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合集下载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

识及其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从可观察的经验出发,通过中立的观察、实验,并经过逻辑推导,排除了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与自然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是客观真实的。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这种实证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上,即“经验证实原则”之中。此原则规定: 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任何命题必须表述为经验并且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按照石里克的话来说,“作为合理的、不可辩驳的实证论的哲学方向的内核,……就是每个命题的意义完全依存于给与的证实,是以此来决定的。”他认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给与的范围,是不可能的,或者毫无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也非常符合孔德提出的实证精神。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色彩比传统的实证色彩强得多。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是一种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这种科学主义的特征是非常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其重要性的; 他们不仅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视科学,而且用这种完全的观点来审视整个文化。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视野里,科学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可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们认为,科学以认识世界为对象,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的方法,建立起各种世界秩序的体系; 而一切诗歌、艺术等非科学文化则以体验世界为目的,采用的则是丰富的想象与兴奋的情绪,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是一个哲学流派,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也叫经验主义,或称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主要产生于1930年代~1950年代。

逻辑实证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首,一般还包括德国哲学家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波兰的塔尔斯基为首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人的观点和理论。

它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

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该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克拉夫特、弗兰克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1929年卡尔纳普等人的《维也纳学派:科学的世界观》的发表,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成。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于休谟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分析

作者:陈宛琪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2期

【摘要】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证主义思想中我们有助于了解哲学中人工语言分析法的形成和发展史。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其次阐述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具有的局限性,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思想

维也纳学派的基本思想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其思想来源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理论体系,是真理形成的思想载体,但是从本质上来讲,真理是具有普遍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将科学理论理解为物理主义是真正无机过程运用到的定律逻辑推论[1]。所有的自然科学以外的科学,都是从整体中隔离出来的物理语言,包含着积极的色彩因素,强调客观环境和独立意识的作用,努力区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概念做出具体的澄清。

一、分析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以实用主义为主的科学观,这种实证主义从根本原则上来讲是统一于“经验证实原则”体系中,这一原则强调的是知识的由来必须通过经验获取。任何命题下只有被表述成为可借鉴的经验才会被证实有意义或者虚伪,否则知识将变得毫无用处。石里克认为实证主义论者总是乐于给予,这种情况下的实证论原则总是倾向于使用这种原则来进行表述,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往往固定坚守在相对稳定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就如同形而上学给出的形式一般是无意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孔德提出的实证精神相契合。但是实证色彩来比较,逻辑实证主义来的更为强烈。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传统的实证论述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经验证实原则没有明确的表述;第二,诸多不能成立的命题经常和经验实证混淆在一起,因此逻辑澄清问题显得必要。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对比评述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的概括和描述。20世纪以来,对于科学发展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先后主要有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积微渐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革命模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本文就波普尔和其学生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思想进行比较述评。

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波普尔(K. R. Popper, 1902 - 1989),英籍奥地利人,当代着名的哲学家,代表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等,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在波普尔之前,科学发展的模式结构主要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主流,代表人物是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在科学方法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归纳方法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是一种逐渐累积的模式,只有当知识通过纯粹累积的经验和获取科学理论的形式时,才可以谈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发展的过程, 首先是感觉经验,之后通过归纳先形成假说,假说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科学理论。对于经验是否具有真理的内容,是否有意义,他们推崇“意义标准”和“可证实原则”。凡是能被经验所证实的,是有意义的,即是科学的,反之属于非科学。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主要是来自对牛顿以来的自然科学,其中机械论占统治地位。

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代表的新科学理论, 开始与牛顿力学所包含的机械论相冲突。着名英国科学家爱丁顿设计的日蚀观测实验彻底震惊了波普尔。牛顿理论曾被无数次地证实过,但在这一次重要的反驳中失败了。波普尔通过对科学在动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的猜测性、否定性和假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发展模式的“证伪”原则。他认为科学是通过不断猜测、不断否证、不断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突变方式向前发展的。科学中不存在证实为真的理论,只存在可以否证,可以反驳和可以推翻的猜测和假设,整个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系列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过程。科

专题: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专题: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么它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
专题: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准备知识:逻辑实证主义的历史背景
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大学的一批教师和研究生聚集在一
起讨论哲学问题。
主要成员:
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特、汉森、赖欣
巴哈、亨普尔等等。
大事件:
(Schlick 1882—1936)
① 1929年在布拉格召开国际性哲学会议,并发
表宣言:“维也纳小组的科学世界观”
② 1930年创办杂志《认识》
响亮的口号: “捍卫科学,拒斥形而上学。”
2.(p → q)∧ p → q(分离) 3. p ∨﹁ p(排中) 4 .﹁( p ∧ ﹁ p )(不矛盾) ……
综合命题:
经验科学的命题,其真假可以通过经 验予以证实 。 ——(经验意义)
证实原则: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
意义,是否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命题,就看有
没有办法用经验去证实它或否证它。可以
展即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⑵ 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 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 ⑶ 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 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么它 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

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哲

学流派之一,它认为科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最高形式的理解方式。逻辑

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科学的语言必须是精确、形式化、明确的,

我们必须积极地运用逻辑和数学来分析和推导科学理论,通过逻辑推

理可以得出真理。这个观点在哲学史上有过一定的争议,既有支持者,也有质疑者。

逻辑实证主义是追求科学“客观、精确、可验证”的哲学思想,

认为所有真正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经验的检验得到确认。因此,逻辑实

证主义强调科学数据的收集、证明和推理。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应该遵

循科学方法,采用实证的方式确定科学事实,去除主观性和个人意见

的影响,以此建立可检验的科学理论和定律。只有这样,科学才能更

好地发展,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下,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精确的逻辑结构,必须具备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必须与实际经验相符合。逻辑实证

主义者认为,只有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才能说一个科学理论是有效的,才能说这个理论达到了真正的知识水平。同时,他们还认为,所

有不能被科学方法证实的主观性质都是无意义的,这些主观性质不具

备实证价值。

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同样引起了质疑的声音。质疑者认为,

科学方法并不是一种完全客观的理性方法,它的结果受到研究者主观

的选择和思考的影响,而且科学理论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或改变。此外,逻辑实证主义过于崇尚逻辑推理和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忽略了非形式

逻辑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性,无法全面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

总体来说,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在推动科学的发展、为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百科名片

编辑本段

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

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该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克拉夫特、弗兰克以及英国的艾耶尔

解释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一种澄清或确定命题意义的活动。石里克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这一点积极表现了当代的伟大转变的特征;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逻辑实证主义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卡尔纳普指出,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逻辑,借助逻辑分析,可以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结论:正面的结论是澄清科学的概念、命题的意义;反面的结论是清除形而上学。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是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证主义:科学方法强调通过实证证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的事实才能被视为真实和可信的。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重复的。

2. 理性主义:科学方法依赖于理性思考和推理,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推理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逻辑严谨和合理的。

3. 经验主义:科学方法注重基于经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法则的总结,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事实,从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和理论。这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是基于实践和经验的。

4. 拒绝主观性和个人偏见:科学方法追求客观和普遍适用的知识,强调科学研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而是以公正和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获得客观真实的结论。

5. 科学严谨性:科学方法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严谨,包括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问题、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有效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等。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严格的科学标准进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综上所述,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基于实证、理性、经验和严谨的方法来获取客观和普遍适用的知识,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以追求科学真理。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期
曹志平 : 论逻辑实证 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符号和 后 续 于 这 一符 号 的 不 含 量 词 符 号 的 陈 述 构 有力 的归纳上 的支 持 , 而证 明被解 释项 ( 件 ) 从 事 正 成; S与任何单称命题在逻辑上都不等值; 在 是所预 期 的那 样 。正 是 在 这 种 意 义 上 , ② ③ 亨普 尔 说 , 中至 少 出现 一个 上 的个 体 常项 ; 存在 类 似 ④ “ 我认为 , 所有科 学解 释的逻 辑 都基 本上 是从 覆盖 律 一 s的基 本定律 的集 合 。若将① 中 的“ 称量词符 变化 而来 的” “ 全 ,就我 所能 了解到 的 , 盖律模 式代 表 覆 -2 . 1 号”改 为“ 量词符 合” 把④ 中 的“ 本定 律” , 基 改为 “ 基 了这种 解释性归并 的主模式 的基本逻辑 结构 o  ̄ ) 本理 论” 即上 述 定 义 就 变 成 了 “ 出 的理 论 ” , 导 的定 因此 , 统计 解释在 亨普尔那 里是 覆盖 律思 想 的延续 。 义; 至于 “ 基本 理论 ” 的定 义 , 只要 将基 本定 律 定义 覆 盖律模式是 亨普尔构建 的科 学解释 的标 准模式 。 则

在原 则上能被实 验或观察 所检验 ; 组 成解 释项 的 ④
句子 必须 是 真的 ¨ 。前 3个 为逻辑 条件 , 1 后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

曹志平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8)002

【摘要】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基本点、实质及理论偏失,确认"科学解释是论证"的观点是其基本内容,"拒斥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信念构成了其精神实质,其表现出的种种理论偏失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完全形式化的逻辑重建纲领.

【总页数】5页(P182-186)

【作者】曹志平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 [J], 吴先超

2.对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及其原则的分析 [J], 陈海明

3.试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J], 刘译璟

4.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J], 昌成亮

5.符合论与融贯论之争——浅析逻辑实证主义的真理观 [J], 宋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质疑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质疑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质疑

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探索方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重。然而,逻

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质疑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科学应该以经验和逻辑为基础,而对于超验的、无法被观察到的事物则持怀疑态度。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科学的真实性和科学的可靠性。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

能研究那些可以被观察到和验证的事物,而对于那些超验的、无法被观察到的事物,科学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的。例如,宗教信仰、道德价值观等超验领域的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无法对其进行客观的研究和验证,因此无法确定其真实性。这种对科学真实性的质疑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使得人们开始反思科学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应

该以经验和逻辑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然而,逻辑实证主义指出,观察和实验都是有限的,存在着误差和主观性的问题。因此,科学的结论可能并不是绝对可靠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这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方法的审视和改进,使得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以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

然而,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否定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逻辑

实证主义只是提醒人们要保持对科学的谨慎和批判的态度。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探索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但它并不是万能的。科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意识到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并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完善。

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1 纯粹的科学知识观与统一科学观

作为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的产物,在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通过客观中立的观察,按照严格的逻辑程序从经验数据得到的规则,并且能够被经验数据所证实,因而与客观自然是相一致的。自然科学具有绝对的经验性、客观性、可证实性。科学知识必须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而且是以逻辑分析的运用为标志。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逻辑分析的结果。石里克说:“任何认识都是一种表达,一种陈述……所有这些可能的陈述方式实际上表达了同样的知识,正因为如此,它们就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的逻辑形式。所以,一切知识只是凭借其形式而成为知识”。如此一来,科学就是形式化的,逻辑推理性的理论。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观点看来,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同时是客观的,是与价值中立的,不存在价值判断;科学的语言是表述性的,可被证实或证伪,表述经验事实,不表达个人情感。“形而上学的虚构句子、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的虚构句子,都是一些假的句子;它们并没有逻辑的内容,仅仅能够引起听到这些句子的人们在感情方面和意志方面的激动”。

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科学观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统一科学。

“科学之为知识理论体系,就是一种真理的系统。真理从本质上而言,是统一的整体的联系而不可分离的。”而科学的统一建立在物理主义之上。“一切自然定律,包括对有机体、人类和人类社会有效的定律,都是物理定律也即为解释无机过程所需要的那些定律的逻辑推论。”。所有自然科学外的科学,都不过是“统一科学”的一个部分,而“科学的任何领域内的语言可以保存原来的内容翻译成为物理学语言。”,因为物理描述的语言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所描述的事件可以被一切使用该语言的人们所观察(经验证实)。

请简述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请简述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请简述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实证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流派,主张科学方法必须以实证证据为基础。该流派的核心观点是,科学结论必须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只有那些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的科学结论才能被认为是可靠的。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方法的本质在于追求客观事实和真相,而不是为了信仰或价值观。科学方法必须基于客观的证据和实验,而不是主观的信仰或偏见。

实证主义还强调了实证证据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那些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的证据才能被认为是可靠的,而没有经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的证据则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可信的。

在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中,科学理论和假设是建立在经验数据的分析和推断上的。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和假设必须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实证主义还强调了科学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证伪性,即科学结论必须能够通过多次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并且如果一个结论不能通过多次实验或观察来验证,那么这个结论就被认为是不可靠的。

拓展:

实证主义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由许多不同的哲学流派和科学方法所组成的。例如,实证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它强调科学方法的本质在于追求客观事实和真相,而不是为了信仰或价值观。实证主义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可重复性科学哲学,它强调科学结论必须能够通过多次实验或观察来验证。

实证主义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它要求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验证等。这些方法和

原则必须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遵循,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可靠的。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各门科学为了实践的目的,的确可以被分开,但它
们都立足于同一基础上,归根到底,它们构成统一 的科学。 统一科学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所有分支的对象都是 属于同一种类,而是意味着科学的各个分支的名 词是逻辑的一致的。这就是说,在逻辑实证主义 看来,统一的科学应当是建立在统一的语言的基 础之上的。
摘自--卡尔纳普《哲学和逻辑句法》
摩里兹· 石里克(Moritz Schlick )
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和指导英
才。1917年的专题论文“当代 物理学中的空间有时间”是他 成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位 哲学阐释着。与精确科学的领 袖人物普朗克、爱因斯坦、希 尔伯特的保持着个人交往,与 维特根斯坦有着密切的接触。 早在1910年就开始发飙关于认 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问题的许 多论文了。
语言的逻辑句法
所谓语言的逻辑句法,指的是关于一种语言的形式
的理论。对语言形式的研究就是只涉及语言的形 式,而不涉及其内容,即主要研究语言中的规则、定 义、句子及其组成的各个符号的种类和排列等,而 不涉及这些符号或句子的意义。卡尔纳普指出,形 式的语言应被理解为说话的规则系统。一个形式 的语言的规则系统包括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形 成规则和语法相似,某一系统的形成规则,决定着该 系统的句子如何能由各种不同的符号构造出来。
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
卡尔纳普指出:物理语言是普遍的和主体间的。这就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基本概况: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维特根斯坦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哺育下形成产生的,在30年代到50年代对西方思想界,尤其是自然科学界有一定影响。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也叫经验主义,或称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是一种活动,即对概念和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澄清概念和命题的意义,清楚无意义的概念和命题。他们把命题分为形式命题和经验命题两类。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但他们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真正的理性主义。

基本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2.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3.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4.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这主要是受了物理科学中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简单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反对,而是认为形而上学不能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的命题甚至形而上学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有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展开全面的批驳,认为形而上学一无是处,其所有的、整个体系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是分析的,又不能为经验所证实,没有任何真理性可言,是无谓的“伪命题”。而也有哲学家不认为形而上学完全无意义,只是认为它没有传递实际知识的意义,仅具有激动情感的意义。

7逻辑实证主义

7逻辑实证主义

第七章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Logical Positivism)又叫“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重要发展和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Schlick)和卡尔纳普(R.Carnap)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 ”。另有以赖兴巴赫(H.Reichenbach)为首的柏林经验哲学学会,又称“柏林学派”、以卢卡西维奇和塔斯基为代表的波兰华沙学派,英国的艾耶尔等也是这个流派的重要代表。

逻辑实证主义是一个以经验主义传统为基础、以逻辑分析为特征、主要在英美流传的哲学思潮。

1922年,石里克在维也纳大学担任为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的教授之职。在这以后,汉恩(H.Hahn)、赖特梅斯特

(K.Reidermeister)、弗朗克( Ph.Frank)和纽拉特(O.Neurath)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新发展以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当时的参加者有卡尔纳普

(R.Carnap)、门格尔(K.Menger)、米塞斯(R.von Mises)、魏斯曼(F.Wa ismann)、克拉夫特(V.Kraft)、费格尔(H.Feigl)以及哥德尔(K.Godel)等人。

二十年代末期,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人在“石里克小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维也纳学派 ”,成立了马赫学会,1929年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点——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于是,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以这本小册子为标志而问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实证主义;二是科学主义。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这种实证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即“经验证实原则”之中。这个原则规定: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任何命题只有表述为经验并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逻辑性”和“彻底经验论”是逻辑实证论区别于传统的实证论的关键点,也是逻辑实证论的实证性比一般实证论更强、更为严格的地方。

(1)在关于科学理论的结构或基础的问题上,强调科学知识存在着一个惟一确定的、可靠的基础。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基础主义的科学结构理论。每个理论都具有自己概念的和经验的基础而孤立存在,理论之间的惟一关系是由中立的观察语言所提供的”[5]。

(2)在关于科学的方法和目标的问题上,强调存在着超越历史和科学内容的惟一可靠的方法和惟一确定的目标。与基础主义的科学结构理论相适应,逻辑实证主义将归纳法看作是科学的惟一可靠的方法。

(3)在关于科学进步的问题上,预设了一种“中国套箱式”的直线累积发展模式,在他们那里,科学完全成了一项累积性的事业。科学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真的经验命题”的积累、扩大或归并的过程。

由此可见,无论是关于科学理论的结构或基础,还是关于科学的方法、目标和发展模式,逻辑实证主义者都作了不折不扣的实证主义的理解。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是一种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这种科学主义的特征是,十分突出地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他们不仅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视科学,而且也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

视整个文化。于是,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自然科学不仅是惟一种类的科学,而且也是在认识上惟一有意义的文化。具体说来,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有以下几个要点:

(1)强调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除此以外,并不存在其他种类的科学。

(2)强调科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可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构建“科学的哲学”,拒斥形而上学。

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逻辑,其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对科学作逻辑分析,或者说,对科学的语言系统作句法分析。

这样一来,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似乎提供给我们一幅关于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截然区分的清晰画面,并且告诫人们:科学世界在认识上是有意义的世界,而人文世界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世界。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用自然科学家的眼光来理解和审视科学、哲学及其科学与其他文化的区别。这种观点虽然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用数学与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及其哲学,并且进行了艰难的尝试。虽然这种尝试后来遭到了失败,但是,它对于推进和深化科学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研究还是颇有意义的。

然而,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确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中最根本的缺陷之一,就是对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忽视。

第一,只重视“科学的逻辑”,而严重忽视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事实上,科学与其他文化活动一样,也是一项人类的历史的活动;它根植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土壤里,并在那里吸取丰富的营养而得到成长、壮大;它也受时代、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丰富的人文意义。因此,离开人、社会、历史和文化这些人文背景来谈论科学,并将科学单纯地归结为“逻辑”,这是十分肤浅的。

第二,只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而严重忽视了人的创造精神或创新精神。事实上,科学中发生的每一项重大理论突破和深层结构的变化都深刻地体现着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其实,创新精神与实证精神对于科学来说至少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第三,强调科学与人文两个世界的截然区分,严重地忽视了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联和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然而,在科学与人文文化之间并不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线。将统一的人类文化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有害的。

总之,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对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忽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科学观也包含着不少积极的因素,例如,它对科学理想和科学精神的关注和肯定,试图在整个文化中注入更多的科学因素和科学精神;它所蕴含的实证精神及其对确定性的理想主义的追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