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了解脉搏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某同学因不讲究卫生引起下肢皮肤发炎,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在手背输液,那么,你能分析手背静脉中的抗生素是如何到达下肢皮肤发炎处的吗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已有知识经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和人体内心脏血管的相关知识。为使问题顺利解决,教师可将问题分层细化(分五个步骤进行):

抗生素在人体内的起始点在哪里?(手背的静脉内,存在于血液中)

(2)手背中的血液在流动吗?流向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从静脉的概念入手,因学生已知静脉是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故不难回答流回到了心脏(抗生素也就自然到达心脏,必须指出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

(3)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它能把血送到下肢吗?与右心室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而送到下肢去的动脉应是主(体)动脉。故仍不能送到下肢,而是送到了肺部。

(4)从上可知送到下肢的血液应是从主动脉出来,而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也就是说肺部的血液只有回到左心室,才能最后到达下肢;问题是肺部的血液如何回到左心室?同理回到心脏的应是静脉,与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即血液由肺

静脉流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

(5)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然后逐级分支到达下肢毛细血管(由于内环境知识要在第六册讲解,教师只要讲到毛细血管即可,如有好奇学生问题可简单介绍)。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并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回忆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说出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准备

教师:

1、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2、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心脏结构模型,预习本节课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组织细胞

二、血液循环氧气养料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脉右心室

氧气二氧化碳

肺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意义。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点】

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上节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师提问:

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是什么?

2.与心脏四个腔相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3.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血流方向是怎样的?

4.什么结构保证了血流方向是一定的?

5.各心腔的心肌壁薄厚有何不同?为什么?

6.心脏中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并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有很多的时间应用,最常见的就是输液打针,例如:

小丽患了肠炎,为了消炎,医生给她输液治疗

1.为什么肠炎从手背输液可以治疗伤口?血液循环

2.药物是怎样从手背运输到病灶处?

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回顾并通过小故事进一步引发学习兴趣。

今天,人体内的一滴血----“小红”,又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沿途的风景---它已经司空见惯;

要发生在它身上的大事----也早就屡见不鲜;

出事的地点-----总是一成不变.

这样的生活让它有些心生厌倦……

(三)PPT2展示(观察与思考)P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自主学习观察课本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并阅读课本64页,思考以下问题

1.小红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

些“景点”(路径)?2.当小红再次从心脏的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景点”(路径)?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第二课时教案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

1.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3.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的目标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 学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 学案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

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

[],它们都流血。

(4)体循环终止部位是[],此时血液

变成了血。

5、一同学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最

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写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途径。

变式题:如果此人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从何处进入血液循环;

如果此人通过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从何处进入血液循环。

分别需几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伤口炎症所在部位。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 第二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和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介绍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在课堂中要把握重点,解析难点,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基本上构建出一个血液循环的框架。

二、学生分析

目前,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中,学会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学会学习;利用模具、多媒体演示认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再有进一步认识心脏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难点:血液循环途径及发生在血液循环中的物质交换过程。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初二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有四节内容,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它们都是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但它们又有联系,即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的途径》安排在第三节第二课时,目的就是将前面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突出本章节的主题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人体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运走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等物质。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除了利用视频资源突破难点外,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在小组组建、分工合作、知识共享等方面要指导到位。教学目标

1.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师准备:课件设计,多媒体教具,导学案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

2.直尺、红蓝笔、课本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时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方向如何?

2、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构建新的知识框架。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流动的

方向,与新授课血液循环联系密切,以图片形式出现,展现给学生学习方法即识图技巧、判断血管的依据,推断血流方向。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讲授新课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师】大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哈维和血液循环相关的知识。

【学生】分组派代表介绍。

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离体心脏的实验研究,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并不能清楚地了解血液是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的。他只是根据他的观察和实验做出了正确的推断,即血液是由心脏经过动脉到静脉再回到心脏这样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

在他逝世后,显微镜才得到改进。意大利的解剖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在1661年发现了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善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彻底否定了盖仑的错误学说。哈维的工作开创了把实验方法引入生理学的先河,为近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血液循环路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图片。

讲解:血液循环分为两条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静脉血。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心脏,主要介绍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在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前,准备好新鲜的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且推测它们的功能。

在进行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时,预习时先让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讲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2.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教学媒体

血液循环示意图和PPT。

五、课时建议: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心脏的位置的哪里?

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何作用?

3.心脏的四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二、小组学习活动:

要求:阅读P62-64文字、观察P63血液循环图、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自学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3、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长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识别血液循环图,让学生知道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2、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化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分析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和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先学后教、先练后导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技术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细胞

↑↓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肺动脉←右心室

↑↓

肺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

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

一、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心脏的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导入:

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天天运动,锻炼身体。你知道身心包括什么吗?

生说:身体和心脏。

师说:很好。平时你对心脏了解多少呢?谁起来说一说。

生说:心脏就象泵一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等。

师说:很棒,看来同学们对心脏的了解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以猪的心脏为例,来学习人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新授:

师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做10个深蹲起的动作。请同

学们起立,前后左右分散开,开始1、2、3、……10停,回到原位,

然后手捂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生说:心脏是一收一缩地运动的。

师说:(展示人的内脏结构图)这就是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就是心率。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刚才你感觉到心脏在你身体的哪个腔跳动?

生说:胸腔。

师说: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中间。

师说: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像我们吃过的哪种水果?

生说:桃子。

师说:因此,心脏呈什么形状?

生说:桃形。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说课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说课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的韩婧。今天我要和大家研讨的课题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

这一节教材安排了两个课时来介绍,第一课时介绍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血液循环的途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

学生通过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学习,虽然已经在头脑中初步建构了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但由于血液循环发生在人体内部,看不见也摸不着,仅凭教材上静止的图片学生很难理解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是教学重点是: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是:明确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以电子

白板为平台来展开的。

(五)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第二、第三、第四个环节分别设计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一)设疑引思,导入新课

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有利于建构知识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2.知道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学习内容】

〔一〕学生自学血液循环的途径并填空

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①路线:血液→→→各级动脉→身体各局部的毛细血管网→→。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血变为血。

〔2〕肺循环

①路线: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

②血液成分变化:由血变为血。

血液循环的过程

【达标拓展】

1.下列图为心脏解剖图,请答复:

〔1〕请注明各局部构造名称:A ; B ; C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图中流动脉血的构造是___________,流静脉血的构造是_______。

(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3〕含养料多,含氧少的血管是,

〔4〕心脏主要由构成,壁最厚的是。

〔5〕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流经①致⑤的方向。

〔6〕[ ] 可以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 可以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从肺循环来的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开场关闭,标志着_______的开场。

2.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它们都流血。

(4)体循环终止部位是[],此时血液变成了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及认知的特点,往往聪明活泼好动,思维非常的敏捷,但也存在抽象思维略显不足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的任务。

二、教材:《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法

导课: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四、说学法

、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PPT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

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

途径和意义(板书:一、血液循环途径),课前要求大家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是哪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血液循环?(英国医生哈维)

一、PPT2展示(观察与思考)P63页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探究任务一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讨论: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这两种循环是单独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讨论:2、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儿发生的这种变化?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循环流动对于身体有什么意义?(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师巡视)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师板书: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组织细胞带来氧和养料,带走组织细胞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PPT3展示:提问:你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吗?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三、师:为了让大家对血液循环有个直观的认识,请看PPT3,超链接:动画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师:我们了解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后,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PPT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物质交换填空,每一桌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师发一张纸,哪一个小组先完成就展示哪个小组的,大家评价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试着总结规律

五、过渡:生活中大家听说过心肌缺血、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死亡率很高的心脏疾病吗?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心肌为什么会缺血呢?PPT5冠脉循环,请大家阅读教材64-65页冠脉循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和长智力的黄金时间,我们应该远离烟酒,保护心脏,原因是什么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里有一个资料:酒内含有酒精,饮酒过量或经常饮酒,会造成酒精中毒,使心脏壁肥厚和扩张,心肌细胞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吸烟后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降低血液运送氧

的能力,危害心脏。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低与吸烟的多少密切有关。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将提高3倍。

六、过渡:对于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方便记录,又便于分析,展示PPT6:我们来进行一项技能训练: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布置任务:课下完成,每组三人,一人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一人测量并用陈述性的语言记录,另一个为被测量人,先测量被测量人的运动前的心率,再由被测量人进行如一分钟跳绳比赛等运动,比赛结束后马上测量比赛人的心率,完成记录后,分析记录结果,想一想,能得出什么结论。

七、课堂小结:请一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展示PPT8课堂知识反馈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循环的泵--心脏

一、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静脉血;血液颜色:鲜红→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动脉血;血液颜色:暗红→鲜红。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组织细胞带来氧和养料,带走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