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

合集下载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1-苏少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1-苏少版

教学内容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江苏古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了解古代石刻艺术的选材、画石、雕刻的制作过程,并用黑水彩笔作画石练习。

产生对石刻作品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及特色,学习画石的方法教学难点:画石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导观察感觉导入1. 师:拿起一块石头?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石头)是啊,是石头。

2. 眼观手摸:(第一次观察抚摸)每个桌上都有许多石头,大家观察一下:他们都有什么形状?形状相同吗?(不相同)他们都有什么色彩?色彩相同吗?(不完全相同)再伸手摸摸不同石头表面的肌理相同吗?(不完全相同)这些石头不仅在形状、色彩和表面肌理上各有不同,叫的名字也各有不同。

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块是最普通的青石,这块是常见的鹅卵石,这块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这块是……石头还有很多名贵的品种,如钻石、猫眼、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碧玺……包括老师手上戴的翡翠石手镯。

但不管是名贵的石头,还是普通的石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字:石头。

3. 再观察再抚摸:(第二次观察抚摸)同学们再摸一摸桌上那一堆石头中你感兴趣的那块石头,什么感觉?(生自由发言,如冰冷、光滑、粗糙、尖利)4. 敲击听声:再拿小钢尺等东西敲一敲它,趴在上面,耳朵贴近他,听听他的声音。

听……它在唱歌呢?(PPT)歌曲:木鱼石的传说。

5. 师:歌里为什么说石头会唱歌?它为什么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能给懦弱者以坚强?给善良者以欢乐?这石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有着怎样的秘密?石头是有生命的吗?6.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抚摸着石头走进石头的生命里,了解石头的前世今生,寻找石头的文明密码,感受石头的生命奇迹。

板书课题:有生命的石头。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生命吗你听过石头中有生命吗?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答案肯定会“水落石出”。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有生命的石头作者孙志玲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

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

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

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教师准备:PPT、毛笔、颜料、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有生命的石头 |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5有生命的石头 |苏少版

有生命的石头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石材在人类历史文化进程中属于深度介入的材料,从生活中建筑、交通的实际运用,到艺术乐器的演奏再至古代陵墓神道的石雕,逐渐从生活延伸至艺术。

本课图片内容信息量大,涵盖新石器时代、东西方石雕、古代乐器、现代模仿运用等多个维度。

任何一个内容都可以延伸出一节课的内容。

为此,本课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石材形状的想象运用,以江苏淮安盱眙明祖陵的石刻为重点,通过欣赏神道雕刻、辟邪等雕塑让学生在庞大的石雕欣赏体系中可以落地。

运用对比欣赏,模仿创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创作。

二、学情分析欣赏评述能力: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图片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石头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从形状、色彩、肌理等角度对作品进行理解并表述。

创作表现能力:相比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六年级学生进入绘画写实期,能够以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等方法进行表现。

但是在想象力的大胆方面不如低年级学生那样敢于突破常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因石想象”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交流。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辟邪、乐山大佛、非洲石雕等图片的对比欣赏感受东西方在石雕文化中的不同表现方法;2.通过生活运用、石雕艺术等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石雕艺术充分挖掘形状特点,“因石想象”的独特创造;3.在欣赏评述、创作表现的过程中感受神道石刻在家乡文化中的独特位置,培养学生文化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运用、石雕艺术等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石雕的“因石想象”的造型特点。

五、教学准备师:石头、油漆笔、牛皮纸、图片、视频等;学生:石头、油漆笔六、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1.导入交流,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与石头对话,先来想想说说石头能干什么?学生交流2.浏览部分自然界的石头。

(太湖石、房屋、黄山、雨花石)在千百年的风雨里,石头早已存在。

在中国园林里太湖石,给予了园林自然之美,在雨花台,雨花石叙述着别样的故事。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有生命的石头》教案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有生命的石头》教案

《有生命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古代石雕艺术和奇石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操作目标: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古代石刻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很特殊的美术作品,想看看吗?”欣赏老师制作的石头作品。

2、带着问题,分小组近距离观察、触摸老师制作的石头作品。

问题:这些作品特殊在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感觉?揭示课题:有生命的石头设计意图:欣赏、观察、触摸教师制作的石头作品导入新课:一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

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石头作品的特殊之处——有凹凸感,具有立体效果,激发学生的新奇感,丰富了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三是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授:1、师:“今天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课堂,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招点石术,能把石头变成小动物。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石头、神笔和马良形象。

设计意图:神笔马良是儿童喜爱的神话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情趣性,也是有机贯穿教学的一条线。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师:“点石术在哪儿呢?就藏在这些石头作品里。

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让石头变成小动物呢?”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石头中板书:看、想、拼、贴、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观察、讨论,总结了石头变成小动物的五步制作方法——看、想、拼、贴、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6-苏少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6-苏少版

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一节带领学生认识普通的石头,在人类文明长河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课。是一节提高学生审能力,认识石头独特文化内涵的课。是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能够带领学生进行亲手造型表现,完成对普通的石头进行美化,通过学生对石头天然外形的想象,随物附形完成富有文化气息的石头画作品。教材知识跨度中国石头文化几千年,远到石器时代,近到现代社会,从石刻、石雕、石画等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学习内容。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本课是一节影响深远的课,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不会立刻对学生产生多深的影响,但会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粒石文化的种子,在若干年以后定会在学生心中发芽、长叶,开出绚丽的花朵。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在少年的黄金期,也处在小学升中学的关键期,通过幼儿园和接近六年的小学美术学习,对于采用纸张,彩笔等美术工具进行美术表现已经习以为然。在美术学习方式上也已经习惯于平面表现。已经具备了较为熟练的美术表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习惯已经养成。此时的学生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刺激学生保持良好的学生心态。他们对于新奇的,没有涉及的美术学习领域充满无限的想象,本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从疑惑到认知,从好奇到尝试,从表达到创新,一步步通过石头画,让学生体验石头的生命和情感,逐步深入了解以石头为媒介的文化形式。 三、教学方式、手段: 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就需要老师设计一些有趣味的环节,如“谜一样的石头”让学生猜一猜大草原上和智利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作品的作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石头历史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创作绘制简单的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石刻艺术的乐趣,能运用学到的石刻知识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石刻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自学探究的能力了,但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自尊心强。

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采用课前预习,课内交流,小组汇报的方式学习。

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各个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石头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对石文化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用墨或颜料在石头上创作因石想象联想绘画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Ppt现代石头工艺品学生感受石头艺术的美轮美奂教师手拿石头,说:有谁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有谁知道它曾伴随人类先祖完成了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几百万年的漫长进化。

它是人类遥远的记忆,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也是人类成长默默的见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头的生命,了解石头的前世今生,寻找石头的文明密码,感受石头的生命奇迹。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有生命的石头作者孙志玲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

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

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

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教师准备:PPT、毛笔、颜料、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4-苏少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4-苏少版

有生命的石头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江苏古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古代石刻艺术的选材、画石、雕刻的制作过程,并用黑水彩笔作画石练习。

3、产生对石刻作品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及特色,学习画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画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生命吗你听过石头中有生命吗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答案肯定会“水落石出”。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石头中的生命》(二)、自主学习
1、教师简单介绍陵墓石刻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把都城建立在南京。

2、学生欣赏。

(1)人:武将、文臣:
你看武将和文臣从着装、动作、神态方面来分析有什么不同?
(2)神兽:麒麟,辟邪。

神兽,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左边的一只叫麒麟,右边的一只叫辟邪,麒麟是皇帝陵墓前的神兽,辟邪是王侯墓前的神兽。

石虎、石象。

明朝的石虎少了些气势和动感,但多了几分温驯和可爱。

(3)神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构成。

南朝石碑,由碑首、碑身。

碑座三部分组成。

碑首呈圆形,碑身呈长方形,碑座为龟趺形,(三)、学生做习题,检查学生探究的效果
(1)、右图中的石兽叫什么?
(2)、石碑底下压着的是什么动物?
(3)、下面哪种动物有翅膀?
(4)、看了刚才的资料,你觉得石头中有生命吗?
(四)、讲评刚才的习题,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灵活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它凉冰冰的
小小的石头,我们随处可见,他们是冰冷的,或光滑或粗糙。

但它是有生命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石头,走进有生命的石头。

板书课题:有生命的石头。

二、走进博物馆(石头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摄像机,
靠什么记录那个时代特征呢?就全靠这些经历千万年而不朽的石头了。

在原始石器时代,石头为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谁来介绍一下这是什么?(PPT展示原始石器)
1、生:石头早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金属工具出现以前,远古先民使用天然的石头做工具,后来学会了将天然的石块打磨成更考究的工具,考古学家将这段漫长的年代称为“石器时代”。

2、生:石器时代的石斧既是劳动工具,又是男性的象征,还是权利的标志。

师:经过石器时代后,又经历了青铜器、铁器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来到了当今的信息时代,虽然石头不是当今社会的主角,但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走进博物馆(石头的艺术价值)(PPT 中外石雕作品欣赏书上图片)
1.约四千五百年前的欧洲石雕古代
非洲石雕
师:那时已经在整块石头上用点线面来雕刻人物,赋予石头以生命。

3.石人(唐代):师:在新疆和内蒙的草[意图:课件出示,原始时期的石头是劳动工具,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石头的历史。


学生介绍
总结石头的历史
[意图:图片展示更直观了解石头的艺术价值]
学生介绍
原上发现了用整块石头雕刻的石人,借助石头外形来雕刻形象。

你看出这是一位什么人物?
生:从他的衣服和鞋看出是一位蒙古人,他右手拿一把剑,左手好像端了一酒杯,似乎要出征。

师:(草原石人不仅局限在蒙古、新疆,它的范围遍布整个亚欧草原。

)无独有偶,在偏远的智利复活节岛上,发现了众多的巨石人像。

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的石人像,有的重达几十吨,它们是谁雕凿的?为什么雕凿它们?何时雕凿的?留下了许多谜团。

(说说你的想法吧。


6.师:你来介绍一下座汉代石像。

生:它在江苏省连云港的孔望山上,是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石象,它憨态可掬、浑然天成,汉代雕刻,已经约两千岁了。

老师的话:江苏的南京、丹阳、盱眙等地有许多古代石雕杰作。

其中麒麟和辟邪等神兽雕刻被安置在帝王陵墓前。

这是什么?
1.麒麟
你来介绍一下。

生:这座麒麟坐落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能见到的(17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最精美的石雕。

它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它们能避灾镇邪,显示尊贵,因而受到崇敬。

1000多年前,神兽就被雕刻安置在帝王的陵墓前守卫皇陵。

2.南京明孝陵石刻——石象,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问题1一块巨石可以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你见过用一整座山雕刻成的艺术作品吗?(生说)
生:见过。

师:你来介绍一下。

生:约70多米高的四川乐山大佛雕凿于距今1500年的唐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唐代)
师:了解了这么多中外石雕作品,以后我们有机会目睹他们的真容时,我们一定要爱护文物,传承文明,不可以在文物上乱刻、
乱写、乱画。

问题2想想猜猜:想不想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出示课件(想)
以明代的石人石马像为例,看看石雕是怎样雕刻的呢?(学生观察说观察到的步骤)——引出雕刻步骤——牵马石人未完成稿(古代雕刻是石雕艺人先在石头前后左右画上简单的轮廓线,将作品大体雕出,再雕刻细部。

)和层层往上累加做加法的泥塑不同,石刻艺术做的是减法,刻去多余的,留下想要的。

我们没有方便的条件进行雕刻,那我们一起来用画笔和颜料来延续手中石头的生命吧。

四、儿童美术馆——我来延续石头的生命(作画)
1.PPT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幅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需要认真观察,结合石头形状,色彩,肌理找到适合画画的角度,符合你自己的设计构思。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画一个石雕艺术品石雕作品过程了解
指出石雕和之前学过的泥塑不同之处
欣赏石头画,直观传递信息,让学生更喜欢石头画,激发创作欲望。

呢?把手中的石头变成有生命的艺术品。

2.通过观察的图片,结合手中的石头,
我们因形而想,因石而画。

今天要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件艺术品。

五、作画
六、学生作业展评:因石头太小,在实物投影下放大展示,自评、他评!
七、生活中的设计——生活延续石头的生命 (拓展)
1.生活中许多设计灵感来源于石头,如,靠垫(鹅卵石的靠垫)石凳(课件)
2.观赏石(课件)
3.一些现代雕塑家从中国传统观赏石中
汲取灵感创造了自己的雕塑作品。

如,
(课件)雕塑(金属)现代亨利摩尔雕
塑(不锈钢)作品《展望》
3.现代建筑(机动)
八、总结
学习完这一课,了解了它的历史,我们分明感到了石头里流淌着鲜活生命。

中国石文化,堪称国粹。

希望同学们喜欢这有生命的石头,把我们的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

作画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拓展
欣赏设计灵感来源于石头的作品。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