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以生为本.激扬生命
学生资源.蕴藏无限
解放师生.功德无量
虽然不达, 心向往之! 让我们共同努力 解放自己,幸福学生 解放学生,幸福自己
欢迎批评斧正 谢谢您的参与!
小组讨论: 学生4至6人为一个 小组,交流讨论。借 鉴同伴的好方法解决 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 难问题。
班级汇报、交流: 让小组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情况,其他同学作补充,就学 习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成共 识或生成新知或产生新疑问。 教师鼓励更多同学发言, 让学生互教,完成学习任务。
师本与生本 教学与教学 好教与好学 好教与好学 牵者与牧者
课堂与学堂 教材与学材
上课与教课
老师与导师
听课与观课 评课与议课
假懂与真懂
火车与动车
师本与生本 假导与真导 假爱与真爱 真懒与假懒
假讨论与真讨论 假负责与真负责 假高效与真高效
短时高效与长时高效
喂了与为了一切学生 低度与高度重视学生 局部与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主张:
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 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 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 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 健康的发展。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重视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重视学生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 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 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 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 飞扬的自主的相互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即教给学生的基础 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甚至简到 “零”。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我的、相互的,思 维的、体验的活动,即是大作功 夫。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数学老师学了十多年数学,教了十多年数 数学老师学了十多年数学, 一看题目当然知道大概怎么做, 学,一看题目当然知道大概怎么做,但学 生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这种资本, 生不具备这种条件,不具备这种资本,所 以他没办法跟你沟通,那就"生本" 以他没办法跟你沟通,那就"生本"不起 我们的数学课很简单,一张草稿, 来.我们的数学课很简单,一张草稿,一 支笔,一个练习本, 支笔,一个练习本,学生把每一道题都做 一做,练一练,然后要跟同学, 一做,练一练,然后要跟同学,跟老师进 行交流. 行交流.
我们数学也是这样的,你自己都不喜欢数 我们数学也是这样的, 你怎么去教,你自己没有激情, 学,你怎么去教,你自己没有激情,那么 学生怎么会有激情, 学生怎么会有激情,所以我说要用学科的 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 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其实 这一点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一点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感受和领 他自己碰到数学问题,自己去做, 悟,他自己碰到数学问题,自己去做,有 所感受,让他通过讨论,启发,有所感受, 所感受,让他通过讨论,启发,有所感受, 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学好, 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学好,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笔者听了这堂课,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就 笔者听了这堂课,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想, 这堂课而言, 这堂课而言,我们行政部门没有给学校老师更多 的资源,它却比别的课堂好像丰富了许多许多倍, 的资源,它却比别的课堂好像丰富了许多许多倍, 这种添加剂是什么呢?是孩子们的欢笑, 这种添加剂是什么呢?是孩子们的欢笑,是他们 彼此的优雅美好的气质感召,是他们对英语-----生 彼此的优雅美好的气质感召,是他们对英语---生 活的品味,是他们对自己劳动的赞美, 活的品味,是他们对自己劳动的赞美,是过去前 所未有的生命的歌唱. 这些, 所未有的生命的歌唱.而这些,在过去的课堂上 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但是在生本的课堂 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但是在生本的课堂 上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为什么?因为生本教 上却"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什么?因为生本教 育是一种放飞生命的教育. 育是一种放飞生命的教育.
生本教育 旨在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旨在激扬生命王常勋多年来教育受到了扭曲,学校不是“学校”而是“讲堂”,学生不是学生而是考生,教学不是以学为本体,而是以教为本体了。
现在的教育和教学基本上都是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它并不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正因为整个教育离开了学生主体,不依靠学生的本能,而去教学生本能就会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差生、考试噩梦等教育的困境。
事实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是相互激发的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中不是知识的存储器,而是自我追寻知识的探寻者,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是自己的情感意志的主人,并通过交流、沟通和互补获取到自我发展的知识。
生本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激扬------对学生生命发展的促进和提升。
教育是与生命同步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生命的成长和展开的过程,教育自其产生之日就肩负着提高生命质量的使命。
很显然,以往的课程观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那种只知道死读书的人正在被社会逐渐的淘汰。
现代社会需求的是一种有活力、有学习能力、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的人。
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在进行教育改革时,我们必须再次思考: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该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很显然,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使得我们忽视了学生的生命。
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思考,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
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以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愉快的生活和学习,这样的教育就能激扬学生的生命。
生本教育近十年来已成为在内地和香港、澳门地区越来越有影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强调把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把学校办成真正的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讲堂”,成效显著,被誉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一改过去可能出现的沉闷、厌学、低效、负担过重的状态,积极、欢乐、高质、高效地学习,全面素质发展良好,学习成绩优异。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1《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又一力作,其间所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早已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东海风教学文化节”,我们有幸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因而对于生本教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讲座和著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结合我校上学期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活动谈些想法。
一、生本教育引领学校课堂教学大变样。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如今,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努力践行生本教育。
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二、生本教育更让我感受到了教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中,我经常听得入神。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感悟生本,激扬生命
感悟生本,激扬生命好的课堂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而是注入了生本,是鲜活的生命发挥到了极限。
生本课堂是以激扬生命为根本的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
标签:生本;个性;激扬生命一、生本课堂尊重了学生个体,激扬了生命,体现了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高科技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
不论是军事、航空、医学等高科技术,还是教育,都发展到了惊人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的才能是无限的,是不可想象的,生命是最活跃的。
离开了生命,一切就不存在了。
近几年,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生本教育。
让个性得到了发展,让生命发挥到了极至。
那么,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经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得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全面依靠学生。
每个人的性格、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先天条件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特殊的自我。
更主要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完全不相同的。
如果老师不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上一味地一刀切,给他们一古脑儿的说教,给他们灌输。
那么,长此以后,他们将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相反,生本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根据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愿望,重视个性化的发展,构建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愿望,把自己的构想与全班同学分享。
每个学生都是表演者,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让学生快乐,有兴趣的学,通过主体内化获得知识能力,达成教育目的,促进了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
这表明没有什么比生命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
生本课堂还原了生命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意义。
二、生本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中国的教育是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
生本激扬生命
生本,激扬生命城北小学周洁慧近期阅读了《从问题到建议》、《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三本教育书籍,感触很多。
特别是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两本书中对教育理念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本课堂的深入实践,令人醍醐灌顶。
结合学校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
什么是生本教育体系?郭教授在书中阐述为: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对于郭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的意义,我想借用四个“颠覆”来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么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于到学生的生活中、课堂中。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我想生本教育实践并实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想。
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疲惫不堪,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每门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如牛毛,还要应付不计其数的附加知识,基础知识“长满了杂草”。
因此,郭教授认为,要进行生本教育体系的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
改革的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在我们日常教学设计中,多是“师本”的设计,对教材做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以灌输的条文或步骤,而忽视了整体把握。
我们还把人的知识学习误以为是一个拼装的过程:先学习部件,再把部件拼成整体。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土地还给农民。
钟志婷记录 办法是生本教Fra bibliotek,它的办法就是:
把学习还给学生
钟志婷记录
把学习交还给学生,是一个难题
解决这个办法的难题就是: 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 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简单地说就是,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
钟志婷记录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也 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大。学 生厌学,教师厌教。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办 法,让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
钟志婷记录
把受教育者变成自己提高自己 的主体,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钟志婷记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一个 历史性难题。
我们所肯定的教师的主导,只是形式上的、 管理上的引导,而不是
钟志婷记录
重要话语:教者可以影响却不 能达到教育发生之处
钟志婷记录
第二部分 生本教育行吗?
这样的教育行吗?
学生自主学习行吗?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钟志婷记录
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
从“上施下效”
到“师生互动” 到“我悟,我学”
钟志婷记录
二、生命的依托性。生本教育依托人 的生命自然,因而拥有强大的生命活 力,得到生命的解释,享受生命的神 奇。它带来了生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的丰富性,活动生成性,和原理的深 邃性。
钟志婷记录
三、主体的区分性。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论生本教育 郭思乐
钟志婷记录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钟志婷记录
第一部分:教育的家在哪里?
以生本激扬生命 让教育充满阳光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一、生本教育简介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的内涵(1)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2)以生命为本: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以充分、自主地发展。
(3)以生长为本: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个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为长处。
二、什么是生本教育?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本教育是爱的教育要用一种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呵护滋润,使其茁壮成长。
要用爱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还要用爱的行动去引导他们,用爱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去帮助解决他们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必须研究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如何?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否科学?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怎样?读懂了学生,才能尊重学生。
2、生本教育是艺术的教育我们的态度、眼神、语言等不能因为暂时的表现不佳伤害甚至抹杀他们。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自然发展,不断发掘学生能力,哪怕小如芥豆之微。
教育也是等待的艺术,学生的学习成长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经历某个过程的,我们要学会“等待”,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和放大它。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一
、
历 史 课 堂 生 本 教 育 的 基 本 内涵
首 先 ,历 史 教 师 应 该 树 立 “ 以学 生 发
展 为 中 心 ” 的 教 育 理 念 . 在 教 学 中贯 彻
以促 进 学 生 主体 发 展 为 目标 的 一 种 新 的教
湖 北
育 理 念 。新 课 标 改 革 就 是 要 改 变 传 统 历 史 教 学 的 统 一 性 和 求 同 性 。改 变 刻 板 的 面 目 ,注 重 学 生 个 体 特 征 ,强 调 学 生 个 体基
础 上 的 独 立 性 和 自主 性 ,开 发 学 生 的 潜
教 育 ”认 为 。学 生 具 有 学 习 的 天 性 .有 很
大 的学 习潜能 ,只要把 学习的主动权完全
交 给 学 生 ,学 生 所 表 现 出来 的 能 量 将 是 巨 大 的 。学 生 是 教 育 过 程 的终 端 。是 教 育 的
主体 。 “ 生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 真正认识
◇
能 ,培 养 学生 全 面发 展 的能 力 。实 现从
“ 识 本 位 向 关 注 每 一 个 学 生 发 展 的 历 史 知 性 转 变 ”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f 。 基 试 行 ) 要 求 “ 设 能 引 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 》 创
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培养 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 能力 ,使 每
和把 握学 生 这个 本体 ,把 “ 切 为 了学 一
生” “ 度尊重 学生 ” “ 面依靠 学生 ”高 全
生本教育观
生本教育观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关键词:生命)教育即人性,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激扬生命。
教育要依靠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激扬人的生命。
不尊重生命的教育,谈不上是教育。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以生为本(关键词:学生)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所以,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生本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站到舞台的中央。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教皈依学(关键词:生机、生成)生本教育强调把“教”转为“学”,转化为“玩”,玩的是智慧游戏。
生本教育理念支撑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课堂,不断生成的课堂,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玩中学。
学得兴趣盎然,学得其乐融融。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生命的牧者(关键词:催生)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催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一个学生沉睡的灵魂。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五.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观: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关键词:生活)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习不竭的源泉。
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离开了生活去谈教育,犹如纸上谈兵。
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人才观: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关键词:生长、生态)教育依托生命去实现其理想,在生命的发展中体现其价值。
在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生本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或错误,当作是一种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或错误,努力修正和完善,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de)含义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de)区别三、生本教育(de)基本理念;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四、生本教育(de)基本观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五、生本教育(de)课堂“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de)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de)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de)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着,获得意义深远(de)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着、十分成功、深受欢迎(de)教育.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de)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de)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de)根本理念.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de)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de)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de)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de)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de)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de)方向.一、生本教育(de)含义: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de)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de)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de)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de)教育,教育(de)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de),是依托小燕子飞翔(de)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de)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de)区别:我们原来(de)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de)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de)好教而设计(de),以教师为中心(de).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de)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de).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de)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de)目(de)和教学过程(de)终端,是学生(de)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现在(de)课改不也有活跃(de)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de)学习主体.如靠着过度分析(de)教材,我们(de)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de)工具(de)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de)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de)主人.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de)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de)或人类(de)规范(de)那样一些工具性(de)知识;我国(de)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de)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de)发挥.双方(de)改革,都是朝着自己(de)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de)需求,是内部(de)矛盾运动.从矛盾(de)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de)长处和短处.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要开门还是关门,视乎当时(de)价值取向.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现代人(de)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de)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de)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de)积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de)最有效和最重要(de)策略.在课堂上学生(de)意志服从教师(de)意志.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映(de)自然意志,人(de)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de)做法违背了人(de)自然,人(de)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de)过程.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这是儿童自然意志(de)宣示,不以我们(de)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de)报复—环境污染、威胁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20世纪后半夜叶,人类怪病丛生.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关灯,睡觉”,回归自然. 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de)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de)内存、自身(de)自然物,去获得外部(de)知识、外部(de)自然物.抛秧(de)启示——尊重人(de)内部自然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de)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de)产量依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de)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de)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de)规律,抵触了秧苗(de)自然意志.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de)生长规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de)具有发展空间(de)学习环境中,尊重人(de)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作为教育者,我们(de)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而尤其是作为人(de)生命体,拥有自己(de)主观意志和他(de)发展(de)自然意志,我们(de)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de)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de)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de)工作才是最有效率(de),否则我们(de)工作,很有可能起到相反(de)效果.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de)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de)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de)意志,更重要(de)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de)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de)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de)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de)设计.“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de)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de)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de)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从这一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de)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de)学习.成人和儿童(de)认识规律(de)不同成人(de)演绎为主律与儿童(de)归纳为主律: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面临(de)具体问题,因而,他们(de)认识(de)基本走向是由一般到抽象(de),是演绎(de).而儿童认识(de)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de),是归纳(de).儿童必须认识具体(de)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认同(de)规范.(自然(de),同时又是最好(de).)这样(de)学习,具体而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de)是自己活动中(de)乐趣),而不经意(de)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de)效果.然而我们往往按我们(de)认识规律去教学,认为所教给学生(de)东西应该是理论化(de),如果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因而他们(de)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成人认识(de)理智律与儿童认识(de)情感律:成人具有较多(de)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de)情形下,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de)影响较小.儿童与此不同,他们(de)认知更需要情感(de)支持.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de)权利;同时,幸福(de)感受是人(de)更好地学习(de)情感基础.幸福(de)日子使人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de)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de)兴奋和生理(de)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de)学习效率和最好(de)学习效果.以较为基础(de)“爱”来说,儿童会因产生对学习(de)“生产性(de)爱”.人们在一生之中,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在其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特性:深切(de)爱总是具有生产性(de),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de)爱(de)规律.(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de)作品视同自己(de)孩子,其原因也在于此;)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de)生产(de)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de)爱.这时,他(de)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de),是由他(de)心血浸养(de),是联系着他(de)神经和血脉(de).儿童产生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至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de)不同:1、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旧(de)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de)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de)知识却是难以接受(de).所以截流式还是源流式成为师本还是生本(de)重大分野.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de)人是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de),有可能是书之奴隶.(例:西方故事:一个人问精神病医生,怎么知道是否换患精神病医生出(de)题是:克拉克船长环球航行三次,死于其中一次,问是哪一次那人想啊想,不好意思地对医生说:“我对历史不熟悉,你还是另给一道题好了.”这是一个离开书本不能思维(de)例子.还有一道题:船上有牛75头,羊34只,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以为数学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初中、职业高中甚至一所重点高中(de)高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de)人慨然做答,有答43岁(de),有把34和75加起来除以2(de),原因是,答卷者习惯于所问必答(de)教学常规.)只有把握了事物本源(de)人才能彻底理解事物,才能有最大(de)幅度去开拓深奥.当然,作为间接知识(de)教学,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能回到事物(de)本源去,但我们却要有能提示本源就要提示本源(de)指导思想.2、师本教育(de)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de)激发式机制.师本教育是像皮带动(de)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连动式).生本教育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de)动力系统(激发式).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用激发它自身动力(de)办法去开动.师本连动法(de)特征:一、认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同步(de)一致性.二、认为学生(de)学是可以分解为线性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de)非线性和有机性.三、认为学生学习(de)主要是间接知识,也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因此作为学生主要(de)任务就是聆听间接知识.(须知凑十也罢,不是凑十也罢,对于未来(de)计算来说都会变成历史陈迹,一个计算器,就掩尽了当日(de)风光,然而这样(de)思考过程却还在,它所形成(de)学生(de)进取、探究(de)精神,会成为他们永远(de)财富.)通过激发式,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此时当然迫使老师要懂得更多,更好(de)带领学生前进.这时候(de)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de)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de)关系,而首先是激发者与被激发者(de)关系.这是教师(de)新(de)教学角色和新(de)知识地位.如同特级教师罗易在组织学生进行“百位名师是我师”(de)活动以后说(de):“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de)学生们,去研究张之洞(de)洋务运动,去思考人(de)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材料做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生本(de)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de)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从知识生产者(de)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de)管理(de)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de)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学习(de)巨大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我们今天所说(de)以人为本,我们将教育儿童永远地对社会有益,去寻找个人(de)深层次(de)幸福和快乐,去养成崇高(de)(de)人格.更重要(de)是要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de)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de)本体.也就是说,生本教育(de)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de)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de)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de)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de)根本贡献所在.三、生本教育(de)基本理念;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de)终端,是教育(de)主体,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观.生本教育实验(de)结果说明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乐成长和素质发展,而且获得了终端考试(de)优异成绩,不是把学生当作分数(de)奴隶,不是束缚生命,而是保护着、激扬着生命,使之达到极致,生本教育可以实现学生一切,成长、成绩、能力、素养,都会来到我们面前.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de)尊重,是生本教育(de)本质和基本原则.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de)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de)地位,认识学生必须被尊重(de)原理.儿童是天生(de)学习者.儿童是天生(de)计算者,是天生(de)艺术欣赏者,是天生(de)活动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对儿童来说,创新(de)意义重在过程,经历了种种(de)探索,学生有全方位(de)收获.儿童(de)创新是儿童学习(de)核心过程,儿童也是在创新中学习(de).儿童潜能无限.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de)潜力比目前(de)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de)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我们每位教师要科学判断学生潜能无限,日后他们会成龙成凤,大有作为,给儿童良好(de)暗示,给予更为广阔(de)发展心理空间.儿童具有独立性.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本身是大自然对他(de)赠礼,生命如此丰富,如此美好,因此,每个人,包括那些沉默寡言(de)、老实巴交(de)甚至被认为是差生(de)那些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独特(de)存在.尊重了儿童(de)独立性,就是保护了他们最大发展(de)可能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de)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de)内化,因而,这个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de).也就是说人(de)获得最终不是依托教,而是依靠学.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de)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教学(de)活动(de)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克莱恩认为环境是重要(de)因素,把课堂进行根本(de)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de)课堂,使儿童(de)生命活动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产生最活跃、共生或共振式(de)学习和教育生态.(3)“现状论”,如今(de)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de)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de)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儿童(de)发展现状呼唤生本.四、生本教育(de)基本观点1、儿童观儿童(de)起点是人类亿万年发展(de)传承,他们拥有丰富(de)、强大(de)、先天(de)本能.人拥有其自身发展(de)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de)语言(de)、思维(de)、学习(de)、创造(de)本能,儿童是天生(de)学习者,起点非零、悟感非零、情感非零,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de)学习资源.几乎所有(de)儿童,在受到鼓舞(de)时候,都能创作一首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或比赛.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人(de)高级本能呢原因就像奥修(de)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人(de)思维和学习(de)本能太自然了,来去无痕,所以一直不被关注.我们有一种也许是不好(de)惯性,凡是自然(de)事物,我们就不怎么关注它,我们只注意造成麻烦(de)事物.人(de)高级本能不能难以直接检验,只有在交流、沟通、创造和学习中其作用时,才显示它(de)存在.生本教育就是因势利导,充分(de)利用本能,让学生自主地学,自由思考,自觉地学习,自由发挥,解放了学生(de)思想,释放本能,激扬生命.2、教师观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de)逆水之舟,我们成了“纤夫”,不同(de)是过去长江边上(de)纤夫拉(de)是自身没有动力(de)船,而今天我们牵动(de)是一艘自身有巨大动力(de)“船”,这艘“船”完全可以自己开动,扬波而去,更重要(de)是长期以赖“纤夫”拉动,这艘“船”(de)动力机械因为得不到使用而日渐锈蚀.这是教育(de)悲哀.当我们清醒认识到人是天生(de)学习者时,天生(de)阅读者,天生(de)计算者和思考者,天生(de)感悟着,进取是人(de)本性.我们教师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我们就像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灌满一壶水,我们可以成为生命(de)“牧者”.我们像“牧者”一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美之处,让他们吃好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群出没之处,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他们过不去(de)小河,我们要为之搭桥……总之,我们是学生(de)服务者、帮助者、保护着,唯独不是他们任何动作(de)代替者.我们不在是过去(de)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de)作用时提出学习(de)主题与需要解决(de)问题,维持必要(de)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恰到好处(de)引导.知识靠学生去寻找、发现(de),与学生(de)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de)知识才是有意义、根深蒂固(de),同时又具有极强(de)迁移能力.我们教师应具有(de)核心能力是组织教师自主有效(de)学习生活.而要形成这种核心能力,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具备以儿童发展为核心(de)教育专业思维以及对自身教学领域(de)融会贯通.因此生本教育(de)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de)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de)“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de)“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de)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de)学习.我们只有站在太阳(de)下面,才能托起明天(de)太阳,一定充分相信学生.生本教育下(de)教师在学生(de)解放中得到解放,和学生一起成长,我们可以感悟到教育依靠学生(de)真谛,感受到学生生命(de)灿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必将能实现荆志强老师说(de)幸福地做老师.3、教学观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实验研究过程中,明确表示教育以学为本,而且我们所谓教(de)行动,不过是为学而设置而已.教(de)目(de),教(de)过程(de)核心,教(de)实际价值(de)体现,全在于学.教学(de)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这就是生本教育全部方法论(de)根本.生本教育主张“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de)教学观.改变师本(de)“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de)模式,实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就是教师布置前置研究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级研讨.这是由学生(de)认知规律决定(de).儿童(de)认知规律是先行后知,他们对人类(de)知识,更重要(de)是通过自己(de)活动去获得.墨西哥籍副教授在学术发言前,把一双球鞋放在桌子上,讲了一个故事:他为刚从乡下来(de)女儿买了球鞋,女儿没穿过,他就给他一二三四地讲要领,听着听着,女儿说,你还是把鞋给我吧,我穿一穿,不就会了吗他(de)学术发言就由此而始,强调学生应当做中学.克莱恩认为:“最佳(de)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de)和没有实际演练(de)对象,是无济于事(de),也是不合理(de)”.因此,教师(de)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de)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de)重要环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人第一,状态第一,由少而多,由慢而快.先学后教是从时间上来说(de).我们把儿童看做是教育(de)重要资源,有一个如何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资源(de)问题.先学后教就是调动资源(de)简单易行(de)办法.我们会提出一个必然产生(de)问题: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de)“学”,不是那种漫无目(de)(de)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de)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de)框架下进行(de),具有着鲜明(de)学校教育认识目(de)(de).在这里,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对学(de)而不过分(de)指导;三是教师要贯彻“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de)原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比如,小学一年级(de)识字,从知识属性来说,是规定性(de)、纯知识(de),而不是推理性,对此,按说“教”(de)比重要更大,或者说,即使对之先教后学,也是必要(de)或说得过去(de).但生本教育(de)试验说明,即使是这样(de)内容,仍然可以通过查字典、家长指导、听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先行预习,这是因为识字本身(de)以个人学习为主(de)特点,以及我们仅仅对识字提出“识别”(de)有限要求,使得学生有可能很好地预习.)先学后教带来(de)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之最重要(de)一个长处,就是始终保持学生(de)强烈情感和兴趣.以学定教有利于结合儿童(de)既有经验和调配其内部(de)资源.以学定教同样可以保持学习(de)系统性.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de)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de)闪光点,突出学习(de)重点,也将使学生(de)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de)是发展人(de)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de)精神生命拓展(de)重要标志,学生学习(de)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de)意义也在于感悟(de)形成.4、课程观生本教育课程改革(de)方向,就是朱熹所说(de)“小立课程,大作功。
生本教育——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暑假有幸阅读郭教授的书《教育激扬生命》,读的过程中引发了个人很多思考,圈点批注。
个人主要做一些有感触的原文罗列出来,并写一些想法。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
人有学习的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就会认识事物的本身。
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他们自己,教育者只能是开启之,导引之。
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动。
而今整个教育过程对儿童生活能量的漠视和践踏,是愈教育的根本目的相悖而行。
教育不应是对生命的控制,而应收对生命的激扬。
这也郭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
结果就是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
对于孩子的认知,讲真话的学生便是有真情的孩子,在知识生活化平常化,弱化专业性词语,可以使得知识的学习更加轻松。
生本教育的效果或者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在这里交流他们的思考成果,他们清楚的表达,热烈优雅地讨论,而且出现这样的良性循环,讨论的问题越深刻,讨论的质量越高。
生本教育的广州“奥数”班华阳小学是经典成名作。
人类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信念在生本教育的价值下变得可笑,因为大自然的报复使得我们终于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改造都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对于儿童的教育同样适用,老师的责任工作不是改造孩子,而是认识孩子并引导他去思考去探索。
因为孩子本来就有探索和成长的本能,和我们成人可以认识世界或者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是一样的过程。
外界教育的力量即使想控制孩子的思维也是痴心妄想。
一切都要回归自然和生命,正如老子所说,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有耐性而无限制地驱使他去学习,则是普遍的,我们整个教育的理念和体制,没有从学习者出发,从人的生命自然的性质,活动规律和限度去思考和设计,知识被越来越密集的地方统考赵成的压力层层下压,然而学生是最下层的承担者。
郭教授的观念认为,儿童观起点非零,学习不是在扼杀人的本能,而是释放本能,激扬生命。
德国人海默特说,教学就是要让人形成有活力的思想。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在假期里,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教育》“生本教育”实践专辑,以及网上一些有关生本教育的文章,真受益匪浅。
什么是生本教育呢?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简单认识。
一、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那样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二、教育是“人的教育”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
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
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
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一、生本教育创始人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郭思乐开创。
二、何为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的教育。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三、生本的含义教育立场——以学生为本。
教育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对象——以生命为本。
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本。
教学设计——以学生好学为本。
四、生本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的“低碳课堂”,即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堂,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堂。
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场所。
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
主要看:A 学生全身心(包括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B 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生内部,而不是由教师代替;C 学习态度以及个性是否发生变化;D 是否引发自我评价、是否达到学习要求、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太清楚的知识。
五、生本课堂特征三大: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
两看:一看学生状态,二看学习效果。
一放:进度放活大学习,就是通过比较充分的先学,再进入交流。
大交流,是在比较充分的先学之后,再进入充分的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之后,再进入班级交流。
在班级交流中,通过对交流者的聆听和评论,有互动、有生成。
任何时候,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大提升,是通过互动与交流,或者学生有了新的收获、或者学生的认识有所提升,或者有新的发现。
感觉到课后与课前相比,学生是有发展的,而且发展是全方位的。
即:个人做好;小组做透;班级做优。
两看,看学生状态。
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生动、热烈、快乐、高质、高能地学习。
看学习效果。
看学生得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既有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有学习品质的,应该是生命状态整体的提升。
从大局看,从整体收获看,不要急功近利。
一放:进度放活,是根据学生学情,灵活调控,不激进。
六、生本课堂教师追求的境界1.追求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课堂。
2.追求热爱学习,自信大方,崇尚文化的学生。
3.追求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情感发挥到极致。
4.追求无为而为,成就学生成绩优异、素质提升的理想课堂。
因此,要实现追求,到达理想境界,只有走生本之路。
因为生本教育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素质发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成绩迅速提升的途径。
七、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前置作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帮助个人学习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疑难点拨独立自主组内互助组间互动师生互动1.前置作业:也称为前置性学习或小研究。
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一般以浅显提纲、要点形式布置,引导学生预习,做好“先学”,为学新课做预备、铺垫、指引。
布置前置作业,一定要紧紧把握学科教学内容的根本,让学生在“先学”环节,经过看书、思考、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学到3-4成知识。
2.小组交流:是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前置性学习成果,互相检查,互相学习,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促进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学到5-6成知识。
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明确要求:(1)同组同伴互相检查;(2)同伴会的教不会的;(3)小组同伴表达观点,要一个一个地说,其他仔细听,不插话,然后再补充;(4)别人说过的不能再从复。
3.全班交流:这个环节是重头戏,是亮点,最具精彩部分。
学习小组围绕新课内容的根本进行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汇报展示有机地引发学生评价、思维碰撞、提问、解疑,形成争辩、补充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认识、理解、感悟能力,学到7-8成知识。
4.教师帮助:意思是教师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组织、引导作用,调控课堂纪律,并对小组学习、汇报的空白点、思维碰撞点进行点拨或是知识梳理、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学到9成以上知识。
教师讲课时间一定不能超过15分钟(一般控制在10分钟)。
举例说明:七年级语文春作者:朱自清前置学习内容:1.简单了解课文作者背景。
2.正确、流利读课文,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细细品读文段,看作者抓住什么描写春?谈谈你的认识。
(简单、根本、开放)小组交流:(5-8分钟)要求:1.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2.同组互相说一说做的情况。
3.读一读喜欢的文段。
4.说一说作者抓住什么描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全班交流:(25分钟以上)注意事项:1.对前置学习或小组交流的问题,逐一展示汇报,可以指名或某小组汇报。
引发同学补充,提建议。
2.文段的理解,要以读引读、引思、引说、引悟。
3.展示汇报过程引发评价。
教师帮助(整个教学过程控制15分钟内)作用:组织、引导、点拨、梳理、拓展如:《春》1.文段句子中的春草从地下“钻”出来,春花的“闹”,春风的“抚摸”等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2.课文的写作特色表现在哪里?(景物特点,顺序、空间转换)使用什么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三年级语文:14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
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河山的思想情怀。
单元训练重点: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会认会写15个生字,会认读9个生字;理解“变幻莫测、云遮雾罩、千姿百态”词语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文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怀。
前置性学习:1.自主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简单)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简单开放)3.抓住文段重点句,体会作者描写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变幻、千姿百态、流连忘返情怀。
(根本开放)4.体会作者写景动、静结合表达方法。
(根本)小组交流(5-8分钟):组内互相交流个人前置学习成果。
1.互相说、互相读、互相检查。
2.会的教不会的。
3.组长记录,做好小组汇报准备。
全班交流、展示(20分钟以上):1.展示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引发评价)2.展示读通、读顺课文。
(引发评价)3.展示读、悟文段。
(引发争论、补充、提建议)4.展示读写紧密结合。
从三维目标落实看,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点拨(不超过10分钟):1.难掌握的字词。
2.朗读文段的感情色彩(重轻音、语气、节奏、韵律)。
3.思维空白点、碰撞点。
4.写作的表达手法(动、静结合,修辞手法)5.拓展、延伸引领。
三年级数学周长(认识、计算方法)前置学习:1.看课文P44-45,探究什么是周长?我的例子——我的发现——我的结论——2.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不规则图形例子—发现—规则图形例子—发现—还发现—3.探究生活中周长计算的应用。
例子——小组交流:主要交流前置学习成果1.同伴互相对照2.互相说例子、发现、结论3.交流计算方法全班交流1.小组汇报对周长的认识、例子、发现过程2.汇报计算方法(规则与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巩固练习题)3.汇报应用教师点拨1.满足物体周长的条件(空间观念的根本)2.计算的简便方法(思维灵活性的根本3.生活中应用(学以致用的根本)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发现亮点及时鼓励、表扬,调控学习纪律。
八、教师前期该做什么工作?1.宣传、发动(转变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即先学、先做)。
3.培养班级骨干、小组长骨干。
4.引领学生学会管理,互帮互助。
班级学习管理架构:教师——班干部——大组长——N个小组长——N个小组副组长班级骨干主要任务或职责:1.班级、小组学习管理。
2.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检查、督促、帮扶。
3.课堂纪律管理。
4.班级活动的策划。
九、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1.改变备课方式。
由如何备教法、教教材转为引导学生该如何先学、先做?(前置性学习)2.考虑怎样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全班交流)3.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少讲)。
十、生本课堂教师要把握的问题1.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内容中自主先学、先做。
2.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3.不教而教: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工具和小组的力量去学会的,教师就可以不教。
4.做到简单、根本、开放。
十一、定期开展评研1.什么叫评研?是指评价研讨,由学生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评研时间:单元评研、中段评研、期末评研。
3.评研方式:分专项评研和综合评研如语文的拼音、字、词、句、阅读、写作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是全面性要求。
数学可以按照知识板块进行。
方式一,学生出题—同伴交换做题—相互评改。
方式二,教师命题与采纳学生典型题结合。
十二、共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实现成绩优异,素质提高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