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章 程序设计基础(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A

6. ABC

7. A

8. C

9.B 10. B

11. C 12. A 13. ABC 14.B 15. ABCD

16.C 17.ABCDE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计算机科学导论练习题库(附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练习题库(附答案)

最新计算机科学导论练习题

1、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是()程序。

A.汇编语言程序

B.高级语言程序

C.自然语言程序

D.机器语言程序

正确:【D】

2、断电后,将丢失信息的是()。

A. RAM

B. ROM

C.磁盘

D.光盘

正确:【A】

3、网络间的通信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进行,这些规则和约定称为()

A.配置

B.命令

C.异步传输

D.协议

正确:【D】

4、当鼠标指针位移到工作表中选定区域的填充柄上时,指针变为()光标。

A.空心十字

B.黑十字

C.空心箭头

D.黑箭头

正确:【B】

5、除()以外,其余都是按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的网络。

A.局域网

B.校园网

C.广域网

D.城域网

正确:【B】

6、作为一门学科,计算机科学具有()3个学科形态,它处于三者交汇处

A.理论、抽象、设计

B.理论、抽象、编码

C.编码、抽象、设计

D.理论、编码、设计

正确:【A】

7、十进制的整数化为二进制整数的方法是()。

A.乘2取整法

B.除2取整法

C.乘2取余法

D.除2取余法

正确:【D】

8、用编译型的高级语言编制的源程序,必须经过()后才能直接运行

A.编制解释

B.逐条解释

C.编译连接

D.解释编译

正确:【C】

9、多媒体不具有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交互性

C.实时性

D.商业性

正确:【D】

10、按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

A.有线网

B.无线网

C.广域网

D.校园网

正确:【C】

11、计算机科学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的系统研究,()是本学科的基本问题。

A.什么能自动分析

B.怎么能快速运行

C.什么能有效地自动进行

2024河大版,计算机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2024河大版,计算机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2024河大版,计算机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技能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科学导论

- 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二进制数系统和逻辑运算

-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 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介绍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

-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 算法和流程图的设计

- 基本的编程语言和代码编写

第五章:信息处理和数据管理

-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

-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

教学方法

-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 项目驱动,通过实际项目来培养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评价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 项目成果: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 考试测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 教材:《计算机科学七年级下册》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

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周:第一章

- 第二周:第二章

- 第三周:第三章

- 第四周:第四章

- 第五周:第五章

以上是《2024河大版,计算机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后练习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后练习

Chapter 1 练习

复习题

1.定义一个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机。

答:Turing proposed that all kinds of computation could be performed by a special kind of a machine. He based the model on the actions that people perform when involved in computation. He abstracted these actions into a model for a computational machine that has really changed the world.

图灵模型假设各种各样的运算都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器来完成,图灵机的模型是基于各种运算过程的。图灵模型把运算的过程从计算机器中分离开来,这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

2.定义一个基于冯·诺伊曼模型的计算机。

答:The von Neumann Model defines the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 which are memory, the 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 the control unit and the input/output subsystems.

冯·诺伊曼模型定义了计算机的组成,它包括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系统。

3.在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机中,程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Based on the Turing model a program is a set of instruction that tells the computer what to do.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A

6. ABC

7. A

8. C

9.B 10. B

11. C12. A13. ABC14.B 15. ABCD

16.C 17.ABCDE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计算机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以下答案为班团委查阅多方资料做的,仅供参考。 09通软班团委

第一章绪论

1. 和计算机相关的问题.

2. 冯.诺依曼模型.

3. 第一点:尽管这个模型能够体现现代计算机的功能,但是它的定义太广泛.

第二点:而且,并没有清楚地说明基于这个模型的机器能够完成的操作类型和数量.

4. 输入数据和程序.

5. 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

6.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的区域,在计算机处理过程中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7. 算术逻辑单元是进行计算和逻辑判断的地方.

8. 控制单元是用来对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输入/输出单元等子系统的操作进行控制的单元.

9. 输入子系统负责从计算机外部接受输入数据和程序;输出子系统负责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计算机外部.

10. 早期的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数据.而完成某一任务的程序是通过操作一系列的开关或改变配线系统来实现的.

而基于冯.诺依曼模型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及其相应的数据.

11.编程在早期的计算机中体现为对系列开关的开闭和配线系统的改变.

而冯.诺依曼模型通过详细的第一计算机可以使用的不同指令集,从而使编程变得相对简单.程序员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指令来创建任意数量的程序.

从而改变了编程的概念.

12. B

13. C

14. A

15. B

16. D

17. C

18. D

19. C

20. A

21. D

22. A

23. C

24. D

25. D

26. D

第二章

第三章数的表示

1. 将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则反复采用底数除法.将要转换的数反复除2,所得余数做为从右往左的数.直到除数为1,作为最左端的数.

北语 17秋《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1234

北语 17秋《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1234

17秋《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1.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是()。

A. 操作系统、磁盘容量、内存容量、主频

B. 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软硬件配置

C. 运算速度、显示器分辨率、打印机的配置

D. 配置语言、操作系统、外部设备、运算速度

答案B 答、案:805009261

2.在计算机中,()子系统存储数据和程序。

A. 算术逻辑单元

B. 输入/输出

C. 存储器

D. 控制单元

答案C

3.()是文件传输协议。

A. FTP

B. SMTP

C. TELNET

D. HTTP

答案A

4.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像的()图像方法中,重新调整图像尺寸可能导致图像粗糙。

A. 位图

B. 矢量图

C. 二进制

D. 量化

答案A

5.CPU中的寄存器可以保存()。

A. 数据

B. 指令

C. 程序计数值

D. 以上都是

答案D

6.二元运算符()两个输入为0,输出也为0。

A. AND

B. OR

C. XOR

D. 前三项

7.在基于冯·诺依曼模型建造的计算机中用来进行计算和逻辑运算的地方是()。

A. 存储器

B. 算术逻辑单元

C. 控制单元

D. 输入/输出单元

8.根据冯·诺伊曼模型,()被存在存储器中。

A. 只有数据

B. 只有程序

C. 数据和程序

D. 以上都不是

9.当条件P成立时,则执行A语句,否则执行B语句。这种程序结构被称为()。

A. 顺序结构

B. 跳转结构

C. 判断结构

D. 循环结构

10.()是电子邮件服务的协议。

A. HTTP

B. FTP

C. POP3

D. Telnet

11.()存储设备可以进行多次擦写。

第4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4章  程序设计基础

4.2.5 程序设计举例
例4.2 求 2 盘输入,设 b 4ac 0 ,根据数学知识,可以求得方 程的根为: 2 2 b b 4ac b b 4ac x2 x1 2 2 b b 2 4ac p q 设: 2a , 2a 则方程的根可以改写为:
ax2 bx c 0 方程的根,a、b、c 由键
2019/3/10
计算机科学导论
33
4.3.1 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 数据结构中,如果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前后顺序的关系, 即除了第一个数据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外,其他每个元素都 有惟一的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元素,这样的数据元素之间的 关系被称为线性结构。 树形结构 数据结构中,如果数据元素之间有顺序关系,且除了一 个被称为根节点的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节点,并 且可以有多个后继节点,这种逻辑结构称为树形结构。 图形结构 数据结构中,如果任何一个数据元素都可以有多个前驱 节点和多个后继节点,这种逻辑结构称为图形结构。
5
4.2.1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4.模块化方法
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过程中,把复杂问题分解成 一个个简单问题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模块化:按功能或 层次结构划分模块,再对每个模块进一步细化。
模块化便于问题的分析,也有利于程序员的组织与合
作。模块体现了信息隐藏的概念。模块常用子程序加 以实现。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版)习题答案-第3、4章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版)习题答案-第3、4章

第3章程序设计语言

习题

一、选择题

1. A

2. A

3. D

4. A

5. AB

6. C

7.D

8.C

9.D 10. D

11.ABCD 12.B 13.A 14.A

二、简答题

1.简述程序的概念。

答:一个程序就是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序列的集合。或者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2. 简述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阶段。

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机器语言又称面向机器的语言,是特定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所固有的语言,是CPU唯一能够真正不经过翻译而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相比而言,其他任何语言编写的程序都必须最终转换成机器语言以后才能在CPU上执行。

由于二进制编码形式的机器指令不便于记忆和使用,人们很快引入了便于记忆、易于阅读和理解、由英文单词或其缩写符号表示的指令,称为汇编指令,又称符号指令或助记符。利用汇编指令编写得到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程序。

通过引入汇编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级语言程序设计的问题,之后又出现了程序的“可移植性”问题,即程序员编写的源程序如何从一台计算机方便地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利用意义比较直观的各种“单词”和“公式”,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编写程序的语言,又称为程序设计语言或算法语言。高级语言之所以“高级”,是因为高级语言把很多硬件上复杂费解的概念抽象化了,从而使得程序员可以绕开复杂的计算机硬件的问题、无需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就能完成程序设计的工作。

3. 简述程序设计过程的一般步骤。

程序设计的过程一般有四个步骤。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A

6. ABC

7. A

8. C

9.B 10. B

11. C 12. A 13. ABC 14.B 15. ABCD

16.C 17.ABCDE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七章

1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不同点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一个程序,有利于应用程序的执行。2操作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内存管理器,进程管理器,设备管理器,文件管理器。

3单道程序和多道程序之间有何区别?

单道程序,只有一个程序在内存中。多道程序,多个程序同时在内存中,但是计算机的资源只分配给正在运行的程序。

4分页调度和分区调度有什么区别?

分区调度把内存分为若干个区,把程序整个的放入区中。分页调度提高了分区调度的效率,在分页调度下,内存被分为大小相等的若干部分,程序也被分为大小相等的部分。分区调度需要把程序装载到连续的内存上。分页调度可以吧把程序装载到不连续的内存当中。

5为什么请求分页调度比常规页面调度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常规的分页调度中,整个程序必须同时在内存

中,以便为程序执行。但是在请求分页调度中,有部分页面的程序可以在内存中。这意味着,在请求分页调度中,在给定的时间中,更多的程序可以使用计算机的资源。

6程序和作业之间有何联系?作业和进程之间有何联系?程序和进程之间有何联系?

从一个程序被选中执行,到其运行结束并再次成为一个程序的这段过程中,该程序称为作业。

7程序驻留在哪里?作业驻留在哪里?进程驻留在哪里?

程序和作业驻留在磁盘上,进程驻留在内存中。8作业调度器和进程调度器有什么区别?

作业调度器负责从作业中创建一个进程和终止一个进程。进程调度器将一个进程从一个状态转入另一个状态。

9为什么操作系统需要队列?

一个操作系统需要使用队列,因为在同一时间可以有许多作业和进程同时活跃。为了共享所有的资源,队列是必要的,以确保作业和进程都得到他们需要的资源。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七章

1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不同点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一个程序,有利于应用程序的执行。2操作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内存管理器,进程管理器,设备管理器,文件管理器。

3单道程序和多道程序之间有何区别?

单道程序,只有一个程序在内存中。多道程序,多个程序同时在内存中,但是计算机的资源只分配给正在运行的程序。

4分页调度和分区调度有什么区别?

分区调度把内存分为若干个区,把程序整个的放入区中。分页调度提高了分区调度的效率,在分页调度下,内存被分为大小相等的若干部分,程序也被分为大小相等的部分。分区调度需要把程序装载到连续的内存上。分页调度可以吧把程序装载到不连续的内存当中。

5为什么请求分页调度比常规页面调度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常规的分页调度中,整个程序必须同时在内存

中,以便为程序执行。但是在请求分页调度中,有部分页面的程序可以在内存中。这意味着,在请求分页调度中,在给定的时间中,更多的程序可以使用计算机的资源。

6程序和作业之间有何联系?作业和进程之间有何联系?程序和进程之间有何联系?

从一个程序被选中执行,到其运行结束并再次成为一个程序的这段过程中,该程序称为作业。

7程序驻留在哪里?作业驻留在哪里?进程驻留在哪里?

程序和作业驻留在磁盘上,进程驻留在内存中。8作业调度器和进程调度器有什么区别?

作业调度器负责从作业中创建一个进程和终止一个进程。进程调度器将一个进程从一个状态转入另一个状态。

9为什么操作系统需要队列?

一个操作系统需要使用队列,因为在同一时间可以有许多作业和进程同时活跃。为了共享所有的资源,队列是必要的,以确保作业和进程都得到他们需要的资源。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6. ABC

7. A

8. C 10. B

11. C 12. A 13. ABC 15. ABCD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本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本答案(完整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 ABC

6. A

7. B

8. B

9. ABCD 10. ABCDE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请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把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统一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

3.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控制器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受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

4.简述CPU和主机的概念。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5.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有哪些?

软件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技术文档。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组成,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解决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软件,包括用户程序及其说明性文件资料。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版)习题答案-第1、2章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4版)习题答案-第1、2章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C

3.D

4.B

5.A

6. B

7. CD

8.C

9.A 10. ABC

11.A 12.C 13.B 14.B 15. A

16.A 17.C 18.A 19. ABC 20.B

21.ABCD 22.C 23. ABCDE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石子计数的过程

早上放10头牛出去,就拿10颗小石子表示,晚上牛回来清数时,就以小石子的数量来逐个进行清点,看看是否一致。

2.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A

6. ABC

7. A

8. C

9.B 10. B

11. C 12. A 13. ABC 14.B 15. ABCD

16.C 17.ABCDE

二.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程序设计基础

习题

一、选择题

1. A

2.D

3.C

4. A

5. B

6.D

7.A

8.B

9.C 10. B

11. D 12. A 13.B 14.D 15.C

二、简答题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是:

(1) 使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逻辑。

(2)程序语句组织成容易识别的语句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单入口、单出口。

(3)严格控制GOTO语句的使用。

3.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利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的特点是:

(1) 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的结构必须与3种基本程序结构之一相对应。

(2) 问题的划分决定了程序的结构。一方面,子问题的划分决定了这一层次的程序是3种基本结构中的哪一种结构;另一方面,一个问题该如何划分成子问题是灵活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分解方法。分解的好坏就决定了设计的质量,也决定了程序的不同结构。

(3) 问题的边界应该清晰明确。只有这样才能精确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否则就会模棱两可,无从下手。

4.简述面向对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区别。

答:面向对象是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它吸收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全部优点,同时又考虑到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彼此相关并且能够相互通信的实体组成,这些实体就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和行为特征,而一类相似对象的共性的抽象描述,就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核心——类。

5. 从互联网上面搜索选择结构的使用方式。

答案略。

6.简述模块化方法的原理。

模块化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将待开发软件划分为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定义相应的接口,各个模块是可以分别单独开发、调试、运行和测试的,然后,再将多个模块组合起来,进行软件的整体测试,从而完成整个软件的开发。

在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过程中,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模块化,按照功能或层次结构把一个问题划分为几个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做进一步细化。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划分为多个简单问题的组合,这样的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问题细化为若干模块组成的层次结构;另一方面是把每一个模块的功能进一步细化,分解成为一个个更小的子模块,直到分解成一个个程序语句为止。模块化便于问题的分析,同时也有利于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中的组织与合作,按照模块作为工作划分的依据,各个模块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修改。

7.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有哪些?

答: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集合,包括了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数据的运算。

数据的物理结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顺序结构、链表结构、索引结构及散列结构。

(1) 顺序结构:是把所有元素存放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中,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

(2) 链表结构:对逻辑上相邻的元素不要求其物理位置相邻,元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附设的指针域来表示,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

(3) 索引结构:每个数据结构建立索引表,每个数据元素占用表中的一项,每个表项通常包含关键字和地址指针。其中的关键字是能够惟一标志一个数据元素的数据项。

(4) 散列结构:通过构造相应的散列函数,由散列函数的值来确定元素存放的地址。

8.简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设有数组A[n+1](n为序列中元素个数),第一趟在序列(A[0]~A[n])中从前往后进行两个元素的比较,如后者小,则交换,比较n-1次;第一趟排序结束,最大元素被交换到A[n]中(即沉底),下一趟排序只要在子序列(A[0]~A[n-1])中进行;如果在某一趟排序中未交换元素,说明子序列已经有序,则不再进行下一趟排序。

三、讨论题

1.在进行程序设计时,语言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你对程序设计语言的了解,谈谈你对程序设计的认识。

答案略。

2.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好的数据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