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监管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监管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监管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工商部门食品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区食品安全体系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向城乡结合部位和农村转移。
1-8月份,市工商系统共受理食品安全事故投诉1286起,其中920起发生在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边缘食杂商店及露天摊位,城乡结合区域的食品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成为工商部门食品监管工作的重点防控部位。
为了保证农村食品消费安全,市工商局对城乡结合区域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部分意见和建议。
一、城乡结合区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一)10人以下小型餐饮店二次污染严重。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城乡结合区域餐饮店多数为10人以下的小型作坊式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缺少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大锅饭”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严重的食品原料二次污染问题。
如多数小餐饮店的从业人员是家庭成员或雇用临时人员,普遍无健康证、店内环境卫生差,消毒设施不完备。
调查中涉及的120户小型快餐店,75%以上的没有合格的消毒设施,40%以上的出现生熟菜混放现象。
(二)城镇边缘餐饮店原料进货把关不严。
一是缺少统一的配送机制。
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小餐馆没有固定的蔬菜配送渠道,以分散农户送货、采购人员临时到农贸市场购买等方式购入蔬菜,选择采购对象主要决定于蔬菜价格。
二是缺少自检设施。
购入用于直接加工熟食的蔬菜等原料,由于没有完善的自检设备和自律制度,原料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食用油来源情况不明。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先后查获3起私炼“地沟油”的案件,现场查扣“地沟油”1000余公斤,据当事人交待,其炼制的部分“地沟油”流入城乡结合区域小餐饮店,由于没有销货台帐,执法人员难以全面追查到消费领域。
(三)农贸市场裸装食品受环境污染严重。
农贸市场是由许多露天摊位组成的混合型经营场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多个种类的经营业户共同聚集在一起,包括农资、衣服、日用商品等,这样的环境下混合经营熟食摊位极易受到二次污染。
城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标题:城乡管理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乡管理是指对城市和农村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工作,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乡管理的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和相关管理部门,实地走访主要是对一些典型城乡管理项目进行观察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城乡管理意识较强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对城乡管理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认识,愿意积极参与到城乡管理的工作中,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
2. 城乡管理工作亟需加强调研结果同时表明,城乡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衡、管理制度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
这些问题亟需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协调和改进。
3. 城乡管理项目有待优化实地走访部分城乡管理项目时发现,一些项目存在规划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提高城乡管理项目的质量,能有效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四、改进策略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加强城乡管理系统的协同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和合理化。
2. 完善城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3. 加大对城乡管理工作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
4. 提高城乡管理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水平,加强施工和管理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五、结论城乡管理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城乡管理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问题,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只有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制度、提升质量,才能实现城乡管理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进步。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同时,农村经济也在逐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但城乡经济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条件优越。
相比之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设施简陋,文化活动匮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产业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农村产业则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城乡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资金和人才短缺农村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农村融资渠道狭窄。
同时,农村人才外流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周边农村地区造成了一定影响。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3篇
城乡调查报告范⽂3篇城乡情况调查报告为了准确掌握我市贫困残疾⼈⽣产、⽣活状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残联于今年5⽉10⽇⾄31⽇在全市由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贫困残疾⼈逐户、逐⼈进⾏调查摸底登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贫困残疾⼈基本情况1、残疾⼈数量11.3万⼈,占全市⼈⼝⽐例4.01%2、农村⼈均纯收⼊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
3、低保标准⼈均农村25元/⽉、城镇⼈均65元/⽉。
4、贫困残疾⼈3.6万⼈,可扶持残疾⼈2.16万⼈。
5、贫困残疾⼈城乡未享受低保⼈数17624⼈。
6、贫困残疾⼈危房、险房和⽆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患病拖着看不起病⽐较普遍。
9、贫困残疾⼈⼦⼥上学费⽤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服、⽤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的,⼤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在年报表中的数量⽐例变化可看出,如西丰县2002年残疾⼈占低保总数的30%,*年末这个⽐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家庭脱贫后⼜返贫的⽐例也较⼤,相对贫困数在扩⼤,有60%贫困残疾⼈家庭通过扶贫⼿段⽆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受指标限制。
⼆、贫困原因1、孤寡和⼀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2、因残疾⽽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也困难,⽆能⼒照顾⾼龄化的残疾⽼⼈;3、家庭⼈⼝多,劳动⼒少,特别是残疾⽽且还有疾病占⽐例也较⼤;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1、已初步建⽴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次提⾼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提⾼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的基本⽣活。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交界处的地区,具有城市化和农村化的双重特征。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城乡结合部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地区的特点、挑战和发展机遇。
二、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交汇的地区,成为了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殊性,其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涵盖了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活、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我们随机选取了该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2.实地观察:我们深入城乡结合部的各个村庄和社区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居民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农民的农业经营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访谈,听取他们对城乡结合部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许多居民从事非农业工作,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2.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环境优美,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经济来源。
4.农业结构调整:城乡结合部农业结构逐步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转型。
这种转型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五、挑战与机遇1.资源环境压力:城乡结合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资源环境压力。
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立垃圾中转站和终端处理设施,对 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回收 利用、焚烧、填埋等。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厂建设
在城市和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集中 处理。
污水管网建设
建设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和处理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放 到环境中。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限制高排放车辆
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推广使用 新能源汽车。
04
整治成效评估
垃圾减量效果
垃圾分类
01
通过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居民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
正确投放,减少混合垃圾的数量。
垃圾回收
02
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体系,鼓励居民对废品进行回收,减少垃
圾产生量。
垃圾处理
03
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垃
圾的堆积和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效果
1 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污水处理 能力。
污水排放监管
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3
污水治理技术
推广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效果。
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空气质量监测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源控制
加强对工业、交通等污染源的排放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绿化建设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种植吸附尘埃和 有害气体的植物,提高空气质量。
工业污染治理
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要求安装 治污设施,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绿化建设与保护
公园与绿地建设
建设公园、广场和街道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树木种植与保护
城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城乡管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城乡管理涉及到城市和农村的各方面事务,包括但不限于道路、建筑物、土地、环境卫生等,城乡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因此,对城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城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城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城乡管理,提高城乡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并对城乡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和农村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调查。
在走访过程中主要与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社区干部和普通市民进行交流,并了解他们对城乡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城市管理运行情况城市管理运行效率方面,有60%的受访者感到较满意,但也有40%的受访者认为管理效率不高,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卫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44%的受访者认为在城市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强特殊区域的整治力度。
2、农村管理运行情况农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新型农村建设等方面。
其中,土地流转方面,有5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不少乱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新型农村建设方面,有5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资源和资金,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做好农村规划和设计。
3、城乡管理协调方面城乡管理协调问题在许多城市中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管理之间的协同和合作,并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城乡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城乡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很明显,需要加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2、农村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资源和资金,做好农村规划和设计,推动新型农村建设;3、城乡管理协调方面需要加强城乡管理之间的协同和合作,以及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乡环境整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进步,我国城乡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亟需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乡环境整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相关地点进行实地走访,直观了解现况。
四、调研结果1.城市环境整治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城市环境整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垃圾管理不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缺乏;(2)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工具排放物排放大;(3)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环保考虑,导致环境破坏;(4)城市绿化覆盖率较低,缺乏休闲绿地;(5)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废水随意排放。
2.乡村环境整治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乡村环境整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垃圾管理不善,存在乱堆乱倒现象;(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3)小溪河流污染,存在乱排污水现象;(4)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乱捕野生动物情况;(5)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缺乏公共卫生设施。
五、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城市环境整治方案(1)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2)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3)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审批制度,增加环保要求;(4)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增加休闲绿地;(5)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废水随意排放。
2.乡村环境整治方案(1)强化农村垃圾分类管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2)提倡无公害农业,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3)加强河流水质监测,严惩乱排污水行为;(4)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宣传,提高环保意识;(5)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公共卫生设施。
六、调研总结本次调研显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城乡融合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融合成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融合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城乡融合的背景和意义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城乡融合的现状(一)经济融合方面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仍有待提高,农村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部分偏远地区道路状况差、供水供电不稳定等。
(三)公共服务教育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提升,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城市仍有差距;文化方面,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但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
(四)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同时也出现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
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的趋势也逐渐显现,但规模还相对较小。
三、城乡融合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城乡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制约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度不高。
(三)公共服务差距城乡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四)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
四、推进城乡融合的建议(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户籍壁垒,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城乡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城乡调查报告4篇xx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镇地处德阳西郊9公里,幅员33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
在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xx镇党委、政府按照xx 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程来抓,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认识、周密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彻底结束了xx镇近20年来场镇交易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历史,商品交易分类、规范、有序进入了指定区域;二是彻底结束了xx镇主要干道万丰大道(也是过境公路-县道德孝路场镇段)长期以来逢场即堵、拥挤不堪的历史,如今的万丰大道,宽阔通畅;三是无条件全部拆除了场镇商铺林林种种、千姿百态的遮阳棚、遮阳伞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各条街巷重现宽敞明亮;四是及时添置了一批环卫设施设备,加快建设了一批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强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硬件保障;五是xx镇城镇及各村组的“五乱”现象得到强力整治,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初见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xx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关键在于镇党委、政府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敢闯敢试,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把全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逐渐引入了制度化、有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一,建立干群联动机制。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实行“干部带头、全民参与”。
一是干部带头。
主要指镇全体党政领导带头宣传,深入大街小巷、田间院落,向广大群众宣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和要求,让大家理解、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带头清扫,镇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带头碰硬,梳理出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多年来屡治未果的痼疾顽症,逐一研究制定处置方案,由镇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由交通、公安、建设、工商、畜牧、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重拳出击,强力攻坚,群众拍手称快;带头承包,每一位党政领导均与签订,联系承包了场镇某一区域、某一村居或某一方面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其实施指导、督促,其成效与个人全年目标考核挂钩。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概述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的空间形态。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城乡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包括了他们对城乡结合部的看法、期望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调研则通过走访城乡结合部的各个片区,对当地的环境、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调查结果一、城乡结合部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城市功能蔓延:城市功能与农村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功能蔓延至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动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导致居民就业机会有限。
4.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和农村的畜禽养殖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率先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境。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纷纷离乡背井到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3. 社会服务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4. 文化交流不足:城乡结合部的文化交流相对薄弱,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有限,影响了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
三、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开始尝试精细化管理,不同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也逐渐从一刀切转变为因地制宜。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背景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突出。
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1)城乡发展差距分析:对比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包括经济、教育、医疗、生活水平等方面。
(2)政策执行情况调查:了解政府对城乡融合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财政投入、项目推进、政策效果等方面。
(3)实地调研:走访城市与农村地区,观察和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4)专家访谈:与城乡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访谈,了解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问题和解决方案。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搜集: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报告等。
(2)问卷调查: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城乡发展差距的认知和期望。
(3)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观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
(4)专家访谈:邀请城乡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访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城乡发展差距调研结果显示,城乡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教育质量、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等方面。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医疗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
2. 政策执行情况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措施也有所出台。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政策执行不到位等。
需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3. 实地调研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人才流动带来了一定的技术和知识转移,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城乡环境督查情况汇报
城乡环境督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城乡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并就督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在此,我将就城乡环境督查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了解当前的情况并共同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我们对城市环境进行了督查。
在城市环境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道路清洁不到位,存在垃圾和杂物堆积的情况。
其次是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不佳,存在乱丢垃圾和随意涂鸦的现象。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排放废气和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建议,并希望他们能够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治理,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和宜居。
其次,我们对农村环境进行了督查。
在农村地区,我们发现了一些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农田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受到污染。
其次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存在乱倒垃圾和露天焚烧的情况。
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乱堆乱放、废弃建筑物和废弃车辆等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向农业部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监管,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最后,我们还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进行了督查。
在城乡结合部,我们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首先是农村垃圾无序倾倒到城市边缘地带,造成了城乡环境的交界处出现了垃圾堆积的情况。
其次是一些农村村庄周边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影响了城乡结合部的整体环境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城乡环境督查情况汇报如上。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城乡环境的变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共同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能够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查报告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单位和少数乡镇街道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关注民生的一项惠民活动,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采取被动性地、突击性地开展工作,疲于应付上级检查。
(二)群众参与不够。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部门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由于部分群众对城乡环境整治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三)部门配合不够。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少数部门仍然存在主动履职不够、相互推诿现象,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牵头部门不愿牵头、不主动与配合部门沟通,未形成整治合力,部分参加城市综合执法的人员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单位、摊点“门前五包”责任落实不好。
(四)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
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
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三、工作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五篇范例)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提升城乡环境形象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城乡形象魅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关系本地城镇形象和竞争力。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好处,我们的生活质量好了,我们可以有时间休息了,我们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可是现实中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越来越差了,这都是我们发展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党中央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在这股改革之风的吹动下,我校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对各级学生作动员和鼓励,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各地实践活动,参加环境保护的行动。
而我们更加身先士卒,我也对我的家乡南通如皋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一、调查目的:初步掌握如皋城乡环境基本情况,居民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和看法,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综合治理解决方案,为我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调查地点:如皋市几个城乡二、调查时间:2013年5月31日三、调查对象:如皋市部分居民四、调查方式:通过对居民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街道环境的看法。
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他们填写,以及再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等方式得出各种数据。
五、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1)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身边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也很少参加。
(2)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体力行参加活动。
城乡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城乡下层治理调研报告引言城乡下层治理是指市、县、乡镇、村四级政府部门和社区、村民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管理,达到提高下层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的目标。
通过对城乡下层治理的调研,我们可以深度了解当前城乡下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城乡下层治理的现状分析1.1 城乡差距问题城乡之间在经济、教育、医疗、户籍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市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服务,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2 信息不畅通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制约下层治理的因素。
农村地区的信息得到渠道有限,政策信息、公共服务信息传递困难,导致农夫在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管理上存在困难。
1.3 下层政府服务能力不足由于经费和人员资源有限,一些乡镇政府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下层治理能力不足,影响到市民的利益和农村地区的进步。
二、城乡下层治理的问题及挑战2.1 缺乏民主参与在决策过程中,下层居民和村民的民主参与度不足,导致决策结果不够科学、公正、合理。
2.2 权责不清在一些地方,城乡下层治理中权责不明晰,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能不明确,导致问题职能重叠、责任推卸等状况出现。
2.3 腐败现象一些地方存在一些下层干部腐败的问题,导致下层治理效果不佳,严峻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改进城乡下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3.1 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下层治理的投入,提高乡村整体治理的水平,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条件。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信息技术在城乡下层治理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透亮度,便利居民得到政策和公共服务信息。
3.3 完善农村地区的民主参与机制加强居民和村民组织建设,提高决策参与度,广泛听取民意,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参与机制。
3.4 加强权责划分和监督明确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能和责任,建立完善的权责划分机制,加强对下层干部的监督和问责。
3.5 强化廉政建设加强对下层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制,严厉打击下层腐败现象。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和目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为了了解当前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城乡发展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全市范围内的居民和农民为调查对象。
我们从城市和农村中随机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使用在线问卷调查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城乡发展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居民普遍享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居民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的医疗条件更为先进,农村医疗服务不足。
3.2 城乡交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城乡之间的交通状况不平衡。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高峰时段。
然而,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交通工具匮乏,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3.3 城乡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乱排废水、乱倒垃圾等问题。
4.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4.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为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2 教育资源不均衡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政府可以修建更多的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可以鼓励城市教育资源下沉,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
4.3 医疗服务不足在解决农村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机构,引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生。
同时,可以推行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农村地区。
4.4 交通条件改善为改善城乡交通状况,可以加大投资力度,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此外,还可以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结合监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工商部门食品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区食品安全体系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向城乡结合部位和农村转移。
1-8月份,市工商系统共受理食品安全事故投诉1286起,其中920起发生在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边缘食杂商店及露天摊位,城乡结合区域的食品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成为工商部门食品监管工作的重点防控部位。
为了保证农村食品消费安全,市工商局对城乡结合区域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部分意见和建议。
一、城乡结合区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10人以下小型餐饮店二次污染严重。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城乡结合区域餐饮店多数为10人以下的小型作坊式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缺少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大锅饭”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严重的食品原料二次污染问题。
如多数小餐饮店的从业人员是家庭成员或雇用临时人员,普遍无健康证、店内环境卫生差,消毒设施不完备。
调查中涉及的120户小型快餐店,75%以上的没有合格的消毒设施,40%以上的出现生熟菜混放现象。
(二)城镇边缘餐饮店原料进货把关不严。
一是缺少统一的配送机制。
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小餐馆没有固定的蔬菜配送渠道,以分散农户送货、采购人员临时到农贸市场购买等方式购入蔬菜,选择采购对象主要决定于蔬菜价格。
二是缺少自检设施。
购入用于直接加工熟食的蔬菜等原料,由于没有完善的自检设备和自律制度,原料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食用油来源情况不明。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先后查获3起私炼“地沟油”的案件,现场查扣“地沟油”1000余公斤,据当事人交待,其炼制的部分“地沟油”流入城乡结合区域小餐饮店,由于没有销货台帐,执法人员难以全面追查到消费领域。
(三)农贸市场裸装食品受环境污染严重。
农贸市场是由许多露天摊位组成的混合型经营场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多个种类的经营业户共同聚集在一起,包括农资、衣服、日用商品等,这样的环境下混合经营熟食摊位极易受到二次污染。
同时,裸装食品个体经营者限于经济条件,无法配备大型安全防尘设施,尤其在夏秋季节,农贸市场中大量的裸装食品安全隐患很大。
(四)流动食品经营摊位无照经营现象较多。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大量村民迁入城乡结合部从事个体户经营活动,多数属于临时性的流动经营业户,无法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明。
一是往往采取不悬挂门头、开门经营关门居家等方式经营。
二是餐饮店涉及到卫生部门的前置审批等限制,无法办理工商执照,但附近居民有消费需求,工商部门取缔困难。
三是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工商部门推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五)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意识较弱。
通过在集市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群众维权的第一选择是与经营者协商,协商不成的有60%以上的群众选择怕麻烦、就此放弃,选择到工商部门投诉的比例明显偏少,部分群众不知道消费投诉的热线电话,维权意识薄弱。
二、城乡结合区域食品隐患形成的原因
(一)城乡结合区域外来人员流动大。
城乡结合部远离城区,房租及日常消费水平与城区内部相比较低,比较适合外来打工人员居住需要,导致城乡结合区域的临时流动人员量较大。
流动人口的收入和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法律及维权意识不强,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所知甚少,对食品的辨别能力较差,在购买食品时一味追求价格便宜,由此催生出质次价低的不合格食品大量销往城乡结合区域。
同时,部分流动人员受利益驱使,加入到制假贩假的行列,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城乡结合区域人员法律意识低。
一是城乡结合部从数食品经营者是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地失地农民,他们认为自己做点小生意,靠劳动挣钱合情合理,这部分人员法律意识较弱,缺少市场经营知识和成熟经验。
二是因嫌麻烦或是对政府部门存有抵触情绪,认为无照经营不是什么大过错,不必去办照,属于知而不律的行为。
三是逃避工商监管,从事制假、售假等违法活动,利用消费对象是弱势群体或在本地停留时间较短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违法经营。
(三)城乡结合区域执法监管力量薄。
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工商所一般人员较少,而辖区面积较大,工商所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不足,能够实现食品快速检测的种类较少、范围有限。
同时,由于检测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日常监管的及时和高效,推行的索证索票、建立进销货台账等自律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经营户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也导致监管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四)相关执法部门监管工作协调难。
做好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其中房屋出租、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公安部门,餐饮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问题涉及到卫生部门,生产环节食品质量涉及质监部门,城市道路流动摊贩管理涉及城管部门。
目前,各部门还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往往独自开展专项整治,效果不够理想。
最主要的是,工商部门要进行整治活动,必须要得到街道办和村委会的支持,而乡镇一级的政府出于维护稳定、发展经济等各种因素的考虑,对工商部门的工作采取支持但不表态、表态但不明确的做法,客观上增加了查处难度。
三、工商防控食品安全隐患的建议
(一)推行“超市下乡”防控制度。
连锁超市在购销货方面有着严格的程序,并对所售商品实行统一配货,把好进货源头就能确保各连锁店的食品安全,要利用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机会,与连锁超市进行会谈,动员超市经营者推进超市下乡。
同时,可与超市进行联合调研,利用掌握的企业
信息和市场调查情况,充分向超市说明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以此加快推进超市下乡活动,逐渐淘汰小食杂店,净化群众的消费环境,也方便工商机关的食品安全监管。
(二)推行分级分类连锁经营制度。
针对目前流动摊贩较多,管理较为混乱的现实,建议组织协调规划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进行统一的市场规划,在城乡结合部人口较多的地方兴建若干市场,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今年6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的蒿泊大集整体搬迁工程顺利实施,新建的闫家村市场不仅满足了周围群众的生活需要,带动了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而且使食品监管更为有序,为其他市场的建立、搬迁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经验和参考。
(三)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一是要继续加强对乡镇工商所的支持力度,在人员配备、硬件配备、车辆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基层工商所有足够的人员和时间对辖区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管。
二是加强对食品检测人员的培训,完善日常检测和快速检测制度,使食品检测常态化;逐步健全食品安全信息警示制度,做好消费预警工作。
三是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一支社区食品安全联络员队伍,同时发挥消协的监督作用和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做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
(四)提升城乡结合区域消费维权意识。
应继续加强对工商部门工作的宣传力度。
一是切实做好每年的“3.15”系列宣传活动,并可考虑组成“送法下乡”宣传队,进入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宣传法律法规和消费常识,展示假冒伪劣商品,并现场受理投诉、举报,扩大活动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力,提高附近居民的维权意识。
二是可印制工商宣传册、宣传画或温馨提示,张贴在城乡结合部人口流量较大的车站、餐饮店等处,将宣传工作做
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维权氛围。
三是通过电视等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模拟等案例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发布消费警示,发动群众举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五)建立相关部门联合防控制度。
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仅靠工商一个部门难以管好。
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组成食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公安、城管、规划、卫生、质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明确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各部门的职责,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实现信息共享。
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调度、各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真正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城乡结合区域食品监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乡镇政府、村委会由于自身利益,可能对工商工作采取不配合的做法;随着政府的城区扩建计划,这一区域也已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因而工商机关要开展监管工作,必须要多与上级政府协调,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
此外,联合执法行动中的公安、城管等部门也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
(二)注意改进监管方式。
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多,“三无”人员多,人口素质不高,很难要求其遇事能用理性思考,地方政府对这一区域的稳定工作也很重视。
工商部门在监管时要注意监管方式,多以教育提醒为主,督促其进行改正,尽量减少使用行政处罚权,防止其产生抵触心理。
(三)正确处理部门关系。
现今的民生电视栏目以其贴近民生、通俗易懂的特点,对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
调查中不少群众也表示此前出现维权难题时经常打电话给电视台寻求帮助,这要求我们工商部门应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争取让媒体在接到消费维权类投诉时能第一时间与工商部门联系,
由工商部门出面进行调解,新闻媒体跟进报道,这既可以加强对工商工作的宣传,又可以防止出现监管缺位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