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基于区域本土化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研究——以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

基于区域本土化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研究——以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

区域 平衡 发展 战 略 的代 表人 物 是著 名 的经 济
学家 拉格 那 ・ 克斯 和保 罗 ・ 钠 落森 斯坦 ・ 罗丹 , 出 提 平衡 发展 战 略模式 ; 艾伯 特 ・ 郝希曼 和斯 特 里顿 提
出了“ 不平 衡 发 展 理论 ” 提 出发 展 重 点 产业 和 部 , 门来 带动 其他 产业 和部 门的发展 ;佩 斯 的最大 贡
建立 了核桃 高 密度栽 培 、红 枣 丰产栽培 和苹 果 丰 产栽 培等 6个示 范园 。 向果农 展示 了高 密度 核桃
学 院 “ 殖产 业 园” 养 模式 、 杨凌 职业技 术 学院 “ 技 科
扶 贫和包 村” 式 . 疆农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 司+ 模 新 公 基地 + 户 ” 农 等模式 : 常州 信息 职业技 术学 院 “ 息 信 产业 园 ” 式 , 模 宁波 职业技 术学 院“ 字科 技园 ” 数 模
是 基 于 农 业 大 国思 考 的农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区域本土化 的实践 。地处偏远 、 经济较落后 的湖 南永州 职业技 术学 院 的“ 四 四” 学模 式方 向性 五 办
明确 : 足永 州 , 立 服务 三农 。“ 四 四” “ 、 、 五 即 学 研 产 、 、 ” 字 结 合 , 行 四业 贯 通 , 训 推 五 实 即学 业 、 产 业、 就业 、 创业 相贯 通 , 而达 到“ 从 四个一 目标 ” 培 ( 养 一个 学 生 、 富一个 家 庭 、 动 一 方群 众 、 荣 致 带 繁
中图 分 类 号 :G 1 7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1 32 1 )1 02 — 4 6 12 5 (0 10 — 0 6 0

对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共促发展的思考

对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共促发展的思考

于我 国高职 教育起 步较 晚 ,许多 高职 院
校 在办 学 理念 、办 学 定位 、办 学 条件 、
专业设置 、“ 双师”队伍建设 、体制 和机 制等方面还处在不断更新 和探 索过程中 ,
发展 ,提 高质量 ,创建 品牌 ,特色发展 。 如教 育资 源有 了保 证 ,教 育教 学的各 项
享有 同等权 利 。其 主要作 用有 :一是有
2 纪9 0世 O年 代 ,高校 校 际合 作 办 学在 我 国许 多高校 之间 曾一度兴 起 ,不
定 了其只有 积极融 入本地经 济 ,深入研 究并 及时掌 握行业 和区域经 济发 展 的新 变 化 ,主 动调 整专 业结 构 和办 学 规模 , 准确 定位 ,内涵发 展 ,提 高质量 ,提升 特 色 ,探索 “ 产教 结合 、校企合 作”新 模式 ,培养 适合行 业和 区域 经济 快速发 展 的高素质 技能型 专 门人 才 ,及 时适应 行业 和 区域 经济发 展的需求 ,才 能不 断
高职教育 产生 与发展 ,源于 区域经
济发 展 的需 求 ,特 别是 区域 经济 随 国家
产业 转型升 级促进 产业结构 调整 引发 的
人才需 求 ,这为高 职教育 的生存 和发展
提供 了机遇 。 目前 ,虽然 我 国高 等职业 教育 发展取 得 了突 出成就 ,且 由重外延 式发 展转 向重 内涵 式发展 ,但是 由于高
增 强 自身 办学实 力和活力 ,对 自身 的生 存 与发展具 有积 极的作用 。 四是 有利 于 增 强服务 于 区域 经济社会 发展 ,体现 互 补 、整 合 、拓 展办 学 的 开放 办学 方式 ,
突 出区域 性 、多样 性 、灵 活性 的特 点 ,
新 时期 区域 高职院校 办学 可持 续发展 进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摘要]文章旨在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出发,指出当今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困境,从而提出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和完善我国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以最大限度地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要性对策[作者简介]车斯畴(1972- ),男,广东高州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和无线接入。

(广东广州 510630)[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项目“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2020105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33-02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技能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它不仅是一种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下的办学运行机制,同时也是企业和学校两者共同参与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过程,是体现我国特色办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校企合作的根本是要立足于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重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从而在新形势下让校企合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面对当今校企合作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多渠道、多模式地积极拓宽我国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发挥学校和企业两者间的各自优势,才能共同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既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又是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校企合作是培养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创新实践,具有时代性和特色性,校企合作虽然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组织的结合,但是在本质上却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的进程,能够促使高校教育直接有效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规律化、具体化的合作方式,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永恒规律,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更应结合行业,密切联系企业,通过合理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校企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包括合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搭建较为完善的基于网络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和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际工程技术项目和专业教学结合。

实现校企双赢,带动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企业协调发展。

纵观世界工业强国,他们不仅有雄厚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还有深厚的产业文化作为底蕴,可见产业文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国家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家大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产业大军的主力,如何与企业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

”国家在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机制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置与产业趋势不完全协调;(2)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3)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技能型培养与企业技术革新不协同;(4)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转变观念,使学生的学习生涯向专业社会化转变;如何加大产业文化进校的力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学到实践技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通过研究找到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填补企业的技术岗位空缺,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寻找长效机制。

加强建立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校企合作

加强建立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校企合作

加强建立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校企合作【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型大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必须缩短与社会的距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做好服务工作,充分体现服务社会的职能。

加强校企合作,谋求与地方经济共生存,拓展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职区域经济校企合作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国,占领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与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更注重以学习技能为主,做为服务性大学拉进了与社会的距离。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具有典性型和区域性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对知识、人才、信息、管理、技术和创新等要素的需求更高。

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互动的需要,也是其具体体现。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培养,即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培养员工。

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实质有效地合作,真正实现两两对接,互利双赢。

一、高职院校对区域社会经济有着引领、指导作用高职教育有三大职能: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其全新的理念、人才优势、文化内涵对社会起到引导作用。

我们做为西部开发的战略城市,应开拓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拉动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使教育更好地面向地方经济、面向就业、面向培训。

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人才,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业院校有着促进作用地方区域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地提升和发展创新研究。

如果区域经济发展较快,投入教育建设和研究的资金资助就多,对设施设备的更新、校园建设和学术氛围地提升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地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行业的参与。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鲍建峰 (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 : 高职 院校 校企合 作的人 才培 养模式 , 是服务于 区域 经济 、 社会发 企合作是学校人才培养模 式的保障之一。人 才培养资源共享是学校 展、 企业 发展需要 的具体体现 , 是实现与区域经济 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 , 也是 和 企业合作 的保障。 高职院校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 实训基地 , 把实践教学延伸 到 推 动 高 等职 业 教 育 有 效 发 展 的 重 要 途径 。 企 业 , 可 能 利 用 企 业 的资 源 , 但 可 以解 决 学 校 设 备 不 足 的 问题 , 尽 不 关键词 : 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 经济 人才培养模式
而 且 可 以充 分利 用 企 业 中有 经 验 的 、 能 出 色 的兼 职 实 训 老 师 , 升 技 提 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 以培养经济 建设和 社会发展 服务所 需要的 实践教学 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 , 也可 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 人才为 目标。学校 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 才培养的质量 , 决定着 术人 员来校讲课 , 邀请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生产车 间( 基地 )或者建立 , 办 学 的 方 向 。 校 企 合 作 、 工 结 合 、 企 优 势 互 补 、 源 共 享 、 会 学 校 资 社 校 办企业 ,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除 了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 共 同 参 与 是 实 现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重 要保 证 。如 何 培 养 人 , 应 用型 人 才 , 可 以根 据 企 业 的 需要 , 还 为企 业 员 工 进行 知 识 更 新 与培 用 什 么 模 式 培 养 人 , 已成 为 高 职 院 校 在 人 才培 养 过 程 中 不 断 探 索 训, 并针对企业 的产品或生产 问题 , 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与企业进行 和研 究的问题。 技 术攻 关。 1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 式 23 校 企合 作 既是 共 同 为 学校 培 养 学 生 ,也 是 为企 业 共 同培 养 .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 建立长期 、 稳定的合作 关系, 在互惠双赢的基 员工 , 共同培养是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的核心。学校应在此基础上 , 规 础上构建校企合作 的人 才培养模式。这既是学校人 才培养的客观需 范 实践 教 学 过 程 的管 理 , 立严 格 的 实 训 、 践课 程 教 学 规 章 制 度 , 建 实 要 , 是 企 业 自 身发 展 、 也 自主创 新 、 断提 高 企 业 竞 争 力 的客 观 需 要 , 不 不 断完 善记 录 制 度 、 程 巡视 制度 、 学质 量 监 督 制 度和 教 学 效 果评 过 教 更是高职 院校服务于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 实现与区域经济 良性互动 价 制度 等 。 校 外 实 训 的规 章 制 度 应 结 合 企业 的规 章 制度 与企 业 共 同 的必然要 求。 制定 , 达到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又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双赢 目的。为 11 校 企 合作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与 区域 经 济 互 动 的 . 了 保证 学 生 实 践 教 学 的质 量 , 应 建 立 相 应 的 实践 、 还 实训 管 理 制度 和 必然 要 求 。 知识 经 济 的到 来 使 得 现 代 教 育 的经 济 功 能 尤 为 突 出 , 育 教 技 能考 核 评 价 制 度 。 的经 济价值越来越突出 ,这为教育与经济 的关系注入了新的时代 内 24 校 企合 作 是 学 校 建 设 双 师 型 教学 队伍 的重 要 途 径 。 学校 通 . 涵 。 等职 业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人 才培 养模 式是 新时 期 我 国 经 济建 设 、 高 过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 , 提高他们 社会 发 展 对 学 校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必然 要 求 ,也 是学 校 服 务 于 经 济 发 的 实践 能 力和 操 作 技 能 , 为企 业 培 养 了生 产一 线 的应 用 型 人才 , 既 又 展 、 业 发 展 , 现 与 区 域经 济 良性 互 动 的必 然 要 求 。 企 实 为 学校 双 师型 队 伍 建 设提 供 了 良好 的 实践 平 台。 学 校根 据 各 专 业 类 1 校 企 合作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客 观 要 . 2 别 的 不 同 , 励 和 要 求 教 师 在 不 同企 业 中与 学 生一 起 参 加 实践 实训 , 鼓 求 。 养 生 产 、 务 、 理 一 线 的 高 技 能应 用型 人 才 , 培 服 管 既是 经 济 发 展 的 提 高 了学 生 的专 业技 能 , 富 了教 师的 工作 实践 , 教 师专 业理 论 教 丰 为 需要 , 也是 高等 职 业 教 育 自身 改 革 与 发展 的需 要 。 企 合 作 的人 才 培 校 养模 式 , 在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办 学 过 程 中 总 结 出来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学提供翔实 的实践资料。 是 3 高职 教 育 校 企 合作 模 式 是 为 区域 经济 服 务 的 有效 途 径 是 高职 院校 在 与 企 业 合作 办 学 中 的客 观 选 择 和 要 求 ,也 是 双 方发 展 高职 院 校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与 企 业 建 立 起 人 才 培 养 基 地 的 合 作 关 的 共 同 需要 。 高职 院校 根 据 企 业 对 人 才 培 养 提 出 的具 体 要 求 , 企 业 与 系 , 别 是 国 家 的 大 中企 业 科 技含 量较 高 , 产 品 、 术 、 艺 、 备 、 特 其 技 工 设 共 同 制定 人才 培 养 目标 , 定 人 才 培 养 的 知识 和 能 力结 构 , 订 教 学 确 制 管 理 等在 同行 业 处 于 领 先地 位 , 管理 规 范 , 企 业 员 工 的 要求 也 相 对 对 方 案 并 加 以 实 施 , 学 校 培 养 的 学 生 更 具 针 对 性 、 用 性 , 更 好 地 使 实 能 较 高 。 学校 积 极 与 企 业建 立 人 才 培 养 基地 的合 作 关 系 ,实现 定 向 招 为 企 业服 务 , 时也 使 学 校 更 好 地 为 地 方 经 济 建设 服 务 。 同 定 定 通 一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企业 自身发展、 . 3 自主创新、 不 生 、 向培养 、 向就业 。 过 校 企 合作 的合 作 关 系 , 是 学校 能 够 真 课 同 断 提 高核 心竞 争 力 的 客 观 需 要 。 职 院 校 在校 企 合 作过 程 中 , 以发 正 按 照企 业 和 社 会 需 求设 置专 业 、 程 和 技 能 , 时 可 以接 触 相 关领 高 可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职业教育能够为区域内的企业输送具备特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劳动者。

这些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职业院校开设与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等相关的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地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职业教育能够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新兴产业所需的人才,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开设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专业,为区域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推动区域创新创业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职业院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在区域内创办新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一)决定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较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也相对较大。

同时,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例如,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地区,职业教育会侧重于培养旅游、金融、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的 岗位 变 化相 适 应 。市 场化 和企 业化 将 是职 业教 育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也 决 定 了高职 院校 的生存 与 可持 续 发展 ,将不再也不应 完全依赖于政府措施 ,而是在 更 大程度 上与 区域经济 发展 实 际需 要相适 应 。因此 , 建立行业 、企业 、学校共 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按照职 业 岗位 去 开 发课程 与 教学 ,应是 高职 院校未 来 的发 展 方 向。
室、人事处 、财务处 、教务处 、学生 处等 ,教学部 门 由不同的 院、系组成 。传统行政管理 体制下 的高职 院 校的这种组织结构 ,是 以教学为 中心 ,生产 和科研 是 独立于 教学之 外的 活动 。在这种 组织结 构 中 ,教学 、 生产 和科研这三条线各 自发展 ,相 交而不相 融 ,难 以 发挥对 高 职 人才 能力 培养 的 综合 保证 作 用 。对 于 必 须面对 企业 、市场进 行广泛服务 ,才能提高竞争 能力 的高 等职 业 院校来 说 ,这 种 组 织结 构 影响 了高 职 院 校提高 效能 、效 率 的要求 。 高 职 院校组 织 结 构的设 计 方 式雷 同于普 通高 等 院校 ,这种组织结构 ,机构臃肿 、职 能重复 ,突 出体 现 为党政 、后勤部 门庞大 ,负担沉重 ,僵化的机构 和 职 能难 以适应 劳动 力 市场 和地 域 经济 发 展要 求 ,缺 乏对市场化办 学的快速反应 ;各层 次管理 幅度小 , 自 主性差 ;决 策过程取决于领导层 成员意见 ,往往导 致 独 断专 行 现象 ,教 职 工 自主 意识 和积 极 性得 不 到 充 分 发挥 。
2. 建 扁 平 式 管理 组 织 结 构 构
( 1)实现 高职 院校 管理从 科层 化 向专业化 的转
变 ,加强职 能部 门的专业化建设 ,加强体现高 职院校

服务于宁夏区域经济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服务于宁夏区域经济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服务于宁夏区域经济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立为中国面向穆斯林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宁夏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

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从根本上说,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支持。

宁夏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自身实际情况,又能满足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宁夏;区域经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积极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将银川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为宁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是宁夏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长期以来,宁夏经济的突出问题是底子薄、总量小、差距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宁夏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二五”期间,宁夏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1、以能源为依托的工业体系逐步完善。

宁夏突出的优势是煤炭资源优势,探明储量300亿吨以上,在全国位居第六。

由于资源禀赋特点所致,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属于“重型”结构。

同时,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开发型、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实施能源化工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快了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开发,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同时,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对照区域经济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对照区域经济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对照区域经济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摘要: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发展方向。

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好务,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培养一大批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选择好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文首先介绍、分析了国内外的典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成功实例;然后重点介绍了课题组成员及学院在借鉴和发展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区域经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的办学发展方向是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教育,培养一大批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了鲜明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但是,对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这一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效果不太明显。

因此,探讨如何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重点以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以此同兄弟院校的同行交流。

一国外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培训计划。

(一)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1)德国的双元培训制。

它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

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

企业培训主要帮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学生在实习车间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良好的自学意识、职场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 日期 :2 1 - 11 0 00 .3
的 不 同 ,我 国主 要有如 下几种 校企 合作 教育模 式 : ( )“ 1 企业配合 ”模 式——企业处于 “ 合”的辅助 配 地 位 ,根据 学校 的要 求 ,它提 供相 应的条件 或 协助 完成实践教学环节部分 的培养 任务 。( )“ 2 校企联合 培 养”模 式——实行校企联合 ,共 同培养人才 ,企业 不仅参 与研究 和制定 培养 目标 、教学 计划 、教学 内 容 和培养 方 式 ,而且 参与 实施 与产业 部 门结合 的那 部分 培养 任务 。( )“ 3 校企 实体合作型”模 式一 一参 — 与 高职人 才培养 成为 企业 的一部分 工作 和企业份 内 之 事 ,企 业对学 校 的参与是 全方位 的整体 参与 、深 层 参与 ,管理上 实行 一体化 管理 。 苏州 工业 园区职业 技术学 院和潍 坊科 技职业学 院 的校企合 作模 式有其 特色和 成功之 处 。在我 国高 职 院校校企 合作模 式上有 很大 的代表 性 。 苏州工 业 园区职业 技术学 院是典 型的依 托工业 园 区 ,为 园 内企业 培养 技能型 人才 ,与企业 发展 融 合在一 起 。苏州工 业 园区职业 技术学 院全面借 鉴新 加坡 南洋理 工学 院的办学模 式 ,把服 务 园区外资企 业 作为学 院办 学 的 目标 , 以企 业的需 求为导 向 ,构 建 了以下六种校企合作模式 :与以德 国 B C ( OS H 博 世 )汽车 部件 ( 州 )有 限公 司为代表 的订 单式培 苏 养 模式 ;以瑞 士阿奇 夏米尔 公 司为 代表 的在该学 院 展 示设备 ,并给予该 学 院设 备使用 权 的资源共 享合 作模 式 ;企业 与学 院共建实 验室 ,共 同培 养企 业所 需员工的共建实验室校企合作模式 ;以 S AMS UNG ( 星) 电子 ( 三 苏州 )半 导体有 限公司为代表 的与该 学 院用培 训换设备 的校企 合作 模式 ;引以力嘉模 具 制造有 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进校 园,营造教学工厂 ; 与泰 山动 画公司共 建艺术 系 ,实行 产学研 实体化 运 作全 面融合 的泰 山模式 。 潍 坊科 技职业 学 院与 企业 的合作程 度表 现 出很 大的差 异性 ,有些 专业在 设置上 是完全 为地 方产业 服务 的 ,结合 紧密 ,而有 些专业在 培养 上 以能力培 养 为主 。主要采用 以下几种 校企合 作模 式 :( )定 1 单式培 养模式。例如 :2 0 0 3年 ,学院化工学 院与寿 光 晨鸣纸 业集 团 、默 瑞化学 公 司、联盟 化工集 团达 成 了合作 培养造 纸行业 、化工行业 所需 的复合 型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下校企合作 的模 式和 长效机制 问题。通过分析 当前泉 州地 区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 规模和人 才需求. 索适合本地 高职院校 电子信 息类 专业 探 发 展 和 推 广 的 校 企合 作 新 模 式 。
【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 电子信息类 ; 校企合作 ; 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行着文化建设的功能, 履 其 泉州是我 国信息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 一。随着 旧城 改造 . 传 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 的劳 动者. 为推进我 国 统产业加速迁 出城 区. 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新 兴产业通过加大科技创 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 新力度 , 为泉州产业转型升 级的新引擎 . 成 以打造国家重点 电子信息 对于人才的需要 针 对具体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培养具有专 门 产业基地为 目标 . 依托现有 江南电子信 息高 新产业 、 泉州软 件园等专 技能 、 技巧和其他 实践能力 的高职毕业生_ 高等职业教育 相对于普通 业园区 , l 1 。 规划建设信息产业 服务总部基地 等若干专业 园区 . 整合构建 教育而言 更具有 “ 职业针对性 ” 与地方经济发展 的联 系更加紧密 。 “ , 其 泉州 市 电子 信息产 业园 区” 目前 已有的 电子信息 产业 园区主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这 种培养 目 不仅履行了文化教化 的功能, 标, 更重要 的 有 :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电子 信息特色产业 基地 、 泉州 ( 南安 ) 电信 光 是强调 了其 与经济建设功 能的紧密联 系, 现了科学发展 的全面性目 息产业基地 、 体 。 惠安绿谷 台商科技产业 基地、 丰泽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 安 高等职业教育 的这种全面发展 的 目 。 标 必然要 求其发展的方式是协调 溪莲 塘科技园 、 泉州 台商投 资区 、 泉州软 件园 、 台湾学者创业 园 、 洛江 的、 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空间上, 高等职业教 育应该定位 电子集中区等 . 这些 园区大都初具规模 . 吸引 了一大批著名 的包括 台 资企业 在内的电子信息类企业签约入驻园区 . 形成相关电子信息产 品 于一定的区域, 为一定的区域服务 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的途径 、 形式 很多 , 但校企合作模 式显示 了无 研发 、 设计 、 制造 、 装配 、 应用和销售等较 为完整 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比的优势 所谓校企合作 . 是指高 职院校与企业接轨 . 学校和企业 双 2本学院电子信 息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 新模式 . 方共 同参与人 才的培养过程 . 利用 学校和企业 两种不 同 的教 育环境 依 托泉州地 区快速发 展的 电子信 息产业 . 以两 岸 “ 大三通 ” 为契 和教 育资源 ,采 用课堂教 学与学生参 与实际 岗位操作 有机结 合 . 机 . 括台资企业在 内的行业企业 紧密合 作 . 以 与包 积极开展“ 职业能力进 培养 适合企业所 需要 的应用 型人才 的办学模式 . 即是一种 以市场 阶 、 目任务驱动 、 也 项 嵌入企 业行为 ” 的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 不 和社 会需求 为导 向的学校运 行机制 要使校企 合作模 式保持 长期 、 断推进 “ 企业专班 ” 培养工作 。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局 、 电 良性 、 健康 向前 发展应从 校企合作 途径 、 合作 制度 、 作模式 做好深 子信 息产业 园区的产业规划指导 . 合 依托产业园区与福建神州 电子股份 入 的工作 [ 4 I 。 有限公 司 、 海通 电子设备有 限公司 、 立讯 电子有限公 司等泉州 区域 科 与其 它专业相 比. 电子信 息类专业具有其特 殊性 . 不仅重视学 生 电子信息龙 头企 业进行 紧密校 企合作 , 构建 “ 职业能力进 阶 、 目任 项 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 . 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的培养 电子信 息产 务驱动、 入企业行为 ” 嵌 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业是 我国国民经济 四大支柱产业 之一 . 也是我 国“ 十一五” “ 、十二五 ” 3本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 的实施 . 规划重点扶持的产业。随着电子信 息产业 的快速发展 . 电子信 息类 对 大一年级依托校 内实训基地 , 通过专业教育 、 企业见 习、 基础课程 专业人才 的需求不断增加 . 年来 . 这些 依托 院校 、 科研 院所 和企业 培养 教学等形式 . 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等职业基 了一 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 才 , 但与我 国信息产业 发展需求相 比, 有 本能力 :大二年级依托校 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 的教学 . 仍 培 很大缺 口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如何适应和满足电子信息产业跨 养学生电子产品测试 、 检验与维修等 职业专业能力 ; 大三年级依托校 越 式发展 的客观要求 , 必须 了解 市场 、 适应 市场 、 托市场 和开发 市 外实训 、 依 实习基地. 过拓展课程教学 、 设计 、 通 毕业 顶岗实 习等环节 , 培 场 为了充分 了解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 才需求情况 , 掌握市场动态 , 提高 养学生从事 电子产 品设 计开发应具备 的适合本 区域 电子行业特点 的 办学 的针对性 、 准确性和适应 性, 必须深入基层 、 深入企业 , 行全面 、 职业综 合能力 进 广泛 的市场调研 . 以此作为专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当然 . 校企合作模式仅靠单一的合作形式是不可能长期有效地进 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 育的 日 益重视 . 市场经济 的快速发 行 本学院 电子信 息工程系在与本地 电子信息企业 长期 的合作模式 展.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 , 在合作的长效机 制方 中. 但 还邀请企业人士开展专业教育讲座 : 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 参 面还存在 障碍 , 主要为 :1 政策与法规 尚不健全 ; ) () ( 校企 双方难 以真 与企业技术项 目开发等 形式 . 2 不断 积累教师生产实践经 验 . 增强教 师 正形成互动双赢局面 :3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脱节 , () 难以适应 的市场意识 、 质量意识 和产 品意识 , 提高教师技术应用 与服务能 力 ; 要 企业需求 :4学生 职业素养不高 , () 难以适应企业需要 ;5 院校的教学 充分利用寒暑假 . () 组织教师参 加各 类新技术 、 职业 技能和各种教 师培 管理措施不强 :6 校企之 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机制 () 。 训 : 内实训基地实 行企校联办 , 校 采用“ 工学交 替” 形式培养学生对 专 泉州信息职业 技术学 院是泉州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 在对外交流与 业 岗位 的适用性 、 应用性 . 同时基地将面 向社会 和企业提供相关 技术 校企合作中具有 比较丰 富的经验和前期研究成果 . 尤其是电子信息类 服务 . 开展各项技术培训 专业 。 结合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 的特点 , 经过多年来 的努力 和实践 , 电 多年来 的实践证明 . 本学 院电子信息工程 系研究构建 的“ 职业能 子信息工程系已经探索 出一种适合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 同时也令 力进 阶、 目任务驱动 、 入企业行 为” 项 嵌 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能够有 效进 企业 、 学院 、 学生三者都 比较满意 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 并付诸实践 。现 行 . 值得长期发展和推广。 虽然该研究 已取得一定 的成效 . 由于多方 但 就多年来本学 院电子信息工程类专 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 究的工作 面 的原 因 , 展还未成熟 . 发 在实施过程 中还存 在一些不足 :1 工学结 () 经验做个总结。 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不 够全面和深入 ;2校 内生产性实训和实验实 () 1 地 区 电子 信 息产 业 的发 展 规 模 与 人 才 需 求 . 本 训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快速发展 、 ( 不 下转第 4 4页 )

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

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

结构教 学团队 , 做法如 下: 1把 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纳入 () 人 才引进标 准 , 建立双 向选择和择 优机制 , 善高职教 完
师准入选拔 制度 。() 2 鼓励理论基础 扎实的教师接受行 业 培训 , 考取 专业技术 职称或 资格 证 ; 鼓励实 践经验丰 富的教师进 行深造; 组织教 学能力欠 缺的教师参加职业 教 学能力培训。 () 3 建立 比例适 中、 结构合理 、 相对稳定
带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 社会将扩大对接受过职业教育


奠定 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 。 校企深度融合作 为高职 院 校培养高素质技 能应用 型人才 的有效途径 , 是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本文通过介绍东莞职业技术学 院( 以下简称 东职 院) 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特 色, 以校企深
同投资建设仿真模拟的实训中心或创办 “ 教学工厂 ” , )
进一 步 向深层次合作 迈进 的阶 段,最终达 到校企一 体
资讯信息奠定 了东莞 的区位优势基础; 莞惠经 济圈战 深 略性经济合作区的打造进一步彰显东莞的区域优势 。 在 此背景下 ,东莞将加大对制造业技工类人才 的需求 , 而 高素质 的技 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 院校 的人才培养 目标 。 因此东莞 目益鲜 明的区位优势 , 为东职院培养的 高技 能 应用型人才 提供 了广 阔的平 台, 宽了校企深度融合 的 拓
和培训l 的人才 需求 , 因此 , 高职 院校 在充分利用 区域经
济资源 的同时 , 也更加 明确 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 2 有利 于企业竞争力 的提升 。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型人 才
和 高 技 能 人 才 为 支 撑 , 企 深 度 融 合 可 以 降低 企 业 员 校

区域产业发展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创新途径分析——以广西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例

区域产业发展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创新途径分析——以广西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例
2 0 1 3年 1 O月第 1 0 期
高教 论坛
Oc t . 2 O1 3 . No .1 0 Hi g he r Ed uc a t i on Fo r um
区域产业发 展视 角下高 职校企合作创新途径 分析
以广 西 高职特 色专业 建 设 项 目为例
莫勇 明
( 南 宁职 业 技术 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3 O O O 3 )
升 , 但 由于广 西可 利用 土地 有 限 , 即 便 是 依 赖 高 科 技
增收, 粮食 作 物农业 方 面优 势并 不 明显 , 广 西 农 业 优 势在 于甘 蔗 、 木薯 、 速生林 、 特 色蔬菜水 果种植 、 桑
今后 , 广 西 区 域 经 济 必 会 根 据 自 身 经 济 发 展 的 要求 , 从 内部 进行 产业结 构 持续 调 整 , 功 能 定 位 和 产
社 会 发展 需要 出发 , 满 足 广 西 在 “ 十二 五 ” 期 间 重 点
发展 的几 大支柱 产业 , 特 别 是 以城 镇 化 、 工 业 化 为 主 导方 向 的广西 现代 化建- N: 及 北 部 湾 经 济 区 建 设 开 发 的根本 需 要 。因 此 ,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如# - I 持 续创新 校 企合作 形 式 , 丰 富其 内涵 , 对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建设具 有 一定 的指 导性 意义 。
( 2 O 1 0— 2 0 2 0年 ) 》 要求 , 2 0 1 0年 广 西 教 育 厅 提 出 并
实施“ 八 大提 升 教 育服 务 能 力 3 2 程” , 广 西 高 等 学 校
特 色 专 业 及 课 程 一 体 化 建 设 工 程 便 是 其 中 之 一 。 高

基于双赢的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双赢的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双赢的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达到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大课题。

创建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督导等措施,办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双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其实训教学离不开企业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而不是学校单方面闭门造车。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然而高职院校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其培养的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毕业就失业。

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基于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已成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对企业技术岗位的分布以及专业能力的要求知之甚少,要让这些教师独立地开发出符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不现实的,而通过“校企合作”尽可能地让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上来不失为明智之举。

事实上,随着企业生产和产品科技含量的迅速提高,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得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企业也愿意参与到职业课程的开发上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一、概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种办学形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既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标准,从而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这些实践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合作效果不够明显等。

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其有效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办学质量和模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以及促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实习就业、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

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推行项目评估机制。

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促进、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育人、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实现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使校园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产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 角 l Wi n L d R ge e
基于 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研 究
韩 梅 潍 坊 职 业学 院 ,山东 省 潍坊 市 2 1 4 6 1 O
基金项 目:山东区域 经济 的高职校 企合作 长效机制研 究”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
( )国外 比较典型的职 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一 1 、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的双元培训制。它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 学校教学为辅 的原则。企业培训主要帮学生解决 “ 怎么做”的问 题。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训技能操作 时 “ 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 。将 中学毕业生招进企业,然后企业负 责实际技能训练 ,职业学院负责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二 者交替进行,比重各半。 2 、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 式 美 国的合作教育计划 。实施方式主要有3 : ()工读 轮换 种 1 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 习,一半去企业劳动 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 。 ()半工半读制。学生每天 2 部分时间上课,部分时间劳动。 ()劳动实习制。参加工读计划的 3 学生每学年最少一次到校外劳动实习一段时间。 前苏联的基地企业培训计划。其基本做法是 ,利用企业的物质 四、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技术基础,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开设各类专业课程 ,让学生按所 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与所在区域的企业开展多种 学专业参加企业的生产劳动 ,同时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实施6 年的 “ 技 形式的合作 ,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种所需人才。但是在现 术——生产培训原理”理论课及专业课程的教学。 实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我国高职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校企合作 的概念内涵
三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与 区域 经济互动的必然要求 一 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互动内在 的需要 ,也是教育与经济互 动的具体体现。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又必然服务于生产劳动 ,不 同历史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式、表现、特征是不同的,随 着时代的发展 ,它必然产生新的联系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校企 合 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高职 院校发展模式的必然要 求,也是学校服务于经济发展 ,服务于企业发展 ,实现与区域经济 良l 生互动的必然要求。 ( 二)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国家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群体 的高效益生产企业 ,培养 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社会、企业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 养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 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 制订教学方案 ,并实施教学 ,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具针对眭、实用 性,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同时也是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 务,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 ( 三)校企合作是现代企业 自身发展 、自主创新 不 断提高核心 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企业在提高 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教育教 学的优势 ,培 训员工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当一部分企 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 因是没有技术创新能力 ,如果企业在校企合作 过程 中,充分发挥校企优势互补作用,工学结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和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它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 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 迅速 ,如何使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 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 ,主要取决于企业参与力哮 的程度 ,因为校 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屙性。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 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基于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 机制,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 质服务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各 国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力 式 ,已成为国 际职业教育的一种基本走 向。所谓校企合作 ,是指高职学校主动与 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 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 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力 模 学 式,也 即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这里所 说的 “ 企业”不仅是指工业企业,而是泛指社会上与学校所设专业 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种部 门。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是高职学校与 企业紧密接轨,双 向参与,将职业教育融于现代经济生活中。

( 二)国内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国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近年来 ,我国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 “ 1 企 业配合”模式。企业处于 “ 配合”的辅助地位 ,根据学校的要求 , 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环节部分的培养任务 。 () 2 “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 目标、 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 内容和培养方式 ,而且参与实施部分培养任 务。 () “ 3 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工 作的一部分 ,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 , 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 题 编 号 :2 1G 2 5 课 0 G 8 ) 1 摘 要 : 等 职 业 教 育 不 仅 具 有 传 授 知 识 、培 养人 才 的 能 力 , 更重 要 的 是 能 够 体 现 教 育 - 济 之 间 内在 互 动 的 需 高 b经
求 ,区域 经济发展 需要 高职教 育具 有培 养应 用型人 才和服 务社会的 多种 功能 ,这 种 内在双 驱、相吸的结 果 ,必 然 使 高等 职 业教 育 与 区域 经 济 更 加 紧密 结 合 与 互 动 ,其 中 表现 形 式之 一 就 是 加 强校 企 合 作 , 高职 院 校 要 - 企 业 建 立 5 - ' 长期 、稳 定的合作 关系,在 互惠双赢 的基础 上 ,构建校 企合 作的 长效机 制。 关键词 : 高职校 企合作 ;长效机制 ;区域经 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