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传染病-南开大学

合集下载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一)2024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一)2024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以微生物为媒介,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或其他途径引起的疾病。

在人类历史中,传染病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认识传染病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础,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什么是传染病以及如何科学认识传染病。

正文:1.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引起的疾病。

- 传染病可以在个体之间传播,也可以通过感染源(如动物、环境等)引起疫情。

1.1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类:直接传播(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间接传播(如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播)。

- 按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分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 按疾病传播的范围分类:局部性传染病、地方性传染病、全球性传染病。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经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或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

-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扩散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 食物或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感染。

- 昆虫传播:蚊子、蝇子、跳蚤等昆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3. 传染病的症状和影响- 传染病的症状取决于病原体类型和感染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

- 传染病严重影响健康,可能导致死亡,对社会经济也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全球性传染病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流行病或疫情。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科学认识传染病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础,需要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

- 个人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等。

- 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卫生设施的质量、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等。

5. 传染病的未来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增加。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哪些特征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一类由微生物引起的、以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主要方式的疾病。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并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对我们采取预防措施、应对传染病爆发至关重要。

首先,传染病具有传播性。

传染病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方式从一个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播性与人类密切的社交联系和交流行为密切相关,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共用物品、居住环境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途径。

这也是为什么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和追踪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其次,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许多传染病在特定的季节或周期中更容易爆发。

例如,流感在冬季常常流行,登革热在热带地区往往在雨季高发。

这种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与环境因素、病原体适应性以及人类行为有关。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季节性疫苗接种和病媒生物的环境管理。

此外,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路径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可以分为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多种类型。

例如,麻疹和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流感和普通感冒则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艾滋病则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传染病。

此外,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

有些传染病的症状明显,病程短暂,容易被人们察觉和诊断,比如流感;而有些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容易被忽视,比如艾滋病。

此外,某些传染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比如麻疹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肺结核可能导致肺部纤维化。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传染病,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

最后,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的定义

一、宣传教育我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在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通过纳入课程,纳入培训计划,走进课堂经学习、组织培训和经常性防控,最终使全校师生达到人人知种类、会预防、明病症、急就医的目的。

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或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传染病的定义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共35种。

三、几种常见传染毒的预防(一)甲肝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甲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2.预防: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

(二)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早期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

前期症状有午后低烧,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

2.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染性强,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无论对于染病还是没有染病的人,在平常都要特别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特别是在空调间、卡拉OK等封闭地点,要多开窗通风,让太阳光线进入室内,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部分细菌,预防传染。

(三)流感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病症。

2.预防:(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睡眠充足,多喝水;(3)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5)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

传染病名词解释卫生学

传染病名词解释卫生学

传染病名词解释卫生学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播的疾病。

在卫生学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

病原体是指可以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病毒或其他生物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通过了解病原体的特征和传播途径,卫生学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播以及昆虫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是指通过与病原体患者或带菌者接触而传播疾病。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

飞沫传播是指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产生的液体飞沫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

食物或水源传播是指通过食物或饮用水中存在的病原体传播疾病。

昆虫媒介传播是指通过蚊子、苍蝇等昆虫媒介传播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卫生学强调了一系列的卫生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覆盖嘴巴和鼻子咳嗽或打喷嚏等。

此外,卫生学还强调了社区和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如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垃圾处理和卫生设施建设等。

在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卫生学倡导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原则。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等。

此外,卫生学还重视疫苗的研发和使用,通过预防接种来降低人群的感染风险。

总之,卫生学是研究传染病防控的学科,涵盖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施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不断进步,各种不同的传染病也随之增多。

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预防措施变得
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感染病原体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传染性、易发性和多发性等。

其中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 直接传播:通过直接的人际接触传播病原体;
2. 间接传播:通过空气、水、土壤等媒介传播病原体;
3.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方式传播病原体。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 注重环境卫生:加强饮水卫生,垃圾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保持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四、传染病的种类及症状
1. 肺结核: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
2. 流感:头痛、发热、咳嗽等;
3. 病毒性肝炎: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等;
4. 肺炎:发热、咳嗽、胸闷等;
5. 腮腺炎:腮腺肿胀、发热、咽喉疼痛等。

总之,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从自身做起,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共同抵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作为一种具有传播性的疾病,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健康,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那么,什么是传染病呢?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探讨。

传染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寄生在人类身体内的微生物、病毒、真菌等方式传播的一类疾病。

这些微生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并繁殖,从而引发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播性、区域性和周期性。

它们可以以多种形式传播,如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食物或水传播等。

传染病不仅对患者个人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传染源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就会迅速扩散,导致大规模的疫情。

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几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其次,传染病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疫情爆发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

为了应对传染病的威胁,人类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进行了广泛的防控工作。

例如,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通过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通过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等等。

然而,传染病的流行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传染病威胁。

其中,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新发传染病可能是由于病原体的突变或者对现有治疗手段的抵抗而导致的。

此外,全球化的加速也使得传染病的传播更加方便,像COVID-19这样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给各国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挑战。

因此,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科学家们要不断深入研究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控手段,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传染病威胁。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和意识普及,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名词解释,大题讲课稿

传染病名词解释,大题讲课稿

【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6、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7、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8、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9、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0、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肝、脾大等。

11、恢复期: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2、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3、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14、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15、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16、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内容。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和水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速度通常较高,因此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给他人,例如流感、麻疹等。

2.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或体液传播给他人,例如传统的传染病如疟疾、痢疾等。

3. 食物和水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传播给他人,例如霍乱、肠道传染病等。

4. 虫媒介传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需要昆虫或其他类似的生物媒介,例如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垂直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例如艾滋病母婴传播。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正确使用口罩等。

2.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例如麻疹、流感等。

3.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空调、通风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 饮食安全:选择新鲜、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和未经烹饪的食物,加强饮食卫生意识。

5. 防虫措施: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例如使用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等,可以预防蚊虫传播的疾病。

6. 医学观察与隔离:对于已知感染传染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四、常见传染病举例常见的传染病包括: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2.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3.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基础知识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健康威胁,而传染病是其中最为常见、严重的一种威胁。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感染源通过传播途径传给感染者的疾病。

感染源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也可以是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或物体。

传染病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即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一旦感染,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二、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包括通过握手、亲吻、性接触等直接接触感染源。

2. 空气传播: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如流感、麻疹和结核病等。

3. 经血液传播:血液接触感染源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 食物和水源传播:一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如霍乱和沙门氏菌感染。

5. 昆虫传播:蚊虫等昆虫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等。

三、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个人和社会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采取,包括: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和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用品等。

2. 接种疫苗:疫苗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如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等。

3. 定期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传染病,降低传播风险。

4. 注意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避免生食、煮熟水和合理储存食品。

5.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的环境,避免聚集和密闭空间。

四、常见的传染病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高热、咳嗽、喉咙痛和乏力等是其常见症状。

2.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起初,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和结膜炎等症状,随后出现皮疹。

3.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以下是关于传染病基本概念的详细介绍:
1.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感染机体,产生有传染性的疾病。

2.传染性: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

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包括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等。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3.流行性:传染病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其流行强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4.免疫性:传染病在感染后通常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5.分类: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可以按病原体分类,也可以按传播途径分类。

在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分为甲、乙、丙三类,共包括41种或39种疾病。

6.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

这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增加机体抵抗力、注射疫苗等措施。

同时,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总的来说,传染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传染病的研究、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的频率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染病是指通过接触、呼吸、摄入等途径传播的引起人体感染的疾病。

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虫媒传播等。

其中,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或真菌悬浮颗粒传播给他人的方式,如流感和肺结核;飞沫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粒子传播给他人的方式,如麻疹和风疹;血液传播是指通过血液接触传播给他人的方式,如乙肝和艾滋病;食物和水源传播是指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感染的方式,如霍乱和副伤寒;虫媒传播是指通过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给他人的方式,如疟疾和登革热。

不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因此了解其传播方式是制定有效预防措施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传染病的致病因素。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和宿主。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宿主则指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在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病原体进入宿主体内后,通过繁殖和分泌毒素等途径,导致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其传染性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进而,我们需要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指疾病传播的能力,其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稳定性和传播速度。

有些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如麻疹和流感,可以迅速传播给大量人群。

传染病的流行性则指疾病在一定区域或群体内传播的程度和范围。

流行性高的传染病能够迅速蔓延并形成疫情,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有助于我们评估疫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病学基础

传染病学基础

传染病学基础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学科,其基础知识对于抗击疾病和维护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传染病学研究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或其他病因引起的,在人群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方式导致疾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感染性,能够使得正常人通过接触、空气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或虫媒传播等途径感染上相同或相似的病原体。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呼吸、打喷嚏、咳嗽等方式排出并悬浮在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分泌物、皮肤等导致感染;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悬浮传播,他人吸入感染;媒介传播是指蚊子、跳蚤、虱子等昆虫叮咬导致感染。

三、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

首先是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多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其次是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加强传染病预防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此外,对于特定传染病,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隔离患者、关闭学校或公共场所等。

四、传染病学研究的重要性传染病学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传染力等特征,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其次,传染病学研究也有助于研究疫苗的开发、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等,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此外,传染病学研究还对于预测和控制突发传染病的爆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结语:传染病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并同时加大传染病学基础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对于传染病的认识和控制水平,为维护公共卫生,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传染病知识点总结大学生

传染病知识点总结大学生

传染病知识点总结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点总结大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总结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知识点,帮助大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内容。

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径,从一个人或动物传播到另一个人或动物的疾病。

传染病有很多种类,如感冒、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它们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

二、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伤口分泌物等直接接触传播。

常见疾病有风疹、病毒性肝炎等。

2.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释放的病原体传播。

常见疾病有流感、麻疹等。

3.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病原体。

常见疾病有结核病等。

4.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食物、水中的病原体传播。

常见疾病有腹泻、霍乱等。

三、预防方法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部清洁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之一。

要经常用肥皂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公共场所、禽畜、病人后。

另外,还要注意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2. 增强免疫力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抵抗传染病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式。

3. 避免到疫区或密集场所如果有必要到疫区,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此外,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措施。

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四、常见传染病简介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为主。

预防流感的最佳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

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基础知识

传染病基础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个体,引起感染和疾病的一类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方式、常见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空气、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个体,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二、传播方式传染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病原体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如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2.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体内导致感染。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3. 空气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粉尘、飞沫等传播给他人,导致感染。

结核菌通过空气传播是常见的例子。

4. 食物与水源传播:食物和水源中存在的病原体,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可以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导致感染。

例如,霍乱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源传播给人类。

5. 昆虫媒介传播:一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播,如蚊子叮咬导致的疟疾。

三、常见传染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例子: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流感的最好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结核病:结核菌引起的结核病通过空气传播,主要影响肺部。

结核病可以通过接种结核疫苗、及时就医、合理用药来进行控制和预防。

3. 腮腺炎: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

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和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方法。

4. 肺炎:肺炎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

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手段。

5.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痢疾、病毒性腹泻等,通过食物、水源、接触污染物等途径传播。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也称作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他人,造成感染。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常见传染病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染病的定义与特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繁殖、产生毒素或损伤宿主组织后,导致宿主发病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传播性,即通过感染源传播给其他人,形成流行病学链条。

此外,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染力也是其特征之一。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他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粉尘传播病原体,如麻疹、流感等。

2. 食物与水传播: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如霍乱、肠炎等。

3.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被感染物体,如性传播疾病、皮肤传染病等。

4. 昆虫媒介传播:通过昆虫叮咬传播,如疟疾、登革热等。

5. 动物传播: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排泄物传播,如鼠疫、副伤寒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避免接触污染物等。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消杀飞沫传播的场所。

3. 饮食安全:遵循食品卫生规范,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

4. 预防接种:根据疫苗接种规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

5. 传染病报告与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进行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6. 医疗机构防控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落实传染病隔离与消毒等措施。

四、常见传染病的防控1.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

2. 麻疹: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密切接触患者。

3. 结核病:加强结核病患者的隔离治疗,鼓励早期就诊。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基本概念
学习传染病,首先要对传染病的一些基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些概念是要重点记忆的,下面关于传染病介绍一些基础概念。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5.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6.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这种情况临床上较为少见。

7.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这种情况临床上较为多见,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8.医院获得性感染:即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的来源不同,有医院内通过患者或医护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交叉感染、患者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发的自身感染或内源性感染以及诊疗过程中或因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等。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9.医源性感染: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

10.社区获得性感染:指的是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传染病的认识

传染病的认识

传染病的认识近年来,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引起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的重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不同的传播途径下,会造成不同的传染程度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掌握对传染病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非常重要的。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它们是引发传染病的原因。

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侵害机制。

细菌、病毒和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而寄生虫则多通过昆虫叮咬传播。

不同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对传染病防控的不同策略,因此对病原体的认识十分重要。

其次,传染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在疫苗的普及下,人们对许多传染病具备了抵抗力,但是仍然有一些无特效药可治疗的病毒性传染病无法通过疫苗来预防。

这时,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就尤为重要。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物品等,都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第三,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

当出现传染病疫情时,追踪接触者,并及时隔离感染者,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播链。

此外,全面健全的公共卫生系统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快速的检测和筛查服务,并及时通报疫情信息,让公众了解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此外,传染病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生理健康上,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一旦传染病流行,不仅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造成疾病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财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传染病是一项全社会的任务。

政府、医疗机构以及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认识的普及程度,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总结起来,传染病的认识是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重要前提。

掌握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以及全面健全的公共卫生系统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

传染病的名词解释

传染病的名词解释

传染病的名词解释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疾病。

它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呼吸道飞沫、污染的食品或水源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感冒、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主要因素。

它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这些病原体通过侵入人体的方式进入我们的体内,并在我们的细胞中繁殖。

一旦繁殖成功,它们就会释放出毒素,破坏我们的细胞结构并引发各种症状。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皮肤、黏膜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患者接触后,及时洗手、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感染。

空气传播是另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飞沫,如咳嗽、打喷嚏等,病原体可以传播给周围的人。

例如,流感病毒就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

为了减少空气传播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食物和水源也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当食物或水源被污染或被病原体污染后,人们摄入这些食物或水源就可能感染疾病。

因此,保证食品和水源的卫生安全,加强食品加工与储存的卫生控制,对于防止食源性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相关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并保护自己的健康。

此外,及时就医、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等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的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适当的卫生防护措施,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二)2024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二)2024

什么是传染病,科学认识传染病(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呼吸、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给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科学认识传染病对于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探讨传染病的定义、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正文:一、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1.1 传染病的定义及本质1.2 传染病的分类与种类1.3 传染病的发展和演变二、传染病的特征和病因2.1 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2.2 传染病的潜伏期和突发性2.3 传染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4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2.5 传染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3.1 直接接触传播3.2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3.3 水源和食物传播3.4 昆虫传播3.5 医源性传播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4.1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4.2 疫苗接种的作用和意义4.3 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4.4 医学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4.5 社会宣传和公众教育五、科学认识传染病的重要性和现代防控策略5.1 科学认识传染病的意义5.2 传染病防控的现代策略5.3 传染病防控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5.4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5.5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的重要性总结: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发的疾病,具有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科学认识传染病对于控制和预防其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了传染病的定义、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疫苗接种、环境卫生、医学隔离等措施对于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时代,传染病的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成为了推动防控工作的重要动力。

为了构建一个更健康与安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传染病的科学认识,并采取一系列现代防控策略来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医指南校医院是负责全校师生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的医疗服务部门。

面向全校提供门诊医疗、健康体检、健康咨询、防病宣传、健康教育等服务。

校医院位于校园内教学区、第二教学楼后,新开湖西侧。

校医院是由二层楼的门诊和紧邻其西侧的平房两部分组成。

医院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眼耳鼻喉科、理疗科、针灸科、口腔科、预防科等门诊科室,还设有药剂科、护理部、放射科、检验科、B超心电图室等医疗辅助科室。

【校医院各科室位置图】【门诊及急诊时间】门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1:30 .下午:2:00—5:30。

星期五下午为综合门诊,在急诊室看病。

急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中午11:30—14:00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间17:30—21:00星期六、日及法定节假日8:00—21:00【医院各科室开展的服务项目】内科:共有三个诊室,主要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外科:对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可开展一些小型手术如:1、普外手术:睑缘肿物、麦粒肿、散粒肿、面部各种肿物、颈部淋巴结摘除、腋臭切除、乳腺肿物摘除、体表肿物摘除、鸡眼切除等。

2、骨科复位及固定:各关节脱位的复位及固定、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3、微波激光治疗:血管痣(猴子)、鸡眼、内外痔、肛周脓肿等。

中医科:对于内科、妇科等疾病的辨证施治。

妇科:治疗妇科常见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宫颈炎等。

校医院新近购入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和宫颈微波治疗仪,对于乳腺增生、囊肿、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以及宫颈炎症的治疗,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眼耳鼻喉科: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检查及保健指导。

2.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及术后保健、用药指导。

3.眼底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病变的诊治。

4.角膜炎、结膜炎、麦粒肿、倒睫、睑内翻等外眼病、眼表病、眼外伤等的诊治。

5.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及外耳道炎、耳聋、耳鸣的诊治及保健指导。

口腔科:服务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1、牙痛:急慢性牙髓炎、龋齿等引起的疼痛。

2、补牙:对于咀嚼食物嵌塞、冷热刺激敏感等进行治疗。

3、洗牙:对于牙齿表面和根面有牙石、刷牙易出血、牙龈红肿、口臭等,通过洁刮牙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此项目属自费)4、溃疡:即口腔粘膜溃疡的治疗。

5、囊肿:即口腔粘液囊肿的治疗。

6、拔牙:对于残根残冠、牙周病需拔除的拔牙治疗;多生牙、错位牙、智齿等拔牙术的实施。

7、外伤:因外伤造成的牙体移位、牙折、口内口外伤口缝合。

8、镶牙:因牙齿缺失、补牙后防止牙齿劈裂的镶牙及固定治疗针灸:针刺、快针、芒针、点刺放血治疗、穴位拔罐、刺络拔罐。

理疗科:可开展光、电、磁及牵引等治疗项目1、治疗设备:有激光照射、红外线、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电脑中频、中药透入、骨科磁疗、颈腰椎牵引等治疗设备,。

2、治疗病症:扭伤、挫伤、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痛经、胃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鼻炎、咽喉炎、面部痤疮(青春痘)等。

预防科:接种各种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传染病咨询;健康体检(升学、求职等体检)【预防科接种疫苗种类及接种免疫程序图表】【接种疫苗注意事项】1、接种疫苗当日发热者不接种。

2、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同时接种。

3、乙肝疫苗不可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可间隔半月接种。

4、乙肝疫苗接种前通常化验乙肝五项(即两对半),根据化验结果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以及接种程序。

5、预防科电话:23508586【辅助科室的服务项目及注意事项】(一)临床检验室1、开展服务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便潜血、血糖检测、血型、妊娠试验、白带常规。

检验时间:2、检验时间:门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

(二)生化检验室(全部项目需空腹)1、服务项目及时间:周一、周三:血流变、血脂、血脂血糖。

周一、周二、周三:肝功能、肾功能。

2、抽血时间及注意事项:以上化验项目均为上午8:00—9:00,需空腹抽取静脉血检验。

(三)细菌检验室1、服务项目及时间:每周一、周二、周三:乙肝五项(又称两对半)、优生优育五项、抗溶血性链球菌“O”(简称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幽门螺杆菌。

2、抽血时间及注意事项:以上项目均为上午8:00—9:00 空腹抽取静脉血检验3、周一至周五:糖化血红蛋白,取指血检验,需病人提前与检验医生联系,准备试剂。

(四)X光放射室1、检查内容:胸部透视、拍片;消化道造影(需提前预约)。

2、检查时间:门诊时间。

(五)B超室1、检查内容:腹腔脏器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的炎症、结石、息肉、肿瘤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妇科疾病检查与诊断;产科检查。

2、检查时间: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 下午:急诊。

3、注意事项:腹腔脏器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检查需早晨空腹(禁食、禁水);妇科、前列腺及妊娠12周以内需憋尿检查。

(六)心电图室:1、检查项目: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检查时间:门诊时间。

(七)输液室1、输液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2、注意事项:最好是本院开具的输液处方,本院以外带来的输液,因以下几种情况有不接受的可能,如需做皮试的药物、易出现输液反应的药物、或本院从未输过的药物。

(八)注射室1、注射时间:周一至周五的门诊时间。

2、注意事项:同输液注意事项。

【转诊须知】1、首诊应在校医院就诊,如果校医院不能确诊或不能治疗的情况下,由校医院开具转诊单,方可去外医院看病,其费用附转诊单可以报销,如无转诊单在外医院看病的费用不能报销。

2、在外医院看急诊无需转诊单,但票据必须加盖该医院急诊章。

3、因病情较急来不及到校医院开转诊单,第二天须到校医院补办转诊手续,拖延时间过长不予补办。

【报销医药费须知】1、报销医药费时限:本年度9月1日至转年8月31日一个年度。

2、报销要有处方、收据、明细、病历本(每次看病要有记载)、身份证和学生证的复印件。

在校医院以外的医疗定点医院看病,报销时要附有校医院转诊单3、报销时间:每周四、五下午。

4、报销机构:南开大学医疗保险办公室5、报销机构地点:外语学院西侧,计算中心东侧。

6、医保办公室电话:23506920【校医院电话号码】院长室:23508254 院办公室:23498917急诊室:23502400 注射室:23498771 预防科:23508586预防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一)传染病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一般部具有以下特点:1.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2)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

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4.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

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

其中: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水痘、手足口病按照卫生部通知要求,按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传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他易感者。

(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

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

四、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例如,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诊治和管理,对病人家属加以严密监控和检疫,就是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就是消灭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控制狂犬病的传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