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数据容灾解决方案
博物馆安保应急措施,如何保护文物免受自然灾害侵害?
博物馆安保应急措施:如何保护文物免受自然灾害侵害?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场所,承载着文物的珍贵价值。
然而,自然灾害是博物馆所面临的一种常见威胁,比如火灾、地震、洪水等。
因此,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安保应急措施是保护文物免受自然灾害侵害的重要措施。
I.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在保护文物不受自然灾害侵害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1. 收集与分析灾害历史数据通过搜集和分析博物馆周边地区的灾害历史数据,了解在该地区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这能帮助博物馆了解存在的风险,为制订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风险评估与分类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对博物馆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将灾害按照潜在频率和危险性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撤离路线、救援方案、文物保护方案等,以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文物的损失。
II. 发展先进的灾害监测技术博物馆应该配备先进的灾害监测技术,及时了解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准确的信息。
1. 配备火灾报警和监测系统火灾是博物馆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因此,博物馆应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和监测系统,包括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温度监测器等设备,确保及时发现火灾风险并迅速采取措施。
2. 安装地震监测设备地震是另一个博物馆需面临的潜在自然灾害,特别是位于地震活跃地区的博物馆。
因此,博物馆应安装地震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地壳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 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博物馆应安装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水位感应器和水流监测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前预警洪水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保护文物免受洪水侵害。
III. 保障博物馆建筑的结构和防护能力保护文物免受自然灾害侵害,除了上述的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博物馆建筑的结构和防护能力。
故宫防震减灾方案
故宫防震减灾方案摘要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故宫所在的北京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对故宫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故宫不受地震的破坏,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故宫防震减灾方案,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管理策略,最大程度地保护故宫的安全。
1. 引言故宫,也被称为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
由于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保护故宫的安全已成为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保护故宫的角度出发,提出防震减灾方案。
2. 建筑结构加固故宫的建筑结构主要采用木质和石质结构,其中木质结构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地震影响。
因此,首先需要对故宫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以增强其抗震能力。
2.1 使用钢结构加固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
将钢材用于故宫的结构加固,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需要根据故宫的具体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钢结构加固方案,并确保施工质量。
2.2 加固基础地震时,建筑的基础是承受震动力的重要部分。
需要对故宫的基础进行加固,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力。
采用加固墩和增加基础梁等方式,可以增强基础的稳定性。
3. 抗震设备安装除了对建筑本身进行加固外,还可以安装一些抗震设备,以进一步提高故宫的抗震能力。
3.1 阻尼器使用阻尼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防震领域的设备,通过利用阻尼材料的耗能特性,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在故宫的主要建筑上安装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产生的震动。
3.2 震动监测仪器安装震动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故宫建筑的震动情况,并及时报警。
这样可以提前采取紧急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 管理策略除了工程上的安全措施外,管理策略也是保护故宫安全的重要环节。
4.1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故宫工作人员进行防震减灾培训,提高他们的防震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这样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4.2 防灾演练定期进行防灾演练,模拟地震情况,检验防震减灾措施的有效性。
博物馆保证措施
博物馆保证措施摘要: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灾害应对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对博物馆的保证措施展开详细阐述,以确保文物安全并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
一、物理安全措施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的驻地,物理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在建筑设计方面,要考虑到防火防盗的需求,采用防火材料和安全门窗,增加锁具等。
此外,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博物馆应采取合适的温湿度控制措施。
电子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条件,并保证温度、湿度的稳定。
此外,规范的灯光系统可以减少文物的光照破坏。
二、信息安全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信息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保护博物馆收集到的珍贵文物信息,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
对于数据库和文件的存储,应采用加密和备份的方式,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在博物馆网站运营中,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预防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入。
此外,加强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防范网络威胁的警惕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灾害应对措施面对自然灾害、火灾和突发事件等风险,博物馆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首先,要建立灾害报警系统,发现火灾或其他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
其次,建立紧急疏散通道,保证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对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应根据博物馆地理位置的特点,适时进行地质勘探,采取建筑抗震措施和防洪措施。
此外,备有灭火器材和灭火系统也是必要的。
四、人员管理措施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至关重要。
博物馆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了解文物的保护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
建立科学的人员轮岗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博物馆全天候的安全运行。
此外,为了避免内部人员的失职和腐败,博物馆应建立规范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保持内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内部信任与团队合作将有助于博物馆的安全保障。
结论:博物馆保证措施是保护文物、服务社会的基础,是博物馆运营的重要环节。
博物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博物馆文物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对博物馆文物造成的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博物馆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博物馆在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地震、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发生时,以及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应对和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博物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1)总指挥:博物馆馆长,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副总指挥:博物馆副馆长,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
(3)成员:博物馆各部门负责人。
2. 博物馆气象灾害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1)负责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2)负责收集、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
(3)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四、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响应(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
(2)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文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游客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应急处置(1)组织文物转移、加固、保护等工作。
(2)对受灾区域进行巡查,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设备。
(3)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排除安全隐患。
(4)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3. 灾后恢复(1)组织文物修复、重建工作。
(2)对受灾区域进行环境整治,恢复正常秩序。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对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 资金保障(1)加大气象灾害应急资金投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3. 设施保障(1)加强博物馆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抗灾能力。
(2)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故宫博物院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故宫博物院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博物馆之一,在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结合故宫博物院对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从数字化保护、“数字故宫”建设、文物展示、数字化库房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之一,而传统的文物保护手段受到时间、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对于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故宫博物院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建立了完整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包括数字建模、数字拍摄、数字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
数字建模是文物数码化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数字拍摄获取图像,再利用数字化软件处理得到文物的三维模型,可以实现虚拟展览、数字化修复等多种功能。
数字拍摄技术是文物数码化保护的关键步骤之一。
故宫博物院采用高分辨率数字相机、激光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对文物进行数字拍摄,以获取尽可能多、尽可能精细的文物影像。
数字修复则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或重建,可以大幅度提升文物的保护效果。
第三章:“数字故宫”建设“数字故宫”是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将故宫文化资源感知、维护和传播的综合数字平台。
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数字化收藏和数字化展示。
通过数字化收藏将整个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全部数字化,方便管理、保护和利用。
通过数字化展示将故宫文物呈现于大众视野,实现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
为实现数字化收藏和数字化展示,故宫博物院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数字化手段。
通过数字化把控文物珍贵资料的存储、保护和传承;数字化展示可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VR、AR等新技术走进故宫博物院,欣赏到故宫文物的精湛之美和世界文化的厚重内涵。
第四章:文物展示数字化展示已成为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不同于传统展览的新颖魅力。
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展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文物数字化展示、虚拟展览、虚拟贴花、数字化展示系统等。
关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防洪安全的思考和建议
D oors & W indow s应用与实践关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防洪安全的思考和建议房星宇故宫博物院摘要: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是切实落实“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举措和主要内容,是现有故宫博物院功能的拓展和完善。
其选址位于海淀北部地区南沙河畔,三面环水形成独特秀丽的景色外,其防洪安全不容忽视,针对其存在的防洪风险,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防洪安全;建议1背景介绍故宫作为中国近代历史文化特别是宫廷文化最集中表现 的皇家宫廷博物馆,承担着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仟务。
故宫 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80多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168万件,无论是文物数量还是质量都居全国第一。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故宫博物院一直 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故宫古建筑已有600多年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的安全隐 患问题越来越突出。
主要表现为:受限于展示空间的严重不 足,故宫每年仅能向公众展出的文物数量不足1万件;故宫文 物超过50%需要修复维护,近50%文物的科学储藏条件亟待改 善;每日几万人的参观数量对建筑结构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等 问题。
为解决故宫面临的种种安全挑战,故宫一直致力于采 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文物和建筑的保护,如改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升级改造、适当控制参观人数、加强安全管理等,但 仍不能实质解决故宫对文物的安全保护问题。
为尽快从根木上解决故宫文物安全保护、科技修复和文 物展出空间等问题,2005年,故宫制定了《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大纲》,计划到2020年完成故宫总体修缮仟务目标。
为适应形 势发展需要,2012年提出了“平安故宫工程”工程总体方案,包 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 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7项内容,旨在有效缓解故宫 博物院在火灾、盗灾、震灾、文物自然损坏,以及文物库房、基 础设施、观众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实现故宫安全、健康、可 持续发展。
国家博物馆安全运维方案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博物馆内文物、展品等进行智能识别和分 类,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监控与预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博物馆内外环境进行智能监控和预警,及时 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智能决策与支持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决策系统,为博物馆安全运维提供智能化 决策支持和建议。
07
总结与展望
本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保障博物馆声誉
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其声誉和形象至关重要。有效的安 全运维方案可以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和稳定运营,维护其良 好声誉和形象。
02
安全运维总体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 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 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完善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博物 馆各项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通过制定和执行全面的安全运维方案,可以预防和减少博 物馆内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文物和游客的安全。
应对突发事件
博物馆可能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技术故障 等。通过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安全运维方案可以帮助博物 馆迅速应对这些事件,减少损失。
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
安全运维方案不仅关注安全问题,还涉及博物馆管理的各 个方面。通过实施运维方案,可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管理 水平,提高运营效率。
性。
应急保障
配备应急发电设备,确保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博物馆能 够正常运转,同时定期对应急发电设备进行测试和维护,
确保其可用性。
给排水系统安全运维
水质监测
定期对博物馆的给水和排水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水质问 题对博物馆文物造成损害。
设备维护
博物馆数字资源的保证——容灾备份
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数据的存储备份 。
给 博物馆数字资源带来威胁的因素很 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 自 然灾害和 战争灾害 ,如水灾 、火灾 、雷击 、地震等 ( 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设施 的损害 , 如服务损害 、 存储设备损害 、 建筑物倒塌 、 电源 中断等 ) 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导 致存储数据被破坏或完全丢失 ;②系统管
、
对博物馆数字资源灾难的认识
信息和数据是博物馆重要的资产 。博
容 灾备份 物馆的数字信息有数据类型丰富 、数据量 大 、增长迅速等特点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博物馆
数字化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的不断发展 , 数据和信息逐渐成为博物馆 的业务基础 ,
信息 数 据 的安全 毫 无疑 问地 成 为博 物 馆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统故障 、人为误操作 、传输 中断 、电网停 电、服务器崩溃 、磁盘损害等系统风险 、
数据 中心的灾难性丢失都可能造成博物馆
备精度的提高 ,虚拟技术 、三维技术的应 用与发展 , 博物馆的数据类型会越来越多 ,
博物馆数字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数据资
数据资源文件的损害或丢失 ,甚至造成严
包括藏 品数据库 、博物馆网站 、多媒体展 陈 、数字博物馆 、办公 自动化等等 。数字
资源 包括 数 字化 的文 物 档案 、扫 描 图片 、
务应用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和保 障。虽然可以从端点准入管理 、 网络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 、用户认证安全 、存储系统 冗余技术保护等多方面 、多层次地对信息 数据进行不同等级 的安全保护 ,但是发生
的 灾难 恢复软 件可 以 自动 实现 主 数据 中心
了一个表格 、批处理逻辑错误 、人为破坏 等) ; ③计算机设备故障 , 其中包括存储介 质的老化 、失效 ;④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 破坏 ; @I n t e me t 上 “ 黑客”的侵入和来 自 内部网的蓄意破坏等 。 据不完全调查 , 4 0 %
文物保护科技应用案例分析
文物保护科技应用案例分析封面图:一幅展示传统文物的图片,表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1. 引言文物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为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提供了许多可能。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文物保护科技应用的案例,探讨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和价值。
2. 案例一:数字化展示与保护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文物的数字化展示与保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以故宫为例进行分析。
故宫博物院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拥有的珍贵文物,采用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技术。
首先,故宫对其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整理和建档工作。
每一件文物都被精确地测量、拍摄,并且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数字化存储。
这样一来,文物在数字化平台上得以保留,不仅方便了文物的查阅和学术研究,同时也降低了文物被触摸和破坏的风险。
其次,故宫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对文物的数字化展示。
观众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仿佛置身于故宫内,与珍贵文物亲密接触。
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同时也减少了将文物直接展示在光线和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的风险。
通过数字化展示与保护,故宫成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3. 案例二:激光清洁技术文物保护中,激光清洁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为例,这些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物的瑰宝,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使其表面积累了大量灰尘和污染物。
然而,使用传统的手工清洁方法可能会对兵马俑本身造成损害。
因此,文物保护专家采用了激光清洁技术对兵马俑进行了清洁处理。
激光清洁技术利用激光的高压力、高温度和高能量,将灰尘和污染物从文物表面脱落,而不会对其造成物理和化学损害。
通过激光清洁技术,陕西秦始皇兵马俑焕发出原本的光彩,不仅恢复了其本来面貌,同时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
4. 案例三:纳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中。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
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
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
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
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
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
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
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
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
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
博物馆安保应急措施:保护藏品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博物馆安保应急措施:保护藏品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承载着珍贵的文物和藏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博物馆安保工作尤为重要。
在日常运营中,博物馆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和意外情况。
因此,制定高效的应急措施对保护藏品和游客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博物馆安保应急措施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防火防水措施火灾和水灾是博物馆常见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文物和藏品很容易被损毁。
同样,水灾可能会对藏品造成严重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防火和防水措施:•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博物馆内部设置火灾报警器,及时发现火源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撤离路线规划:制定详细的撤离路线图,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并避免堵塞。
•安装自动喷水系统: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可安装自动喷水系统,及时进行灭火。
•水灾应急预案:制定水灾应急预案,包括及时关闭水源、挖掘排水系统等。
2. 监控系统和安防设施为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和安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安防设施:•CCTV监控系统:安装闭路电视摄像机以实时监控博物馆的各个区域,便于安全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门禁系统:为了控制博物馆的进出人员,可安装门禁系统,限制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博物馆内部。
•安全警报系统:安装安全警报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通知安全人员。
•安全巡逻:设置安全巡逻,确保博物馆各区域的安全以及及时处置异常情况。
3. 温湿度控制和防虫防蛀温湿度是文物和藏品保护中重要的因素。
适宜的温湿度可以防止文物受潮、发霉或变形。
另外,文物中具有机械部分的,也需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控制以减少虫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温湿度控制和防虫防蛀措施:•空调系统:安装空调系统以控制博物馆的温湿度,确保恒定且适宜的环境条件。
•蓄水池和加湿系统:在干燥季节,可以通过蓄水池和加湿系统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防虫防蛀剂:使用专业的防虫防蛀剂进行防护,以防止藏品损坏。
故宫博物院数据容灾解决方案
故宫博物院数据容灾解决方案【摘要】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各种文字、图片、流媒体信息,数据存储量大,种类多,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针对超大容量的数字图像信息、视音频信息和标本数据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进行集中数据存储,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容灾方案,以便于管理、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存放,实现博物馆数据资源的数据保护管理。
根据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立容灾备份中心,并在将来形成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容灾方式。
【关键词】数据容灾两地三中心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各种文字、图片、流媒体信息,数据存储量大,种类多,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博物馆数据资源,其安全性将是重中之重。
因此,针对超大容量的数字图像信息、视音频信息和标本数据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进行集中数据存储,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容灾方案,以便于管理、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存放,实现博物馆数据资源的数据保护管理。
根据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立容灾备份中心,并在将来形成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容灾方式。
经过与故宫博物院领导和容灾技术专家的交流,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业务需求和系统规划提出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1 故宫博物院容灾方案系统需求1.1 系统现状故宫博物院主要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利用系统。
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主要以服务器为主的运行模式,部门系统采用了数据集中存储的方案。
博物馆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博物馆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管理效率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优化决策的重要工具,博物馆也不例外。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管理挑战,如藏品管理、观众服务、展览策划等。
通过合理利用大数据,博物馆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大数据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产,对藏品的有效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人工记录和纸质文档,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
首先,通过建立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将藏品的详细信息,如名称、年代、材质、尺寸、来源、保存状况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存储。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扫描、拍照、文字录入等方式采集,并与藏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丰富的藏品数据库。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藏品的分布、类别、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通过分析藏品的年代分布,可以了解博物馆藏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覆盖情况,为进一步的藏品征集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藏品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可以发现藏品之间的技术传承和演变关系,为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用于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通过在藏品存放环境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与藏品的材质和保存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延长藏品的寿命。
二、大数据在观众服务中的应用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了解观众的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提升观众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
大数据在这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渠道收集观众的信息,如年龄、性别、地域、参观目的、参观时间、停留时长、感兴趣的展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观众的构成和偏好,为制定营销策略、优化展览内容和服务设施提供依据。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实现措施
文化艺术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实现措施□李锦文/文作为中华民族故事的重要讲述者,博物馆文物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人们尽可能多地走近文物、感受文物、了解文物,成为目前博物馆重要课题。
当下数字技术已在各大博物馆中广泛应用。
在前沿科技快速发展和迭代背景下,最新的数字技术乃至理念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采纳与运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数据化上,而是促进文物与文物、文物与场所、文物与人之间连接的构建与加强,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文物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来。
1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1.1 实现文物历史信息的妥善保存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实现了高度网络化,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够对物质实体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目标信息自动筛选和快速整理,通过海量深度计算,实现物与其他在场或不在场物的联系。
文物是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所蕴含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通过其脆弱而唯一的物质实体所承载。
因此,对文物物质实体的保护一直放在各类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首位,也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地实现文物保护,众多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应用到文物保护中。
受限于物质实体的脆弱性,即便在馆藏条件下,依然存在文物因长时间病变累积而导致诸如重要信息丢失等问题的情况,更遑论因各种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文物不可逆的伤害乃至损毁。
数字化保护使博物馆能够以文物自身空间结构为基础,以数字点云、图像纹理、红外光谱等各类数据为形式,保存某个特定时间点上高精度、多维度、可溯源的文物信息。
尤其是数据采集方式大多是非接触式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文物的影响。
多维度、可溯源数据所具备的方便调阅、比对等优点,可以在文物安全和方便、广泛调用文物数据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诉求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1.2 提升文物物质实体保护技术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针对文物物质实体的某次具体干预,更是一个面向作为客体的文物长期的、不间断的主体认识过程。
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
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获取数据的宝贵来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依赖数据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经验。
因此,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数据管理的挑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博物馆数据管理的挑战1. 数据来源多样化:博物馆的数据来源包括展品、访客信息、学术研究和活动记录等。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渠道,如文物鉴定、游客问卷、科学实验室等,形式各异,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处理困难。
2. 数据量庞大:博物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每天都会不断增加。
这些数据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存储和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 数据质量保证:博物馆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和展览的准确性。
然而,数据质量不一致、缺失和错误是常见的问题,例如文物编号错误、图像质量低等,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安全性:博物馆数据包含重要的文化遗产信息,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访问是常见的威胁,需要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
二、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解决方案1. 数据整合与标准化:针对数据来源多样化的问题,博物馆可以引入数据整合与标准化技术。
通过建立一致的数据字段和格式,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到一个集中的数据库中,方便数据的管理与查询。
2. 数据存储与备份:为了满足庞大的数据量需求,博物馆可以采用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不仅能够提供高效的存储空间,还可以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据质量控制:博物馆可以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质量监测、数据清洗和数据纠错等环节。
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博物馆工作的效率。
4. 数据安全保护: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博物馆可以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
例如,使用防火墙来保护网络安全,加密存储来保护数据机密性,制定访问权限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数据无价确保安全多级企业数据容灾解决方案对比
数据无价确保安全多级企业数据容灾解决方案对比
向峰
【期刊名称】《微型计算机》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ERP系统的核心数据越来越依赖。
如果说,财务困难有可能阻碍企业发展,那么核心数据的丢失就有可能直接摧毁一个企业。
各种各样的灾难就像灰尘一样潜伏在企业周围,一时的疏忽就可能造成企业核心数据的丢失。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向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故宫博物院数据容灾解决方案 [J], 刘硕
2.浅议多级数据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李洪洋
3.大数据容灾备份技术挑战和增量备份解决方案 [J], 罗圣美;李明;叶郁文;
4.多级数据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薛仓
5.融媒体时代多级数据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魏峻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故宫的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
故宫的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凭借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珍贵的文物收藏,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所面临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故宫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被引入到故宫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数字化技术为故宫的文物保护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
过去,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摄影,可以准确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形态和细节,实现文物数据的全面、真实呈现。
借助数字化技术,故宫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文物的数字化记录,提高文物的管理效率。
其次,数字化技术为故宫的文物研究和展览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传统上,学者们想要研究一件文物,往往需要亲自前往故宫,现场观察和研究。
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
现在,通过数字化的三维模型和高清影像,学者们可以在不到故宫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故宫还可以通过数字展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文物,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为故宫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方案。
文物的保存和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的监管。
传统上,故宫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的文物管理系统,故宫可以实时监测文物的状态,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还更加便于信息的管理和共享。
然而,数字化技术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高昂的成本限制了许多文化机构的实施。
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目前,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在中国还相对匮乏,这也制约了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推进。
增强现实技术在故宫文物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故宫文物保护中的创新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故宫博物院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世界级文物的博物馆,积极探索AR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保护文物的可持续性,并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普及。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物珍品。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和人工保护存在诸多不足,许多文物面临着腐蚀、损坏、丢失等危险。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从而为后代留下更为完整的历史遗产。
首先,AR技术能够实现对文物的虚拟还原。
传统的展览方式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向观众介绍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但很难还原文物本身的细节和风貌。
而借助AR技术,观众可以通过AR眼镜或移动设备,看到文物逼真的虚拟形象,了解其原貌和使用方式。
比如,观众可以通过AR眼镜欣赏故宫建筑群的辉煌,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互动,感受皇家生活的细节等。
这种虚拟还原的体验,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AR技术还可以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文物因长时间的存放和使用而出现了损坏或腐蚀现象,传统的修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同时还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二次伤害。
而利用AR技术,可以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进行数字化修复。
通过将文物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R设备中,修复人员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文物的细微损伤,并进行准确的修复工作。
此外,AR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文物损害的因素,提高文物保护的精准度和效果。
除了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应用,AR技术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互动的参观体验。
传统的参观方式往往是观众在展览馆内按指定路线逐个参观,缺乏灵活性。
而利用AR技术,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参观的内容和路线。
AR技术可以通过导航系统指引观众参观,提供多个观看角度和深度解读的选项,并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和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数据容灾解决方案
【摘要】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各种文字、图片、流媒体信息,数据存储量大,种类多,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针对超大容量的数字图像信息、视音频信息和标本数据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进行集中数据存储,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容灾方案,以便于管理、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存放,实现博物馆数据资源的数据保护管理。
根据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立容灾备份中心,并在将来形成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容灾方式。
【关键词】数据容灾两地三中心
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各种文字、图片、流媒体信息,数据存储量大,种类多,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博物馆数据资源,其安全性将是重中之重。
因此,针对超大容量的数字图像信息、视音频信息和标本数据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进行集中数据存储,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容灾方案,以便于管理、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存放,实
现博物馆数据资源的数据保护管理。
根据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立容灾备份中心,并在将来形成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容灾方式。
经过与故宫博物院领导和容灾技术专家的交流,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业务需求和系统规划提出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1 故宫博物院容灾方案系统需求
1.1 系统现状
故宫博物院主要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利用系统。
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主要以服务器为主的运行模式,部门系统采用了数据集中存储的方案。
数据采集、加工和利用系统通过nas存储作为临时存储介质,对加工完成的数据通过fc san的架构统一的存储到专门的系统核心存储设备中。
对于数据保护方案部分,通过nbu备份软件,将重要的数据备份到带库或者是磁盘阵列中。
如何为上述业务系统提供灾难备份支持,确保了业务系统的7×24×365的业务连续性,实现了无数据丢失的灾难备份系统。
将是故宫博物院信息系统下一步的建设目标。
1.2 建设目标
根据故宫博物院现行的容灾规划,容灾项目建设分成两个部分:(1)同城容灾规划:故宫中心机房:主数据中心,用于业务的生产运行,作为集中监控中心。
北京同城容灾机房:同城备份数据中心,用于在主数据中心出现短期无法解决的故障或非区域性灾难
时,将部分业务或全部应用系统切换到同城备份数据中心。
(2)异地容灾规划:异地容灾机房:异地备份数据中心,用于北京发生区域性灾难发生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关键的业务应用系统恢复。
3 故宫博物院数据保护方案
在对故宫博物院生产中心现有环境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异地灾备与同城灾备建设的系统需求,严格遵循故宫博物院数据保护规划的容灾策略和设计原则,本容灾方案,包含异地灾备和同城灾备总体方案,涵盖生产中心存储整合,以及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几个主要部分。
3.1 故宫博物院数据同城容灾方案
我们在规划灾难恢复方案时,首先应根据具体业务要求明确灾难恢复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
因为不同的灾难恢复目标,会有不同的灾难恢复技术实现方案,以及炯然不同的投资规模和运行成本。
通过存储设备的mirrorview同步镜像方案,实现同城容灾。
mirrorview的实施和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透明,即不占用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
而且不同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可以通过一套mirrorview实现容灾。
mirrorview同时支持双向的容灾互备。
mirrorview用来复制基于san存储网络的数据。
(见图1)在异地容灾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步实施。
针对故宫博物院的需求,建议采用基于存储阵列的mirror view 中心容灾方案。
在北京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建议采用基于存
储阵列的无数据丢失的mirror同步容灾方案。
这种方案能够在保障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数据0丢失。
3.2 故宫博物院数据异地容灾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性的保护,故宫博物院在实现同城容灾的基础上建立两地三中心的异地灾备中心,防范区域级的灾难。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先建设北京同城容灾中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异地容灾中心;最终形成2地3中心的容灾架构(见图2)。
这样一个同城灾备加上异地灾备的三中心灾备方案,根据容灾规划,生产数据中心作为总行生产中心,运行绝大部分业务系统,并且作为集中的监控中心。
同城备份中心实现与生产中心应用级的灾备功能,确保rto和rpo范围内的业务持续运行,防御非区域性灾难。
异地数据容灾中心实现数据级的备份,常规情况下用于测试系统,用于防御重大区域性灾难。
在北京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到异地灾备中心之间建立基于磁盘阵列的mirror异步数据复制,实现无距离限制、无数据丢失的远程数据备份方案。
生产中心的磁盘阵列与同城灾备中心磁盘阵列保持同步关系。
同城灾备中心与异地备份中心间磁盘阵列为异步关系。
在正常运行时,将生产中心的存储系统设置成源磁盘,将同城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设置成目标磁盘,这样源磁盘中的数据就会在mirrorview的管理下通过数据备份通道镜像至目标磁盘之上,
mirror同步方式可以保证写入磁盘的数据绝对不会丢失。
当生产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利用同城灾备中心同步的mirror 备份数据和同城灾备中心的备份机,可有效的将生产数据恢复到完全一致的生产状态。
与此同时同城灾备中心mirrorview将实时传送至异地的灾备中心,保证同城区灾难备份系统完整性和远程备份系统的有效性、自动化。
灾难备份系统在灾难发生后能否快速接替或恢复系统工作,使业务系统尽快恢复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工作和多种规程予以保障。
得当的组织管理工作、训练有素的人员可以大大缩短恢复的时间,组织管理工作是灾难恢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4 结语
随着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故宫各信息系统应用不断增加,各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故宫数据中心存储的重要数据主要包括:文物管理系统的影像数据、古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影像数据、文档管理系统的文档数据、院办公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影像管理系统的影像数据和视音频资源管理系统的视音频数据等。
这些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如果重新收集整理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大量人员,工作量巨大,且文物的再次进出库,对于文物安全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并且许多数据珍贵的视音频和影像数据是不可再生的数据,本身就是珍贵的文物。
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容灾解决方案的提出,将有效的保护故宫博
物院这些珍贵的数据,使其不会再存在丢失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