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合集下载

深海巨兽

深海巨兽

战中“海怪”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 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 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 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 显著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其 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 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未来......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収展和反潜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潜艇的战术技 术性能将迚一步提高。其収展趋势是:収展艇体“隐身”、“降 噪”技术,提高隐蔽性;研制高强度耐压材料,增大潜艇下潜深 度;収展核动力潜艇大功率核反应堆,提高水下航速,延长堆芯 使用寽命,提高在航时间;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增大电池容量,研 制性能良好的氢氧燃料电池、钠硫电池和超导电机,以提高水下 机动性;装备高效能的综合声呐、拖曳声呐和水声对抗设备,增 大水下探测距离和提高水声对抗能力;提高导弹的射程、命中精 度、打击威力,增加分导多弹头等抗反导能力;提高鱼雷的航速、 航程和航深,幵使其实现智能化;迚一步提高驾驶、探测、武器 和动力等系统以及其他设备的操纵自动化水平。
动力原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 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 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 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 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 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収出来,其后由德国迚一步 的改良幵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 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 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迚入以及将迚入的海 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 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 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 面迚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 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迚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 低潜艇被収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 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 续的追踪与攻击。

潜艇图片一览大全(深海卫士)

潜艇图片一览大全(深海卫士)

潜艇图片一览大全(深海卫士)
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
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

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

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

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

潜艇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军或扩军谈判中),其研发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

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更是核三位一体的关键一极。

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

潜艇的噪音降至90分贝左右就可以'淹没'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当代声纳所能侦测的。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实拍潜艇横剖面图:各种管道线路密集构造相当复杂!
为了追求较高的水下航速,潜艇的外形通常被设计为水滴状。

这个时候,潜艇的横剖面往往为圆截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潜艇的内部构造。

图为俄罗斯海军退役多年的一艘维克托级核攻击潜艇,
横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潜艇独特的双壳体结构。

这个内部构造相当的精密复杂,各种管道线路和安全阀门密布,看的人眼花缭乱!
双壳体潜艇的耐压壳体外还有一层轻外壳包覆,两层壳体之间形成了一个舷侧空间。

潜艇横剖面由于年深日久,腐蚀情况相当严重。

潜艇兵可以利用的内部空间有限,长时间呆在水下也是十分清苦的。

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同一水平面内平行布置了两个耐压艇体。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

《深海探秘》:历时7年探索深海潜艇,破译二战史上未解之谜《深海探秘》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库森的作品,2004年出版后成为兰登书屋的畅销巨作,并久居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十。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两位深海探险者历经生死挑战,花费7年时间考证潜艇身份的冒险故事,同时,也对深海探险的技术和危险性进行了科普。

一、什么是深海探险?1.深海探险深海探险是人类不断挑战极限,对海洋深处展开的测量、勘查、探索等一系列探险活动。

深海探险主要有两种形式:水肺潜水和潜水器潜水。

一般来说,40米以上的深度,或者洞穴、沉船这种封闭水域的潜水属于深海探险的范围。

2.深海潜水的危险氮醉:潜水时,水压会随着潜水深度而增加,当潜水员处在高压水环境中,体内积聚的氮气分子会使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产生类似酒醉的症状或者被麻醉的感觉。

当潜水至40米以上深度,氮醉反应会明显加剧。

减压病:潜水结束后,潜水员在上升过程中,体内积聚的氮气分子会释放回血液中。

若缓慢上升,氮气会以微小的气泡返回肺部,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若迅速上升,体内的氮气会形成大量大体积的气泡,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压迫身体组织,导致气栓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患上减压病,潜水员需要进行减压停留。

3.深海沉船潜水深海沉船潜水被认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

沉船潜水属于封闭环境,沉船内部结构复杂,需要潜水员有超强的记忆力和空间概念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沉船内部没有光线,且布满淤泥,潜水员的任何轻微转身都可能搅动淤泥,使能见度降为零。

此外,沉船裸露在外的各种电缆、管道、铁杆还可能造成缠绕风险。

二、如何发现和确定U-869的身份?1. 发现潜艇,确认潜艇的年代和型号沉船位于美国东部新泽西海岸约100公里处,长约76米,最深处在海下70米的沙地里,最浅处也有64米深。

根据圆滑的船体、斜向的舱口以及一颗完整无缺的鱼雷,查特顿判断沉船是一艘潜艇。

潜艇内发现的很多物品刻有鹰和纳粹标志,有的还标有年代,证明是一艘二战时期的德国潜艇。

图解军舰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图解军舰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瑞典海军隶下的“哥特兰”级潜艇(A-19型),是世界上第一批装备AIP (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的常规潜艇,主要用来执行反潜和反舰作战任务,也用来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近岸侦察等一般任务,平时用作训练平台,是21世纪瑞典海军的骨干力量。

艏部声呐鱼雷装填舱口
围壳内部通道
可伸缩潜望镜
蛙人出入舱口
围壳舵
潜艇指挥
控制舱段前部蓄电池组
前部鱼雷舱室及鱼雷发射管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28
由于“哥特兰”级潜艇的成功,瑞典决定开发新型潜艇A-26型,并逐步取代“哥特兰”级潜艇。

“幽灵模式”是A-26型潜艇的一大特点,在水下时,敌军几乎探测不到它。

此外,A-26型潜艇还会安装一个独特的豆荚式围壳,可使特种潜水部队在水下自由进出潜艇。

A-26型还将采用更先进的AIP 系统发动机,使其有更良好的隐蔽性与生存能力。

早期的AIP系统发动机
柴电发动机系统
X形尾舵
主耐压壳后部蓄电池组
液氧贮存罐A-26型潜艇
鱼雷舱段指挥控制舱段
垂直发射舱段AIP舱段
拖曳声呐
无人潜航器巡航导弹
潜望镜等光电设备29。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是英国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共建4艘,全部在役,是英国海上核反击力量的支柱。

该艇具有以下特点:攻击能力强、隐身性好、安全可靠性强、综合作战性能和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艇员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潜射战略导弹发射管 导弹发射管伺服机构
汽轮发电机组 浮筏式减震基座
“前卫”级艇徽
英国自行研制的
泵喷推进装置
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三叉戟2D5型潜射弹道核导弹
上点台

海上点将台指挥控制舱室 鱼雷贮存舱及发射管 主声呐系统透波外罩
非穿透式潜望镜和通信设备
“前卫”级的艏水平舵比较靠上,与艇体结合处略向两侧突出,与艏部形成V形夹角,可减小阻力,降低噪声对声呐的影响。

装备“前卫”级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决心”级,携带“北极星”导弹。

该级战略核潜艇是英国“北极星计划”中为皇家海军建造的4艘核弹道导弹潜艇,每艘装备16枚弹道导弹。

当时美国的潜射战略导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英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自行研制肯定费时费力,为了保证尽快形成水下核威慑,英国的潜射弹道导弹采用了美国产品,只是根据英国需求略做调整。

之后,英国的核潜艇一直装备美国的潜射导弹,直到“前卫”级仍是如此。

艇员生活舱室

上点将台。

找到海底的“幽灵”——潜艇

找到海底的“幽灵”——潜艇

找到海底的“幽灵”百科探秘◎文 李峰茫茫大洋深处,一条黑色的“大鲸鱼”在悄悄移动,神不知鬼不觉。

它为什么要躲到深海,难道是怕被人发现吗?“大鲸鱼”真能沉住气,潜在海里一声不吭,一点声音都听不到。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它当成老实的家伙,注意看!一个导弹从“大鲸鱼”身上凌空飞起,冲破水面,直接射中远处的军舰!呀,原来是“深海杀手”—潜艇啊!潜艇最大的威力是在海里悄无声息,这样才能给敌方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当然,有矛就有盾,各国为了探测到这个令人头疼的家伙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潜艇. All Rights Reserved.声呐探潜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实际上,声呐探潜的原理很简单,由于低频声波在水中传播很远,尤其是在深海安静的环境里传播得更远,声呐探潜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但是,随着潜艇技术的发展,潜艇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越来越低,人们使用只能探测. All Rights Reserved.几十公里目标的声呐在茫茫深海中寻找潜艇,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雷达探潜雷达技术在很多领域大显神通。

比如,飞机上安装了雷达就成了预警机,用来在高空探测飞机动向。

鉴于此,人们便想到了把雷达技术用在探测潜艇上,比如美国的水下探测雷达系统最大探测深度可达200米。

但是,雷达中的蓝绿激光虽然可以穿云破雾,但到了海水里却没了辙,因为海水对雷达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被海水很快废了“武功”。

说到底,雷达波主要探测处于潜望航态以及水面航渡状态的潜艇,要是潜艇跑到海底,雷达波就彻底成了“盲人”。

看来,要在海里抓到潜艇的影子可真不容易啊。

不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丝丝“痕迹”。

通过检测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留下的“痕迹”,就可以间接地找到潜艇的方位 。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潜艇痕迹呢?难道要追踪潜艇行驶中划过的水波纹吗?当然不是,这些水波纹很快就会消失了,即使近在咫尺也不容易抓到。

潜水艇课件PPT《深海巨无霸》

潜水艇课件PPT《深海巨无霸》

英国“无畏”号潜艇

潜艇结构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 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纵梁
轻型船体
命令与控制台
船员舱
发动机
电池
机械手
逃脱管
潜艇的设计构 思来自哪里?
TRAVEL DIARY
谢谢观看
台风号潜艇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鹦鹉螺号潜艇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长征一号潜艇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法国“可畏”号核潜艇
潜艇军 事运用
史上第一艘用于军事的潜艇出现于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卫·布什奈尔(David Bushnell)建成海 龟号1776年,海龟号企图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HMS Eagle),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敌舰的潜艇在美国南北战争。
蒸汽技术的运用
虚幻的鹦鹉螺号模型
鹦鹉螺号潜艇世界上首艘核动力潜艇。
核潜艇特点
采用核动力的潜艇有能力在99.5% 的续航时间里都处于水下潜行状态, 只要它携带足够的武器和给养,便 可连续潜航两三个月而不必浮出水 面,航速可以达到30~35节,能遨 游地球好几圈而不需要添加核燃料。
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 上。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 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终于出现 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核潜艇
攻击潜艇、 战略导弹潜艇 巡航导弹潜艇

图解军舰俄罗斯955型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俄罗斯955型战略核潜艇

海上点将台
俄罗斯955型战略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Ⅰ型战略核潜艇两视图
艇上装有16个导弹发射筒、16枚RSM-56弹道导弹,射程8 000千米以上,命中精度为60米,
导弹舱设在指挥台围壳之后。

为了有效应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该导弹加装了防辐射及电磁
干扰的防护罩,增加诱饵装置,增强导弹外壳强度,使其能承受500米距离上核爆炸的冲击。

同时,导弹飞行主动段速度远超其他同型导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发射初始的上升阶段被反导系
统摧毁。

此外,弹头段装有末端助推系统,弹头在最后飞行中可自行机动调整攻击方向,弹上装
有惯性导航和卫星定位接收机,可确保打击精确度。

导弹储存/发射筒
相比Ⅰ型,Ⅱ型的围壳重新做了设计,减阻和降噪水平进一步提升
位于前部的可收放水平舵
艏部声呐阵列
通用鱼雷
重型鱼雷
内部指挥控制等舱室
鱼雷舱和鱼雷发射管
27。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潜水艇,作为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航行和探测的舰艇,一直以来都是科技的杰作。

这种奇妙的装置在《海底两万里》这本文学巨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科技的想象和追求。

本文将从潜水艇的历史发展、构造原理以及对探索海洋深处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潜水艇的历史发展潜水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尝试使用脱氧鳃和水下容器等方式进行水下呼吸。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潜水艇则始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初期。

起初,潜水艇只是由木材制成,被用于水下工作和战争。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潜水艇逐渐实现了自主航行。

二、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如何让一艘船既能在水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行动?潜水艇通过以下几项重要构造实现这一目标。

1. 壳体结构:潜水艇的外壳通常由特殊合金或钢材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壳体采用流线型设计,以降低水下水流对艇体的阻力。

2. 浮力控制:潜水艇通过操纵水下舱室内的大量水和空气的进出,实现浮力的调整。

当艇体内充满水时,潜水艇沉入水下;当泵出舱室内的水,将其替换为空气时,潜水艇得以浮出水面。

3. 推进系统:潜水艇通过螺旋桨、水轮或喷气推进器等装置提供推进力。

蒸汽机和电力是过去常用的动力源,而如今,则更多地采用核能。

4. 密封系统:潜水艇的密封非常重要,以确保艇体内外没有漏水。

艇体上的舱室门、观察窗等设备都需要特别设计,以保证在水下艇内的安全。

三、潜水艇的探索海洋深处的作用潜水艇的出现给人们深入探索海洋深处提供了新的途径。

海洋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领域,仅靠传统的潜水员或潜水装备很难达到深处。

潜水艇则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水下,承载科学家和研究员深入海底,开展海洋生态、地质和气象等领域的研究。

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通过潜水艇,人们发现了海底的热液喷口、冷泉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

同时,潜水艇还发现了大量的珍稀生物物种,加深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二战德国U艇三视图及介绍

二战德国U艇三视图及介绍

1943年6月底,XXI型潜艇完成初步设计。

7月8日,XXI设计方案得到希特勒批准。

8月13日,XXI成为德国重点生产型号。

XXI型潜艇打算首先替换IX型大型远洋潜艇。

可是从1943年5月开始,盟军的反潜力量日益强大,盟军船队与德国潜艇的损失比降低到4:1,VII型中型潜艇也难以为继,但体形庞大的XXI型并不适合北海、黑海和地中海等浅水海区,因此德国同时开始研制XXIII小型潜艇。

该级艇排水量234吨,流线型艇身,艇艏两具鱼雷发射管,但战斗中没有重新装填能力,水下最大速度12节,采用了改进型水下听音装置和通气管。

1943年7~12月,两型准备全面投产,但按照原有的从开工到下水都在一个船台进行的方式,建造一艘XXI型至少需要18个月。

这样,原型艇至少要到1944年11月才能完成,首艇要1946年才能服役,这是无法忍受的。

于是,纳粹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和专家奥托·默克尔参照汽车大规模生产的模式,提出了分段建造方式,即:不造原型艇,潜艇分段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内并行制造,最后运到造船厂总装。

一艘XXI型潜艇的总建造171天,由于消除了生产瓶劲,最后只占用船台80天左右,船台利用效率几乎提高了7倍。

同时,从1943年9月30日起,还停止了一些过时型号的生产,包括所有VIIC/42型和部分VIIC/41、IXC/40、IXD/42、XVIIB和XVIIG型。

1943年9月20日XXIII型正式投产,原计划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的被占领区进行建造,由于德军节节败退,最终只有汉堡的德意志造船厂生产(编号从U-2321开始)。

1944年7月基尔的日尔曼造船厂也开始生产(编号从U-4701开始)。

XXI型则是1943年11月6日正式投产的,其中汉堡的布罗姆和弗斯造船厂计划内建造130艘(编号从U-2501开始),不来梅的德西马克造船厂70艘(编号U-3501开始)。

1944年4月17日,XXIII 型首艇U-2321号下水,6月12日服役,船台生产只用了38天。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水面舰艇,它在军事、科研和商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潜艇的原理和构造是其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基础,下面将通过图解的方式来详细介绍潜艇的原理与构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潜艇的原理。

潜艇是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实现在水下的航行。

当潜艇下潜时,它会通过调节船体内部的水密舱来增加船体的重量,从而使潜艇下沉到所需的深度。

而在水面航行时,潜艇会通过排出水密舱内的水来减轻船体的重量,从而浮起到水面。

此外,潜艇还通过潜艇艇体外形设计、动力系统和舵机系统来实现在水下的航行和机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潜艇的构造。

潜艇的船体通常由压力壳体、舱室、动力系统、武器系统、舱口盖、舱口门、舱口密封装置、舱口门限位装置、潜望镜、声呐、螺旋桨和舵等部分组成。

其中,压力壳体是潜艇船体的主要承载结构,它能够承受水下高压环境的作用,保证潜艇内部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舱室是潜艇内部的主要功能区域,包括操纵室、生活区、动力区、武器区等,不同的舱室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布局。

动力系统是潜艇的动力来源,通常包括柴油发动机、电池组、电动机等,它能够为潜艇提供足够的动力来实现在水下的航行。

武器系统是潜艇的主要作战装备,包括鱼雷、导弹、水雷等,它能够为潜艇提供强大的作战能力。

舱口盖、舱口门、舱口密封装置和舱口门限位装置是潜艇的舱口密封系统,它能够保证潜艇在水下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潜望镜和声呐是潜艇的观察和探测装备,它能够为潜艇提供水下环境的信息。

螺旋桨和舵是潜艇的主要推进和操纵装备,它能够为潜艇提供在水下的机动性和操纵性。

总的来说,潜艇的原理和构造是其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基础,它通过浮力和重力的平衡、船体外形设计、动力系统和舵机系统来实现在水下的航行和机动。

潜艇的船体由压力壳体、舱室、动力系统、武器系统、舱口盖、舱口门、舱口密封装置、舱口门限位装置、潜望镜、声呐、螺旋桨和舵等部分组成,它们共同保证了潜艇在水下的密封性、安全性和作战能力。

图解军舰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图解军舰
“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是法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法国第二/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级战略核潜艇共有4艘,分别为“凯旋”号、“鲁莽”号、“警戒”号和“可惧”号,首艇于1997年服役,末艇于2010年服役。

作为法国建造吨位最大的战略核潜艇, “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具有攻击力强、隐身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和安全可靠的特点,是法国战略核威慑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推进发动机系统泵推进器带垂直固定板的十字形尾舵
动力转换控制系统核反应堆
泵推进器简图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28
上点台

海上点将台发射筒及耐压壳
M-45和M-51潜射弹道导弹
艇体侧部声呐指挥控制舱室
第一代“可畏”级装备的M-45弹道导弹第二/三代“凯旋”级装备的M-51弹道导弹
发射筒及耐压壳(“凯旋”级的发射筒可以兼容M-45导弹)
由于M-51导弹的研制落后于潜艇的建造进度,因此“凯旋”级前三艘艇先装备了原有的M-45导弹。

2010年9月,“凯旋”级4号艇“可惧”号服役并开始搭载M-51导弹,同时法国海军开始对前三艘核潜艇进行M-51导弹换装,至2018年全部完成。

M-51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导弹,射程为8 000~11 000千米,圆概率偏差300米,其携带的分导式弹头型号、数量和威力与M-45型基本相同。

M-51导弹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

潜望镜等设备 围壳舵鱼雷舱
首部球形声呐阵列

上点将台29。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

潜艇原理与构造图解
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水面舰艇,它具有独特的原理和
构造。

潜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平衡,通过控制浮力和
重力的变化来实现潜水和浮出水面。

而潜艇的构造则包括外壳、动
力系统、潜水装置、舱室等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潜艇的原理和构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潜艇的原理。

潜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浮力
和重力的平衡来实现潜水和浮出水面。

当潜艇希望潜水时,它会通
过潜水装置释放部分水球ast,增加潜艇的重量,使其下沉到所需
的深度。

当潜艇希望浮出水面时,它会通过潜水装置吸收水球,减
轻潜艇的重量,使其浮出水面。

这种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控制
潜水和浮出水面的原理,是潜艇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基础。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潜艇的构造。

潜艇的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
料制成,以保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潜艇的动
力系统通常包括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以及相关的传动装置,用于
提供潜艇的推进力。

潜水装置通常包括水球ast和水泵,用于控制
潜艇的浮力和重力,实现潜水和浮出水面。

潜艇的舱室通常包括控
制室、居住区、舱内设备等部分,用于容纳潜艇的人员和设备。

通过以上图解,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潜艇的原理和构造。

潜艇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实现潜水和浮出水面,具有独特的原理。

而潜艇的构造包括外壳、动力系统、潜水装置、舱室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保证潜艇能够在水下航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潜艇的原理和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

潜艇单双壳体结构的差异与利弊

潜艇单双壳体结构的差异与利弊

浅述潜艇单、双壳体结构的差异与利弊在建中的德国214型单壳体潜艇分段一、潜艇单壳体与双壳体结构的区别。

单壳体潜艇的艇体由耐压壳体组成,在耐压壳体外没有包覆物,耐压艇体直接裸露在外。

双壳体潜艇的耐压艇体全部被耐压和非耐压的外壳体所包覆,这层外壳除了在舯部有一段是耐压的(耐压液舱),其余都是非耐压的轻外壳。

为了让第一次接触潜艇壳体结构的朋友,有个一目了然的感受,下面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图来阐述两种壳体结构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图 1 单壳体结构潜艇的横剖面图图 2 双壳体结构潜艇的横剖面图图1为德国205型艇的艇体横剖面图,在该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单壳体潜艇的一些特点。

如耐压壳体直接暴露在外,耐压艇体外也没有任何包覆物,艇体结构也较为简单。

图2是前苏联633型R级双壳体潜艇的横剖面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该艇的耐压壳体外还有一层轻外壳包覆,两层壳体之间形成了一个舷侧空间。

双壳体艇的主压载水舱、燃油舱、燃油压载水舱、浮力调整舱等都布置在这里。

由于双壳体潜艇比单壳体潜艇多一层壳体,多一个舷侧空间结构,所以双壳体潜艇的结构要比单壳体艇复杂一些。

光看结构线图可能比较抽象,为了直观明了下面再用实艇图来做对比。

图1 建造中的双壳体结构潜艇图 2 建造中的单壳体结构潜艇左图为在建中的双壳体艇,内外壳体已基本完成,上层建筑尚未搭建。

舷侧空间里可以看到用于维持舷间液舱稳定的肘板、肋骨和大量支撑角钢等构件。

右图为在建的一个单壳体艇分段,与左图的双壳艇相比,结构简单的多,舱段内可以看到单壳艇内置的肋骨。

图1 单壳体的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纵剖面图图2 双壳体的VIII型攻击核潜艇的纵剖面图上两图为单、双壳体结构潜艇的纵剖面图。

图1里是单壳体结构的凯旋级潜艇,现代单壳体潜艇的主压载水舱一般都像凯旋级这样布置在艏艉部分。

主要是利用艏艉段耐压锥壳直径较小的特点,在耐压锥壳外包覆一层轻外壳较为容易,两层壳体间的空间就可以便利的布置为主压载水舱(艏艉浅绿色部分即为凯旋级的主压载水舱)。

[原创]领略真正的二战德军U型潜艇

[原创]领略真正的二战德军U型潜艇

[原创]领略真正的二战德军U型潜艇
德国U型潜艇是二战中最神秘的武器,偷袭是它最恐怖的战术,因此它的战术又被人称做狼群战术。

在二战中的大西洋上,德国的U 艇肆无忌惮地在盟军的海上交通线上“猎杀”盟军的船只。

仅仅在1942年11月,U艇就击沉了盟军118艘船只,创下了一个月共击沉743321吨级的记录,给盟国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

此图为正在航行的U型潜艇
难得一见博物馆U型潜艇的剖面图
此外德军潜艇还配置有救生筏,不过不知道是怎么怎么充气?到底是手动充气还是(直接嘴吹,怕是来不及吧)
潜艇外面上的外置武器,多用来防空什么的。

其实意义不大!我有个问题想问这些玩意都暴露在水面跟海里难道不会腐蚀生锈么?应该不用的时候都是密封好的吧。

恩尼格玛密码机这就是传说中电影猎杀U-571中的密码机。

这是柴油发动机的活塞
依然是剖面图
这个看不懂!应该是说偷袭美国佬的航线吧这么小的航道真不知道当年德国佬怎么潜入进去的?
潜艇内部结构难得一见,给大家看看长长见识,看看二战德国潜艇内部的样子。

德文仪表盘虽然我根本看不多难过,但是各位铁血有懂德文的可以跟我们说说,上面写得啥玩意?
听讲解貌似是电池区域跟电池动力
艇尾舱室,艇员拥挤的睡觉的地方
注意到后面的巨大转盘,当船舵失控,可以人力调整潜艇姿态这个很有意思,不知道大家遇见过没有
这个应该就是声呐跟通信员之类的位置了
当年德军防水自沉的口,后来被英勇的美军堵上了,而被成功俘获
舱室水密门,位于船尾当年德国人在这里头想自爆沉船,结果没成功
潜艇正面跟鱼雷发射口!我没想到。

核潜艇大集合(图)--美国篇(攻击型核潜艇)分解

核潜艇大集合(图)--美国篇(攻击型核潜艇)分解

第一个诞生核潜艇的国家!!!571鹦鹉螺号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鹦鹉螺号,也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

该舰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鹦鹉螺号是一艘实验艇,水下排水量2800吨,1952年6月开工制造,1954年1月下水。

从1955年1月开始试航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有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航行11万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

从此之后美国不再建造常规动力潜艇了。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一)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是美国海军继鹦鹉螺号之后发展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

查看原图↓鳐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81.4米,宽7.6米,吃水6.7米。

排水量:水下2860吨。

航速:水下21节。

潜深:220米。

人员编制:83至97人。

动力装置:采用S3W压水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

S3W压水反应堆采用蒸汽透平减速齿轮推进方式,噪声较小。

但由于追求小型化,而降低了航速。

武器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

电子设备:一套BQS-4声纳系统。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查看原图↓鲣鱼级属于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

该级舰在1955至1961年间共建成服役6艘,除蝎子号1968年5月22日因事故沉没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其余5艘于1986年至1991年相继退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鲣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76.7米,宽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吨,水下3513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大于30节。

自持力:最多达到了70天水下连续航行。

潜深:200米。

人员编制:128人(其中11名军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深海巨兽:著名潜艇剖面图赏析
图1 英国霍兰一号潜艇
图2 英国小鲨鱼潜艇
图3 德国U-505潜艇
图4 日本甲标的潜艇
图5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
图6 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7 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图8 德国212型AIP(不依赖空气动力)柴电潜艇
图9 俄罗斯基洛级柴电潜艇
图10 加拿大维多利亚及柴电潜艇
图11 德国216型AIP柴电潜艇
图12 美国洛杉矶级辛辛那提号攻击型核潜艇
图13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4 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5 美国弗吉尼亚级得克萨斯号SSN-775攻击型核潜艇
图16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7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图18 苏联导弹核潜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