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以新浪网评论频道“新浪评论”为例
网络新闻评论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以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聚集在一起、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的相互对话的个体观念为基础的,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络诞生后公共领域在中国才有了真正的实践平台。
网络评论的蓬勃发展也日益被人们称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路径。
当前中国社会正逐步告别传统的熟人社会,并步入陌生人社会。
这一特征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试通过对网络进行陌生人社会的框架搭建,以寻找公共领域构建最需要的公众和公共舆论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公共领域的网络评论路径提出建议。
一、网络虚拟特性成就完全陌生人社会如果说中国当代社会仍有乡土社会的部分残存的话,那么在网络社会中,中国乡土社会早已被现代社会,陌生人社会所取代。
首先,网络的虚拟特性使网络用户可主观选择以任何身份进入网络,所以网络用户彼此无从知晓对方的真实身份,因而无法确定彼此之间的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其次,网络用户身份的隐匿特性给予网络用户极高的行为自由度,其信守的价值准则同时也就呈现流动的状态。
最后,网络群体集结的短暂性使网络用户自由选择进出网络社区与团体。
以上三点既是陌生人社会的界定标准,也是当代中国网络社区成为完全陌生人社会的证据要素。
如果说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虚拟镜像。
那么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利益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将出现相对应各种地位的群体、集团或阶层,并各有其利益诉求。
这与前文提及的网络群体不同,网络群体是短暂存在的,社会群体却只能因着社会制度、资源和机会占有等实质性改变才会发生变化。
所以说,网络陌生人社会的秩序整合也不能完全依靠现实社会的束缚力量。
同时,网络这个完全陌生人社会的秩序维系应当回归最原始的利益本质。
二、利益牵引:网络评论整合网络陌生人社会秩序图景“每一种话语都代表着一定利益群体”①,评论即如此。
1、网络评论类型及展现的利益主体社会学家赫伯特·甘特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
面向网络新闻领域的评论情感极性分析
面向网络新闻领域的评论情感极性分析任聪;李石君【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7(053)001【摘要】网络新闻评论情感分析对于互联网时代分析舆情、掌握民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聚焦在评论自身的分析而忽略评论间的结构关系,因此利用该关系生成评论关系树,并基于评论关系树建立情感极性判别规则。
将评论经过预处理后,同时采用基于扩展情感词典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方法来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动态扩展了情感词典,设计了情感极性分类器。
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评论结构关系之后,两种方法的分析准确率均较没利用该关系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Sentiment polarity analysis of Web news comments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nalyzing public opinion and mastering the polls in the Internet age. Nowadays researches are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comment itself and ignoring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mments, so the paper uses the relationships to build comments relationship tree, and constructs the sentiment polarity decision rules with the tree. After pre-processing, it takes the both methods based on sentiment dictionary and on SVM to analyze the sentiment polarity, extends the sentiment dictionary dynamically and designs the classifie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s get higher precision after the comments relationship tree is bringing in.【总页数】6页(P77-82)【作者】任聪;李石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1【相关文献】1.面向电力领域的微博评论情感分析 [J], 宋硕;雷景生2.基于情感本体的在线评论情感极性及强度分析:以手机为例 [J], 郑丽娟;王洪伟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以新浪网评论频道“新浪评论”为例 [J], 罗实;杨俊君4.面向在线评论的领域情感词典的自动构建 [J], 宗宇;方朝阳;吴波5.基于相干机制的评论情感分析及长文本的情感极性探讨 [J], 黄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阐释与探析
关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阐释与探析“公共领域”这一概念首先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由汉娜·阿伦特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市民社会的考察向度,即将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结合起来,把对市民社会的考察纳入到公共领域当中去。
但是,这个理论到哈贝马斯手里才被真正认识和发展,也逐渐被大家所了解。
哈贝马斯在阿伦特的基础上发展了“公共领域”这一理论,并且着重关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希望可以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所谓“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认为就是“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结构是由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构成的,私人领域完全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自治性是私人领域的重要特征。
所谓的公共领域是相对于私人领域而言的,如果不存在私人领域,也就无公共领域可言了,所以,哈贝马斯认为,必须要保持私人领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才能保障私人领域的存在,也才可以使得公共领域的存在,而公共领域的存在就意味着公众可以从私人领域进入到公共领域去反对公共权力机关的不合理,从而保障公共权力机关的“政治合法性”,达到社会的稳定性,解除“政治合法性危机”。
因此,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
首先就是公众,这些公众是不受国家权力机关控制的个人的自愿集合。
哈贝马斯认为他们之所以组合在一起构成“公众”是因为拥有共同的普遍利益。
这些人是开放的,是流动的,哈贝马斯没有给个体进入到“公众”设立任何阶级或阶层、财产甚至是教育水平的限制。
其实,这所谓的公众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像是一种“市民社会”中的私人集合。
其次是公共舆论。
在哈贝马斯看来,这种公共舆论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与目标。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反思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反思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现代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他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公众参与和讨论来达成民主决策。
在中国,公共领域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媒体、政府决策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然而,其应用也面临一些反思和难题。
在媒体领域,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媒体是公共讨论的平台,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可以形成公共舆论。
在中国,公共领域理论影响了媒体发展,媒体逐渐从官方喉舌转变为独立的舆论空间,并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民间自媒体兴起,使得公众有了更多参与话语权。
然而,中国的媒体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媒体监管过于严格,存在审查制度,限制了公众的表达权利。
此外,一些商业化的媒体更倾向于追求利益,报道真实性和公共利益考量不足。
在政府决策领域,公共领域理论提倡政府应当充分倾听公众意见,通过公共讨论和参与实现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中国也开始重视公众参与,例如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试点。
然而,公众参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政府在实践中存在政策制定的不透明,公众参与渠道有限,对意见的回应不够及时等问题。
另一方面,公众在参与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在社会组织领域,公共领域理论引导着公益组织和独立思想者的发展。
公共领域理论强调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公共性,鼓励公民组织参与公共讨论和监督政府行动。
在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鼓励和支持,然而,也面临一些困扰。
公益组织的注册和监管制度不完善,会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一些公益组织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责任制约,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总的来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确实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些启示。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制度环境限制了公共领域理论的应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以发展论坛为例史娜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开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以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例解析网络论坛对拓展公共领域的积极意义,之后又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公共话语构建的局限性,最后表明网络论坛已经接近于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公共话语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当代的黑格尔”。
1961年,他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一书中,他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建筑学的综合思维方式,对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丝毫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本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该书中提到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公众可以快捷、方便的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之中,网络论坛给公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局限,网络论坛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构建公共话语的责任。
一、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解“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
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立足于批判的立场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结构、功能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展望。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看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①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有别于私人领域,只限于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纳布尔哈贝马斯(NormanHabermas)的公共领域理论为例,来论述公共领域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首先,“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应当被所有人尊重和保护的空间,其中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进行公开讨论,展示自己的文化和意见。
这个空间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团体或社会制度,而是一个共同的域,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纳布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主张,如果社会允许政治伦理讨论,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他的理论提出了“公共领域”的关键原则,即“参与权、利益平等和客观性”。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要保持“参与权”,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权利,无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宗教信仰或性别。
也就是说,公共领域不能被任何专制形式称为自己的,而是一个全体共有的区域,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强权和压迫。
此外,“利益平等”这一原则也是哈贝马斯的理论的重要方面。
所有公共领域的交流和回答都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被普遍接受或否定的,这样才能保持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同时,公共领域也应该是一个“客观”的领域,不能被任何特定意识形态所影响,所有参与者都应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平等尊重地看待他人的言论和观点。
纳布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公共领域”的概念,而且可以提供一个道德基础,使个人和团体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领域的活动。
纳布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身贡献,关注普遍关切,推进政治和社会变革。
总体而言,公共领域是一个必须平等尊重的独立空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才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身的审美和智慧,参与公共事务,实现社会变革。
纳布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提出了“参与权、利益平等和客观性”这三点重要原则,帮助大家理解并发挥公共领域的意义,推动政治和社会变革。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三个特征,进而从哈氏的公共领域角度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演变过程,包括主体、场域和民主机制。
再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的利弊。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一、公共领域的涵义和特征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
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通讯、出版、党派、沙龙、书籍、杂志等等。
由此定义可见,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①二、网络公共领域——全新的社会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促使人类加快文明的步伐。
然而网络中是否有真正的公共领域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一)网络公共领域——真正意义公共领域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成为信息社会的载体,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广泛性,开放性,多样性,便利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正是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传媒的上级控制下级的传统状态。
使人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哈氏在其著作中他说:在封建社会里,大众传媒并没有存在真正的大众传媒,其实也就不存在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随着信息交流机制的建立,新闻出现后,真正的公共领域才出现。
②而今天的网络使任何人能随时在有网络的地方以低成本传播和接收信息,任何人都在同一个公共领域中进行交互式的讨论。
由此可见,网络的出现和应用代表一种新的社会状态——网络社会,它直接导致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产生。
网络公共领域是在现实存在的,它既具有传统公共领域的核心性特征,同时又突破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空间范围,实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交往由实践向虚拟空间的转移。
首先,哈贝马斯的定义提出了公共领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公众、公共空间、公共舆论。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一、引言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的重要代表,他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性观点。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公共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成员进行理性讨论和民主决策的场所,是一个超越私人利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领域。
在哈贝马斯看来,新闻媒体、文化产业以及公共话语是构成公共领域的重要元素。
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逻辑渗透到了公共领域,导致公共意见逐渐被商品化和市场化。
三、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对传统公共领域造成了冲击。
首先,新媒体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分散化,导致公共话语的凝聚力下降。
其次,网络空间缺乏有效治理机制,造成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滋生蔓延。
此外,个人化定制的信息环境也加剧了人们对于“信息茧房”的封闭式选择,使得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四、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重构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公共领域正在经历着重构和变革。
首先,传统媒体机构纷纷转型,探索融合传播模式,拓展跨平台合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其次,网络空间治理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加大网络治理力度,打击网络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同时,在舆论监督、网络问政方面也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并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五、新媒体推动公共领域多元化发展尽管新媒体对传统公共领域构成了冲击,然而它也为公共领域带来了更多元、更开放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直接参与话语权争夺。
其次,在内容生产方面,“长尾效应”使得各类小众内容得以存续和发展,促进了文化多样性。
新浪网络新闻模式初探
新浪网络新闻模式初探
付晓燕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1998年,尝到“’98世界杯”报道甜头的四通利方开始转入时政新闻,并于9月成立专门的时政新闻频道,也就是新浪新闻中心的前身。
经过多年发展,新浪新闻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新闻模式和传播理念,并因此成为称雄国内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而新浪模式也逐渐成为各大网站纷纷沿用的网络新闻模式。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付晓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以新浪网评论频道“新浪评论”为例 [J], 罗实;杨俊君
2.新浪网络新闻模式初探 [J], 付晓燕
3.重大新闻事件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研究——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对\"2018年中非
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专题报道为例 [J], 陈晓雯
4.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身份表达——以人民网和新浪网为例 [J], 陶恒
5.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身份表达
——以人民网和新浪网为例 [J], 陶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观点分1
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观点分析哈贝马斯角度下的网络论坛公共舆论分析摘要:文章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入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舆论的概念在网络中的表现以及网络舆论的意义等,以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天涯,猫扑以及微博和热门事件进行举例分析,不断地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于公共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形成公共舆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共舆论;公共领域Abstract:this paper habermas "public sphere", then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habermas about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network opinion significance, etc,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most sought-after tian ya, independent and micro Po and popular events for example analysis, constantly with ahab'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etwork for the public domain BBS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form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opinion.Keyword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Public domain1目录引言 (3)一:“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概念理解 (4)二:网络公共领域中公共舆论 (5)(1)“我爸是李刚”一个典型公共舆论案例的实现 (6)(2) “日记局长”雇人删帖,欲盖弥彰入牢房 (7)(3)我国微博用户注册量超1亿改变公共舆论走向 (8)三、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及参与者素质良莠不齐,引起对网络公共舆论是否为哈贝马斯所说的质疑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3)2【正文】引言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①是西方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自1960年代以来,哈贝马斯就被誉为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学术观点深植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德国贤哲深厚的哲学及社会学传统中,其影响力遍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启示
NEW S RESEARCH
论全 媒体 时代 的舆论 监督
哈 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 的启示
口 何 彤 宇
【 摘 要】 社会 对权 力的制 约是必 不可 少的 ,而公 共领域 就是 一个有效 的监督机 制 。在 公共领 域的 结构转 型
中,哈 贝马斯认 为核 心是 公共舆论 。在哈 贝马斯看来 ,由于垄断资本的兴起 ,传统媒体 时代 ,公 众在信息传播过程
间——公共领 域 ,是监督制 约国家公共 有典 型批判性特征 的公众舆论 。哈贝马 学 者 斯 卡梅 尔 这 样评 价 哈 贝 马斯
权力 的重 要社会力量和有 效机制 。随着 斯 指出 : “ 公众舆 论”指 的是有判 断能 公共领 域理论意义 : “ 人 们不再 以媒 体 市 民社会 的发展和公共领 域的壮大 ,社 力 的公众所从事 的批判活动 , “ 公众舆 与政权 之间的关系如何 来衡量媒体 的 民
核 心。”
在 公 共 领域 的理 论话 语 建 构 中 ,
阿伦 特起到 了不 可替 代的作用 。尽 管阿 统 治者 必 定会 遵 循 其 中的真 知 灼 见 。 伦 特在论述公共 领域 时没有直接谈 论传 “ 公共领域 ”所形成 的这 种公众舆论 , 媒 ,但她强调公共 领域 的 “ 公共 ”一词 即便不 能代 表每一位公众 的意见 ,但却
集 ,又 防止公众彼此竞 争 ,营造 了一个 仅 将对行政权力 产生深刻 的影 响 ,同时 共权力实施监督和制约的动态过程 。 共 同拥有 、共 同使用 的场域 。
赋予行政权力以厚实 的合法性基础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 8 4 8 — 1 8 4 9年创
哈贝马斯等则在公共领域思想 中将 的社会制约权力 思想加 以完善 和发展 ,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2002年3月第21卷第2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ofChinaYouthCollegeforPoliticalSciencesMar.,2002V01.2lNo.2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北京100089)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
他在4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
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鸟托邦色彩,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次的,对于在现实情境下建构中国的公共领域和发挥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具有学术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传媒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2)02—0123—06I-I幽rllmS’stheoryofpubficsphereandmediaZI-IANJiang(DeportmentofJournalism&国踟lm池咖n,俄mYouthCollegeforPoliticalSc/ences,&分垤100089,Ch/na)Abstract:Habermasisoneofafewgreatencyclopedicthinkersintoday’Swodd.InhisbookThe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thePubl/cSpherepublishedfortyyearsago,heputforwardaweU—knownargumentthatmediaphysakemelroleintheSO—calledpublicsphere.Althoughhismediatheoryistaken88autopiantic—tionassameashisothertheories,ithasbroughtmuchresponsefromtheacademicfieldofmasscommunica—tion.ThistheoryissignificantinboththeacademicsenseanditspracticalonetooutliningChina’Spublicsphereandgivingfullplaytothemediaasapublicsocialfunction.Keywords:I-Iabermas;publicsphere;structuraltransformation;media40年前,“公共领域”(德语Offentlichkeit,英语publicsphere)--词在德国当代大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nabel'nla8)的一本名著(naber-I璐,1962/1989;哈贝马斯,1999a)[1J【p”中被概念化了。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
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
《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概述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
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
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
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渊源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在20世纪的哲学与社会理论中,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公共领域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将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视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概念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探讨其在新媒体时代的演变与现状。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于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
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之间的空间,个体可以在此进行理性的讨论和辩论,以形成公众意见。
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讨论和互动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
他指出,18世纪欧洲市民社会的兴起为现代公共领域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馆、书报亭等场所成为人们聚集讨论、表达观点的重要场地。
这些场所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使公众能够参与政治生活。
传统公共领域的特征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传统的公共领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
理性讨论:参与者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达成共识,形成公众意见。
独立性:公共领域相对独立于国家和市场,使得它能够发挥监督和批评的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这一传统公共领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挑战。
商业化、媒介集中化、信息的不平等流动等问题逐渐显现,使得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困难,导致了意见分歧和社群分裂。
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公共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兴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公众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形式。
下面我们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公共领域概念的一些重要影响。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垄断。
在过去,主要由少数媒体机构掌控信息发布权,而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
网络中是否存在“公共领域”?——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视角
网络网络中中是否存在是否存在““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基于基于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视角视角.朱珠1,郭晴2(1.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2.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要]]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提出网络中有公共领域的存在,认为网络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构成三要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运行方式和特征,认为网络公共领域的主体是网络社会群体,场域是网络空间,民主机制是网络对话。
最后通过结论,指出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从政府、公众和媒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以保证网络公共领域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类条件》中提出的,后经过尤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对此理论进行发展性的研究。
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1] p35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通讯、出版、党派、沙龙、书籍、杂志等等。
由此可以认定为它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哈氏把公共领域的特征概括为两点:第一,公共领域是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
它介于公与私的交叉点上,既不完全公也不完全私。
它的根本原则是:属于私的范畴, 非强制性、不受官方干预,也不受任何教条、传统和权威限制与约束;公共领域不同于私人领域,其关注的是私人领域中关于.作者简介:1.朱珠(1987-),河南商丘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2.郭晴(1988-),河南洛阳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共事务的部分,公共领域所形成的意见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普遍意志,这种多数人的共同意识是形成公众或公共意见的关键;例如在过去的2012年里,网络中从“房姐”、“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不雅事件,正是说明了在这一领域中,人人都拥有一个“麦克风”。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全称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把握”,是一种由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Hans Habegger)提出的理论。
鉴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以及它与个人权利的关系,这一理论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定义为任何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的成员都可以被总体条款视为同等的,并受到相同的利益保护。
它不仅涉及公共领域中的传统国家机构,如国家惩罚系统,还包括宗教团体,公司和其他组织。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可以被概括为法律,道德,政治,文化和宗教等五大类。
在社会学家看来,公共领域是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它建立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框架,也为社会维护秩序和正义提供了支持。
公共领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方向,以及建立秩序和公平的社会环境的共同利益。
另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同样用于处理个人和集体现代权利的关系。
例如,哈贝马斯提出,目的是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以便个人和集体均受到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保护应该在公共领域中得以有效实施。
因此,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指出,个人和集体之间应具有均衡的关系。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认为可以帮助建立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现代制度。
例如,德国的宪法被视为依据哈贝马斯的理论而制定,它使得公民在有权利和自由重要性的视角下保护公共领域。
另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可以指导其他国家在建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制度时应采取的步骤。
此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结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通过研究公共领域如何影响实现公平和社会公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指导社会的发展和维护公正的社会环境。
总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它不仅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而且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结构,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以及建立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现代制度。
因此,对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等关键问题,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的“内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意义的“内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佚名【摘要】Although Habermas finds the influence of power and money on free communication in his theory public sphere, he only admits that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of capital and the degre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edia, whose negative effect can be filtered in the public sphere to a great extent. But to Baudrillard, the problem of modern public sphere is that mass media produces“publicity”for the sakeof“publicity”, which leads public speech to lose its real pragmatic function and becomes a simulated publicity hard to be differentiated.%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理论中虽然也看到权力和金钱对自由交流的影响,但他认为这只是资本的介入和传媒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的结果,其负面影响可以被公共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
而在鲍德里亚看来,现代公共领域的症结在于,大众媒体为了“公共性”生产“公共性”,这导致公共话语丧失了真实的语用学功能,变成了真假难辨的仿真的公共性。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19-25)【关键词】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公共话语;大众媒体;内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9在公共领域理论中,哈贝马斯认为妨碍公共领域中自由交流的是权力和金钱,忽视了公共领域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问题。
试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解释网络空间
合理 的讨论或者批判 。1 9 6 4年 , 哈贝 马斯 又给 了公共 领域一
个 明确 的定义 : “ 所谓公共 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 我们的社会生
活的一个领域 , 在这个领域 中, 像 公共意见这样 的事物 能够形 成。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 有公 民开放 。 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由各 种对 话构成 , 在这些 对话 中, 作为私 人的人们 来到一 起 , 形 成
学 术 沙 龙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0 1 30 2
-
试 以哈贝马斯 的公共领域理论解释 网络 空 间
朱 丽
( 青 岛大学 文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哈 贝马斯在《 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 中, 为我们提供 了“ 公共领域” 这一概念的解释 , 使我们将其与正在迅速发
成普遍利益基础之上的公众舆论 。 近年来 , 网络空间频繁的 出 现对某一具 体事实 的讨论 , 例 如“ 我爸 是李 刚” 事件 、 “ 不 管你
和分离开来 。”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共 同的世 界 , 将 我们 聚集在
一
起, 但却阻止我们彼此 竞争。
哈贝马斯在 1 9 6 1 年 出版 的《 公共 领域 的结 构转 型》 一 书 中 ,这样论述道 : “ 资产 阶级 公共领域首先可 以理解 为一个 由
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介 ,更为公共领域 的发展开辟 了新的路
径。
“ 公共领域 ” 最早 是 由汉娜 ・ 阿伦 特提 出的 , 在汉娜 ・ 阿伦 特看来 , “ 公共 的” 和“ 私人 的” 是对立 的。“ ‘ 公共 的 ’ 这一术 语 指 的是两个紧密相连但又并不完全相 同的现象 。 它首先是指 , 凡是 出现于公共场合 的东西都 能够 为每个人所 看见 和听见 , 具有最广泛 的公 开. 洼。 ”其 次 , “ 公共 的” 一词指的就是世界本 身, “ 共 同生活在世界上 , 这从根本上意 味着 , 事物 的世 界处 于 共 同拥有这个世界 的人之 间 ,就如同一张桌子 的四周 围坐着 许多人一样 , 世 界像 一个 中间事物一样 , 都 同时将人联 系起 来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网络传播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网络传播 ①刘 吉②(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001)摘 要: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口,考察了其颇具现代性色彩的传播思想,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公共领域的缘起、发展和转型进行审视,探讨了媒介发展在公共领域型变中的作用,尤其着重思考了网络传播能否带来公共领域新的勃兴。
认为网络传播的兴起,可能导致出现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第二条媒体通道,即在保留传统媒体的功能的第一条媒体通道之外,出现脱离第一通道控制、纯粹表达不同的个体或团体公众参与的意见平台。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城邦;网络传播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69(2007)04-0114-041 哈贝马斯理论传播观念的现代性意义111 关于公共领域的含义1962年哈贝马斯(J urgen Habermas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详细追溯了公共领域的历史,详尽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类型和演变。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领域滥觞于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城邦,当时公民每人可以任意在集市或广场上自由发表言论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
再后来出现了两种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代表型公共领域不是一个社会范畴,而是某种社会地位的标志。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哈氏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总的说来,公共领域就是政治权利之外,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对,其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理性商谈性、普遍公开性和公共利益性则是它的三个显著特征,其理论精髓在于批判性。
时至今日,关于公共领域的真正含义众说纷纭。
从历时态上看,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历史分期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具有迥异的内涵,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在到信息社会,公共领域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共时态上看,不仅同一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可作不同类别的划分,就是不同学科对它的规定也有很大不同,这就使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具体规定很难具有普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道等活动 。群 体性治安事件 的有 关情
综 上 ,网络 群 体 性事 件 虽然 发 生
况 需 要 公开 报 道 的 , 必 须 经 事 件 发 生地 在 虚 拟 的 网 络 世 界 ,但 其 不 可 能 与 现 实
的县或市 ( 含本 级) 以上党委 、政府 审 生 活 完 全 隔 绝 , 网络 群 体 性 事 件 反 映 的
【 关键词 】 网络新闻评论;公共领域
于 其 隐 匿 性 ,使 用 者 可 以 比较 自 由地 在 成都醉驾等媒体事件 推动法 制建设作为 哈贝马斯在讨论 “ 共领域 ”时, 公
网络上 传递信息 ,发表 个人观 点——包 事实论据 ( 林群 ,2 0 );与此对应 , 09
具体 地 考 察 了它与 媒 体 的关 系 ,指 出 括 批 判 性 的 言 论 。 网络 论坛 (B )等 言 反对者则指 出网络 民意的非理性特 征, BS 媒 体 是 “ 共 领 域 ” 形 成 的 途 径 与 存 论 平 台更 是为 大众 提供 了一个 公开 讨 论的 甚 至 指 斥 新 媒 体 技 术 型 塑 了原 子孤 立 型 公 在 的 载 体 之 一 ,尤 其 是 公 共领 域 核 心 要
参考文献 ① 郭 玉锦 、王欢 《网络社会 学》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 社 ,20 年版,第4 页。 05 2 ② 代 群 、郭奔胜等 《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实考验 》, 载于 《 浙江人大》20 年第8 .第2 页 09 期 3
“ 经 现 场 指 挥 批 准 , 任 何 人 不 得 在 事 但 若 叙 述 失 实 ,甚 至 歪 曲事 实 ,散 布 谣 未 件 现 场 进 行 录 音 、 录 像 、 拍 照 、采 访 、
以 , 自被 引 入 以来 , 以 “ 共 领 域 ”为 哈 贝马斯 言称 的 “ 公 公共 领 域 ”不谋 而合 ,
观 他 人 发 言 ,这 种 新 媒 介 的 使 用 样 态透
进 路 考 察 大 众 媒 体 成 为 社 会 学 界 、政 治 成 为 “ 网络是 否建 构 或者 ‘ 建 ’ 了 ‘ 重 公 露 了另一种假公共性危机 。
核 同意 并报 上 一 级 党 委 、 政 府 批 准 , 以 还 是 一 种 现 实 的社 会 关 系 ,因 此 现 行 立
适 应 的形 式 发布 。 重 大 或 者 敏 感 事 件 ,
法 对 其 仍 有 规 制 作 用 。但 由于 网络 群 体
③林 汉堂 《 聚众 活动及其相 关名词之 概念探讨 》,载 于 《 警学丛刊》19 年第 1 97 期,第2 页 。 的 叙 述 ,应 不 在 该 条 禁 止 范 围 内 , 言 , 则应 承 担 相 应 的法 律 责 任 。
性事件 。
▲本 文 系 陕 西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网络群 体性事件的预 防及 应对研 究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项 目编 号 : 1 G 6 006
网络因其低进入 门槛 ,具有 了天然 放性 、互动性 、隐匿性等特 征营造 了开
的 开 放 性 和 相 对 的平 等 性 ; 同时 ,得 益 放 的 言 论 空 间 ( 娜 ) , 并将 孙 志 刚 、 史
与 “ 公众”这一组概念 的对 比分析 。
大 的行 为 。对 此 , 《 安 机 关 处 置 群 体 道 ,但 若 其 仅 在 网络 论坛 上 对 事 件 进 行 关 立 法 , 以便 准 确 调 整 、 规 制 网络 群 体 公
徐 05 疏 “ 场所 ”,在 网络 民意足 够强 势时 , 它甚 的 受 众 ( 贲 ,2 0 ) , “ 离 的 网上
素 — — 公 众 舆 论 形 成 的 重 要 机 制 。 所 至能够影响公共决策。网络的如上特征与 人 隐 身 于 匿 名 之 后 , 以 不涉 入 的 姿 态 旁
学界、传播学界乃至哲学界的共享议题。 而今 ,随着网络的高度普及,网络与 “ 公
共领 域 ”的关 系 日渐成 为热 门话 题 。
共 领域 ”的研 究 动 因。
具 象 层 面 的 讨 论 以 “ 共 领 域 ”的 公
乐 观 者 认 为 网 络 接 近 乃 至 “ 重 显 像 特 征 为 根 据 , 而 富 有 理 论 深 度 的 论 建 ” 了 公 共 领 域 ,其 依 据 多 为 网 络 的 开 证则指 向 “ 判性 ”、 “ 批 公共性 ”、 “ 众 舆 论 ” 的 内涵 ,包 括 对 “ 众 ” 公 受
④周 湘艳 《 从传播 学视角 反思网络群体 行为 》,载 干
应 当报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审 批 后 发 布 。 ”
性 事件形式 多样 ,且 其与网络群体行为
对 于该 规 定 , 笔 者 认 为 公 民不 得 在 群 体 容 易 混 淆 ,很 多情 况 下 徘 徊 于 法 律 的边
研 究 生 之 页
¨ ¨ * 0 ¥ 器 I 鬻 掘 §私 : 0 l * s l 4 n 琏 _ * ≯ l % *
口 ~ 4 善 琶
乇
哈 贝 马斯 “ 共领 域 " 理论 视 域 下 的 网络 新 闻评 论 公
以新 浪 网评 论 频 道 “ 浪 评 论 ”为 例 新
《 东南传播》20 年第 8 07 期.第5 页 。 3
口 罗 实 杨俊君
【 要 】本文通过总结哈 贝马斯 “ 共领 域”主体 、讨论特 点和讨论 效应的 内在机 理 ,以此为参照 ,简析 了 摘 公
国 内网络新闻评 论的特点 ,总结 出后者缺乏批判 性讨 论、没有形成制度交往的建设性输 出等 ,意在为 网络新 闻评论
指 引 可 资借 鉴 的前 进 目标 , 而非 停 留 于对 网络 新 闻评 论 是 否 建 构 了公 共 领 域 的评 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