活动中,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建议建议安排2课时。

学生阅读单元引言部分,从宏观上明确地球有哪些圈层?并利用图示加以说明。

导人新课:方案一:阅读情境中的景观图,思考问题。

引出:要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尤其是岩石圈的结构及其物质循环。

方案二:青藏高原上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河道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方案三:我们所在的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这种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岩石圈的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岩石圈、地壳的结构特点。

岩石圈的范围是该节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的考点。

教学时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依次展开:①引导学生利用图2—1—2绘制一幅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从宏观上把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及分布。

②在绘制上图的基础上,再绘出地幔的分层示意简图,并利用该图说明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概念及范围。

特别要在图上表示出岩石圈的范围,这是本节的疑难点之一。

③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简图,让学生分别在图上标出: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岩石圈。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组成。

岩石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岩石圈中地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读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说明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各层有何特点?在下图中指出软流层的位置,并说出岩石圈的范围。

在上图中说出其物质组成、厚度和分布特点。

硅镁层的物质组成是学习疑点之一,高考中也经常涉及。

硅镁层仍以硅铝为主,只不过镁、铁、钙成分相对较多。

课前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岩石标本,并将岩石分类编号。

教师出示表I,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28-29内容,完成表格I(表格见教学资料)。

“岩浆岩的形成”,教师可播放课件演示岩浆岩的形成,也可绘出岩浆岩形成示意图加以说明,还可引导学生读图2-1-6说明。

教师一定要强调“侵入”和“喷出”的不同,最好用示意图说明,并利用图2-1-3或花岗岩、玄武岩标本观察花岗岩的晶体颗粒及玄武岩的气孔。

岩浆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而成的。

玄武岩多具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

读图2-1-4,明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并说明沉积岩的特征。

可播放课件演示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

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读图2-1-5和表2-1-1。

说明:①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②常见的变质岩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③变质岩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观察石灰岩和大理岩标本,说出它们有何不同。

依据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可表示如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中可播放岩石圈物质循环动画,也可通过读图分析说明。

读图2—1—6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②各个环节的地质作用;③引导学生绘出简单的示意图。

如:也可用字母代替图中岩石的名称和各作用名称,让学生练习。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人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阅读知识窗“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以及地壳元素组成”,说明:①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并绘出示意图说明。

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

活动建议:活动1:绘图可参考前面的简单示意图,形式可以有多种变化。

事实上,此活动已渗透到前面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将活动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活动2:可让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来进行说明,不一定面面俱到,深入阐述某一方面的影响即可。

在学生自学及讨论的基础上,列表比较说明:内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体内容见教学资料表Ⅱ。

内外力作用过程差别很大,有的非常迅速、激烈,如火山、地震等,能在瞬间使地表形态发生很大变化;有的非常缓慢,但经过漫长的作用,地表形态也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学生阅读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和图2—1—8“六大板块示意图”,说明:①全球岩石圈板块是如何划分的?②板块有何特征?③在消亡边界或生长边界上,板块如何运动?形成何种地貌?④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考中常涉及的内容。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此学说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把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混为一谈。

教师要注意运用实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二者的差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说明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常见的构造类型。

褶皱的形成,教学中可利用动画或模型进行演示。

利用模型说明:什么是褶皱?如何区分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褶皱形成何种地表形态?列表比较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地表形态早期晚期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山岭背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谷地或盆地向斜咸山结合图2—1—1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说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归纳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利用模型或示意图说明:①断层的形成及板块的运动。

②断层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出示华山图片,说明华山的形成。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盆地中容易储藏地下水,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

断层两侧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到工程建设。

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胚”,而外力作用就像雕塑师把“粗毛胚”塑造成多姿的地表形态,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是重要的雕塑手法。

阅读课文,说明外力作用的来源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完成下表:(见教学资料表Ⅲ)。

引导学生完成流水作用实验:找一个土坡,在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观察发生的现象。

什么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它们分别形成何种地貌?试举例说明。

播放有关流水地貌的影片或出示流水地貌的景观图片。

在图2-1-14、2-1-15流水地貌图上说出流水形成的各种地貌。

讨论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及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的原因。

在干旱地区,风是塑造地貌的刻刀。

引导学生完成风力作用实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

注意观察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

停止吹风,观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结合课文内容和风力地貌图(图2-1-16、2-1-17)说明:风力作用会形成哪些地貌类型?播放风力作用动画或出示风力作用地貌景观图,讨论风蚀城堡和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阅读课文,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可展示有关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影片或展示相关的景观图,如三峡工程、梯田等。

注意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分析。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在受到地表形态的制约和限制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当地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这样效果将会更好。

阅读知识窗“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说明冰川、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哪些地貌类型?活动建议: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野外考察,确认本地的典型地表形态。

2.各组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这种典型地表形态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资料来源:可以从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获取;也可让学生调查访问一些老人,请他们讲讲近几十年来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资料形式:除文字资料外,更要注重图片、照片资料的搜集。

尤其在野外考察时注意拍照,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整理搜集的资料,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并整理成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