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研究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宝石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宝石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宝石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宝石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和CAG检查诊断,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结果患者中斑块病变134支,其中以钙化斑块最多高达54支。

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90.8%,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90.8%,阴性预测值为91.4%,与冠脉造影诊断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宝石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宝石CT冠脉成像;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

当在发作时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就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断就已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课题[2]。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冠脉造影的应用较长,但是该种诊断方式的花费较多,对患者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3],如今出现了宝石CT冠脈成像,该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无创伤,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50例,分别采用宝石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探讨宝石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3.90±4.32)岁。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心绞痛疾病,且心绞痛临床症状明显,当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会得到改善。

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间通过心电图会显示心绞痛相关的指标。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发现患者具有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复发检查时发现显示阳性。

排除指标:心率不齐的患者,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并发时不能自主呼吸。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3 4・
P J C C P VD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V o l ,2 1 No . 9

论著 ・
6 4层螺 旋 C T冠 状 动 脉 造 影对 冠 心 病 的诊 断价 值 研 究
李岳云
【 摘要 】 目的 分析 6 4层螺旋 c T冠状 动脉造影 ( m u l t i —s l i c e s p i r a l C T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6 4一M S C T A)在
Th e Di a g n o s i s Va l u e o f C o r o n a r y He a r t Di s e a s e w i t h 4 一s 6 l i c e S p i r a l CT Co r o n a r y An g i o g r a p h y L /Y e —y n u n . T h e T r a -
e x a m i n e d b y 4 一MS 6 C T A,a n d c o r o n n d d i g i t a l s u b t r a c t i o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D S A)a s he t g o l d s t a n d a r d ,t h e c o n —
i n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Me t h o d s 5 6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l i n i c a l l y s u s p e c t e d o r c o n f i r me d c o on r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w e r e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与限度的开题报告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与限度的开题报告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与限度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与限度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之一,但该技术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和不适应病例的限制。

64层螺旋CT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和敏感性,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热门领域之一。

本研究旨在评估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和限度,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验证和支持。

文献综述:64层螺旋CT技术的优势包括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透X线透过度低的患者有优势、能够同时获取多种图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重复性高等。

在冠状动脉造影中,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钙化、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周围血管的分支等方面的诊断与分析效果良好,并且可以为病人针对性的制定治疗作出贡献。

同时,螺旋CT还在血栓、心包积液等方面检测性质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该技术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风险和限制,如较高的辐射剂量、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图像失真、摆动、移动等方面的图像伪迹等。

研究计划:研究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价值与限度。

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和临床数据,采取调查问卷、病例对比和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和分析。

研究内容和时间安排:1.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1个月2.进行调查问卷和病例对比,采集和分析临床数据-2个月3.统计分析和评估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2个月4.撰写论文-1个月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从而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实证支持和指导。

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优化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而且在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CT冠状动脉成像(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已经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A具有高准确性的特点。

与传统冠脉造影相比,CTA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的三维重构图像,可以准确展示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研究表明,CTA在冠心病的评估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和87%,与传统冠脉造影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CTA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和斑块特征。

通过对冠状动脉的重建图像,CTA可以准确测量狭窄的程度,并进一步评估斑块的性质。

这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预测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CTA具有较低的侵入性和较短的检查时间。

相比于传统的冠脉造影,CTA无需插入导管,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风险。

而且,CTA的检查时间通常在几十秒内完成,比传统冠脉造影的检查时间更短,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CTA还可以评估非冠状动脉相关的病变。

CTA可以通过对心脏周围软组织和肺部的评估,诊断非冠状动脉相关的心脏病变,如心包炎、心脏肿瘤等。

这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CTA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CTA在患有严重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可能无法进行,因为对比剂的使用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CTA对于细小的斑块和钙化的病变可能有一定的漏诊率。

由于CTA是一种静态成像技术,无法对冠状动脉的功能进行评估。

CTA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高准确性的诊断结果,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和斑块特征,并且具有较低的侵入性和较短的检查时间。

CTA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导致心脏性猝死和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目前,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综合判断,这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精准度不高,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

寻找一种准确、快速、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成为了当下的迫切需求。

一、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和优势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对冠状动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透过患者体表扫描心脏,并采集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重建出冠脉的三维图像,实现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斑块、钙化等异常情况的准确显示,从而评估冠脉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CTCA无需侵入性的操作,患者不需要接受血管插管和造影剂注射,避免了相应的手术风险和不适。

CTCA 成像速度快,成像过程中不需要患者特殊的呼吸训练和心率控制,适用于各种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的患者。

CTCA成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也大大降低,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伤害。

最重要的是,CTCA能够对冠状动脉的全程进行立体成像,检测隐匿性病变和多血管病变,有利于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程度,为临床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 早期诊断的意义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渐进、慢性的病理过程,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只有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才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电图等诊断方法在早期诊断中存在局限性,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有力工具。

通过对冠状动脉的三维立体成像,CTCA能够对冠状动脉的管腔直径和管壁的异常改变进行直观显示,包括狭窄、斑块、钙化、内膜撕裂等病变。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王新斌,刘芳,姜海兵,葛振嵘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二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830000通信作者:葛振嵘,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Email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ZYY201510)摘要:目的发现DSCTA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16例,签署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周后行冠脉造影术检查,选取左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前降支远段、回旋支近段、回旋支中段、回旋支远段、右冠近段、右冠中段、右冠远段等10个主要血管节段,以冠脉造影术(CAG )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术(DSCTA )对不同分支、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共计纳入拟诊冠心病病人116例,采集图像清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1113段。

DSCTA 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4.94%(319/336)、特异度96.40%(749/777)、阳性预测值91.93%(317/347)、阴性预测值97.78%(749/766),诊断一致率95.96%(1068/1113),一致性较好;对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评价发现,DSCTA 对冠脉各节段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率为90.29%(1005/1113),一致性较好(Kappa=0.802);对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的诊断效能分析发现,DSCTA 对前降支近段(98.63%)的诊断灵敏度最优,对前降支远段(98.96%)的特异度最优,右冠近段评价一致率最高(98.17%);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结果发现,DSCTA 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灵敏度为74.16%(89/120),特异度为96.58%(959/993),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一致率一般(Kappa=0.699)。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

520203962021403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疾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引发死亡[1]。

冠心病无法完全治愈,既往研究认为血管狭窄程度是引发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原因[2],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不稳定斑块进展、破裂是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

评估斑块进展对判断病情程度和预测不良心[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CTA )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做过两次CCTA 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将斑块负荷变化>1%的斑块定义为进展斑块,≤1%为稳定斑块,由此将患者分为进展斑块组35例和稳定斑块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CCTA 斑块定量参数,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

结果进展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稳定斑块组,他汀使用比例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进展斑块组狭窄程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重塑指数、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重塑指数、斑块负荷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P <0.05)。

ROC 曲线结果显示,年龄、重塑指数、斑块负荷预测斑块进展的AUC 为0.773、0.735、0.764。

结论CCTA 斑块定量测定可用于评估斑块进展情况。

[关键词]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斑块进展The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evaluating plaque progression XIONG Junfeng,ZHU Xisong,ZHOU Miaoping,XU Liang,NI Chenfeng,HAN Zhiqiang,GAO Zheny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Quzhou People 'sHospital,Quzhou 324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ONG Junfeng,E-mail:[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derived quantitative measures inevaluation of plaque progression.Methods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wentCCTA twice in Quzhou People's Hopsital from March 2016to October 2019were enrolled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divided into progression group(n =35)and stable group(n =79)based on whether the change of plaque burden(PB)>1%or ≤1%.The general data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plaqu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laque stability were determin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he 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rate of statin u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rogression group than in stable group (all P <0.05).The stenosis degree,calcified plaque volume,non-calcified plaque volume,remodeling index and P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minimum lumen are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rogression group than in stable group (all P <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ge,PB and remodeling index we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plaque stability (P <0.05).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age,remodeling index and plaque burden for predicting plaque progression was 0.773,0.735and 0.764,respectively.Conclusi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laque on CCTA may be usedto evaluate plaque progression.[Key words]Coronary CT angiographyAtherosclerosisCoronary heart diseasePlaque stabilityPlaqueprogression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定量测定评估斑块进展的价值熊俊峰朱希松周妙平徐亮倪晨峰韩志强高珍艳DOI :10.12124/j.issn.2095-3933.2021.3.2021-4269作者单位:324000衢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熊俊峰、朱希松、周妙平、徐亮、倪晨峰),呼吸科(韩志强),心内科(高珍艳)通信作者:熊俊峰,E-mail :245··5 2020396 2021403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3-4]。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介绍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与传统冠脉造影的比较。

我们发现,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全面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辐射暴露和对心率的要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结论指出,CT冠状动脉成像将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诊断、应用价值、研究、技术简介、比较、优势、局限性、前景、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

由于冠心病的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准确诊断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目前对于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手段,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2. 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与传统冠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差异,分析其优缺点。

3. 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4.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本文旨在为优化冠心病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快捷的诊断手段,从而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的分析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的分析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分析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死因。

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都是死于冠心病和卒中,死亡人数将从2008年的1730万激增到2030年的2330万。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率急剧上升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患者在冠脉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突发心脏性猝死)急性发作之前都没有任何征状或者警示征兆。

目前看来,想有效地减轻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负担以及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只有做好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工作。

但是,如何使用心血管影像学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急性冠脉事件的边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当下的诊断策略显然侧重于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管腔狭窄,而不是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

这种策略适合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却忽略了以急性冠脉事件为始发症状的CAD患者。

尸检报告显示,大多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斑块破裂,导致突发管腔内血栓形成所诱发的。

易于破裂的冠脉病变斑块在形态上与稳定型斑块截然不同(见图1),利用这点,可以在早期采用非有创的影像学检查来鉴别易损斑块。

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检测管腔狭窄,检测冠脉斑块的组成和尺寸更有利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事件。

图 1 稳定型斑块和易损斑块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性评估,而不仅限于检测冠脉管腔。

CCTA可以明确冠脉的分支走向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整体情况,但一般的检测方法只能辨别管腔狭窄与否或者根据钙离子水平判断斑块类型。

有了新的应用设备,影像指导下的预防、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都能得到相应的改善。

根据斑块特性进行分层,可制定相应的个性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解析CCTA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判断管腔狭窄情况。

本文既描述了CCTA如何检测并描述易损斑块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也展示了最新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技术如何评估冠脉斑块与狭窄。

最后,文章还探讨未来的成像技术如何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早期诊断ACS患者方面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c T 结 合 回顾性心 电门控技术冠状动 脉成像无创 、 简单易行 。既 能显示管腔情 况又 能显示 冠脉管 壁 , 弥补 了 I C A的不 足 ; 经严格控制影 响因素 , 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 , 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避 免不必要 的有创 性检查 。对 支架术 后的随访
也有较高 的应用价值 , 对血管变异 的显示直 观确切 。可作为一种有效 的筛 查和随访手段应用于临床 。
有6 3 8 个节段 中, 5 8 8个节段 ( 占9 2 . 1 6 %) 能够满 足冠状动 脉管腔 评价 。对 于 1 6 层 螺旋 c T能够显示 有意 义冠状 动 脉狭
窄, 与I C A相对照 , 若 以动脉节段计数 , MS C r 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 、 特异性、 阳性预 测值 、 阴性预 测值 和准确度分别 为9 3 . 6 1 %、 9 1 . 1 1 %、 8 9 . 7 9 %、 9 8 . 1 2 %和 9 4 . 6 3 %。以动脉主干计数 , MS C r 显示 中度 以上狭窄 的敏感性 、 特异性 、 阳性预测 值、 阴性预测值 和准确 度分别为 9 2 . 8 2 、 、 9 1 . 3 1 %、 8 o . 4 3 %、 9 7 . 3 7 %和 8 2 . 0 8 %。以患者计数 , M S C r 显示 中度以上狭窄的 敏 感性、 特异性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 预测值 和准确度分 别为 9 4. 7 3 %、 9 0 . 0 o %、 9 3 . 0 1 %、 9 2 . 9 9 %和 8 2 . 7 5 %。结论 : 1 6 层 螺旋
Th e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MS C T n o n i n v a s i v e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t o e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 MA J a n, C A 1 Z h o n g,H A Ru o - s h u i ,C H E N Da - z l  ̄,L I Y o n g

CT血管成像与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与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与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对照观察方快发;吴慧忠;刘文兵;张亦辉;关天明【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33)6【摘要】目的比较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次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0例,采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测病变血管段数、超过50%狭窄血管段数及斑块情况.结果 CT和造影检测病变血管段数、超过50%狭窄血管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共检出118个斑块,造影检出83个斑块.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均可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CT 在识别斑块的成分及性质方面优于动脉造影.【总页数】3页(P493-495)【作者】方快发;吴慧忠;刘文兵;张亦辉;关天明【作者单位】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200;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200;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200;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200;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惠州,51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CTA成像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附108例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J], 贺太平;杨天佑;杨创勃;严晓燕;于勇;段海峰2.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对比 [J], 龙邦媛;卢小军;王庆平;李康3.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J], 梁晓正;向娟;祁炜罡;王娟;张代富4.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照研究 [J], 路芸; 田建英; 闵剑青; 杨大伟; 李娜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照研究 [J], 路芸; 田建英; 闵剑青; 杨大伟; 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比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比分析
权, 同意参 与此 次探 究 。
使用 x z 进行检验 , 存在 明显差异 , 具备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2 结

作者 简介 : 余 飞龙 , 1 9 7 2年 生, 男, 汉族 , 本科 学历 , 副主任 医师 , 主要 从事 C T / M R I 诊 断工作 。
1 . 3 冠状动 脉诊 断标 准
者使用冠状动脉 C T进行诊断 ,对两组患者 的诊断
结果 进行 对 比与分 析 ,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狭窄低于 5 0 %, 为轻 度狭 窄 ; 狭 窄 大于 5 0 %, 为 中度 狭窄 ; 狭窄大于 7 0 %, 为重 度 狭 窄 ; 闭塞 , 血 流
用, 成为 我 国冠状 动脉狭 窄诊 断过程 中的主要 方法 ,
对照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 ,观察 组 患者使 用冠 状动 脉 C T进 行 诊 断 , 型 号 为 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1 2 8层螺 旋 C T[ 3 1 ,在进 行 检查 前 3 d内 , 患者 需 要进 行 碘过 敏 试验 , 并 在 冠状 动 脉 C T
易扩张, 因此单凭冠状动脉造影 , 医护人员无法真实
有 效 的判 断冠状 动 脉是否 存在 狭窄 情况 『 6 1 。 在 实 际的操 作过 程 中 ,患 者是 否被诊 断 为冠 心
3 讨
电图来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的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 话 , 医护人 员就 可 以选 择 冠状动 脉造 影进 行筛 查 ; 如 安 全 ,具 有 很 高 的致 死 率 , 占到 我 国死 亡 总 数 的 果 患者 的临床症 状不 典型 , 且 患病原 因不 定 , 医护人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许会【摘要】目的:分析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方城县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 CT 血管造影检查,并将患者检查数据分别进行1 mm 与3 mm 重建,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1 mm 组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分别检出52、38个,3 mm 组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分别检出38、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1 mm 组检出结果为标准,3 mm 组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71.15%)与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73.68%)均明显低于1 m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对保障患者预后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不同重建厚度的钙化检出结果存在差异,1 mm 厚度钙化检验情况明显优于3 mm 厚度钙化检验,尤其是小钙化斑块。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2页(P1451-1452)【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 CT 血管造影;钙化斑块【作者】许会【作者单位】方城县妇幼保健院 CT室河南南阳 47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冠状动脉疾病是临床较为普遍的心脏疾病,多发于男性与绝经后女性中。

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对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也存在差异性[1]。

轻度病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对心脏影响较小。

重度病变可造成患者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容易产生心肌梗死、心理衰竭、心律不齐等,对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威胁[2]。

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分辨率高、非创伤性、扫描速度快等优点,有助于了解冠状动脉硬化具体程度,其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将患者检查数据进行1、3 mm重建,具体信息如下。

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分析

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分析

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分析刘清泉【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24(37)3【摘要】目的:探究冠脉疾病对斑块评估方面双源CT(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GA)检测方法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TA与CGA检查,探讨①斑块性质差异;②对不同程度狭窄诊断结果;③不同性质斑块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

结果:两组检查方法对冠脉斑块性质包括软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评估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与CAG评估冠脉狭窄结果一致的有1028个,CCTA发现冠脉狭窄敏感性与特异度分别为77.93%(226/290)与95.66%(706/738);CAG诊断结果为87.60%(226/258)与91.69%(706/770),两组检测方法在诊断冠脉狭窄病变上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检测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为0.71,μ检验<0.01,两组检查方法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CCTA检出钙化斑块22个,非钙化斑块321个,CCTA对冠脉狭窄诊断符合率为72.73%(16/22),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84.74%(272/321),高于钙化性斑块。

结论:将双源CT应用于冠脉疾病冠状动脉状态检查中,能有效观察血管狭窄情况,利于评估高危斑块,可为患者后续诊治提供丰富的诊断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总页数】4页(P647-650)【作者】刘清泉【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445【相关文献】1.双源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比较研究2.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价值3.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研究4.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评价与分析5.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用 国际通 用 的 目测 直径 法 ,即血 管 狭 窄程 度=狭 窄 ( 段 近 心端正 常血 管直 径一 窄处 直 径1 窄段 近 心端 狭 / 狭
11 一般 资料 收 集 MS T A 检 查 病 例 5 . CC 8例 , 其 中4 4例 分 别 进 行 了 MS T A 和 C G 检 查 ,男 3 CC A 2 例。 1 女 2例 。 均 5 .± 08岁 , C C 平 38 1 . MS T A和 C G检 A
正 常血 管直 径x 0 %。 的末 梢血 管 未做评 估 。 比 10 小 对
剂 显 示 至 少 1支冠 状 动 脉 狭 窄> 0 5 %作 为 冠 心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 以 C G 血管 狭 窄> 0 A 5 %作 为 冠 心病 诊 断 的标 准 , 价 MS T A诊 断冠 心 病 的 灵 敏 度 、 异 评 CC 特 度、 阳性 预 测值 、 阴性 预 测值 。
2 结 果
无 频发 早搏 、无房 室传 导 阻滞 。心率 > 0次/ 者 行 7 分
查 相 距不 超 过 2周 。在 4 4例 患 者 中典 型 心绞 痛 1 3 例, 不典 型 心绞 痛 7例 , 确 定者 2 不 4例 , 以上患 者 均 无 心 肌梗死 史 , 碘 剂过 敏史 , 无 无起 搏 器安 置或 人工 瓣 膜 置 换 ,无 严 重 心 肺 功 能 不 全 , 可 屏 气 2 s 0。 M CC S T A检查 前 常规作 心 电 图检查 , 符合 窦 性 心律 、
例 1 6支 冠 状 动脉 血 管 中 16支(31 可 用 影 像 学 评 价 ; 段 冠 状 动 脉 重 建 图像 中, 冠 状 动 脉 主 干 和 前 降 支 近 7 4 8. %1 各 左
中段 显示 率最 高 (47 ;A 发现 狭 窄 冠 状 动 脉 血管 5 9 .%) G C 0支 , C C 发 现 狭 窄 4 MS T A 2支 ,误 诊 3支 ,漏 诊 8支 。 M C C 对 冠 状 动 脉 狭 窄诊 断 的敏 感性 为 8%,特 异 性 为 9 .%, STA 4 76 阳性 预 测 值 9 . 33 阴性 预测 值 9 . %, 3 %。 结 论 : 9 MS T A 是 诊 断冠 心 病 的 一 种 有效 可 靠 、 CC 方便 价 廉 的无 创 检 查 方 法 。 关键 词 冠 状 动脉 疾 病 ; 状 血 管 造 影 术 ; 层 螺 旋 C 冠 多 T 中 图分 类 号 R4. 5 33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汪霖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汪霖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汪霖发布时间:2023-06-15T01:43:00.85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汪霖[导读] 说起冠心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资阳市中医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说起冠心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而冠心病的诊断需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实现。

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创性的,需要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处进行造影检查;另一种是无创的,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进行检查。

在冠心病检查诊断中,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频率较高,然而一些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于CT冠状动脉造影的认识不足,这使得在冠心病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存在较多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检查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患者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那么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到底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

1、什么是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上,冠状动脉CT简称为CTA,是目前唯一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无创金标准方法。

通过CTA检查,可以判断患者心脏是否存在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判断患者当前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在实际检查中,医院工作人员首先会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通过CT检查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以此来观察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

从诊断检查工程来看,CT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在冠脉钙化斑块负荷预测中效果突出,而且能准确了解动脉管壁及冠脉外的发病情况,此外,针对一些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其也有较为高效、准确的检查效果。

2、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式近年来,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频率也有所增加。

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操作,需要将造影导管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送至升主动脉,到达冠状动脉开口,静推注入造影剂,这种方式虽然显影比较清晰,但费用高,需要插管,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在进行筛查时并不适用。

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诊断价值

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诊断价值

cvr C 7 0 进行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 , oe T 5 HD) y 双手举过头项 , 连接心 电图导联 , 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扫描范围由气管隆 突下 2c m至心脏膈面下。先进行胸部正侧位 的扫描 , 后经高 压注射器从肘静脉以 5m/ 速度先注射 2 碘海醇 ,后注 l s 0ml 射 1 l 0m 生理盐水进行少量对比剂 团注探测循 环时间( mn t ig i b ls扫描 , o ) u 以测 主动脉根部增 强峰值 时间 ,将此 时间加上 1 作 为冠状动脉 C 0S T扫描 的延 迟时间 。最后经肘静脉 以 5 ml 速率注射碘海醇 6 l再 以同样速度注射 3 生理盐 / s 0m , 0ml
重构 , 1 < 为负性重构 _。③冠状动脉狭窄的判定 :在 C C 3 ] TA
C R图像上用狭窄分析软件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 P ④冠状动
脉狭窄程度分级 : 正常或轻度狭窄 (5 %) 中度狭窄 (0 <0 , 5 %~
7 % )重度 狭 窄 (6 9 % )次 全 闭塞 (9 %) 完全 闭塞 。 5 , 7 %~ 5 , >5 ,

14 02

±国 堑塑 !
!至 箜 鲞箜 朔 Ci sRmd s li ,u s21V12 o h e eei &Cn s g t02 o1, . ne e ic A u , . N 8

影 像 诊 断 ・
宝石 C 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 内斑块的诊 断价值
崔 厦 王 峻 牛金亮 王新 文 郑 英
1 一般资料 : . 1 选取本 院 2 1 年 6月至 1 月接受 C C 01 1 T A检 查并诊 断为冠心病的患者 5 6例 ,其 中男性 4 2例 ,女性 1 4 例, 年龄 4 ~ 5岁 , 37 平均 5 . 26岁。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率 , 排 除心律失 常 , 慢性心房 颤动 , 失代偿性心功 能不全 , 严重肝 、 肾功能不全 , 对含 碘造影剂 过敏者 , 妇及 C C 孕 T A检 查图像 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者。 1 CC . 2 T A准备 : 患者检查前 4h 禁食水 , 于检查前 l h在平 静 呼吸状态下测定心率 。 对心率> 0次/ i , 7 m n者 口服倍他乐克 2 0mg控制心率在 6 55 , 5次/ n以下。 mi 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屏 气训练。 1 C C . T A扫描方案及重 建技术 : 3 采用 G E宝石 C ( E Ds T G i .

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徐凤鸣【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11【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华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运用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对比不同算法的噪声、图像质量评分。

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不同算法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并对比不同算法对于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率。

结果:DLIR算法的噪声低于ASIR算法,但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SIR算法(P<0.001)。

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DLIR 算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SIR算法(P<0.05)。

DLIR算法检查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ASIR算法(P<0.05);对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两种算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 血管造影对于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应用DLIR算法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可起到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的作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总页数】3页(P89-91)【作者】徐凤鸣【作者单位】华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价值2.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研究3.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研究4.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7T05:41:55.679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4期作者:井绪翔1 邵田甜2[导读] 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

井绪翔1 邵田甜2东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省东平县271500【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

方法:以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为对象,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确诊疾病,均实施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分析诊断结果。

结果:非冠心病组患者冠脉评分低于冠心病,差异P<0.05。

非冠心病组患者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程度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P<0.05。

结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可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明确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情况,促进治疗。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CT血管造影;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如冠状动脉粥样钙化斑块疾病,即冠心病,表示机体脂质代谢障碍,动脉中沉淀血液中脂质,引起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对血液流流通产生阻碍,最终形成的心脏病[1]。

冠脉狭窄诊断金标准为冠脉造影,然而,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操作,且存在很大辐射剂量。

CT冠状动脉成像为新型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以9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共9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12月-2020年12月。

纳入标准:患者存在心肌缺血表现,疑似冠心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80岁以上者;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变化、瓣膜疾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包炎;糖尿病,甲状腺,其他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放射CT血管造影:使用设备为螺旋CT(飞利浦Brilliance64排128层),在术前实施碘过敏试验,监测心率情况。

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3-04-21T05:41:11.3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期作者:彭丽锦[导读] 目的:探究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彭丽锦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1mm(A组)和3mm(B组),比较检出率。

结果:分析钙化斑块的检出率得出,A组检出率相对较高,B组相对较少,P<0.05。

结论:运用此项检查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清晰地检查出钙化斑块的差别,对临床医师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放射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在医师的临床诊断中,冠状动脉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最常见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较轻的患者在临床上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于心脏基本功能而言不存在较大的影响,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能存在着生命威胁[1]。

从当前的临床诊断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医师都会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

为了更深入了解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运用放射CT血管造影技术的作用,我院则展开了以下的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将20例患者纳入A组实施1mm重建,其余患者则纳入B 组实施3mm重建。

参与患者平均年龄为(63.22±3.21)岁,男性19例,女性21例,比对其他各项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方法为患者实施放射CT血管造影,需要运用相关CT设备完成。

将设备的参数设置到合理的区域,在实际为患者实施检查操作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患者的真实情况,引导患者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发生心率加速的患者,应当在实施CT检查之前为患者给予美托洛尔,促使患者能够在接受检查将心率时刻保持在稳定水平[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研究的诊断价值作者:高兴法刘挨师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04期[摘要] 随着CT技术的日臻发展和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地位越来越突显,这种技术主要体现在不断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上。

64层甚至更高的MDCT可获得高精准的诊断率,同时也被广泛认为是无创冠状动脉血管检查的可替代方法。

近来临床试验和科研通过CCTA更多倾向于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本文简要讨论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发展过程、斑块形态描述及界定与SPECT核素心肌功能显像比较。

希望在临床检查中能够有全面、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作为无创检查金标准来界定斑块形态以及患者预后。

[关键词] 冠状动脑造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状动脉斑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图分类号] R8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a)-0045-05Diagnostic value of coronary imaging research on coronary plaque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AO Xingfa1 LIU Aishi21.Graduate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50, 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50, China[Abstrac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wing to rapi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improv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image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has been achieved with multidetector CT scanners (64 slice and higher), and in selected patients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s regarded as a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Recently,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are increasingly shifting toward defining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plaque morphology and patients outcomes by coronary CTA.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spects of coronary CTA and the coronary plaque morphology estimated by CTA beyo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to Stress nuclear MPI using 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It hopes that an integrated, multi-modality imaging approach will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for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plaque morphology and outcome data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Coronary angi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plague;Coronary artery disease1999年问世的多排螺旋CT(MDCT)在时间和空间分辨力上有了显著提升,使得CT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更大范围检查。

一些体内较小或者运动迅速的器官如心脏因此也能形成高质量的图像[1],并且初期四层探测器的螺旋CT的运用经验就足以说明了MDCT在冠脉血管成像中潜在价值。

随着扫描技术、软件及后处理工具的不断快速发展,心脏及冠脉成像成为了可能。

近些年64层MDCT普及,多中心研究表明MDCT在检查冠心病(CAD)冠脉狭窄方面有稳定的准确性,这也就说明MDCT可以相对可靠地获得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成像[2]。

最近256层、320排螺旋CT、双源CT(DSCT)、能谱CT的相继问世,有了更快的亚毫秒级扫描速度,更宽的容积覆盖范围,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有了更明显地提升[3]。

初期由于冠脉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导致MDCT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然而并未影响冠状动脉管腔在非侵入条件下如何可视成像这一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

1 CT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代可行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的大规模应用的CT机即电子束CT(EBCT),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因其无创性就开始临床试验。

当时就已经把时间分辨力提升至100 ms,但是受限于其空间分辨力及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临床适用范围较小[4]。

接着MDCT出现为冠脉成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因为它可以在不改变传统X线球管和探测器旋转的设计下进行图像采集[5]。

并且还提高了时间、空间分辨力,机架的旋转速度,同时拥有精确的心电门控数据重建算法,它的高时间分辨力可以重建获得相对应时相图像。

2000年心电门控4层MDCT的研发,第一次证明了心脏冠脉的螺旋CT扫描是可行的[6]。

由于时间分辨力没有达到足够高,所以高心率的患者检查还很难在临床开展。

紧接着64层MDCT出现使冠脉CTA成像步入了高清图像时代,随后256层MDCT、DSCT、能谱CT(Spectral CT)相继研发问世。

虽然冠脉MDCT成像是“步进式”,但是它的扫描是基于小螺距下持续扫描,所获得图像是采集了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数据,有的甚至在连续的多个心动周期采集。

而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回顾性重建所需的心动周期的任何时相数据,这就能够获得在心脏跳动最缓慢时的瞬时数据。

其中心电门控包括了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另外此技术可以调整获取心动周期数据的多个时间段来满足心脏“动态” 成像和功能分析。

到了DSCT面世,时间分辨力从165 ms 降到了83 ms,几乎可以不受心率的影响直接进行冠状动脉的数据采集。

放射剂量:常规冠脉CT检查的放射剂量5~20 mSv[7],低剂量冠脉CT扫描甚至降低至0.9 mSv[8-9]。

对于放射剂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扫描的容积长度、X线束曝光量等。

因此扫描范围应当尽量减小,另外可根据ECG相耦合自动调节X线的曝光,还可适当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以降低X线剂量。

此外还可谨慎采用大螺距,合理前置滤线器,运用不同重建技术的不同重建算法如GE的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Siemens的图像空间迭代重建和正弦确定迭代重建算法。

2 冠脉斑块影像MDCT出现以后,冠状动脉的不仅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而且还能评估冠脉斑块的质和量,这与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类似[10]。

有研究利用个体化扫描方案在64层MDCT上获得的冠脉数据和IVUS数据在斑块区域的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

Voros 等[11]关于CCTA与IVUS对于评估冠脉准确性的Meta分析研究表明CCTA过高地评估了管腔狭窄。

由于容积效应影响,斑块的体积以及狭窄测量等都被放大。

MDCT在显示含有钙化成分斑块和无钙化成分斑块时的作用是不同的。

和IVUS相比,MDCT也能够很好显示低密度非钙化性斑块,即便是富含纤维脂肪的斑块[12]。

MDCT冠脉影像特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有较高相似性[13]。

其中影像特征包括进行性血管重塑、低密度斑块、点状钙化。

当冠脉有进行性血管重塑、斑块密度DSCT在技术层面明显强于MDCT,时间分辨力降到了83 ms,甚至一些患者可以不用服用β受体阻滞剂。

Westwood等[14]系统分析了DSCT在心律不齐、高心率患者评估冠脉狭窄的准确性。

每个心律不齐患者被低估敏感性为97.7%的95%置信区间为88.0%~99.9%,而每个高心率患者被低估敏感性为97.7%的95%置信区间为93.3%~99.9%;特异性为81.7%的95%置信区间为71.6%~89.4%,而特异性为86.3%的95%置信区间为80.2%~90.7%。

高钙化积分、冠脉支架植入后、肥胖、每支冠脉影像都可以获得,其敏感性也较高,特异性为71.9%~100%。

3 非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大约6%的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年以后在临床上斑块有进行性进展,且需要再进行无靶目标的PCI治疗,这种斑块的进展对于加剧CAD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5]。

研究表明[16]: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无罪犯血管的CTA图像上相较稳定性心绞痛且心肌灌注图像无异常的患者更容易观察到冠脉斑块,尤其是更容易观察到非钙化性、混合性、脆性的斑块。

非钙化性斑块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比较高。

MDCT可以清楚得显示与斑块破裂相关的脂质核和点状钙化。

虽然引起ACS的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但由此可推测冠脉三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变血管内可能有较多的脆性斑块,这些斑块具有明显引起ACS的潜在可能性。

近些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代谢疾病的密切相关。

Amano等[17]的研究指出代谢类疾病可导致富脂性斑块形成,脂质成分的增加却导致了斑块脆性,进而增加了ACS风险。

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较不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正性重塑。

这些试验结果是和最近的相关研究是相符的。

4 冠脉CTA、FFR-CT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TCT)获得的压力负荷下心肌灌注影像对于诊断冠脉狭窄以及判断狭窄危险程度可靠且无创的一种检查手段[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