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
四书五经则是指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五部著作,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 《大学》1.1 内容概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主要阐述了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该书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并相应地影响天下的重要性。
1.2 主要思想•始于明道:人们应该首先认识到"道"的存在,并从此追求真理。
•志道存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坚持正义与善良,并注重内心修养。
•务本达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为达到社会和谐所必须的道德要求。
二. 《中庸》2.1 内容概述《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讲述了中庸之道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
该书主张平衡、稳定和适度的生活态度。
•敬天爱人:凡事都应恭敬地顺应天命,并关心他人。
•思行合一:合理思考并将其转化为正确行动,以实现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
•克己复礼: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遵循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
三. 《论语》3.1 内容概述《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并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和才干的人。
3.2 主要思想•学而优则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温故而知新:重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问题。
•君子克己:君子应该修身齐家治国,树立榜样。
四. 《孟子》4.1 内容概述《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孟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该书主要围绕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
•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要遵循自然法则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
•性善不败: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倡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价值观。
•水火争讼:通过以柔克刚、善意沟通来解决矛盾和争议。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大全

【导语】《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修养境界的⼀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原是《礼记》第三⼗⼀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所作。
下⾯是分享的《中庸》名句经典语录⼤全。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君⼦慎其独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
4.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
5.⼈莫不饮⾷也,鲜能知味也。
6.君⼦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不悔,惟圣者能之。
7.君⼦之道,费⽽隐。
8.君⼦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也,察乎天地。
9.⼦⽈:道其不⾏矣夫! 10.君⼦遵道⽽⾏。
篇⼆ 1.⼦⽈:道不远⼈。
⼈之为道⽽远⼈,不可以为道。
2.忠恕,违道不远,施诸⼰⽽不愿,亦勿施于⼈。
3.君⼦⽆⼊⽽不⾃得焉。
4.君⼦之道,辟如⾏远,必⾃迩,辟如登⾼,必⾃卑。
5.⼤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6.君⼦居易以俟命,⼩⼈⾏险以侥幸。
7.⼤德者必受命。
8.诚者,不勉⽽中,不思⽽得,从容中道,圣⼈也。
9.诚之者,择善⽽固执之者也。
10.夫孝者,善继⼈之志,善述⼈之事者也。
11.仁者,⼈也,亲亲为⼤;义者,宜也,尊贤为⼤。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13.惟天下⾄诚,为能尽其性。
14.⾄诚如神。
⾄诚⽆息。
15.天地之道,可⼀⾔⽽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物不测。
扩展阅读: 中庸(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修养境界的⼀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原是《礼记》第三⼗⼀篇,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为的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诚”则达到⼈⽣的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学》《论语》《孟⼦》合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了极⼤的影响。
《中庸》20句经典语录,为人处世之道

《中庸》20句经典语录,为⼈处世之道《中庸》是⼀篇论述儒家⼈性修养的散⽂,原是《礼记》第三⼗⼀篇,相传为⼦思所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学》、《论语》、《孟⼦》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了极⼤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修”、“⾄诚尽性”等内容,对为⼈处事,⼈性修养有重要影响,能指导形成正确的⼈⽣观及价值观。
⼩编,今⽇精选《中庸》20句,与⼤家共赏共读。
1. 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慎其独也。
【释义】所以,品德⾼尚的⼈在没有⼈看见的地⽅也是谨慎的,在没有⼈听见的地⽅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隐蔽的地⽅就越容易显露,越细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显。
所以品德⾼尚的⼈在⼀个⼈独处独知之时,更要谨慎。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释义】喜怒哀乐些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露出来能够做到适度⽽不过分,叫做“和”。
“中”是⼈⼈都有的本性;“和”是天下要普遍遵循的原则,极尽“中和”之道,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长繁育。
3. 君⼦中庸,⼩⼈反中庸,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
【释义】君⼦的⾔⾏符合中庸之道,⼩⼈的⾔⾏违背中庸之道,君⼦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肆⽆忌惮,专⾛极端。
4. 故君⼦和⽽不流,强哉矫!中⽴⽽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道,⾄死不变,强哉矫!【释义】所以,品德⾼尚的⼈和顺⽽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困窘时的操守,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5.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不愿,亦勿施于⼈。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https://img.taocdn.com/s3/m/deb5100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8.png)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篇一: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编著的集注,1983年在中华书局出版。
该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它的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四书集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
格,至也;物,犹事也。
”推尽吾之知识,穷致事物之理,是为”格物致知”《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作者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
《四书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
有《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
朱熹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经学家,一生为编撰《四书集注》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自称从三十岁起便开始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下功夫。
隆兴元年,他曾取二程及其门人朋友数家之说撰成《论语要义》。
后又作《论语训蒙口义》,以便于童子习学。
乾道八年,朱熹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等几家之说,加工荟萃,条疏整理,编成《论语精义》和《孟子精义》,后改名为《集义》。
在以上两书的基础上,又进1步修改加工,于淳熙四年完成了《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因在注释《论语》、《孟子》时,大量引用了二程及他人的说法,故以《集注》命名。
《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篇章,至宋代时被单独抽出。
朱熹对二书加以注释,并都加了”序”、”序引”,每章之后都进行总括。
尤其是《大学》一书,朱熹以程颐的《改正大学》为底本,将《大学》分为”经”1章,传10章,重新编排了章节。
为了阐释理学思想,还按照自己的意思编撰了一篇”格物传”补入《大学》中。
朱熹对《大学》、《中庸》的注释以直抒己见为主,故名之为《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完成时间是淳熙十六年。
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
直至临死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中”诚意”章的注。
真可谓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经典语句及含义

《论语》经典语句及含义《论语》经典语句及含义《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论语》经典语句及含义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含义: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含义: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含义: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含义: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含义: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含义: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含义: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含义: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含义:《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含义: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含义: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值得谨记的儒家经典语录50句

值得谨记的儒家经典语录50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意图,在于鲜明崇高的品德,在于使人们清除旧习,在于到达善的最高境地。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正人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笃,便是说不要自己诈骗自己,象讨厌难闻气味那样讨厌凶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相同喜爱仁慈,这样才干说心安理得,所以正人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慎重。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正人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能够润饰房子,品德能够润饰身心,胸怀广大能够使身心舒坦,所以正人必定要做到意念诚笃。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害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秧苗的旺盛。
)5、正人有诸已,然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干要求他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旺盛的桃树开着艳丽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天伦之乐。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方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爱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符合法度,叫做和。
到达中和,六合就各居自己的方位,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他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他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喜好学习挨近才智,尽力行善挨近仁德,知道羞耻就挨近英勇。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工作,有预备就能成功,没预备就会失利。
)11、博学之,详细询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翔实地探求,慎重地考虑,清楚地区分,忠实地履行。
)12、六合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意外。
六合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论语全文,共20篇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大学》《中庸》中80句名言原文及注释

《大学》《中庸》中80句名言原文及注释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8、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

大学中庸经典语录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5、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7、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9、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0、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1、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13、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14、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15、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16、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19、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2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1、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2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24、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5、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论语》中的《孔子语录》的原文和翻译。

《论语》中的《孔子语录》的原文和翻译。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道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到达善的无上境界。
)二、孔子语录:所说的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正人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说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本身欺骗本身,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斑斓的女子同样喜爱善良,如许才能说问心无愧,所以正人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三、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正人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润色衡宇,道德可以润色身体和精神,气度宽广可使身体和精神舒坦,所以正人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懂得本身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懂得本身禾苗的富强。
)五、孔子语录:正人有诸已,尔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本身有善德,才能要求旁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富强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式,叫做和。
到达中和,天地就各居本身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八、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旁人加给本身的,也不要加给旁人。
)九、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进修靠近智慧,起劲行善靠近仁德,懂得耻辱就靠近勇敢。
)十、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工作,有筹办就能乐成,没筹办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进修,详尽地探索追究,慎要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厚地执行。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以下是《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共计32条: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 尚德,第一要义。
3. 学而优则仕,乐而优则民。
4. 中庸之道,可踵而行。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 吾日三省吾身。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5. 事者,风之行也,而善者,水之行也。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0. 贤者不惑。
21. 人伦有义,而后成大功。
2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 欲速则不达,见微知著,扬长避短。
2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9. 实事求是,创新不止。
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2. 知难而退,乐此不疲。
这些经典语句非常深刻且有启发性,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受启示和帮助。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四书一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四书》语录六十条及其英译_看古典汉语精髓

《四书》语录六十条及其英译《四书》是我国经典著作《论语》(Confucian Analects)、《孟子》(The Works of Mencius)、《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和《大学》(The Great Learning)四本书的合称。
千百年来,《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对我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政治、哲学、教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民族心理以至语言等都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四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低于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产生过并且仍在产生着巨大影响。
西方许多汉学家都翻译过《四书》就是明证之一。
在早期众多英译本中,最优译本当推英国学者理雅各(James Legge)所译的《华英四书》(The Four Books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Notes)。
现对理氏略作介绍:James Legge(1814--1897):约定俗成的译名理雅各(他本人起的中国名字),标准新译名为詹姆斯·莱格。
英国汉学家,生于苏格兰。
1839年被伦敦布道会派往马六甲任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院长,1843年随该院迁香港,1873年返英。
1875年牛津大学特别为他设汉文讲座,理氏在那里执教直到去世。
在香港期间,他在鸦片巨商查顿、颠地等的经济支持下,又得到中国著名学者王韬在学术上的帮助,把中国的《四书》、《五经》译成英文,名为The Chinese Classics,分28卷,于1861年至1886年间出版,另外,他还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著作,为西方汉学作出了重要又突出的贡献。
理氏译本迄今已逾世纪,但仍被认为是最佳译本之一。
下面的六十条语录是根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吸收”等原则精选的。
这六十条及其英译,不仅能使读者对我国文化精华有所了解,而且可以帮助读者学点古文及其英译的方法。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孟子曰:“道不远人,人远道。
”4.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 孟子曰:“人之君子,于人也谓之仁。
行义以仁,行义以仁,使民无有怨心。
”6. 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孟子曰:“人皆有不已之心,而未之有也。
”8. 孟子曰:“人皆有才,我不如人之才,我有志,人皆有志,我不如人之志。
”9. 《大学》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1. 《中庸》曰:“为政不以苛,政民以德,与之怨。
”12. 《中庸》曰:“中庸之道,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知,即为中庸,中庸即可乐也。
”13. 《中庸》曰:“人不知而不愠,时不行焉,虽曷的之、关雎之类,不得於心。
”14. 《中庸》曰:“小人未知,阅之使止。
”15. 《中庸》曰:“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道生,则德修,德修,则茂,茂则覆。
视之楼然天下。
”16. 《中庸》曰:“未知,莫若炳,未知,莫若炳,炳而后知止,知止所以容,容所以久。
”17. 《中庸》曰:“言听律而立,得其天也,得天,啬哉?为天下立,什为而设?为利也。
”18.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 《论语》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 《论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有鬼神。
”21. 《论语》曰:“未能信,焉能治?”22. 《论语》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3. 《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4. 《论语》曰:“政在我也,不能宽,多难责也。
”25.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6. 《论语》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27. 《论语》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经典孔子的名言100句

经典孔子的名言100句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能够修饰房屋,道德能够修饰身心,心胸宽广能够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论语孔子经典语录荟萃

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有关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

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有关儒家思想的名言名句儒家经典名言摘录国学十六句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篇:1、德者事业之基。
《菜根潭》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尚书.周官》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庸》《大学》经典语录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
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
——摘《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摘《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摘《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摘《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摘《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
——摘《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摘《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摘《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摘《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摘《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