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古代汉语知识点:
1. 你知道什么是古今字吗?就好比“莫”和“暮”呀,以前只有“莫”,后来才分化出专门表示傍晚的“暮”。
哎呀,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2. 通假字也很有趣哦!像“说”通“悦”,古人写“不亦说乎”,其实就是“不亦悦乎”。
这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奇妙呀!
3. 还有词类活用呢!比如说“名词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这时候就当作动词“踢”来用啦,神奇吧!
4. 特殊句式也来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呀,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
5. 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可不少呢!“之”字就有好多意思,像“辍耕之垄上”的“之”是“去、往”,“怅恨久之”的“之”是“助词,无实义”。
这可真够让人琢磨的呀!
6. 语气词也很重要哟!“也”“矣”“焉”等表达的语气都不一样呢,“吾尝终日而思矣”里的“矣”就表示陈述语气呢。
7. 古代汉语的称谓也五花八门呀!皇上可以叫“陛下”,自己可以谦称“鄙人”,朋友之间还可以称“足下”呢。
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背景与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族民族在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广义上可以包括汉朝以前的古汉语和汉朝以后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逐一介绍。
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可以总结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韵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中,除了普通话中的b、p、m、f、d、t、n、l、g、k、h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声母,如j、q、x、zh、ch、sh、r 等。
韵母方面,古代汉语的韵母含有a、o、e、i、u、ü等,其中ü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韵母。
声调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相对较为复杂,普通话的四声是经过演变后的结果。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的构词法和词义变化方面。
在构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合并词等方式进行构词。
同时,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也非常丰富,常见的变化方式有指事义、甲骨文义、转义、比喻义等。
四、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词序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句意。
其次是虚词的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助词、介词、副词等。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病句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重叠句式、否定句式等。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特点修辞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者数量,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者意图。
六、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作为汉族的日常使用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等。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总结一.基础知识1.《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分为200个部首。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用540个部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3.《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它所收录的词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4.《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5.汉字排列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号码排列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毛:莫袍切,东:德红切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发。
三.六书: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会意: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转注: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假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
四.古书用字(一)、古今字1、定义: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
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2.今字产生的原因:(1)词义分化:解——懈取——娶益——溢(2) 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二)异体字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任何情况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异体字的分类:(1)造字法不同:泪:涙笔:筆岩:巌岳:嶽(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暖:煖訴:愬俯:俛略:畧群:羣杯:盃線:綫煙:烟五.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文法知识1、古代汉语的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是以“主谓宾”为主,但宾语可以移到“谓宾主”和“宾主谓”的位置。
例如,“孔子说”可以变为“说孔子”,“我喝水”可以变为“喝水我”。
2、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有“之”、“乎”、“者”等,这些助词在句子中可以扮演连接语法成分的作用,增强语法结构的整体性。
3、古代汉语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虚词包括“之”、“所”、“其”等,它们在句子中没有实际的意义,主要用来连接名词和形容词,构成整体的句子结构和语法体系。
4、古代汉语的连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而”、“乃”、“所以”等,它们主要用来连接句子,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构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5、古代汉语的句式古代汉语的句式主要有“主谓宾”、“主谓补”、“主谓双宾”、“主谓宾宾”等,它们构成了古代汉语丰富多样的语法结构。
以上是古代汉语文法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二、古代汉语词汇知识1、古代汉语的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这些词类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这些音韵规律在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古代汉语的词语使用和表达方式。
3、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主要包括义、音、形三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立体和多元化。
4、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转换和转变,这些词性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丰富多样。
5、古代汉语的派生词古代汉语的派生词主要指由词素加词缀构成的新词,这些派生词在古代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范围。
以上是古代汉语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1、字母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
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ᵑ]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
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
古代汉语(知识点)
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一一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丿听。
” 打瞌睡一一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一一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一一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 泛指居处、房屋一一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一一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 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字内容只需要总结出给定的知识点即可,不用再出题。
蓝字内容总结出知识点,在出五个小题。
如果感觉知识点不好总结,可以调整,但不要和他之前的106个总结好的重复。
周五晚上之前交即可。
古代漢語知識點總結1.古代漢語常用字典辭書有哪些?古代漢語常用的字典辭書有許慎的《說文解字》,首創部首編排法,分為540個部首;最早的韻書是李登的《聲類》;《四庫提要》、《康熙字典》;王引之的《經傳釋詞》,近人楊樹達採用注音字母序編著的《詞詮》等等。
(1)()首創部首編排法。
(2)我國最早的韻書是()。
A李登的《聲類》B孫愐的《唐韻》C陸法言的《切韻》D陳彭年的《廣韻》(3)查找文言虛詞的詞典,影響較大的有清()的《經傳釋詞》和近人楊樹達的()。
(4)《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是我國最大的官修書目。
(5)《詞詮》的編排順序為()。
A筆畫序 B平水韻目序 C古聲母序 D注音字母序答案(1)《說文解字》(2)A(3)王引之《詞詮》(4)《四庫提要》(5)D2.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什麼?清朝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別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和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1)清代說文四大家分別為段玉裁、王筠、()、()。
(2)說文四大家中段玉裁的代表作為(),是學習和研究《說文》的最佳注本。
(3)說文四大家中()的代表作為《說文解字義證》。
(4)說文四大家中朱駿聲的代表作為(),對字義的來源和發展有較為細緻的分析。
(5)說文四大家中王筠的代表作為()。
答案(1)桂馥朱駿聲(2)《說文解字注》(3)桂馥(4)《說文通訓定聲》(5)《說文句讀》3.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哪些?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讀若法、譬況法、直音法和反切法。
讀若法,借助人們熟悉的字詞給陌生詞注音的一種注音形式。
譬況法,漢魏以前人們給漢字注音采用的注音方法。
用一個同音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的方法。
反切法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字的讀音的注音方法。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
(1)《說文解字》中較為常見的注音方法是( ),如《說文·玉部》:“珣,讀若宣。
”(2)漢魏以前人們給漢字注音採用的方法有(),如《淮南子·原道訓》:“蛟龍水居。
”高誘注:“蛟,讀人情性交易之交,緩氣言乃得耳。
”(3)用一個同音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的方法叫(),如“準音拙”。
(4)用兩個字拼出一個字的讀音的注音方法叫()。
(5)《說文·一部》:“天,顛也,至高無上。
他前切。
”其中使用的注音方法是()。
答案(1)讀若法(2)譬況法(3)直音法(4)反切法(5)反切法4.《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是什麼?《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一般在每字下先解字義,然後按照“六書”分析形體結構,后注讀音。
《說文》解釋的字義一般是指該字的本義。
解釋字形時,註明“象形”或“象某之形”為象形字;指事字註明“指事”;註明“從某從某”或“從某某”為會意字;註明“從某,某聲”為形聲字。
註明“從某從某,某亦聲”為會意兼形聲字;註明“從某省”為省形字;註明“從某省聲”為省聲字。
(1)《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為先解釋字義,然後按照()分析形體,后注()。
(2)《說文》一般解釋的是字的()。
(3)《說文》中,註明“從某從某,某亦聲”的為()。
(4)《說文》註明“從某某”或“從某從某”的字為()。
(5)《說文》中註明“從某省”為()。
答案(1)六書讀音(2)本義(3)會意兼形聲字(4)會意字(5)省形字5.《爾雅》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爾雅》是我國第一部古漢語詞彙學和訓詁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輯錄我國古代豐富的詞彙,為漢語詞彙學奠定了基礎。
總的分為兩個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釋一般詞義,后十六篇像一個小百科全書,具體解釋一些古代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為研究我國古代科學史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所開創的“類聚群分”的釋詞體例,對後代辭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1)( )是我國第一部古漢語詞匯學和訓詁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2)《爾雅》輯錄了我國古代豐富的詞匯,為()奠定了基礎。
(3)《爾雅》開創了()的釋詞體例,對后代辭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4)《爾雅》總分為()個部分。
(5)《爾雅》前三篇重在解釋(),后十六篇像一個小百科全書,具體解釋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等方面的知識,為研究我國科學史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答案(1)《爾雅》(2)漢語詞彙學(3)類聚群分(4)兩(5)一般詞義天文地理6.《經籍籑詁》基本內容。
《經籍籑詁》是清阮元編寫的一部字書,為中國訓詁學書。
該書共106卷,按平水韻分部,每一韻一卷。
各卷單字略依《佩文韻府》次序編排。
釋義一般先列本義,再列引申義,最後為輾轉相訓與名物數象。
該書是中國唯一的一部匯輯經傳子史的引證于一書的大型訓詁詞典。
(1)《經籍籑詁》的編者是()。
A戴震 B阮元 C王念孫 D王引之(2)《經籍籑詁》的編排方法是()。
A部首法 B筆畫法 C注音字母法 D平水韻目法(3)《經籍籑詁》共()卷,按()分部,每一韻一卷。
(4)《經籍籑詁》單字次序按照()編排。
(5)()是中國唯一一部匯輯經傳子史的引證于一書的大型訓詁詞典。
答案(1)B(2)D(3)106 平水韻(4)《佩文韻府》(5)《經籍籑詁》7.十三經是什麼?十三經釋十三部儒家經典著作的總稱。
其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從漢代五經到七經、九經,再到十二經,直到宋代才正式形成十三經的說法,具體指:《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1)“十三經”是十三部()的總稱。
(2)“十三經”的行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從漢代五經到七經、九經,再到(),直到()才正式行成十三經的說法。
(3)十三經具體指的是《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4)南宋時()正式成為經,和《論語》、《爾雅》、()一起,加上原來的九經,構成十三經。
(5)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形成的作品,《春秋左傳》作者為(),此外還有兩傳分別為()、()。
答案(1)儒家經典著作(2)十二經宋(3)《周禮》、《儀禮》、《禮記》(4)孟子孝經(5)左丘明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8.詞義的擴大是什麼?詞義的擴大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個別對象演變到一般對象,由指具體事物演變到指抽象事物,由指專一事物演變到通指一切事物。
比如關,古義專指函谷關,今通指一切關口、關卡。
(1)古今詞義的異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古今意義(),第二種是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第三種是古今意義之間,既有()、又有發展。
(2)詞義范圍的差異分為三種情況()、()、詞義的轉移。
(3)詞義擴大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個別對象演變到()對象,由指具體事物演變到指()事物,由指專一事物演變到通指一切事物。
比如關,古義專指函谷關,今通指一切關口、關卡。
(4)商:(古)運貨販賣的人,(今)做生意的人。
由此可見商的詞義變化屬於()。
(5)下列選項中古今意義的變化不屬於詞義擴大的是()。
A關 B朕 C商 D河答案(1)基本未變聯系(2)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3)一般抽象(4)詞義擴大(5)B9.詞義的縮小是什麼?詞義縮小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一般對象演變到個別對象,由指抽象事物演變到指具體事物,由指一切事物演變到指專一事物。
比如朕,古義通指第一人稱,後來專指皇帝自稱。
(1)詞義縮小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一般對象演變到()對象,由指抽象事物演變到指()事物,由指一切事物演變到指專一事物。
比如朕,古義通指第一人稱,後來專指皇帝自稱。
(2)“宮”的本義泛指房屋,後來專指封建帝王的殿堂、住房。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3)“禽”的古義是飛禽走獸的總稱,今義指鳥類。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4)“朕”本來泛指第一人稱,後來專用于皇帝自稱。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5)下列不屬於詞義縮小的是()。
A輦 B朕 C緒 D瓦答案(1)個別具體(2)B(3)B(4)B(5)C10.詞義的轉移是什麼?詞義的轉移即由甲范圍轉移到乙范圍,它的主要特點是新義產生后,舊義就不存在了,中心古義為心里,今義為正中,事情的主要部分。
(1)詞義轉移即由甲范圍轉移到乙范圍,它的主要特點是()產生后,()就不存在了,如“中心”古義為心里,今義為正中,事情的主要部分。
(2)“涕”的本義是眼淚,後來變成“鼻涕”。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3)“交通”古義是交際和勾結,今義指運輸往來。
詞義的引申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4)“書記”古今詞義的變化屬於()。
(5)下列不屬於詞義轉移的是()。
A中心 B交通 C丈夫 D瓦答案(1)新義舊義(2)C(3)C(4)詞義轉移(5)D11.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是什麼?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分為詞義褒貶的不同和詞義輕重的不同。
(1)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分為兩種,分別是()、()。
(2)“復辟”本是褒義詞,後來變成()。
(3)“爪牙”、“走狗”詞義的變化屬於()。
(4)屬於詞義輕重不同的是()。
A鍛煉 B誅 C丈夫 D關(5)感激古義是憤激,今義是感謝,詞義變化屬於()。
答案(1)詞義的褒貶不同詞義的輕重不同(2)貶義詞(3)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或詞義的褒貶不同(4)C(5)詞義的輕重不同12.什麼叫做偏義復詞?偏義復詞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語素組成的聯合式合成詞。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只使用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作為音節陪襯而存在,這種雙音詞叫偏義復詞,例如得失、利害、緩急、長短。
(1)解釋下劃線的詞: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2)解釋下劃線的詞: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3)解釋下劃線的詞: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4)解釋下劃線的詞: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5)偏義復詞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語素組成的()。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只使用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作為音節()而存在,這種雙音詞叫偏義復詞,例如得失、利害、緩急、長短。
答案(1)園:種樹的地方;圃:種菜的地方,這里圃無義,所以園圃為偏義復詞。
(2)這里偏指國,家無義,偏義復詞。
(3)出入為偏義復詞,出無義,為進入的意義。
(4)息無實義,為勞作的意思,偏義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